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长春版八上《孔乙己》(第2课时)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孔乙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语文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培养同理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掌握小说中的讽刺手法,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2. 教学难点:(1)分析孔乙己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矛盾。

(2)深入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以及作品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所描绘的时代背景。

2. 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作品内涵。

3.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主题思想。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填写学习任务单,梳理人物关系、故事脉络。

3. 课堂讲解:(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与社会环境的矛盾。

(2)讲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揭示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培养同理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

长春版八上《孔乙己》word教案

长春版八上《孔乙己》word教案
课题
孔乙己
课时
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作用。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3、掌握刻划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认识小说的主题。
重点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作用。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难点
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从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环境和实际出发,注意从整体上揣摩、品味语言的含义。
1、熟记字词
2、熟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关系;
记忆法
板书设计
1、孔乙己
鲁迅
小说三要素:
人物:孔乙己
环境:(社会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情节:①开端、发展(第4段至第9段)
②高潮(第10段至第11段)
③结局(第12段至第13段
教学后记
学生预习较好,字词及课文内容理解得当
课时
四课时
学期总课时:第2课时
课题
孔乙己
课型
朗读课
班时
四年3班:8月17日四年4班:8月17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清除字音、词语的障碍,并熟读课文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
O层
A层
B层
步骤
教学内容
方法意图
预习检查
1、给下列字注音:
阔绰(chuò) 舀(yǎo) 羼水(chàn) 绽(zhàn)拭(shì) 蘸(zhàn) 打折(shé)
2、应掌握的词: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置辩,辩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颓唐:精神不振作。
督促学生提前预习
自学
3、作者回顾:

八年级语文上册 (孔乙己)教案 长春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孔乙己)教案 长春版 教案

孔乙己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

3.认清科举制度下世态炎凉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2.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教学难点1.把握分析孔乙己的矛盾性格。

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呐喊》(板书),鲁迅为什么在20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学生各抒己见)是的,鲁迅写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唤醒沉睡的人们,并且是为前驱者添威助阵的,所以命名为《呐喊》。

《呐喊》共收录了14篇小说,例如以前学过的《故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自己说过,在《呐喊》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板书)。

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乙己》,看看现代文学画廊中的这个唯一的“他”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有着怎样坎坷的人生境遇。

二、简介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用意。

(幻灯片显示)《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作成的。

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三、把握内容,整体理解。

1.阅读思考。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听读思考题:(1)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2)孔乙己具有怎样的特殊身份?(3)孔乙己在人们心中是怎样的社会地位?(4)小说中孔乙己的结局怎样?设计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有益于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时,几个问题又暗示了阅读本文的重点。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孔乙己》word教案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孔乙己》word教案

《孔乙己》只能站着喝酒的可怜人,这就是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孔乙己。

鲁迅塑造的“孔乙己”揭露和批判了整个封建制度和文化,否定了专制制度下无价值的奴性人生。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将“笑”作为分析文章的重点,认为以喜写悲,在喜剧的氛围中展示悲剧的内容,以“笑”写泪更增添了孔乙己的悲剧色彩。

但是,文章中孔乙己难道仅仅是充当了别人的笑料吗?【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作品,明确作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3、明确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明确课文的体裁,理清故事情节,体会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明确小说的主题;3、品析人物的语言,体会其思想和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中,认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2、通过各种描写,精巧布局表现人物悲剧。

【教学难点】1、含蓄深刻的语言特点;2、以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主题。

媒体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语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时代背景介绍具体内容见教学用书。

三、讲析课文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集体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

拭(shì)擦。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孔乙己》教案范文

《孔乙己》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乙己》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学习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 理解作者通过对孔乙己的描写所表达的批判精神。

教学难点:1. 把握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和创造性思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教师重点解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手法。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乙己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认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社会意义。

5. 练习与拓展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展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质量,考察学生的思考深度和批判性思维。

4.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拓展阅读,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总结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和效果。

3. 阅读一篇关于《孔乙己》的学术论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使学生理解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孔乙己》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孔乙己》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教案长春版作家与作品《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写于《狂人日记》之后、《阿Q正传》之前,是《呐喊》集中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篇。

1923年《呐喊》结集出版后,有人问及其中哪一篇最好时,鲁迅坦然承认他最喜欢《孔乙己》。

时隔十多年以后,鲁迅在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时,又称《孔乙己》等小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鲁迅先生后来亲自将它译成日文。

《孔乙己》一文虽不足三千字,但结构的完整、情节安排的巧妙、思想的深刻、语言的精练,历来为人们称道不已。

思考与讨论一、设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讨论中,可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人才观、冷漠麻木的社会环境等。

二、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消失,在笑声中演完他一生的悲剧。

孔乙己是一切人的笑料,谁都可以笑他,他可以使一切人“快活”,这种快活,是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的快活。

作者对人们以孔乙己为“快活”,是持批判态度的,正是这种“快活”,表现出他们精神的空虚、无聊麻木,人性中充满了冷酷。

而对于孔乙己的使人“快活”,作者是同情的,除了成为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之外,孔乙己已无任何价值可言。

三、在当时的社会中,孔乙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谁也不能确切地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是“大约”。

而从孔乙己的处境看,他又无法活下去,所以说他“的确”死了,也是符合逻辑的。

从中不难看出:除了作为人们的笑料,孔乙己已无任何价值可言,是“大约”死了还是“的确”死了,没有人弄得清楚,更没有人过问、关心,从而表现出孔乙己周围充满了冷漠与残忍,更强烈地表现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有关资料一、人物形象1.落伍者孔乙己的时代,现代文明已经开始冲击古老的中国。

《孔乙己》课文教案

《孔乙己》课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3)能够领会作者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文本分析、人物解读等方法,全面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征。

(3)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3)作者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2. 教学难点:(1)孔乙己形象的分析与解读。

(2)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3)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分析:(1)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深入解读孔乙己的形象特征。

(2)分析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乙己形象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后注释,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学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孔乙己》学案

《孔乙己》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与背景;2、了解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3、品味小说语言,掌握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以小说的三要素为契点去分析文章;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小说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体会小说的思想意义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关于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故事,你能给大家讲一个吗?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作者:本文作者_______笔名是_______,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家______家_______家。

主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及杂文集《》,译著《毁灭》等。

本文是他在“五四”前夕继《》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这是鲁迅发表的第二篇小说。

2 、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18年冬。

作者选取了社会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再现了二十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份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是一篇反封建主义的作品。

(资料衔接关于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

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

《孔乙己》课文教案

《孔乙己》课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孔乙己》课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孔乙己》。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孔乙己》的朗读与背诵。

(2)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

(3)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及其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课文中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探究,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以孔乙己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朗读课文《孔乙己》,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结合课下注释,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八上《6.孔乙己》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八上《6.孔乙己》word教案 (2).doc

孔乙己(第3课时)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第三课时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背景,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过程与方法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孔乙己来反映社会病态及作者态度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通过细读掌握赏析人物的方法。

探疑互动细读明环境:思路:揣测两种喝酒主顾的不同:短衣──长衫,柜外──房里,站喝──坐喝,体会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阶级对立。

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侍候不同,对短衣帮则能欺就欺,可见人心势利冷酷。

“凶脸孔”“没有好声气”说明人情冷漠3、细读知性格:思路:⑴外貌描写抓住“长衫”和“夹袄”细读。

⑵动作描写从“排”“摸”入手。

⑶语言描写扣“窃”“跌”两字学生互动点拨:这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里透露的是冷漠、虚伪、势利,孔乙己在世态炎凉的环境里,受讪笑,被欺凌,没有人同情和怜悯,最后凄惨的死去。

可见孔乙己的悲剧是必定的,是社会悲剧。

说明:“短衣”和“长衫”的描写为孔乙己的不三不四埋下伏笔,突出“笑”字造成悬念,环境明晰,分析人物性格水到渠成。

学生分小组讨论点拨:⑴长衫──孔乙己贫困潦倒,地位摆下,从长衫客中被挤出来,只能和短衣帮一样找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

站着喝酒。

但创汇肯脱掉长衫,因为这件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

他既不能爬到上层,又不甘居不层从事劳动,服这件长衫他在精神上得到抚慰,这是他自命清高的表示。

“夹袄”──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没有穿长衫,不是他觉悟了,脱掉了长衫,而是终于连这件装点门面的长衫也没有了,不得不只穿夹袄。

边个词写出了他穷酸潦倒。

反映科举制度对他思想的毒害。

⑵“排”──用手一枚一枚数着排放下来,既对掌柜表示他付酒钱是足够的,自身是规矩人,又暗含与短衣帮比,自视高人一等的自命清高心理。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八上《6.孔乙己》word教案 (3)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八上《6.孔乙己》word教案 (3)

孔乙己(第2课时)讲课教师:学科:语文课时:第二课时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背景,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过程与方法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孔乙己来反映社会病态及作者态度.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这部小说,我们对《孔乙己》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探疑互动1、提问:小说主人公———孔乙己长什么样?根据课文中的外貌描写说说孔乙己有怎样的遭遇、怎样的性格分析:这一外貌描写准确地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做到“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外貌描写是为一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因而课文中的外貌描写可以说又是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处处透露人物的遭遇和性格特征学生归纳身体高大:体质好,有力气脸色青白:营养不良和不肯劳动脸上有伤痕:偷东西被打,也是他走向没落的标志胡子乱蓬蓬、花白:50开外年纪,精神萎靡颓唐长衫脏破:穷酸潦倒、好吃[多媒体镜头][多媒体镜头]画面:身穿长衫的孔乙己(再次播放片断一、二中的对话录音)2、提问:在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3、提问: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中,分明写着:“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极其穷困潦倒,说他穿长衫,不矛盾吗?在外貌描写中,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的是那件不离身的长衫这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符号,也是孔乙己区别于其他众生的最显著标志对孔乙己穿长衫现象的分析,很自然地就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孔乙己所处的那个社会和他思想最深处的一些东西。

4、提问课文的四个片断集中地表现了孔乙己受尽戏弄、冷落的不幸遭遇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角度进行深入揣摩片断一时间:孔乙己刚一到店的时候事情:酒客取笑孔乙己又添新伤疤懒做学生交流研讨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分析课文直接从人物的肖像入手,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孔乙己》的外貌描写,是课文的经典之笔人物身份、遭遇、思想性格等都集中在此,成为全文总纲用一课时完成,从此下手最为经济“孔乙己长什么样”,能够引发阅读思考的兴趣学生分组讨论不矛盾在那个时代,长衫是读书人、有钱人的服饰,是有地位、有财富的标志“孔乙己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穷困潦倒于是这位读过书的孔乙己,封建社会读书可以做官发财的意识已深入骨髓,慕虚荣、要脸面的心态,使孔乙己舍不得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醉心于科举考试的孔乙己,一无所获,那件长衫又能给他带来多少安慰呢?学生讨论片断二时间:孔乙己喝了半碗酒后事情:酒客取笑孔乙己没有进学(镜头中有画面、孔乙己与酒客们的对话录音)要求: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片断提问: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孔乙己在酒店遭到了酒客们的嘲笑作者在写酒客的取笑时用了哪些动词?提问:这几个动词应该怎样理解?朗读时应该有怎样的区别?阅读小说需要设身处地地体会通过丰富的想像,开放各种感觉器官,全方位地感受通过多媒体手段,变文字为画面,变无声为有声酒客们的嘲笑声不绝于耳,能够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明确:酒客们拿孔乙己作他们无聊时的消遣,本身说明了当时社会对弱势人群的歧视,他们不失时机地嘲弄孔乙己,一次紧接一次地在精神上折磨他,由此可见这个社会的冷酷与麻木因此,同学们还应该在这一片喧嚣声中体会到一股悲凉的意味提问:在众人的一片嘲笑声中,孔乙己有怎样的表现呢?[多媒体镜头]片断一:不回答——遭受羞辱——强作争辩片断二:不屑置辩——遭受羞辱——欲辩无词明确:两个片断中,作者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笔法相同,但用力不明确:片断一用的是“叫”、“嚷”,片断二用的是“问”、“说”明确:前者是酒客们对孔乙己落下伤疤的起哄,后者是对孔乙己未能考中科举的阴阳怪气的挖苦朗读时在音量和语调上注意区别同相同处表现为孔乙己一开始总是表现出读书人的清高,然后又在遭到酒客的嘲弄后表现得十分狼狈两个片断用力不同,这是在用词不同上表现出来的“不屑置辩”显然比“不回答”更深入地刻画了孔乙己自命清高的神态而在遭到羞辱后的狼狈状,片断二又显然比片断一更有过之“孔乙己你怎么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对一心追求功名的孔乙己来说伤害更大3. 学生自读:前两个片断的比较,可以说是由老师带着进行比较,下两个片断则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分析在分组讨论中,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点,自己进行分析,自己来得出结论,体现课堂上的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可能涉及的问题,教师要作一些事先的准备,以便能够作出及时的反应[多媒体镜头]片断三时间:孔乙己一再遭到羞辱后事情: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片断四时间:邻居孩子听到笑声后事情: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分析要点](1)孔乙己对酒客的态度和对孩子的态度明显不同,这是为什么?孔乙己用不屑置辩的神气对待学生运用比较法自读课文,小组讨论酒客,说明他是以读书人自居,自命清高,要在短衣帮面前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同时也是为了对抗酒客的取笑,以掩饰自己的窘态而孩子不同,他们毕竟还比较单纯,所以孔乙己在遭到一再的羞辱后,便指望在孩子身上找到一点自身的价值,其态度变得热情而诚恳比如“做掌柜……”说明孔乙己受到科举影响,向上爬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尽管自己已是穷途末路,但还要在孩子们面前炫耀毫无用处的所谓学问和本领当然这也表现了孔乙己性格的另一面———善良,以唤起读者对孔乙己遭遇的同情(2)孔乙己的态度和小伙计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这一段描写对比鲜明一方面是小伙计的爱理不理,一方面是孔乙己的越说越起劲相形之下,更显出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低下,显示出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即使是酒店的小伙计都难免污染(3)四个片断中都有刻画人物比较细致的地方,如“青筋条条绽出”等,文中两次提到“指甲”有什么作用?从细微处写出孔乙己曾是个读书人,同时也突出他的懒(4)几个片断中都有“之乎者也”之类的东西,即使对孩子也是这样,说明了什么?说明孔乙己死读书,读死书,中毒太深虽然孔乙己已经是胡子花白的人了,科举的途程对他来说已经毫无希望,但他仍然满口“之乎者也”,实在是画饼充饥,聊以自慰,他的迂腐麻木也可见其一斑了。

《孔乙己》课文教案(优秀4篇)

《孔乙己》课文教案(优秀4篇)

《孔乙己》课文教案(优秀4篇)孔乙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了解写作背景和封建科举制度,理清小说的情节;第二课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多角度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第三课时,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交流法、点拨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感悟可笑形象1、本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讨论、明确:(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3)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性。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孔乙己虚荣穷酸、穷困潦倒和迂腐可笑。

2、品析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提示:小说除了描写孔乙己外,还写了哪些人物?明确:酒客,小伙计,小孩,丁举人,掌柜等。

设问:那在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分四个小组讨论:(1)酒客眼中的孔乙己(2)小伙计眼中的孔乙己(3)小孩眼中的孔乙己(4)掌柜眼中的孔乙己3、“我”眼中的孔乙己PPT展示:“名人眼中的孔乙己”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孔乙己教案》word版

《孔乙己教案》word版

《孔乙己教案》word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于《呐喊》专辑中。

作品通过描述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的书生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丑恶。

本章将引导学生走进这个故事,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1.2 教学目标1. 了解《孔乙己》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领悟作品中所体现的封建社会现象及作者的批判精神。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剖析。

2. 难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批判精神的感悟。

第二章:故事梗概与人物介绍2.1 故事梗概本章将简要介绍《孔乙己》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人物介绍本章将重点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孔乙己,以及其他与孔乙己命运密切相关的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孔乙己的形象分析本章将从孔乙己的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2 其他人物的形象分析本章将继续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及与孔乙己的关系。

第四章:作品主题探讨4.1 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本章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分析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

4.2 批判精神及其现实意义本章将探讨鲁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批判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本章将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故事的掌握程度如何。

5.2 拓展活动本章将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如讨论、写作等,以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鲁迅的文学风格本章将介绍鲁迅的文学风格,包括他独特的叙述手法、对话设计和语言风格,让学生了解《孔乙己》的艺术特色。

6.2 象征与暗示本章将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和暗示,探讨它们在揭示主题和深化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孔乙己》教案设计范文

《孔乙己》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孔乙己》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把握。

(2)对作品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人物和事件为例,深入剖析作品。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道具。

2. 课堂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和他的其他作品。

(2)阐述本节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课堂讲解:(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4. 课堂互动:(1)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自己喜欢的角色或情节。

(2)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分析:(1)以孔乙己为例,分析其形象特点和作品对他的讽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期总课时:第3课时
第二课时
孔乙己
课型
分析课
班 时
四年三班:8月18日四年四班:8月18日
学习目标
1、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主题思想。
步骤
教学内容
方法意图
导入
提问学生:
你认为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习检查
新课
1.了解人物活动的环境
(1)提问思考:孔乙己这个人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的呢?
(2)与“我”——教字(第7段)
(3)与“孩子们”——分豆(第8段)
(4)与“丁举人”——被打(第9段)
怎样看待读书,联系《孔乙己》一文
启发引导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扩展
鲁迅先生通过咸亨酒店格局和酒客不同层次将孔乙己定位在一个上不靠天下不着地的层次,他成了一个迂腐清高、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社会多余的人。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站着喝酒”说明什么?孔乙己生活贫困,无法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经济地位和“短衣帮”一档。“穿长衫”说明什么?孔乙己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方式和衣着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惟一的”说明在酒店只有他一人是这样,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都有距离。他成了孤独的,多余的,可爱的人。
朗读法
讨论法
思考、议论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就在这等级森严,势利冷漠的环境里,一个“笑”字引出了主人公孔乙己,孔乙己有什么可笑之处?他特殊在什么地方?
指名朗读第4段“孔乙己是……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要求:①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特殊身份?这是怎样的一种特殊身份?③作者对孔乙己的肖像语言特征的描写暗含着怎样的潜台词?
酒店的顾客有着不同的特征:“长衫”和“短衣”、“房里”和“柜外”、“坐吃”和“站喝”贫富悬殊,对比鲜明。
(2)讨论“踱”为何不能换成“走”?
“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3)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篇幅来写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酒店里等级森严,酒客和掌柜的势利冷漠的环境正是孔乙己所处的环境,揭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
教学后记
对课文理解得当
点拨
学生活动
结合当代社会现实,青年人读书考不上大学后,种种做法如:重者想不开自杀,轻者感到生活的渺茫,从此一蹶不振,你认为应
讨论
练习预习
1.完成《辅导》相关练习;
2.整理文后练习一、二;
3.预习:朗读课文,预习课后练习三
引导、启发
板书设计
1、孔乙己
鲁迅
时间:二十多年前
地点:咸பைடு நூலகம்酒店
酒店的顾客特征:
长衫短衣房里站喝坐吃柜外
泛读课文(第1段至第3段)要求:·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这个环境有什么特征呢?
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由创作小说的1918上溯二十多年,那是十九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那距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
故事发生的地点:咸亨酒店。(酒店是旧社会各阶层往来聚会场所,是清末社会的一个缩影。)
作者接着以凝炼的笔墨刻划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肖像,描绘了孔乙己的语言特征,它告诉我们孔乙己是怎样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困潦倒,饱受凌辱、迂腐不堪的悲剧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这个特殊的人物与周围的哪些人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呢?速读4-11段,看课文选取了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展开情节的。
(1)与酒客——护短(第4、6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