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教案(第一课时)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详解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详解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1.了解减数分裂的定义、过程、特点和生理意义;2.掌握减数分裂的分类和减数分裂珠链的形成;3.了解减数分裂在生物界的分布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2.减数分裂珠链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图片解释法。

3.录像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概述有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时,都知道,生物细胞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所有体细胞及生殖细胞前期所进行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只在生殖细胞中进行,目的是产生融合后的合子,从而完成生殖过程。

二、教学内容1.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分类减数分裂是指生殖细胞在生殖器官中分裂时所进行的一种分裂方式。

它所产生的细胞是单倍体,具有卵或精细胞的性状。

减数分裂按其二次反应所涉及的分裂期分为两种类型: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精原细胞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的过程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Ⅰ)在有丝分裂结束后,卵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Ⅰ。

在减数分裂Ⅰ的早期,同源染色体在原核细胞中呈四条染色体按对萎缩后互相贴连呈X型合称为四分体(个别生物的原核细胞没有呈X 型合)。

随着染色体萎缩和互相贴连,形成了一组新的四分体。

在四分体的染色质上发生着交换,交换染色体的片段。

在互换结束后,四分体开始在细胞核的周围排成一条染色体纺锤(可被称为减数分裂珠链)。

此后发生单体染色体的分离,(也就是2个2个染色体对的分离),最后分别进入细胞将引起粘连分裂的各个细胞嘴中。

如此,原核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得到了两个基因组合性不同的细胞。

②随后再进行第二次分裂(减数分裂Ⅱ)减数分裂Ⅱ并不会经过R层(所以形成的没一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经历起别的生物一样的一倍太过程变为2倍),也就说,细胞直接地进行着两个相似原核分区(用于产生一个胚胎层的情况在一些生物体系下不存在)。

由于只存在一套染色体,而不是一共两套,所以不会出现再次萎缩和贴连,不会出现四分体。

综2.1减数分裂(第一课时公开课)J

综2.1减数分裂(第一课时公开课)J
1与2、
3与4
1与3、1与4、 2与3、2与4
1 2 3 4
形态: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来源:
在减Ⅰ前期要两两配对,减Ⅰ后期分离 行为: 性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不相同,但一条来 特例: XY 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的前 期要配对,仍属于同源染色体
?为什么初级精母细胞中会有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的同源染色体?
? ?
2、在睾丸中所有精原细胞都是进行减数分裂吗? 部分进行有丝分裂,部分进行减数分裂 3、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需要复制吗? 复制了几次?细胞分裂了几次?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P16 1、发生的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发生的时期: 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3、发生的器官: 高等生物的有性生殖器官 4、结 5、特 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 一半 。 点: 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 一 次,而细胞连续分裂 二次,
1个初级精 减Ⅰ前期 母细胞
减Ⅰ中期
减Ⅰ后期
2个次级 精母细胞
小结:
体细胞
有丝分裂
精子的形成过程
1个精原细胞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 次分裂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均质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
4.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基础训练:
1、联会发生在( B ) A.精原细胞 C.次级精原细胞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篇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01-12(来源):[暂无]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其次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学问、染色体学问、有丝分裂学问、生殖种类学问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同学全面熟悉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把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育同学识图、绘图力量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熟悉,培育对立统一和进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熟悉,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同学的实际状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支配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其次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叙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同学思索一系列问题,使他们乐观主动参加到教学中,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六、详细的教学过程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导言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索(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示同学留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看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

《减数分裂》说课教案

《减数分裂》说课教案

《减数分裂》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必修2的一个重难点内容。

一方面减数分裂是必修1 “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所以有丝分裂的知识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同时减数分裂内容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定律的本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虽然经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结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抽象复杂,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较大的难度。

另外,学生在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都用到了遗传因子实行解释。

遗传因子是什么?它在什么地方?等位基因是如何分离?非等位基因又是如何自由组合而不相互干扰的?这些问题,孟德尔其实也不知道,他仅仅通过推论解释了自己的实验结果,显得非常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这节时,更是一头雾水。

《减数分裂》是在第1章引导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寻找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也就是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

同学们通过《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及《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两节的学习后,再回过头复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时,一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不得不赞叹孟德尔这位“遗传学之父”非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水平目标:1)通过对减数分裂方式的主动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和动手实践的水平。

2)通过小组合作构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分析和处理有效信息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减数分裂的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同科学发现不但需要大胆猜想和推测,还需要一定的事实依据。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原因和意义。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减数分裂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在生殖过程中经历的一种细胞分裂,使得每个子细胞只含有一套染色体。

2. 特点:减数分裂包括两个连续的细胞分裂,即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

在减数分裂I 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复制体,在减数分裂II中,复制体分离,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只含有一套染色体。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 减数分裂I的过程:染色体复制、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离。

2. 减数分裂II的过程: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

三、减数分裂的原因和意义
1. 原因:减数分裂的目的是保证配子中只含有一套染色体,以便在受精时保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 意义:减数分裂是生物繁殖的重要过程,不仅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还增加了遗传多样性,有助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活动:
1. 通过PPT、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引发学生兴趣。

2. 结合实验演示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减数分裂的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和思考,交流学习成果。

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减数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成绩。

拓展延伸:可以了解减数分裂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学中的重要性,讨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第一课时教案新野一高齐杰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教学目的1.减数分裂的概念(D:应用)。

2.精子的形成过程(D:应用)。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哺乳动物睾丸示意图;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解;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形成图解。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与启发、提问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类的生物是进行什么生殖的?(有性生殖)2、什么是有性生殖?其核心过程是什么?(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探究:精子和卵细胞能否通过有丝分裂生成(以人的生殖为例)?假设: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生成。

推理:父(46)子(46母(46)46推论:生物每繁殖一代,体细胞中染色体增加一倍.结论:假设不成立。

推测:精子、卵细胞与亲本细胞在染色体数量上应该是什么关系?一半。

讲述:事实上,自然界确实存在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就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一精子的形成:讲述:下面我们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具体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部位:睾丸的曲细精管中(屏幕显示哺乳动物辜丸示意图)。

讲述:曲细精管中含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也就是精原细胞。

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当雄性动物性成熟后,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经过减数分裂以后,精原细胞就形成了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

(2)精子的形成过程:讲述:下面请同学们动画精原细胞是怎样形成精子的。

(课件动态显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刚展示的动画使同学们对减数分裂有了感性认识,为了更形象了解减数分裂过程,我们观看静态图片。

(课件显示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的静态图片。

)讲述:在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缩短变粗,染色体复制以后,细胞就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

一、减数分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3)阐明减数分裂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减数分裂的发现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3、能力方面: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二)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①(四)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新授课2、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五)教具1、多媒体课件2、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模型)(六)教学过程总体思路:教师将充分利用教材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教材和生活中提炼出问题,然后让全体学生跟着教师去探究,并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体现“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新课程理念。

由于减数分裂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过程,为此教师将本节的“模型建构”的部分前移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1、导入新课(1)学生根据本节题图(P课本16页),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的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数目的不同—答:①配子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②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的问题(如:配子细胞是如何形成的?)(2)在上一册书中,我们学习过体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然后通过设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复习细胞有丝分裂并猜想配子是经过何种分裂形成的,然后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案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案

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等。

生殖细胞:指精子和卵细胞或雄配子和雌配子
2、减数分裂的概念
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睾丸
2、形成过程: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

3、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特点:联会,形成四分体
(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现象。

中期:
特点: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
特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
特点: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4、减数第二次分裂
提问: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是否还有同源染色体?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前期:散乱分布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随纺锤丝牵引移向两极末期:形成4个精细胞
精细胞经过变形之后形成精子。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作者:黄艳艳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第18期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38-01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部分的延续,而与有丝分裂部分的比较是高考常考的内容,是必修二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两大遗传规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实质进行阐明,同时也为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及遗传病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包括选修三胚胎工程部分的学习都要以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为知识基础。

可见本节的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比较多,在教材中的地位显而易见。

2、重、难点分析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及精子形成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难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概念的理解;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理解;配子中染色体减半原因的解释。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精子形成过程的学习理解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更好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模型构建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图表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同基因是物质的实体;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培养同学间互相协作的精神。

4、教学方法借助flash动画演示减数分裂过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画面;设置问题串,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索相关知识;用不同颜色卡纸裁剪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借助模型构建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过程。

5、教具准备精子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不同颜色的成对卡纸染色体(代表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挂图;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13-011教材分析与处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必修二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学习要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作为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主要描述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这是一个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

本节教学拟用3课时完成,其中减数分裂部分的教学用2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建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第二课时介绍卵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并将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进行比较;第三课时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异同,并总结相应识图规律与技巧。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2.说出精子形成的部位、时间、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并树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3.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

3.2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已经学习过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和有丝分裂知识,初中时也接触过生殖种类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本届学生基础普遍偏低,自学能力较差。

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是一个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知识较抽象,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

本节课授课班级为理科班,学生生物学基础相对好一些。

因此,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眼、耳、手、脑并用,先自学形成对减数分裂的初步感性认识,再通过动画观察、分步讲解以及模型建构加深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减数分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并模拟精子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3、情感目标:领悟到“事物(生命)都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地位: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的第一节,它是有丝分裂的继续,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学好这节课既有助于加深理解有丝分裂过程,又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知识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决定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三)解决方法
对于“减数分裂的范畴、时期、特点和结果”通过完成导学案的自主探究,查找教材,即可解决。

对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安排学生利用模型动手模拟染色体行为变化,使学生切身体会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

对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通过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三、教学手段:
合作学习模式:
课前布置导学案→课上小组交流,以统一知识点→师生互动,完成思考题,以建立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点小测验,以检测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形成过程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

[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 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三、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的数目变化。

[解决方法]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 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启发。

六、教具准备1.CAI 软件表示精子的形成过程。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表格,与有丝分裂比较表。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于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大家知道,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细胞增殖。

提问: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讲述:对,在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分裂方式5.1.2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提问:在讲述新课以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有丝分裂前后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如何变?讲述:有丝分裂可以保持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恒定不变。

那么,在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时,细胞如何分裂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讨论:2.? 讲述:如果精子或卵细胞内的染色体只有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那问题便?1883年比利时学者耐登在研究马蛔虫受精作用时观察到: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胡玉苹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⑶能力方面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3.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解决办法] 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四、教学课时:1五、教具: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问】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学生答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问】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问】: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答: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答: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

(二)减数分裂概念【问】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配子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强调:(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教案名称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科目生物(高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一节是在必修一呈现了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设计的,承接了分离与自由组合两大定律,并对两大定律重新作出解释,又为后续遗传与变异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本节重点呈现了与卵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片,理解并掌握过程图对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目变化的理解至关重要。

同时,需要与有丝分裂过程图进行比较,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并识别细胞的几种重要分裂方式及特点。

2备课人XXX、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一的研究,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遗传定律,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现象,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设疑可激发学生对减半现象一探究竟的求知欲,而且本节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绘图、制作减数分裂模型等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让学生与有丝分裂过程图作比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勤于思考的精神,同时更加深入的理解三种分裂方式。

三、教法学法1.教法:启发法、引导法、谈话法、动画演示法、绘图法、比较法等2.学法:协作探究法、绘图法、模型制作法、列表比较法、操演法等四、教学方针【第1课时】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减数分裂的观点(a:对象b:工夫c:特性d:结果);②掌握的形成过程以及减数第一次分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及结果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形成过程的研究,培养学生辨认和绘制减I、减II 各时期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减数分裂各时期以及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分析探索的品质。

- 1 -【第2课时】1.常识与技能①把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②比较卵细胞和形成过程的异同点;比较减数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点;④了解受精过程。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绘制卵细胞形成过程图,把握其各个时期的特性,并把握与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同;通过观察与比较,绘制并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目的变化。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第一部分。

《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模块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高中阶段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

其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重点和难点,它是学生构建减数分裂概念的核心,承载着学生明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异同,是理解第1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结构、有丝分裂等知识,通过设疑和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推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减数分裂的概念(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表能力,培养一定的空间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科学方法、选材、技术进步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的数目变化。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介绍与孟德尔同时代的生物学家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种特殊的过程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

引出减数分裂及概念1、减数分裂的概念—模式图(1)范围: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2)概念:在整个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讲述: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动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态, 为什么大熊 猫会濒 临灭绝 呢?引导 学生认 识 其 中

个原 因是大 熊猫繁 殖能力 弱 , 野外环 境 中很难 交配
名称及数 目变 化 的信 息 。在 看完 以后 , 组织 学 生 以小 组为单位讨论 交流 , 整 理获 取 的信 息并 派代表 展示成
果。
减 数 第 二 次 分 裂
多 媒体展 示相 关 图片 , 介
3 . 3 精子 的形成过程 展示 人 和哺乳动物 的睾丸 图 片, 让学生知道 哺乳 动物 的精子是 在睾 丸 的曲细精管
中形成 , 睾丸 中有原始 的生 殖细胞——精原细胞 。 播放精子形成 过程 的视 频 , 让学 生获取 有关 细胞
绍 国宝大熊猫 是 国家 一级保 护动物 , 现在处 于濒 危状
形成过程 中细胞名称 和数 目的变化 ; 举 例 说 明染 色 体
行为变化 。
帮助下 , 终于证实这种特殊 的分 裂方式的存在 , 并命名
“ 减数分裂 ” 。
3 . 2 初 步 构 建 减 数 分 裂 的概 念 通 过此前 的推理分
2 . 2 能力 目标
培养 自主学 习的能力 以及小组 合作 体会科 学 方法 、 选材 、
认 识有丝分裂的实质是将亲代细胞 的染色体经过 复制
之后 , 精确地平均分 配到两 个子细胞 中, 再通过推理分 析, 认识生殖细胞 的产生不 可能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 , 从 而否定先前 的假设 , 提出新的观点 : 生殖细胞 的产生
子与细胞》 模块 已掌握 的知识 , 依据细胞有丝分裂过 程 的实质 , 创设 问题情 景 , 运用提 出假说一实 验验证 的科 学思维方法 , 实施概 念教学 , 再 通过模 型 教学 , 深 化 学

减数分裂教案(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教案(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第一课时)xxxx第三中学赵家xx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

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②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三、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

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

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及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1、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探究能力。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提高学生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等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三、教学课时本节课为三课时的内容,本节要讲授的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讲授的内容是两个部分的整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行为的理解与掌握。

设计思路如下:回忆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结果→分析果蝇体染色体与配子染色体的区别→通过魏斯曼猜想导入→减数分裂→定义→以精子的形成为例讲述减数分裂过程(1、精子的产生部位。

2、精子形成过程(PPT演示,学生总结))→减数分裂各个过程涉及的各个概念→回顾整个减数分裂过程→练习。

五、教学过程1、请学生回忆有丝分裂的各个过程及结果,并让学生简单复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并回忆除了有丝分裂细胞还有什么分裂方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用几分钟学生自己阅览课本有丝分裂的内容。

3、通过观察果蝇体染色体与配子染色体的区别,学生回答问题并联系之前回忆的有丝分裂的结果引出体细胞产生配子是一个特殊的过程。

4、提出魏斯曼猜想验证,并通过魏斯曼猜想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精神,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强调减少分裂的四个注意点:对象、时期、特点、结果。

5、减少分裂过程(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精子产生的部位①精子在哪里形成?②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名称是什么?位于哪里?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用PPT演示,解说,引导学生总结各时期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需了解以下内容:⑴同源染色体⑵非同源染色体⑶联会⑷姐妹染色单体⑸非姐妹染色单体⑹四分体⑺特殊时期的同源染色体数、姐妹染色体数、DNA数目、四分体数目6、学生看动态变化的精子的形成过程,对各时期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回答相关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第一课时)河南省济源市第三中学赵家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

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②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

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

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所以我采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

3.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来进行教学。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同学;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同学进行相应点拨。

4.学法分析: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形成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

这里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学案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问〗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衍的基本保证,我们已经学过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结果怎样? (温旧学新)(播放有丝分裂flash课件)学生讨论,师总结:有丝分裂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复制一次,分裂一次)。

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一样。

〖问〗:我们知道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性成熟后都要产生精子和卵细胞,若精子和卵细胞按有丝分裂方式产生的话,会有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以人为例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回答后,ppt展示如下结果:父亲(46)↓ 母亲(46)受精卵(9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精子(46)卵细胞(46)子女(92)〖总结提问〗:这样,染色体数目会逐代加倍,这不利于物种稳定。

人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父母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我们自己也是46条染色体,那么,生物体是如何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呢?(通过设问,引起同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急需探究心理,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学生讨论,ppt展示答案: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启发学生〗:那么,细胞以怎样的方式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学生讨论,师归纳: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到,无论动物或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

【引入课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二、新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指导学生预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16内容,思考:哺乳动物精子在什么器官中形成、能形成精子细胞是什么细胞?该细胞有何特点?学生看书后回答: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ppt展示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的要点。

(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全过程。

同时说明:为学习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

)〖问〗:大家看完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与有丝分裂比较一下,我们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有染色体配对的情况。

师提示:配对的染色体都是同源染色体。

〖问〗:那么,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如何形成的?1、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教师总结:精子和卵细胞中2条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来自精子(父方)的每条染色体一般都能在来自卵细胞(母方)的染色体中找到一个与之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我们把这样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所以说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也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就是由体细胞分裂、分化而形成的,所以,原始生殖细胞中也存在着同源染色体。

(设计意图: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问〗:那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减数分裂全过程。

2、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学生观看,教师解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的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

这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实际上看不出来。

分析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讨论并回答。

3、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这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存在的染色体开始进行两两配对。

配对的2条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这种现象称为联会。

联会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四分体时期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会发生交叉互换。

分析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讨论并回答。

4、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观看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与有丝分裂中、后期进行比较。

分析减Ⅰ中期和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如何变化并板书。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提示:在减Ⅰ后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

这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

〖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答: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问〗: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怎样的一半?是不是随机减少了一半?学生讨论,师提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然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的每个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

这一半恰好是一整套的非同源染色体。

分析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问〗:次级精母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又会如何变化?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学生观看,教师解说: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与有丝分裂中期进行比较);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注:不是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与有丝分裂后期进行比较);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演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时,尤其要突出细胞内“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

分析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小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了四个精细胞。

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与精原细胞相比都减少一半;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

精子不再分裂,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

【注】:在连续播放幻灯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学案上“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中填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细胞的名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DNA数目。

同时让学生自己在下面独立画出各个时期的图像(主要是染色体的变化),从而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查看,指出学生绘错的地方,以引导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寻找正确的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所学内容以画图形式表现出来)7、现在,我们再重复回顾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总结减数分裂的特征并板书),可以用以下口诀记忆:复制一次,分裂两次;减一同源分,减二姐妹分。

8、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情况ppt展示图表,学生回答填表(以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2n,DNA数2c为例),并布置学生课后绘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曲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