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陶行知

合集下载

我欣赏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欣赏的教育家——陶行知

“陶博士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在美国, 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华莱士 (美国前副总统)《纪念陶行知博士》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 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尔(印度诗人、 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
“这篇文章(指陶行知的《大众教育运动》)对我们 印度是很有用的。” ——甘地(印度民族主义领袖 ) “陶博士的主义与理想是世界性的,……他的事业对于 世界历史中的进步传统具有巨大的贡献。陶博士是我们 这个紊乱霸道的世界经过多年所产生的少许文化人物之 一。世界上像陶博士一类的人物实在太少了。” —— 傅理曼(美国学者)《悼陶行知》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 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 涤荡于乾坤,普及众生, 人人有得呼吸。”
——陶行知
我最喜欢的教育家
—— 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 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 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 了“生活即教育”、“社 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 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 理论核心。著作有:《中 国教育改造》、《古庙敲 钟录》、《斋夫自由谈》、 《行知书信》、《行知诗 歌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块金表”的故事
“点石成金”的指引
“别开生面的演讲”
“一首歪诗”的风波
人生在世有几何, 何苦苦苦学几何? 学习几何苦恼多, 不如米索拉西多。
人生在世有几何, 定要苦苦学几何。 学习几何好处多, 更加米索拉西多。
对陶先生的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 东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 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教育评价

陶行知教育评价

陶行知教育评价
陶行知(1891年11月12日-1946年3月27日),原名陶启钤,
字行知,号北瞬,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作家。


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有着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陶
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首先,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性
格对其整个人生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陶行知不仅注重知
识传授,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

他提倡“教育人先做人,教育者必
须有修养,才能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
受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其次,陶行知主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
个体,有着不同的天赋和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制定
相应的教学方案。

陶行知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强调了个性化教育
的重要性,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陶行知提倡实践教育。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陶行知曾说:“大学教育之重心,应转向生活经验的教育。

”这种实践
导向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实际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人文关怀和个性成长,注重培
养学生的品格和实践能力,提倡个性化教育,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树
立了良好的榜样。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必将继续影响和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的目的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他认为,学生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德育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人才。

陶行知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对教育综合性的认识,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对人的全面培养。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二、教育方法陶行知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应该改变这种状况。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其发展的教育活动。

这一教育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全人教育陶行知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学术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社交能力。

陶行知的全人教育观念体现了他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视。

他认为教育不能单纯追求学术成绩,而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这一观念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具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教育的目标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

他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动性。

陶行知的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名人对陶行知的评价

名人对陶行知的评价

名人、伟人对陶行知的评价
1.毛泽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2.宋庆龄:“万世师表”;
3.周恩来:“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4.朱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
5.董必武:“当今一圣人”;
6.吴玉章:“陶先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教育家”;
7.泰戈尔(印度):“陶行知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
8.华莱士(美国副总统):“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9.傅理曼(美国):“陶博士的主义和理想是世界性的,世界上象陶博士一样的人太少了”;
10.布莱恩.库朋(美国):“陶行知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11.斋藤秋男(日本):“陶行知留下的遗产不仅是中国而是全世界人民的”;
12.江泽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发展”;
13.李鹏:“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14.胡锦涛:“陶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个问’”;
15.习近平:“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知行合一……可以为我们认识改造世界提供启迪。


由此看来,陶先生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着强烈的公识性和权威性,既然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个宝,我们就应把它抓在手里,去研究、继承借鉴和发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启示。

一、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观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在他看来,传统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提升。

他主张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他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他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

二、教育的实践方式陶行知主张的教育实践方式强调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体现了他对经验教育的追求。

他主张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获取知识和收获。

他认为,课堂教学应该贴近生活,教师要充当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提倡的教育实践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福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他提出了“社会性学习”的观点,主张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陶行知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倡导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他所倡导的社会性学习思想尤其适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其次,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再次,他倡导的社会性学习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评价陶行知(1891年-1947年),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的教育思想,以“爱、理、信、忍”为核心,融合了中西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首先,陶行知强调“爱”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真正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陶行知主张以心灵的温暖和奉献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社会的责任感。

这种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具有积极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陶行知提倡“理”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陶行知主张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强调理性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学识、有情怀的人才。

再次,陶行知强调“信”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就是在信任中进行的,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学生才能真正倾听老师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指导。

陶行知主张师生之间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价值,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种基于信任而建立的教育关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最后,陶行知强调“忍”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包容。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忍耐精神,包容学生的不足和缺陷,关爱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这种以忍让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爱、理、信、忍”为核心,强调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具有普世价值,对当今的教育实践仍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他的著作时,我深深感受到了
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

首先,陶行知对教育的理念深深触动了我。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强调学生的个性
和兴趣,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
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思考
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其次,陶行知的人格魅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谦逊、宽容、善良和正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应该具备
的品质。

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他用自己
的行动影响着他的学生,让他们受益终身。

最后,陶行知的著作也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著作充满了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他用平实的语言和
生动的事例,揭示了教育的真谛。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对教育的
目标、方法和价值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教育岗
位上的责任和使命。

走进陶行知的著作,让我受益匪浅。

他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会继续学习陶行知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评价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评价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评价
《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记载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领域的杰
出观点和思想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有
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评价。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独特而前
瞻性的教育观点,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陶行知教
育名篇》这本书选择了其中几篇代表性的文章,展示了陶行知对教
育的思考和见解。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和深度。


对教育的核心观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是
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自己研究的主体,通过实践
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这种教育理念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有很
大的不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提出的“德育为先、智育为主、体育为辅”的教育原则也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是教育
的首要任务,而智力的培养和体育的锻炼则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原则既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强调了人的综合素质
的重要性。

除了理论观点,陶行知的实践经验也让我受益良多。

他提倡在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培
养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总之,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我对陶行知的教
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他的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的教
育观点独特而前瞻,为当今中国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陶行知教育评价

陶行知教育评价

陶行知教育评价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教育观点进行评价,探讨其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陶行知强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在不同领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以德育为先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质。

他主张以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他强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品德和行为的楷模。

这一教育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品德方面应该更加注重。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陶行知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他反对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种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调实践和体验教育陶行知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和理解知识。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从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他反对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主张通过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实践和体验教育的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陶行知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个体的发展,更要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

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行动能力,使其成为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公民。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评价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评价

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评价陶行知对于我来说,我对他的认识并不透彻。

从小学初中高中开始,就已经稍微接触陶行知的一些作品,是也只是片面的了解。

这次听了中外学前教育史课后,让我对他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现在就让大家跟着我重新认识下陶行知吧!首先来介绍陶行知的简介,陶行知,1891年生,汉族,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

安徽歙县人。

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

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杜威家学习。

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徽州歙县人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首先来谈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1926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

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书中他作过一个生动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

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评价

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评价

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评价陶行知(1891年-1946年),江苏常州人,中国教育家、文化名人,被誉为“中国的卢梭”和“中国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个性自由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评价: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不同,陶行知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独立思考、有创造力的人。

首先,陶行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他提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其次,陶行知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主张学校应该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体验知识。

这种强调实践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和具有实际意义,使学生能够从抽象的知识中获得真正的体验和理解。

此外,陶行知还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他强调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造福社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他提倡教育要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批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关注社会问题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思维和动力。

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启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

高考人物素材:陶行知

高考人物素材:陶行知

高考人物素材:陶行知一、陶行知简介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二、人物轶事:四糖故事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

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三、最后演讲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阻挠和迫害,育才学校已难以在四川重庆附近生存。

1946年4月陶行知风尘赴赴来到上海,一方面寻找新的育才学校地址,一方面为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奔走呐喊,他在三个多月内演讲一百多次,并积极筹组“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

中外著名人士对陶行知的评价_1500字

中外著名人士对陶行知的评价_1500字

中外著名人士对陶行知的评价_15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周恩来万世师表。

——宋庆龄当今一圣人。

——董必武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在长期的艰难跋涉中,陶行知逐步认识到,不改造旧中国黑暗的政治,就不可能真正繁荣中国的文化教育。

因此,在四十年代中期他发表了《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这一思想,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已是精髓相通。

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起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人民革命力量的一边,成为周恩来所赞誉的“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古代的孔子开私塾提倡“有教无类”,首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近代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位努力践行平民教育的人物,并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创办了各类新型学校。

这位被人们尊称的“当今圣人”,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陶博士的主义与理想是世界性的,……他的事业对于世界历史中的进步传统具有巨大的贡献。

陶博士是我们这个紊乱霸道的世界经过多年所产生的少许文化人物之一。

世界上像陶博士一类的人物实在太少了。

”——傅理曼(美国学者)《悼陶行知》“一代伟人,名扬千古,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陶行知教育评价

陶行知教育评价

陶行知教育评价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他对教育的贡献不仅在于理论探索,更在于实践创新。

陶行知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教育评价进行探讨。

一、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最为核心的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他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按照其个体差异来设计教学。

他主张“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在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非单纯的灌输知识。

他提倡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而非仅仅追求考试成绩的好坏。

二、重视学生品德教育陶行知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德为先”,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主张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学生。

他认为,通过榜样的力量和正确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陶行知提倡德育与智育的统一,认为只有品德与智慧双全的人才是真正有用的人。

三、倡导实践教育陶行知主张实践教育,认为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

他提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陶行知的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四、推崇和谐教育陶行知提倡和谐教育,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陶行知认为,和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友善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结语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评价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个体发展、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倡导实践教育和推崇和谐教育等方面。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是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人格精神、教育思想、令人敬仰。

十几年前,我曾在朋友处看到《陶行知文选》、《学陶师陶一百题》,就如获至宝,借来阅读,受益匪浅。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人民教育家,感受他的伟大与崇高。

他坚强有毅力。

幼年时的陶行知就是个坚强有毅力的人.1902年,陶行知家境十分贫寒,11岁的陶行知失学了,在家中帮助干活。

父母不忍耽误孩子一辈子,请人介绍陶行知到歙城上路街程郎斋门下求学,半工半读继续学业。

陶行知每天挑柴至城里卖掉再上学,下午被特许提前回去,赶到南山砍一担柴回家,每天来回路程20里。

这艰辛的半工半读也随着家贫日剧而中断了,陶行知只有一边劳作一边自学。

当时歙县有位学问极好的贡生王藻老先生,受聘在歙县航埠头曹家任教。

曹府是宰相门第,父子两代大学士,候门似海,陶行知鼓起勇气,带着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登门求教,其好学聪颖,使王藻老先生破裂收其为门生.两村相距15华里,平常陶行知五六天去一次,不能劳作的雨雪天就天天去旁听。

一个风雪天,陶行知前往航埠头,途中路难行,到时王先生正在授课,陶行知不敢惊动,恭敬静立门外。

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王先生无意一瞥,才发现门外满身批雪的陶行知,大为感动.艰苦环境对他的磨炼使他比别人懂事更早。

坚强的意志、毅力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他重视平民教育.1917年,26岁的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
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是学校,学校犹之一小社会。"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
他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场所,把整个社会都变成教育的场所
大众只能在这唯一的学校里受教育,学校与社会是一个东西
他坚决反对那种把学校与社会隔绝、埋头读书、闭门教书的教育方法
陶行知多次强调过教育与生活的联系紧密联系
这种生活教育不是配给关在门内人们消费的教育,而是过教育与生活是一而非二的生活
他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有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为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全世界的进步教育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
它不仅为当时受封建礼教残害的儿童争取了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且为后来新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萌芽,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感谢观看
日期:XXXX
汇报人:XXXX
添加标题内容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的,但在接受这种生活教育时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就是:要有能够实施教育的环境与机会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陶行知生平简介评价300字

陶行知生平简介评价300字

【生平简介】陶行知生平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原名陶文濬,后改名陶知行、陶行知,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生平年鉴
1891年10月,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原名陶文濬。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

1917年,学成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

1927年3月,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

1930年4月,晓庄学校被封,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避难日本。

1931年春,到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

1932年,创办山海工学团,其后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6年,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

1939年7月,创办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重庆育才学校。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事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1946年4月至7月,生命中的“最后100天”,在上海的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1946年7月,因病在上海逝世。

外国人士评价陶行知

外国人士评价陶行知

外国人士评‎价陶行知“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陶博士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

……在美国,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华莱士(美国前副总统)《纪念陶行知‎博士》“……杜威博士的‎最有创造力‎的学生却是‎陶行知,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

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苦人民办夜‎校和各种中‎心。

他开展'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这样连锁下‎去,对于192‎7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个政治的炸‎弹一样。

”“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农村复‎兴计划。

美国的进步‎教育用的现‎成的学校制‎,陶行知发现‎中国的普通‎群众只能就‎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和车间‎所在地受教‎育;在哪里聚居‎,就在哪里学‎习。

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使他成为极‎不寻常的同‎情于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费正清(美国学者)《伟大的中国‎革命》“我现在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宣传在‎中国的晓庄‎有一个试验‎学校,把这里的理‎想和设计宣‎传出去,使全世界人‎知道。

”“如大家肯努‎力,恐一百年以‎后,大家要回过‎头来纪念晓‎庄,欣赏晓庄!这就是教育‎革命的策源‎地?”——克伯屈(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晓‎庄学校的演‎讲词》“陶博士的主‎义与理想是‎世界性的,……他的事业对‎于世界历史中的进步传‎统具有巨大‎的贡献。

陶博士是我‎们这个紊乱‎霸道的世界‎经过多年所‎产生的少许‎文化人物之‎一。

世界上像陶‎博士一类的‎人物实在太‎少了。

”——傅理曼(美国学者)《悼陶行知》“一代伟人,名扬千古,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陶行知文集的评价

陶行知文集的评价

陶行知文集的评价假期中我拜读了《陶行知文集》,读过之后,深深感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也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一、用爱心滋润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朴实的语言蕴含着淳朴、真挚的师爱。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

爱师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情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自己很爱学生,爱成绩优秀的学生,爱乖巧听话的学生,爱漂亮、可爱的学生……可是比比陶先生,觉得自己太渺小了。

陶先生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

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做到了“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

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褒贬之,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例如我所教学的班级有个叫小陶的同学,他特别调皮,谁都不愿意和他同桌,但我知道这样的学生如果调皮就一顿呵斥,或者简单粗暴的教育或者挖苦只会适得其反,使他的逆反心理更强,而我在课堂中总是树立他的自尊心,让他知道自己也是有优点的同学并不是什么都是缺点,然后我注重鼓励他发扬优点逐步改正缺点,现在他比以前进步多了。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

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

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

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

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1891 一1946 年)于1926 年“乡村教育”运动和1927 年创办晓庄学校是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经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一方面,生活决定教育,表现在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另一方面,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首先,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其次,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

传统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孤陋寡闻,而以社会为学校,使得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可以大大地增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

“社会
即学校”,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的苦心,同样也值得肯定。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教学做合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点。

首先,“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其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其三,“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其四,“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据他自述,正是“教学做合一”的形成,才使他的思想从“教育即生活”转变成了“生活即教育”,而晓庄师范的“基础就是立在这五个字上”的。

正是由于“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都需借助它得到落实。

1936年春,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特质》中认为,生活教育有六个特点,即生活的、行动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1946年,他又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体系,又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体现了立足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在教育观念的改变方面颇有建树。

生活教育理论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至今都富于启示。

首先,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思想,主张把社会生活与教育,改造社会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人才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革社会的精神。

”这一主张与我们今天开展的素质教育确有相通之处。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
论,主张以“做”为核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能力和智力。

目前,我国开展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贯彻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宏伟目标,中华民族伟大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推行大众化教育。

陶行知所倡导的大众化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普及教育。

目前我国实施的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建设,也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教育,这和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最后,我想说说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现在正在从事或者以后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将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着眼于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学生的应用能力等,通过教育指导生活,通过生活检验教育,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

具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将每一个环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将日常生活中他们感兴趣或是不理解的事情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结合,正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体现。

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做”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所提到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在当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既是在今天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学中往往会重视“教”,而忽略了“学”和“做”,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创新能力往往得不到培养,甚至被埋没。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须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践行“教学做合一”,将“教”与“生活”、“社会”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动脑”与“动手”并用,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广泛参加多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明创造,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祖国未来建设储备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