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水族文学创作的民族特色

合集下载

浅析水族星月流水类情歌的语言特色

浅析水族星月流水类情歌的语言特色
会见面, 星
月就 成 了 情歌 中表 达恋 情 的媒 介 。月亮 高 挂 , 星 光 闪耀 , 星 月 迢 迢, 三起 跳 , 摸 不 着星 星 , 七起跳, 够不 着 月 亮 , 让 王 母带 走 _ 『, 在 异乡守关 , 天空变得一 团漆黑 , 苦 命啊 , 我空想 这满天 的星 月。 河水 泛 滥 , 阻 挡我 的去 路 , 河边 徘徊 , 该有座桥 , 桥横跨在河 上, 也该有船 , 船横渡在水 中, 没有桥船 啊 , 我空 自盼念 , 想起她 , 心 如死灰人儿瘦 。河水泛滥 阻挡 了情人 约会的路 , 希望有桥或 船 来帮助横渡河面 , 但最终枉然 , 心如死灰人 消瘦, 表达 了被无奈 阻 隔 的相 思之 苦 。 2 . 5 寓 寄 漂 泊不 定 的情 感 归宿 星月 流 水 的共 同点 是 不 舍 昼 夜 的 时 刻 运 动 , 似 乎 永 远 没 有 归宿 , 没有情感依托 , 飘摇不定 。月儿 闪亮 , 它单独一个 , 星儿 一 群, 星儿没有家 , 日夜游跑 , 它们无法静心歇息 , 早上起来 , 隐没 于天 岭 之 际 , 晚上酉 时, 又 返 回来 了 , 世人不 知, 以为 比 大 家 都 好, 没有 田地 , 吃 什么 啊? 爱 情 中不 乏 有 失 意 和 孤 独 , 如 月 亮 单 独一 个 , 在 星 群没 有 属 于 自 己的 家 , 看似洒脱 的孤独追求 , 又 能 有几人能解其 中的失意伤感。水流逝 , 剩下干枯的河床, 裸露的 石头 , 水流逝 , 留下寂 寞 的 山壑 , 水 流 向遥 远 的 天 际 , 盼流水 , 何 时才 能 返 回。流 水无 情 即便 河 床 干枯 也 注定 要 流 向远 方 , 远 离 秀美 的山川 , 完成 孤 独 的漂 泊 旅程 。 2 . 6 释 放 奔 波轮 回 的复 杂 情 感 星月 的 往返 隐现 、 阴 晴 圆缺 和 流水 的纤绕 流 转 、 一 去 不返 有 暗 喻人 劳 苦 奔波 和 轮 回再 生 之 意 。月 儿 闪亮 , 单 独 一个 , 星 儿 一 群, 日夜 游 跑 , 它 们无 法 静 心 歇 息 , 早上起来 , 隐没于天岭之 际, 晚上酉时 , 又返回来 了。运用拟人手法 , 星月夜出昼隐 、 日夜 轮 回, 奔走 不 息 , 像 四处 奔 波 的浪 子 , 何 时 才能 真 正 的轮 回转世 。 无手也无脚 , 河水 中悠闲, 无头也无颈, 急流 中涌荡, 想起 那 流水 , 真令 人 费解 , 流逝啊 , 留 下 干 枯 的河 床 , 裸露的石头 , 流 逝 啊, 留下寂 寞 的 山 壑 , 流 向辽 远 天 际 , 盼啊流水 , 你 何 时 才 能 返 回。流水无依无 靠 , 随波逐流 , 面对美 景 , 却 无暇停 留 , 流 向远 方 。挽 留不住 的流 水 犹 如 奔 波 劳碌 的 人 们 , 使 人 徒 添 无 奈 惆 怅 的 复杂 情 感 。 3 水族 星 月 流水 类 情 歌 的语 言 运 用技 巧分 析 星月流水之所以成为水族情歌 中常见的意象 , 是 因其运 行 状态关乎人情冷暖。虽然对传统星月流水意象所表达的 内涵有 所承袭 , 但是受 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 的影响又有所变化 , 这是水 族情歌在语言驾驭上的技巧体现。 ( 1 ) 在 文 本格 式 上 , 从 上述 水 族 情 歌 来 看 , 大 部 分 文 本 没 有 固定 的句 数 , 每 句长 短 不 一 , 以三 、 四、 七 言旬居多 , 有 时 也 混 合 使用。( 2 ) 在语言表达上 , 不 同 于 日常 用 语 , 精炼 概括 , 是 特 定 的诗 歌语 言 , 注 重押 韵 , 其 押韵 方 式 灵 活 多变 , 称为水押韵法 , 利 于表 现叙 事 歌谣 。 ( 3 ) 在修辞 手法上 , 灵活 多样 , 综 合利用 赋 、 比、 兴和排 比、 拟人 、 设问等各种修辞手法 , 借喻和暗喻 的运用尤

浅析水族剪纸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析水族剪纸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析水族剪纸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浅析水族剪纸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历来呈现百花齐发的姿态,而剪纸则是其中流传最为广泛、成品数量最可观的一种。

由于它是广大人民群众基于对生活感悟的直观表达而创造并传播的艺术形式,所以它比高雅的艺术更具有适应能力,可以历经各种不同的文化变迁而存活下来。

学术界在对这一艺术进行研究的时候一直着重关注生活在北方的汉族人民,而很少把眼光放到居住在南方的少数民族身上。

而事实上,南方各个少数民族在共同生活的岁月中经过了融合与碰撞,产生了不一样的民俗剪纸艺术。

比如说水族就在剪纸中体现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以及深切而质朴的信仰文化。

本文运用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贵州省境内水族剪纸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硕士阶段学习有关课程的知识,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多个视点来审视与分析其艺术特点,探究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注重把握水族剪纸艺术的起源、变迁和现状,着力探讨水族剪纸艺术使用的文化空间、所具有的文化地位,并试图通过对现状的深入了解,探索水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优选策略,寻求水族剪纸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是:探索与研究水族剪纸的独特工艺和文化特征。

水族剪纸在艺术表现上结合了具象与抽象、写实与写意、含蓄与张扬,想象力丰富,自由奔放的特点。

这些与中国中原地区的传统剪纸着力追求粗扩、雄壮、简练、写实、逼真的艺术追求,以简洁的块面阴镂为主塑造写意形象有着较大的区别。

通过调查与研究,揭示水族剪纸蕴含的较高艺术价值、使用价值、文化价值与开发价值,有利于增强水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促进对水族剪纸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和开发利用。

本文的研究主要方法,一是广泛研究现有文献资料;二是深入进行田野调查,走访剪纸世家及著名艺人,参观有关博物馆、展览馆,拍摄大量照片,占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三是多角度的交叉比较研究,力图探索水族剪纸本源的文化内涵。

本文研究的难点,主要是水族剪纸方面的文献太少、太空,停留在面上宏观概括介绍的多,而深入进行微观剖析的极少。

水书的视觉文化研究分析论文

水书的视觉文化研究分析论文

水书的视觉文化研究分析论文水书的视觉文化研究分析论文据1990年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水族的人口就有34万。

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颇多的一个大杂居地。

然而水族就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

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水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都水族地区文化也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冲击。

一、水族书法的视觉形式现而今,每个民族都还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每个民族都创造的自己的文字,但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极少,在战争期间,或是朝代更替中,大多数都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有的消失殆尽,有的则保留不完整。

单从文字遗留来看,水书则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这大概是因为地势交通闭塞的原因。

因此造就了水族文字的古老而神秘。

这更值得去探究剖析它。

通过本次调查,采访当地水族人之后得到的解释都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的是说向仙人拜师学艺的结果。

这大概是当时社会封建,就从三都现在的地势情况来看也比较封闭偏远。

有的说更比甲骨文还早。

被称之为“活着的甲骨文”。

对于“仙人”的传说,就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李炳泽的解释来说:可能是因为古代水族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到外地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汉字”回来才创造水书这一说法,从现在三都等地石碑上保留的水字来说,有的水字也和汉字一样,更有反字。

由此他认为水族文字的来源就是仿造汉文化创造出来的。

但是我认为,水书并不完全是仿照“汉字”,水书是水族文化的活化石。

甲骨文是19世纪末才被考古学家所发现,水书中也有文字是用符号表示的,这就与象形文字意味相同。

用图画的抽象方法来表现了文字。

同时在水书中我们也发现与甲骨文类似的符号。

在甲骨文中专家无法解释的图文或符号,我们也可以结合水书来进行研究探讨。

仅从视觉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水族的工艺品也是水文化至今还留存的原因。

如何充分利用并有效的传承水族传统文化,发展其工艺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书法和绘画是原始水书发展的两个方向,书法由于文字的象形功能。

海洋文学的特点

海洋文学的特点

海洋文学的特点
1. 海洋文学充满了奇幻色彩呀!就像《海底两万里》那样,带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各种未知和惊喜,这难道不让人着迷吗?
2. 海洋文学有着强烈的冒险精神呢!比如《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海上的冒险经历,那是多么令人惊心动魄啊,谁不想去体验一番那种刺激呢?
3. 海洋文学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哟!像《老人与海》,老人与大海的搏斗,不正是在告诉我们要坚韧不拔吗,这意义多深刻呀!
4. 海洋文学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可细腻啦!《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的爱情,多么让人感动和心疼,这情感的描写多生动啊!
5. 海洋文学的场景描写好壮观啊!《白鲸》里描写的大海的波澜壮阔,那场面,真的是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太震撼啦!
6. 海洋文学还带着一种神秘感呢!比如各种关于海怪的传说故事,总是勾起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忍不住去探究,这多有意思!
7. 海洋文学里的自由气息超吸引人的!就如同杰克船长在海上的自由闯荡,那无拘无束的感觉,谁不羡慕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海洋文学真的是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能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那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浅析贵州“水书”文字的形意美

浅析贵州“水书”文字的形意美

浅析贵州“水书”文字的形意美摘要:古老的贵州“水书”是一种美丽而玄秘的文字。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字语言符号,表述着传统水族质朴而深邃的宗教文化寓意,又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和形式美学特征的视觉艺术符号,是信息和美学的完美契合。

“水书”文字图形化特征突出且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如图画般美妙的外形,象形拟物的表现方式,对于现代视觉传达和装饰设计,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形式美;寓意;象形文字;文字符号;设计“水书”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

它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丰富的文化信息,其中的天象、历法资料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又被誉为水族的《易经》。

2006年,“水书”被列入中国首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贵州省是中国水族人口最多的省区,约37万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0.8%。

水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罕有的同时具有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

贵州“水书”是一种古老而玄秘的文字,生动的形式美感、质朴深邃的文化寓意使“水书”文字在视觉传达中既具有强烈的视觉审美,又具有信息传达的功能,是信息和美学的双重载体。

一、拟形之美贵州“水书”(图1),水族称之为“泐虽”,泐,即文字;虽,即水家,“泐虽”意为水家的文字或书。

水书由象形、方块、图画等类型组成,已发现与夏陶符号相同,与甲骨文、金文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姻缘”,保留着夏商时期水族与汉族并肩发展的文明信息,疑是破解“夏都”千古之谜的钥匙。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如“山”、“水”、“日”“月”等,有的和甲骨文、金文类似;二是仿汉字,表现为汉字的反写、倒写或者改变字形,如“丁”、“五”等;三是宗教文字,即水族原始宗教中的各种密码符号,如“吉”、“凶”等。

海洋生物与人类的文化与艺术表达

海洋生物与人类的文化与艺术表达

海洋生物与人类的文化与艺术表达海洋生物作为地球上最古老、最神秘的生物群体之一,与人类文化与艺术表达紧密相连。

无论是古代的文学作品、艺术创作,还是现代的电影、音乐,海洋生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古代文化中的海洋生物形象海洋生物在古代的文化与艺术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蛟龙、龙、鲤鱼等海洋生物常常被描绘成神秘而威武的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被用于装饰艺术品,还被赋予了象征吉祥、神圣的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美人鱼、海神尼普顿等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绘画中,代表着恢弘与神奇。

二、现代文化中的海洋生物形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海洋生物的形象与故事也逐渐融入到电影、音乐等艺术领域中。

例如,迪士尼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中的小丑鱼尼莫和丑陋鱼多莉,以及《神奇海盗》系列电影中的海盗船长、女海盗等形象都深受观众喜爱。

这些作品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态与特征,也赋予了它们更加丰富的人性化形象。

三、海洋生物与艺术表达的意义海洋生物与人类文化与艺术表达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增强了人们对海洋生物保护的意识。

通过艺术形象的创作,人们对海洋生物的生态价值以及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海洋生物的形象为艺术作品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海洋生物与人类文化的联系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人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四、展望海洋生物与艺术表达的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生物与艺术表达的形式也将不断创新。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探索海洋生物的世界,通过游戏等互动形式加深对它们的了解。

此外,艺术家们也将继续挖掘海洋生物的美丽与神秘,为人类带来更多惊喜与感动。

总之,海洋生物与人类文化与艺术表达息息相关,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并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和保护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以海洋生物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出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比较文学视阈中的水族双歌与土家族民歌

比较文学视阈中的水族双歌与土家族民歌

比较文学视阈中的水族双歌与土家族民歌民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创作之一,也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生产劳动、节日喜庆、婚丧祭祀等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聚居在黔东南桂西北的水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而其中最有特色的无疑是水族双歌。

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民间歌谣特别发达。

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触景生情、遇事而歌、随编随唱,创作了数量众多的民歌:“一头芝麻撒上天,土家山歌万万千。

大江大河流不尽,土家山歌唱不完。

”这些民歌在民间以口传的方式代代相传,成为土家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族双歌和土家族民歌同属南方民歌,都符合民歌的基本条件:“第一,民众必得喜欢这些歌,必得唱这些歌;——它们必得‘在民众里活着’——第二,这些歌必得经过多年的口传而能够留存。

”在比较文学的视阈中考察水族双歌和土家族民歌,我们发现它们在结构形式、艺术手法、文化功能等方面,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原因在于它们虽然都是民间相传的歌谣,但产生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却不同。

一、结构形式水族双歌,水语称“旭早”,意思是成双成对演唱的歌,即不是一个人吟唱而是有应答者;有的也称“旭凡”,意为有唱有说的歌,即歌手在吟唱时穿插有说白。

水族双歌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说白与吟唱相结合的双歌和无说白只有吟唱的双歌两大类。

其中既有说白又有歌唱表演的双歌,具有戏剧的一些特征。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一首水族双歌中有多个角色、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和矛盾冲突,需要说白(相当于舞台的画外音)来介绍演唱的角色、缘由及与故事相关的其他内容。

如《打渔人和龙女》前面的说白介绍打鱼人遇见龙女,龙女表示愿意作打鱼人的妻子,然后开始吟唱:“(渔人)随河走,才到海边。

/海湾边,遇见龙女。

/因打渔,有幸见龙。

/两相爱,命该相同。

/咱休息,畅谈一会。

/互相爱,在大海上。

/丢拦网,和你成亲。

/我的龙女呵!/(龙女)常在海,不在岸边,/常在洋,从不上岸。

谈水族民歌的艺术特征

谈水族民歌的艺术特征

谈水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作者:韦祖雄来源:《音乐时空》2011年第07期摘要:水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歌资源,水族人民以歌传情,以歌达意,在节日聚会,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水族人民无歌不唱。

本文从水族民歌的曲调、音调、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演唱形式等方面对水族民歌特征进行梳理、剖析,认为水族民歌曲調的四音音组是其主要艺术特征。

关键词:水族民歌艺术特征四音音组水族,自称“淮”,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第一次举族迁徙,由中原的淮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使水族先民从殷商的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

水族先民第二次举族大迁徙,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发兵征服岭南之后。

第二次举族大迁徙,促使水族先民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来,由南溯流向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

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的古代,水族地区经历了八、九万年的生息发展,到公元629年之后,才相继出现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抚水州、茂州、劳州和都尚带等建制的辉煌时期。

水族现在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福泉、榕江、雷山、黎平、丹寨、从江、广西北部、云南部分地区,人口40多万。

勤劳勇敢的水族人民不仅创造了的水书,而且还创造了水族的音乐文化,以歌传情,以歌达意,在节日聚会、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水族人民无歌不唱。

唱诗词的遗风,在水族的水书先生那里现在还能听到。

唱歌、吹芦笙、打铜鼓、弹弦鼓,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这些都体现在“端节”和“卯节”两大节日里。

《三都县志略》载:“水家每年九月逢亥则过年,跑马为乐,谓之‘跑年坡’,亦好吹芦笙击铜鼓,婚礼、婿不亲迎,女家以伞遮女,新人赤足草履至大家,唱歌饮酒,一宿即去。

”“端节”是水历新年,男女老少在寨门,敲击铜鼓,吹笙起舞,举酒行歌,迎接宾客。

“吹笙跳舞以及兽尾而饰,顿足为节,与宋史所记,历因如绘”(《三合县志略》)。

“卯节”是以赛歌为主的一种节日活动,青年男女以歌传情,以歌会友,老少展示歌技,这一天赴“卯坡”者数以万计。

简单介绍水族文化特点

简单介绍水族文化特点

简单介绍水族文化特点水族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水族民族所创造和继承的一种文化传统。

水族民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山区和边远地区。

水族文化特点是受到水族民族宗教、语言、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与风格。

一、宗教特点水族民族信仰木仰教,宗教信仰在水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水族人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是可以被人尊敬和崇拜的,因此宗教在水族文化中是贯穿着生活的。

水族宗教有丰富的祭祀仪式,如“赛櫈”、“摆天神”、“送满杯”、“赛花”、“千寨会戏”等。

这些节日与仪式大多是围绕着神灵、自然、家庭及社区生活的方面展开的,体现了水族民族的信仰、礼仪及文化特征。

二、语言特点水族民族语言属于藏缅语族,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共有7个方言,水族文化与水族语言息息相关。

水族语言是一种口头传承的语言,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沿袭了水族民族族群中的礼仪、风俗、传统和历史等方面。

水族人自然的语音节奏、曲调、语感,以及较为丰富的词汇使得水族语言具有独特魅力。

三、服饰特点水族民族传统服饰非常华丽,通常使用丝绸、麻类、棉布等材料,装饰有鸟、兽、花、草等图案。

在水族服饰中,金、银、珠、玛瑙等贵重物品被广泛使用,饰品装饰夸张,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归属感。

例如,男子头戴有头冠,披边袍,佩戴银手镯、项链,还有银饰马扎布等;女子穿着彩色上衣,外罩长衫裳,戴着珠子和花苞,形象婀娜、美丽高贵。

四、建筑特点水族文化中的建筑物是特别的。

水族民族建筑和生活习俗具有紧密关联,包括村落、屋舍以及民族风格的广场、舞台等等。

水族人的屋子大多数是木制的,因为木材在水族的传统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水族屋底采用竹片、树皮覆盖,使得房子既能够让人舒适地居住,也能够防止雨水渗透。

水族民居多为三坡式房屋,通常采用榫卯连接方法,可以防止屋子被强风吹倒。

五、食品特点水族民族的饮食文化其实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水族人好吃辣,善于吃使用中国西南独有的山上和山下食品,如过江米、禁治蛇、酸笋鱼等。

水书的视觉文化研究

水书的视觉文化研究


现 而 今 , 每 个 民 族 都 还 保 留 自 己的 民族 文 化 特 色 ,每 个 民 支撑 着 这个 民族 几千 年 的文字 史和 文 明史 。 三 、视 觉文 化语境 中的水 书在 当代 的发 展 族 都 创造 的 自己的 文字 ,但是 发展 到 成 熟阶 段 的极 少 ,在 战 争期 1 . 水 书在 当代 语境 中的转 换 间 , 或是 朝代 更 替 中 ,大 多数 都在 社 会 的演 进 过程 中有 的消 失殆 从 古 至 今 水 文 化 也 逐 渐 演 化 , 以前 是 文 字 , 现 在 是 装 饰 图 尽 ,有 的则保 留不 完整 。单从 文字 遗 留来看 ,水书 则形 成 了 自己
案 , 以前是 由图案 转化 成 文字 ,现 在 是 文字 转换 成 装饰 图案 。例 如 :在 文化 教 育方 面 :主 要也 是 以普 通话 为 主 ,书 面形 式也 以汉 字 为主 导 。水 书则 是 主要 往装 饰 艺术 方 面发 展 。主 要应 用 于建 筑 上 的装饰 ,工艺 品 的装 饰 。 2 . 水 书 的精神 内涵 水 族最 盛 大 的节 日不 是春 节 ,而 是 水族 最具 地 方 民族特 色 的 “ 端节 ”,时 间大 概 是在 国庆 前 后 ,长达 4 9 天 ,分 七批 过完 。有
的说更 比 甲骨 文还 早 。被称 之 为 “ 活着 的 甲骨文 ”。
水 族 的 民间建 筑 大 多是 属于 木质 材 料 ,在屋 脊 或是 房梁 上 也 本 文 系 凯里 学 院学 生 课题 “水 书的 视 觉文 化 研 究 ” ( 项 目编 刻 有纹 样 , 由于在 社 会经 济 的高 度 发展 ,没 有建 立 很完 善 的保 护 号 :x 1 4 1 9 )研 究成果 。 机 制 。导致 了就连 在 乡镇 上 也难 以看 到 保存 完整 的古木 房建 筑 水 据1 9 9 0 年 统 计 ,我 国 少数 民族 人 口中水 族 的人 口就有 3 4 万。 书 。我 们现 如 今所 看 到 的大 多都 是 以商 业广 告或 水 族文 化 宣传 的 贵 州 省是 我 国少 数 民族 颇 多 的一个 大 杂 居地 。然而 水族 就 主要 分 表 现形 式所 展 现 出来 的水 书 。采 用视 觉 表现 的形 式 使我 们 更通 俗 布 在 我 国贵 州省 黔 南布 依族 苗 族 自治州 的三 都 水族 自治县 。也 是 易懂 地 了解建 筑 中 的水 书 。 但 是在 三 都 比较偏 远 的 乡村 中 ,在 建筑 中体 会 水书 的精 髓 更 全 国 唯一 的 一个 水 族人 民的主 要 聚居 地 。但 是 由于 社会 经 济 的快 为 浓厚 ,一 方 面 为 了弘扬 和传 承 本 民族 文化 ,另 一 方面 也具 有 装 速 发展 ,三 都 水族 地 区文化 也 受到 了来 自多方面 的冲 击 。 饰 艺术 性 。它 所具 有 的独特 魅 力 ,成 为 了水 族人 民的精 神支 柱 , 水 族 书法 的视 觉形 式

曲金良 海洋文化概论 海洋文学艺术

曲金良 海洋文化概论 海洋文学艺术

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海洋文学艺术【原创版】目录1.引言2.海洋文化的概念与特点3.海洋文化的发展与影响4.海洋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5.我国海洋文化的现状与未来展望正文【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海洋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种涵盖广泛的文化类型,海洋文化不仅包括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理解,更包括了由此衍生出的海洋文学艺术。

本文将从海洋文化的概念与特点、发展与影响、海洋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我国海洋文化的现状与未来展望等方面,对海洋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

【海洋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海洋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与海洋相关的文化。

它涵盖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保护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

海洋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海洋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海洋文化;其次,海洋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包括渔文化、海盗文化、海洋祭祀文化等;最后,海洋文化具有动态的发展性,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的深入,海洋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海洋文化的发展与影响】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密切相关。

从古代的渔猎文化,到近代的海洋探险和海洋科学研究,再到现代的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同时,海洋文化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的历史和现实生活。

例如,海洋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海洋资源的开发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海洋文化的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海洋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海洋文学艺术,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文学、海洋艺术和海洋传媒等。

海洋文学主要通过文字描述海洋,如海洋小说、海洋诗歌等;海洋艺术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表现海洋,如海洋绘画、海洋摄影等;海洋传媒主要通过声音和影像传播海洋文化,如海洋电影、海洋纪录片等。

【我国海洋文化的现状与未来展望】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和海洋资源。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海洋文化的研究和发展相对滞后。

贵州当代文学理论的特点

贵州当代文学理论的特点

贵州当代文学理论的特点贵州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元民族特色的省份,其当代文学理论也因此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在贵州的文学发展中,具有本土性和民族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贵州当代文学理论将本土文化融入文学创作之中,将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刷新了当代文学理论的认知框架。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贵州当代文学理论的特点。

一、本土性和民族性的突出以当代贵州作家巴金的作品为例,他的小说《家》以贵州土家族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土家族的生活和风土人情。

作为土家族后裔,巴金深刻地体验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将其融入到创作之中,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内涵。

而这样的文学作品在贵州当代文学中并不鲜见,其反映的正是贵州当代文学理论的本土性和民族性的突出。

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关注贵州当代文学理论在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关注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贵州地处西南山区,自然环境艰苦,民风淳朴,这使得当代作家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从而一系列生动的作品得以诞生。

在贵州当代文学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农村生活、少数民族生活的关怀,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些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贵州的山水、民风、传统文化等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通过作品,读者能够了解到贵州当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这也是贵州当代文学理论的一大特点所在。

三、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贵州当代文学理论中,传统文化元素经常被融入作品之中,如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都成为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贵州当代作家们还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得贵州当代文学风格更加多元化和开阔。

四、秉持人文关怀和理想追求贵州当代文学理论还以其秉持人文关怀和理想追求的特点而著称。

在贵州当代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理想追求是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

贵州当代作家们对社会现实以及人们自身的命运与情感都有着深刻的关怀,这种人文情怀贯穿于他们每一部作品之中。

贵州水族水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水族水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水族水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作为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字,水书经过代代的相传,已经成为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价值不可估量。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水书文化也面临着消亡,对水族文化和水书的学术价值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够发掘华夏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把这块全人类的文明瑰宝进行传承和发扬。

本文主要通过对水书文化的深入讨论,为水书文化的保护性战略提供建议。

关键词:水族;水书文化;传承一、水族及水书文化的简介在我国少数民族的迁徙和交融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文字也进行了融合,水族的水族文字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自成体系的。

由于水族人民崇拜鬼神,对自然的天体现象比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以及一些福泽或灾害都认为是由神灵主导,因此其文化中对于神灵的信仰非常的普遍。

我们可以了解到水书并不是水族文明中记录人民的生活或日常的一种交流性的文字,是为了通神求神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

水书的解读人:水书先生,也被称为鬼师,可以对这些鬼神故事进行解读,水族人对他们的水书先生具有强烈的心理依赖。

水书先生在水族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由于水书只传给本族的男性,所以这种传承性是比较独特的。

水书文字主要有象形、会意、指事和假借四种。

象形文字在水书文字中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主要是运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事物,比如说花字就是由花瓣组成的,虫就是一条毛毛虫的形状,而这种形状和笔画与现在的汉字相比较来说,很像反手书写的,因此水书也被称为反手书,由于水书文字的传承都是依靠人工誊写抄录的,因此每一位水书先生的留下来的字迹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水书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矛盾。

表现在地区的落后经济水平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和保护的程度和方向上存在的问题,还有科学协调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矛盾的问题。

水书及其水族文化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也有着许多的问题。

云南水族文化传承及发展研究

云南水族文化传承及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校)科研协作课题一般项目“云南水族文化传承及发展研究”(2019SYXTB03)。

作者简介:方琳,曲靖市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民俗学、社会学;李云兵,曲靖市社会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张横,曲靖市社会主义学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

文化建设云南水族文化传承及发展研究方 琳,李云兵,张 横(曲靖市社会主义学院,云南曲靖655000)摘 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研究对于云南这样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的省份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族是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其在历史发展变迁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云南水族主要聚居在曲靖市富源县,其拥有丰富的建筑、服饰、饮食、民间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节日及婚丧、民间口头文学等物质或非物质特色民族文化。

其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有行为传承(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符号传承、特定人群的传承、政府主导的传承等。

由于水族文化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较大、受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下的现代文明冲击、民族文化传承者及年轻一代背离乡土、云南水族文化研究存在盲区等多方面原因,目前云南水族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多项文化因子濒临失传、文化传承人断档明显、多民族融合现象突出、文化研究成果及宣传推广较少等问题。

笔者建议通过强化民族认同、完善健全传承人培养扶持机制、发展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业、创新文化传承及发展方式等路径,推动实现云南水族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水族;文化传承;文化发展;富源中图分类号:G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21)03-0094-07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是维系一个民族存续的重要基础。

而在当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现代文明的浪潮席卷下,许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遭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强烈的冲击。

当前,如何较好地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持续发展,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创建民族文化强省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海底两万里艺术特色

海底两万里艺术特色

海底两万里艺术特色海底两万里,美丽而神秘的世界,深深吸引着无数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这片广袤而未曾被人类完全探索的领域中,隐藏着无数宝藏和生命的奇迹,令人无限遐想。

而正是这种充满未知和神秘的环境,孕育出了海底世界独特的艺术特色。

自然奇观的灵感海底两万里的自然界景观无疑是最大的灵感来源之一。

在深邃的海底世界中,蔚蓝的海水中流淌着各种颜色的珊瑚,五彩斑斓的鱼群在水中翩翩起舞,巨大的海藻摇摇欲坠,仿佛是一幅幅绚丽的画卷,令人陶醉。

这些自然奇观的灵感被艺术家们转化为各种形式的作品,如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展现出海底世界的独特魅力。

海洋生物的生命之美海底两万里生活着无数奇异的海洋生物,它们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可能性。

从鱼类、海龟到海豚、章鱼,每一种生物都展现着独特的生命之美。

这些海洋生物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仿佛是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描绘着海底世界的丰富多彩。

深海神秘的文化符号海底两万里深处,还隐藏着许多神秘的文化符号和历史遗迹。

沉船、海底城、古代文物等,都成为了艺术家们永恒的创作题材。

这些神秘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激发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艺术家们通过对这些文化符号的重新诠释和再创作,打造出了一幅幅充满神秘和浪漫色彩的作品,让人感受到深海世界的神秘魅力。

总结海底两万里的艺术特色源自于自然奇观、海洋生物和深海文化符号的灵感,展现出了海底世界的独特魅力和神秘美感。

艺术家们通过对海底世界的创作和再现,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索这个充满未知和想象的奇妙世界,为观者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愿我们能够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传承海底两万里独特的艺术特色,让美和神秘在艺术的殿堂中永远闪耀!。

民族风情:水族艺术——文学

民族风情:水族艺术——文学

水族的文学水族的文学源远流长,尤其是民间文学色彩斑斓,深刻地反映了水族人民的历史和生活。

水族民间文学按文体形式可分为散文体文学作品和韵文体文学作品。

散文体文学作品主要是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寓言等,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有《人类起源》、《牙仙造人》、《十二个仙蛋》、《燃火》、《海黑》等,民间故事《两个媳妇》、《美女树》、《石狮嘴里含珠宝》、《金凤凰》、《兄弟情》等都是水族民间文学中的精品。

水族的韵文体文学作品主要是指那些有特殊节奏,音韵、章句和曲调等特征可以用来歌唱和吟诵的文体,即史诗、叙事诗、歌谣、民间说唱文学等。

这一部分流传下来的作品也非常丰富,如史诗《开天地、造人烟》、《造人歌》、《开路歌》,民间叙事诗《简大王之歌》以及各种歌谣,都是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作出来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民间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代广西海洋文学的审美特点及其价值

当代广西海洋文学的审美特点及其价值

作者: 邓波[1]
作者机构: [1]钦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广西钦州535000
出版物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页码: 166-170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期
主题词: 文化;广西海洋文学;审美特点
摘要:海洋文学是整个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领域和题材,广西文化的多元性和边缘性实际上构成当代广西海洋文学的基本环境,构成广西海洋文学独具地域文化色彩的气质。

广西海洋文学的特质可以概括为蕴藏包容与乐观的浪漫主义情怀,具有刚健雄浑的浓烈美感形式,饱含反思与批判的现实主义精神,追求平等与和谐的生态美学取向。

广西海洋文学蕴含着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精神,承载着走向海洋强国的海洋价值意识。

当下广西海洋文学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应当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坚持开放包容、融合共赢的发展思路,承担起自己生态叙事的责任,展现广西沉厚而博大的历史人文积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水族文学创作的民族特色
摘要:水族是一个古老又神秘的民族,其所居住的贵州三都一代,远离都市繁华,其地理位置极为偏僻。

历史上水族民众的生活方式大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传统的农耕生活样式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他们的文化和思想,使水族难以有书面的文学样式,导致水族文学样式多是以口口相传的口头文学为主,改革开放以后,水族地区受教育的范围大幅度上升,水族民众的文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水族涌现了一些写作者,通过解读,笔者认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具有浓郁的水族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味。

关键词:水族文学创作民族特色
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水族,早在秦汉以前,其先民就生活在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

水族的民间文学多以口头文学流传于世,文学基本上是民间口头文学。

按其民族习惯的归类,分为“单歌”、“双歌”、“诘俄伢”、“调”和民间故事五大类。

其中以“单歌”和“双歌”最为丰富。

“单歌”,是韵文体诗歌,又分“古单歌”和“单歌”两类。

“古单歌” 多是较长和具有神话色彩的古歌,包括开天辟地(《开天立地》)、人类万物起源(《洪水滔天》、《造人歌》、《种树歌》)等内容。

“单歌”则是即兴创作的短歌以及叙事歌、人物歌、情歌等。

这类民歌,思想内容大多体现出本民族的情怀和感念,是一种生存的坚守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活道路的抉择。

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的水族文学,具有浓郁的水族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味。

这种民族风味表现在语言叙述上特别显著,在潘国会的短篇小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潘国会,笔名潘会,水族,贵州三都九阡人,1984年毕业于三都民族师范学校,他做过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乡镇党委副书记、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等职;丰厚的生活阅历为潘国会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他的短篇小说集《月亮树》和《小黑头》,用细腻的笔触,民族化的语言深刻地描述了水族乡村生活的多个层面,他能事无巨细地描述,又能抓住重点,语言扑捉到位,表达出一种自然素朴又引人思考的叙事风格,具有显著的水族山乡之特色,我们来看他《一封未拆开的信》:
现在回想那月牙,弯弯的似把银刀,无奈地割断了缕缕情丝。

从那以后,她不再提到我家的事,我更是羞于启齿。

离地质勘探队明确搬走的那几天,我们是每天晚上都要见一面,但她再也不敢离工棚太远,我们在附近田埂边傍着草堆挨坐在一起,沐着露水思明月望星空。

越是迫近搬走之日,我们就越是对视无言。

心海像遇到了台风,浪峰不断地在礁岸边拍打咆哮。

他们走的那天中午,我怕没有勇气不流泪,就早早地窥在离工棚很远的僻静处看着她,直到他们把东西都上好车了,还不见我人影,在车要开动的时候,她还跑到那高高的土包上,手捻辫子伸长脖子朝路口望来,车子一直在鸣着喇叭催她,她左右晃了几下仍不见我,才勉强向卡车走去,随着一股尘埃滚动,车子便
消失在那模糊的山前。

她走后,给我留下一堆思念,白天在校魂不守舍,回到家她更是影子般与我相随,睁眼闭眼都抹不掉,母亲伤心地看我一天天地瘦弱下去,没别的法子,只好包上一筒米,心疼地扯出胸包,解开扣针从卷状的分分纸币里凑足几毛钱来,跑到姑坛寨的巫婆家去给我看命。

母亲回来时,面目飘忽地盯着我看,说我落了天罡魂,是月亮拐走的。

我心里感觉有点顺,仿佛真的点对了那股筋络,因为迎红走后,我满脑子都是那秋夜的露水,透明的月牙。

对水族地区自然风物的描写,对故乡人情世态的刻画,语言生活化,叙事民族化在潘国会的创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这些民族风味融合了他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如果说当代水族文学创作的民族特色,在潘国会的作品中集中表现在语言风格上,那么当代水族文学创作的民族特色,在潘文佳的作品中就集中表现在其引人深思的情节及其文本的构思上了。

潘文佳,水族,贵州三都塘州拉下人,现居广西桂林,专栏作家,曾在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发表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多次在全国性及国际性的文学赛事中获奖,是桂林市三个有全国影响的写手之一。

潘文佳尽管生活在远离三都的广西桂林,但早年的故乡生活一直影响着他,伴随着他的心灵建构,故乡不间断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潘文佳的作品具有丰厚的生活哲理和质朴的水族风格。

由于长期居住在省外,他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思乡情结。

同时,我们不难看出潘文佳的作品体现了一种轻快的叙事特征,风格多样,但民族特色异样浓烈,我们以他的《有个名叫“塘州”的地方》为例:
塘州,这个极易让人联想到广州杭州郑州等喧嚣都市的地方,其实只是三都水族自治县南面的一个乡镇,那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的生命之根。

塘州的一条条乡路,就是我掌心的纹路,每次听乡人乡音直呼我的乳名,我都感到温馨无比幸福无比。

掐指数来,我在漓江畔定居已有二十余个春秋,塘州理所当然就成为最大的牵挂,那儿的几部电话几乎成了我的流水线,我的高密度“追击”,也不间断地收获或喜或忧的消息,喜的是通往临近乡镇的公路已竣工通车,还有一位德才兼备的女领导新近到任,忧的是堂弟夫妇俩又搭上了南下打工的列车,让一个未满10岁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一日,又传来了本家那位哑巴叔叔不幸辞世的噩耗,心中酸涩之至,即刻追问何日何时上山下葬,家人反问我:“听你猴急的语气,莫非还想赶回来参加哑巴叔叔的葬礼?那么远的地方,不能回来也没人责怪你的!”我回话道:“不能回乡,我也可以在食物上由荤改素寄托哀思呀!”家人又说:“你在异乡忙碌,还顾及这些细节?”我说:“不就是短期调整一下食物的种类吗?有何难哉!”,多年以来,每遇有家族人仙逝,我都习惯沿袭祖先这一忌食荤菜的习俗,以示对亡灵的尊重。

在我的眼里,始终有乡人的一颦一笑,小小的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邮件背后,是游子的故土情怀,我曾试图让外面一些老板到塘州去投资兴业,虽然,这个努力因种种原因无果而终,但能为家乡用心用力并与之同喜同悲,也算是鸦有反哺之报的一种诠释。

潘文佳的作品除了给人简洁洗练的风格外,他创作中的民族情怀和民族意识也特别突出,构思的独特,情节的奇巧,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潘文佳的创作特点是以事件来引起思考,以思考来反思,以反思来促进,从而使他的文章显现出富有后劲的民族风味。

当代水族文学创作的民族特色,在潘鹤的创作中则体现出一种温纯的记叙,但却别具力量;潘鹤,水族,贵州三都三洞人,中国80后自由写作者。

他的创作特色,体现了水族的独特的世界观和别具一格的自然观,他的作品总能够折射出水族人的道德观念和民族风情。

关于水族的起源和迁徙过程,水族的民间传说里大多和居住地的风物景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在文学上就是朴素的道德观念;如潘鹤的散文体小说《飞来的岛黛瓦》: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水族人背着铜鼓,扛着锄头犁耙成群结队地去逃荒,先后经过很多地方,可搬到哪里都不能居住。

人们正在发愁的时候,天上飞来了一群岛黛瓦。

大家想,岛黛瓦肯定是来给我们带路的,就跟着它走了。

岛黛瓦顺着大河向上飞,水族人也就随着它的影子往大河上游搬家,最终来到这青山盘旋绿水环绕的地方,这里泉水叮咚,常年流淌不息,又有宽阔的坝子,人们就先后居住下来,岛黛瓦给人们带来各种谷物的种子,人们就仿照着它的羽毛,绣成多姿的马尾绣,那群可爱的岛黛瓦陪着大家过了一天又一天,看到水族民众安居乐业后,就在秋收过后的一个亥日飞走了。

人们为了感谢它,就分批过端,来怀念岛黛瓦的恩情。

富于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就这样,以水族先民的原居住地为传说的源头,将水族的民族来源一一展现,并代代相传,口口相诵的方式体现了水族人对自己故土的怀恋和对生活的感恩情怀。

这种素朴观念在潘鹤的文学创作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体现了他创作中的选择原则,呈现到文本中,就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表述特色。

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居住在三都一带的水族人,由于居住地的闭塞,加上山高林密的生存环境,使得水族人和外界联系极少,在对本民族起源等问题上水族民众通过长辈的口头讲述形成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代代相传之后,就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水族当代文学创作立足于传统之上,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创作主体深层次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而他们的文学创作具有浓郁的水族特色。

笔者以管中窥豹的方式,通过解读水族当代文学文本,尽可能地引出文学创作背后的民族认同,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希望得到更多方家来参与和解读。

参考文献:
[1]沈汉炎.水族作家潘国会小说集《乡间往事》序[N]. 新浪文化,2010.
[2]潘鹤.韶华倾负[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3]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