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五章_物质与能量代谢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绪论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的分支。

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醉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称为兴奋性。

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之为兴奋。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一种是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弱变强。

另一种是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有强变弱。

,这种活动是郁制活动。

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具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而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不一定具有兴奋性。

生物体对适应这种环境能力,称为适应性。

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径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这种调节过程是通过体液的运输来实现的,因而称为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除了需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各种调节外,各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生物的节律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和超日节律三大类。

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功能可分为三种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系统: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制部分的影响,即受控制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这种控制系统称为反馈系统。

运动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 。
能量平衡与慢性疾病预防
慢性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 症等慢性疾病,与能量平衡密切
相关。
风险因素
长期能量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 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保持能量平 衡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
预防措施
通过维持能量平衡,结合其他健康 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规律运动 等,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能量就越多。
意义
活动代谢是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 组成部分,适量的活动可以促进 能量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预
防肥胖。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定义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摄食过程中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 、代谢转化过程而消耗的热量。
影响因素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消耗与摄食量、食物种类和个体差异 有关。一般来说,摄食量越大、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越高,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脂肪
脂肪是运动中主要的慢速能源 ,能够提供大量的能量,帮助 运动员在长时间内维持运动。
脂肪的能量密度高,每克脂肪 可以提供9千卡的能量,比碳水 化合物和蛋白质都高。
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 脂肪的供能比例较高,而在高 强度运动中,脂肪供能比例较 低。
蛋白质
蛋白质在运动中主要起修复和构 建肌肉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
在动物体内,呼吸作用是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氧化有机物来释放能量 。
能量代谢的生理意义
能量代谢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通过能量代谢,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正常的生理功 能。
能量代谢与生长发育、应激反应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具有 重要意义。

《运动生理学》物质与能量代谢-糖

《运动生理学》物质与能量代谢-糖

ADP
收缩
ATP
肌肉
舒张
乳酸
乳酸
糖酵解与乳酸形成
能量转换 高能
Hale Waihona Puke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糖原
肌细胞
丙酮酸 膜传送
乳酸
无氧
肝 葡萄糖
有氧代谢
工作和非工作的
肌肉、其他组织


二氧化碳、水
乳酸的清除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无氧酵解

有氧氧化
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 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 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 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 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
CONTENTS
01Part One 糖代谢
人体的糖储备及其供能形式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运动与补糖
食物
单糖
氧化分解
血糖 葡萄糖
肝糖原
肌糖原
单糖分子含有许多亲水基团,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 丙酮等有机溶剂 。 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含有5个碳原子的 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是含6个碳原子的单糖。
糖的动态平衡示意图 双糖: 由两个连接成一起的单糖组成的糖类 。 麦芽糖、
物质与能量代谢
——三大供能系统
讲师:Lucy
01 Part One 糖
CONTENTS
02 Part Two 脂肪
03 Part Three 蛋白质
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

人体主要供 能物质 ( 70% ) 、 最经济的能 源(耗氧少)
蛋白质
维持机体的 生长发育、 组织的更新
修复
脂肪
防止散热 保护脏器
补糖时间与补糖量
运动与补糖
低聚糖:人工合成糖渗透压低,分子量大于葡萄糖。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骨骼肌的功能一、名词解释1.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由神经传到肌肉的结构装置。

3.运动单位:一个X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二、简答题1. 简述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过程?答: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1)肌膜产生AP(动作电位),由横管传到三联管;(2)肌浆网中Ca2+的释放,使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3)肌质网对Ca2+的再回收,肌肉舒张。

2.简述骨骼肌收缩舒展的分子结构?答:兴奋——收缩耦联;肌丝滑行;骨骼肌舒张机制。

3.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答:收缩形式:(1)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3)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长度变长的收缩。

(4)超等长收缩——骨骼肌工作时光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

区别:同一块肌肉,在收缩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收缩可产生最大的肌力。

缩短收缩对机体主要起加速作用,拉长起减速作用,等长收缩起、、固定姿势作用。

4.简述肌纤维的分类及特点?答:(1)按收缩速度分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2)按肌纤维的颜色:白肌纤维、红肌纤维如果结合收缩速度来分:快缩白、快缩红、慢缩红(3)按肌肉收缩及代谢特点: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形态特点:快肌纤维直径较粗,含较多收缩蛋白,肌浆网也较发达。

快肌纤维有较大的神经元支配,神经纤维较粗,且传导速度较快。

慢肌纤维的毛细血管网较丰富。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肌红蛋白,所以颜色呈红色。

慢肌纤维有较多的线粒体,且体积较大。

代谢特征:慢肌纤维中氧化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运动生理学运动的能量代谢学习教案

运动生理学运动的能量代谢学习教案

1 2 3
合理营养补充
通过饮食和营养补剂调整能源物质摄入,增加体 内能源物质储备,提高运动耐力和爆发力。
有针对性训练
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提高运动员相应能量代谢途径的供能能力和效率 。
科学恢复手段
运动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恢复手段,促进能源物质 恢复和消除疲劳,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 的竞技状态。
运动项目举例
100米冲刺、举重、跳高、跳远 等。
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
能量来源
主要依赖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进行供能, 持续提供稳定的能量。
代谢特点
有氧代谢为主,乳酸堆积适中,运动后恢复相对 较慢。
运动项目举例
400米跑、游泳、自行车、长跑等。
不同项目间差异比较
供能系统差异
01
不同运动项目对三大供能系统的依赖程度不同,导致能量代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常用实验技术介绍
气体代谢分析技术
通过收集和分析运动过程中呼出的气体,了解能量代谢过程中氧 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情况。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技术
通过采集和分析血液样本,了解运动过程中血糖、血脂、血乳酸等 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肌肉活检技术
通过取肌肉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了 解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运动的能量代 谢学习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途径 • 不同运动项目能量代谢特点 • 能量代谢与运动表现关系 • 营养补充与能量代谢调控 •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动生理学概述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题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

2.细胞内液:机体内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溶质称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

3.稳态: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第三章血液l.血浆:取抗凝血注入分血管(又称比容管)中离心,压紧后分成两部分,上层为血浆。

血浆的成分复杂,除大量的水分外,主要有血浆蛋白(包括球蛋白、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和非蛋白含氮物。

2.血清:采出的血液未经抗凝处理,静止后将凝固,首先生成血块,血块收缩后析出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清。

3.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比容,或简称比容。

4.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来自血浆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5.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来自Na+、C1-等电解质及非蛋白有机物)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6.碱贮:血液中NaHCO的含量称为碱贮。

3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形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肺通气: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的,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其特点是分子间的吸引力以及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均小,分布在肺泡表面减少了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可使表面张力降低。

3.内呼吸:内呼吸是组织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潮气量:潮气量是每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运动时潮气量增大。

5.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是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等于补呼气量与残气量之和。

6.肺活量:肺活量是做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等于补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1.消化:将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转变为可被吸收和利用状态的生理生化过程称为消化。

2.吸收:食物被消化后,它的分解产物经消化道黏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运动生理学简答

运动生理学简答
3、 每根粗肌丝周围被六根细肌丝包围
4、 肌细胞收缩的物质基础是:粗蛋白质肌丝(肌球蛋白或肌凝蛋白),细蛋白质肌丝(肌动蛋白或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和原肌凝蛋白
第二节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 动作电位(Na离子平衡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2、 静息电位(K离子平衡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又称跨膜电位,膜电位。
第四节 骨骼肌特性
1、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1伸展性,○2弹性,○3粘滞性
2、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2收缩性
3、 骨骼肌的兴奋条件:①刺激强度(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即阈刺激),②刺激的作用时间,③刺激强度变化率。
第五节 骨骼肌的收缩
1、 收缩形式,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变化: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等长收缩,等动收缩。
②肌电:在等速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时,在负荷相同情况下,离心收缩的肌肉张力较向心收缩低。
③代谢:在输出功率相同情况下,离心收缩耗能低于向心收缩,而且耗氧量也低于向心收缩,其他生理指标也低于向心收缩。
○4肌肉酸痛:大负荷肌肉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更容易引起肌肉酸疼
7、 根据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12、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通常以100ml血浆中的NaHCO3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第二节 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1、 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 。
2、 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大部分都在血管中流动)和贮存血量(一部分血量在肝、肺、腹腔静脉以下以及下静脉丛,流动缓慢,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
7、 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和血粘度可以作为评定耐力运动员机能的参考指标。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判断指标、消除方法
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机制及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如何调节和适应运动需求,以及兴奋剂对内分泌的影响
第九章 感觉机能
视觉、听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在运动中的应用
各种感觉在运动中的作用及其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十章 神经系统机能
反射、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如何控制和协调运动行为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运动动力定型、动作自动化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章节
重点概念/知识点
简要描述
第一章 绪论
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体液调节
运动生理学的基础概念,理解生物体在运动中如何维持稳态
第二章 骨骼肌机能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全或无”现象、兴奋-收缩耦联、阈强度、运动单位募集
骨骼肌作为运动的主要执行者,其生理机能对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第三章 血液
红细胞压积(比容)、内环境、碱储备、渗透压、等渗溶液、假性贫血、运动员血液
血液在运动中的运输、调节和适应功能
第四章 循环机能
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电图、动脉脉搏、血压
循环系统如何为运动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第五章呼吸机能
胸内压、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
呼吸系统如何为运动提供必要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第六章 物质与பைடு நூலகம்量代谢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代谢当量
运动中能量的产生、利用和转化机制
第七章 肾脏机能
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血尿
肾脏在运动中的调节和适应,特别是与运动性蛋白尿和血尿相关的机制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5、 进行激烈运动时,只要心率加快,就可使心输出量增多 。() 6、 只要从事运动,就会出现心脏增大现象。() 7、 心电图既可反映心肌的电活动,也可以反映心肌的机械收缩。() 四、 思考题: 1、 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有何生理意义? 2、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4、 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其生理机能间有何联系? 5、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 6、 有训练的人和一般人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有何不同? 7、 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有何意义? 8、 心肌细胞收缩与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区别是什么? 9、 动脉血压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附表 3-6: XXXXX 医院医用诊断 X 射线装置(乳腺钼靶机)稳定性检测登记表
检测人:记录人: 医用诊断 X 射线装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检测计划 (牙科 X 射线装置) 一、基本要求
8、 体温 9、 服习 二、 填空题: 1、 水在体内存在的形式有-----------和-------------两种。 2、 短跑以----------代谢供能为主,长跑以-------------代谢供能为主。 3、 肌肉活动时,直接供能物质是-----------,最终供能物质是-----------、---------和----------。 4、 安静时,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运动时,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 5、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其散热方式有----------、--------、----------和--------。 6、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和-----------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三、 判断题: 1、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2、 肝脏无分泌作用,所以胆汁是有胆囊分泌的。()

运动生理学答案

运动生理学答案

运动生理学答案运动生理学习题集(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

2.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

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二.填空题1.生命体的生命现象表现五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2、运动生理学中,对人体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有__运动现场测_法,实验研究法。

3、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_物质代谢_和能量代谢___,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4、观察赛跑时血压的变化属_器官、系统水平研究。

5、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合成代谢,又有分解代谢。

6.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

三.选择题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B )。

A.生物学 B.生理学 C.动物学 D.体育科学2. 人体在一次练习、一次体育课或训练课所出现的暂时性功能变化称为(B )。

A. 应激B. 反应C. 适应D. 兴奋3.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C)。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应答4.运动生理学主要研究( D)。

A. 运动训练引起的形态变化B. 运动训练引起的结构变化C. 运动训练引起的生物化学的变化D. 运动训练引起的机能变化及其调节5.运动时人体的血压升高是机体对运动的(B)。

A.适应 B。

反应 C。

反射6.体育锻炼能导致人体血管硬化的速度减慢是机体对运动的(B)。

A.适应 B。

反应 C。

反射四.判断题1、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因而只能通过对人体实验测定,获得运动时人体各种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

(×)2、运动生理学对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科学组织运动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3、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4、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的能量代谢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称为能量代谢。

2、⽣物能量学;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命活动⽽⾔,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能化合物。

这些⾼能化合物多数⼜以CP的形式存在。

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命活动直接利⽤,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7、能量代谢的整合;8最⼤摄氧量;指在⼈体进⾏最⼤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继续⽀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的氧⽓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效率提⾼,即“能量节省化”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分⼦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12、蛋⽩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活动、环境温度、⾷物的特殊动⼒作⽤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1、能量的来源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蛋⽩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社会体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社会体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004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学时数:72学时(含实验)学分数:4学分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时间:2005年2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运动生理学》是在《人体解剖学》之后开设的体育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各种体育活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各种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各种体育活动和评价体育活动的健身效果。

同时为学生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指导打下良好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0.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

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3.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上传递的生理学基础;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电生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肌肉的收缩机理和收缩形式有较清晰的了解;掌握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

2、ATP稳态:在氧气浓度较低或利用相对不足的条件下,细胞的ATP来源首先在磷酸激酶催化下迅速将CP的高能磷酸键转移至ADP,依赖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及其他物质参加的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合成大量ATP。

CP + ADP→C(肌酸)+ATP3、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人体通过摄入体内食物提供人体化学能的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4、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消化: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形成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吸收部位:食物在口腔及食道内一般不被吸收,胃仅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小肠是重要的吸收部位,小肠具有食物停留时间长、内容物多为已消化的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物质、食物吸收面积达大、管壁血液、淋巴循环丰富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5、机体能量的利用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6、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

7、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P26-27)8、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P27-28)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的物理特性:是指它的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

2、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3、兴奋性:是指一切生命所具有的生理特性。

4、产生兴奋三个基本条件:一定刺激强度、持续一定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5、阈值: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6、兴奋的本质: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及其传导。

7、静息电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

8、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1.能量与生命的关系如何,是怎样实现的?人体生命活动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而肌肉活动又是消耗能量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

运动时,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电能等各种物理形式的能量,只能直接利用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分子中蕴藏的化学能,与此同时糖、脂肪、蛋白质则可通过各自的分解代谢,将储存在分子内部的化学能逐渐释放出来,并使部分能量转移和储存到A TP分子之中,以保证A TP供能的持续性。

2.不同运动中,ATP供能与间接能源的动用关系?1.ATP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而能量的间接来源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

2.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一克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4.1千卡的热量,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

3.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糖进行无氧分解供能,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产生3-2分子的A TP,可利用的热量不到糖分子结构中重热量的5%,能量利用率很低,但产能速率很高。

4.在进行强度不是太大的运动时,糖进行有氧分解供能,此时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生成39-38分子的ATP,糖分子结构中的热量几乎全部可以被利用,但产能速率较低。

5.脂肪是一种含热量最多的营养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9.3千卡的热量,他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重要能源。

6.体内脂肪首先通过脂肪动员,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经系列反应步骤,可循糖代谢途径氧化,由于肌肉内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故甘油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

脂肪酸进入细胞后,在线粒体外膜活化,经肉碱转运至内膜,再经ß氧化逐步生成乙酰辅酶,之后经三羧酸循环逐步释放出大量能量供ADP再合成ATP,此过程是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的,但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故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3.三种能源系统为什么能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这是由他们各自的供能特点所决定的。

运动生理学 复习材料

运动生理学 复习材料

第一章:运动生理学基础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力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2、三种能量供应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5: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6、胃仅能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小肠吸收7: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8:、肌肉ATP含量:6 mol/kg 湿肌。

A TP最大的输出率:11.2 m mol/kg/s 磷酸原功能系统又称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

糖酵解功能系统又称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9:简述糖的补充与糖的储备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研究表明,短时间运动不需要补糖,而长于1h的运动可适量补充糖。

因为短时间运动时体内血糖仍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而长时间运动,由于肌糖原大量消耗,可能出现血糖下降,此时补糖是有意义的。

通过补糖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及时补充运动时的大量消耗。

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特性:包括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和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2: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三个基本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强度的时间变化率3: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4: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明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5: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6:神经冲动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理完整性②双向传导性③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④绝缘性7: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至少包括: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肉兴奋-收缩耦联③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8: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收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向心收缩>9: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在后负荷作用下,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速度大致成反比关系。

运动生理学重点简要总结

运动生理学重点简要总结

绪论1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

适应性和生殖.2当运动生理的几个研究热点:【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2】对氧债学说在认识【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影响【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8】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9】运动与控制体重【10】运动与免疫机能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肌管系统P20(1)肌管系统是指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状结构。

(2)肌浆网包绕每个肌小节的中间部分,他们也相互沟通但不与细胞外液沟通(3)肌浆网和终池的作用:通过钙离子的储存释放和再聚焦,触发肌小节的收缩和舒张。

(4)横管系统的作用:当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电位变化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2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组成3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一种是神经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另一种是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

4肌丝滑行学说: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行,结果相邻的各Z线相互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致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

5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6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

弹性: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

粘滞性:由于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所产生的。

7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8绝对力量:在整体情况下,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的重量成为该人的绝对力量9相对力量:某人的绝对力量被他的体重除。

10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1肌肉类型的划分:【1】根据收缩速度,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绪论名词:1,人体生理学: 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2、新陈代谢 :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生殖稳态4、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7、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8、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9、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填空:1.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适应性、生殖)五方面的基本特征.2.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3.(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活动也将结束.4.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性)5.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分别是(兴奋和抑制)6.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_(应激性)7.生物节律分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判断:1.人进入高原长期居住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着增多。

是人体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对)2.生殖是通过两性的交配实现的。

(错)3.细胞外液是人体生存的外环境(错)4.神经调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对)5.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准确,体液调节的特点一般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对)思考题:*****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第一章:骨骼肌机能、名词:肌小节静息电位 **** 动作电位 ****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填空:1.人体内的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各部位的消化
口腔:主要是咀嚼和少量唾液淀粉酶消化糖 类,分解成麦芽糖; 胃:机械和化学消化,胃液含盐酸,呈酸性, Ph值在0.9-1.5,胃蛋白酶。食物在胃中的 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小肠:主要消化部位,机械和化学消化。含 多种蛋白酶。 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主要是储存粪 便。
运动过程中能源物质的动员
糖利用速率最快 安静时主要利用脂肪 运动过程中,只有供氧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利 用脂肪 蛋白质较少用于供能,只有持续30分钟以上 的耐力项目方才利用
健身运动能量供应
低于50%VmaxO2时,以脂肪供能为主 强度在50-70%VmaxO2
运动时间一般大于30分钟
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
本部分内容在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中有更 为详细地阐述。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两个概念 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 解为小分子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absorption):经过消化的食物,透 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1、消化
消化系统
消化方式 物理消化:主要通过机械挤压、磨碎等方式, 如咀嚼、胃肠蠕动等
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 详见运动生物化学
第二节 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一、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几个概念:
基础代谢:人体处于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 20-25摄氏度的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 BMR): 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单位为 KJ/m2·h,男子约为170,女子约为155 食物热价(thermal equivalent):1克食物完全 氧化所放出的热量,分为生物热价和物力热价,糖 和脂肪生物热价与物力热价相等,蛋白质热价生物 热价低于物理热价(尿素带出部分能量),糖热价 为17.17KJ,脂肪为38.94KJ,蛋白质为17.99KJ 和 23.43KJ。 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每消 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别为 21KJ、19.7KJ和 18.8KJ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运动 情绪影响 事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环境温度 高温与低温均能加速能量代谢
二、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三大能源系统及供能特点
磷酸原系统 (ATP-CP) 无氧代谢 十分迅速 化学能源:CP ATP生成很少 肌肉存贮量少 高功率、短时间 乳酸系统 无氧代谢 迅速 食物能源:糖原 ATP生成有限 乳酸致肌肉疲劳 用于1~3分钟 有氧系统 有氧代谢 慢 食物能源:糖原、 脂肪、蛋白质 ATP生成较多 无致疲劳副产品 耐力运动
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体温
第一节 物质代谢
主要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 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
一、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主要应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能 水及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可以转变为蛋白质和脂肪 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糖酵解 有氧代谢
糖酵解(glycolysis)
ADP + Pi + E
酶 缺氧 氧充足
ATP
葡萄糖
乳酸 + 乳酸 + E
丙酮酸 肝糖原
氧充足 肝脏
CO2+H2O
葡萄糖
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糖原、葡萄糖
O2
ADP + Pi + E
ATP
(二)脂肪代谢
脂肪在体内的作用 含能量最多,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构成细胞 贮存体内:能量储备,保护器官、减少摩擦、 保温
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脂肪 甘油 + 脂肪酸
人体组织 “存贮性脂肪” 其它特殊分泌物
肝糖原 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 CO2 + H2O
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 运动与节食相结合是减肥最为理想的方式 减肥运动量的设定 每周减0.45公斤较合适; 每周运动至少3-5次,每次在30分钟以上, 采取有氧运动强度。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各种物 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氧 的容积比。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别为1、0.71 和0.80,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呼吸商为0.85。 代谢当量(MET):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 时耗氧量的比值,又称为梅脱。1MET相当 于安静时的耗氧量,即约相当于250ml/min 或3.5ml/kg/min
2、吸收
口腔和食道没有吸收功 能 胃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 分 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 大肠要吸收水分和盐 类 小肠特点:吸收表面积 大,可达200平方米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肌肉运动对消化和吸收的影响
运动导致血流重新分配,大量血液流向骨骼 肌,降低了消化和吸收能力。
二、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
(三)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 氮平衡:
氮平衡:一天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的含氮量与当 天排泄物中的含氮量平衡 正氮平衡:儿童、孕妇、病后恢复、运动锻炼 过程中,蛋白质摄取量大于排泄量 负氮平衡:衰老、饥饿、营养不良、消耗性疾 病时,蛋白质摄取量小于排泄量
蛋白质代谢
合成代谢
蛋白质
氨基酸
分解代谢
组成蛋白质
糖代谢 脂肪代谢 蛋白质代谢 水代谢(自学部分,重点学习运动员脱水及 复水) 无机盐代谢(自学部分,重点运动员补盐问 题) 维生素代谢(自学部分,重点维生素与运动 能力)
糖代谢
人体内糖的储备 储备形式:糖原(肌糖原和肝糖元)和葡萄糖(血糖) 糖在体内的作用 细胞的重要组成 能量的来源
占总耗能的70% 能量首先由糖供应 最经济的供能物质
丙酮酸 + E
O2
释放能量多 主要供能方式
乙酰辅酶A + E
三羧酸循环
CO2 + H2O + E
运动与补糖
运动前1.5~2小时 赛前1小时服糖,因胰岛素效应,血糖反下降 一般在运动前或赛前补糖可采用稍高浓度的 溶液(35-40%),服用量为40-50克 长时间运动中饮用低浓度饮料,每次15-20克 一般补充人工合成的低聚糖(2-10个G)
三大能源系统均参与,但不同的项目中每一供 能系统所占比例不同。
第三节 体温
正常人体温 直肠处:36.9-37.90C 口腔:比直肠处低0.30C 腋窝:比口腔处低0.40C
本节其他部分为自学内容
本章结束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液,主要是酶来完成,把 大分子的物质转化成小分子物质。 如:淀粉 淀粉酶 葡萄糖,蛋白质 氨基酸
蛋白酶
消化液的作用
消化腺每天分泌大量消化液,总量可达6-8升。 稀释食物,以利于吸收; 改变消化道内的Ph值,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 性的需要; 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与吸收; 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 道粘膜。
血浆蛋白 丙酮酸 + NH3 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 肝脏 CO2 + H2O 尿素 肾脏
蛋白质补充 成人:0.8g/kg/d 儿童和青少年2.5-3g/kg/d 运动员:1.2-2 g/kg/d,不同项目中存在一定 差异,如:举重运动员1.3-1.6 g/kg/d,耐力 运动员1.5-1.8g/kg/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