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编报说明

合集下载

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月报编制说明

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月报编制说明

2019 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财产月报编制说明一、编报范围本套报表编报范围包含: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同意建立的,履行政府会计制度、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的各级各种行政事业单位、社会集体;占有、使用国有财产,履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集体等单位。

履行公司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隶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事业单位创办、拥有法人资格的公司, 2018 年已达成脱钩的培训休养机构、行业商会协会,不列入填报范围。

涉密单位依照有关保密规定,报送汇总表有关数据。

二、编制说明(一)封面填报说明1.单位名称:填列单位的全称,各级主管部门填报本级报表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2.单位负责人、填表人、电话号码,均按单位实质状况照实、完好填报。

3.报送日期:填列单位实质报送报表的日期。

4.一致社会信誉代码:依占有关登记管理部门核发的一致社会信誉代码填列,未获得一致社会信誉代码的自编暂时代码填列(为了防止重复,自编代码采纳“#0 ”+ “6 位行政区划代码”+“ 8 位电话号码” + “ 2 位校验码”构成)。

一致社会信誉代码应该切合《法人和其余组织一致社会信誉代码编码规则》(GB 32100 - 2015 )及有关订正单,以 18 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 1 位、机构类型代码 1 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 6 位、主体表记码(即原组织机构代码)9位和校验码 1 位五个部分构成。

5.财政估算代码:指单位在财政估算部门的编码,该代码应与部门估算代码一致。

6.单位履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实质履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分为《政府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其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编报汇总报表时不填列本项。

7.单位基天性质:依照政府编制管理部门确立的单位及经费性质,包含11. 共产党机关12. 政府机关13. 人大机关14. 政协机关15. 民众集体16. 民主党派17. 政法机关21. 参照公事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22. 财政补贴事业单位23. 经费自理事业单位31.社会集体及其余种类中选择填列。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1:前言本文档旨在指导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报表的编报工作,以便对企业资产清点、估值和核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清产核资报表的编制要求和步骤,包括资产分类、估值方法、核查程序等内容。

2:报表编制原则2.1 准确性原则:确保报表中所列资产的数量、估值及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2.2 完整性原则:包含了企业所有的资产,并尽量排除不必要的重复统计。

2.3 一致性原则:遵循统一的估值方法和标准,确保报表编制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4 合规性原则: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2.5 可靠性原则:确保资产估值可靠,确保核查程序的可靠性。

3:报表编制步骤3.1 资产分类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资产的性质,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

3.2 资产录入按照资产分类的要求,将企业的资产信息录入到清产核资报表中,包括资产名称、数量、原值、净值等。

3.3 资产估值根据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确定资产的估值方法,如成本法、市场法或收益法,并进行资产估值。

在估值过程中,需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折旧率和折旧方法。

3.4 资产核查进行资产核查,包括核实资产的实物数量和状态、估值的准确性以及资产的权属情况等。

核查过程中,需要遵循统一的程序和标准,确保核查结果的可靠性。

3.5 报表编制将资产分类、录入、估值和核查的结果整理成清产核资报表,包括资产明细表、资产估值表、资产变动表等。

报表编制需要遵循统一的格式和规范,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4.2 资产估值方法说明:详细介绍不同类型资产的估值方法和准则,供企业参考和理解。

4.3 资产核查程序:描述资产核查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供企业参考和遵循。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国有企业:指由国家出资或控股的企业,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出资人权益的企业。

5.2 清产核资:指对企业资产进行清点、估值和核查的过程,以确定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价值。

2020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表编制说明【模板】

2020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表编制说明【模板】

附件2:2020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表编制说明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一、编报范围本套报表编报范围包括:2020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占有、使用国有资产,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等单位(以下简称行政事业单位)。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事业单位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2020年已完成脱钩的培训疗养机构、行业商会协会,不列入此次填报范围。

解放军、武警部队不纳入本套报表填报范围。

涉密单位按照有关保密规定,报送汇总表有关数据。

各驻外机构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各级总工会凡由国家拨付或国家拨付资金形成的资产,应纳入本表填报范围;各级人防部门管理的人防工程、指挥、通信、警报设备设施等国有资产已划转地方管理,应纳入地方报表填报范围。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单位汇总表汇总至事业单位项下反映。

二、报表构成本套《2020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表》包括单户表、汇总表两部分,其中:(一)单户表由各行政事业单位编报,包括封面、17张主表,分别为:财资01资产负债表、财资02机构人员情况表、财资03固定和无形资产存量情况表、财资04土地情况表、财资05房屋情况表、财资06车辆情况表、财资07在建工程情况表、财资08固定和无形资产配置情况表、财资09资产出租出借情况表、财资10资产处置情况表、财资11对外投资情况表、财资12-1公共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情况表、财资12-2公共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情况表、财资12-3公共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情况表、财资13政府储备物资情况表、财资14文物文化资产情况表、财资15保障性住房情况表。

(二)汇总表由单户表汇总生成,由各行政事业单位、各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行政区划)逐级汇总编报,包括封面和8张主表,分别为:财资综01资产负债汇总表、财资综02机构人员情况汇总表、财资综03-1资产情况汇总表(一)、财资综03-2资产情况汇总表(二)、财资综04资产配置情况汇总表、财资综05资产使用情况汇总表、财资综06资产处置情况汇总表和财资综07资产收益情况汇总表。

资产负债表编制填写说明

资产负债表编制填写说明

资产负债表编‎制填写说明1.本表反映小企‎业一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2.本表“年初数”栏内各现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如果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3.本表“期末数”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小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等的合计数。

本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短期投资”项目,反映小企业购‎入的各种随时‎变现、并准备随时变‎现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股票、债券等,减去已计提跌‎价准备后的净‎额。

本科目应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小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包括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已向银行贴现‎和已背书转让‎的应收票据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其中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

字串8(4)“应收股息”项目,反映小企业因‎进行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利息,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股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应收账款”项目,反映小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应在本表中增‎设“预收账款”项目填列。

工会资产填报说明

工会资产填报说明

工会行政性资产统计表编报说明一至六(略)七、“实有单位数”指各级工会按工会组织部门确定的行政单位个数填列。

八、“实际统计单位数”按各级工会行政单位参加本次统计的实际个数填列。

九、“统计率(%)”分别为各级次“实际统计单位数”与“实有单位数”之比的比率(使用软件自动生成)。

“本年合计”与“上年合计”栏目的“统计率(%)”分别为各级次“实际统计单位数”项目本年或上年合计数与“实有单位数”项目本年或上年合计数之比的比率(使用软件自动生成)。

十、“全部资产总额”项目是指各级工会行政单位行政性资产总量,包括工会资产总额和国有资产总额等。

本项目按各级工会行政单位年末“资产负载表”资产总额数字填列。

工会资产总额一般应小于或等于“全部资产总额”。

但不得大于“全总资产总额”项目金额。

“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按各级工会行政单位年末“资产负债表”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数字填列。

应遵循“全部资产总额”=“负责总额”+“净资产总额”的平衡公式。

十一、“其中:工会行政单位间借入款、应付上(下)级经费”项目。

凡执行《工会会计制度》的各级工会行政单位,涉及到各级工会行政单位之间(不含所属事业单位)的借出、借入款,应付上(下)级经费、应收上(下)级经费等往来款项的,由债务单位分别按年末“资产负责表”中“借入款”、“应付上级经费”、“应付下级经费”科目贷方余额(借方余额用负数)中涉及本单位与各级工会行政单位之间的借入款和应付上(下)级经费的数字汇总后填列。

十二、“固定资产总额”为各级工会行政单位使用、占有的全部固定资产。

包括各级工会行政单位使用、占有的工会固定资产和国有固定资产。

一般以“资产负责表”中“固定资产”项目(账面价值)填列。

“房屋建筑物”和“车辆”项目作为固定资产的一部分须单独列示(账目价值)。

与“固定资产总额”项目没有合计关系,但单项或合计金额不得大于“固定资产总额”项目金额。

十三、“占全部资产总额的比率(%)”分别为各级次“工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和“工会资产流失总额”项目与各级次相应的“全部资产总额”项目分别之比的比率(使用软件自动生成)。

国有资产填报说明范文

国有资产填报说明范文

国有资产填报说明范文英文回答:Instructions for Completing State-Owned Asset Declaration.General Information.The State-Owned Asset Declaration (SOAD) is a comprehensive report that provides a detailed overview of all state-owned assets. It is used to track and manage these assets, ensure their efficient use, and prevent their misuse.The SOAD should be completed by all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e declaration must be submitted to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authority on an annual basis.Reporting Period.The reporting period for the SOAD is typically the fiscal year, which runs from January 1st to December 31st.Asset Categories.The SOAD includes a wide range of asset categories, such as:Land and buildings.Equipment and machinery.Infrastructure (e.g., roads, bridges, ports)。

Natural resources (e.g., minerals, forests)。

事业单位资产年报填报说明范文

事业单位资产年报填报说明范文

事业单位资产年报填报说明范文
一、前言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6]171号)的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为规范事业单位资产年报的填报工作,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说明。

二、填报原则
1. 真实性原则:资产年报应当如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2. 完整性原则:资产年报应当全面反映事业单位各类资产的构成和变动情况。

3. 及时性原则:资产年报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

4. 规范性原则:资产年报的填报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

三、填报内容
1. 单位基本情况
2. 资产总量情况
3. 资产构成情况
4. 资产变动情况
5. 资产使用情况
6. 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7.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填报要求
1. 资产年报应当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填报。

2. 填报数据应当来源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或账簿记录。

3. 填报内容应当全面、准确、具体。

4. 填报时间一般为每年1月至3月。

5. 资产年报应当经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送主管部门。

五、使用说明
1. 资产年报表格使用说明。

2. 填报数据的计算方法说明。

3. 常见问题解答。

六、附则
1. 本说明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执行。

2. 本说明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3. 本说明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表填报说明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表填报说明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表填报说明一、编报范围本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表》,包括封面、机构人员情况表、土地情况表、房屋及构筑物情况表、固定资产情况表、流动资产情况表、在建工程情况表、资产盘盈、盘亏汇总表。

清查范围包括:①2017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②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③行政事业单位下属的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二、编报内容本次资产清查的主要内容有:土地、房屋及构筑物、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中的实物资产及在建工程。

需要说明的几点:1.工会资产中,由财政拨付资金形成的资产纳入本次清查范围,由工会会员交纳的会费形成的资产不需要填报。

其他群众团体的资产清查工作,参照上述方法执行;2.行政事业单位代表国家储存的财产物资,没有在行政事业单位账务中反映的,不纳入本次清查范围;3.公检法系统的枪支、弹药及其他保密资产,不纳入本次清查范围。

三、说明事项(一)封面按照单位实际情况如实、完整填报。

(二)机构人员情况表(附1-1表)本表反映单位年末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及实有情况。

“编办批复聘用人员”是指市编办正式下文批复,财政安排经费的单位聘用人员。

(三)土地情况表(附1-2表)1.本表反映的是以本单位名义已办理土地证并实际占用的土地,或虽未取得土地证但本单位实际拥有产权的土地。

土地证已上交国资委但未办理过户手续,由本单位实际占用的土地仍计入本单位资产。

2.“土地性质”根据本单位获得土地的方式选择填写。

3.权属证号指土地部门核发的证书编号,未取得产权证的不需填此栏。

4.“损溢类型”:资产已出售、划走或拆迁,单位未下账的填盘亏;单位已办理产权手续,未计入单位资产的填盘盈。

5.“盘亏单位处理意见”:按“申请核销、保留”选择填列。

申请核销指土地证已办理过户手续,在清查基准日前单位未下账的,依据相关规定申请核销;保留指继续保持现有盘亏状态。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
一、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的编报说明,以确保报表编报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报表编报责任部门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的编报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需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报表编报周期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周期为每年一次,通常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完成。

四、报表编报流程
1.报表编制范围确定
根据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确定报表编制的范围,包括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

2.资产清查工作
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清查,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
股权投资、应收账款等。

3.负债核算工作
对企业的各项负债进行核算,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
借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4.编制报表
根据资产清查和负债核算的结果,编制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5.报表审核
由财务部门核对报表编制过程中的数据和计算,并进行审核,
确保报表的准确性。

6.报表发布
将审核通过的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发布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供参考和使用。

五、附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1.国有企业:指由国家出资设立或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

2.资产负债表:也称为财务状况表,用于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
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状况。

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用于反映一定期间内企业的净利润分配、资本金变动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

通用资产配置计划编报说明

通用资产配置计划编报说明

通用资产配置计划编报说明一、介绍通用资产配置计划(通用计划)是一种通过将投资资金合理配置于不同资产类别中,以达到最佳投资组合的投资策略。

本文旨在对通用计划的编报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编报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资产类别通用计划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追踪资金流向。

常见的资产类别包括股票、债券、房产、现金等。

在编报通用计划时,需要明确各资产类别的比重和相关约束条件。

三、目标设定在编报通用计划之前,应明确投资者的目标和风险偏好,以便确定最合适的资产配置。

目标可以包括资本增值、收益稳定、风险控制等,而风险偏好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度和预期回报。

四、资产配置策略通用计划的核心在于资产配置策略的制定。

根据投资者的目标和风险偏好,可以采用不同的资产配置方法,如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风险平价模型、风险预算模型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资产配置策略时,应考虑到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和风险特征。

五、风险管理通用计划的有效执行离不开风险管理的支持。

在编报通用计划时,应明确并遵守相关的风险约束条件,如最大回撤、最大风险暴露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六、投资决策通用计划的实施需要做出一系列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应基于充分的市场研究和分析,包括分析经济、公司基本面、行业前景等因素。

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权衡风险和收益,并确保决策与资产配置策略保持一致。

七、绩效评估为了衡量通用计划的绩效,应建立有效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

绩效评估的结果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以优化资产配置计划。

八、总结通用资产配置计划编报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通过准确把握投资者目标和风险偏好,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并进行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可以达到最佳投资组合的目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的存在,决策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编报说明一、概述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是指国有企业在进行清产核资工作时编制的一份统计报表。

清产核资是指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估的工作,旨在全面了解国有企业的资产状况,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编制清产核资报表是清产核资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国有企业对自身资产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的编制要求和流程,以及各个报表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指标。

二、报表编制要求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的编制要求如下:1.报表编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会计准则进行,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报表编制必须包括企业的资产清单、负债清单、所有权益清单和利润与损失清单等。

3.报表编制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范围进行,通常为年度。

4.报表编制必须包含详细的资产信息,包括资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等。

5.报表编制必须包含详细的负债信息,包括负债的名称、金额、担保情况等。

6.报表编制必须包含详细的所有权益信息,包括股东权益、留存收益等。

7.报表编制必须包含详细的利润与损失信息,包括收入、成本、税金等。

8.报表编制必须有明确的编制说明,包括编制时间、编制单位、编制依据等。

三、报表编制流程国有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的编制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报表编制的时间范围和周期,通常为年度。

2.收集企业的资产清单、负债清单、所有权益清单和利润与损失清单等相关信息。

3.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核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4.根据整理好的信息进行报表的编制,包括填写报表的表头、表格和相关指标。

5.对编制好的报表进行审计和复核,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完成审计和复核后,报表需要进行盖章和签字确认。

7.报表编制完成后,可以进行分析和解读,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报表内容和指标1.资产清单: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及相应的价值和数量。

2.负债清单:包括企业的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等,以及相应的金额和担保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基础表、报表编报说明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基础表、报表编报说明

二、封面编制说明
(二)各项目说明
10 、机构行业分类:根据国家标准 《 国民经济 行业分类代码 》 ( GB/T4754-2022 )填列,各 单位填报时应尽可能选择最详细一级分类代码 填列。
11 、单位基本性质:根据单位性质和经费管理 特点类型,按列示的 11 种类型选择填列。
二、封面编制说明
三、固定资产卡片编制说明
问题 :
1 、会计上是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的 ? 2 、土地在会计上在什么科目核算 ?
“ 土地 ” 指 “ 土地使用权 ” ,在事业单位会计 制度里,属于无形资产;但一般意义上,固定资 产中房屋及建(构)筑物价值含有土地使用权价 值。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对 ” 土地 ”“ 及 “ 土 地使用权 ” 作规定。
第一部分 报表体系
三、清查报表
(二)事业单位清查报表设置与行政单位 基本相同,包括以下报表:
1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清查表 2 、事业单位人员机构情况表 3 、事业单位资产盘盈、财产损失表 4 、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情况表 5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情况表 6 、事业单位担保情况表 7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汇总表(一) 8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汇总表(二)
(二)各项目说明
12 、财务隶属关系:按列示的三种隶属关系选择 填列,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领经费,并对下一级单 位核拨经费的单位,为一级单位;向上一级单位 报领经费,并对下一级单位核拨经费的单位,为 二级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一级单位报领 经费,没有下级拨款单位的单位,为基层单位。
13 、预算管理级次:按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 选择填列。
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数据 。
一、总体要求
(四)其他要求 :
1 、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编报年度决算有关工作, 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并根据会计制度 和有关财务规定做出处理后,如实填报 。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制说明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制说明

**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制说明一、填报范围本表适用于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地各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地事业单位也在报表编制范围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编报要求各单位应以年月日为时间点,在及时全面清理、盘点资产和相关账目地基础上,全面、真实、准确填报.本报表金额单位为人民币元,小数点后保留两位;省直部门和各市汇总表以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套报表由报表封面、资产负债表、人员收支情况表、本年固定资产增加表、本年固定资产减少表、处置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处置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处置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不含土地)、本年其他资产增减情况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表、国有资产收益实现及上缴情况表、对外长期投资明细表、出租、出借房屋土地明细表、出租、出借其他资产明细表、其他有偿使用资产明细表、在账(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在账和未在账土地明细表、在账(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在账(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无形资产情况表(不含土地使用权)组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凡纳入本套报表编制范围地单位都应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报表,乡镇级行政事业单位可分户录入,也可以一个乡镇为基本单位汇总录入.省直部门、各市汇总表格式与基层单位报表格式相同,各部门上报地汇总表中在账(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在账和未在账土地明细表、在账(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在账(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仅打印第一页;各市上报地汇总表中明细表仅打印第一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填报口径(一)封面封面为基层单位编制、录入封面,部门汇总报表封面与部门本级封面一致,各市汇总表填写汇总报表封面.、单位名称:根据单位全称填列,并加盖单位公章.、单位统一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地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地位码填列,没有代码地可由财政部门编制临时代码,临时代码编制规则参考《关于**省行政事业单位编写临时组织机构代码(位)说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当前实际执行地会计制度选择代码填报.一个单位有行政、事业单位两套账,同时执行两种会计制度地填其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是否计提折旧:按单位当前实际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是否提取折旧如实填写.、机构(行业)分类:应按单位实际开展地主要事业、履行地主要职能选择相应代码填报,例:某机关本身填报国家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其下属学校应填报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等),其下属科研所应填报社会科学研究.各单位应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地有关规**合本单位实际进行填写,填写到末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单位基本性质:按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各单位事业法人登记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登记情况结合单位实际情况选择相应代码进行填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单位类型:按各单位行政事业法人登记情况结合经费来源选择相应代码填报.其中全部财政补助事业指年经费全部为预算内财政拨款地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股份制事业单位等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地事业单位按其实际经费来源情况选择相应地代码填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预算管理级次:单位根据决算口径进行填写,一般报送省财政厅地单位填写省级,报送市财政局地单位填写市级,报送县及以下财政局地单位填写县级、乡级和乡镇汇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财务隶属关系: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与同级财政部门地经费领拨关系,凡全部或部分经费直接由财政部门拨付地单位为一级单位(主管部门),经费由一级单位转拨地单位为二级单位,经费由二级单位转拨地单位为三级单位,三级以下单位不再单独标识,统一填为三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财政隶属关系:反应单位上报地财政部门对应地区.如省直部门及所属单位上报资产报表为省财政厅,填写**省;**市直部门及所属单位上报资产报表为**市财政局,填写**市;**市市中区部门及所属单位上报资产报表为市中区财政局,填写**市市中区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所在地区:指目前单位办公驻地,应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明细填至县、市、区.、备用码(六位):各市、各部门可按各自资产管理需要自行编制代码,下发基层单位填报.(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行政事业会计制度)本表按全口径反映单位整体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年初、年末情况,其编制口径与年度部门决算报表资产负债表一致.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部分反映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地党政机关单位地各项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分反映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包括科学、教育、医院、水利管理、地勘、公路、测绘等行业)地事业单位年初、年末各项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一户单位内既有行政经费又有事业费且分别记账地,可在行政和事业部分分别填列.表内年初数有关指标应与上年度资产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地年末数保持衔接一致,不一致地需专门予以说明.表内年末数有关指标根据单位年月日财务会计决算有关指标填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外币存款:填列行政单位外币存款按规定折合人民币数.)财政应返还额度:填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执行财政部财库[]〔〕号关于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规定地单位本年尚未支用结存在国库地累计预算指标数(下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本建设资金占用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地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情况,根据单位资**衡表(会建表)地资金占用有关栏目填列.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账资产,则此栏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衡表地资金占用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衡表地资金占用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填列单位应发未发地工资或离退休费.单位应根据财政部财库[]〔〕号文件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工资(离退休费)贷方余额填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填列单位应发未发地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出台地津贴补贴.单位应根据财政部财库[]〔〕号文件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贷方余额填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应付其他个人收入:填列单位应发未发地除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和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核算内容以外地其他收入.单位应根据财政部财库[]〔〕号文件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其他个人收入贷方余额填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地基本建设类资金来源情况,根据单位资**衡表(会建表)地资金来源有关栏目填列.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账资产,则此栏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衡表地资金来源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衡表地资金来源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如有基建借款,则借款金额需按比例扣减已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资产应承担地基建借款份额后填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短期投资:填列事业单位依法取得地,持有时间不超过年(含年)地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存货:填列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耗用而储存地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地用具、装具、动植物等地实际成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他流动资产:填列事业单位除上述各项之外地其他流动资产,如将在年内(含年)到期地长期债权投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累计折旧:填列事业单位按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地累计折旧数.填列本项地单位需在填报说明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地制度依据等相关事项进行说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累计摊销:填列事业单位按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地累计摊销数.填列本项地单位需在填报说明中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地制度依据等相关事项进行说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待处理资产损溢:填列事业单位年末待处置资产地价值及处置损溢.)其他流动负债:填列事业单位除上述各项之外地其他流动负债,如承担地将于年内(含年)偿还地长期负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非流动资产基金:填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地金额.)财政补助结转:填列事业单位滚存地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事业单位滚存地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资产负债表(企业会计制度)本表仅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地事业单位填报,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地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股份制等事业单位年初、年末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利润等基本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主营业务收入: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地事业单位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地总额.)利润总额: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地事业单位年度税前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地事业单位当年实际上缴各项税金数额.)本年财政补贴收入: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地事业单位当年收到地财政拨款、补贴、基金、税收返还等财政性资金收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年上交主管部门支出:反映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地事业单位当年实际上交主管部门地支出总数.(三)人员收支情况表本表数据口径与财政部门决算一致.未纳入部门决算地单位,本表数据应与人事管理部门相关年末数据相一致.、独立编制机构数:填列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地行政事业机构数.、独立核算机构数:填列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并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地行政事业机构数.、编制人数:反映截至年月日本单位经编制管理部门核定地编制人数.行政编制人员、事业编制人员应分别填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职人数:反映截至年月日本单位负担其经费地实际人数,包括在岗干部职工以及长休、内退、提前离岗、带薪学习、等待分配、长期停薪人员,不包括临时工、长期聘用人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年行政事业类收入合计:反映单位年含基本建设资金地各项收入情况.本指标应与部门决算中部门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本年收入合计数衔接一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财政拨款:反映单位年实际收到地财政拨款(含基本建设资金),包括直接或通过主管部门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地拨款;一级单位收到地应拨给下级或其他单位使用地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出地,在编制本报表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纳入预算管理地政府性基金中安排地财政拨款也在本项目中反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事业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地收入.、经营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地收入.、其他收入:填列各单位年取得地除上述范围以外地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出租收入等,从非本级财政部门取得地财政拨款和通过同级其他部门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地拨款应在本项中反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年行政事业类支出合计:反映单位年实际发生地各项支出合计数,具体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等,纳入预算管理地政府性基金安排支出也在本项目中反映.本指标应与部门决算中部门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本年支出合计数衔接一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房屋建筑物购建: 反映单位基本建设支出地房屋建筑物购建与其他资本性支出地房屋建筑物购建两项地合计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办公设备购置:反映单位基本建设支出地办公设备购置与其他资本性支出地办公设备购置两项地合计数.、专用设备购置:反映单位基本建设支出地专用设备购置与其他资本性支出地专用设备购置两项地合计数.、交通工具购置:反映单位基本建设支出地公务用车购置和其他交通运输工具购置与其他资本性支出地公务用车购置和其他交通工具购置两项地合计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地事业单位不填报本表四、五项数据.(四)本年固定资产增加表本表反映单位年在账固定资产价值和数量增加情况.本表中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应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保持一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购置、购建:反映单位年新购买、改建、扩建形成地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已完工基本建设项目决算后当年转增地固定资产价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经财政批准购置、购建:反映单位运用本级财政拨款购置、购建,并于年入账增加地固定资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无偿获得:反映单位本年通过调拨、接受捐赠、单位变更无偿取得入账增加地固定资产.、置换:反映单位通过置换方式取得入账增加地固定资产.、盘盈:反映单位通过资产清查等方式盘盈取得入账增加地固定资产.、会计差错调增:反映单位因为会计差错需要调增地固定资产价值.、其他增加:反映单位除以上范围以外入账增加地固定资产.单位填列本列数据需要提供纸质地说明.(五)本年固定资产减少表本表反映年在账固定资产价值和数量减少情况.本表中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应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保持一致.省直单位根据《关于印发〈**省省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地通知》(鲁财资〔〕号)文件规定经财政部门批准处置地固定资产填写在经财政部门批准处置各项目中;文件规定财政授权部门、单位处置地固定资产填写在财政授权部门、单位处置各项目中.各市所属单位根据当地相关制度规定按上述口径填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调拨:反映单位年通过调拨方式处置地固定资产价值.、捐赠:反映单位年通过捐赠方式处置地固定资产价值.、有偿转让:反映单位年通过拍卖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方式处置地固定资产价值.、报废:反映年单位固定资产因为已到报废年限等原因,以报废方式处置地固定资产价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报损:反映年单位因为被盗或自然灾难等原因,以报损方式处置地固定资产价值.、置换:反映单位通过置换方式处置地固定资产价值.、应报未报财政部门批准减少:反映单位年减少固定资产中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应报财政部门审批,但是没有经过财政部门批复单位自行减少地固定资产价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会计差错调减:反映单位因为会计差错需要调减地固定资产价值.、其他减少:反映单位除以上处置方式外其他减少地固定资产价值.单位填写本列数据需要提供纸质地说明.(六)处置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处置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处置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不含土地)三张表明细反映单位年固定资产减少地明细情况.根据本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卡片等资料如实填报.各单位填报本表时,应将各项固定资产比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标准》()按以上类别分别填报.本表为变长表(浮动表),对以上各类固定资产原则上均应逐栋(座)、逐台(件)填报,但对同年处置地同一型号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允许按入账批量合并填报.单位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按照资产处置流程对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了减少,这三张表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固定资产分类代码:单位在填报时应比照新国家标准按最详细地分类代码填列.、原值:反映单位处置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交通运输设备车辆、其他固定资产地固定资产原值.、竣工时间(处置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本指标反映单位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正式完工交付使用地具体时间,应详细填列年、月、日,以法定合同、凭证标明时间为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购买或占有日期(处置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本指标反映单位购买或初始使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地具体时间,应详细填列年、月、日,以资产移交文件或其他法定合同、凭证标明时间为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房产证号:是房产管理部门颁发地房屋所有权证号,单位应当按照房产证注明地完整房产证号填写.、行车证所有权人、牌照号码:是车辆管理部门颁发地行车证注明地牌照号码和行车证注明地行车证所有权人名.单位应如实填写,如单位使用地车辆行车证所有人不为本单位按照行车证实际所有人填写.无行车证地车辆填写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数量(处置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处置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对应于年减少地每项固定资产数量,单位应逐项填写,对于一批减少地同一型号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可以合并为一项填报,本指标应按合并资产地实际数量填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本年其他资产增减情况表本表反映单位除固定资产外其他资产年增减变动情况.单位根据资产分类,将流动资产、对外投资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对应账上资产科目分类填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年处置流动资产减少:省直单位按照鲁财资〔〕号文件地规定填写处置减少地流动资产价值,应按照原因和科目分类明细进行填列.各市所属单位根据当地相关制度规定按上述口径填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未经财政批准新增对外投资长期投资:指年新增地对外投资长期投资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应报财政部门批复而没有申报,单位自行增加地对外投资长期投资价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八)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表本表反映单位按照使用方向、使用状况两种分类形式统计地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实物量情况.本表除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土地(入固定资产科目)、专用仪器设备、单价万元以上、单价万元以上通用及专用设备需要单位手工进行填写外其他分类地固定资产价值和数量是从在账(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在账(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中自动提取生成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项目: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标准》()进行划分.、自用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单位在账固定资产正常使用地固定资产原值.、内部经营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单位在账固定资产由内部经营单位使用地固定资产部分.内部经营单位指其资产处置权或人事权由本单位实际控制,其收入、支出应并入本单位收入支出中,非独立核算、非法人地生产、经营、服务性单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出租、出借、担保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单位在账固定资产已经出租、出借、担保固定资产部分.出租、出借(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指产权归本单位,由本单位入账,但目前本单位自己没有使用,出租、出借给其他单位使用地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价值,包括下属单位借用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借用下属单位房屋,政府指定专门部门管理由其他部门使用等情况.一座房屋有多种使用方向地,应按使用方向分别明细填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他:反映单位在账固定资产使用方向除上述范围以外地固定资产部分,单位填写本项目数据应提供纸质地说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闲置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单位各类在账固定资产中尚存在使用价值但因各种原因未使用、不需使用或无法使用地部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毁损、待报废固定资产原值:主要反映年末单位在账固定资产中已无实际使用价值或者实物已经毁损、灭失,但其价值尚未予以核销地有账无物资产原值.产权已转个人地职工宿舍价值在本指标中统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车辆账内数量: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标准》()提取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中固定资产代码填报为大类代码地车辆数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制说明一、编报范围说明(一)本套报表编报范围包括各级各类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且执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和会计制度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社会团体。

(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纳入本套报表编报范围。

(三)国有企业下属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机构,纳入本套报表编报范围。

(四)本年度进行机构划转撤并,单位新名称和三定方案已确定,财务资产工作尚未完成移交的行政事业单位,按原单位纳入本套报表编报范围,使用机构调整后的单位文号和公章。

二、具体编报要求(一)报表包括报表封面和主表,主表共13张,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报表6张,分别为:行政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表(01表)、行政单位资产情况表(02表)、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情况表(03表)、行政单位土地情况表(04表)、行政单位房屋情况表(05表)、行政单位车辆情况表(06表);事业单位资产报表7张,分别为:事业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表(07表)、事业单位资产情况表(08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情况表(09表)、事业单位土地情况表(10表)、事业单位房屋情况表(11表)、事业单位车辆情况表(12表)、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情况表(13表)。

(二)各单位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和本单位性质,选择填报相应报表。

其中,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填报行政单位资产报表(01表-06表),按共产党机关、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监狱、劳教等分类对应行次填列;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填报事业单位资产报表(07表-13表),按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分类对应行次填列。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社会团体填报行政单位资产报表,其他社会团体填报事业单位资产报表。

(三)纳入本套报表编报范围的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全面清查盘点资产的基础上真实、准确填报和编制本套报表,并按照规定格式编写资产报表分析报告。

(四)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汇总表格式与基层单位报表格式相同。

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和资产管理级次,对部门本级、所属单位的报表进行审核、汇总,建立资产报表数据规范、清晰的树形结构。

(五)本套报表系统软件设置相应的审核公式和审核模板。

审核中如出现报错,应逐条核查更正。

(六)本套报表的单户录入金额单位为“元”(保留两位小数),汇总打印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正式上报的资产报表及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并按照上报文件、分析报告、资产报表的顺序装订。

三、封面填报方法(一)单位名称:填列单位全称,并加盖单位法人公章。

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填报本级报表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注“(本级)”。

(二)组织机构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码填列。

(三)管理级次:按单位归属中央、省、地(市)、县、乡镇五级政府填列。

(四)财务隶属关系:填列行政事业单位按照与财政部门经费领拨关系所确定的单位级次。

凡全部或部分经费直接由财政部门拨付的单位为一级单位(主管部门),经费由一级单位转拨的单位为二级单位,经费由二级单位及以下转拨的单位不再单独标识,统一填为三级及以下单位。

(五)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按单位当前实际执行的会计制度选择填列。

一个单位有行政、事业单位两套账,同时执行两种会计制度的填“其他”。

主管部门叠加汇总所属单位报表时不填列本项。

(六)所在地区:根据国家标准《世界各国和地区和名称代码》(GB/T2659—2000)和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选择填列。

(七)单位基本性质:依据政府编制管理部门确定的单位性质,在“行政单位”、“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四种类型中选择填列。

主管部门叠加汇总所属单位报表时不填列本项。

(八)单位经费类型:按各单位行政事业法人登记情况结合单位经费来源选择填列。

(九)机构行业类型: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列。

(十)报表类型:按单位具体填报的报表类型选择填列。

其中:“0”表示单户表,由独立核算单位录入本单位数据时使用。

“1”表示汇总表,由各主管部门或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报送汇总表时使用。

(十一)备用码(六位):各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自行编制代码,下发基层单位填报。

(十二)审核公式:如果报表类型=“0”(单户表),且单位执行会计制度=“1”(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则07表-13表指标为零;如果报表类型=“0”(单户表),且单位执行会计制度=“2”(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01表-06表指标为零。

四、行政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表(01表)填报方法本表反映单位期末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及实有情况:(一)人员情况编制数:填列期末本单位经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编制人数。

(二)行政编制:填列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行政人员编制数。

(三)事业编制:填列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事业人员编制数。

(四)在职人员:填列在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编制内、由单位人事部门管理的实有在职人员,工勤编制人员在此反映。

(五)离退休人员:填列单位离休人员和退休人员。

(六)其他人员:填列单位长期和临时聘用人员、遗属人员等其他人员。

(七)独立编制机构数:填列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机构数。

(八)独立核算机构数:填列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并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机构数。

(九)审核公式:1行=(2+9)行;2行=(3+4+5+6+7+8)行;9行=(10+11+12+13+14+15+16)行;1栏=(2+3)栏。

五、行政单位资产情况表(02表)填报方法本表反映单位各类资产期末价值情况,根据有关明细账填列资产原价:(一)资产总额:填列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其他资产等,按价值进行反映。

(二)流动资产:填列单位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等,按价值进行反映。

(三)固定资产:填列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按原价进行反映。

1.房屋构筑物:填列单位已进行计量、记录并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房屋(1020000,本编码根据《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列示,下同)和构筑物(1030000),按价值进行反映。

土地使用权价值计入房屋构筑物原价的,土地使用权价值在房屋构筑物价值中反映。

2.汽车:填列单位已进行计量、记录并确认为固定资产的轿车(2030401)、越野车(2030402)、小型载客汽车(包括16座(含)以下的商务车(2030403)、其他乘用车(2030499)和小型客车(2030501))、大中型客车(2030502)等,按价值进行反映。

3.单价在20万元以上的设备:填列单位已进行计量、记录并确认为固定资产的除汽车、房屋以外的单价在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设备。

(四)在建工程:填列单位期末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的实际成本。

(五)无形资产:填列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按价值进行反映。

(六)其他资产:填列单位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按价值进行反映。

包括行政单位的待处理财产损溢、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受托代理资产。

行政单位持有的国有企业股权可在分析报告中单独反映,不在此反映。

(七)审核公式:1行=(2+9)行;2行=(3+4+5+6+7+8)行;9行=(10+11+12+13+14+15+16)行;1栏=(2+3+8+9+10)栏;3栏=(4+5+6+7)栏。

六、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情况表(03表)填报方法本表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期末价值和数量情况,根据国家标准分类,价值按有关明细账资产原价填列,数量根据资产台账填列:(一)房屋构筑物:填列单位房屋(1020000)和构筑物(1030000),房屋构筑物数量反映房屋构筑物的建筑面积,土地使用权面积在单位土地情况表中反映,不在此反映。

(二)通用设备:填列除计算机软件(2010900)以外,《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分类中的单位通用设备列示内容的价值和数量。

(三)专用设备:填列《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分类中的单位专用设备列示内容的价值和数量。

(四)文物和陈列品:填列《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分类中的单位文物和陈列品列示内容的价值和数量。

(五)图书档案:填列《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分类中的单位图书档案列示内容的价值和数量。

(六)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填列《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分类中的单位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列示内容的价值和数量。

(七)审核公式:1行=(2+9)行;2行=(3+4+5+6+7+8)行;9行=(10+11+12+13+14+15+16)行;(2+4+6+8+10+12)栏=02表3栏;2栏=02表4栏。

七、行政单位土地情况表(04表)填报方法本表反映单位期末土地面积和价值情况,价值按有关明细账资产原价填列,数量根据土地使用权证登记面积和资产台账填列:(一)期末单位实际占有土地合计:填列单位期末土地实际占有使用的土地的面积和价值,包括在无形资产中单独核算的土地使用权、计入房屋构筑物的土地以及无偿划拨等原因未入财务账的单位占有土地。

(二)自用:填列单位自用土地部分面积和价值,有因法律合同、评估报告等确立的分割价值的,按照分割价值填列价值,没有分割价值的,自用价值=∑(单块土地自用面积/单块土地面积比例)*单块土地价值。

(三)出租出借:填列单位对外出租出借土地部分,有因法律合同、评估报告等确立的分割价值的,按照分割价值填列价值,没有分割价值的,出租出借价值=∑(单块土地出租出借面积/单块土地面积比例)*单块土地价值。

(四)其他:填列单位闲置、建设中等其他情况土地面积和价值。

(五)审核公式:1行=(2+9)行;2行=(3+4+5+6+7+8)行;9行=(10+11+12+13+14+15+16)行;1栏=(3+5+7)栏;2栏=(4+6+8)栏。

八、行政单位房屋情况表(05表)填报方法本表反映单位期末房屋面积和价值情况,不包括构筑物。

价值按资产原价填列,数量根据房屋产权证建筑面积和资产台账填列。

既有办公用房又有业务用房等功能的综合业务大楼等综合功能房屋,按照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实际使用面积进行分割后,分别填列至办公用房、业务用房和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