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

合集下载

论匈奴的兴起与衰亡

论匈奴的兴起与衰亡

论匈奴的兴起与衰亡当中原大地还在战火纷飞,当秦王还在征战四方,当始皇的铁骑还在扫六国之时,北方的草原上一个强大的民族悄然兴起,在夹缝之中生存的匈奴开始登上属于它的盛世。

中原的战乱使它轻易地入主河套之地,在东胡月氏之间顽强生存,茁壮成长,以至始皇携横扫天下之势亦只逐起出河套之地并筑长城防备。

史记记载,“当时之时东胡盛而月氏强,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

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

”可见当时匈奴并不强大,然而之后在下一任单于冒顿带领下其迅速强大起来并成为草原中最强的力量。

为什么匈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兴盛且威胁到周边诸国,其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自古以来北方就是草原民族的天然聚居地,游牧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纵横驰骋,他们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驼、驴、駃騠、騊駼、驒騱。

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广阔的草原养育出他们天生好战善骑射的天性(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

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史记》)。

彪悍的生活习性使他们弓马娴熟,其骑兵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故而他们拥有赖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能过保持他们威慑与兴盛。

他们贵壮建,贱老弱,崇尚强者。

然而当时在这片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只匈奴一个,且匈奴并不是最强的几个存在,为何独匈奴一枝独秀,迅速崛起。

最重要的在缘由在于有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冒顿单于。

据史记记载头曼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於月氏。

冒顿既质於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

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

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

正是由于冒顿这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壮举,让其赢得了部下以及草原民众敬重,然后将其部下训练成了一支往完全忠于已的人马,为了上位,敢于射杀头曼单于并强势正压下不服者,顺利登位。

继位之后面对更为强大的东胡的数次无理的要求,没有立即不顾一切反抗,而是让东胡王益骄,自己积蓄力量,上下一心,怒而击之,一举攻破东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昭君出塞)素材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昭君出塞)素材新人教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历史事件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勿得相诈相攻”.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由呼韩邪单于杀兄(攻打哥哥郅支单于)可见在那个时代亲兄弟明算账;权利的魅力无法挡.故事描述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

管事的大臣很着急。

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

她名叫王嫱(qián g),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

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

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

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

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匈奴的兴起:1、社会状况(生产生活):生活于蒙古高原,畜牧为主,逐水草而居。

狩猎占重要地位。

善骑射。

宽裕则以畜牧狩猎为生,急困则四出攻掠后学会农业,从事农业生产。

无文字,以言语为约束使用铁器,冶铁业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2、匈奴的统一:匈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秦汉之际,冒顿单于东破东胡,西驱大月氏,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军事政权,建立了以单于为君长的一整套职官军事体制。

由于他们以游牧、狩猎为生,且“所得卤获,因以与之,得人以为奴婢”,军事力量强大,他们对长城以内的农耕文明常有袭扰。

至此,北方出现农牧业政权分立局面,时常发生两种文明的碰撞。

其掠夺的目的是占据水草,掠夺人口、牲畜。

严重威胁北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匈奴也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统一我国北方草原和开发北方起了重大作用。

和亲:是统治者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汉元帝与匈奴和亲比较:1、背景:汉初战败,被迫纳贡和亲;而昭君出塞,是匈奴称臣,请求和亲,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友好交往的象征。

2、结果:汉初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匈奴袭扰问题;而昭君出塞带来了友好的民族交流融合和长久的和平。

秦与两汉对匈奴政策比较:1、不同:秦:以武力解决匈奴的威胁。

两汉:军事进攻与“和亲”政策并用。

2、认识:国力强盛与否是两汉调整对匈奴政策的主要依据。

和平交往、避免战争符合各民族的长远利益。

从战国到两汉,中央政权与匈奴的关系:1、战国时期:诸侯国忙于混战,面对匈奴的进攻,秦、赵、燕等国修建长城,消极防御。

2、秦朝:①命蒙恬北击匈奴,取得河南地②徙民设郡③修建万里长城3、西汉:①汉初,“和亲”②汉武帝时期,军事反攻③汉元帝,“和亲”与经贸往来4、东汉:军事斗争,最终解除了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汉初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高祖死后,吕后当政,冒顿单于写信侮辱吕后。

吕后曾想派兵攻打匈奴,但诸将说:“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汉武帝时,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力强盛,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于是在公元前133年,双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14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汉匈战争。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127年,主要是为争夺河套地区。

这一年,匈奴集结重兵进攻汉朝的上谷、渔阳(今北京密云),杀掠民众。

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塞,进攻久为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卫青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出云中后,沿黄河北岸西进,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包围,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完全收复了河套地区。

战后,汉为了加强河套地区的防务,设立了朔方郡和九原郡,修筑了朔方城,又从关东移民10万到此屯田戍边,建立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沿阵地。

后卫青又一次大败匈奴,追至塞北六七百里,乘夜袭击右贤王,俘匈奴1.5万余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121年。

双方的焦点是争夺河西地区。

汉武帝派霍去病出兵河西。

霍去病“出陇西、北地两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汉书·匈奴传》),和匈奴兵短兵肉搏,大获全胜,杀伤俘获数万人。

这年秋,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后休屠王反悔,浑邪王杀之,率所部4万人投降。

汉政府把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称为“五属国”。

汉控制了河西走廊以后,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

后又从武威分出张掖,从酒泉分出敦煌,称为“河西四郡”,汉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地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第三次发生在公元前119年。

匈奴从右北平(河北平原一带)和定襄(内蒙和林格尔)南下骚扰。

汉武帝决定深入漠北反击匈奴。

汉朝集中10万骑兵,由卫青、霍去病率两路出击。

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远征的判断,采取了奔袭追击的战术。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5、 昭君出塞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 期?是与匈奴哪个首领和亲?为什么 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汉元帝时期;与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和亲。
昭君出塞50余年间,汉匈两族人民和 平友 好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 苦,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 匈两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
如今的昭君墓早已成为汉匈两族人民和平友 好的历史见证,也成为当地人民吉祥的象征。
今天我国56个民族中 还有匈奴族吗?
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做出了哪些贡献?
今天我们为祖国各民族的 大团结应做些什么?
• 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 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1) 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 (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 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 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 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 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冒顿单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怎样评价冒顿单于?
• 冒顿单于即位后励精图治的作为不仅 对匈奴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统一蒙古,可 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第一次统一, 对北方的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冒顿单于勇武善战,富于谋略。 他是少数民族中比较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汉武帝以前被迫采取“和亲”政 策,而汉武帝时期实行是用战争 来反击。
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汉国力的 变化,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 胜负的物质基础。
3、汉武帝时期为什么能大规模反击匈奴?使 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是什么战役?是 什么时候由谁和谁指挥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1)、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具备了反 击的实力;并且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 (2)、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由卫 青、霍去病指挥的。 这次的胜利使匈奴再 也不敢南下,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受到的 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使西汉北 部边郡得到安宁,有利于中原文明的发展。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西汉末年)
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 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政策;武帝时,则对 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 2、变化原因:这种变化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国力强 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
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昭君墓远景
二、读史料后回答: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马之警,黎庶亡 (无)干戈之役。”—---《汉书》 1、这反映的是同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起到 的是什么作用?
昭君出塞;使汉匈两族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 促进了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2、当时两族的最高统治者分别是谁?
匈奴族的是呼韩邪单于;西汉的是汉元帝
匈奴族开发了祖国的北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文化 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2、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 在哪些方面 ?(提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 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 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 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 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昭君出塞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乔官中学 刘红梅
一、匈奴的兴起
冒顿(modu)
单(chan)于
2、匈奴在历史上的 汉高祖 白登之围
西汉对匈奴“和亲”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使匈奴不能与西汉相抗衡(前119年)
3、昭君出塞

王昭君,今河北 姊归人,姓王名嫱。 昭君是她的字,汉元 帝时被选入宫。公元 前33年,自请嫁匈 奴呼韩邪单于。她出 塞和亲,对汉匈的友 好合作关系,起了积 极的作用。

初一历史上册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讲

初一历史上册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讲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 多样性和差异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语言特点
词汇丰富,语法结构复杂,表达力强。
匈奴的宗教信仰
01
02
03
萨满教
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和祖先,通过萨满祭司与 神灵沟通。
祭祀活动
定期举行祭祀仪式,祈求 神灵保佑族人平安、丰收。
信仰禁忌
遵循严格的信仰禁忌,如 禁止猎杀怀孕动物、禁止 砍伐神树等。
匈奴的艺术成就
01
02
03
04
音乐舞蹈
擅长吹奏乐器和舞蹈,具有独 特的民族风格和韵律。
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匈奴在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中,吸收了 中原文化的先进元素,如汉字、儒家 思想等,形成了独特的匈奴文化。
05
结论与启示
对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反思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战关系,既有对抗也有合作。 双方之间的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 也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汉朝为了维护边疆安全,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修筑 长城、派遣军队戍边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 制了匈奴的南下侵扰。
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匈奴的西迁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欧洲的民族迁徙和文化变革。
匈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游牧文化的传承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文化具有鲜明的游牧 特色,如骑马、射箭、游牧生活等,这些文 化传统在后来的游牧民族中得到了传承。
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匈奴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பைடு நூலகம்成部分,对 现代文化产生了影响,如在文学、艺术、影 视等领域中经常出现匈奴题材的作品。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和亲公主的地位、权力等,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双方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4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14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实力对比,尤其是经济实力。
西汉对抗 。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1年,冒顿发兵围攻马邑,第二 年冬,又占领了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 军迎击,收复了晋阳,“追至于离石,破之。 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破匈奴。” 兵锋直达平城。但由于轻敌冒进,刘邦和他的 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达7天7夜,完 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采用 陈平的 计谋,向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这 便是历史上的“白登之围”。
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 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想一想: 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表现在哪四个方 面?
政治上:实行削弱诸侯的势力,加强中央 集权 大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 一 中央 统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
说明当时的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 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 采用汉字,同时也说明了汉匈文化交 字都是汉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流的密切。
重点:匈奴的兴起;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 昭君出塞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一、匈奴的兴起:
时间 人物(统一 蒙古) 生产 迅速 发展 表现 秦汉之际 冒顿单于 畜牧业: 兴旺发达
冶铸业发展:铁器广泛应用 金属制品:富有民族特色 部分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牧马图壁画
匈奴鹰形金冠饰
匈奴虎噬羊饰牌
汉武帝以前:被迫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主动反击匈奴
变化原因:国力是否强盛
必须发展经济,使中国国力强盛,才能立足于世界。
匈奴
南下
卫 青
霍 去 病
汉高祖
汉武帝
汉元帝
动脑筋
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匈奴在我国古代 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 没有了。 的北疆;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一部分匈奴人融入汉族,还有部分 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他们 西迁,据说就是现在匈牙利人的祖先。 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期末重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知识点

期末重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知识点

期末重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知识点知识点一、鸣镝骑射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的军令制度。

冒顿乃作鸣镝,鸣为响声,镝为箭头,鸣镝就是响箭,它射出时箭头能发出响声。

鸣镝所射而不跟随他射箭的人,都被处死了。

冒顿单于用鸣镝确立了绝对军事的指挥权,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且设立了国家机构,成立了奴隶制的军事政权。

二、匈奴兴起战国以来,匈奴不断南下,占据了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发展。

但是秦末,秦朝的统治瓦解,边防松弛,接着又发生楚汉战争,匈奴乘机崛起。

匈奴形成强大国家。

他们的首领称为“单于”。

秦末汉初,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勇武善战,励精图治,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从此,蒙古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冒顿励精图治,严于治军。

他发明了一种响箭,令骑兵日夜习射。

他对部下说:“我的箭射到哪里,你们也要射向那里,否则立即处死。

”他用响箭射向鸟兽,有不听命令的,就被斩首了。

他又射向自己的战马,不跟着射的,也都被处死。

经过几次严格的训练,整肃了军纪,没有人再敢不服从命令。

三、汉朝和战秦末汉初,中原长期动乱,匈奴乘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威胁中原。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冒顿围困于平城白登。

经过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史称“白登之围”。

这次战役,匈奴出动骑兵40万,汉高祖率30多万大军迎敌。

冒顿用诱兵之计,将汉高祖和先头部队重重包围在平城白登山。

匈奴骑兵阵势严整,汉军无法冲出重围,粮草断绝。

后来,汉高祖派人贿赂冒顿的妻子。

冒顿的妻子劝说冒顿解开重围的一角,汉高祖才得以乘大雾弥漫,仓皇逃出。

白登之围以后,西汉政府因国力不足,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

汉朝每年向匈奴赠送大量财礼,以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

但匈奴仍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课后练习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知识空间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在王昭君的家乡湖北姊归,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王昭君为了汉胡和好,远嫁塞外。

昭君出塞前返回故里探亲,怀抱琵琶,坐在香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水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

从此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就可以在溪水中看到悠悠游荡的桃花鱼。

王昭君出塞以后更加思念家乡,可又不能回到汉朝。

年老的时候,她立下遗嘱,要求在她死后安葬在归化(呼和浩特)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

她去世后,她的子女们在归化郊外选了一块向阳的水草丰茂的小坡地,为她修建了坟墓。

沙漠地区寒冷干燥,大多数地方只在夏季很短一段时间才长青草,据说昭君墓上的草却是四季常青。

因此,后人就把昭君墓称为“青冢”。

马踏匈奴西汉时期的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这件《马踏匈奴》就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

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

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匈奴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匈奴的演变过程是什么

匈奴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那么你了解匈奴的演变过程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匈奴的演变过程,希望能帮到你。

匈奴的演变过程在汉朝时期,算是匈奴的鼎盛时期。

但是因为匈奴民族的发展是一个从兴盛到没落的时期,因此匈奴的疆域也是不断变化的,在地图上的位置轮廓也是有时候多,有时候少。

要说汉朝匈奴地图,先要从春秋战国的时候开始。

那时候匈奴开始兴起,大概是从今日外蒙或是俄罗斯那边打来的。

匈奴人生活的环境不好,所以就有了一种想要扩张的欲望。

同时,他们生性骁勇,崇尚自然的力量,有打仗的天赋,打起仗来不要命。

汉族人哪里经历过这种打法,虽然在此之前自己也是各个诸侯国互相打,和打匈奴一比那些有模有样的战场简直太规则了,匈奴人太不按章法。

所以各个国家在这一点上还是一致的,就是修建长城。

长城不仅是阻挡匈奴的,当然主要是阻挡匈奴的,也是国界线,不临近匈奴的国家,也修建长城,为了不让邻国欺负。

所以说,当初始皇帝的万里长城,其实就是把战国残留给连起来了而已,不过不可否认,这个工程量也是巨大的。

话说回来,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长城以北,就是匈奴的地盘。

等到秦朝时候,把匈奴往北面赶的远了一点。

可是到汉朝时候,匈奴卷土重来,越来越南侵。

汉朝有了实力,于是大家就开始打仗,汉朝名将众多,最后匈奴终于归顺了,被安置在今天的内蒙、外蒙、四川那些地方,汉化了。

匈奴人的介绍谈到西汉历史,我们首先想到的人就是汉武帝,他之所以被称为“武帝”就是因为他就有雄才大略,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当然这个重大成就就是:打败多年一直骚扰汉朝北方边境的匈奴人。

刘彻任用卫青和霍去病等将领一步步将匈奴赶到漠北,使匈奴再也没有能力和汉朝作对,那么匈奴人去哪里了呢?查阅资料我们不难知道,在西汉时匈奴被汉武帝打败后,一部分选择归降汉朝,慢慢的就和汉人融合在一起了。

当然不愿意投降的匈奴只能继续往北边迁移,最后他们跑到了现在的土耳其附近的地方,并且壮大起来,建立起了名噪一时的东罗马帝国。

匈奴

匈奴
先秦时期
0 2
冒顿继位
0 3
崛起时期
0 4
汉匈大战
0 6
平稳时期
0 5
中衰时期
藩属时期
分裂时期
徙居中原
2019年高勒毛都2号墓地出土的匈奴贵族马饰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 着。那时的部落和部族联盟的情况是“时大时小,别散分离”;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 余,然莫能相一”。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 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 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的匈奴政权就是以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 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 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筑赵长城。林胡、 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约公元前3世纪,匈奴的统治结构逐渐形成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 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328年,羯人石勒擒杀刘曜,次年在上邽杀其太子刘熙及其将相公卿等三千余人,汉赵亡。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在中国北方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匈奴与鲜卑不断混血通婚,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赫 连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之后击败东晋军队,夺下了关中地区,以长安为都。425年赫连勃 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 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第14课、15课提纲

第14课、15课提纲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年使命(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19年使命(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时间:公元前60年
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1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匈奴对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提高表述历史现象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积极参与的意识。

情感目标:认识到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

和平相处是主流,不仅符合人民的意愿,而且也是各自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教学难点:汉初和亲与汉元帝时昭君和亲的异同点。

导入:(展示万里长城图)同学们回忆.在前面课文里,我们学习过秦始皇统治时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抵御匈奴。

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秦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怎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自主学习本课并解答下列问题(注意:解答的同时要划在课本上,并尽量记住)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学生结合事先找的资料、课本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冒顿单于是怎样使匈奴强盛起来的?(2)、匈奴的强盛有哪些表现?(3)、面对匈奴的进攻,汉高祖怎样做的?结果怎样?(4)、冒顿单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匈奴发展史

匈奴发展史

匈奴发展史
匈奴是古代游牧民族,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以下是匈奴发展史的主要阶段:
1. 形成阶段(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叶):匈奴最早出现在东亚草原地区,起初是多个部落的联盟。

在这个阶段,匈奴主要以牧畜为生,与周边的农耕文明保持着贸易和冲突的关系。

2. 崛起阶段(公元前3世纪中叶-公元前1世纪):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匈奴开始崛起为强大的游牧帝国。

匈奴的首领单于成功地统一了各个部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他们通过军事征服和外交手段,扩大了自己的疆域,并与汉朝进行了多次战争。

3. 鼎盛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2世纪):在这个阶段,匈奴成为了当时东亚地区最强大的游牧帝国。

匈奴单于通过控制贸易路线和征服周边地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他们与汉朝达成了和平协议,并从中获得了丰厚的赔款和贡品。

4. 分裂与衰落阶段(公元2世纪中叶-公元4世纪):公元2世纪中叶,匈奴帝国开始分裂为多个部落,内部纷争不断。

与此同时,汉朝开始加强对匈奴的军事打击,进一步削弱了匈奴的实力。

在这个阶段,匈奴逐渐失去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最终在公元4世纪消失。

匈奴的发展史展示了游牧民族在古代东亚地区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通过军事征服、贸易和外交手段,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并与当时的中央政权保持着复杂的关系。

然而,由于内部纷争和外部压力的加剧,匈奴最终走向了衰落和消亡。

建立了草原上第一个游牧帝国的民族--匈奴

建立了草原上第一个游牧帝国的民族--匈奴

建立了草原上第一个游牧帝国的民族--匈奴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最早统一了大漠南北的全部地区并建立起国家政权匈奴单于国的民族。

它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共活跃了约三百年。

辞海中这样描述匈奴的:“匈奴中国古族名。

亦称胡。

战国时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

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势力强盛,统治了大漠南北广大地区。

汉初,不断南下攻扰,汉朝基本上采取防御政策。

武帝时,对匈奴转采攻势,多次进军漠北,匈奴受到很大的打击,势力渐衰。

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二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次年来朝。

其后六七十年间,汉与匈奴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四年(公元四八年)分裂为二部,南下附汉的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

西晋时,曾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

北匈奴于和帝时为东汉和南匈奴所击败,部分西迁。

”匈奴族的诞生及匈奴国的建立:中国境内大漠南北的草原地带,是我国历史上北方各个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

在战国以前,先后曾出现过“荤粥”(音:勋育)、鬼方、“猃狁”(音:险允)、“戎”和“狄”的氏族或部落。

春秋战国时候,他们相互之间及他们和华夏各族之间,曾不断发生过战争,有的部族消失了,有的部族被华夏各族的诸侯国兼并,有的则发展壮大起来。

到战国后期,我国北方许多氏族、部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部落联盟。

其中之一就是匈奴族。

匈奴诞生之初,主要在漠南黄河河套地区(指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南、黄河沿岸的地区,统称河套)和阴山(内蒙古狼山、大青山等)一带。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可见这样的地理条件,无论对于畜牧或狩猎,都是十分有利的。

匈奴人正是利用了这些自然条件,发展了游牧经济。

他们“逐水草迁徙”,“食畜肉,饮种酪,衣皮革,被毡裘,住穹庐”,《汉书》(匈奴传)中的这种描述,正是当时匈奴人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亲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亲

合作探究
问: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初 期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答:和亲政策是以汉族皇室公主嫁 给其他民族的首领,同时每年赠以大量 财礼来维持和平相处和臣属关系。 汉初的主动和亲是无奈之策。 但汉初的主动和亲并没有阻止匈奴 年年南下掠夺,匈奴只是减少了侵扰的 次数。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 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 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 汉南郡秭归人。竟宁元年(前 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请 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 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 “宁胡”即胡汉和平安宁之意。 “阏氏”即皇后。昭君姿容艳美, 光彩照人,通情知理,深得呼韩 邪单于的宠爱。
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有效阻止匈奴 不同点: 南下侵扰;“昭君出塞”是情愿的,促进了 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时间 汉匈关系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战争
西汉初年 和亲 2 你认为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流
昭君和亲
小知识:西汉 初年,匈奴进 攻太原。汉高 祖刘邦率兵反 击,被匈奴兵 包围在白登山 七天七夜。后 来双方缔结和 亲条约,才罢 兵。


漠北 之战
昭 君 出 塞
和亲
请 和 求 亲
白登 之围 汉高祖
卫 霍 青 去 病
汉武帝
汉元帝
西

当堂训练
1 西汉初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 异同?
相同点: 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和平 Nhomakorabea卫青
卫青,人称汉朝第一将。 祖籍河东平阳,出身微贱, 曾为汉武帝大姊平阳公主家 奴。其姐卫子夫被封为皇后 之后,卫青做了侍中。在汉 武帝实施的反击匈奴的战争 中,屡次奉命出征,均大获全 胜,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 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全面胜利。 汉武帝封卫青为大将军,将 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他。史书 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 深得部下拥戴。

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课件

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课件
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
、匈奴的兴起
1.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秦汉之际, 秦汉之际 2.发展:政治:励精图治 发展: 发展 政治: 军事: 军事:纪律严明 经济:发展迅速, 经济:发展迅速,学会农耕 3.生活:游牧民族 生活: 生活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卫青、
1.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出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 2.秦末,中原战乱,匈奴重新夺取河套地区。 3.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取得河套和河 西走廊一带。
卫青,河东平阳人。 卫青,河东平阳人。卫 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 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 后被汉武帝重用, 后被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 在抗击匈奴上, 军。在抗击匈奴上,屡立战 功。其为人,谦虚爱士,深 其为人,谦虚爱士, 得部下爱戴。 得部下爱戴。
霍去病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 卫青的外甥。 岁跟随卫 卫青的外甥。18岁跟随卫 青作战,官至骠骑将军。 青作战,官至骠骑将军。 其为人沉默, 其为人沉默,但敢于冲锋 杀敌。 杀敌。在抗击匈奴上立下 不可磨灭的战功。 不可磨灭的战功。

匈奴的来源与兴起

匈奴的来源与兴起

匈奴的来源与兴起匈奴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王会篇》、《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三》。

名称由来,据多数学者认为,即鬼方、混夷、獯鬻、荤粥、猃狁、胡等的异译。

《史记·匈奴列传》:“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

”《集解》引晋的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

”又引韦昭云:“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

”《周礼·考工记》“胡无弓车”;郑玄注“今匈奴”。

《吕览·审为篇》:“太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高诱注:“狄人猃狁,今之匈奴也。

”“匈奴”原义,直译汉意为“人”,或“群众”、“居民”、“土民”,义为“天帝之子”,“它起源于原始时期对天神的信仰”。

《汉书·匈奴传》记述匈奴单于致汉帝的书信中就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

据王国维考证,“匈奴”二字急读为“胡”。

而“胡”一词在匈奴人心目中,也以为即“天之骄子也”。

所谓“南有大汉,北有强胡”,便是佐证。

匈奴族源,从其名称由来便可看出,他们与殷周以来的鬼方、獯鬻、荤粥、猃狁、胡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但不等于说,前者是后者的翻版,而是说,匈奴族是在上述诸族的基础上,吸收周围各族人民发展起来的。

著名民族史专家冯家昇在《匈奴民族及其文化》一文中,曾列举匈奴异名32种,计有鬼方、鬼戎、魃方、方、畏夷、隗国、混夷、混戎、犬戎、玁允、獯鬻、荤粥、荤质等诸名目,虽不完全是确指同一族体,但与匈奴族有关则似无可非议。

在匈奴共同体中,见诸记载的就有休屠(屠各)、字文、独孤、贺赖、羌渠等部。

其下,还有众多氏族,如挛鞮氏(虚连题氏)、呼延氏(呼衍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乔氏、当于氏、韩氏、栗籍氏、沮渠氏等诸姓。

因此,完全可以说,它是由戎、狄、胡多种民族成分组成的“民族共同体”。

据现有史料记载及考古发掘证实,匈奴族早在公元前7、8世纪时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联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 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 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 冒顿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草原? 而且金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 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他发明一 他训练了一支纪律严明, 种响箭,下令说:“我的响箭射向哪儿, 听从指挥的骑兵队伍, 你们就必须把箭射向那儿,否则一律斩 逐渐征服了周围的游牧民族。 首。”有一次外出打猎,冒顿突然把响 统一了蒙古草原。 箭射向自己心爱的战马,随行的士兵惊 呆了,有的不敢跟着射箭,立即被。经 过严格的训练,他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 匈奴生产迅速发展,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经济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 听从指挥的骑兵队伍,人数达到三十多 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 万。冒顿依靠这支强大的骑兵,逐渐征 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密切的交往; 服了周围的游牧民族。
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 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他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 夺取河套地区, 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 后来又让蒙恬负责, 修筑了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秦朝时对匈奴采取 了什么政策?
冒顿单于(?─前174),匈奴部落联盟首 领,姓挛氏,在位时间约为前209 至前174 年。初质于月氏。其父头曼单于攻月氏,冒 顿盗月氏善马逃归,头曼以为勇,命统率万 骑。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其时正值秦 末,中原连年战乱不息。冒顿单于在东边击 败东胡,西边赶走月氏后,乘虚攻占河南地 (今内蒙河套)。其时他已有控弦之士三十余 万,其后又降服了西域二十余国。数侵扰汉 之边郡。汉高帝七年(前200年),高祖刘邦不 听刘敬(即娄敬)的劝告,贸然进兵,被围于 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七日,用陈平计得 脱。后缔和亲之约,汉岁赠匈奴币帛。汉惠 帝时,冒顿曾致书吕后,言语亵慢。汉以国 力不足,不敢与较,以宗室女伪为公主出嫁, 并赠以财物,然冒顿仍侵扰不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 勿得相诈相攻。” —— 《汉书》
在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首次到长安, 对汉宣帝称臣。汉朝热情接待,并颁给他 “匈奴单于玺”金印,承认他为匈奴最高首 领。在西汉王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重新 统一了匈奴。公元前43年,呼韩邪单于北归 漠北单于庭,临行时与汉使者订立了这份盟 约。
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 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 续南下;西汉初期,限于国力, 西汉初年,经过秦的暴政, 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 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单于为妻。汉朝每年还送给匈 谷物奇缺,物价昂贵, 再加上诸侯王割地称雄, 奴大量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 没有力量抵御匈奴的进攻。 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 但是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 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 产与生活。
响?
匈奴虎噬鹿铜饰
匈奴金冠
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匈奴在我 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没有了。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 开发了祖国的北疆;第一次实现了蒙 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 创造了条件;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 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 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 造着祖国历史。
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 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 ,和匈奴兵短兵相接, 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 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 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 经济
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王国势力
统一货币,盐铁官营,重农抑商
军事 思想
反击匈奴,巩固和发展了国家统一
汉武帝时期 Βιβλιοθήκη 争2你认为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汉元帝时期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流
和亲
西 汉 和 匈 奴 战 争 示 意 图
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 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军, 汉武帝派卫青、李息沿黄河北岸前进, 深入到漠北作战, 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 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 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 卫青北进千余里,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 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使匈奴主力全部被歼。 (决定性)
呼韩邪单于按照汉朝的风俗习惯,亲自来接王昭君。汉元帝 设宴为他们饯行,文武百官一直送到十里长亭。王昭君抱着琵琶, 骑在马上,内心交织着欢乐和忧愁。并很快把这种矛盾的心情谱 成了一首曲子,一边走一边弹奏起来,人们把这首曲子称为《昭 君怨》。其实,这首曲子的内容并不完全是忧愁怨恨的情绪。后 来有人把王昭君叫做汉明妃,《昭君怨》又被人叫做《明妃曲》。 王昭君到匈奴后,帮助呼韩邪单于发展匈奴的生产事业,改革了 一些牧民的风俗习惯。从王昭君到匈奴开始,匈奴人学会了使用 从汉朝输入的农业生产工具,逐步发展了农业生产,基本上解决 了粮食自给,出现了人畜两旺。 王昭君出塞以后更加思念家乡,可又不能回到汉朝,年老的 时候,她立下遗嘱。要求在她死后安葬在归化(呼和浩特)郊外, 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她去世后,她 的子女们在归化郊外选了一块向阳的水草丰茂的小坡地,为她修 建了坟墓。沙漠地区寒冷干燥,大多数地方只在夏季很短的一段 时间才长青草。可据说昭君墓上的草却是四季常青。因此,后人 就把昭君墓称为“青冢。”
你知道西汉与匈奴“和亲”中的著 名使者是谁?
过去,汉朝与匈奴和亲,都得选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 这次汉元帝决定挑选个宫女代替公主。他吩咐太监到后宫传话: “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对待。” 当时后宫有一个宫女叫王嫱,出身于小康家庭,幼年念过 几年书,学名叫做昭君。她刚被选入宫中不久,还没见过皇帝。 叫说匈奴要与汉朝和亲,觉得这是关系到匈奴和汉朝友好的大 事,便报上了名。经办这件事情的官员,禀明了元帝。元帝吩 咐为王昭君准备嫁妆,并且找了匈奴女人给王昭君讲解匈奴的 生活习惯,教她学习匈奴语言,演奏琵琶、胡琴等西域地方乐 器。王昭君不久就全学会了。
匈奴族的生活习俗怎样?
长期以来,他们活 动于南达阴山,北 至贝加尔湖之间 (可以用地图配 合),以畜牧业为 主,逐水草而居, 迁徙不定。匈奴人 的习俗和中原地区 不同,从小孩开始 就骑羊,射鸟、鼠, 成人后以骑射为长 技。父亲死了,异 母子可以娶其母, 兄死,弟弟可以娶 其妻。以畜肉为食, 以畜皮为衣。
“和亲”政策是否起到了阻止匈奴南下的作用?
汉朝实行的“和亲”政策是否完全失败了?
公元前201年秋,匈奴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驻守马邑的韩王信投降了 匈奴。接着,冒顿又继续南下,兵至晋阳(今太原市西南)。公元前200年冬天, 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抵御匈奴南下。但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之久。 汉高祖用陈平计,使人暗中以厚礼贿赂冒顿的妻子,才得以脱险。刘邦战败之后, 遣使到匈奴结和亲之约对西汉王朝来说,这是一种不得已的政策。由于汉初社会 秩序尚待恢复,无力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因而“和亲”政策从高祖 起,经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维持六七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汉前后嫁出七 个公主,糜费了无数钱财,但匈奴南下侵扰始终没有停止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这种“和亲”政策的实行,毕竟避免了汉与匈奴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为中原地区 经济恢复和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这六七十年里,双方的关系还是比 较缓和的。这为汉以后进行大规模的反击赢得了准备的时间,文景之时,采取移 民实边,鼓励养马,在长城沿线囤积军粮,驯练骑兵等措施的采取,就是为反击 匈奴作准备的。
3.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
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出昭君和
亲的历史作用
1 西汉初年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异 同? 相同点: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和平
不同点: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阻 时间 汉匈关系 止匈奴南下侵扰;“昭君出塞”是主动的, 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 西汉初年 和亲 流
王昭君出塞后, 极力维护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关系。 1.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 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匈奴与汉和睦相处,很长时间没有发生过战争。 还密切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2.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促进了匈奴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必武)
在梁朝吴均的《西京杂记》里,讲了一个 故事。汉元帝后宫有许多美女,元帝常常难以 选择。后来汉元帝让宫廷一个画师叫毛延寿的 为每一个美女画像,以便按图索骥召见。许多 宫人为了见上皇帝一面,向毛延寿行贿,希望 毛延寿笔下添花。一个叫王昭君的宫人自恃貌 美,不肯向毛延寿行贿。因此被画得丑陋不堪。 自然,王昭君也不得元帝召见。后匈奴派人到 汉朝求亲,元帝决定王昭君出塞。在王昭君出 宫前,元帝才见到了真正的王昭君,追悔莫及, 一气之下杀了毛延寿。后来,毛延寿被看作是 心地邪恶奸侫之徒。后来,元曲四大家之一的 马致远以此为题编成戏剧《汉宫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