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并购业务发展的历程
我国并购发展历程
我国并购发展历程中国并购发展起步较早,但目前仍在不断推进中。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就开始了合资合作企业的经验积累,但那时的并购活动主要以境外企业收购中国企业为主,相对较少涉及国内并购。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开始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到了21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此后,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开始频繁进行境外并购,尤其以能源、矿产等资源领域的收购为主。
这一阶段的并购主要由国有企业主导,涉及的规模较大,但一些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并购触角逐渐向国内市场拓展。
201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此后,中国企业开始积极进行行业内的合并重组,以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推动了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并购,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当前,中国并购发展正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国内外的监管环境持续增强,对并购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监管,使得一些并购交易受到限制甚至被否决。
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市场风险防控能力等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此外,国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在并购中需要更加理性地考量风险与回报。
为了促进并购的稳定发展,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并购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呼吁企业要注重风险管理,加强内外部合作,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总体来说,中国的并购发展经历了境外并购主导、国内外并购并重以及行业内外并购的演变过程。
未来,中国并购发展仍将面临挑战,但也将带来更多机遇,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
并购基金的发展历程
并购基金的发展历程并购基金是指专门从事企业并购投资的私募基金。
它以募集投资者资金为主要方式,通过对具备一定成长潜力或者存在利益互补的企业进行收购或兼并,以实现资产价值的提升和投资回报的增长。
并购基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并购基金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当时国内经济改革刚刚起步,企业改制、兼并重组成为主要任务。
针对资金短缺、技术装备不完善的问题,政府鼓励引进外商投资和并购。
一批有经验的投资者开始组建私募基金,专门从事企业并购投资。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壮大,企业并购的投资机会不断增多。
并购基金也由一个小众的投资方式逐渐发展成为投资者热衷的领域。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是中国并购基金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时,不少并购基金在投资运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回报。
这为中国并购基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并购基金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整合和兼并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并购基金需要不断调整策略,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同时,监管环境的变化也对并购基金造成一定的冲击。
随着证券法、基金法等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机构对于私募基金行业的管理日趋严格,规模庞大、投资门槛高的并购基金也面临更多的限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购基金在发展历程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首先,众多的并购基金成功地推动了一批中小型企业的并购重组,助力这些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其次,并购基金的存在也提高了市场竞争的程度,为市场集中度提供了有效的监管。
此外,并购基金对于企业治理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参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改进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了企业价值的增长。
总结来看,并购基金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萌芽、发展、挑战与成果。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监管环境的不断完善,相信并购基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浅析我国的三次并购浪潮
浅析我国的三次并购浪潮作者:赵晗梅来源:《商情》2013年第43期【摘要】与全球并购市场相比,我国的并购史仅有20多年。
我国的企业并购,是伴随着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国企改革的内在驱动力已基本耗尽,国有经济需要战略性重组,并通过国企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经营体制,促进国有经济健康发展而开始的。
我国的并购活动共经历了3次高潮。
【关键词】中国;并购浪潮一、我国的第一次并购浪潮我国接近于现代经济意义的企业并购始于1984年。
在我国第一次并购浪潮期间,典型的并购案例:保定市政府将国家亏损的国有企业分别并入或卖给了一些优势企业等等。
1.并购背景(1)经济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以及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企业并购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这给企业并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政治背景1988年3月,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鼓励企业承包企业,企业租赁企业”和“实行企业产权有条件的有偿转让”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两项重要措施。
(3)法律背景1989年2月19日,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并购的暂行办法》对企业并购的概念、原则、并购双方主体、企业并购形式、程序、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评估作价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2.并购动因第一,迅速发展,消除亏损。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开始了两极分化,一些企业经营管理好、产品适销对路而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陷于亏损甚至面临倒闭,这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强有力的诱因和客观条件。
第二,获取低价资产。
据统计,1987~1989年,我国大约80%的企业并购动机是为获取被并购企业的廉价土地;如果是跨行业的并购活动则100%是为了获取廉价土地。
3.并购特征(1)总体特征我国第一起并购活动是1984年7月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全部债务的形式分别并购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和保定市鼓风机厂。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成熟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一、起步阶段(2000年-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2000年之前几乎没有取得突破。
中国加入WTO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内市场的饱和,使得一些中国企业寻求海外市场扩张。
然而,在起步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相对不成熟,缺乏海外市场拓展的经验。
其次,对于海外并购对象的选择和尽职调查不够谨慎,导致一些交易出现问题。
此外,金融手段和机制也非常有限,难以支持大规模的海外并购行为。
二、探索阶段(2008年-2015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不安。
中国企业看到了机会,纷纷选择购买低估价值的海外资产。
探索阶段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起步和探索期,也是中国企业积累经验和教训的时期。
在探索阶段,中国企业开始更加重视战略并购,选择与企业业务和产业链相匹配的目标,通过并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企业对于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风险控制和整合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然而,中国企业在探索阶段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首先,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异,一些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遇到了文化差异、法律风险以及管理问题。
其次,一些并购交易过于依赖金融杠杆,导致资金链断裂和风险暴露。
三、成熟阶段(2015年至今)从2015年开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了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能力和机会。
在成熟阶段,中国企业开始更加注重价值投资而非财务收益,注重战略并购的长期效益。
中国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和评估时更加严格,注重风险控制和整合能力。
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更加关注精细化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
通过引进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和标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实现业务扩张或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行为。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全球贸易和工业革命时期,但在现代经济中,它已成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扩张阶段和巩固阶段。
初创阶段是企业并购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常是小规模的,希望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
这个阶段的企业并购主要集中在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目的是整合产业链、增加供应链弹性、提高市场占有率。
例如,在某个地区,几个小型银行可以合并成为一个较大的银行,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扩张阶段是企业并购的高速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寻找不同行业的并购目标,以拓宽业务领域和开拓新市场。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取新的技术、知识和人才等资源,从而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一家科技公司可以通过并购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来拓展生物医药领域的业务,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巩固阶段是企业并购的成熟期,企业通过并购来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地位。
在这个阶段,企业并购的目标主要是对手企业或竞争对手。
通过并购竞争对手,企业可以减少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和议价能力,实现规模效益。
例如,一家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并购其他电信运营商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并形成网络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更完善的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并购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的常态。
随着并购目标的多元化和并购规模的增大,企业并购的交易金额和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通过连续并购形成了产业巨头,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集中度。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变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通过并购来获取资源、整合产业链、扩大市场份额等目的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并购的价值、风险和财务可行性等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决策,企业并购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并购发展历程
企业并购发展历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购买或收购另一个公司的股权来增加自身规模、扩大业务范围或资源优化的过程。
该过程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调查与策划。
在这个阶段,企业会对目标公司进行调查与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并购的需求和战略目标。
同时,企业也会制定并购计划和策略,并与相关的金融机构或法律顾问进行沟通和合作。
阶段二:谈判与协议。
一旦确定了目标公司,企业会与目标公司进行谈判,以达成并购交易的协议。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会讨论并商定包括股权转让、价格、付款方式、合并后的组织结构等关键事项。
阶段三:尽职调查与审批。
在并购协议达成后,企业会进行尽职调查,即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法律问题、市场前景等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估。
如果发现问题或风险,企业可以重新谈判或中止交易。
同时,企业也需要向相关的监管机构提交并购申请,并获得必要的审批和许可。
阶段四:整合与重组。
一旦获得了必要的批准和许可,企业则开始进行整合和重组工作。
这包括合并双方的业务和资源,优化组织结构,实现协同效应,并确保并购后的平稳过渡。
整合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并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阶段五:合并后的运营与发展。
一旦整合完成,企业则进入合并后的运营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加强管理,整合文化,发展新的业务机会,并实现并购前设定的战略目标。
同时,企业还需要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不断调整和优化运营。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调查与策划、谈判与协议、尽职调查与审批、整合与重组以及合并后的运营与发展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挑战,需要企业充分准备和应对。
中国近十年企业并购数据
中国近十年企业并购数据1.引言1.1 概述在中国近十年的经济发展中,企业并购活动愈发频繁。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合并等方式来扩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行为。
本篇文章旨在分析近十年中国企业并购的数据情况,并探讨企业并购的驱动因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企业并购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广泛,涉及的行业包括金融、制造业、科技、能源等。
企业并购的目的多样化,既有为了获取市场份额、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有为了获取关键资源、拓展全球市场。
这十年间,中国政府对企业并购活动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旨在提高并购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企业并购的健康发展。
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大大推动了中国企业并购的蓬勃发展。
另外,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也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契机。
许多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
同时,全球化的趋势也促使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外并购,加快了企业国际化进程。
在中国企业并购的驱动因素中,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开放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为企业并购提供了更为开放和活跃的市场环境。
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促使企业通过并购来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同时,行业整合和资源整合的需求也驱动了企业进行并购活动。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持续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政策支持、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需求都为企业并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机遇。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企业并购的趋势和驱动因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讨论中国近十年企业并购数据。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中国近十年的企业并购数据。
然后,将简要描述文章的结构,概括性地介绍各个部分所涵盖的内容。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企业并购趋势和驱动因素的全面信息。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摘要: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先进技术和资源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与中国企业有关的跨国并购活动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跨国并购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
关键词:跨国并购;协议收购;恶意收购1 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1)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1984年1989年)。
据统计,80年代,全国共有6226户企业并购了6966户企业,减少亏损企业4095户,减少亏损金额5.22亿元。
这一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并购的动因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要卸掉财政包袱,消除亏损企业。
企业产权改革不配套、企业经营自主性差、缺少竞争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工作效果并不甚理想,有的并购增加了优势企业的负担,使优势企业效益下降。
(2)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从1992年至今)。
自1992年中国经济确立市场经济的方向后,企业并购无论在规模还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企业并购的高潮又一次来临。
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
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随着我国dp规模的扩大,我国并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并购金额与dp的相关系数为0.667,由此可知,我国企业的并购金额与dp呈中度相关,也就是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并购笔数与并购金额的相关系数为0.333,可见它们之间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单个企业并购的金额很大,而且中国目前的企业并购越来越活跃。
2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及特点分析本文收集了2003年2006年在中国发生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大部分并购数据(大约40个并购案例),发现在目前我国的跨国并购(包括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活动的一些特点:(1)以协议收购为主。
目前阶段,中国跨国并购中协议收购的比重最大,占50%。
这说明,不管是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在并购发生前,都是先发出收购意向,然后再和被并购公司签订并购协议最终完成跨国并购。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不断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市场,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交易,这些并购交易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的趋势是如何的呢?一、并购规模持续扩大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全年的对外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63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
而2020年在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总额也依然达到了580亿美元,虽然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依然居高不下。
而2021年的情况更是不可小觑,虽然尚未完全统计,但据初步数据显示,并购交易总额有望再创新高。
中国企业并购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一种趋势。
二、行业多元化近三年来,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呈现出了行业多元化的特点。
从传统行业到高新科技领域,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企业在并购中展现了强大的多元化跨界能力。
尤其是在高新科技领域,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进行的并购活动尤为活跃,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与此中国企业也在金融、房地产、汽车等传统行业积极进行并购,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多元化并购策略近三年来,中国企业的并购策略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
传统的并购策略主要是以寻求资源整合和市场扩张为目的,但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并购策略,拓展其全球布局。
一些中国企业选择通过收购国外高新科技企业来获取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一些企业则以海外并购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途径;还有一些企业将并购作为重组和优化企业资源的手段,实现全球化经营。
四、品牌文化传承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品牌文化传承。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向世界舞台,对于被并购的企业来说,如何传承和保护其品牌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历程、动因及风险分析
一、研究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通过高效配置资源,以“专业化整合”和“战略性重组”为抓手,实现推动国有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和重要基石,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变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行为也不断增多。
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通过并购重组对企业原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保证原有生产发展模式的前提下加大对某一领域的资金投入,促使各个生产发展流程之间提高配合程度,使其朝着更加完善专业的方向发展,进而使公司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企业利用并购实现“协同效应”,减少企业同质竞争,加强市场管理,有效减少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完善资产结构,实现资产库存整合。
国有企业在开展并购重组过程中也要加大对风险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以真正达到提高并购重组收益、降低并购重组风险的目的,为并购重组后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企业并购重组的概念并购重组是对企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通过构建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变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过程。
企业并购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即兼并和收购。
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我国习惯将其称之为“并购”。
企业并购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具体包括三种形式:公司合并、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
企业重组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金、资产、技术、管理、劳动力等一系列要素进行重新设置和规划,如剥离不良资产、债务重组、出售、中止或转移企业一部分经济业务等,使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等。
目的是从整体上或从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并、收购或联合等方式来扩大自身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行为。
下面是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1. 初期并购阶段:早期的企业并购主要是为了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
在这个阶段,企业通常会寻找和其自身业务相互补充、能够增加竞争优势的目标企业进行并购。
这些并购往往以并购目标的资产收购为主,旨在快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和资源。
2. 跨行业并购阶段: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寻求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进入新兴行业或降低市场风险的机会。
跨行业并购成为了企业并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企业通过并购来获取新的技术、产品和市场,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提高综合竞争力。
3. 资本驱动型并购阶段: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为企业并购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手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通过股权交换、债券融资等方式来实现并购。
此外,资本市场还提供了更多的并购资金和相关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筹码和操作空间。
4. 全球化并购阶段: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企业开始寻求跨国并购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并购往往需要应对更复杂的跨文化、法律和金融等问题,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进行国际并购时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到的考虑,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5. 合规并购阶段:近年来,合规问题在企业并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并购过程中,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并购行为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并防范相关风险。
企业在进行并购前需要进行尽职调查,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合规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合规管理方案。
总而言之,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逐渐从初期规模扩张转向跨行业、资本驱动、全球化和合规等多方面发展,这既是市场环境变化的反映,也是企业追求突破和竞争优势的需求。
企业在实施并购时需要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并购策略,并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调整和管理。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展开并购的趋势十分明显。
从2018年至今,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股权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了数百亿美元,而且涵盖了多个不同的领域。
以下是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的趋势总结。
一、重点行业的并购热潮在中国企业的并购领域,消费品、科技和金融领域一直是最活跃和最受关注的。
在消费品领域,一些中国企业购买了一些国际品牌和公司,以扩展其市场并增加销售额。
在科技领域,中国企业购买了一些国际科技企业,以增强其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金融领域,中国企业购买了一些海外金融机构,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国际市场份额。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也展开了更多的并购活动。
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些中国企业购买了当地的公司和资产,以扩展其业务范围,同时也可以借此进入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三、海外投资限制加强进入2019年以来,随着多国政府对外资的限制收紧,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收紧,严格地调查和审核中国企业在美国并购交易的实施情况。
如果涉及到敏感领域,往往会被决策人员拦截。
这让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并购变得更加困难。
四、创新并购方式的研究随着国际并购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并购方式和策略,以应对越来越复杂和严格的加强限制。
一些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战略伙伴和结构,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同时也会积极研究国际并购法律、金融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规则和方法。
总结:虽然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各种挑战和限制,中国企业还需要更加积极地思考如何在国际并购领域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企业还应该更加注重合规性,坚持诚信经营,以提高国际认可度,并积极响应国家的法规政策,做好风险管理,保护公司的可持续性。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
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与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与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与阶段划分。
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与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
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中国企业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积极参与海外经营与跨国并购,但也在此过程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3、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欧元[1]吴茜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1:20-22[2]马建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35-39区经济的持续低迷,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海外快速夸张的良好机遇,因此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 中图分类号 ] 2 1 F 7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 7 7 2 ( 0 1o — 0 1 0 0 1 0 — 73 2 1 )1 0 4 — 0 5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 ,企业并购越 产 权 流动 和重 组 ,产 权 改 革成 为 企业 改革 的重 要
强大生命力也凸显了其在资源配置领域 的重要地 觉行为发展 。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发展, 为一家公
位。
一
司通过购买一定份额 的另一家公 司股票从而达到
、
我 国企 业 并 购 的 发 展 历 程
控股 目的提供了可能 。随着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
我 国企业 的并 购历 史 最 早 可 以追 溯 到新 中 国 试点工作的推进和证券市场的形成 ,利用证券市
为推动力 , 从传统产业 向新兴产业转化 , 同时也促 易 。 进了投资理念从“ 值发现” 价值 发掘”最后 价 到“ , 2 0世纪 9 年代初 , O 上海 、 深圳证券交易所设 发展到“ 价值再造” 的转变 。随着 时间的推演 , 企业 立 , 中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起来 , 上市公司数量和 并购的规模和强度都在不断地增强 ,企业并购 的 交易量急剧增加 ,使公 司并购由不 自觉行为 向自
我国公司并购 的历史 、 现状及发展建议
贺铟 璇 , 王江石
[ 摘
要] 并购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 , 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我 国的并购虽然起步较晚 ,
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 , 展 其规模 和 强度都呈现 了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文章在回顾我 国并购发 历史的基础上 , 展 就
上 ,上 市公 司并 购重 组 的法 律 规 范 和相关 实 施 细 权 分置 制 度 的制约 ,股权 分 置 最 主要 的 问题 是使
历史上的六次并购浪潮
1.历史上的六次并购浪潮:时间主题和典型案例名称。
第一次:时间:1887-1904 主题:以横向并购为主,结果是导致了很多行业的高度重视,案例名称:美国工厂并购浪潮,托拉斯组织;第二次:时间:1916-1929 主题:纵向并购,帮助地区性公司扩大经营范围,服务全国市场,案例名称:GEC第三次:时间:1963-1973 主题:混合并购,案例名称:GEC与AEI合并第四次:时间:1984-1990 主题:杠杆收购和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的现象案例名称:merger and Acquistions.第五次:时间:1994-21世纪初期主题: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之一逐渐替代绿地投资而成为主导方式。
案例名称:波音第六次:主题:2.杠杆收购的主要特征及杠杆收购的历史.财务杠杆的运用将放大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当投资的年回报率高于借贷资金的年资金成本时,财务杠杆的运用才会为PE带来企业正常盈利水平之外的“超额”利润。
杠杆收购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当时公开市场发展迅猛,杠杆收购书籍向借贷人敞开了方便之门,允许他们借贷数百万美元去购买那些本来是很勉强的项目(先前是绝不可能的)。
在杠杆收购发展之初的1980年,被认为是杠杆收购之基的四大并购项目,其累计交易额就达到了17亿美金。
1988年是杠杆收购的发展巅峰时期,当时累计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880亿美金。
这些通过大局借贷完成的交易行为,必然会导致极大的风险,也就是那些利率极高的“垃圾股”。
这些所谓的垃圾股,之所以风险极大,是因为它们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东,而其背后却无支持力量。
所以,毫不奇怪,一些80年代的项目最终演变成了灾难,并以借贷人的破产收场。
3.杠杆收购的资本结构及流程.优先债权,约占收购资金的50%-60%,由银行提供给控股公司,平衡期限为3-4年;普通债权,约占收购资金的20%-30%,资金提供者获得由控股公司发行的普通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平均期限为5-8年;自由资金(股权资本),约占收购资本金的20%-30%,PE与目标公司管理层获得控股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其中,管理层股份5%-10%)。
并购发展历程
并购发展历程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简称M&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为了共同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股份转让、资产交换或现金交换等方式,合并成为一个公司的行为。
并购活动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等目标。
以下是并购发展的历程。
20世纪初的并购活动主要集中在美国。
由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竞争的加剧,各大企业积极进行并购以扩大市场份额。
1901年,美国钢铁大亨卡内基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活动,成立了美国史上最大的工业公司——美国钢铁公司,标志着并购时代的开始。
在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成为趋势。
1965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收购了法国欧洲迪斯尼乐园,开启了全球乐园开发运营并购的新篇章。
此后,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进一步扩大了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提高了全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科技创新的推动,高科技公司的并购活动逐渐增多。
比如,2001年,美国思科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卡斯特系统公司,开创了网络技术公司并购的新纪元。
高科技行业的并购活动不仅扩大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还能够获取到专利和技术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的并购活动逐渐增加,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并购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79年,当时中国政府推出了开放政策,吸引了外国投资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企业实力的增强,中国公司开始积极参与境内外并购活动。
例如,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以20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电子支付公司PayPal,成为中国最大的一宗对外并购案例。
总的来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通过并购活动来实现战略目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并购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国内并购、跨国并购到高科技并购的过程。
同时,在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中国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增多。
并购活动不仅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扩张,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企业并购发展历程
企业并购发展历程企业并购是指两个或更多企业合并,合并后形成一个新的大型企业。
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吸收其他企业的资源、资金和技术等优势,实现企业规模扩大、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等战略目标。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企业并购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当时,美国的企业开始兴起,并出现了很多大公司,例如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
这些大公司通过并购小公司,逐渐壮大自己的规模。
这一时期的企业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取资源和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企业并购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大规模的企业并购开始出现,例如汽车巨头福特公司收购了林肯汽车公司。
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扩大和资源整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同时,企业并购还可以通过消除竞争对手,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20世纪中叶,企业并购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
例如,美国的康卡斯特公司通过并购其他有线电视公司,成为了大型的媒体巨头。
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力是获取市场份额、拓展业务范围和进入新的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并购持续增加。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为企业并购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跨国企业并购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企业通过并购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
同时,科技公司的兴起也推动了企业并购的发展,例如谷歌收购了YouTube和Motorola等公司。
企业并购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多元化。
企业不仅仅通过并购增强自己在原有行业的竞争力,还会通过并购进入其他相关行业。
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降低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此外,企业并购还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总之,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经历了从小规模并购到大规模并购的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并购业务发展的历程、现状和问题分析
刘帅金融1201 201230206066
一、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含义
通常所说的“投资银行”有双重含义:作为一种业务,投资银行是指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等间接金融业务的、实现资本市场上资本总量增加和存量调整的一系列收费的金融中介业务;作为一类机构的总称,投资银行是指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业的金融中介企业。
并购M&A)是企业合并(Mergers)与企业收购(Acquisitions)的简称,是企业着眼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占用、支配和使用效率而采取的一种转移企业产权的行为。
现代意义的并购内涵已经扩大到“包括接管(Takeover)和与之相关的公司重组问题、公司控制问题、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
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以下简称并购业务)是投资银行为并购主体所提供的服务。
广义的并购业务还包括企业资产重组、企业分拆、国有企业私有化等内容。
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并购策划和财务顾问业务,投资银行仅充当中介人,为并购交易的主体提供策划、顾问及相应的融资服务;另一类是产权投资商业务,投资银行既是交易的中间人,又亲自投入资金成为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的产权所有者,然后通过转让、分拆卖出或是包装上市来套现并赚取差价。
在并购活动中,投资银行“既可以被指定为收购方或目标企业的代表,也可以为资产重组或资产出售提供顾问服务”。
作为收购方的顾问,投资银行的服务涵盖了从筹备阶段的搜寻服务到并购结束后的整合服务之间的全部内容;作为目标公司的顾问,投资银行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对恶意并购的防御方面,其任务是以最佳的价格出让股权或者以最低的成本实施反收购,以维护股东的权益不受或少受损失。
二、我国并购业务发展的历程
我国的投资银行始于1979年,到80年代中期大量投资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大量涌现。
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出现企业并购,但是这一时期的并购数量少,规模小。
企业的并购活动多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且多在同行业、同地区之间开展。
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党中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向后,中国开始出现一波并购浪潮,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开展起来。
这一时期的上市公司并购比较活跃,且市场化程度比提高,协议收购为上市公司的并购的主要收购形式。
2000年后至今,我国的企业并购高速发展。
并购的规模大,数量多。
并购范围不断寻求跨区域、跨国界。
并购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府干预较少。
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也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投资银行并购业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金额越来越多,投资银行作为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的作用越来越大,发展迅速。
但是与西方相比,我国的投资银行并购业务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在投资银行的业务中所占比重还不大高。
三、我国并购业务的现状
2006 年,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发展的新时代。
2008 年,证监会出台了《办法》的修订版。
无论原《办法》还是新《办法》中,都对收购人主体资格、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特殊职责、目标公司董事会的立场、并购方式、支付方式、中介机构职责以及监管体系等多方面都做了规定。
特别是对投资银行及财务顾问业务内容采用专门的章节来规范,新增了财务顾问对收购交易的审慎调查和合适义务,充分发挥其持续督导的作用,以保证收购交易的合法有效执行,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劵市场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我国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发展,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与修订,而逐渐规范起来。
各大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收入也越来多,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
2014年并购业务中超过10万元的有64家。
其业务收入的中位数为957万元(见附表1)。
64家并购业务总收入20亿9570万元,其中前十
家总收入14亿零824万元,占总收入的67%。
从中可以看出,该业务的集中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为主要券商所垄断。
但是,绝对金额比较小,最多的不过数亿元,占其总收入的比重都在5%以下。
但是最近几年增长速度都非常快,2013年排名并购业务前十的该业务总收入是9亿4494万元,2014年比2013年增长49%;可以用井喷状态来形容。
因此未来,中国并购业务仍然拥有广阔的前景。
四、中国并购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投行并购业务发展较快,但是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1缺乏专业的职能部门处理并购业务。
由于并购业务在投资银行的总收入总所占比重比较低,投资银行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并购业务部门,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中型投资银行普遍设有独立的部门进行并购业务
2.并购业务缺乏融资渠道
国外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交易中提供融资中介的服务,为企业顺利并购提供便利。
国内投资银行目前虽然有改善,但是还比较少。
3.并购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对国际市场的开拓较少。
国际并购业务市场主要被西方发达国家所占领,中国的投资银行的并购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
4.并购业务占投资银行的总收入比重比较低。
我国投行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的经纪业务,并购业务所占比重在5%以下。
5.行政干预并购业务的现象还比较多,并购业务的相关机制还不完善,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并购时找政府和银行,投资银行完全不参与其中。
附表1
2014年度证券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排名
(合并口径)
单位:万元序号公司名称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
务净收入
1 华泰证券34,576
2 西南证券23,828
3 中信证券20,334
4 海通证券13,424
5 中金公司11,044
6 广发证券10,658
7 中信建投8,215
8 申万宏源6,514
9 国泰君安6,330
10 国金证券5,901
11 国信证券5,640
12 东吴证券5,260
13 东方证券5,050
14 兴业证券4,371
15 民族证券3,274
16 招商证券3,235
17 安信证券3,128
18 长江证券2,840
19 南京证券2,798
20 浙商证券2,725
21 长城证券2,485
22 瑞银证券2,200
23 华鑫证券2,189
24 方正证券2,000
25 华林证券1,825
26 天风证券1,810
27 国元证券1,680
28 民生证券1,648
29 红塔证券1,430
30 广州证券1,147
31 华西证券1,005
32 东北证券960
33 东海证券953
34 中原证券951
35 光大证券804
36 银河证券802
37 金元证券800
38 国海证券794
39 国联证券730
40 渤海证券580
41 华创证券484
42 国盛证券447
43 财通证券300
44 国都证券280
45 第一创业260
46 山西证券253
47 中投证券250
48 平安证券205
49 中山证券200
50 恒泰证券158
51 信达证券122
52 中银国际120
53 爱建证券100
54 新时代证券100
55 财达证券70
56 湘财证券60
57 中航证券56
58 江海证券50
59 齐鲁证券43
60 华融证券30
61 西藏同信14
62 万联证券10
63 西部证券10
64 大通证券10
注:1、中位数为957万元,不低于中位数的为排名前32位的公司;2、排名中北京高华和高盛高华、长江证券和长江保荐、第一创业和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东方证券和东方花旗证券、方正证券和瑞信方正、国联证券和华英证券、恒泰证券与恒泰长财、华泰证券和华泰联合、华鑫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山西证券和中德证券、国泰君安和上海证券、海际证券,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合并计算。
附表2
2013年度证券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排名
(合并口径)
单位:万元序号证券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
1 中金公司23,329
2 华泰证券(华泰联合)14,628
3 中信证券13,689
4 海通证券8,892
5 银河证券8,508
6 西南证券8,243
7 中信建投4,986
8 国泰君安4,266
9 东北证券4,175
10 国金证券3,778 总收入94,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