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溧阳规划
![溧阳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67bb8fe700abb68a982fb79.png)
溧阳城市总规长三角休闲度假、苏浙皖交界地区商贸集散中心。
上兴、别桥工业沿线均为三级城镇上兴镇重点向南、向东发展,适当向西、向北发展。
工业向东跳过104国道、向北至高速公路发展;居住重点向南,适当向西发展。
溧阳市西北部交通要道、以金属加工为主的工商型城镇。
竹箦镇溧阳北部地区集生态、人文、旅游为一体的山水城镇“控制东、北,发展西、南”别桥镇重点向西发展,控制向南、向北发展,适当向东发展。
溧阳市北部以轻纺、机电为主导产业的工商型城镇上黄镇城镇应主要向南、向东发展,适当向西发展。
杨巷镇宜兴市西北地区水路交通中心,和谐发展的水乡工贸重镇控制向北:镇区北部有两路过境500KV高压线,近期还将增加一路500KV 高压线。
从用地经济和安全考虑,镇区近期不宜向北发展。
拓展两翼:东翼至戈潘公路,西翼拓展至黄家,规划为工业用地,既考虑了现状和利用了相对较高的地势,又符合工业园布局的基本原则。
官林镇宜兴市西北片区中心,现代化滨湖工业城镇高塍镇高塍镇是环保机械(设备)、电线电缆为主体产业的创新型工业城镇。
向东发展居住,向南发展商贸,北部适度发展。
和桥镇宜兴市域东北部新兴工业重镇,现代化生态型宜居小城市和桥镇区受到锡宜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等高等级公路和国家干线铁路以及北部殷村港等自然界线的制约,镇区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确定性,而随着市域一级公路周杨线的实施,镇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交通线的吸引从而相向往南发展。
交通导向的产业空间吸引是未来和桥镇区空间拓展的主导因素之一,工业用地统一集中至新长铁路以西的工业集中区内;在用地自然条件、空间容量方面,镇区东南部地区都是空间发展的可选之地,居住用地主要在现状基础上先向东后向南拓展。
新行政中心的南迁也为镇区向南发展提供了契机。
溧阳市基本情况
![溧阳市基本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ba88192195f312b3169a5fc.png)
溧阳市基本情况【地理位置】溧阳市位于长三角西南部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东邻宜兴,西与高淳、溧水毗邻,南与安徽省的广德、郎溪接壤,北接句容、金坛,有“三省通衢”之美誉。
【面积】土地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7万公顷,林地2.19万公顷,河流和湖泊2.84万公顷。
【人口】201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9.39万人,总户数26.33万户,人口自然增长率4.7‰。
男女性别比102.17%。
城镇人口39.1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49.36%。
【行政区划】辖10个镇(区): 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江苏省溧阳经济开发区、溧城镇)、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天目湖镇)、埭头镇、上黄镇、戴埠镇、别桥镇、竹箦镇、上兴镇、南渡镇、社渚镇。
【地形地貌】境内有低山、丘陵、平原圩区等多种地貌类型。
南部为低山区,属天目山脉延伸,山势较为陡峭;西北部为丘陵区,属茅山余脉,冈峦起伏连绵; 腹部自西向东地势平坦,为平原圩区。
溧阳处于太湖西水网区,属太湖水系。
【物产资源】“茅尖花红棠下瓜,水芹冬笋韭菜芽,黄雀螃蟹和王八,长荡湖里白壳虾”,这是清代溧阳籍大学士史贻直向乾隆皇帝推荐的家乡特产。
溧阳盛产水稻、油菜、茶叶、蚕桑、白芹、板栗、竹笋以及各类鱼虾等,素有“鱼米之乡”、“丝府茶城”之誉。
天目湖白茶、溧阳白芹、溧阳三黄鸡、溧阳青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境内有石灰岩、方解石、瓷石、膨润土、粘土、硅灰石、石英岩、石英砂岩、大理岩、建筑砂、煤炭等。
其中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陶土、彩瓷石等储量均在亿吨以上。
【历史人文】距今5000多年前,溧阳境内即有先民活动。
春秋末期,楚吴边界就有溧阳地名。
公元前221年,溧阳始建县制,区域包括今溧阳市大部以及高淳县和溧水县的东南部。
溧阳上黄水母山发现的“中华曙猿”等大量古生物化石,距今已有4500万年,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
春秋时代伍子胥亡楚奔吴途经溧阳,留下了史贞女舍命相救的动人故事;历代文人李白、陆游、孟郊、朱熹等都曾在溧阳留下过足迹和名篇,《猛虎行》、《游子吟》就是分别由李白、孟郊在溧阳时所作;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设在竹箦镇水西村。
溧阳市城西片区核心区详规暨城市设计
![溧阳市城西片区核心区详规暨城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f2fbf1ff00bed5b8f31d11.png)
30平方公里
狮山片区
开发湖滨片区 基本建成
10平方公里
基本建成 70平方公里 (35+35)
2016 年生态、科技、文化多元驱动
浒通片区 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
(20+10)
拓展湖滨片区
拓展太湖湖滨片区 5平方公里
4基0平本方建公成里大阳山森逐林步公填园充建成区
(20+20) 建设太湖湿地公园
70平方公里
• 园区发展目标导向:“全国能示范、江苏有地位、苏南有特色”。 • 打造“高新项目集聚、发展平台突出、特色品牌彰显”的现代化产业科技新城。
——《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城西片区三大使命
产城融合示范
绿色发展标杆
特色展示客厅
基本判断:
中关村科技产业园—— • 不仅是“园”,更是“城”; • 产强城弱,初具雏形; • 处于园区建设向城区建设的转折关键期。
1990 年 起始阶段基本为空地
2002 年
修建苏绍高速
储备开发
10平方公里
何山公园
高新区管委会
狮山片区
1苏99州7乐年园2月开园
基本建成
30平方公里
(20+10)
2010 年
浒通片区
填充建成区、局部拓展
15平方公里
填湖区域恢复水面 储备开发
20平方公里 拓展湖滨片区
基本建成 20平方公里 建设太湖湿地公园
下辖
3 个乡镇、3 个街道、浒关国家级开发 区、科技城、生态城、综合保税区。
常住人口
62万人。其中:户籍38万 ,外来24万。
生态城
镇湖
东渚
通安
浒墅关
溧阳最新规划
![溧阳最新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79bae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d.png)
溧阳最新规划溧阳是江苏省常州市辖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是常州市的副中心城市。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溧阳最新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举措。
首先,溧阳计划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城市道路交通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新增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网,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资,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城市供水和供电设施也将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也将得到提升,创建宜居的生态城市。
其次,溧阳计划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着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企业竞争力。
鼓励创新创业,加强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发展壮大。
优化城市商业布局,吸引知名品牌进驻,提升市民的消费体验。
此外,溧阳还计划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
加大对学校和医院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好的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
引进高水平教育资源,提升城市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满足市民的医疗需求。
另外,溧阳计划加大文化旅游发展力度。
开展文化创意产业,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丰富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打造具有溧阳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保护和修复历史遗迹,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
最后,溧阳计划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加强社区建设,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
加强公共安全工作,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通过这一系列的发展举措,溧阳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和服务保障。
同时,也为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来溧阳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溧阳的未来发展可期,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溧阳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51104818762caaedd33d4a4.png)
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一、“十一五”发展回顾1、发展成就 (4)2、发展经验 (9)3、发展差距 (10)二、“十二五”发展环境1、宏观形势 (11)2、发展条件 (13)三、“十二五”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 (14)2、发展定位 (15)3、发展目标 (16)四、“十二五”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1、优化空间开发 (18)2、调优产业结构 (20)3、推进科技进步 (24)4、扩大对外开放 (25)5、统筹城乡发展 (26)6、发展社会事业 (29)7、建设生态文明 (32)8、构建和谐社会 (33)五、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1、科学组织规划实施 (35)2、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37)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38)“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市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
为了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引领“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制定本规划。
“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既是我市发展史上经受挑战和考验最多的时期,也是我市取得成就和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诸多重大变化,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一、发展成就1、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我市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5亿元(预计数,下同),是2005年的2.3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8.5%(以下“年均增长”均为五年平均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超80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8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8倍和3.2倍,年均分别增长30.4%和26.1%。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现代农业彰显特色。
溧阳市城市防洪规划(2011~2020)
![溧阳市城市防洪规划(2011~2020)](https://img.taocdn.com/s3/m/29db8a3267ec102de2bd898a.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溧阳市地处江苏省南缘、江浙结合部天目山余脉的北麓。
城区位于市境东南,其西部和北部分别受天目山余脉、茅山丘陵山区来水的威胁,南部亦受宜溧山洪的直接影响,东部排水又受太湖高水位的顶托,加之城区本身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洪工作的方针政策与部署,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防洪减灾体系,保障溧阳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适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的范围:以城市建成区为中心,东至赵村河、芜太运河西岸,南至茶亭河及其改道段,西至宁杭高速公路及天目湖生态科技产业城规划沿山路,北至北外环路及常溧公路,总面积约120平方千米,行政区域涉及溧阳城区(溧城镇和经济开发区的大部)与天目湖镇、埭头镇的部分地区。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3年,远期为2020年。
第四条《溧阳市城市防洪规划》对城区确定了防洪减灾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本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城区涉水项目建设、管理的依据,凡在该范围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以及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必须遵守本规划或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在城区涉水项目建设中确需对本规划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调整,应按报批程序报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本规划中涉及的高程,为吴淞镇江基面高程。
、原则和目标规划的依据、第二章规划的依据第七条本规划的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实施3、《太湖流域防洪规划》,2007年12月4、《江苏省防洪规划》,2011年1月5、《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通知》,省政府,2002年1月6、《江苏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纲要》,省建委,1993年5月7、《江苏省水利规划编制导则》,省水利厅,1998年9月8、《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09年1月9、《防洪标准》,GB50201-94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第八条规划遵循原则:1、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溧阳濑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86P
![溧阳濑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86P](https://img.taocdn.com/s3/m/7038f31952d380eb62946d5b.png)
要求:依托现状,分两处集中设置
《全市社区规划》用地规划图
4.2
规划依据——现状实际情况
“依据客观事实”
•产业情况:有个别项目已建成( 如上上电缆),但整体上尚处于建 设的起步阶段。同时用地周边产业 污染较为严重。 •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陈旧, 服务能力有限,有待改善。 •生态环境:河口区域(竹箦河、南 河以及丹金溧漕河交汇区域)集中 大量工业,整体形象一般偏差;规 划范围南侧山体已有破坏。 •水系绿化:芜太运河、竹箦河、 南河以及丹金溧漕河仍在通航中, 河道两侧景观性不够,亲水程度不 够,公共绿化缺乏。 •建筑风貌:整体风貌一般,与高 品质的新城形象不符,有待提升。
•紧抓本项目特色优势,复合开发
沪宁高速公路
各类功能并妥善布局。 •选取并建立若干轴线、建立重要 节点以作为启动引擎。
沪宁铁路
机场
硕放出口
太湖
无锡新区
4.2
规划依据——上位规划
名 称 规划面积(hm2) 153.5 61.9 规划人口 (万人) 5.1 1.9 范
“尊重已编规划”
围
(1)\总体规划要求
3.5
4.5 2.5 2.7 4.8 3.1 7.7 4.2 40
北起平陵东路,东至东环路,南界宁杭公路,西临南大街
北起平陵中路,东至南大街,南界宁杭公路,西临清溪路 竹箦河、芜太运河、团结路、南河所围区域 南河、团结路、平陵西路、湾溪河所围区域 北起平陵西路,东至湾溪河,南界宁杭公路,西临西郊风景区 北环河以北(城北工业区内) 北起宁杭公路,东界东环路,南至站前路,西至团结路 北起宁杭高速公路,南到环园南路,西起天目南路,东到燕山南路
•按照《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区东部为溧阳城区10个居住区之一,用地性质以居 住为主,规划人口2.5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88e1d2c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d.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26•【字号】苏政复[2009]23号•【施行日期】2009.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9〕23号)溧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批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溧政发〔2009〕1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市上报的《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二、溧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溧阳市域。
望你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城市化,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充分体现城市特色,促进城市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要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合理分布人口、产业和各类设施,优先发展主城区,重点培育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重视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优化镇村居民点布局,合理安排各类区域设施,加强对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划管制。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13年,城市规划人口规模31万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34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城市规划人口规模4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47.8平方公里以内。
五、逐步优化城市布局结构。
进一步完善城市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滨水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景观塑造。
严格控制和保护好西郊风景区、燕山风景区、东郊森林公园以及城市东北、西北、东南近郊的三片楔形生态绿地。
加强对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做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促进城市集约发展。
六、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延伸,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
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
![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623ef28fc1c708a1284a44b4.png)
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前言为使溧阳城市发展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超前性,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 溧阳先后编制了四轮城市总体规划, 上一轮( 第三轮) 《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4— ) 》于1994年编制, 199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该轮规划对溧阳市城市发展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溧阳经济和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
进入新世纪,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长三角, 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长三角快速交通网络逐步完善等等, 使溧阳市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 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 溧阳市人民政府适时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第四轮《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修编工作, 11月2日规划成果经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 12月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一是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了专题研究。
对市域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外出人口的历年变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合溧阳市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经济发展潜力、就业岗位的创造能力等, 经过多方法比较, 合理确定了市域常住人口总量, 并对总人口在市域空间上进行了合理分配。
二是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在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基础上, 结合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对工业在市域空间上的布局进行了优化, 同时加强了与城区人口增长相对应的用地增长预测。
三是深化了空间管治的相关内容。
进一步深化了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保护、利用与开发的相关措施, 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强制性内容, 对其它生态敏感区的管治要求也进行了细化。
在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中, 重点提出了重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城南工业区的工业类型及准入原则。
四是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更深层次优化。
在用地布局上, 对城西工业用地进行适当调整, 在野猫山北部布置相应居住用地, 既解决了西部工业区的居住配套问题, 并使城市用地布局更加紧凑、交通组织更趋合理。
溧阳市城市防洪规划(2011~2020)
![溧阳市城市防洪规划(2011~2020)](https://img.taocdn.com/s3/m/29db8a3267ec102de2bd898a.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溧阳市地处江苏省南缘、江浙结合部天目山余脉的北麓。
城区位于市境东南,其西部和北部分别受天目山余脉、茅山丘陵山区来水的威胁,南部亦受宜溧山洪的直接影响,东部排水又受太湖高水位的顶托,加之城区本身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洪工作的方针政策与部署,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防洪减灾体系,保障溧阳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适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的范围:以城市建成区为中心,东至赵村河、芜太运河西岸,南至茶亭河及其改道段,西至宁杭高速公路及天目湖生态科技产业城规划沿山路,北至北外环路及常溧公路,总面积约120平方千米,行政区域涉及溧阳城区(溧城镇和经济开发区的大部)与天目湖镇、埭头镇的部分地区。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13年,远期为2020年。
第四条《溧阳市城市防洪规划》对城区确定了防洪减灾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
本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城区涉水项目建设、管理的依据,凡在该范围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以及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必须遵守本规划或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在城区涉水项目建设中确需对本规划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调整,应按报批程序报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本规划中涉及的高程,为吴淞镇江基面高程。
、原则和目标规划的依据、第二章规划的依据第七条本规划的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实施3、《太湖流域防洪规划》,2007年12月4、《江苏省防洪规划》,2011年1月5、《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通知》,省政府,2002年1月6、《江苏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纲要》,省建委,1993年5月7、《江苏省水利规划编制导则》,省水利厅,1998年9月8、《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09年1月9、《防洪标准》,GB50201-94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第八条规划遵循原则:1、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江苏省溧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1
![江苏省溧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1](https://img.taocdn.com/s3/m/dc1718c689eb172ded63b73a.png)
以有关部门协调,将常州市下达本市的三项控制指标分解至各镇。
1、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分解,依据各镇经济发展水平(周期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人口状况(1996年末人口占全市比重)和历年建设占用耕地情况。
2、补充耕地指标的分解,依据各镇土地后备资源所占比重、历年开发复垦情况、村庄整理潜力及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将各参数确定后,计算权重,将补充耕地指标在各个镇中分配。
规划的调整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连续性原则。上一轮的规划,原则上要保持稳定、连续,不作大的调整;对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得随意作指标调整和区位调整,确因特殊原因需作调整的,必须按照《省政府关于“两区”实施管理的意见》进行,并履行相应有关法律手续。
2、衔接原则。充分重视目前已有的城镇、交通、水利等用地规划成果的重要作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协调。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地类
期限
建设用地
总量
城镇村
居民点
独立工矿
特殊用地
风景旅游
设施用地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现状
19631.31
11374.85
1310.39
432.75
0.00
872.56
5640.76
规划
19318.48
8246.51
3162.71
432.75
0.00
1778.62
5697.88
市级总体规划是从1997年11月进行统一部署的,整个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以市国土管理局为主成立工作班子,制定工作计划。
第二步,广泛调查、搜集规划所需的各项基础资料,包括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期目标纲要》、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基本农田规划成果、城镇规划成果、土地资源详查资料、后备资源调查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
溧阳基础资料
![溧阳基础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829d5bcd1f34693daef3ed8.png)
溧阳基础资料一. 基本概况溧阳地处江苏省南部,隶属于江苏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部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
东邻宜兴,西与高淳、溧水毗邻,南与安徽省的广德、郎溪接壤,北接句容、金坛。
溧阳下辖10个镇(区):江苏省经济开发区(溧城镇)、江苏省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天目湖镇)、埭头镇、上黄镇、溧阳市南山景区(戴埠镇)、别桥镇、竹箦镇、上兴镇、南渡镇、社渚镇。
截至2015年末,溧阳户籍人口达79.60万人。
荣获“中国最佳休闲生态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省级文明城市”、“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同时,我市也是全国十大自驾游目的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市)等,2013年获批“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二. 交通区位芜太运河贯穿溧阳全境。
机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68千米铁路:宁杭高铁高速:宁杭高速、扬溧高速、常溧高速、104国道、239省道、241省道三. 地域文化四大核心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以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塘(táng)马战斗、周城战役为代表;养生文化:以南山竹海和长寿之乡为代表;民俗文化:以孟郊《游子吟》、伍子胥(xū)与史贞女、傩(nuó)戏与太平锣鼓等为代表;历史文化:以中华曙猿、史氏与偰(xiè)氏探源为代表;四.相关规划1.《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批时间:2009年3月26日区域功能定位: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新兴区域、苏浙皖交界地区商贸集散中心之一。
旅游规划总体目标:以建设“生态休闲”为主、融入“文化体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
形象定位:“山水溧阳、生态家园”旅游空间组织:各旅游功能区以溧阳市主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形成全市域大旅游框架,实现主要景区、景点互动发展。
(1)、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包括天目湖镇全部、戴埠等镇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320km2。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常州市武进区溧阳市等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常州市武进区溧阳市等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5ceffb5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a.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常州市武进区溧阳市等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26•【字号】苏政复[2011]58号•【施行日期】2011.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常州市武进区溧阳市等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1〕58号)常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对常州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批的请示》(常政发〔2011〕78号)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常州市武进区、常州市新北区、金坛市、溧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牛塘镇、洛阳镇、遥观镇、横林镇、横山桥镇、郑陆镇、雪堰镇、前黄镇、礼嘉镇、邹区镇、嘉泽镇、湟里镇、奔牛镇、西湖街道、南夏墅街道;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孟河镇、罗溪镇、西夏墅镇;金坛市薛埠镇、直溪镇、朱林镇、指前镇、金城镇、尧塘镇、儒林镇;溧阳市溧城镇、埭头镇、上黄镇、戴埠镇、天目湖镇、别桥镇、竹箦镇、上兴镇、南渡镇、社渚镇共37个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二、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土地利用,发挥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到实处。
三、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耕地补充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至2020年,常州市武进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2971.63公顷以内,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不少于626.35公顷,耕地保有任务量不少于41869.5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40500公顷。
至2020年,常州市新北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2901.12公顷以内,耕地保有任务量不少于9963.1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5966.67公顷,多划定的195.25公顷基本农田可用于规划中所列的重点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依法核减。
溧阳市城市规划与发展思路(2006)
![溧阳市城市规划与发展思路(2006)](https://img.taocdn.com/s3/m/f8ce34d6195f312b3169a5d6.png)
溧阳市城市规划与发展思路城市概况溧阳城区现状建设用地15.8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84万人,人均建设用地为100.31平方米。
溧阳城区现状呈单中心团块状结构,城市中心位于东、西大街与南大街、平陵路交汇处。
城市沿交通干线向外发展,呈星状布局。
1992年以后,随着市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以及城市行政中心的南移,城市建设用地向北、向南定向拓展,城市建设用地框架初步拉开。
总体上看,溧阳城区现状用地由三个片区构成:老城区:凤凰路与建设路之间,是溧阳老城区所在地,作为溧阳城区发展的核心城区,城市功能较为齐全,设施较为完善,是全市的商业服务、文化教育中心。
现状公共设施主要沿东、西大街与平陵中路两侧布置。
由于人口密度大,工业用地的置换力度较小,造成老城区内居民居住生活环境较差。
该区现状建设用地8.51平方公里。
南部新区:建设路以南,溧阳行政中心所在地,是上一轮规划以来的重点建设地区之一。
随着行政中心的建成,该区已经显现出溧阳新兴城市的发展风貌,成为溧阳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现状行政中心沿南环路、燕苑路布置建设,其他公共设施沿燕山路、天目路布置。
该片区现状建设用地4.93平方公里。
市经济开发区:凤凰路以北,是溧阳市城区新一轮工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域,该区发展态势良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齐全;随着新港钢铁工业园和芜太运河以北2.8平方公里的第三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将进一步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该区现状建设用地2.45平方公里。
城乡规划目标到2020年城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形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中等城市,成为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工业、商贸中心城市,具有山水特色的旅游城市。
城市结构形态规划城市结构形态为星状布局结构,城市主要交通轴线向北、向西、向南延伸,适当向东拓展,由西北、东南两片锲形绿地系统,城郊风景区以及规划主干道分隔成五个片区:中心片区、昆仑片区、燕山片区、城西片区、城南片区,在城市北、南、西部布置三个工业区;沿平陵路、西大街形成“十”字型城市中心。
溧阳--城市总规划
![溧阳--城市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33eb1de33d4b14e852468c7.png)
一般镇:
社渚镇:溧阳市西南部、苏皖交界处的交通商贸型城镇。 戴埠镇:溧阳市东南部工贸型城镇。
上兴镇:溧阳市西北部交通枢纽、工商型城镇。
别桥镇:溧阳市北部工商型城镇。 竹箦镇:溧阳市北山地区以资源型加工业为的城镇。
上黄镇:水产养殖之乡,溧阳市东部的农副产品加工型城镇。
对外交通规划 公路 依托已经建成的宁杭高速公路,加强溧阳城区 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 航道 对芜太运河进行延伸,与溧梅河衔接,新开航 道仍按三级航道运行;同时结合苏南航道网整治工 程对丹金溧漕河等重要航道进行疏浚改造,达三级 航道标准要求。
城西片:位于团结路、平陵西路、宁杭高速公路 及腾飞路所围区域,以工业用地为主。工业门类 以二类工业为主,以汽车配件、机械制造、数控 机床、仪器仪表等,形成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 建设配套服务的港口码头、仓储用地;配套居住 小区一个。
城南片:位于宁杭高速公路南侧,是以城南工业 区及与其配套的生活居住区组团为主的综合片区。 应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华东地区独有的生 态科技园,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部分先进制造业为 主,体现高层次。成为溧阳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长三角的一个精品园。
•
铭汤温泉
天目湖天目铭汤露天温泉是常州地区第一家以园林式露天 温泉为主题的养生 之地。温泉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以 “明清建筑”风格新奇独特,亭台殿间 高低错落,廊回水 涟。以准三星级标准建立 ,公司集温泉、客房、餐饮、娱 乐 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养生度假圣地。天目铭汤温泉坐落 在《游子吟》的发源地 ,位于国家AAAA景区天目湖旅游 度假区、车程仅仅10分钟,于溧阳市西郊,与溧 阳“孟 母神像”仅靠相连。孟郊泉自古孕育在太公山脚,经历地 热变化,蛰伏 万年,始于今欢腾于世。 铭汤温泉属于偏硅酸多元复合型温泉,富含便硅 酸、钾、 钠、镁、溴、锂、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 微量元素。具有 水质好,水 量多的特点,出水温泉42.8-45℃,水质中性 温和,PH值为6.6.可促进血液循环 ,活化细胞组织,快速 消除疲劳,并有效预防疾病,从而达到保健、美容,养 生 之效果。此 外,对治疗皮肤色素沉着、风湿及类风湿、关 节炎、神经衰弱等 特殊功效。
溧阳市国家级体育产业(体育旅游)基地总体规划二
![溧阳市国家级体育产业(体育旅游)基地总体规划二](https://img.taocdn.com/s3/m/8edfbf4a7cd184254a353508.png)
溧阳市国家级体育产业(体育旅游)基地总体规划二第二篇溧阳市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概况2溧阳市地理、经济和社会概况2.1地理区位概况江苏溧阳地处苏南,土地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位于江苏、安徽两省交汇、临近浙江。
空间上位于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1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圈有: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江阴、镇江、马鞍山、芜湖、宣城、湖州、嘉兴等10多座城市,与上海、杭州、扬州等城市也在200公里范围之内。
如图2-1所示:图2-1:溧阳市地理区位图2.2自然生态禀赋溧阳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气候特点,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夏冬季历时长,春秋季短。
历年平均温度15.5C°,极端最高气温38.6C°。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60.9mm,平均日照时数为1932.9小时。
优越的气候条件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溧阳市不仅体育旅游的气候宜人,而且溧阳的山山水水也以他特有景致吸引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溧阳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2.4万亩,水面42.6万亩,山林32.8万亩。
南有南山天目湖、北有瓦屋山长荡湖、神女湖。
大致形成南部为山区、中部为平原、北部为丘陵的地理环境。
全境有山、丘、平、湖四种类型,为溧阳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自然资源条件。
2.3交通发展状况宁杭城际高铁已于2008年12月开建,2012年年底通车,建成通车后将带动溧阳快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可让溧阳40分钟内直达宁波、杭州中心城市。
宁杭城铁建成将加大溧阳对南京、杭州两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吸纳能力,促进溧阳经济发展更快的融入长三角。
图2-2:溧阳市交通发展状况图2.4文化社会特征2010年末,溧阳市户籍总人口78.15万人,其中男性39.67万人,女性38.48万人;年末总户数26.45万户。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9人,由汉、满、朝鲜、壮、蒙古族等12个民族组成,分布在溧阳市内和10行政镇区:天目湖镇、溧城镇、埭头镇、上黄镇、戴埠镇、别桥镇、竹箦镇、上兴镇、南渡镇、社渚镇。
溧阳城总体发展规划
![溧阳城总体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8165d469b89680202d82535.png)
溧阳城总体发展规划溧阳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异军突起,长三角快速交通网络逐步完善等等,使溧阳市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使溧阳城市发展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超前性,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
一,规划背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异军突起,长三角快速交通网络逐步完善等等,使溧阳市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使溧阳城市发展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超前性,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溧阳市进行城市总体规划。
二,城市规划战略重点: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2、以“外引内联”为导向,发展开放型经济。
3、加快城市化步伐,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
4、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速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创造发展新优势。
三,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形成“城区——重点中心镇与特色镇——一般镇”的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1、城区积极与上海、南京、常州、苏州等城市接轨,引进技术、资金,全面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发展为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机械制造业,建成全市科技创新信息扩散基地和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2、重点中心镇与特色镇——南渡镇、天目湖镇南渡镇:溧阳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工商业为主的重点中心镇,市域副中心城镇。
天目湖镇:依托天目湖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成为溧阳南部以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为核心的旅游型特色城镇。
3、一般镇社渚镇:溧阳市西南部、苏皖交界处的交通商贸型城镇。
戴埠镇:溧阳市东南部工贸型城镇。
上兴镇:溧阳市西北部交通枢纽、工商型城镇。
别桥镇:溧阳市北部工商型城镇。
竹箦镇:溧阳市北山地区综合型城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前言为使溧阳城市发展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超前性,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溧阳先后编制了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上一轮(第三轮)《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于1994年编制,199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该轮规划对溧阳市城市发展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溧阳经济和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异军突起,长三角快速交通网络逐步完善等等,使溧阳市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溧阳市人民政府适时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第四轮《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工作,2005年11月2日规划成果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2005年12月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一是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了专题研究。
对市域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外出人口的历年变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溧阳市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经济发展潜力、就业岗位的创造能力等,通过多方法比较,合理确定了市域常住人口总量,并对总人口在市域空间上进行了合理分配。
二是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在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基础上,结合城镇空间布局特点,对工业在市域空间上的布局进行了优化,同时加强了与城区人口增长相对应的用地增长预测。
三是深化了空间管治的相关内容。
进一步深化了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保护、利用与开发的相关措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强制性内容,对其它生态敏感区的管治要求也进行了细化。
在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中,重点提出了重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城南工业区的工业类型及准入原则。
四是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更深层次优化。
在用地布局上,对城西工业用地进行适当调整,在野猫山北部布置相应居住用地,既解决了西部工业区的居住配套问题,并使城市用地布局更加紧凑、交通组织更趋合理。
将市体育中心(燕山北侧)迁至平桥路西侧,从而解决了原选址用地局促、交通拥挤等问题。
规划进一步将燕山、西郊仙人山和野猫山山体与城市功能完美结合,并通过专题进一步深化,提出景观控制要求以及与周边功能区的协调关系,限定风景区周边建筑高度,保证良好的城市山体景观特色。
规划结合城市水体,新开挖宁杭公路南侧燕山河,并对有条件的水体进一步局部放大,形成公园,进一步强化了城市水的特色;以护城河为核心,通过城市内外河流的联系,逐渐向城郊放射形成三片生态控制区和规划一个森林公园,与燕山风景区和西山风景区共同形成城市“山水一体”特色。
五是专题研究城市综合交通。
明确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等多项城市交通政策,对城市干路进行了优化,调整了干路网间距,加强了南北向的交通联系;对西部工业区道路进行优化调整,使城西工业区与城市联系更为紧密;为加强溧阳城区与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的交通联系,规划在二者之间形成两条一级公路,同时打通了罗庄路龙江路一线,高架跨越宁杭铁路;结合铁路客运站与铁路货运站的布局,补充了两个铁路站的站前区规划内容;对高速公路与市域路网的衔接进行了研究,对路网以及高速公路道口进行了局部调整,形成等级合理、梯度连接的公路网络。
《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编制完成后报审未批,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发生改变,原成果难以符合当前城市发展要求,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溧阳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市域大交通格局逐步显现。
为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要求,进一步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更好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根据省建设厅《关于确认城市总体规划报批材料的通知》(苏建函规〔2008〕189号)文件要求,我局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不改变原报批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规划年限的前提下,对原规划成果修改并更新相关基础资料,进行局部规划调整。
调整后的《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成果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并于2009年3月26日由省政府(苏政发[2009]23号)批准实施。
为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我局编印了《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 8—2020)》简介,希望通过宣传,进一步使公众参与规划、了解规划、支持规划、监督规划,提升溧阳城市规划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第一节区域功能定位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四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三节市域农村居民点第四节空间开发与建设管治第五节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第六节市域供水工程规划第七节市域污水工程规划第八节市域供电工程规划第九节市域电信工程规划第十节市域燃气工程规划第十一节市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节市域防洪排涝规划第十三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第十四节市域风景旅游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第一节居住用地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第三节工业用地第四节仓储用地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九章城市景观规划第十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第五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第七节供热工程第八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第十一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第一节抗震防灾规划第二节人防工程规划第三节消防规划第四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第十三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迎接经济全球化、全球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发展目标,促进溧阳市经济社会与城乡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两个率先”发展要求,将溧阳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推进全市城市化发展。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城市的理念;城市设计的理念,塑造整体协调发展的城市与区域。
3、上下位规划充分衔接,周边城市规划充分协调,注重城市规划历史评估,全面把握溧阳城市发展规律与趋势。
4、因地制宜,结合丘陵山区的特点,研究溧阳市域城镇规划与建设。
5、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手法,有机组织自然景观体系和人文景观体系,塑造溧阳鲜明的城市特色。
第3条规划范围本规划涉及的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两个层次。
城市规划区覆盖溧阳市域,即溧阳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535km2。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包括城区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西至宁杭高速公路,东至芜太运河,北至北外环路及常溧公路,南至宁杭高速公路及茶亭河,总面积1 09 km2。
老城区范围:东至东环路,西至241省道,南至宁杭高速公路,北至239省道。
第4条规划期限现状:2007年近期:2008-2013年;远期:2014-2020年;远景:展望至21世纪中叶。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第一节区域功能定位第5条区域功能定位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新兴区域、苏浙皖交界地区商贸集散中心之一。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6条战略思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围绕环境立市、工业兴市、富民强市三大目标,实施科教领先、外向带动、城市化推进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
加快市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形成城镇、非农产业集聚发展,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开敞布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
第7条战略重点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2、以“外引内联”为导向,发展开放型经济。
3、加快城市化步伐,优化市域生产力布局。
4、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速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创造发展新优势。
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8条经济发展目标至2013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6万元,小康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5万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9条社会发展目标至2020年全市社会文明昌盛,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10条城市建设目标至2013年,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投资环境不断完善,旅游业和物流业获得迅速发展,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物资集散基地。
到2020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形成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文化繁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成为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商贸中心城市,具有山水特色的旅游城市。
第11条环境保护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与保护相协调,城市与乡村相统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把溧阳市建设成为文明整洁、山清水秀的生态城市。
第四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第12条第一产业1、发展策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空间布局城郊型农业区:宁杭公路沿线地区及城区外围,规划建立城郊型花卉园艺及蔬菜生产基地,发展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等附加值较高的农副产品。
丘陵山区农业区:南部山区包括天目湖镇、戴埠镇以及龙潭林场等,主要发展林业、山区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依托平桥丘陵山区开发示范区(省级),大力发展林果、茶叶、竹笋等规模化种植基地。
西北部的瓦屋山林场、竹箦镇的部分丘陵山区重点发展林业和生态农业。
湖泊水网农业区:市域北部地区,注重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发展特种水产、水禽养殖业,建成特种水产、水禽养殖基地,适度发展滨湖旅游业。
第13条第二产业1、发展策略提升壮大支柱产业;调整改造传统产业;扶持发展优势产业;强化建筑安装业的地位和作用。
2、空间布局经济开发区:依托城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区位条件,重点吸引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增长潜力的企业,形成关联性较强的企业集群和溧阳市先导产业的培育基地。
工业区:主要结合城镇布局。
城区除城北工业区外,根据城市经济发展要求集中布局城西工业区和城南工业区,依托城南工业区生态优势,集中布局生态工业区;城区以外的工业主要集中布局于南渡、上兴、戴埠、别桥等城镇。
各工业区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吸引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资金、产业的转移,培育地方经济增长点。
第14条第三产业1、发展策略发挥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商贸企业、专业市场和休闲度假旅游业等,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