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课 辛亥革命》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第13课辛亥革命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的重要一课。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上承近代的历次反抗侵略压迫的斗争,下接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浪潮,是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辛亥革命历史背景的讲述,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通过展现辛亥革命的内容示意图,使学生掌握其历程;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通过历史比较法,使学生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以及孙中山“三民主义”与“民有、民治、民享”的承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辛亥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孙中山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了民主和独立而奋斗的历程,学习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史实中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丰碑,故将其定为重点。
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条文举例、图表列举辛亥革命业绩突破以上重点。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民主精神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丰富,其民主精神与中国民主进程一脉相通,难以全面而准确的把握。
通过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理解民主精神的内涵,认知民主建设的艰难历程。
二、说方法(一)教法通过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来进行教学:讲授法:教师主要通过语言的方式,系统的向学生讲述辛亥革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科学的认识。
第13课辛亥革命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里程碑,对以后的革命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以三个字目介绍了辛亥革命的兴起、高潮、与失败的相关内容,由于史实较多,在讲课中将注意生动、形象和具体。
二、重点难点课标对本课内容作了如下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我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对历史感兴趣课堂上积极动手动脑,对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有一定了解,但对于本课涉及的历史概念与不同的史学争鸣,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以上学情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重点确定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与评价、《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把难点确定为《临时约法》的民主精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分析。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课重难点,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辛亥革命背后的复杂原因;识记《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合作探究、课堂师生讨论相结合,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辛亥革命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培养爱国热情。
四、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根据上述重点和教学目标,将采用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2、说学法为了使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采用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一副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图片与列宁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场觉醒的革命”),引入新课的学习。
2、课程教学本课我将分为“感知历史”“探究历史”“反思历史”三个模块进行教学。
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
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20世纪三大历史巨变中的第一次巨变,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内容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在本单元中上承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重要环节。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级学生,他们已对中国近代有了初步认识,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小说、影视剧等对辛亥革命有较多感性认识,但也因此存在许多误解,故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辛亥革命。
三、教材处理1、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任务式使学生都能主动的加入到历史的学习中来。
2、教学中通过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历史背景;通过概念诠释使学生知道武装起义的经过;出示文本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相关知识。
3、通过做材料分析题,引导同学分析材料,使学生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
4、通过辛亥革命成与败的讨论,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历史事实。
四、教学流程设计:(一)学习目标展示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及意义;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二)自主学习:结合课本62页-63页,提取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及条件。
(三)合作探究:(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面临哪些方面压力?革命党人如何处理?产生了什么结果?(四)拓展提升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你是怎么认识的?请说明理由依据材料提示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五)课后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异同(六)总结检测五、教学总结六,教后反思基本上按预期设计落实了教学过程,授课过程中依据课标,紧扣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黑板小结归纳使学生对所学零碎知识系统化。
《辛亥革命》说课稿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
属于课前说课,新授课,一课时。
一、说课标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探究历史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材《辛亥革命》是必修1第四单元的第4课。
其重要性表现在:1、事件本身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是民主政治的尝试,有巨大的历史功绩;革命精神浩气长存;2012年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事件百年纪念。
2、在单元内部的作用。
辛亥革命在必修1政治文明中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千年封建王朝的终结,影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是将西方的政治制度结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
3、与其它模块的关系。
辛亥革命为必修2“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必修3“三民主义”和选修4“亚洲觉醒的先驱”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辛亥革命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教材资源的整合:将本课内容分成辛亥革命的酝酿、爆发、高潮、结局和历史意义五部分来讲,先归纳辛亥革命出现的背景,再明确过程和高潮,最后在已有史实的基础上探究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事件发展的完整性。
三、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参与积极性高,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
但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较欠缺。
因此,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情境创设,启发、引导,为学生的会考、高考和终身学习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
四、说三维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新课程理念、教材和学情,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知道主要过程(酝酿、爆发、高潮和结局);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和意义;论从史出地自主建构辛亥革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熟悉的人物、文字、图片、视频等情境的创设贯穿始终,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历史必修i人教新课标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稿(精)
必修一辛亥革命说课稿一、课题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它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课内容,从属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二、课程地位从内容上,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课内容是资产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资产阶级独立领导的革命运动。
它上承《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和《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中国各阶级先后进行的英勇抗争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又为后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条件。
所以这一课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成立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等等;理解革命的意义及复杂曲折性。
能力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地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育教学,以史为鉴,培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有其重要的贡献;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近代中国复杂的环境下,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由此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进步性并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教学设计2009-10-28 09:06:15 阅读1188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课稿
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稿)班级:10历史二班学号:20101560 姓名:冯丹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本课分三个子目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在本单元起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世界反殖反封斗争中亚洲觉醒的重要表现。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了解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历史史实和三民主义主要内容。
掌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史实。
理解同盟会的性质三民主义的影响以及辛亥革命的性质、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观看视频及加之以人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对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讲述给学生以巨大鼓舞。
4.教学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和意义难点: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三、说学情这节课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课程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而且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辛亥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这都是完成这节课的有利因素。
但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比较欠缺。
四、说教法阅读归纳法、小组探究法、情景教学法五、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同时提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如此设计有何含义?由于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我会提示他们从军旗颜色、图案等方面思考,所以他们能够较顺利回答出这个问题,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地,靠旗杆上方为金黄色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着全国。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课课件(人教版必修1)
必然性(民族危机)
设计意图:熟悉的人物引入——思考题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考考你:下列旗帜,哪个是中华民国国旗?
.
A B C D ◆考考你:辛亥革命后确立了民国纪年,目前台湾地区依然采用此纪年法, 那么2012年时值民国纪元的哪一年?A 99年 B 100年 C 101年 ◆考考你:孙中山曾说:“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这句话意思是?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分析内容,体会进步意义
教师过渡四:
这是一张文革时期关 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 命的果实的纯手工绘 图,大家一起补一补
设计意图:补充结构图引入
思考题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教师过渡五: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季陶身着日本服装, 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 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告诉老农”你也 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 关键性事件,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深刻影响着中国 历史发展的进程。 2、辛亥革命有广义、狭义之分。
三、教法分析
教师以创设人物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的兴趣,主要采用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完成教学 目标。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说课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一、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作为第四单元第13课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中国各阶级先后进行的英勇抗争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未能改变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但它推翻封建帝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又为后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条件。
所以这一课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在初中阶段已学过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
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客观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志士愈挫愈奋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结局及其历史意义的认识。
三、教法简介1、情境教学: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历史。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彼此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课件(共34张PPT)
《辛亥革命》 说课六大部分
一、教学目标
六6、反教思学设计评价
二、教2说学学对情象
说课流程
五、教学过程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5分钟)
阅读胡锦涛、马英九纪念辛亥百 年讲话摘录,完成探究题:
依据两人讲话摘录、结合所学知识, 给其中一位写一封信:谈谈辛亥革命的 精髓和历史、现实意义,试探讨解决两 岸问题的方案。
设计意图: 解读这幅对联,宣扬孙中山的高尚情怀,引出现
实话题,提炼探究题的要点,突破重难点。呼吁两岸应当秉承 先生“天下为公”理念,以高超的政治智慧解决两岸问题,为 实现民族复兴而共同努力奋斗,实现本课主题升华。
课堂练习: (5分钟)
完善学案 点拨习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完善知识体系,落实重、难
点知识,学以致用,强调易错点。
六、教学评价
1 教学评价:
⑴ 学生互评:组内互评成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
出最佳成员;小组间互评结果展示情况,根据史料的准确 性、表述的科学性、论据与论点的统一性等评价项目打分, 评出最佳小组。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立法权﹚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与国务员”: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行政权﹚
第五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三权分立原则
﹙司法权﹚
第六章“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
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
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及理由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 20 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运动。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还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辛亥革命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辛亥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其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过程和结果。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辛亥革命》说课稿
《辛亥革命》说课稿《辛亥革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的内容,从属于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是本册书中唯一反映资产阶级独立领导革命运动的内容,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中国各阶级先后进行的英勇抗争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又为后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条件。
所以这一课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课标及重难点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据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革命的主要过程及意义,过程属于识记要求,通过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自主完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通过提供必要的直观素材、原始资料、史论分析,配合学生的解读、讨论、参与,使其由抽象到具体方便学生掌握。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将重点放在革命的背景、〈临时约法〉、革命的意义。
根据平时的了解,学生对革命志士的感情较为空洞,而对伟人的历史兴趣较浓,教师选取合适的资料依据学生的情感表现及时加以经引导。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革命中重大史实的学习,能简述革命的过程;了解民国成立及〈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其进步性;知道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过程,理解革命的意义及复杂曲折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图片、文字资料,学会从中提取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参观展厅的情境,学生感受并体会历史;对资料的辨别分析过程,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有其重要的贡献;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3年人教版必修一优质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稿高台一中陈文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
1840年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
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里程碑。
教材第一目“武昌起义”,介绍了辛亥革命的兴起,讲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派如何夺取政权。
第二目“中华民国的建立”,重点讲述的是他们如何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
第三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总结。
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目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
(三)教学思路辛亥革命学生都不陌生,老生常谈学生不感兴趣,照本宣科更是枯燥。
基于这个前提,我准备打破常规教学,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这节课设计为学生参观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学生则成为游客;老师负责展示及解说资料,学生可以不断的提问、讨论,从而找出历史的真象。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辛亥革命的事实及辛亥革命伟大意义。
(四)学情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现有学习负担和课余时间分配,以及从平时教学的实际出发,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采用以讨论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3《辛亥革命》说课稿(共1课时)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国近代史基础知识,如对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的加深等有所了解。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知识掌握不扎实,如武昌起义的具体过程、辛亥革命中各方的斗争策略等。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述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3.绘制一张辛亥革命期间地域变迁和势力变动的历史地图。通过这些作业,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度和系统性有待提高。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史实。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与辛亥革命相关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例如,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还生活在清朝,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将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意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接着,我会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如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的加深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媒体资源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图片和地图等资源。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纪录片和图片则能直观展示辛亥革命的真实面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地图则有助于学生把握辛亥革命期间地域变迁和势力变动。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生动的历史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稿教材应该包括课标、教参、课本、学案以及各种参考资料。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3课的内容,从属于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是本册书中唯一反映资产阶级独立领导革命运动的内容,它上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反侵略求民主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面向省级重点班高三的学生。
这些学生通过2年多地学习,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学习积极主动,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活跃等。
但是他们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对历史知识的总体把握还是比较薄弱,尤其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同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积极主动学习方面还需要提升。
更不能将史论、史观和历史表述有机结合。
【识记】民主革命宣传家、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篡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性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辛亥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的革命精神,认识到中国的进步趋势不可阻挡。
【教学重点】: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本课采用以讨论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读、讲、议、练”的综合教学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教师适时给以鼓励和指导,充分当好“导”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法与学法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导入新课:视频: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通过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总体的感性认识。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课稿
第13课辛亥革命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第13课辛亥革命。
下面我将依次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过程4个部分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课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及评价。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它上接太平天国运动,下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进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辛亥革命对完整掌握本单元内容意义重大。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学生实际及课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辛亥革命的具体史实与《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在反封建反专制与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历史作用,学会从各种角度分析并评论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重大事件的背景。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成功与否,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革命者奋不顾身的斗争事迹,体会他们的献身精神与首义精神,并对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评价难点:评价辛亥革命(依据:评价辛亥革命,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从史实中分析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说学情。
高中教材编写方式不同于初中,是按专题安排。
初中历史被学生视历史为副科,导致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在没有牢固通史知识基础上来学专题史难度较大。
高一上半学期教授的是必修一政治史内容,理论强,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但高一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个性鲜明,参与程度高。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兴趣,以感性思维感悟历史。
三、说教法。
根据以上学情和教材分析我将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知道要论从史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 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 课辛亥革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四节的内容.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对以后革命的胜利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因为本节课史实较多,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不同的史学争鸣,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2、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知识与能力:比较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异同,培养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 世纪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教者应该加强爱国精神这方面的教育.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如果在历史教学中不利用好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幺,历史教学将变得毫无意义。
3、教材重难点重点是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故将其定为重点.难点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在革命中不去发动人民群众.高一的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因而将其定为难点.4、课时安排:1 课时(45 分钟)二、说教学方法刚上高一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课堂上动手动脑积极,但由于本节课涉及一些历史概念和不同的史学争鸣,估计他们在记忆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播放武昌起义的影像资料将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很深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历史环境,编一个模拟历史小话剧,使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情景当中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乐于上历史课,克服厌学情绪。
2、对比法:采用对比法,既适合学生思维所保留的知觉和具体的特性,又能满足他们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的要求。
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同时要注意启发对比。
3、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2 分钟)显示一幅渐走渐远的历史背影----纪念辛亥革命94 周年的图片,20 世纪初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发生了一场历史性的巨变,这种巨变被伟大的导师列宁称之为一场觉醒的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1901 年,农历的辛亥年,故称为辛亥革命.今天我们一起去追寻革命先烈们的背影,踏着那救亡图存奔波不息的脚步,回到那风云变幻的年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辛亥革命.去学习掌握这场革命是在什幺样的背景下爆发的,过程怎幺样,最终产生了什幺样的影响,为什幺伟大导师列宁要把它称之为一场觉醒的革命呢?导入新课.第二步,讲授新课(30 分钟)一.武昌起义1.社会基础:投影辛丑条约签订的图片和慈禧说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由学生自己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得出结论: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应运而生.2.组织准备:先由学生阅读课本,再通过启发式的谈话法,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一起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引出下面的知识点:①.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显示一个表格,要求学生阅读后,看谁能最迅速填此表格(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纲领)(◆知识扩展,研究学习◆孙中山先生革命纲领归纳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也发生了一定的进步,把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可让同学们课后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点,攥写篇历史小论文.)3.军事准备:广州黄花岗起义显示起义烈士的图片,请一位学生阅读书上资料卡片林觉民的《与妻书》后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切实体现新课改学生动起来的理念.总结学生的感想使学生们认识到革命烈士为了国家那种不怕牺牲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在此可进一步激发升华学生的爱国热情,体现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4.有利条件:保路运动投影四川保路运动的图片,由学生自己总结这与武昌起义爆发的关系.关于武昌起义的概况让学生观看一段《辛亥革命》的视频,然后看谁注意力集中抢答我的问题,加深认识。
结合刚才的那段视频,再强调武昌起义的结果湖北军政府成立的一些情况和黎元洪任都督。
关于影响由学生从观看的视频中自己得出结论: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从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承接来看,它客观反映了我党历史上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具体付诸于实践,同时这种实际探索也为下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本课,对于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与认识,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的成就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含义、必要性及必要性理解(三)教材处理1.整体把握: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本课有个完整的知识认知结构,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拟将本课归纳为三大块: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与改革开放的成就,使知识本身更具系统化、条理化。
2.多渠道搜集整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和素材,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培养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历史联系现实的基本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确定四维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经济体制改革概念、进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成就概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际的学习,学生能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及观察当前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对《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1978-1999 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图》的解读,学生在结合地图及地理学科知识了解历史的基本能力上得以提高。
3.通过区别人民公社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代对外开放与1978 年改革开放的不同,学生形成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次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2.通过对农村和城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及结果的教学,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3.通过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学习,学生坚定其社会主义信念,激发爱国和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信息素养]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高,具有更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及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策略(一)教法运用鉴于本课中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特点,拟采用启发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发现式教学模式,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概念为突破口,以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为主线,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中表现为引导-探究-启发-发现。
(二)学法指导1.为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参与者,拟采用阅读归纳、分组讨论、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2.研究性学习法: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身边的变化,组织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认识。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演示视频资料《三次国庆阅兵》,进行情境导入新课,依据在于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帮助学生得出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得益于改革开放,这样紧承上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即做到了承上启下,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高潮成立要求学生迅速浏览了解主要史实,圈点划批提高课堂效率.然后请学生不看书复述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地点、总统、国旗、纪年(可列出几个有特点的时间请同学上台来换算加深记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性质(投影展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政府会议人员图片,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强调新课程标准中的重点: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高中历史说课稿akqp/lishi/gaozhonglishi/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投影约法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做一些材料分析题(教者可出些材料题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初步完成答案),来加深对临时约法的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结果:由学生看书回答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条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补充知识,可以归纳出几个方面:帝国主义的公开支持、立宪派和旧官僚的乘机进攻、袁世凯拥有实权善于玩弄权术两面三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等几个方面.在此采用情景教学法编一个历史小剧,按课前角色分配请五位学生上台模拟代表主持、袁世凯、孙中山、封建官僚、帝国主义会谈争夺革命果实(着重刻画他们的语言和表情),使学生动手动脑真正参与到其中来,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关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过程,可让学生看书将其归纳出来.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此处可列举一个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题目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你同意哪种看法?要求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大敢创新,言之在理即可.教者在一旁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者归纳总结学习历史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关键是要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投影展示:三种观点,并且给学生以网址,以供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去进一步理解)第三步,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0 分钟左右)首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可采用由学生提出问题自我进行总结的方式,由学生反馈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者进行简单回顾,再强调本节课重点内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和其历史功绩.然后,基础知识的训练,做一些基础选择题,目的是让学生加强新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随时提取所学知识作好运用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