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杨映军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大发展的基础之基础,所以就更需要把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文化遗产资源与矿产等资源一样,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发展。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转变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发展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遗产资源科学发展的问题,把全社会遗产经济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发展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如何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呢?本文结合在同济大学“贵州省文物与遗产保护专题研讨班”上的学习体会,拟从以下三方面来谈一下一己之见,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一、切实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牢固夯实文化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文化遗产本身的生存状态和其所处的生存环境两方面。要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其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为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始终把改善文化遗产资源地的安全和卫生放在第一位,这是

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前提。文化遗产资源地的安全和卫生主要包括文化遗产资源本体及其生存环境的安全和卫生,以及活动在文化遗产资源地范围内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其中尤以文化遗产资源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安全和卫生为重。所以在改善文化遗产资源本体及其生存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的同时,尤其要加强遗产资源地的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两项基础设施建设中如遇到与文化遗产景观风貌冲突时,应在保证安全和卫生功能的基础上考虑对建、构筑设施进行与风貌协调的传统风格整饰。

只有不断改善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才能为文化遗产资源本体的生存和文化遗产资源地人们的生存创造更良好的环境,从而奠定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础。

其次,全面协调文化遗产环境风貌是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关键。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强势冲击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大多数文化遗产资源地或多或少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影响文化遗产景观风貌的建、构筑物。必须采取全面的协调措施,在文化遗产自身实体和人们对它的景观印象,文化遗产周围自然环境以及与文化遗产并存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等方面苦下功夫。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各影响风貌的建、构筑物进行针对性整治。整治中不能因为不是文化遗产就“一刀切”,采取全部拆除或拆除后重建风貌协调建筑物的错误做法。应当根据建、构筑物的特点,对有历史价值的或不同时期代表的建筑物进行维修改善,对一般建筑物可根据特点和需要采取保留、整修、改造、拆除的办法进行,而不是把文化遗产环境风貌定格在某个时段,要充分体现出文化遗产资源地纵向的历史延续、横向的多种文化以及社会的共生共容。

这样科学进行的合理整治,才能有效保障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的持续良性发展。

第三,调集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的主体多

元化,才能全方位推进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从而不断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文化遗产管理和使用主体过于单一化,不利于也不适应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需要。应当在文化遗产主管部门的监管下,积极扩展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和使用主体,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从而为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创造全民皆兵的良好氛围。

通过上述措施,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是走好文化遗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第一步。

二、充分发挥文化遗产资源的社会功能,科学展示文化遗产魅力,不断增强文化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本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特别是文化遗产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重要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只有更好地展示好文化遗产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应有的功能作用,努力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使文化遗产资源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才能确保真正做到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第一、结合文化遗产资源实际,根据需要,合理推进遗产资源的功能更新或功能扩展,不断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社会功能的实现和经济价值的转化。

对于文化遗产资源,不能都采取千篇一律的凝固式的保护和利用,单一的和简单的利用方式不但不能有效地展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发挥文化遗产资源应有的功能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价值受到弱化。因此,要根据各文化遗产的级别、类别、价值和现世功能实际,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需求状况,在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下科学适时进行功能更新或功能扩展,以便将文化遗产资源的历史、艺术或科学价

值充分展现出来,提供文化遗产教育、观瞻、体验的平台,发挥其社会效益并实现相应的经济价值转化。

在进行的功能更新或功能扩展中,对于不同级别、类别的文化遗产,要充分考虑其代表的是什么文化现象,什么形式才符合该文化现象的展示并能完整诠释该文化。该文化遗产现在实现着什么功能,该功能是否能满足文化消费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群体)的需要,对其进行功能更新或者功能扩展是否会影响到遗产本体和文化现象的展示;同时,要考虑其拥有哪些价值,什么价值最重要,该展示什么价值等等,在研究清楚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寻找良方,对症下药。综合分析后适时进行的功能更新或功能扩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潜能,更有效地、与时俱进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第二、大力保护文化遗产资源各地域文化生态,挖掘资源特质,形成鲜明独特的文化印象,构建文化景观体系,满足人们多样性、多层次、差异性的文化需求。

文化遗产资源地的地域文化生态,主要包括文化遗产资源地的历史文化时空痕迹及其映射出来的文化印象的静态文化空间,和文化遗产资源地人们的文化、生活、民风民俗等活着的动态的文化空间。文化生态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甚至是排他性的,往往形成了一个地域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有的文化生态。文化生态的这种地域差异性,正是人们所需要的文化求知、猎奇的对象。

因此,应当充分挖掘地域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化精髓,准确展示地域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独特的文化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力保护好文化遗产资源地人们的民风民俗,独特文化记忆,进而科学展示好每一个文化景观。最终在广泛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的文化景观有机组合构建文化景观体系,从而在保护和展示好文化遗产资源地文化生态的同时,也达到了充分满足人们不同文化需求的目的,两者相得益彰。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文化遗产资源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