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合集下载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师)

年 月 日 年级 班 姓名 合作者 实验题目: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 探究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用品:集气瓶、水槽、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试管、铁架台、燃烧匙、镊子 火柴、高锰酸钾、硫、木炭。

实验步骤与方法:1.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原理: ( 分解反应 )( 分解反应 ) ( 分解反应 ) ① 查: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② 装:将药品 平铺 在试管的底部,在试管口放 一团棉花 ( 防止高猛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和水槽 )装好带导管的橡皮胶塞。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 1/3 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

④ 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 外焰 加热,先 预热 试管,使试管 受热均匀 ,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⑤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当导管口放出的气泡连续而均匀时,才收集气体) ⑥ 离:将导管移开水槽。

⑦ 熄:用酒精灯灯帽熄灭酒精灯。

注意:离,熄操作顺序不能颠倒,否则 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到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KMnO 4K 2MnO 4O 2+MnO 2+加热H 2O 2H 2O O 2M nO 2+KClO 3KCl O 2M nO 2+√着的硫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且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因此,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要留有少量的水,溶解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减少污染物的扩散。

)现象:(空气中)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 (化合反应)(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把铁丝用砂纸打亮,然后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燃烧匙的柄上,另一端系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后,待火柴梗快要烧完时,立即连通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PPT课件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PPT课件

②_试__管__口__要__塞__一__团__棉__花______
③_试__管__口__要__略__向__下__倾__斜______
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 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 指出图中错误之处并 改正。
1、指出装置中的错误 2、改正装置中的错误
① _____________ ① _____________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3、加热前为什么要先预热?
4、为什么刚开始时不能收集氧气。要到什 么时候收集时才最合理?
5、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再停止加热?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小明发现老师在《氧气》一课中为同学们准
备了碳、蜡烛、铁丝的燃烧实验但没有准备硫的
燃烧实验。
点燃
1.硫燃烧文字表达式 硫+ 氧气
二氧化硫。
2.你能否解释老师没有准硫的燃烧实验的原
因 二氧化硫有毒

小明和几位同学去找老师。
能否通过实验的改进,实现

实验的顺利进行,老师给他们

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几种仪器。

• 如果没有气泡冒出,就松 开手,待试管冷却,若导 管吸进一段水柱,就说明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呼吸需要氧气,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氧气也是一种常见的气体。

那么,如何制取氧气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并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来分解产生氧气。

其中,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氯酸钾分解的反应式为:2KClO3 → 2KCl + 3O2↑四、实验材料和方法1. 材料: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浓硫酸、氧化铜、木炭、硫磺、铁架台、试管夹、酒精灯、玻璃导管、集气瓶等。

2. 方法:实验中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学生需将药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然后加热进行反应,再将产生的气体导入集气瓶中进行观察和性质实验。

同时,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和卫生。

五、实验过程1. 学生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份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将药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

3. 将试管夹夹在酒精灯上加热。

4. 当有气泡时开始记录反应时间。

5. 将产生的气体导入集气瓶中观察和性质实验。

6. 实验结束后,清洗实验器材并整理好实验室。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发现反应产生了气泡,收集到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了该气体是氧气。

2.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

3.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并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4.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5.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意安全和卫生问题,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同时,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整理,保持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6、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三、试验仪器和试验装置:
试管口略低 于试管底部
夹持在距管 口约1/3处
药物平铺


加 热
导管伸出橡
皮塞约0.5cm
若用高锰酸钾 制氧气应在管 口塞一团棉花
导管 只能 伸于 集气 瓶口
6、注意事项:
(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铁夹应夹持在距管口1/3处。 (3)药物应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 (4)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5)开始加热时不能立即搜集气体。 (6)用高锰酸钾制氧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验满二氧化碳旳措施是:将燃着旳木条放于集气瓶口, 木条熄灭,证明已搜集满二氧化碳.
例题:指出下图中旳到处错误
1.试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物旳大试管口应 (C)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2.试验室采用排水法搜集氧气时,需将导气 管伸入盛满水旳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D) (A)加热固体药物前 (B)与加热固体药物同步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何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能够预防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归纳: 1、鉴别氧气旳措施是: 将带火星旳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该气 体为氧气 验满氧气旳措施是:将带火星旳木条放于集气瓶是: 向集气瓶内注入澄清石灰 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2、搜集措施:
排 水 法:
一.合用范围 不易溶于水旳气体
二.优点 1.易于搜集到较纯旳气体 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搜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
一.合用范围 密度比空气大旳气体
二.优点 操作较为以便
3、验满措施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名称: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掌握氧气的性质二、实验器材: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高锰酸钾、木条、棉花、火柴、木炭,硫粉,红磷,铁丝、澄清石灰水三、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四、实验步骤及现象: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

收集四瓶氧气。

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

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O2。

3、用细铁丝螺旋绕在燃烧匙是,另一端绕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尽时,立即入留有水,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五、实验结论 1.实验室用加高锰酸钾的方法可制得氧气; 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3.木炭和铁丝都可以在氧气里燃烧,但现象却不相同。

六、问题与讨论1、点燃酒精灯后,立即将火焰集中在试管内的药品部位加热,不久试管发生破裂。

答:这是因为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匀,局部受热过高造成试管的破裂。

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是: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2、看到水槽内导管出现气泡,立即收集,收集后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口内试验,结果木条没有复燃。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验证实验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验证实验报告

O 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验证一、 实验原理 1.O 2的制取反应:1) KMnO 4 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产生O 2,并生成K 2MnO 4、MnO 2,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 4K 2MnO 4MnO 2+△O 2+2) KClO3在加热条件下并伴随MnO2的可以分解生成KCl 、O2,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2KClO 32KCl 3O 2+△MnO 23) H 2O 2在MnO 2的催化作用下也可以生成H 2O 和O 2,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2H 2O 2MnO 22H 2O O 2+4) 考虑到实验安全,本次实验只使用KMnO 4和H 2O 2分解制氧。

2.O 2的收集方法:1) 排水法: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求气体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2) 排空气法:排空气法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前者要求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平均密度,后者反之。

① 3.O 2化学的性质验证:1) O 2的物理性质:O 2是空气的组分之一,约占空气组分20.95%,无色、无臭、无味。

O 2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0℃和大气压强101325帕)下密度为1.429克/升,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很小。

在压强为101kPa 时,O 2在约-180摄氏度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摄氏度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2) O 2的化学性质:O 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起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

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

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CO 2与H 2O 。

化学上曾将物质与O 2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

3)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观察金属Fe 、非金属C 和Si 以及石蜡在O 2中的燃烧的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来验证O 2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内容,它安排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气体的制取和性质,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氧气制取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方法,还能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但是对于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学生还处于未知状态。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实验,但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2)氧气的性质实验及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习目标: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5瓶氧气,并选择适当物质,探究(或验证)氧气的性质。

2.初步学会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3.通过动手实验,培养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全面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知识点(含重点、难点):氧气的制取与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125ml)、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ml)、坩埚钳、燃烧匙;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

板书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2、反应原理3、装置:(1)发生装置(2)收集装置4、操作步骤:“查”“装”“收”“验”5、注意事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3、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投影有关氧气用途的图片供给呼吸支持燃烧金属冶炼金属焊接教师指出: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且来探究氧气的性质呢?(学生们兴趣高涨,跃跃欲试。

)一、氧气的制取:【知识回顾】投影下列问题:(1)回顾实验室制氧气的一般思路。

(2)如果在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你认为应该用哪套装置?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在实验室可以使用上图的哪种方法收集氧气?说明你的理由。

(4)如果选用C和D都可以收集氧气,那么你认为C和D各有什么优缺点?你如何判断C 和D中氧气已经收集满?说出你的操作方法。

(5)连接好B装置,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说出你的做法。

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模拟演练】采用排水法,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

学生阅读课本95、96页氧气的制取步骤。

熟悉制取氧气的步骤。

教师投影并指导演练(图示或慢速的示范):1、组装仪器,按照、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先向中加入约0.1g二氧化锰,再向中加入约15mL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在水槽中;4、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待导管口有气泡_______、_______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集满后用玻璃片在______盖住玻璃片,移出水面,放在实验台上。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检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检验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与性质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与操作步骤学会做氧气性质检验实验及讲解二、实验原理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时可以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2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或者过氧化氢的分解(2H 2O 2 2MnO 2H 2O +O 2),其中过氧化氢分解由于产物最环保,所以优先考虑。

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它有助燃作用,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我们利用蜡烛、烧红的木炭、烧红的铁丝以及点燃的硫粉来验证氧气的这些性质。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细铁丝等药匙、大试管、酒精灯、带塞导管、橡皮管、集气瓶、毛玻璃、铁架台、试管夹、火柴、棉花、分液漏斗、抽滤瓶、水槽、燃烧匙等四、实验内容(一) 高锰酸钾加热⑴ 按照图示组装实验装置组装顺序为从上到下、由左至右。

注意: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有水滴产生使试管爆裂;②在试管口即连接导管的位置处需要塞少量的薄棉花,防止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阻塞导管。

⑵ 查气密性用手握住试管(或用热毛巾捂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或者导管中的水柱向外移动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⑶装药品取药品时,注意不要污染药品,药瓶盖子取下放置时应使接触药品的一面向上放置,取药品时用干净的或专用的药匙取出,将块状或粉末状药品加入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至底部后再将试管竖起,防止药品砸破试管或撒到试管壁上。

⑷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酒精灯点燃后,预热试管防止试管炸裂,然后等气体流出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利用排水法收集。

⑸收集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二)过氧化氢的分解⑴如下图,连接实验装置,顺序为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⑵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捂住锥形瓶口,若有气泡冒出或者导管中的水柱向外移动,证明仪器的气密性良好。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清单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清单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知识清单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其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可以转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和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氧气能与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C + O₂=点燃= CO₂。

氧气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 + O₂=点燃= SO₂。

在这个反应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呈蓝紫色。

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为:4P + 5O₂=点燃= 2P₂O₅。

(2)与金属单质的反应氧气能与铁发生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₂=点燃= Fe₃O₄。

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 + O₂=加热=2CuO 。

(3)与化合物的反应氧气能使某些有机化合物燃烧,例如甲烷(CH₄)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₄+ 2O₂=点燃= CO₂+2H₂O 。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制取氧气的药品(1)过氧化氢(H₂O₂)溶液和二氧化锰(MnO₂)(2)氯酸钾(KClO₃)和二氧化锰(MnO₂)(3)高锰酸钾(KMnO₄)2、反应原理(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MnO₂= 2H₂O + O₂↑ 。

(2)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₃=MnO₂、加热= 2KCl + 3O₂↑ 。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 。

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选择发生装置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选用“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内容,它安排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章节。

本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氧气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了方法和思路。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对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连接等。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实验制取氧气以及氧气的性质实验,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的实验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

(3)学会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方法。

(2)氧气的性质实验。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清单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清单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知识清单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原理(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₃加热,MnO₂ 2KCl + 3O₂↑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3)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液体,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2、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

需要用到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试管、棉花、导管等。

固液不加热型:适用于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

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等。

(2)收集装置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收集时,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便将空气排尽。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3、实验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好装置,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4)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6)离:收集完毕,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4、注意事项(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报告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报告

礼县第四中学学生化学实验活动报告姓名_____班级_____实验日期____
组号_____组长_____同组人_____
【实验名称】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1.现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实验用品】
酒精灯、铁架台、大试管、单孔塞、乳胶管、玻璃弯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药匙、坩埚钳、棉花、纸巾、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清石灰水、细铁丝。

(3)装入药品:
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
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
(7)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8)然后熄灭酒精灯:
【交流评价】
1.知识感悟:
【巩固提高】
1.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能根据下图设计出一套最好的装置吗?
(A)(B) (C) (D) (E) (F)
①你感觉__和__连接最好!
②你会检查(B)或(F)装置的气密性吗?
③你觉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2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能记住所用药品的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该反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区别。

认识催化剂概念的要点,能说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学会区别和判断这些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设疑--思考--总结--应用(动手实验)。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材料】(1)实验药品: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2)实验仪器: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小木条、火柴【教学过程】深入探究(设问)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自己去验证它。

猜想并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验证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说明)你还能找出用其他的催化剂来制取氧气的方法吗?具体可参照课后的习题。

观看,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此处还需增加实验.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思考讨论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分析发现新问题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安排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这部分内容既是对氧气性质的深入探究,也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的综合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氧气制取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了解氧气的性质,并初步形成实验探究的思维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对化学实验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对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还比较陌生。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方案的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实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

(2)氧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2)实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方法,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实验报告(14版)

4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实验报告(14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日期
实验一、制取氧气
现象实验结论和分析
观察到水中导管口
,放开手冷却后,
【问题和建议】
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坩埚钳夹取发红的木炭为什么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先放一些水?
【连接中考】
1.下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盛药品的试管口的地方
B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才开始收集
C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D .将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后正放在桌子上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a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b 检查装置气密性,c 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 熄灭酒精灯,f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cbadfe
B .bcadfe
C .bcadef
D .bcdafe
3.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指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2)制取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
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① 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文稿
高峰镇九年制学校彭超
一、使用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实验器材及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创新要点/ 改进要点加入细铁丝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
象。

四、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思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就是含氧化合物受热分解。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 O=K2M nQ + MnO? + O 2 f
五、实验教学目标
1.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上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观看视频、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要领,进一步训练规范实验操作。

(2)通过对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进一步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通过对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找到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化学的魅力,初步形成严谨、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

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操作。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可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确定原因:对任何一个实验而言,操作步骤应是核心内容,只有清楚地掌握了操作步骤,才能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不至于在实验时出现慌乱。

而“注意事项”是实验中的细节,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也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清楚地掌握实验注意事项,就很有可能使实验失败,甚至还会发生危险。

六、实验教学内容
(一)制取氧气
1 、装配实验装置(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热的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①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到管口遇冷成水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即大约离管口1/3处)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开始收集。

①在加热前就应把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等待收集;
②开始有气泡不要就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③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溢出时,证明已满。

6、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七、实验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旧知回顾”
①高锰酸钾是一种____________ 色固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