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的感悟——李静五篇
读大教学论的感悟——李静五篇第一篇:读大教学论的感悟——李静寻找适当得教学方法————读《大教学论》的感悟通省小学李静《大教学论》是十七世纪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得重要著作,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理论的著作。
其内容不仅涉及教学论,同时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德育、体育、教育目的、学制、课程等,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框架。
读了《大教学论》,我在感叹夸美纽斯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教育得重要性。
教育不单单是知识得传递,德行的培养,行动能力的锻炼更是不可或缺得一部分;教育不止存在于学校还应渗透到生活中,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类能够使用从教育中获得的东西。
本书共有三十三章,内容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但探索,才能领略其中得真谛。
通过对它的初步了解,我对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得全部艺术。
在批判得总结前人得研究成果上,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学习充满快乐得目的。
夸美纽斯以遵循自然为一切教育原则的基础。
他认为一切教育原则和规则都是从这个总原则上推演出来的。
他以自然为借鉴,从自然中寻找教育方法,通过各种事例让各种深刻得理论顿时变得明了易懂。
他说道得很多教学法,深刻得影响着我,不仅指导我日常得教学工作,同时对我得教学反思和改进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多次提及:“教导应在可能得范围之内尽量通过感官去进行,使它能以较少的劳力去记忆” 他具体阐明了多种感官得重要性,主张听觉要和视觉联合一道,舌头要和手臂一起训练。
所教的科目不能只用口去教导,因为这只能顾及到耳朵,同时也要用图画去阐明,利用眼睛去发展想象。
他还主张“学生应该尽量用嘴去说话,同时用手去表达他们所说的话”试想如果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都运用到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那么那种死气沉沉得课堂气氛,将会被活泼得局面所代替,何乐而不为呢?在现实生活中,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更是对学生尽职尽责,在一节课中希望教授给你他们更多的知识,并希望他们迅速掌握,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心得体会(共13篇)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心得体会(共13篇)第1篇: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
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
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
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
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
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
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
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
1648年,30年战争结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与教学事务。
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兰西瓦亚公国的邀请,担任长年教育顾问,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自任校长。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范文(二篇)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范文读《大教学论》这本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我获益良多。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去教育学生。
在这本书中,作者陶行知强调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他说:“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感性、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
”这种人文教育的理念深深触动了我。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具备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能够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
另外,作者在书中还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非常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实践理论一致性”的观点。
他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这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的支撑。
在实际中,我会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好地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读《大教学论》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阅读,我明白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努力追求教育的真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自我修正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读《大教学论》不仅为我提供了理论指导,也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优秀8篇)
读大教学论有感(优秀8篇)读大教学论有感篇一《大教学论》是三百多年前捷克的著名教育理论家在1632年写成,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的创造性,正在于开篇就提出教学是一门艺术,即“《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全书共三十三章,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制度、教学原则、各科教学法、学校纪律、大学教育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育的组成和重要性,涵盖了整本教育学的内容,奠定了今天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这一三百多年的教育名著,今天读来仍会让人惊叹、感慨、反思,笔者也来谈谈这本专著带给自身的思考和启发。
第一,做教育的人要有信仰。
每种职业都应该有其特定的信仰,笔者私认为教育者的信仰在于坚信教育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则意味着不凡与创新,也意味着高贵和尊严。
夸美纽斯在第一章就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从宗教的角度论述了这一观点,同时提到“愿它为一切教育的人的所做到,使他们能去领略他们的工作和他们自己的美德的尊贵,使他们能用尽方法去图他们的神性的完全实现。
”夸美纽斯之所以如此强调人高贵性,实质也就是在强调教育的高贵性,因为在他看来,“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而且“生而为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中国一直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形容爱情坚贞的诗句来称赞老师,诚然,教师确实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可是如果广大教师在岗位上都如此艰苦的话,恐怕愿意从事这一职业也会寥寥无几,所以夸美纽斯才说,要使教育者”领略到他们的工作和他们自己的美德的尊贵。
”第二,教育者需要尊严和思想。
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中写道:作为教师,我们不需要什么特权,不需要什么优越感,不需要谁来同情,但一定要自尊,自爱,自强,懂得怜惜自己,把自己当一回事,活出尊严;教师没有自尊是最可怕的。
一位教师如果到了没有自尊的地步,作为教师他的职业生命已经结束了。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灵魂的。
高贵在于思想的独立。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通过书籍的阅读,我也对大教学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例如,我认为大教学论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需求。
五、对大教学论的启发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大教学论,还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例如,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大教学论的理论融入我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对大教学论的展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大教学论的未来发展也有了一些展望。我希望大教学论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需求,并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七、总结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大教学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了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大教学论的实践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也得到了很多启发,对大教学论的未来发展也有了一些展望。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好地运用大教学论的理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
我一直对大教学论感兴趣,最近读了一本相关的书籍,深有体会。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一、对大教学论的理解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教学的方法、手段、目的等问题。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对大教学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解了不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以及这些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对大教学论的意义
通过阅读书籍,我认识到大教学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还可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大教学论的实践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大教学论的实践方法。例如,根据大教学论的理论,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大教学论读后感(通用6篇)
大教学论读后感(通用6篇)大教学论读后感1 《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
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开始读的时候,不知道自已在读什么,觉得不像是谈教育问题,倒是在谈宗教人生的问题,但是当读到第七八章时,感觉就不一样了,以后就都是关于教育的了。
读了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感受确实很多,我主要谈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敬佩夸美纽斯有教育的理想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对于教育有这样的一种美好的期望,一种执着的追求,我真是佩服!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主张实行全民的普及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为后来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身上的这种面对困难决不退缩、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回想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看到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慢慢地自己也开始倦怠了,对于事业的那种激情也开始减少了。
有时候很想去改变一些现状,但是又想,有些现状是你一个人能改变得了的吗?我就认为自己再努力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要不断地努力呢?读了夸美纽斯的作品后,觉得不能失去信念,人活着还是要有一种信念的。
不管自己能改变多少,只要去做了,尽到自已的努力就行。
二、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
”夸美纽斯指出,普及教育要从学前期开始。
他认为:“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应该赶快对上天的植物及时加以培植、修剪和灌溉,把他们谨慎地形成,使在学问、德行与虔信方面获得兴旺的"进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第一篇: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大教学论》读书报告老实说,一直以来我虽然很爱阅读,但像《大教学论》,《童年的秘密》,《爱弥儿》等这些关于教育理论的名著平时较少研读,这些不少是在大学才研究的,很是惭愧。
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我研究较早并且最感兴趣的。
在阅读《大教学论》的过程中,我就深深地为之震撼与折服,不仅仅是其行之有效且沿用至今的众多教育原则与方法,更多是他的深邃完整的哲学体系且与教育体系的完美结合。
真切的感受到,他是文艺复兴后能够继承人文主义并且为之开创了最有效,最广阔,与最伟大的传承与发展的途径————近代教育体系,使得人类真正大踏步地走出中世纪的黑暗,而来到相当光明的“理想时代”的划时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拜读夸美纽斯的作品,感受其中深邃的哲学慧智,我的哲学思想,尤其世界观与人生观等得到了神圣的洗礼与启发。
今天,请允许我对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聊作些许解读感想,言之有不妥,万望见谅与宽恕,某谨伏惟,望不吝赐教。
1夸美纽斯简介:一.主要经历: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伟大的近代教育实践者。
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曾被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
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
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二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他使得教育成为独立性的学科,起教育思想很多被沿用至今。
他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堪称“现代教育之父”。
二.主要哲学思想与世界观:是坚定的人文主义者,虔诚的新教教徒,继承并发展培根的唯物主义哲学观(尤其是归纳法的运用),信奉感觉论(可认识论的一种)。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大教学论读书篇1《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xx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
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彻底和迅速。
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夸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可谓实至名归。
《大教学论》的全名是“《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夸美纽斯给《大教学论》加注这个副标题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副标题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一切事物”,它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主张,另一个便是“一切人”,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思想,体现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想。
尽管原著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我们从原著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都可以体会到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思想和主张。
1、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之所以把“一切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他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
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他在《大教学论》第一章中详细地阐明了并多处强调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一切造物的主宰”,“造物主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爱物”,人与生俱来三种品质“博学、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欲望的天赋和认识能力。
因此,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好的有着天然的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们生而平等”,“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世界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
”概而言之,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赋的求知欲及能力是进行教育平等的基础和条件。
夸美纽斯关于“一切人”的教育对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建立在当时基督教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艺复兴的情况之下的。
大教学论的读书笔记_大教学论的读后感五篇
大教学论的读书笔记_大教学论的读后感五篇《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
在《致意读者》中,夸美纽斯明确表述了《大教学论》的最基本的目的,关于《大教学论》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教学论》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
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留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点:首先是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说话、走路和思考的,这些都是靠后天的教育、学习、训练才能达成的。
每一个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能说会道的,而是在父母熏陶、教导、示范、指引下不断学习发音、说话,在老师的教导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逐渐得到发展的。
所以我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更要在课上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及时抓住学生说话当中的漏洞、不足之处、语言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指导,更要时时处处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来以身示范,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系的规范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方式。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阅读好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人生的许多启示,可以从中体验到那些无法亲自去经历的东西。
读课外书的好处可多了。
读课外书可以增加识字量;很多同学在没上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就是在课外书上认识的。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2篇)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大教学论》是一本由美国著名教育家詹姆斯·格林以及其合作者共同完成的教育经典著作,书中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深入剖析,展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观点。
在阅读并研究本书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大教学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本书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詹姆斯·格林认为,课程目标应当体现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仅仅按照教师的期望来设定。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
我在实际教学中也深有体会,当我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纳入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
因此,我认为《大教学论》所强调的学生至上的教学理念非常重要,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其次,本书对教学方法的介绍和探讨也非常深入。
詹姆斯·格林提出了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习。
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起到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提问、探究和讨论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实践中,我也尝试了这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认为《大教学论》所提倡的启发性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非常有益。
最后,书中关于学生评价的内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詹姆斯·格林认为,学生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大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教学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教学论》读书笔记1这个寒假,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后虽然不太能领略其中的精华,但还是有些感触。
《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在《大教学论》中,作者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规律。
如第十七章《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中的原则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
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
这让我想到了班里的后进生,难道不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吗?“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
就如“我们拿一只仄口的瓶子,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进去,而不让它一滴一滴地滴进去”的结果一样可悲:即大部分的水流到瓶子外边去,最后,瓶子所盛的水比慢慢地滴进去的还小。
这就提醒我们“教学生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能领会的去教,而是尽教师自己所愿教的去教”是愚蠢的行为。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然后再确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
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心急。
大教学论学习心得体会
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有幸学习了《大教学论》这部经典著作。
这部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著的书籍,不仅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而且深入剖析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大教学论》开篇即点明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者,所以为人之师也。
”这表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关注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1. 教学过程《大教学论》中提到,教学过程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品德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引导,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改革与创新《大教学论》中提到,教育改革与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们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2. 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师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5
夸美纽斯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的启示——阅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开卷有益,刚开始读《大教学论》时,我感觉这本书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不像是本谈论教育的专著,直到从第六章开始才越读越有滋味。
《大教学论》是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在300多年前夸美纽斯就在书中提出了完整的教育思想,在之后的许多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理论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影子,对后世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了此著作后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夸美纽斯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其中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把对人的道德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形成学校教育中一个独立的部分,并详细对道德教育的教学原则做了论述,把道德教育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
夸美纽斯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他曾说: “我们的真正工作是什么呢?是智慧的学习,它提高我们,使我们得到稳定,使我们的心灵变高贵——我们把这种学习叫做道德, 叫做虔信, 有了它,我们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就接近了上帝”。
他认为在“智力、德行和虔信”三方面教育中,德行是最不能缺少的,并深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德行,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形成人的德行。
要求教师成为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善、友好地对待学生。
夸美纽斯提出道德教育的良好状态是:“人人喜爱和谐,人的本身里外都只是一种和谐”。
认为“人是生来具有德行的种子的”,德行的种子自然存在我们身上,但是要让“德行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运用恰当的教育,以达到“德行的和谐与融合”,并且“这种教育必须适应自然原则,教育者不能用强力来强制儿童”。
二、夸美纽斯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的启示首先,强调学校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
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将道德教育作为重要教育内容贯穿于各级学校的教育中。
《大教学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大教学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大教学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大教学论》读后感1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
《大教学论》(Magna Didactica,1632),1632年用捷克文写成。
本书是夸美纽斯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写成的重要教育论著。
教育的目的、任务与作用是《大教学论》首先论述的问题。
夸美纽斯根据基—督教的《圣经》提出人生和教育的目的。
他说:“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
因此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认识自己,熟悉万物,形成德行,虔信上帝。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
但他又反对中世纪天主教会完全忽视人的现世生活的禁欲主义,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预备”,希望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说明他的教育目的论和天主教会的教育目的论是有区别的。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他看来,人生来都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后天的发展全靠教育。
这里一方面将教育的作用夸张化,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了教育对人生的功能。
既然教育对于人生和社会有如此巨大的功能,普及教育自然成了首要的任务。
夸美纽斯把“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作为该书的主题,提出了“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响亮口号。
他严厉指责封建贵族垄断教育而把穷人排斥于校门之外。
他说:“在那些被排斥的人中,也许就有极优秀的才智之士,他们这样被践踏,被扼杀,真是教会与国家的大损失。
”夸美纽斯主张:“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贫贵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
”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一些思想上,而且在一些教育制度上也有重大体现。
例如: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书中所提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
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有感(二)
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有感(二)第一篇: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有感(二)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有感(二)随着阅读的深入,愈来愈感觉到夸美纽斯的知识是如此的丰富。
他不仅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对物理、化学等很多方面都有研究。
他的知识是丰富的。
因此,看他的书籍,收获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对此,我想,我们的读书视野不能仅停留在专业方面,应该博览群书,特别对科学(包括人文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的书籍应该有所涉猎。
因为知识都是相通的,是互补的,是相互促进的。
今天读了《大教学论》的第十五章《延长生命的基础》,感受颇深。
尤其是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延长生命的原则等有了深刻的认识。
很多人都抱怨过生命的短暂,因为短暂,我们很多的知识没有来得及学习,很多的事业未能完成。
就连亚里士多德和希波克拉提斯这样的伟人都埋怨过人生短促,非难过自然。
但人的生命的意义有时不在乎长短。
即使短暂的生命只要应用得当,也能创造出伟大的事业。
文中列举的亚历山大皇帝,只活到33岁,但是他不仅精通一切科学,而且也是世界的征服者,他的征服单靠武力的成分少,而靠他的敏锐的计划和执行计划的迅捷的成分多。
其实,像这样的事例很多。
唐朝的王勃也是英年早逝,但他的《滕王阁序》照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辛尼加说得好:一个完美的人生也可以在一个短暂的岁月里面去发现。
生命的长短只是一种偶然。
你不是问人生哪一条路通得最远吗?这是走向智慧的路。
凡是得到了智慧的人就不仅走得最远,而且也达到了最高的目标。
的确,我们得到了智慧,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但拥有更长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所共有的希望。
其实,我们有可能也应该通过我们主观的努力,来延长我们的生命。
对此,夸美纽斯认为应当遵守三个原则: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利用自然所供给的休息机会。
他认为,做到这三点,不会不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命与健康的。
至于那些由于高于我们的摆布所摆布的意外事件,我们自然没法考虑。
据此他说:良好的学校组织主要在于工作与休息分配得当,有赖于读书、松缓、紧张的间隙与娱乐的分配。
读大教学论有感5000字
读大教学论有感5000字第一篇:读大教学论有感5000字读《大教学论》有感——教育要适应自然《大教学论》是捷克卓越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它是近代西方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但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并没有认识它的巨大价值。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它的捷克文原稿被发现后,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国。
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高度概括了班级授课的优越性。
从此,班级授课制为各国所采纳,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各国各级各类学校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其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和平与宁静。
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用了好多章节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把“教育要适应自然”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学原则、法则和方法都需要受这种普遍规律的支配,必须服从(或适应)这种普遍规律,这就是自然适应性。
夸美纽斯对自然的理解与前人不同。
他自己称,“自然”所指的是“我们的最初的和原始的状况,我们应当回复这种状况,如同回到一个起点一样”。
这实际上是强调要保持一种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原始倾向,外界不加干预,非人为的意思。
涉及到教育,自然主要是指儿童的天性。
为使教育适应人类本身的“自然”,夸美纽斯又对人的自然本性、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了许多的观察和研究。
所谓“适应自然”,按夸美纽斯的看法,除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循人的自然特性。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规律(普遍规则),夸美纽斯称其为“秩序”。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的教育都应服从这一普遍规律,要按照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来改造旧学校,创办新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通用4篇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通用4篇大教学论读书心得篇1这个寒假,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后虽然不太能领略其中的精华,但还是有些感触。
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在《大教学论》中,作者以自然中的种.种现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向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规律。
如第十七章《教与学的便易性原则》中的原则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鸟儿孵出小鸟,它绝对不会把卵放到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慢慢发展。
后来,鸟儿也并不随意用食物填它的幼鸟,急着让它们快快长大,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喂它们。
这让我想到了班里的后进生,难道不更应该学习鸟儿孵卵、喂食的方法吗?“后进生”暂时比一般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一些,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完成,出现的结果是,他们一样都不完成。
就如“我们拿一只仄口的瓶子,把大量的水猛烈地倒进去,而不让它一滴一滴地滴进去”的结果一样可悲:即大部分的水流到瓶子外边去,最后,瓶子所盛的水比慢慢地滴进去的还小。
这就提醒我们“教学生的时候,不是尽学生所能领会的去教,而是尽教师自己所愿教的去教”是愚蠢的行为。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单独为他们确定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进步就会变得明显;然后再确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
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千万不能心急。
因为“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又如第十八章《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中原则八也举了一个显浅易懂的例子:当一只鸟儿形成的时候,肢体与肢体连接,骨头与骨头连接,筋肉与筋肉连接。
一株树木的情形也一样,树干是和树根连接的,树枝是与树干连接的,嫩枝是与枝柯连接的;所以,这些东西虽则都有成千上万,但整个都是构成一株树木的。
大教学论的读书笔记_大教学论的读后感五篇
大教学论的读书笔记_大教学论的读后感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大教学论的读书笔记1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
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留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点:首先是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说话、走路和思考的,这些都是靠后天的教育、学习、训练才能达成的。
每一个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能说会道的,而是在父母熏陶、教导、示范、指引下不断学习发音、说话,在老师的教导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逐渐得到发展的。
所以我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更要在课上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及时抓住学生说话当中的漏洞、不足之处、语言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指导,更要时时处处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来以身示范,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系的规范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方式。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阅读好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人生的许多启示,可以从中体验到那些无法亲自去经历的东西。
读课外书的好处可多了。
读课外书可以增加识字量;很多同学在没上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就是在课外书上认识的。
读课外书可以丰富词汇量;书上有很多优美的词语,成语,可以让说的话很精彩。
《大教学论》读后感集合2篇
《大教学论》读后感集合2篇《大教学论》读后感1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
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留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几点:首先是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说话、走路和思考的,这些都是靠后天的教育、学习、训练才能达成的。
每一个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能说会道的,而是在父母熏陶、教导、示范、指引下不断学习发音、说话,在老师的教导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逐渐得到发展的.。
所以我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更要在课上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及时抓住学生说话当中的漏洞、不足之处、语言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指导,更要时时处处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来以身示范,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系的规范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容和方式。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阅读好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关人生的许多启示,可以从中体验到那些无法亲自去经历的东西。
读课外书的好处可多了。
读课外书可以增加识字量;很多同学在没上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就是在课外书上认识的。
读课外书可以丰富词汇量;书上有很多优美的词语,成语,可以让说的话很精彩。
读课外书可以增添丰富知识;书上有各种各类的知识。
读课外书可以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多读书,可以很快就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读《大教学论》有感
摘要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大教学论》是其写下的一本系统的、专门的教育理论著作,被后人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他提出了“泛智教育”、义务教育,以及完善和制定了班级上课的的教学制度,还有他的学校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都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教育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诸多教育家的思想。
关键词:适应自然、和谐教育、全面发展
夸美纽斯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教育经验,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者。
他一生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现在只就看书心得,综合夸美纽斯的一些教育思想,写出我的几点体会和收获。
一、对于教育力量的的坚信。
对于教育目的,夸美纽斯有着双重的认识,即预备的目的和现世的目的。
从宗教世界观出发,夸美纽斯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永生”,现实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人的来世生活做准备。
另外,他也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利用万物来过好现世生活,教育可以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人的各种能力、德性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好准备。
1.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
每个人的生活和住所有三重,即母亲的子宫、世上和天堂。
第一重生活是第二重的准备,第二重是第三重的预备,而第三重则为自己存在,此外别无目的。
2.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
世间的生活也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它的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做中介,去为未来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
一旦这种预备完成以后,我们便离开这个世界,因为再有作为也是没有用处了。
3.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
由此可见,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
用三个著名的词去表达这三桩事情就是:博学、德性或恰当的道德、宗教或虔信。
博学包括一切事物、艺术和语文的知识;而德性不仅包括外表的礼仪,它还是我们内外动作的整个倾向;至于宗教,我们把它理解为内心的崇祥,使人心可以借此皈依最高的上帝。
对于教育的作用,夸美纽斯认为:“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须使他的固有的、藏在身内的东西展露出来”。
夸美纽斯认为,人的身心如同树木的种子一样,虽然还看不到树木,但是树木实际已经存在于种子里。
这一点则说明,人有发展的极大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需要教育将其变为现实。
夸美纽斯的这一思想与我国孟子提出的“内发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而中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可以说是内发论的代表。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教育则是引发这种善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夸美纽斯和孟子都从人性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他们也都相应地认为,相对于环境来说,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则有着更好的影响。
例如,狼孩接受了一番人的教育之后,就会有重新变成正常人的可能,可见教育的力量胜过环境,而且教育能够主动地为人的发展选择良好的环境,规避不良环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所谓“泛智”是一种全面的、能为所有人掌握的全部知识。
他的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具体到每一个人,夸美纽斯认为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
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晦涩的镜子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田地,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
他且进一步分析了儿童的性格,例如一些伶俐、渴于求知但却桀骜不驯的人,“常是学校所遭遇困难的最大根源。
他们多半是被人为的认为没有希望了。
但是,假如能够得到正当的处理,他们常常可以成为最伟大的人”。
夸美纽斯的这一“泛智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的两个方面,与中国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和《学记》倡导的“长善救失”原则相像。
孔子在办学过程中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这是孔子私学接受弟子的基本原则。
即是说所有弟子不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智力程度,都应作为教育的对象。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主张,并付诸实践,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和人才的来源。
这一主张与“泛智教育”提倡的普及教育思想也是不谋而合的。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论述教育思想的《学记》提出了“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即是指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努力发扬学生品格中积极的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
而夸美纽斯提出的“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与“长善救失”原则有着类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