《菊与刀》概述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一、本文概述《浅析日本民族性格读《菊与刀》》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和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文章。
本文借助鲁思·本尼迪克特的经典著作《菊与刀》作为理论框架和参考依据,对日本民族性格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
文章首先概述了《菊与刀》一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然后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入手,对日本民族性格的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揭示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独特之处,进一步增进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菊与刀》的主要观点与解析《菊与刀》一书,作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解析,为我们展现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日本皇室家纹的“菊”和象征武士身份的“刀”作为对比鲜明的意象,对日本文化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解说。
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主要探讨了日本文化中强烈的等级观念和负债意识。
她指出,这种等级观念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家庭关系、阶层关系中,还表现在他们处理国际关系的态度上。
例如,在二战前十年,日本将自己视为已经达到金字塔顶端的经济强国,愿意主动承担起调整国际秩序的重任,并通过侵略战争来实现这一目标。
这种等级观念与负债意识相互交织,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各就其位”的原则。
本尼迪克特还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层面分析了这些民族心理如何从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保存到现在。
她发现,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强调了对等级秩序的遵守和对忠诚、孝道、恩情等观念的传承。
这些观念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渠道深入人心,成为塑造日本民族性格的重要因素。
在解析日本民族性格时,本尼迪克特特别强调了“菊”与“刀”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她认为,“菊”代表了日本文化中的美和和谐,而“刀”则代表了武力和冲突。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文化倾向在日本社会中并存,形成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菊与刀经典各章节概要
菊与刀经典各章节概要菊与刀经典各章节概要《菊与刀》讲述了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特点和文化。
本内容由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菊与刀经典各章节概要,欢迎大家学习![内容简介]“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
[作者简介]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
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
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
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
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
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心得]学日语这么久,一直都想好好读一读《菊与刀》,因为这本书深刻描写了日本的文化和民族本性,可是总是被各种事情搁置了,今天打算开始仔细阅读这本书。
日本这个民族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邻邦和宿敌,如今又和我国有着各种摩擦,更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日本的文化与西方诸国的文化很不相同,美国人觉得日本人的脾气最捉摸不透,所以作者在二战时奉命研究日本文化,分析对方的“敌性”,从而给出作战的建议。
对日本人的描述总是充满了矛盾和迷惑:“他们彬彬有礼,但是又很蛮横倨傲”“该民族无比顽固,但是又极易适应激烈的革新”“该民族性格温顺,但不轻易服从上级的控制”“他们忠诚宽厚,又心存叛逆满腹怨恨”“他们勇敢,但又怯懦”“他们好面子,又具有真诚的良心”“该民族热诚倾慕西方文化,又是顽固的保守主义”“他们爱美,却又尚武”。
《日本史——菊与刀》
复 会 到 仇 起 冒 作 犯 即 用 时 便 不 他 “ 能 们 义 是 势 理 立 必 ” 即 要 便 ,
或 使 自 己 出 丑 的 人 ︒ 受
从 根 本 上 讨 厌 那 些 嘲 笑
外 人 对 他 们 的 看 法
路 然 赴 择 一 地 如 条 日 选 果 道 本 择 失 路 人 另 败 便 非 会 一 常 就 全 在 条 很 力 也 意 道 自 以 , …… , ,
叁
教育
きょういく
菊 与 刀
教育影响 きょういく えいきょう
以强者为师的日本教育国际化理 念
tex t
日本教育援助兼具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
日本教育政策上的右倾与推动国际化的行动并不矛盾, 相辅相成
tex t
日本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
tex t
肆
设计
デザイン
菊 与 刀
设计影响 せっけい えいきょう
义 理 与 仁
规 认 的 则 为 ︒ 这 但 是 是 自 日 己 本 应 人 遵 自 守 己 的 却
பைடு நூலகம்
为 这 样 做 是 妥 善 且 礼 貌
来 的 善 意 ︒ 其 他 人 会 认
他 们 不 知 道 如 何 应 对 外
是 对 他 们 内 心 的 讽 刺 ,
这 样 的 毫 无 瑕 疵 事 实 上
但 是 只 有 他 们 自 己 知 道 ,
菊花与刀
8
三、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方法论(第一章);日 本社会的等级制度(第三章);“恩”和“报恩”(第五、 六章);义理(第七章);名誉(第八章);人情(第九 章);日本道德所缺少的统一基准(第十、十一章);儿童 的学习(第十二章)。
9
1、方法论
首先,本书以无与伦比的丰富事实作为资料,并且作者对丰 富资料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 其次, 作者主要探索日本人的许多行动和思考方法之间的 相互内在联系,把握各种行动和思考方法在其特殊的联系中 形成的整体结构。来自102、等级制度
第一、日本文化的基础——等级制度 第二、最终规定日本人行动及思考方法,它向各种各样的人 指出了适当的位臵。
11
3、“恩”和“报恩” 背景:日本的社会结合大部分是人身或统治服从的关系,而 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自由意志这一媒介的结合。 本质:其一是“恩”的原理,其二是家族制或“家”的原理。 主要观点:恩本身不是德,报恩才是德;恩就是一种产生对 赐恩人的义务的东西。
15
四、个人感想
优点:对于一次也没有到过日本的作者竟能综合地从整个结 构上描绘出日本人的行动和思考方法的原理,这是值得赞叹 的,它对我们了解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和日本人性格有重大 的作用,以及作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都是值得我 们学术研究所思考和借鉴的。 不足之处: “日本人”是被作为同质的人的总体出现于著 者面前的。著者几乎忽略了日本人中还存在着阶级、地域和 职业等具体的差别。著者所要搞清的是平均日本人的行动和 思考方式的模式。
12
4、义理、名誉、人情
义理:对近亲的义务是内容和时间都有限的义务 第一种:“对社会的义理”——其字面意思是“报偿性义 理”——是某人对其朋友的报偿义务 第二种:“对名誉的义理”是某人维护自己的名声与名誉, 使之不受诽谤玷污的责任,其意稍近于德国人所说的“荣誉” 人情:热水浴、睡觉、挨饿、浪漫的爱情、同性恋、喝酒。
菊与刀简介
《菊与刀》1.书目信息(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62.著者简介: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美国女人类学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需要根据日本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于是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国政府,收集各项资料,完成了这份报告,并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推断。
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决策与她的推断意见一致,她准确的预见是本书亮点之一。
她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英国文学,1919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从事人类学研究,师从于二战前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弗兰茨·博厄斯,192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她于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 of Culture,1934年)一书,1940年完成《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一书,批判种族歧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其中对日本的研究——《菊与刀》一书的贡献最大。
二战结束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3.推荐理由《菊与刀》于1946年出版,是美国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二战后受命于美国政府完成的报告。
当时美国政府急于制定关于战后日本治理的政策,需要了解两大问题: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不是要采用对付德国的办法进攻日本?第二,如果日本投降,美国要不要保留日本政府机构及天皇?本尼迪克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调查了战时拘禁在美国的日本人,同时也收集了大量有关日本的文艺学术作品,完成了报告,并推断: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以直接的方式统治日本;美国需要保存并运用日本原有的政府机构。
在战争结束后,她的预见和建议得到了证实和采纳。
1946年,本尼迪克特把报告整理出版后,在日本反响强烈。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是一部由美国人物学家本尼迪克特所著的文化研究作品,在书中,本尼迪克特利用人类学的方法,深入研究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和日本人的行为模式。
通过对比和分析,他试图揭示出日本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给出了一些解释。
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首先讲述了日本文化的几个重要特点,如集体主义、隐晦性和面子观念等。
他指出,日本人注重集体,追求和谐共处,而不注重个人的自主性。
他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规范,而不是个人的欲望和需求。
此外,日本文化鼓励人们保持沉默和含蓄,而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日本人在面对冲突或困难时会选择逃避和回避。
他们不喜欢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和摩擦,而是试图保持和平与稳定。
与此相反,本尼迪克特认为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个人的权利和意愿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而社会关系和规范的约束则相对较少。
同时,西方文化崇尚直接、坦率和公开的交流方式。
这使得西方人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以及处理冲突和困难。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也探讨了日本的军事文化和神道教的影响。
她指出,日本的军事传统使得日本人对于等级和纪律有着极高的重视,且极端忍耐力。
在神道教的影响下,日本人通过仪式和象征手段来表达信仰和敬畏。
这成为日本文化中另一个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详细分析,本尼迪克特试图解释为什么日本社会在历史上对于个体的要求相对较低,人们更注重个体和集体的利益,以及如何维持和平与稳定。
但同时,她也指出这些文化特点并不意味着日本人没有个人的欲望和需求。
只是他们更倾向于隐藏和压制这些个人的欲望和情感,以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通过阅读《菊与刀》,我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行为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帮助我认识到了日本与西方文化之间的重要差异,也让我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更加包容和理解。
正如本尼迪克特所说:“文化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某个文化更优越或是更劣越,而是认同和尊重这些差异,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和谐的关系。
《菊与刀》介绍
贰
日本著名学者 川岛武宜
读过《菊与刀》的许多日本学者,至少我所知道的,无不交口 称赞它的资料丰富。《菊与刀》具有至今那么多(外国人写的有 关日本的)书都没有的新鲜感受和深刻尖锐的分析。我希望所有 的日本人都要读这本书。
可 。——
、
, 。 , ,
本以 输入
接 的
。…… 在本
肆
都实比民
个通印日
算
族受力通度
C ha pte r 12
的本
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习
人
内容简
本文 一
作者抓住了日本民族的两大典型性格表现,一是天皇的神最不可侵犯,二是被俘虏的日本人与美军的
高度合作。作者还讨论日本的等级制度和明治维新对传统等级的冲出和改变,并尖锐地指出日本对等
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级文文化化的是迷一信种导耻致其感在文侵化略。外国日时本也文试图化输是入一这种种等耻级感观文念,化而。这日种本日本文独化特是的伦一理种体耻系感当然文难化以。为 日 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文他化国是所接一受种和耻消感化。文化。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 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文 化是一种耻日感文化。日本文化是然一后种她分耻析感了文日化本文。化日的本“负文恩化”逻是辑一,种指耻出日感本文文化化是。一日种本耻文感文化化是。一为了种洗耻刷感耻文辱,化日。本日人最本极文化 是一种耻感文化。日本文化是一端种的耻行为感就文是化自。杀。日“本按照文他化们是的信一条种是耻,感用适文当化的。方法日自本杀文,化可以是洗一刷种污名耻并感赢文得化身后。好日评本。日文本化是 一种耻感文化。日本文化是一种极耻端感的道文德化准。则日使他本们文的化生是活经一常种处耻于高感度文紧化张。状态日,本作文为补化偿是,一日种本文耻化感对文感官化享。乐日宽本容得文令化人是惊 一
《菊与刀》简介
《菊与刀》读书笔记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文中说到写作目的是了解日本,我就很好奇难道作者不是日本人?于是我就查找了一些资料: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菊与刀》是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
作者在书中把日本民族文化的矛盾性形象地概括为“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日本武士文化的象征。
该书以《菊与刀》命名,象征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在我看来,菊代表了日本民族中谦和、随性的一面,同时也说明日本民族具有菊一样的品质。
刀则让我想到了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
它承载着日本民族的希望与毅力,同样也代表着日本民族好战的一面。
“菊与刀”这三个字更能充分的概括了日本人矛盾的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必胜的信心,在于极端唯心主义,他们相信精神必将战胜物质。
即使是在日本打了胜仗的情况下,日本的政治家、高级统帅都会反复强调“这次战争并不是军备竞赛,而是日本人崇尚精神与美国人崇尚物质两种观念之间的较量”。
“物质力量必将失败”。
他们认为军舰、大炮等物质的东西不过是不朽的日本精神的外在象征,就像武士的佩刀是武士气概的象征一样。
同时,天皇是神道教的核心。
如果对天皇的神圣性进行挑战并将其摧毁,日本就会瓦解。
没有天皇的日本不能称为日本。
只要天皇下令,即使只有一根竹矛,日本人也会毫不迟疑地投入战斗。
同样,只要天皇下令投降,日本人马上就会停止战斗,甚至连最勇猛的关东军也不例外。
由此可见,中国人与日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中国人怕死,而日本人不怕死。
在以抗战为题材的电视剧中,总有一些中国人苟且偷生,背叛祖国,当了日本人的狗汉奸;而日本人却誓死效忠于天皇,即使战败,也不会卖国求荣,而是以死谢罪。
这时的多么鲜明的对比啊!我感到很奇怪的是,日本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好意。
菊与刀》
二、作者的著作思想和学术贡献
代表作:
1934年:《文化模式》 1940年:《种族:科学与政治》 1943年:《人类的种族》
1946年:《菊与刀》Fra bibliotek 1、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为
各种文化有其不同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 文化研究应把重点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种 行动和思考方式的内在联系,即文化的 整体结构上,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 响。 2、本尼迪克特的理论对文化人类学,特 别是对文化与个性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 刻影响。
3、优美文笔下呈现的仪式与传说,使她
的民族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纪录。而且 深深影响了对人类学认识不深的多数民 众,使得早期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类学研 究逐渐被美国大众认识与接受。
三、《菊与刀》成书背景和学术地位
成书背景: 1、该书是作者于二战后受美国政府委托所写,为 的是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旨在指导美 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 2、《菊与刀》是鲁思· 本尼迪克特以文化遥距研究 法做出来的成果,没有实地调查,运用大量的二手 资料。用他者的眼光来考察日本文化心理,重新建 构出日本文化以及对日本战后重建的期许。
学术地位:
1、参考价值
该书为后来以日本为对象的研究,圈定了
一个基本框架。从某种程度上说,后来关 于日本文化的研究,都是在本尼迪克特所 提示的方向上展开的,该书被认为是研究 日本民族的必读书。
2、开创了国民性研究的先河
《菊与刀》是外国人对于这个谜一般的国
度所作的最早的分析和解读。也是国际日 本学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开启了西 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热潮,使得战前对日 本一无所知的情形彻底扭转过来。 本尼迪克特以此书开创了文化人类学中国 民性研究的先河,也被日本本土称之为现 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 本的经典性著作。
菊与刀
,但又非常温和;穷兵黩武,但又珍视美感;孤介傲慢,但又彬彬有礼; 顽固强硬,但又柔顺善变;驯服谦恭,但又不听摆布;非常忠诚,但又易于叛变;天生神勇,但又胆小怯懦;固 执守旧,但又顺应潮流。他们极端重视别人怎么看待他们的行为;同时,在发觉别人没有发现他们的过失时,他 们为战胜自己的羞耻心而窃喜。他们的士兵被严格训练成武器,但是这些人又富有反抗精神。
作品总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现在看来有些内容确实很历史。
仅仅日本在世界眼中都是个奇怪的民族,很多看似矛盾的性格在他们身上并存。
因是西方人角度写的书,所以这本书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的(囫囵吞枣的话很多地方会看不懂的,只是看 到了文字而不知其表达的内涵)看到了和想像中不一样的日本(有固执到我甚至以为是迂腐的无法理解,有封建, 有被“人情债”束缚的让我觉得憋屈,有对“报复”是一种美德的惊讶....)看完此书后,会觉得日本人很谜。
菊与刀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美国
书
人之常情
日本人
名誉
历史
处境
刀
民族性
美国政府 社会
战争
日本
世界
孩子
美德
日本
人情债
教育
内容摘要
《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的成名作,最初是奉美国政府的命令,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 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本书于1946年正式出版,1949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国、 日本都引起了强烈反响。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本书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谓是 美国改造、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 际操作的杰出例证。“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经典译林:菊与刀
内容摘要
这说明了日本书化中的顽强拼搏精神。 《菊与刀》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书化的许多方面。例如,在谈到日本人的等级制 度时,作者指出这是由于日本历史上的封建制度所导致的。而在谈到日本人的自杀时,作者则认 为这是由于日本书化中的荣誉观念所导致的。 《菊与刀》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文化人类学著作。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日本书化的特点,而且也 让我们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精彩摘录
“对于日本人来说,等级制度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构造,更是他们的一种生活 方式。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应安于本分,遵循传统。而这种观 念正是日本书化中‘耻感’的核心。”
精彩摘录
“‘和魂洋才’是日本人的信仰,他们认为,一个人应该既具备传统的美德, 又掌握现代的技能。然而,这种结合并非易事,许多日本人陷入了在传统与现代 之间摇摆不定的困境。”
精彩摘录
“日本人的‘耻感’文化并非仅仅他人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他们 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那么他将永远无法进步。”
精彩摘录
“在日本书化中,死亡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许多人认为,死亡是灵魂的新 生,是生命的一种延续。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精彩摘录
“对于日本人来说,忠诚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仰。 他们愿意为了忠诚而牺牲一切,包括生命。”
经典译林:菊与刀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文化
人类学
对日
本尼迪
荣誉
作者
失败
经典
日本
【参考文档】菊与刀经典各章节概要-精选word文档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菊与刀经典各章节概要《菊与刀》讲述了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特点和文化。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菊与刀经典各章节概要,欢迎大家学习 ![内容简介]“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
[作者简介]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
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
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
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
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
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心得]学日语这么久,一直都想好好读一读《菊与刀》,因为这本书深刻描写了日本的文化和民族本性,可是总是被各种事情搁置了,今天打算开始仔细阅读这本书。
日本这个民族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邻邦和宿敌,如今又和我国有着各种摩擦,更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日本的文化与西方诸国的文化很不相同,美国人觉得日本人的脾气最捉摸不透,所以作者在二战时奉命研究日本文化,分析对方的“敌性”,从而给出作战的建议。
对日本人的描述总是充满了矛盾和迷惑:“他们彬彬有礼,但是又很蛮横倨傲”“该民族无比顽固,但是又极易适应激烈的革新”“该民族性格温顺,但不轻易服从上级的控制”“他们忠诚宽厚,又心存叛逆满腹怨恨”“他们勇敢,但又怯懦”“他们好面子,又具有真诚的良心”“该民族热诚倾慕西方文化,又是顽固的保守主义”“他们爱美,却又尚武”。
《菊花与刀》简介
《菊花与刀》是解析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名作。
1944年《菊花与刀》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
1946年,作者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出版,便是这本《菊花与刀》。
《菊花与刀》出版后在日本和世界引起广泛关注,被视为研究日本最有见地的作品,被公认为了解日本的必读书。
书名“菊花与刀”,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各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在书中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
此外,《菊花与刀》还是一部将深刻的思想和流畅的语言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学术界和普通读者中都深受好评。
对于在历史上曾饱受日本民族带来深重苦难的中国人,认真阅读和思考《菊花与刀》具有更加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译者:晏榕鲁思·本尼迪克特,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模式论学派创始人;文化与人格理论(心理人类学)的重要人物。
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
之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48年病逝。
代表作作《菊花与刀》、《文化模式》等。
菊与刀主要内容是什么介绍
菊与刀主要内容是什么介绍(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菊与刀主要内容是什么介绍【导语】:菊与刀是一本描写日本社会的书籍,采用了象征性的手法,写了菊与刀。
菊与刀
《菊与刀》是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研究大量日本文学艺术作品、与居住在美国的一些日本人直接接触交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由日本人生活行为习惯入手,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此书研究鞭辟入里,甚至也被日本学者奉为研究和分析自己民族的经典著作。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初对日本人相互矛盾的行为表现感到困惑,正如菊花的美好鲜妍与刀刃的狠绝凛冽相去甚远,却又能以完美契合的形式共存一体,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随着阅读的深入,对日本等级制度和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逐渐卸下有色眼镜,以更为客观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文化特色。
其中,日本人独特的“孝道”令我产生浓厚的兴趣。
孝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基点,也是日本人终身奉行的圭臬。
孝文化在中日两国文化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并看作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行的标准之一。
中国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日本有“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的谚语。
然而,两国“孝”的内涵和表现却尤为不同。
《菊与刀》一书中,于“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和“回报万分之一的恩情”两章详细阐述了日本的“孝文化”。
其中说到一个故事,读罢不免令人怆然:婆婆将怀有身孕的媳妇赶出家门,并在孩子出生后,将孩子带走送进了孤儿院,而对于这一切,丈夫只是惟母命是从。
这令人不禁联想起我国古代另一段凄美的故事《孔雀东南飞》。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在我们看来,焦仲卿舍身求全的一举,也算是个不逆母心不负卿意的结局。
然而,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日本,殉情而死则的男士则会因没有“尽孝”、意志薄弱而遭人鄙夷。
唯一受人尊敬的做法则为无条件顺从父母之意,默默忍受这一磨难以证明自己坚不可摧。
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
但日本人哪怕牺牲连理之情也不愿丝毫忤逆父母之意,因为他们将父母的养育当作穷尽一生也难以报答其万分之一的一种“恩”,而这种如山高水阔的“恩”便也是子女欠下的一生的债,要以完全的服从来偿还。
菊与刀
《菊与刀》是一本文化社会学范畴的书,美国学者在战时对日本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探索,最初的目的是寻求一种了解日本思想体系的模式,作为二战时期的某种需要;但是在战争结束后,这本带有报告文学性质的社会学著作在日本和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重大的轰动,被誉为了解日本文化模式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而其中令人惊叹的则是作者本尼迪克特从来没有踏足过日本一步——其所有结论都是从现有资料和对在美国的日本人了解研究得出的。
这本书说明了日本民族的双重性与矛盾性,此书的价值并非提出了日本民族性中的矛盾和令人困惑的复杂,而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对日本人进行分解,去探求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形成原因。
各按本分,恩与报恩,义理,名誉,人情,道德与修养,儿童的学习是作者对日本民族背后的种种稗节作出的分析。
各按本分是日本人最基本的行动模式,换句话说日本人喜欢在一个既定的等级模式下生存,他们习惯于寻求束缚中的相对自由和得体,拒绝跨越等级的变革,在他们心中认为这是一种无力的行为,而这种习惯模式让他们对于安全感的定义不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而是一种获得庇佑的平和。
恩与报恩是日本文化中另一个独有的特征,与中国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同的是,日本人强调的是等价交换和睚眦必报,报恩和报仇同样被视为君子的行为。
日本人接受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印度的佛教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中最最精粹的仁在日本文化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国的儒教以仁作为基础发散出来的种种美德,譬如宽容,豁达在日本文化中失去了根基,日本人很想当然的认为重视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全部表达出来才是对待对方的最好方式,因此恩的含义是宽泛的,它包括了对于恩情合理的回馈和仇恨适当的回复,这一点也是日本文化与华夏文化同样儒家面纱下最本质的不同。
义理,名誉和人情是日本文化中最重要的几个分支,然而义理是一个日本文化中最为模糊和难于解释的概念,名誉和人情则体现了日本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
所谓日本文化的矛盾性启示在于一种范围界定的模糊。
3分钟了解《菊与刀》
作者简介
本尼迪克特是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 学家,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厄 斯。1943 年开始,本尼迪克特任职于 美国战争情报处分析室,帮助美国进 行一些重要决策,她在1946年将所写 报告整理成《菊与刀》一书,这本书 运用文化相对论的理论,成为了后世 研究民族文化的典范。
耻感 文化
荣誉感与自尊心。他们受到两者的驱使,要求自己把能力、素 质发挥到极致,形成道德约束力,影响着不同领域的人群。
感谢观看
核心 内容
等级 体系
家庭层面,以父为尊,孝道是日本辈分等级制的鲜明体现。 社会层面,男性的社会地位远高于女性。 国家层面,他们认为自己在国际中处于高等级的位置,因此它维 护地区的秩序,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己的体系,这也为他们的 非正义战争找到了借口——“大东亚共荣”。
双重 性格
恩与义理。日本人认为受恩惠便是欠了别人的债,自己也 承受着的负担。
经过分析整理后,得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需要对日 本实施直接统治,沿用其原有的行政框架结构即可。
叁 核心内容
《菊与刀》从该书书名就可看出其体现的一 柔一刚的两面性,“菊花”象征着皇室的高 贵,“刀”则彰显日本武士道精神,两者表 现出日本文化的矛盾性和双重性。如尚礼又 好斗、喜新又顽固、服从又不驯等,看似毫 不相干的两种物件,却可精准地概括出日本 人的等级体系、性格特征,美国在欧洲战场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迫 切的需要了解日本在军事上、外交上以及日本当权者的动机和目的。
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对日本人进行国民性研究,美国政府要 求其运用文化人类学家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帮助美国政府回答如何应 对战后的日本这一问题,这就必须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 性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日本民族是一个彬彬有礼而又出色的民族,然而他们又是傲慢自大的;他们是顽固守旧的,然而又极易接受新奇的事物;这个国家的人民是顺从的,同时他们又是极不服从上边统治的;他们是忠实宽容的,然而又是不忠实而又心术不正的;他们是非常勇敢的,同时又是极其胆小懦弱的;他们一方面因为顾及别人的评价而谨慎从事,同时又有令人吃惊的自我意识).著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将在研究部族社会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模式和文化与人格理论,扩大应用到分析近代日本这一大型文明社会,把找出隐藏在日本人行为背后的原则作为自己的研究任务,通过对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修养和育儿方式等的考察,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即日本文化的各种模式,得出了日本的社会组织原理是不同于欧美“个人主义”的“集团主义”,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罪感文化”的“耻感文化”的结论。
对于如何取得胜利,日本人与美国人想的也不一样。
它叫嚣日本必胜,精神必将战胜物质。
他们说:美国拥有广阔疆土,军备实
力雄厚,但这算得了什么?他们早已预见到这些差距,有足够的办法让差距不起作用。
日本人从他们的一家大型日报———《每日新闻》上,读到了以下一段话:“我们如果害怕数字就不会开战。
这次战争没有为他们增加多少资源。
而我们有!”
在英语世界,我们常常说要成为“历史的承继者”。
两次大战和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减少了我们的自信,以目前的成就来“承继历史”,似乎不太够资格。
不过这些糟糕记录也没有增加我们对历史的负罪感。
东方人则翻开了硬币的另一面:他们天然是历史的负恩者。
东方的“祖先崇拜”很多不是真正的崇拜,也不完全是针对祖先。
那是一种仪式,表示人们承认自己得到过许多东西,他们不仅欠历史的,也欠眼前的,在与周围人接触的过程中他们也受惠良多。
他们的日常行为和意志时常会有报恩的感觉。
这是基本的出发点。
西方人极端轻视社会对他们的恩情,尽管社会对他们以很好的照顾、教育、幸福生活,包括他们的降临人世。
因此,当我们祈祷的时候,日本人会觉得我们有点虚伪。
美国人敢说自己不欠任何人的,日本的德高望重之人绝对不会这样讲话。
他们不会轻视过去。
在日本,“义”的前提就是承认自己处于各人互相有恩的巨大网络之中。
这个网络包括所有的祖先,也包括所有同时代的人。
本这种有恩必报、自我克制的道德准则,似乎是要把个人欲望等同于罪恶,坚决从内心根除,这似乎很符合佛教的原教旨。
但日本的道德准则对感官享乐却又非常宽容,这实在令人惊诧,在这
点上其道德伦理显然跟释迦及佛典是对立的。
日本是佛教国家,却并不谴责满足私欲,他们不是清教徒。
他们认为肉体享乐是好事,他们追求享乐,尊重享乐。
只不过要求享乐必须适可而止,不能侵犯到人生的重大事务。
日本人的人生曲线是一根U形曲线,允许幼儿和老人有最大的任性和自由。
幼年和老年时期是“自由的领地”。
随着幼儿期的逝去,约束逐渐增加,到结婚前后,个人自由降至最低线。
这个最低线贯穿整个壮年时期,持续数十年,此后再次逐渐回升。
过了60岁,就又可以像幼儿那样几乎不为羞耻和名誉所烦恼。
在美国,这种曲线是颠倒过来的。
幼儿时期教养非常严格,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放松。
到孩子们独立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我们的壮年期是自由和主动性的鼎盛时期。
随着年龄增长,精力日益衰退,以至成为他人的累赘,就又会再受到束缚。
日本那种人生模式,美国人想都没有想到过,那跟我们的现实完全背道而驰。
本尼迪克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
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
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
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