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初二历史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017部编人教版八上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

2017部编人教版八上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 建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了震惊中外的“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肆屠杀革命进步 人士,叛变革命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地点 性质
1927年4月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 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课堂小结
准备 国 民 革 命
1924-1927
国共第一次合作 黄埔军校建立
目的: 主要对象: 高潮—— 主要战场: 北伐战争 广东 进军 : 1926-1927
福建
湖南湖北 浙江
江西 上海
南京
胜利进军原因: 标志: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失败: 失败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4.18
统一
蒋介石
1927年4月18日 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
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开始了国民党对 中国的统治。 图为当时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3.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 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 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 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 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 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 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 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 大革命失败了。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广西

西

浙江 福建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孙 传 芳
广东 广东
吴佩孚

2017年秋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北伐战争课件

2017年秋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北伐战争课件

党一 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大 意义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 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 革命武装队伍;开这个军官 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 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 的危亡! ——孙中山的发言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Hale Waihona Puke 师生共勉说一说你在短片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什么精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 神? 硬干的人,有为国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当下的和平年代你认为自己应该如何践行 这种精神?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 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以史为鉴
国民大革命失败 外界原因 1,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联合扼杀 2,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 自身原因 以陈独秀为核心的党中央放弃了对革命 和军队的领导权
给中共的启示:
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 建立后,继续北 伐。日军在皇姑 屯炸死了张作霖。 1928年底,张学 良宣布“服从国 民政府,改易旗 帜”。南京国民 政府名义上实现 了全国的统一。
自主学习
创建黄埔军校 1924年 时间: 地点: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 领导:
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意义: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本党郑重向全国民众宣 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 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 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 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 民之惟一需要,在建设 一人民的统一政 府。……为巩固国民革 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 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 力。…… 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6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65张PPT)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新三民主义
强调反帝
国家政权为“一般平 民所共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4.创建黄埔军校
一 、 国 共 合 作 的 实 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时间 地点 领导 历史 功绩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中共方面 材料二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 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 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 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 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 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 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 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 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 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 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 大的敌人。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 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 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3.北伐战争初期
二 、 北 伐 胜 利 进 军
3.北伐战争初期
二 、 北 伐 胜 利 进 军
校长
蒋介石
蒋介石(1887-1975年), 又名中正,字介石。早年 就读保定军官学校。1908 年到日本振武军校学习。 1911年回国。1913年加入 中华革命党。1917年奉孙 中山命主持东南各省的党 务和军事。1922年到永丰 舰随侍孙中山。1924年国 民党改组后,任黄埔军官 学校校长。
政治部主任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材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爆发、国民革命的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辛亥革命等历史背景。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的历史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人物关系等,可能还存在混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

3.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共5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共53张PPT)

妥协退让的投降主义的政策。 不正确。这为蒋介石夺取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以及以后 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
条:或者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者 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基础高潮:
北伐战争 节节取胜
北伐精神
勇于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 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 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篇章 兄弟反目,辉煌大业空遗恨
“宁可枉杀一千, 不可使一人漏网”
汪精卫
国民党迫害革命者数据统计
1927—1928上半年 1927—1932年
33.7万人
100万人以上
20世纪20年代中华大地上并立的三个政权
五 三 惨 案
皇 姑 屯 事 件
小组合作探究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为什么还 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 压工农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 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论从史出
材料一: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中央局给鄂区的信》 材料二:只是注意政治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到军事行政上事 ——《中央给国民军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刘伯坚的信》 材料说明共产党中央在与国民党合作上采取什么政策?是否正确? 为什么?
是“合作”,不是“合并”
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重要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 1、创办黄埔军校;
2、在全国范围开展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
出师北伐。
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 地点:广州黄埔 又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南昌起义 国民党——校长:蒋介石 合作: 共产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西安事变和 平解决 苏联 作用:培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基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 北伐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学生回答: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31张PPT
B.周恩来亲自兼任军校总理
C.黄埔军校建在南京
D.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了,国民革命也没 有成功。这些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太强了
B.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了,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二、北伐战争(1926年)
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统治,统一全国。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 哈尔和直隶
20万 35万
黑 国民革命军总兵力约15万,一 部分兵力留守后方,可以投入征战
国民革命:1924年至1927年
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 称“大革命”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革命的兴起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的高潮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的失败
1. 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 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3. 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 4.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5. 了解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经过和主要事件?
1、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 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将领 和军事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 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下列有关黄埔军校 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共28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共28张PPT)

第四军叶挺 独立团
广州 广州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 叶挺(1896-1946年)广东 惠阳人。先后就读于广州 陆军小学、武昌陆军预校 和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 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 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任正在组建的第12 师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 任团长。在北伐战场上, 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 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 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 “铁军”称号。
)打到( ).
7.( ), ( )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8.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其政府代表( )的利益.
第15课 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实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 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 国内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 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打倒列强,除军阀”, 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中共二大以后加紧组织发动工人运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 一次高潮,工人进行了100多次罢工,其中最有影响力京汉铁 路大罢工(二七罢工)。但是这些罢工最后都失败了,中共 从血的教训中明白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需要强有 力的同盟军 孙中山维护共和斗争的次次失败 、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得 要寻找一个同盟,来完成共同的革命任务:打倒军阀除列强
国共合作实现
(1)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1923年6月 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 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也就是说 本次合作采用的是在国民党内部实 行合作的形式。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的主 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把旧三民主 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 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北伐的过程、战争成果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存在疑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任务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重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共26张PPT)

街头被杀 害的革命 群众
看看谁找的快: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报童:号外!号外!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 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 失败啦!先生,买份报纸吧! •路人甲:买一份。如果共产党掌握了军队的话 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可惜啊! •路人乙:毕竟共产党还年幼啊。我看见外国军 队也纷纷出动,帮助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
第15课
北伐战争
资料2: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时间 革命党 1919年改组 为国民党 结果
资料1:
1923年2月4日中国共 产党领导了京汉铁路 大罢工,2月7日,在 帝国主义支持下,吴 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 在京汉铁路沿线镇压 罢工工人,制造了震 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失败后孙中 山流亡国外 胜利,袁世 1915护国运动 1916年 凯气急病死 胜利,段祺 反对张勋复 1917年 瑞再度掌握 辟 中失政权 1917- 第一次护法 失败 1918年 运动 1921- 第二次护法 失败 1922年 运动
1927年4月18日 南京 蒋介石 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的利益,对 外投靠帝国主义,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 旧址 “
青 天 白 日 满 地 红 旗 ” 。
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张学良
课堂小 结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召开,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黄埔军校的创建 时间、目的、目标、组织政 府、军队名称及将领、主要 战场、重要战役、进军路线、 战果
河 郑县 南
广州 广州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1、北伐战争具有正义性
2、北伐军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32张PPT)

国民党一大
国 民 党 一 大 会 址 确定了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内容 参 会 人 员 进 入 会 场
1924年
0 0 0
广州
地点
标志着第一次国 共合作正式形成
意义
时间
0
小组探讨:结合所学知识及下列材料,思考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 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 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议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出北伐战争进军路线,培养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讲述北伐战争小
故事,培养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小组探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和 合作探究能力。(重点、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说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表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
0
探讨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并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0 0
国民党方面
国民党方面:孙中山领导的革 命斗争屡遭失败,迫切需要新 的力量补充。孙中山也欢迎中 共和他合作。护法运动的失败 ,使他痛切认识到依靠军阀打 军阀是没有出路的。
0
0
黄埔军校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校领导: 意义: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 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0 0 0 0
广州黄埔
校 长 蒋 介 石
政 治 部 主 任 周 恩 来 党 代 表 廖 仲 恺
教 官 恽 代 英
军校总理 孙中山
思考:回顾所学内容及结合下列材料,回答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
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 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 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 的骨干。┄┄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较,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 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幕典礼上的讲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_第15课北伐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_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学生回答: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5课 北伐战争(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5课 北伐战争(共29张PPT)
4.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教训? 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 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___次全国代表大会, 革命统一战线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_______________。 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_第__一__次__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 黄埔军校大门的东西两侧墙壁上。现在该校遗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 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材料二 (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黄埔军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
◆易错警示 1.北伐战争不是国民党独立发动的战争,而是国共两党共同发动的,北伐战 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2.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不包括袁世凯,北伐时袁世凯已经去世,北伐的对象 主要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释疑解难 1.国民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民革命的高潮部分。 2.参与国民革命运动的阶层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 北伐战争是大革命运动中的高潮事件。
(2)材料一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同志仍须努力”,结合材料一、二,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 了什么行动?结果怎样?
行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结果:①国民革 命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 得了巨大成功。②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 务没有完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 (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 (共33张PPT)

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时间: 北伐目的: 北伐对象: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1)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进军路线: 主要战役: 英雄部队: 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战果:
为什么北伐军能胜利进军? (2)福建——浙江——上海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北洋军阀分裂,各派军阀纷纷在各省建立势 力范围。他们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 和各种权益,充当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理 人”。对内,为了争夺地盘和扩充势力,连连混 战,民不聊生。
汪 精 卫
卿 本 佳 人 奈 何 做 贼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 网”的血腥口号,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 物。表明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 命失败了。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眼睛, •一只没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眼睛, •一只没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张作霖
吴佩孚
×
孙传芳
×
挥师北上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正义战争
2、制定正确的北伐方针,目标明确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共产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5、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 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北伐军出师不到 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