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病态的天才

合集下载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4)病态人物形象
陀氏描写的人物几乎都是病态,与所表现的内 容具有一致性。他的人物多是酒鬼、赌徒、虐待狂、 杀人犯、淫棍、强奸幼女犯、诲淫者、妓女、放荡的 女人、苦役犯、精神病患者等,这些人物都是些精神 变态的人物,具有某种病态的激情。
自虐性小人物(被凌辱的小人物)
城市底层小人物,处于被侮辱与被欺凌的社会地位, 处境艰辛,命运悲惨,共同特征是热爱苦难,自我牺牲, 既谦卑又高傲,表现出一种病态的顺从,残酷地折磨自己, 在自虐中得到一种辛酸的满足和痛苦的享受。
第二次婚姻
第二个妻子安娜 · 格里戈里耶夫娜就是陀氏的速记员,她 比陀氏小 25 岁,善良,温柔,贤惠。 1866 年 10 月,安娜 经老师推荐,到陀氏家当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小说,整 理和誊写《赌徒》的速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 中便完成了《赌徒》,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 个正常生活的家庭,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 癫痫病患者、圣人、苦役犯、荒淫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 们很快结婚。
他们共同特征是具有博爱精神和堂吉诃德式的 性格特征。一心想拯救人类出苦难,生活在幻想中,
最终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他们勇于自我牺牲,但作
出的努力没有价值。他们贫穷而病态,因理想破灭 而精神分裂。
(5)标题的双重含义
1. 法律上的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犯罪行为,以及受到法律惩罚。 2. 理性上的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和犯罪动机,是一种理性误导和 理性专横的罪;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在实践中失败, 杀人后内心不安,精神崩溃,“超人”哲学的理论破产,这 是精神上的负罪感的惩罚。 3.宗教道德的罪与罚 基督宣扬爱一切人,包括爱仇敌,打右脸,伸出左脸,拉斯 柯尔尼科夫杀人违背宗教道德,博爱,是有罪,受到良心的 谴责,痛苦万分,是良心道德的惩罚,皈依宗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苦难与救赎-2019年文档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苦难与救赎-2019年文档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苦难与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下称陀氏)在自己的作品中前所未有的描绘了人类内心的深渊,并称自己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他的作品中揭示了许多现代主义命题:诸如道德的沦丧、人生的不可理喻、灵魂的放逐等等,法国作家克洛德?马丹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个探测到了人类的内心深渊,创造了最富有生命力、思想感情和激情的人物。

在描写人类的任何例外、畸形、病态和可能性的时候没有退缩。

”可以说,“恶的问题占据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中心位置,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同时为对恶的讨厌和恶的必然性的认可所苦恼”。

纵观陀氏的作品,从创作之初的《穷人》到最后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可以说对人性之恶的探索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之中。

他笔下的“地下室人”、拉斯科尼科夫、基里洛夫、斯麦尔佳科夫等等堪称是恶人的代表。

由此高尔基就称其为“恶毒的天才”。

陀氏独特的创作气质跟他的宗教情怀、时代背景、以及个人遭遇不无关系。

首先是他的宗教情怀。

宗教信仰是打开俄罗斯文学的一扇门,更是解释陀氏创作的一个切入点。

在陀氏的作品中,《罪与罚》、《白痴》……尤其是后期作品都渗透着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生而有罪,在圣经中写道: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了道德,偷食了禁果,受到了神的诅咒,所以人类与生俱来的便背负了“原罪”,由此人类在他的有生之年要承担相应的苦难,苦难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和意志的薄弱。

陀氏继承了基督教的原罪论,认为人是生而有罪的,人类喜欢作恶,并会从作恶中感受到一种绝妙快乐的心理,这是第一次由陀氏剖示给我们看的,这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让他痛苦的感到,恶就是人天生的本质,喜欢作恶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又难以遏制的欲望。

“毫无疑问,人类的灵魂深处就隐藏着恶……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之下,恶都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灵魂仍然是不正常状态和罪过的发源地”。

陀氏的这一原罪论,也是建立在俄罗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身苦难经历的深刻认识上的。

陀氏创作个性除了他的宗教情怀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独特的世界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风赏析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风赏析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风赏析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风格1.1 内心独白的运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风格主要体现在他对内心独白的运用上。

在他的作品中,内心独白被广泛运用,成为了表达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法。

通过内心独白,陀思妥耶夫斯基能够深入描绘人物的内心思想、情感和矛盾,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通过主人公的自我反思、独白和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内心独白不仅仅是对主人公内心的描写,更是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探索。

他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探讨了人的自由意志、道德选择、罪恶与救赎等深刻的人生问题,使作品具有了更加广阔的思想深度。

通过内心独白的运用,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功地创造了独特的文学风格,使他的作品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1.2 对人性的深刻描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风格以对人性的深刻描绘为特点。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常常被深入挖掘,呈现出丰富而真实的形象。

他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和矛盾的欲望。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病态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焦虑和孤独。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助。

同时,他也通过对人物的情感和欲望的描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爱、恨、欲望、罪恶等情感和欲望的深入探讨,使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描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内心世界的反思。

1.3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风格以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为重要特征。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社会底层人物的形象,他们生活在贫困、压迫和不公正的环境中。

通过这些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人物之间的多声部对话的同时,人物内心的复杂矛盾也是一种对话,表现为善与恶, 上帝与魔鬼的斗争,它是人物双重人格的反映。 幻灯片 30
陀氏的观点 1. 探讨社会犯罪根源及由此引起的道德后果,穷人走投无路时的铤而走险。 2. 谴责理性的专横,反对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作家本人是主张俄国的群体主义的,但 又有思想矛盾。人不应该靠理性而生,而应该靠心灵和宗教信仰而生。 3. 反对暴力革命,因为暴力革命根据正当的杀人理论而实践。 4. 宣扬基督博爱,忍耐顺从。
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 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幻灯片 48
多声部小说 这里的复调性指的是“多声部性”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同时,巴赫金还认为陀 氏的主人公与过去人物不同,这些“主人公的议论,在这里绝不只局限于普通的刻画性格和 展开情节的实际功能;与此同时,主人公的议论在这里也非作者本人的思想立场的表现”。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也就是说,主人公的意识是他独立存在的意识,不 代表作者意识,主人公是直抒己见的主体。 幻灯片 49
幻灯片 31 三、《罪与罚》
谁犯罪? 犯什么罪? 为什么犯罪? 由谁来定他罪? 如何惩罚 幻灯片 32 马拉亚大街。1861-1867 年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里创作了《罪与罚》和《赌徒》。 幻灯片 33 木匠巷。这里有许多贫民出入的小酒馆,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这儿居住。这也是《罪与罚》 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生活环境。 幻灯片 34 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彼得堡读书,因交不起学费失学了。他看到贫穷对自己一家和退 职文官马尔美拉多夫一家的威胁,便想改变他们的境况。为此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 并在慌乱中还杀死她的妹妹,另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太婆。杀人后他良心不安,向马尔美拉多 夫的女儿、妓女索尼娅坦白了杀人的事。索尼娅劝他自首。他被判了 8 年苦役,索尼娅自愿 跟他到了西伯利亚。 幻灯片 35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文学羊癫风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文学羊癫风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文学羊癫风11821年一位天才的“病人”诞生在莫斯科一家医院的家属宿舍,他就是著名的“文学羊癫风”患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恩妥耶夫斯基的肉体羊癫风究竟始于何时,已不可考。

作家的女儿和弗洛伊德都认为是受到父亲之死(他父亲被农庄的农奴打死)的刺激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在绞刑架前吓出来的(对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执行死刑时,有一位当场疯癫,还有一位满头白发突然变黑,但没有关于陀氏昏厥的记载),还有人说是在西伯利亚服苦役时引发的。

史料记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羊癫风第一次发作,是在工程兵学校读书的时候。

当时他出席一个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家庭舞会,有人将他引见给一位贵族少妇,彼得堡著名的大美人谢尼亚维娜,他被她的美貌所震惊,当场昏厥。

(见马·斯洛宁《癫狂的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5页,格罗斯曼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中说是《穷人》发表之后的事情,存疑)。

当时他才19岁。

这样的年龄,在异性面前羞涩、紧张、脸红、不知所措,都是常见的。

但用昏厥的形式来表达他对美丽的异性的反应,是很罕见的。

“爱”,以这样一种荒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不懂羊癫风的病理学机制,但我们可以猜测,一方面是对美的形式极其敏感而强烈的感受力,另一方面是社会机制的压抑。

这造成了他神经中枢的紊乱,并出现了高度“意念障碍”。

当涅克拉索夫读到《穷人》之后欣喜若狂,凌晨迫不及待地敲开了作家出租屋的门,热情地拥抱他,还到处叫嚷:“新的果戈理出现了!”别林斯基也从一种急功近利的文学社会学的角度给予《穷人》高度的评价,认为作者将爱心给了底层受苦的人。

彼得堡文学界一阵狂喜,那种震惊效果,只能用羊癫风发作来形容。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理睬这些,他与彼得堡文学界的人格格不入(屠格涅夫称他为“文学界的新粉刺”)。

忧郁症发作刺激了戈略德金形象的产生,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双重人格》这样一个精神分裂的故事,遭到了批评。

外国文学史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外国文学史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一、生平与创作
1821 年 11 月 11 日,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莫斯科,其父为贫民医院医生,薄有田 产,后取得贵族身份。陀思妥耶夫斯基家住医院附近,为贫穷、疾病所包围,使他对当 时平民以至贫民的生活多有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幼患有癫痫病,为顽疾所困,他的 心灵以及创作都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1837 年,他遵父命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但生活贫苦,有时口袋里连饮一口茶的 钱都没有。他因爱好文学而致学业成绩不佳。六年后到工程局绘图处工作,但一年后即 辞职而专事文学创作。
因为处身于社会的底层,杰符什金性情敏感,十分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不认
为自己是别人的累赘,因为“这口面包是我自己的,它是我劳动挣来的,是合法的”;他不 认为自己天生卑贱,也不认为抄抄写写是卑贱的工作,觉得自己“也有一颗与别人一样的心”, “我有良心和思想”;他以自己在工作而自豪,“因为我在工作,我在流汗嘛”。从这些言语 中透露出小人物的“自尊”和他们要做“人”的强烈意识,他们虽然贫穷,但“贫非罪”。
这段生活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他抛弃了从前的思想信仰,从《圣经》中 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认为只有基督教的博爱忍从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正确途径。 这一思想是他在此后的作品中所竭力宣扬的,也是他与进步的民主主义者论战的立足 点。对他的创作来讲,这十年使他的生活阅历更为丰富,素材积累更为丰厚,对人性的 思考也更为深入。而苦役和兵役生活对健康的损害也使他的癫痫病日益频繁发作,这也 多少给他的作品涂上了一层神经质的色彩。
此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又写过《女房东》(1847)、《白夜》(1848)等中篇小说,其 中浓重的幻想色彩和对人物病态心理和人格分裂的描写,显示出作家创作上的独特之 处,其主观倾向与神秘色彩导致别林斯基等人对他的批评,并最终导致双方的分裂。陀 思妥耶夫斯基认为,文学不应该局限于具体的社会使命,而应更重视想象和幻想,他把 他的现实主义称为“幻想的现实主义”。此时,他与别林斯基等激进民主派的分歧还停 留在文学观念上,他仍然醉心于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赞成社会改革,解放农奴, 为此,他参加了进步学生团体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在一次集会活动中与小组成 员一起被捕,加给他的罪名是在会上朗读别林斯基《给果戈理的一封信》,为此他被削 去贵族身份,判处死刑,只是在临刑前才由尼古拉一世下旨改判为四年苦役加期满后在 边疆服兵役。这样,自 1849 年被捕至 1859 年回到彼得堡,他中断文学创作达十年之久。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者通过弗洛伊德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四方面来解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杂人格,即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神经病患者,道德家和罪人。

他的洞察力太局限于反常的精神生活,面对爱情时他是多么令人惊讶的无奈,他真正了解的只有残酷的、本能的渴望,受虐狂的屈从和处于怜悯的爱情。

在弗洛伊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间,精神的内在性是存在的。

弗洛伊德当年看到陀氏的作品,惊异于其心理学层面的意义。

正如鲁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精神的拷问者”,这不仅是他的悟道之言,也有自我生命觉态的唤醒后的共振。

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发掘,逼视着人性的阴暗面。

品味他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作品贯穿着共同的主题——弑父。

“弑父”是临床基础上发现的一种心理情结并将其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

纵观他所选择的素材,基本上都是利己主义欲望的人物。

这似乎可以看出他内心也有着类似的倾向。

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描述人的不能解析的奇怪的感觉,人所选择的,不是理性以为可然的东西,而恰恰是感性里召唤自己的那种异样的存在。

促使它达到道德的最高峰是因为他经历了深重的罪恶。

但因为缺乏自我克制使得他最终向道德妥协,从而陷入了卑微境界。

癫痫被这样定义,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也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其精神生活因外界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歇斯底里(即分离性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经历一些令人极其痛苦的事,促使其一夜成长。

其内心的痛苦通过癫痫的方式发泄出。

陀思妥耶夫斯基坎坷跌宕的经历和他复杂多面的人格吸引着人们去对他进行剖析和解读。

弗洛伊德的这篇文章评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并运用精神分析学的方法对这位作家癫痫症的起因提出了假说。

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症并非生理因素造成,而是源于他心中隐藏的对父亲之死的负罪感——也就是说,是心理原因造成的。

他甚至认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存在着恋母弑父的“俄狄浦斯情结”,在他十八岁时,父亲突然去世,于是内心深处短暂的狂喜和随之而来的强烈负罪感引发了他的第一次癫痫发作,而“弑父”和“罪恶感”正是穿贯穿于《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两个重要主题。

第七章第九节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七章第九节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所有主要人物, 作为思想的人,是绝对非利己的,因
为思想确实支配了深藏在他们身上的
个性的核心。

——巴赫金

2.表现了现代人的孤独感
陀氏人物的分类: 令人憎厌的人物 ;
正面的、美好的人物 ;
处在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中的人物 , 即“问题人物” 。

所有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特征都 是孤独的。 拉斯柯尼科夫的孤独。 孤独感的现代意义。
但他又看到了人的另一面: 隐匿在人类之中的恶远比包治百
病的社会主义者所想象的要深刻得多,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无法避免恶。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无限爱心刻画 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创造上帝的人被 上帝所抛弃这种绝对凄惨的自相矛盾之 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

——村上春树

在基督教文化遭遇危机的时代, 人该怎么办?
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
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 相互间不发生融合。

——同前

“对白理论” “对白”是被作为“复调”的理 论基础提出的。

巴赫金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
对白的现象。人们间的关系就如同对 白一样。

陀氏以前的小说都是“独白小
说”。

陀氏小说是一种“全面对白的 小说”,是一个庞大的对白体系, 是“复调现象”。
最初是出于生计
上的无奈,后来
发展成一种激
情 。
安娜对他的理解
和帮助。


5.写作的狂热
陀氏的创作都是在狂热状态下进 行的。

中篇小说《穷人 》(1846)的
发表过程。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对比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对比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列夫。

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对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都是俄罗斯十九世纪时期的小说家,都被世人推崇为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两座屹立的高峰。

他们都是天才般的作家,极具才华。

在探求人的解放,人的命运时都将笔触集中到了人的心理描写上。

而又各开一支奇葩,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心理描写。

在心理描写方面,陀探寻着自己所坚持的真实:“我对现实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大多数人所称之为超乎寻常的和虚幻的东西,对我来说有时则构成最本质的现实。

平常的现实主义以及对现实通行的看法,我认为还不是现实主义,而且甚至相反。

”形成了陀氏复调小说模式。

而列夫。

托尔斯泰在心理描写方面则追求真正秘密。

内心世界的变化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演变。

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变化过程的本身,是这种变化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心灵辩证法”。

两位作家对心理的不同理解,不同与探索方向,体现在作品中对心理的表现方式上。

纵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最早的中篇,《穷人》问世便是将焦点集中在人的心理方面,主人公杰夫什金纯洁而善良的灵魂在他的病态心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后的《两重人格》也是延续心里这一焦点成功的塑造出文学形象中的两重人格的病例人物。

幻觉不断,内心冲突不断,将内心世界写的极其深刻。

别林斯基称其“有无穷的智慧和真实”,同时也批评其“幻想色彩”太浓。

其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许多作品《别人的妻子》《脆弱的心》《诚实的小偷》《白夜》等。

作品中的主人公无不是心理活动极其丰富。

将自己的心里所想放在首位,追求心理安慰的一类“幻想家形象”,他们可以无视环境社会的嘲讽与冷落,但是他们不能没有“心里幻想”这一支撑他们生存下来的最后底线,他们是精神斗士,时刻追寻着精神突围,其后的作品《舅舅的梦》《被其领域被侮辱的》《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等作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流放十年后体会到农民是俄罗斯的根基,人民是文学的根基后创造出来的。

展示了俄罗斯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

第十讲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罪与罚》分析

第十讲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罪与罚》分析

3、疯狂的赌博
陀氏一生有两大激情,爱情和赌博。赌博和女人在 他的精神上和生活中,都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他常常为 自己不能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但他又无 法克制狂赌的激情。 和安娜结婚后,他仍然疯狂地赌博,嗜赌如命,不 可自拔。婚后他说服安娜,到轮盘赌中去赢钱,是摆脱 穷困的唯一希望。安娜不知厉害,同意他一人去巴特洪 堡,那里有个大赌坊。陀氏在赌场输得精光,写信给妻 子,说他回家的路费和宿费都没有了。安娜把家里所有 的钱都寄给他。他收到钱后,直奔赌场,又全部输光。
第一次婚姻
1857年2月6日,陀氏和玛丽娅结婚,当天发病,这 在夫妻性生活方面引起一系列震动和创伤性后果。两人 都病态,没有蜜月,只有悲观失望,痛苦和折磨人的追 求,不论在情绪和欲望上都合不到一起,这是他们婚姻 失败的关键。 玛丽娅不理解陀氏的写作,不断指责他,最后夫妻 关系破裂, 1861 年起分居,各自独立生活。 1864 年 4 月 玛丽娅死于肺病,陀氏在她的最后几个月里一直照料她。 她死后,他抚养她和前夫生的儿子。
阿波利纳里娅原型
阿波利纳里娅的反叛气质,果断与专横触动了他的 心灵深处理想和隐秘的意向,形成否定传统准则的思想。 尽管他们分手了,但他把她称为“永恒的女友”。在他 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都有阿波利纳里娅性格的体现。如 《罪与罚》中的杜尼娅,《白痴》中的阿格拉娅,《少 年》中的阿赫玛科娃,《群魔》中的莉莎,《赌徒》中 的波琳娜。此外,《地下室手记》、《赌徒》、《罪与 罚》的反叛主题都与阿波利纳里娅反叛的激情与性欲相 联系。
安娜之死
1918 年,安娜远离家庭和朋友,住在克 里米亚。正值德俄战争时期,她收不到儿 子寄的生活费,经常吃不饱,简直要饿死 了。 6 月 1 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 全吃下去了,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 肠炎。 6 月 9 日去世,终年 73 岁。死时身边 既无儿女,也无亲眷,孤苦伶仃,穷愁潦 倒,凄凄惨惨地死去。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小说《穷人》完成后就在朋友圈里传开,一并得到好评,而在发表后更是被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

接着他的早期还创作了《双重人格》、《女房东》、《脆弱的心》和《涅陀契卡·涅兹凡诺娃》等受到革命民主派批评家非难的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罪恶的天才,一个思想的天才,一个苦难的天才,我们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不赞同他的观点,也可以反对他的哲学,可以不认同他的思想,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陀氏对生活的那份赤诚,还有他在艺术创造和哲学思想的那份天才。

可以说,只要我们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都会有收获,不管你是反对他与否,都能震撼你的心灵,引发你新的思考。

高尔基在严厉批判他的哲学观点的同时,也不得不由衷一再称他是“最伟大的天才”,并声称“就表现力而言,可能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这个评价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并没有过誉,而是受之无愧。

有人说,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需要特别细致地去体会,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感受。

这话不假,或者对于经典之作都应该精读,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就特别需要精细的去阅读,即使是《地下室手记》这样的一个中篇。

尽管是中篇,却蕴含着特别多的内容和思想含量,不然也不会成为他晚期的开幕之作,就是这样的一个中篇小说,阅读起来比其他的小说都更费精力。

对于这部小说,有时候我们甚至应该细读都每一个字,才能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意味,藏在内里的感受。

《地下室手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借地下室人的口表述了地下室人自己的心理特点以及他的心理思维方式,为后一部分的行文提供一个心理背景;第二部分截取了地下室人日常生活的片断,具体表现他心理思维在生活中的运行以及影响。

可以说,第一部分是作为理论指导的层面,而第二部分则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事例来加以表现这样的理论,两个部分,是抽象和形象的一个紧密结合,关系密切,有了第一部分的理论指引,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第二部分地下室人行为内在的推动原因,而通过第二部分我们就能更好的明白地下室人所表述的心理模式。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思想转折
穷人》出版后不久, 《穷人》出版后不久,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和涅克 拉索夫等进步批评家在文学观念上发生分歧。为此, 拉索夫等进步批评家在文学观念上发生分歧 。 为此 ,他退出 自然派” 加入了贵族进步组织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 了“自然派”,加入了贵族进步组织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 1849年 1849年4月,陀氏因在小组集会上朗诵了别林斯基致果戈 理的反农奴制的信而被捕, 理的反农奴制的信而被捕 , 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 判处死刑。行刑那天,他和其他21名死囚站在处刑台上, 21名死囚站在处刑台上 判处死刑 。行刑那天 , 他和其他 21名死囚站在处刑台上 , 陀 氏后来回忆,称它是“可怕的、无限恐怖的、 氏后来回忆 , 称它是 “ 可怕的、 无限恐怖的、 等待死刑降临 的时刻” 就在执行处决的前一刻,传来了沙皇的赦免令, 的时刻” 。就在执行处决的前一刻,传来了沙皇的赦免令, 陀氏的死刑改为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 陀氏的死刑改为四年苦役, 流放西伯利亚。 陀氏在西伯利亚 待了十年,才回到彼得堡,重返文坛。 待了十年 ,才回到彼得堡, 重返文坛 。 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 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主要的转折, 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主要的转折, 他开始反省自己 并笃信宗教。 并笃信宗教。
小人物主题的内向化:《穷人》
184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 穷人》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成名作, 基的成名作,作品继承了 普希金、果戈理开创的“ 普希金、果戈理开创的“ 小人物”传统,在表现小 小人物”传统, 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方面 进行了突破性的挖掘。 进行了突破性的挖掘。小 说受果戈理《外套》 说受果戈理《外套》影响 很大, 很大,陀思妥耶夫斯基自 己也曾说过:“我们都是 己也曾说过: 外套’里出来的” 从‘外套’里出来的”。

名人眼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名人眼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名人眼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上次发的几条关于名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有字数限制,再单独整理一下,大都出自大师们的文学评论,部分来源于网络,自动忽略纳博科夫。

黑塞:我们之必须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是在我们遭受痛苦不幸,而我们承受痛苦的能力又趋于极限之时,只是在我们感到整个生活有如一个火烧火燎、疼痛难忍的伤口之时,只是在我们充满绝望、经历无可慰藉的死亡之时。

当我们孤独苦闷,麻木不仁地面对生活时,当我们不再能理解生活那疯狂而美丽的残酷,并对生活一无所求时,我们就会敞开心扉去聆听这位惊世骇俗、才华横溢的诗人的音乐。

这样,我们就不再是旁观者,不再是欣赏者和评判者,而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所有受苦爱难者共命运的兄弟,我们承受他们的苦难,并与他们一道着魔般地、駸駸乎投身于生活的旋涡,投身于死亡的永恒碾盘。

只有当我们体验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令人恐惧的常常像地狱般的世界的奇妙意义,我们才能听到他的音乐和飘荡在音乐中的安慰和爱。

布罗茨基:坦白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在时间上的接近,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不幸的巧合。

其后果是如此严重,以致也许上苍在被指控用诡计玩弄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构成的时候,其替自己辩护的唯一方式是说:如此一来,就可防止俄罗斯人太接近上苍的秘密。

因为还有谁比上苍更清楚这点呢,也即在一位伟大作家之后,任何人都注定只能去拾恰恰是那位伟人的牙慧。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许攀得太高了,使上苍不悦。

于是上苍派来托尔斯泰,仿佛是要确保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得不到延续。

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我随便翻开哪本传记或者回忆录,我很庆幸,至少从表面看,找不出半点很近切的与我自己的生活雷同的东西:这是一个怎样悲惨而又乏味的人生啊!但是精神,内心,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无人能替的内心生活,内在宇宙之王。

伍尔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波涛翻腾的旋涡、飞沙走石的风暴、会把我们吸进去的嘶嘶作响、沸腾滚泡的排水口。

它是完全纯粹用灵魂作原料来构成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阅读理解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阅读理解
17岁时他入军事工程学校,那里的学生多是富家 子弟,为了避免受辱,他孤独地躲在一边。由于贫穷, 他很少朝家里要钱,连茶也不喝。
他因成绩不好留级一年,这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 尊心。兵营式的生活痛苦难熬,敏感的陀氏感到难于 忍受。他在给哥哥的信中说:“亲爱的哥哥,快点驶进 码头吧,快点得到自由吧!自由和天职——这才是伟 大的事情。”
苦役犯
苦役犯的生活十分艰苦,他生活在杀人犯、盗窃 犯、暴徒和疯子中间,要时时刻刻和他们打交道,这 些人都对他抱怀疑和敌对的态度,因为他是他们中间 唯一的一个贵族。四年之后,他在边防营里做列兵, 最使他难以忍受的是军队的体罚。受罚的士兵被牵过 排成两排的士兵中间,由士兵施以乱棍,谁打得不狠, 就被叫出来挨同样的乱棍。陀氏第一次把手中的棍子 打在受罚人身上,当晚就发了癫痫病。在一次体罚之 后,他竟跌倒在地,抽搐起来。陀氏在西伯利亚待了 十年,才回到彼得堡,重返文坛。
他主张容忍、宽容,他的名言是“生活就是苦难”, “顺从吧,高傲的人!”
2、颠狂的爱情
陀氏直到34岁还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女友, 他寻找爱情,在四年苦役后认识了他的第一个妻子 玛丽娅。
玛丽娅是个中学教师的妻子,比陀氏小4岁, 她是个神经质的女人,情绪变化无常,动辄伤感落 泪。陀氏认为这是深沉、崇高的感情的特征。他把 他从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性欲的幻想和浪漫的幻觉 的魅力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对她的痛苦的同情增强 了他的爱欲冲动。虐待狂和被虐待狂的倾向在他身 上交织在一起。
玛丽娅原型
在陀氏的很多小说中,都有玛丽娅的 原型。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娜塔 莎,《罪与罚》中的马尔美拉陀夫的妻子, 《白痴》中的娜斯塔西娅,《卡拉马佐夫 兄弟》中的卡捷琳娜,这些女性都面颊苍 白,目光狂热,动作急剧,来自作家的第 一个妻子。

第十三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十三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斯里维查斯基之屋。这里 斯里维查斯基之屋。 肮脏不堪,满目赤贫。 肮脏不堪,满目赤贫。 1873-1874年,陀思妥耶夫 年 斯基在此居住。 斯基在此居住。
尼可尔斯基市场。 白夜》的主人公曾在这里散步。 尼可尔斯基市场。《白夜》的主人公曾在这里散步。
米勒糖果店。 米勒糖果店。《被侮 辱与被损害的》 辱与被损害的》中的 人物生活的场所。 人物生活的场所。
前期(1844-1859) 前期
1846 《穷人》(前期代表作) 穷人》 前期代表作) 1847 《女房东》、《白夜》 女房东》 白夜》
前期
四十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受以果戈理为代表的 “自然派”的影响,以一部书信体的中篇小说《穷 《 人》荣登文坛,涅克拉索夫惊呼“新的果戈理出现 了”,并将此作收入他所编的自然派作品集《彼得 堡文集》第二集。这部作品奠定了陀氏作为自然派 重要作家的地位。 除了《穷人》之外,四十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 还创作了《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 女房东》 白夜》 《双重人格》 涅朵奇卡·涅兹万洛娃 涅兹万洛娃》 《涅朵奇卡 涅兹万洛娃》等小说。
在临刑前的一刻, 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 妥耶夫斯基被改判苦役。 妥耶夫斯基被改判苦役。 1850-1859年,陀思 年 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的鄂 木斯克服苦役四年, 木斯克服苦役四年,又在边 防服兵役五年。 防服兵役五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流放 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 市的教堂
近十年流放之后, 近十年流放之后,陀 思妥耶夫斯基重回彼得堡, 思妥耶夫斯基重回彼得堡, 长期居住在贫民区。 长期居住在贫民区。
陀思妥耶夫斯基 故居(餐厅) 故居(餐厅)
故居(客厅)。 故居(客厅)。 陀思妥耶夫斯基 常在此接待文学 界朋友, 界朋友,并在此 创作了《 创作了《卡拉玛 佐夫兄弟》 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者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

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

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昼》(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

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

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

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

《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

《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陀思妥耶夫斯基:病态的天才
病态的天才
(图片来自网络)
冰雪覆盖的西伯利亚茫茫原野上,风像刀割一样刮骨,监狱的围墙积淀了一层厚厚的雪,屋檐垂挂的冰凌像一把把尖刀,狱室里的墙、床冰得像冻僵了的石头,毫无生机。

陀思妥耶夫斯基坐在冰冷的床沿儿,从白天的苦役、残忍的鞭刑、粗劣的饮食加之这恶劣的环境,禁不住悲从中来,这一切,应该用手笔录,虽然这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只能偷偷地进行,但囚犯们的经历和“罪行”不能不留存脑中。

这是发生在
l8世纪50年代的一个夜晚,也是我们今天读到的世界名著《死屋日记》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记录的《西伯利亚笔记》中的一幕。

年幼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考进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时,便对这个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愤恨。

按成绩本该免费入学,可校方却将免费的名额分配给了达官显贵,“每个卢布都要花费牛劲
去挣的人反倒要自己交费,可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却可以不交钱上学”,他将这种情况告诉了贫困的父亲,后来还是姨母解囊相助,替他交了巨额的学费方才入学。

在现实面前,陀思妥耶夫深感世界不公,罪恶遍布,精神十分苦闷,悲观失望泛滥心灵。

当父亲猝然而逝后,他和兄妹几个更像被抛在茫茫大海,任凭风吹雨打,17岁的他在起码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艰难地生存下来。

学业完成后踏入社会,各种困难接踵而至,工作薪俸微薄,入不敷出,辞去工作后,生活更是雪上添霜,衣服磨出了窟窿,拖欠的房租越来越多,他品尝到人生的苦难和做人的酸楚。

也正是这一段时间,24岁的他写出了第一部长篇《穷人》,这部书信体小说,正是作者自身贫困生活的写实。

这部小说一问世便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别林斯基称之为俄国“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成为作者早期痛苦命运的产物。

1850年至1859年,作者惨遭十年的流放生活。

出狱后便完成了一部描写沙皇专制制度下俄国城市平民痛苦生活和悲
惨命运的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反映了平民阶层在苦难中所受的煎熬和迫害。

而《死屋日记》,则是作家十年流放生活的结晶,真实再现了沙皇苦役监狱里阴森恐怖的生活:低矮的牢房千疮百孔,弥漫着呛人的煤烟和粪便的恶臭,地铺上只有一个装满麦花秸、跳蚤、虱子和臭虫的口
袋;吃的是发霉的面包和令人作呕的菜汤,里面“漂着数不清的蟑螂”;皮鞭、棍棒则是狱吏手中的工具,犯人一被“搔痒”,不是血污满面、遍体鳞伤,便是致命伤残或者命丧荒野。

列夫·托尔斯泰读后讲“我真不知道在全部新的文学作品中是否还有比这更好的一本书”。

赫尔岑称之为“一部了不起的书,一部惊心动魄的伟大作品”。

列宁则称“《死屋日记》是俄国和世界文学中难以超越的作品”。

走出了西伯利亚那阴森恐怖的“死屋”,作者仍未摆脱人生的厄运。

作为一名政治要犯,他仍处于宪警的监视之中,没有人身自由,而来自家庭的生活更是残酷:前妻病故、哥哥身亡,年幼的弟弟、侄儿侄女、不务正业的继子都需要他挣钱养活。

1865年5月,他主办的《时代》杂志因亏损严重,被迫停刊,刊物的欠债又似一座高山压在他的头上。

没有其他收入的陀思妥耶夫惟一的途径便是夜以继日地拼命写作。

“为了摆脱贫困,为了挣钱而工作,全部精力都榨干了。

”《罪与罚》(1866)、《赌徒》(1866)等优秀之作便产生在这种贫病交迫、精神苦闷的逆境中。

作家虽然以惊人的速度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但窘境依然如故,稿酬低是个原因,更主要的是每当稿酬一到手,便被债主和亲属分得干干净净,有时作品尚未动笔,酬金便被瓜分。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债主们仍以上法庭告他、送他进债务监狱相威胁。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癫痫病患者发病前梦幻似的心理、发病时的可怕症状以及发病后的抑郁情绪的精神描写,这一切,均来自作家自身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体验。

从父亲去逝,作家便有了癫痫病的前兆,加之50年代的苦役生活,60年代的家庭磨难。

使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病患几乎一周发作一次,口吐白沫,全身痉挛,然后又从痛苦的抽搐中醒来。

在《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主人公梅思金、斯米尔佳科夫都是癫痫病患者,其间不乏作家的影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作为一部社会小说、哲理小说,是作家对人的命运、俄罗斯的命运、全人类的命运长期思考的结晶,也是作家一生艰难探索的总结。

其最大特点,是将人物置于尖锐的戏剧性的冲突中,通过心理分析来刻画其精神面貌和外部世界,被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历经坎坷、受苦受难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何其不幸,亲历贫穷、监禁、砍头、流放、负债、疾病的痛苦在今天看来是无法想像的。

然而,后人有幸,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留下的不仅是俄罗斯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俄罗斯民族宝贵的精神
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精神食粮。

“我还没有尝过幸福的滋味,至少不曾有过我朝朝暮暮所幻想的那种幸福。

我一直在盼着它。

”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留给后人的遗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