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人教版含答案)精编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第一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明朝中期,常熟一地主购买大片沼泽,雇用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改造为良田,凿水池用以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果木蔬菜,副产品运往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

这说明,此时江南A.开始出现多种经营的农业经济B.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D.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时期2.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带城镇郊区的农民,日益从事商业性的农业经营,如福建和广东两省的甘蔗,约占全国9/10,泉州一代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在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

广东、广西和江西各地种植烟草也很多。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明清某些地区形成了商品化经营区域 B.明清开埠通商刺激了农民商品化经营C.美洲传入作物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作物 D.明清经济作物构成了国家赋税的来源3.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如果要研究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的是A.耧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4.据测算,清康熙二十四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6亿亩,到乾隆去世已增至105亿亩,农作物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

材料说明了A.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B.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C.传统农业仍未实现转型D.高产作物对抗灾有重要作用5.下表A.注重农业精耕细作B.农业成就最为突出C.重视农业生产发展D.农业工具不断更新6.《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

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

……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

……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A.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B.贫富分化不断加剧C.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7.读下表据此可知A.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C.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8.瓷器是中华民族经典的文化符号。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测试卷 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测试卷 2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模拟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3.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A.唐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4.“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A.丝织品 B.棉纺织品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5.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6.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用动力和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④“工商食官”⑤铁制工具开始在农业上使用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7.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8.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A.③④①②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9.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 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期中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2期中试卷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请仔细审题,规范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项切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齐民要术》卷一《种田》对耕耱技术有详尽要求。

第一,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可以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

其次,要求依据墒情( 土壤湿度状况) 确定耕种时间。

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

资料反应中国古代农业A.因时耕种,集体劳动B.分工仔细,技术先进C.重视农时,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清代初年,内务府所辖官庄数目有限,如近畿官庄只有132 处。

光绪中期,由内务府管辖的官庄共 886 个,据有土地33 60965亩,仅畿辅一带就有官庄373 处,有地758739亩。

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域,很多土地落人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 2 万石至 5 万石不等。

这表示,晚清A.租佃关系衰败B.传统小农经济渐渐解体C.社会转型困难D.农业规模经营趋势显然3.均田制是北魏至唐代先期推行的一种按人口分派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种必定年限后归农民全部,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到了唐代中期,土地吞并日趋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没法推行土地还授。

由此可知,均田制推行的重要前提是A.出现大批无主荒地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政府控制部分土地D.当时人口大批减少4.湖南蚕桑业本来比荆( 州) 、襄 ( 阳 ) 落伍,在五代时有了必定的发展。

《资治通鉴》记录:“湖南民不事蚕桑, ( 高 ) 郁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不多,民间机枢大盛。

”这一变化表示A.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增添B.手工业专业化趋势增强C.丝织业成为百姓主要收入根源D.经济重心已经达成南移5.《后汉书》记录,西汉元帝时“诸曹侍中以上”常常“私贩”,即官员们多数做起了买卖。

所以,当时的御史医生,也是汉代的大学人贡禹向朝廷奏请:“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 不) 得私贩卖”。

高一历史必修2期中试卷(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2期中试卷(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2期中考试试卷(卷一)一、选择题。

(2×25=50)1、我国的牛耕技术逐渐得到普及是在()。

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汉代D、唐宋时期2、中国古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最早发生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唐代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秀色来”是赞美()。

A、白瓷B、青瓷C、彩瓷D、珐琅彩4、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了唐朝时()。

A、民间经商热的状况B、商人经商的艰苦性C、商运发达的现象D、商业利润之多5、明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大危害是()。

A、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B、巩固了自然经济C、稳定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D、使资本主义萌芽不能正常发展6、抑奢之风难以真正取得实效的原因是()。

A、奢侈之风的根源在于统治阶级B、封建政府不曾采取禁奢侈的措施C、皇帝未曾认识到奢侈的危害性D、一般民众大都抵制抑奢政策7、费正青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8、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资金和技术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C、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D、帝国主义卷土重来9、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按例治罪”,他的面粉厂被迫停厂。

这件事表明()。

A、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侵略势力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10、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资本主义制度优于社会主义制度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④手工业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的民族企业遭受空前劫难,主要原因是()。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

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我国古代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千耦其耘2、《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3、《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一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4、《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

这说明当时( )A.纺织业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B.男女平等,妇女的作用受到重视C.纺织业由国家经营管理,地位高D.主张实现多种经济形式均衡发展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6、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表明(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7、与“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8、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年级必修2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年级必修2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高一年级必修2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题2分,计70分。

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切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1.汉代,农耕生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②曲柄锄和大镰出现;③一牛挽犁耕作方式出现;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 据文献记载,南朝梁武帝改革祭祀制度,以面食果蔬代替牺牲,并明令私宰耕牛要依法严惩。

这主要说明( )A.牛耕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B.当时牛肉价格昂贵C.政府重视耕牛的生命 D.政府不注重祭祀3. 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描述的是A. 西汉时期的丝织业B. 北宋时期的丝织业C. 元代的棉纺织业D.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4. 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

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5.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化C.有利于巩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6.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 外国洋行大量出现B. 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C.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D. 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7. 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A.张謇 B.梁启超 C.李鸿章 D.荣德生8. 据统计,19世纪90年代我国共有产业工人9万多人,在民族工业企业中劳作的人数仅占到总人数的28%,其中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产业工人占到全国工人总数的70%以上,这一信息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工业规模都很大C.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D.民族工业规模小、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9. 右图是当时上海工商业界代表荣毅仁(左一)等向国家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时的照片,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该照片最有可能的拍摄时间为A. 1950-1952年 B.1953-1956年C. 1956-1965年 D.1978-1992年10. 曾在四川出现的一首歌谣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时代特色A. 大跃进时期B. 农业合作化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11.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期中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期中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期中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请问,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其统治?A、实行分封制B、采用郡县制C、推行井田制D、废除爵制2、西汉初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请问,以下哪项政策不是汉初实施的恢复政策?A、均输平准B、均田制C、盐铁官营D、抑制豪强3、(关于鸦片战争)题干:鸦片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当时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

A. 经济落后B. 政治腐败C. 军事Technology落后D. 封闭思想4、(汉字的发展)题干:下列关于汉字发展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

A. 从甲骨文到金文,汉字逐渐规范,变得容易辨识。

B. 从隶书到楷书,汉字字形更加简化,笔画更加优美。

C. 从行书到草书,汉字的笔画开始变得连绵,书写速度加快。

D. 从篆书到隶书,汉字的笔画开始有了明显的甲骨文风格。

5、关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德国将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B. 英国控制长江流域C. 法国在华南地区有其影响D. 日本对东北三省无任何要求6、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A. 中国参加了协约国一方作战,战后成为战胜国B. 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机会C. 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引发了五四运动D. 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了中国封建帝制的崩溃7、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广州起义D. 百色起义8、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土地制度的重要变革?A. 均田制B. 租庸调制C. 井田制D. 私田制9、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州郡设通判以监督知州B、设提点刑狱司负责地方司法事务C、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事务D、设置枢密使专掌军政 10、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 1.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古代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白渠D、井渠2.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一种赋税的名称B、农民要将收成的大部分上缴国家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一半那么重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3.下列重大技术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曲辕犁②人工养蚕缫丝③水排④粉彩制瓷工艺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 ④③②①4.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A、邢州白瓷B、定州秘色瓷C、越州青瓷D、越州白瓷5、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草市在隋朝时开始形成,唐代时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④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重农思想7.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B、徽商和晋商C、闽商和粤商D、台商和港商8.对中国古代的海禁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B、禁止民间私自开展对外贸易C、明清一直推行,从未对外开放过D、严重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9.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这种“解体”是指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资本主义经济取代D、封建农业、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10.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C、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D、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A、1895—1898年B、1898—1911年C、1912—1919年D、1937—1949年12.民国初年,激发民族资本主义投资于新式企业热情的根本原因是:A、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B、北洋政府鼓励兴办实业C、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D、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1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不包括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夹缝中生长B、结构畸形,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资本积累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D、对中外反对势力有依赖性14、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积极意义不包括:A、壮大了官僚资本B、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C、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D、有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15.1945年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国家是:A、英国B、日本C、苏联D、美国16.新中国成立之初“过渡时期”是指A、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B、新中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C、国民经济恢复到三大改造的完成D、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完成 1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C、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企业D、召开第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8.“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A、国际反共势力的包围封锁B、严重的自然灾害C、“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D、苏联背信弃义19.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B.毛泽东及时纠正了“左”倾错误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D.邓小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整顿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A、安徽、四川B、安徽、贵州C、四川、云南D、四川、湖南21.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改变单一的管理体制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22.使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的会议是:A、邓小平南巡讲话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的决议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23.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二届三中全会D、十五大24.影响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①鸦片战争等重大政治活动②社会经济发展③西方文化传入④对外开放A.①②③B.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5、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①西装②中山装③列宁装④旗袍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③④26、近代中国第一家西式饭馆、第一家洋房别墅最有可能出现在A.北京B.上海C.重庆D.天津27.在古代“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信发生了巨大变化,轮船、火车、电报、电话等开始推广。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期中试卷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20*3)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①粟②小麦③玉米④水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④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B、曹魏C、南朝D、唐朝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5、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A、租佃关系B、雇佣关系C、人身依附关系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7、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封建制度B、维护清朝统治C、学习西方科技D、实现富国强兵8、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队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9、英国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成就是()A、飞梭B、珍妮纺纱机C、改良蒸汽机D、水力织布机10、“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11、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C.丝纺织业D.机器制造业1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的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是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D、铁力牛耕13、右图是19世纪早期生产的“汽车”,它采用的动力应是A.蒸汽B.电力C.煤气D.汽油14、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源于()A.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B.内燃机的发明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D.垄断组织的产生15、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题(历史)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1.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A农耕 B水利 C纺织 D畜牧业2、“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石器B、铜器C、铁器D、牛3.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4、一牛挽犁取代耦犁是出现在:A、西汉B、曹魏C、南朝D、东汉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B、曹魏C、南朝D、唐朝7、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8、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9、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邸店 B飞钱 C坊 D柜坊10、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慨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C“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D富室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往往服务设施11.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商人奸滑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 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C统治者大多是农民出身 D古代中国自给自足,不需要商业经济12、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3.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1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破坏是在A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大跃进”运动时期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15、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C.农村 D.城市17、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1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开放区④内地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19、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A.汕头B.厦门C.深圳D.珠海20、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2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A、租佃关系B、雇佣关系C、人身依附关系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2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A、资本主义的萌芽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D、洋务企业的诱导23、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从而造成膨胀的资本是:()A、买办资本B、日本资本C、民族资本D、官僚资本2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25、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A、纠正文革以来“左”倾教条主义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打破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农村B、沿海城市C、城市D、国营企业27、“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28、“引进来”战略引进的东西不包括:()A、资金B、先进技术和设备C、先进的管理经验D、西方资本主义制度29、下列事件中哪一个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已经正式步入世界大家庭:()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B、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2001年海尔集团在国外投产成功3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C、轻工业D、科技和教育3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本质是:()A、片面强调公有制B、不考虑生产力的客观水平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3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A、纠正文革以来“左”倾教条主义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打破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3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指:()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34、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调节作用的是:()A、市场B、行政手段C、国际环境D、人民自觉35、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表现在:()①土地所有制②经营管理方法③生产经营的权利④产品的分配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6.有关下图中中央第一代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A.孙中山设计的,定名中山装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 D.出现于19世纪末期37、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是()A.创办深圳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38、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2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题(含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2分)1.“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首唐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人际关系的庸俗B.社会风气的败坏C.商品经济的发达D.价值观念的更新2.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

这些变化说明宋代政府()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B.扩大税收以解决财政困难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3.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

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C.地方政府腐败无能D.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有官营、民营、工场手工业三种基本形态②官营手工业对商品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③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④从唐代起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

据此可知()“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民保于城,城保于德。

”《左传•襄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者,所以自守也。

”《墨子•七患》A.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B.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C.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D.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6.中国传统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铁农具﹣﹣春秋时期B.耧车﹣﹣战国时期C.筒车﹣﹣西汉D.曲辕犁﹣﹣唐朝7.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含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含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赵州桥3、假如你到博物馆去欣赏后,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你认为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和瓷器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呢绒和棉布4、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5、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A. 实业救国B. 工商皆本C. 重利轻义D. 重商轻农6、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7、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明清政府的做法()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8、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绵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

人教版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一历史-附答案

人教版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一历史-附答案

XX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座位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A、租佃关系B、雇佣关系C、人身依附关系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5、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

“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思想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A、大西洋沿岸B、地中海地区C、环太平洋地区D、非洲东海岸7、哥伦布在第三次出航时被捕,证明他有罪的是:“葡萄牙人()发现了真正的印度。

”A、迪亚士B、达伽马C、亨利王子D、麦哲伦8、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所起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亚、非、美洲许多地区沦为殖民地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世界市场C、将美洲纳入了近代文明的大家庭D、使世界历史逐渐融合为统一的整体9、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确立于()以后A、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B、17世纪中期打败荷兰C、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D、颁布《航海条例》10、15世纪末英国开始崛起,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途径有:①新航路开辟后,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②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③成立殖民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掠夺④圈地运动⑤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A、①②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⑤ D、①②④⑤11、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创造发明是()A、凯伊发明了飞梭B、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C、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汽机D、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13、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封建制度B、维护清朝统治C、学习西方科技D、实现富国强兵14、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A、辅助军事工业B、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C、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D、瓦解本国的自然经济1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D、洋务企业的诱导16、洋务运动中最成功最有远见的活动是:()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C、创办近代新式海军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7、洋务运动“预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D、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幸战败18、“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A、面粉业与榨油业B、烟草业也火柴业C、化工业与钢铁业D、纺织业与面粉业1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2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C、轻工业D、科技和教育2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本质是:()A、片面强调公有制B、不考虑生产力的客观水平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农村B、沿海城市C、城市D、国营企业23、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表现在:()①土地所有制②经营管理方法③生产经营的权利④产品的分配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指:()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私营经济④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25、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B、海南建省C、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二、材料题:(共24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人教版含答案)(新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人教版含答案)(新版)

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确实立2. 中国秦朝因长城和兵马俑而名满世界,这些举世闻名的工程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是A.繁多的赋税B.沉重的徭役C.苛刻的兵役D.土地兼并3.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 以下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表达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5. 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影视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大作坊里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

这种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B.田庄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小企业6.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7.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民营冶金业的兴盛8. 右图所示《晋商》一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B.宋元时期,商业发展进入高峰期C.秦汉时期,商运比较活跃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9.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题(含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经济繁荣、社会秩序安定为文学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创作环境。

下列诗句不能折射唐朝经济发展的是()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D.昔在建城市,盐酒谷夜喧2.中国传统文人耻言营利,认为一涉及“经营”,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损,而明朝王阳明基于“满大街都是圣人”,指出商人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更有一些士人以儒家理论去指导经商活动。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传统四民观念的彻底崩溃B.程朱理学官方正统地位的丧失C.社会动荡士人谋生的艰难D.经济发展促成社会观念的更新3.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标志着()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B.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开通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D.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渐趋萎缩4.纵观中国历史,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内陆地区为中心到运河为中心,再到晚清以沿海为中心的演变。

下列对此现象的述评,准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宋代土地所有权转换加速农民的地位也有了些变化,不再世代依附于某地主,隶属关系相对松弛。

宋代社会关系的这变化()A.是土地兼并的根源B.影响坊市制度的崩溃C.使拜金逐利风气盛行D.有利于工商业发展6.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小本经营B.分工明确C.铁犁牛耕D.男耕女织7.“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等美国企业家辈出于()A.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自由资本主义时期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8.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A.瓦特B.史蒂芬孙C.富尔顿D.莱特兄弟9.1500年之后,大西洋突然成为最大、最多样化的贸易网络中心。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

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A.夏朝商朝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汉朝时期D.唐朝时期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A.杜诗水排B.高转筒车C.马钧翻车D.风力水车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官营手工业生产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兼并B.重农抑商C.闭关政策D.贫富分化6.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A.100亩B.200亩C.300亩D.500亩7.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D.反腐倡廉的政策8.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9.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检测题(含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经济繁荣、社会秩序安定为文学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创作环境。

下列诗句不能折射唐朝经济发展的是()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D.昔在建城市,盐酒谷夜喧2.中国传统文人耻言营利,认为一涉及“经营”,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损,而明朝王阳明基于“满大街都是圣人”,指出商人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更有一些士人以儒家理论去指导经商活动。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传统四民观念的彻底崩溃B.程朱理学官方正统地位的丧失C.社会动荡士人谋生的艰难D.经济发展促成社会观念的更新3.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标志着()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B.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开通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D.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渐趋萎缩4.纵观中国历史,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内陆地区为中心到运河为中心,再到晚清以沿海为中心的演变。

下列对此现象的述评,准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宋代土地所有权转换加速农民的地位也有了些变化,不再世代依附于某地主,隶属关系相对松弛。

宋代社会关系的这变化()A.是土地兼并的根源B.影响坊市制度的崩溃C.使拜金逐利风气盛行D.有利于工商业发展6.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小本经营B.分工明确C.铁犁牛耕D.男耕女织7.“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等美国企业家辈出于()A.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自由资本主义时期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8.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A.瓦特B.史蒂芬孙C.富尔顿D.莱特兄弟9.1500年之后,大西洋突然成为最大、最多样化的贸易网络中心。

历史必修二期中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二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1.商周时期最普遍的农业经营方式是A.大规模的简单协作方式 B.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C. 个体农户之间互助经营D. 分工明确的集体劳动方2.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③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④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3.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却作宣告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土地私有制度,成为秦朝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B. 秦朝土地私有制,不是纯粹的私有制形式C. 秦朝土地私有制,是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D. 秦始皇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4.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5.《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A.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休闲消费B.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C.人们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D.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6.“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 元代鼎盛时期的重要作家马祖常的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7.历代明封建统治者都重视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受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C.皇帝是农民利益的代表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8.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富,用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市场狭小B.原料不足C.劳力缺乏D.资金短缺9.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①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②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③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④科学技术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11.“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2. 中国秦朝因长城和兵马俑而名满世界,这些举世闻名的工程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是A.繁多的赋税B.沉重的徭役C.苛刻的兵役D.土地兼并3.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 下列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5. 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影视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大作坊里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

这种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B.田庄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小企业6.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7.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民营冶金业的兴盛8. 右图所示《晋商》一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B.宋元时期,商业发展进入高峰期C.秦汉时期,商运比较活跃D.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9.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B.唐代洛阳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10.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对商人实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B.限制商人C.禁止经商D.反腐倡廉11.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材料反映了( )。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12.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反映的实质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3. 明清两代曾实行闭关政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B.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伍于世界潮流C.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国家的侵略D.根本上是由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14. 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C.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D.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15.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④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6.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引进近代科学技术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17.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 )。

①沿海地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②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进入劳动力市场③外国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④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8. 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

其直接原因是( )。

A.西方科技的传播B.重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D.改良思想的推动19.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

A.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中国经济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C.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逐渐分离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20. 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

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

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2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经济上看( )。

A. 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B. 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C.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D.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22.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民族工业兴起。

这种促进作用不包括( )。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本原始积累D.刺激一些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23.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24. 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

A. 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C. 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它才能健康发展25.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第Ⅱ卷(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

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中国古代经济史纲》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6分)(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14分)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表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5%。

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

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请回答:(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早期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6分)(2)材料二表明,在1895~1913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请举两例加以说明(创办人、企业)。

(4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探究思考:(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春天”的内涵是什么?(4分)(2)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二中“不是收,而放”是指这个圈后来又扩大了。

那又是怎样扩大的?(4分)一.选择题参考答案1. B2. B3. A4. B5. A6. D7. A8. D9. C 10. B 11. D 12. D 13. A 14. C 15. B 16. D 17. D 18. C 19. C 20. D 21. A 22. C 23. C 24. B 25. A26题:(20分)(1)有益之处:互通有无;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秩序。

(6分)(2)原因:自然经济为主;防止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

(4分)危害:阻隔中外贸易;造成人民贫苦和社会不安;沿海港口城市走向衰落;影响商品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的贫困落后。

(10分)27题:(20分)(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分)特点: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行业上主要分布在轻工业。

(4分)(2)两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

(4分)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客观条件;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6分)(3)主要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4分)28题(1)邓小平;是指广东、福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春天(4分)(2)既便于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产业,又可以利用当地劳动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

(2分)(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格局(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