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 专题1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doc
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点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设置:西汉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
2.唐朝三省六部制(1)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①特点:总体上呈现出专制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分散削弱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a.相权逐渐削弱。
b.皇权逐渐增强。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
②史实:a.秦始皇设三公九卿。
b.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中外朝制度。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d.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相权。
e.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
f.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①特点:整体呈现出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具体表现为:a.地方权力日益集中到中央。
b.地方行政体制日益完善。
c.地方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②史实:a.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b.汉初郡国并存,汉武帝设十三州部刺史。
c.唐朝是道、州、县三级。
d.宋朝路、州、县三级。
e.元朝地方行省制度。
6.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加试)(1)秦代: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
(2)汉代①中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②地方:设立刺史制度,分全国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政治。
(3)汉代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御史台、都察院等。
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宋代的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4)影响: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但是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7.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加试)(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的制度。
(3)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
第一轮复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三省六部制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 于唐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 国政事,有相对独立 的决策权、审议权和 行政权 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 三省长官均为宰 相,相权一分为 三
作用、地 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走向完善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VS相权 3、北宋实行“二府三司”
行政: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3)北宋 ①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 央禁军。 行政:由中央派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中央掌控大部分地方赋税。 ②作用: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职责及作用
6、(2009年江苏高考2题)唐代中枢 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 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课标要求
考纲要求
高考方向
列举从汉 汉到元政治 汉、宋、元加强中央集权的 到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 措施、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 制度演变 变和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是 的史实, 考查的重点,且形式多样。 说明中国 高考主要着眼于演变趋势、 古代政治 特点的考查,三省六部制、 制度的特 科举制是近年来考查的重点, 点 题型多样
宰 相 赵 普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 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 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兵,则天下自安矣。”
四、中央集权的发展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强化民族认同
君主专制政体在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 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
实行民族压迫
在某些情况下,君主专制政体会对少 数民族实行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制政体的推动下,各民族之 间的融合进程加速,形成了更为紧密 的民族关系。
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 和财政大权分别由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 司掌握,加强了君主的集权统治。
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制度,作为皇帝的咨询 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进一步加强了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01
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维护君主的
权威。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容 易滋生腐败和暴政。
高度集权、君权神授、等级森严、思 想控制等。
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背景
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
社会安定。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 巩固其经济和政治地位。
政治基础
随着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形成,地 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需要强化君权来维护国 家统一。
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严格的皇位继 承制度,确保了君主专制的稳定性。
三公九卿与郡县制度
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推 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成熟阶段
汉朝的巩固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 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 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政
秦朝的焚书坑儒
02
秦始皇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生,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和强化君
高考历史大一轮课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东方国家君主专制政体强调文化传统 和礼仪规范,但可能限制文化创新; 西方国家民主共和制度鼓励文化多样 性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
06
总结与反思:从历史角度看君主专 制政体演进与强化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加深理解记忆
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与演进
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掌握其在不同历史 时期的演进过程。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及影响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秦始皇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等。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王国势力,加强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影响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 等也为后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提供了重要借鉴。
2
经济繁荣与对外开放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繁荣,农业、手工 业、商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同时,唐朝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进行广 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成为当时世 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3
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隋唐时期,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 密切,边疆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唐 朝通过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 机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 。
西方国家逐渐确立民主共和制度过程
1 2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倡导自由 、平等、民主等理念,为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奠 定了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
英、法、美等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 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3
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学案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君主专制政体1.皇权专制(1)地位:皇帝天下独尊,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2)特点:独断性、随意性。
(3)影响①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②导致国家成为一个人的国家。
③君臣关系实质上成为“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2.君权与相权(1)抑制相权①西汉:频繁换相;组成“中朝”参与决策。
②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分散相权。
③宋代:设中书门下,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枢密院和三司分管军事与财政。
(2)影响:加强了专制君权,削弱了相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秦汉:设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设置了州。
2.唐代:道、州、县三级制。
3.宋代:路、州、县三级制。
4.元代:行省制(1)内容①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是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简称行省。
②行省以下的行政区:路、府、州、县。
③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④行省之外,另设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辖区。
(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为明清沿用,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
三、监察制度1.演变(1)积极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整顿吏治。
②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
(2)局限①监察官员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③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1.世官制: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
2.察举制(1)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2)表现:汉武帝曾下诏策试贤良。
(3)评价: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以及方式和程序上,都体现出封闭特征。
2016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4.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 (1)组织独立,自成系统。自两汉后,监察 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 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机构和职官,自成体 系。 • (2)历代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 度之中,并实行重奖重罚。 • (3)以轻制重,对监官采用秩卑、权重、厚 赏、重罚的政策,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 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 • (4)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
二、君权和相权 1.西汉 (1)汉承秦制,丞相掌握行政权。 中朝 (2)汉武帝开始挑选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 “______”,限制相权。 宰相 2.唐代 (1)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长官都 参知政事 是 。 (2)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分散相权。 3.宋代:有中书门下的设置,职务相当
•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 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 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刺史 • 2.汉代 • (1)地方:每州部设 一人,以监察地 方政治。 • (2)中央: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 要的监察机构。 • (3)汉代以后:中央监察机构有御史台、都
• 3.宋代中央官僚机构的变革 • (宋代官制)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 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 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 有爵。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 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 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 • ——《宋史·职官志》 • 探究 史料反映出宋代中央官僚机构有何 变化?特点如何? • 提示:(1)变化:不但宰相为临时职务,天
考点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一、法令出一 皇帝 • 1.确立:秦始皇确立的“ ______ ”制度 行政权 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 2.特点: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集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维护皇权 • 3.影响:带有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 往往影响封建国家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决策。
第三课_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轮复习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科举制:考试选官 (1)创立:隋唐 (2)实质: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宋初、 王安石、明清
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 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3)局限性: ①考试科目和内容, 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 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的人。
(4)积极性: 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 ④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追求公平公正。
看德行、才能,以举 荐为主,辅以考试,但 标准不客观。
孝廉科 貌才科 贤良方正科 明经科 明法科 至孝科 童子科
察访 荐用 任用
察举制
非常科 (特举)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 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 选拔制度。创立之初﹐评 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 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来 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 选拔之权,于是家世则越 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 的标准﹐到西晋时形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 族”的局面。 评价:九品中正制不仅 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 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 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中 国 古 代 中 央 政 治 制 度 的 演 变
秦
汉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归纳:相权 的演变
唐 宋
明
三省六部制 增参知政事
废除丞相制
相权削弱 皇权加强
相权很大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趋势: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君权日益加强,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相权一分为二 相权日益削弱直
材料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 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毂(牢宠、圈 套)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课件 人民版必修1
台、宋代有提点刑狱司、元代有御史台等。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
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③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 核。
④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⑤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 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汉到元的政治制度:①君主专制政体与君权逐步强化;
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相权的不断调整;③监察体制的设置、 实质;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⑤行省制度。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①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② 军机处的设置、特点及意义;③清朝的边彊政策;④君主专
2.地方官制
(1)行政区划的演变
①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后又在郡之上设州。 ②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
3.选官制度 (1)世官制:先秦时期实行,将官职限定在 贵族 范围内,由 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
选官制度。
答案 B
1.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演变之中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
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中央权力的下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D项是清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权力进一步集中。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以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 化以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命 题 研 析 对 测
目标引擎
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①三省六部制的职 能和评价;②古代监察制度和作用;③察举制与科举制选 官的标准和影响;④行省制度的作用。 2.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①内阁制和军机处的 特点与影响;②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 响;③明清的民族原则和措施。
响深远。 [误区警示] 隋朝以后,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 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恩荫制度、举荐 制度、破格提拔等方式在选官途径中,起着辅助的作用。
返回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以及专制时代晚 期的政治形态
•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5.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1)郡县制的演变 州 。 ①秦汉:秦郡县两级,汉在郡之上又设置了_____ ②唐代:实行道、州、县三级。 ③宋代:实行________ 、州、县三级。 路 (2)行省的设置 ①元代确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 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以及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 宣政院 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________ ②行省的民政、军政、赋税征收等权力皆受中央的节 制,中央还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以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 控制。
返回目录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以及专制时代晚 期的政治形态
• 考 点核心探究 分 【问题精要】 层 1.怎样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 突 破 (1)从分工上看,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分管草拟诏令、审批诏令、执行诏令职能;尚书省下设的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具体执行诏令的政府行 政部门。三省制属于集体领导制,有平抑制衡的功能。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课件: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上 干中表表据格学数者据研的究变整化理是而宋成代科,反举映制出发两展宋的时结期果,(反映了) 科举制度的功能在
A增.强世,家故D大项族错影误响。巨大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官吏是否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故D项错误。 关闭 B
解析 答案
专题一
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6-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考向二 唐朝的政治制度
3.(2018课标全国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
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
专题一
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真题体验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2-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考向四 古代中国的重史传统
6.(2016课标全国Ⅰ,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
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
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豪强地主势力;设立 “中朝制”,借此削弱相权;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实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2)经济上: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 “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 的管理。
D治.,强并化非为宰官相员参提政供议晋政升职的能机会,故B项错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的主要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2010· 北京卷)右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 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
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
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项。 答案:C
参知政事 “ ________”,作为副宰相。 ♨温馨提示:唐代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汉朝相比 最大的变化在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权, 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 可见唐代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 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终扩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
君主专制中心地位。
1.(2010· 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
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
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 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
5.选官制度的演进 贵族 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________ 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 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汉武帝即位后,诏令中央和地方 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以 九品官人法 为基础选拔官吏。该制度体现出封闭的特征,民 ____________ 意无从体现。 考试 选拔官员的制度。隋唐以后,科 (3)科举制:通过________ 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该制度一方面保证了专制政府 行政 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另一方 ________ 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 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清代军机处的特点
史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
臣相见,无论宦夺 ( 宦官 ) 不得参,即承旨诸 ( 军机大臣 ) 亦只 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导读: 史料表明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只是奉承皇帝旨 意,传达皇帝命令,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图a
图b
图c
图d
3.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特点与影响
(1) 特点:①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 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 终存在。 ②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 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③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
7.2009年第2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8.2008年第3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二、江苏历史
1 .明朝政权的建立: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以应天 (即南京)为都城。 2.清朝设江苏和浙江两个行省管辖长三角地区。上海属江苏行 省。
重难点一
君主专制政体的内涵及演变趋势
1.君主专制制度的内涵
汉代
以才能和品德为 以品行举荐为官, 察举制 依据,察举与举 举孝廉为主 荐相结合
魏晋南 九品中 以门第为标准,注 与当时的士族制 北朝 正制 重门第和家世 度密切相关 隋唐 科举制 考试选拔人才 冲破世家大族垄 断仕途局面
【史料印证】
2.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 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2) 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 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八股 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浙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分地区。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四级。
2.与中央的关系 (1)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事务呈报枢 密院;行省长官不得随意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2)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3)监察机构监督行省长官,同时采用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中央集权 3. 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 ______________ ;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 省制 的开端。巩固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方的关系;为明清沿用,成为我国_____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省制。结合所学行省制的意义可知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 B 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选B。 答案
素养3 历史解释——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2018· 浙江11月选考)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
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
目和工具。
七、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d) 贵族 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 1.世官制:中国早期选官时,官职限定在_______ 2.察举制:汉魏时期的最主要选官制度。
(1)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为基础 (2)实施:汉武帝曾下诏策试贤良;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以_____________ 选拔官吏。 封闭 的特征。 (3)评价:从考选方式和程序上,都体现出_________
(4)清朝的边疆政策
c
考点一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梳理· 基础知识]
一、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 十三州部 ,每州部 1. 设置 :西汉汉武帝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 ____________ 刺史 。 设_______ 监察 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职责:_______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隋唐 宋朝 元朝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 设中书省
道、州、县三级 路、州、县 行省制
[归纳概括]古代中国王朝的监察体制
朝代 秦 监察机关 中央政府和郡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特点
西汉
刺史监察地方政治,中央御史大夫主管 的机关是当时最重要的监察机构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
监察制度逐步走向 健全;监察体制的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对于加强 要的意义。 中央集权 ,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
[轻巧识记]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朝代 秦朝 两汉 中央行政制度 三公九卿制 建立中外朝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后设州 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 君主专制 日益强化, 皇权独尊 空前加强 趋势
[高考例析] 角度一 考查宋朝中央集权制度
(2010·高考山东卷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
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考点综合
全方位、多角度探究核心问题
一、古代中国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 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 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
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4.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元代实行土司制度,明出现废除土司实行
流官统治的做法。清雍正年间大规模施行“ 改土归流 ” 。 乾 隆 时 代 , 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
高考历史大一轮精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纲要求] 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点一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1.法令出一⎩⎪⎪⎨⎪⎪⎧ 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②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思维发散 隋唐盛世的表现政治上:三省六部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开创。
(必修1)经济上:曲辕犁、唐瓷器(南青北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必修2)文化上:唐诗、书法(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书法大家)、绘画(吴道子等画家涌现)。
(必修3)[思维导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选官制度、监察体制的演变错误!错误!三、从汉至元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1.历代行政区划 朝代行政机制秦、西汉郡—县两级制 东汉 州—郡—县三级制 唐代 道—州—县三级 宋代路—州—县 元代省—路—府—州—县2. 元代行省的设置(1)元代确立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以及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行省的民政、军政、赋税征收等权力皆受中央的节制,中央还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以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图解要点] 郡县制与行省制一、君主专制与君权、相权关系的演变史料一 (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解读 史料表明汉代宰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统领百官的助手,位高权重。
史料二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1.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2.中国古 代王朝 的监察体制解读该史料表明隋唐时期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共议国事,实为分散相权。
史料三解读上述史料反映了宰相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一 课题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
课题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汉代政治——汉承秦制1.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郡国并行制(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4.政治特点1.中央官制:出现三省体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门阀政治的形成(1)原因(2)而导致门阀政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选官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步入仕途,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注]“汉承秦制”主要说明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主要表现为承袭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郡县制、监察制度、官吏选任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维护了秦汉“大一统”局面。
[辩]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西汉初推行的封国制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但它的实行有一定的合理性。
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
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
此外,郡国并行制也有利于汉初的经济恢复。
[注]“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
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郡国并行制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拓]门阀士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权,世代为官,严格等级,标榜门第,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师用书人民版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点1|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法令出一(1)创立:嬴政开始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②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具有独断性、随意性。
(3)影响:影响国家重要的政治决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2.君权和相权(1)调整原因⎩⎪⎨⎪⎧①防范宰相擅权。
②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
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措施[轻巧识记] 君主专制的演进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进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②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①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举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②实施:汉武帝曾下诏策试贤良;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
③评价: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3)科举制①实施:隋朝创立以考试选官的制度,以儒学经义为考试内容。
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
②评价[形象记忆] 选官制度的演变及标准5.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1)历代王朝行政区划(2)①元代确立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以及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②行省的民政、军政、赋税征收等权力皆受到中央的节制,中央还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以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③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易误警示]历代王朝以行政区划的变革加强对地方的管辖(1)从汉至元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和制约,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分割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高考历史一轮真题演练:《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第2讲[命题视角透析]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有三个角度:(1)准确理解具体政治制度的内容和运行程序,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科举制等。
(2)分析各个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要求考生既要看到其共同反映的趋势,又要看到每一朝代的不同特色。
(3)比较不同朝代的官吏选拔机制,认识各个朝代官吏选拔标准的不同及其作用。
(4)从综合的角度看,高考命题将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与明清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联系起来,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认识明清时期中国衰落的原因。
[真题实战演练]1.(2013·江苏卷)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其言外之意是皇帝的诏令必须经过政事堂的议决副署才算是合法的,据此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 项中书省执掌诏令的草拟,并不负责监察地方政务。
题干强调的是诏令的合法性,还未到执行这一步骤,故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A2.(2013·福建卷)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解析:材料仅是陈述学子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并没有批判,排除A;材料并没有指出学子的愚昧无知,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丧失了人才选拔功能,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学子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①背景: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②措施: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汉武帝 颁布 “推恩令” 。 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朝: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藩镇割据 ” 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 等,参与军国大事。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4)北宋 中书门下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①设立________ 枢密使 三司使 ②增设 参知政事 、_________ 、_________ ,分割宰相权 力。 (5)元朝: 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三、中央集权的发展(“推恩令”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瓦解王国
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 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 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1)背景: 列侯归郡管辖),多立诸侯,王国领地 结果导致出现“王国问题”。 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越小力量削弱。所封王侯,不许过问封 ( 2)措施: 汉承秦制,略有变通。汉初,郡县制 国政事,封土而不治民,王国问题基本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设立 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惩戒亡秦孤 解决。 立之败”而分封同姓王,因而形成郡 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诸侯名义 (3)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 上受朝廷节制,但实际上有独立管辖 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 一方的权力,专制王权不能施行于王 国所属的郡县。 局面。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二院: 宣政院——统领宗教及少数
民族事务
相权越来越大,导致元朝后期皇权不稳,宰相甚至可 以左右皇位的继承。一省二院又称为“中书省制”。
三公九卿制,相权 很大 。 秦朝: 汉: 频繁更换丞相 ,确立内外朝制度 。 三 三省六部制 唐:完善 ,相权一分为 。 演变 枢密使 、 三司使 ,进一步分 过程 宋:增设 参知政事 、 散相权。
考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职责及作用
6、(2009年江苏高考2题)唐代中枢 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 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课标要求
考纲要求
高考方向
列举从汉 汉到元政治 汉、宋、元加强中央集权的 到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 措施、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 制度演变 变和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是 的史实, 考查的重点,且形式多样。 说明中国 高考主要着眼于演变趋势、 古代政治 特点的考查,三省六部制、 制度的特 科举制是近年来考查的重点, 点 题型多样
考点: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弊端
• 2、(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题)柳宗元《 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 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 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考点: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3(2008年海南高考3题)刘邦在位 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 “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 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 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本课结构:
君 主 专 制 政 体 的 演 进 皇帝制度 丞相制度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VS相权
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 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 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 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 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 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 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 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通过这些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考点:唐朝三省间的职责及关系 4(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8题)唐朝中 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 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考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5、(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朱子语类》 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 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 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 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积极:①监察体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有利 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整顿吏治; ②纠正皇帝过失,减少决策失误; ③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 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 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监察官员不代表 社会履行职责,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监 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 惯,因此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不能杜绝 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 )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 ,举荐孝、廉做官。 (1)汉朝:实行_______ 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 (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__________ 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唐:实行科举制。 ①过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 隋炀帝 时开始设 立进士科;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 ②作用: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_____________.
吏、户、礼、兵、刑、工
(2)评价:
A、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B、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强中央统治力量,减少了 决策的失误。 C、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
合作探究
1、试从丞相职权、作用、地位等方面比较秦汉的三公九卿 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应用朝代 丞相职权 、地位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唐 玄 宗 与 杨 贵 妃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
六宫粉黛无颜色。
2、唐朝中期,唐玄宗在地方设置了节度 使,唐朝的全部兵力约57万多,当时10个 藩镇节度使控制的兵力共有49万,中央和 内地控制的兵力只有8万多;安史之乱后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 集权。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 演进与强化
考点:郡县制的作用 体验高考
1、(2010高考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为, 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 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演变 ①防范宰相专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②提高行政效率 原因 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二、监察体制
獬(xiè ) 豸(zhì ),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 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 角,故又俗称独角兽。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 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 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 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 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 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 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自古以来被认为 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清朝都御史獬豸补子
请思考:獬豸会是中国古代什么官员 的制服(官服)的主要图案?
历代监察机构的设置:
秦朝: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 监御史 西 汉: 中央: 御史大夫、 地方:(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御史台 (宋有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司)
东汉到元朝
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3)北宋 ①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 央禁军。 行政:由中央派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中央掌控大部分地方赋税。 ②作用: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宰 相 赵 普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 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 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兵,则天下自安矣。”
四、中央集权的节度使导致分裂割据局面出现 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 收精兵: 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员人数 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 削实权 : 比实际需要的多出两倍以上,有时三五个人担任 (2)措施: 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同一官职。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 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 设转运使,把地方多余财富运往 制钱谷: 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 中央。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 政入不敷出。这就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 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朝:皇帝亲信(侍 从、秘书)组成的决 策机构。尚书令权力 日显。
中外 朝制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
外朝;以丞相为首三 公九卿组成,执行机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