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础知识(重点版)

合集下载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概要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概要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一、概论1、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操作者质量管理、工长质量管理、检验员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边缘学科。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深化将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

3、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化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一个包含ISO9000和ISO14000标准的全面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TQIMS),把全面质量管理推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阶段。

4、ISO8402术语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是基于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质量环的控制,并通过有效的质量体系或系统工程为基础来实施和体现。

质量环和系统工程可以用过程来体现,过程的不稳定性,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目标。

6、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质量环的划分应该随行业和产品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质量环如何不同,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都应包括在内并进行有效控制。

7、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员、全过程、全范围及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差异:强调系统管理、强调预防为主、强调不断改进、强调满足顾客需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1、全面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成本、质量改进和质量文化及质量审核。

2、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3、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三、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点1、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质量控制点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动。

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装置、设备,以及技术和方法等。

3、工序是制造控制的主要环节。

军队文职管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篇管理学基础2

军队文职管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篇管理学基础2

第二章计划与决策一、计划的基础知识计划的概念: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计划的内容:5W1H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可行性、灵活性、创新性、普遍性、效率性计划的目的:合理配置和运营资源计划的意义:协调工作;减低不确定性;减少重叠性和浪费性;通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二、计划工作的程序与方法计划工作的步骤:分析目标、明确方向、确定前提条件、拟定计划、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计划、设计派生计划、编制预算计划的方法:按计划的重要性划分: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业务计划按计划的时期界限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按内容的时期界限分: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由抽象到具体分层: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划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以及预算。

(书中没有,拓展部分)现代计划技术:滚动计划法(五年计划)、网络计划法、目标管理法三、目标管理(已考过主观题)目标管理的内涵(了解即可):德鲁克提出,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

目标管理的过程: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目标四、决策的内涵和模式决策的概念: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制定的多种方案,并选择一种满意的方案并予以实施,最后实现组织的目标。

决策的类型:按照决策的性质不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按照决策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按照决策的方法不同:确定决策、风险决策、不确定决策按照决策的主体不同:群体决策、个体决策决策的模式:确定决策:平衡盈亏法风险决策:决策树不确定决策:小中取大、大中取小、折中法决策的性质:目的性、主导性、动态性、过程性、选择新、满意性。

(完整版)酒店管理基本知识

(完整版)酒店管理基本知识

酒店管理基本知识1、酒店的管理层次酒店的管理层次一般都呈金字塔形式,从塔底到搭顶,由宽到窄。

管理的幅度则是越往上层,管理难度越大,管理的幅度越小。

现在国内比较常见的酒店管理是直线职能制管理,在该管理体制中,任何一级领导、管理人员、服务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业务范围、工作职责及本人应该具有的工作技能和知识。

酒店一般分为四个层次:(1)服务员操作层酒店要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必须通过服务员的服务来体现。

因此,服务员的素质、个人形象、礼仪、礼貌、语言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等,是酒店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

总之,服务人员要根据岗位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标准和应该具备的服务技能及理论知识,向主管(领班)负责。

(2)督导层主管(领班)主要负责安排日常工作,监督本班组服务员的服务工作,随时检查其服务是否符合本酒店的服务质量标准。

作为主管(领班)还要随时地协助本班服务员进行工作或是代班服务。

特别是在服务高峰的时候,或是服务人员缺少的情况下,领班要亲自参加服务工作,因此领班必须具有较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是本班服务员的榜样,是服务现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否则他就不具备领导本班服务员的权威。

主管对部门经理负责,领班对主管负责。

(3)部门经营管理层部门经理主要负责本部门人员的工作分工、领导、指挥和监督。

同时,还要负责制订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向上一级汇报本部门的工作,确定本部门的经营方针和服务标准,以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部门经理不仅要有组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培训能力,熟悉掌握部门的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同时还要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并具有一定的服务技能。

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

(4)总经理决策层酒店的总经理主要负责制订企业的经营方针,确定和寻找酒店的客源市场和发展目标,同时对酒店的经营战略、管理手段和服务质量标准等重大业务问题做出决策。

此外,还要选择、培训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负责指导公关宣传和对外的业务联系,使酒店不断提高美誉度和知名度。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_知识中心_质量管理一、质量和顾客满意1.顾客即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的顾客。

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正确的顾客观: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相关方; (2)顾客不用依靠企业,反之企业依靠他们; (3)顾客决定企业的盛衰;(4)顾客不是对企业工作的打扰,他们恰恰是企业工作的目的所在; (5)顾客是光顾是帮企业的忙,企业为他们服务不是在帮他们的忙; (6)顾客不是统计数字,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几代人的人,有感受和感情; (7)顾客带着需要来到企业,企业的工作是满足他们; (8)顾客值得企业给予最大的关注和最彬彬有礼的接待; (9)顾客有需求,所以企业的员工才有工作; (10)顾客有选择的权利,企业成为顾客的最佳选择才能留住他们; (11)顾客很敏感,企业对顾客要巾贴心; (12)顾客的需求是很个性化的,所以企业在质量策划时要有弹性。

2.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它是顾客将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实际感受的价值与期望的价值进行比较的结果。

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1)主观性。

顾客的满意程度是建立在其对产品和服务的感受上,感受的对象是客观的,而结论是主观的。

(2)层次性。

处于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标准不同,因而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或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某个产品或某甚而服务的评价可能不尽相同。

(3)相对性。

顾客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成本等经济指标通常不熟悉,他们习惯于把购买的产品和同类型的其他产品,或和以前的消费经验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满意或不满意具有相对性。

(4)阶段性。

任何产品都具有寿命周期,服务也有实践性,顾客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自于过去的使用体验,是在过去多次购买和提供的服务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呈现出阶段性。

第二章质量一、质量的概念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

仓库管理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仓库基础知识1、固定储位:固定规划一个储位,只能摆放规定某种物料的这个储位作用:将物料固定摆放在一个区域储位,以便迅速找到物料2、自由储位:可以摆放任何物料的储位,没规定只能摆放某种物料的储位作用:一般用于摆放临时来料、暂存物料、大批量物料暂时摆放3、第一储位:物料摆放的第一个储位,相对第二储位而言(第一储位一般为固定储位)4、第二储位:物料第一储位摆放不下,在增加的一个储位,相对第一储位而言(第二储位一般为自由储位)5、仓库定位管理:将仓库物料分类分区,并物料固定摆放在某区域或储位的管理方法6、仓库账、物管理原则:账目管理原则:见单发料,见料入账物料管理原则:先进先出;分类管理;一料一码料卡管理:料卡上要标明物料编码,名称,规格型号,出入库数量;生产单号,领料人或入库人物料卡作用:当账、物、卡数量不一致时起到追溯原因作用,查明出错原因7、仓库7S管理:整顿:将物料分类摆放,并划分区域整理:将有作用的物料保留并摆放齐整,将没作用的物料报废、丢弃、撕毁等等方法处理清扫:每天清理打扫设备,以便及时发现设备不良清洁:个人着装干净整洁素养:每天按以上做,养成良好习惯安全:在作业时要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生产时人身安全摆在第一位节俭:养成良好习惯,不浪费公司一滴水,一张纸,提出改善意见,提高公司人力资源,财物资源利用率8、仓库目视化管理:一级标识:大区域标识:仓库分成品区;半成品区;电子料区;五金件区;结构料区(壳料);包材区;化学品区;耗材区二级标识:由大区域进一步划分:成品区分:软包锂电池区,锂离子电池区,镍氢电池区,镍铬电池区,铅酸电池区等电子料区分:电阻区,电容区,电感区,磁珠,IC,PCB,插座等五金件区分:螺丝区,螺母区,弹片区,连接片区,弹簧区,PVC等结构料区分:上壳区,下壳区,后盖区,前盖区等包材区分:外纸装箱区,内纸装箱区,吸塑区,珍珠棉区,PE袋区等区域三级标识:由二级区域进一步划分:锂离子电池区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区和方形锂离子电池区软包锂电池区分:圆柱形软包锂电池区和方形软包锂电池区镍氢电池区分:圆柱镍氢电池区和方形镍氢锂电池电阻区分:插件电阻区,贴片电阻区电容区:插件电容区,贴片电容区四级标识:由三级区域进一步划分贴片电阻区:0805贴片电阻区;0603贴片电阻区;0402贴片电阻区贴片电容区:0805贴片电容区;0603贴片电容区;0402贴片电容区9、仓库定位管理:将仓库物理分类分区,并物料固定摆放在某区域或储位的管理方法10、颜色分辨法:以十二种颜色代表十二个月份,一个颜色固定代表一个月份,用以识别仓库入库物料月份的方法11、仓库场地规划准则:场地要充分利用往空中发展;货架摆里,靠墙摆,中间留空地,进门不摆货架;物料摆放内轻外重,内小外大;靠窗防水防晒物物料,上轻下重,上小下大12、仓库单据管理:仓库单据种类分为:供应商送货单,采购入库单,生产领料单,产品入库单,销售出库单,其他入库,其他出库,盘点单,委外发料单,委外入库单将单据按类型分类,不同月份分开,系统和纸制单据月份不同的,以系统为准,更改纸制单据第二部分:仓管员工作任务一、基本职责1.及时、准确维护库存管理系统,确保仓库物品的帐、卡、物三者一致,仓库区域划分明确,物料标识清楚,存卡记录连续、字迹清晰;2.做好仓库物料的收发存管理,严格按流程要求收发物料,并及时跟踪外发物料的发送,4.对物料管理的有序性、安全性、完整性及有效性负责,对部品物料的实行分区存放管理,确保库容库貌,按要求定期填制提交呆滞报废物料的处理申请表。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1.德鲁克:管理就是牟取剩余.2.西蒙:管理就是决策.3.穆尼:管理就是领导.4.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孔茨:管理就是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6.管理的有效性包括:效益和效率.7.效益:目标达成度,也就是产出满足需求的程度.8.效率:产出投入比.9.效益与效率相比,效益第一.有效的管理,既要讲求效益,也要讲求效率.10.法国的法约尔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管理的各种职能,他将管理分解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1.管理学家公认的基本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12.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经之过程.13.组织工作: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立的目标而进行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14.控制工作: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的过程.15.计划(合理配置),组织(贯彻落实),领导(激发鼓励),控制(纠正偏差).16.明茨伯格:经理角色学派创始人.17.管理者在人际方面充当: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18.管理者在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19.管理者在决策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20.罗伯特卡兹认为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21.一般环境因素: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因素.22.任务环境因素: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顾客)、竞争者、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中各种利益的代表组织.23.组织的环境,按复杂程度,分为复杂环境和简单环境.按变化程度,分为动态环境和静态.24.状态1:相对稳定和简单的环境.(一般日用品生产企业).25.状态2:动荡而简单的环境.(音像制品公司).26.状态3:相对稳定但极为复杂的环境.(汽车制造企业).27.状态4:动荡而复杂的环境.(高新技术企业).28.决策的5个定义:1.决策前提:要有明确目的.2.决策条件:有若干个可行方案可供择.3.决策重点:方案的分析比较.4.决策结果:选择一个满意方案.5.决策实质:主观判断过程.29.决策基本过程:1.察觉和分析问题.2.明确决策目标或准则.3.指定可行方案.4.分析比较行动方案.5监督与反馈.30.根据信息的可得性,可将决策情形分为: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和模糊型.31.决策者的个性特点:保守型(极大极小损益原则,悲观原则)、进取型(极大极大原则,即乐观原则)、稳妥型(最小后悔值原则).32.决策者的个人决策风格:1.命令式.2.分析式.3.概念式.4.行为式.33.古典决策模式:古典决策模式假定管理者能够获得做出最优决策的所有信息,而且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34.行政决策模式(詹姆斯马奇和赫伯特西蒙提出)建立在以下三个重要的概念基础之上: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和满意原则.35.目标类型A:1宣称目标.2.真实目标.36.目标类型B:1.战略目标.2.战术目标.3.作业目标.37.目标类型C:1.生存目标.2.发展目标.38.目标类型D:1.组织目标.2.个人目标.39.目标特点:1.差异性.2.多元性.3.层次性.4.时间性.40.目标指定的基本原则:1.以社会或市场的需求为前提,并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2.以提高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3.所制定的目标应该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41.目标制定过程:1.内外部环境分析.2.拟订总体目标方案.3.评价各总体可行方案并选择可行方案.4.总体目标的具体化.5.目标体系的优化.42.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目标应该由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才有可能形成能够为组织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并愿为之努力和奉献的共同目标.43.计划的形式:目标、战略、政策、规章制度、预算和规划.44.计划的作用:1.提供方向,增进协调; 2.有效配置资源; 3.适应变化,防范于未然;4.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5.为控制提供标准.45.计划分类:1.按时间,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2.按广度,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3.按对象,综合计划、职能计划和项目计划;4.按效用,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46.计划过程:1.明确任务或目标;2.清楚与计划有关的各种条件;3.指定战略或行动方案;4.落实人选、明确责任;5指定进度表;6分配资源;7.指定应变措施.47.直线职能制:1.特点: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2.优点:指挥集中,决策迅速,同时充分发挥了职能部门专家的特长.3.缺点是:直线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目标不易统一;不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组织反应慢.4.适用条件是:适合大多数规模适中,产品或服务类别不多的组织.48.事业部制:1.特点: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相分离,政策制定集权化,业务营运分权化;2优点:1.既保持了公司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又发挥了各事业部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可使公司高层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得以从事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3各事业部相当于公司内部独立的组织,不论在公司内外,彼此都可以展开竞争,比较成绩优劣,从而克服组织的僵化和官僚化;4也有助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3.缺点:1.各事业部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2.本位主义严重;3.调度和反映不够灵活,不能有效地利用公司的全部资源;4.管理部门重叠设置,管理费用增加;由于各事业部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因此对事业部一级管理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6.集权与分权关系敏感,一旦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个组织的协调一致.4适用条件:欧美日大型企业采用的典型组织形式.49.事业部制和执行部制只有在组织规模很大且业务范围广或市场区域大时才比较适用.50.组织设计原则:1.目标原则;2分工与协调原则;3.责权对等和信息畅通原则;4人事匹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原则;5逐步发展和经济高效原则.51.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1.发展战略;2.发展阶段;3.外部环境因素;4.业务特点;5.组织规模;6人力资源状况.52.部门化分类:1.职能部门化;2.产品部门化;3.地区部门化;4顾客部门化;5.综合部门化.53.管理幅度:某一特定管理者直接监督和指挥的下属人员.54.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管理者能力;2.下属的成熟程度;3.工作的标准化程度;4.工作条件;5工作环境.55.幅度大层次多的组织为扁平型结构;幅度小层次多的组织为锥型结构.56.职能权力:某一岗位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岗位直接指挥的权力.57.参谋权具有:1.建议权;2.强制协商权;3.共同决定权;4.职能职权.58.授权的好处:1.可使高层管理者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2.提高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并增进效率.3.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培养.4可充分发挥下属的专长,以补救授权者自身才能的不足.59.授权原则:1.明确授权目的;2.职、权、责、利相当;3保持命令的统一性;4正确选择被授权者;5.加强培训和监督控制.60.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1.职责或决策的重要性;2下级管理人员的素质;3.组织规模;4.组织文化;5.控制技术的发展程度;6外部环境的影响.61.迈尔斯-布瑞格斯模型(荣格)将个性分为四个维度:1.外向型和内向型;2.感觉型和直觉型;3.思考型和情感型;4.判断型和感受型.62.霍兰德的个性-工作适应理论指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离职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个性与职业环境的匹配度.结论:个体之间在个性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工作具有不同的类型,当工作环境与个性类型协调一致时,会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率.63.冲突在组织内部可分为:人际冲突和群体间冲突.结论:如果冲突的形式是诚恳或建设性的,那它在组织中也可以带来正面的效果.根据图得出结论:如果群体内完全没有冲突,其成员将陷于自满或冷漠,从而损害组织的绩效与创新;中等程度的冲突可以激发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绩效;但过多的冲突则可能导致敌意或缺乏合作,从而降低绩效.对于管理者来说,关键在于找出和保持能够激励激励绩效的适当的冲突水平.64.领导者影响力来源:职权和威信.威信包括专长的威信和品质的威信.65.威信的影响因素:1.品格;2.才能;3.知识;4感情.66.管理与领导:从定义看,1.管理是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领导是带领和指导群众以实现目标的过程;2.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人力资源,而且包括信息、技术、资金等其他资源;3从本质而言,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职权基础上对下属的行为进行指挥的过程,领导则更多是通过其个人魅力与专长来影响追随者的行为.67.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1.管理者是被正式授权来管理一个组织或部门的,管理者利用职权来解决问题、作处决策和实施行动,领导者则可能是在群体活动中自发形成的,他们的影响力与其在组织中的地位无关;2.管理者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下属,领导者的对象则是群体中的追随者;3.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来提高效率,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领导者通过领导、协调和激励使追随者自觉地朝着领导者所指引的方向前进;4管理者更多的是在群众后面鞭策,而领导者则更多的是在群众面前带领;5管理者更多的关注于正确地做事,领导者则更多地关注于做正确的事.68.领导行为理论:1.勒温理论:1.专制领导作风,以力服人,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的领导作风,它把权利定位于领导者个人.2.民主领导作风,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它把权力定位于群体.3.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定位于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一切悉听尊便的领导作风,实行的是无政府管理.69.管理方格理论:横轴是关心生产,纵轴是关心人.(1.1)贫乏管理,(1.9)俱乐部式管理,(9.1)任务式管理,(9.9)团队式管理,(5.5)中间式管理.70.领导权变理论:1.费特勒模型;2.不成熟-成熟理论;3.情景领导理论(何塞和布兰查提出);途径-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提出,即把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结合起来)71.情景领导理论:任务成熟度:相对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而言,若一个人无需别人的指点就能完成其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经验,那么他的工作成熟度就高,反之,就低;心理成熟度:与做事的愿望或动机有关,如果一个人能自觉地去做,而无需外部的激励,就认为他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反之就低.72.何塞和布兰查提出的四种领导方式:1.命令式(强调直接指挥);2.说服式(指导+保护+鼓励);3.参与式(重点在于给下属支持以及沟通);4.授权式(不指点,让下属自己展开工作,完成任务).73.成熟度的四个等级:M1.(命令式:高工作-低关系)缺乏能力和愿望,不胜任不自觉;M2.(说服式:高工作-高关系)有愿望无能力,,有积极性无技能;M3.(参与式:低工作-高关系)有能力,无积极性;M4.(授权式:低工作-低关系)有能力有愿望.74.弗络伊德,“精神病理分析理论之父”,人性分为理性型和感性型(弗倾向的一方).75.沃森,“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之父”,倾向于行为主义,人性分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马斯洛推崇).76.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发起人,提出需要层次理论.77.经济人,人生性好争且自私,唯一关心的是自身的存在.78.麦格雷戈,提出X理论和Y理论(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而提出).7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80.阿德弗的ERG理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发展需要.81.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生理需要、友谊需要、权力需要、成就需要.8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83.双因素理论的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成就感、得到认可、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责任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84.双因素理论的保健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的因素):公司政策、监督、人事关系、工作条件、薪金等.85.哈佛的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正强化(对正确的行为及时加以肯定,使正确行为继续)、负强化(为避免人们不想看到的结果而使行为得到加强)、消退或不强化(不采取任何措施,不奖惩)、惩罚、综合措施.86.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大师还有甘特等.87.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之父”.88.一般管理理论,最著名者法约尔,“过程管理学之父”.并提出管理包括五大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89.韦伯,“组织管理之父”、“古典组织理论之父”,涉及领域官僚组织理论.90.芒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早期行为管理思想最为著名的开拓者,除外,还有玛丽.福莱特.91.梅奥(梅约),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92.霍桑实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2.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霍桑实验的启示:1.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核心的观念;2.注重创造良好的沟通方式,倾听和了解员工的需求,改善上下级关系,使员工更加自愿地工作;3.在公共场合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恰当的称赞,增强员工自信心和使命感;4.注意保持个人、群体、组织三方面的利益均衡,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人潜能,培养共同价值观.93.权变管理思想:1.系统理论;2.权变理论;3.过程理论.94.巴纳德,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卡茨、卡恩、汤普森在6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系统理论.95.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1990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事务》,结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要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多.96.五项修炼:第一,自我超越;第二,改善心智模式;第三,建立共同愿景;第四,团队学习;第五,系统思考.。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管理基础知识是管理学的基础,涉及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管理基础知识的一些重点归纳,详细介绍:一、管理的概念和特性1.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性(1)目的性:管理活动旨在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整体性:管理活动需要考虑组织的整体利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层次性:管理活动具有不同的层次,如战略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4)动态性:管理活动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

二、管理原则1. 系统原则管理活动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分工与协作原则通过分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协作实现组织目标。

3. 权威与责任原则合理分配权力,明确责任,使组织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 效益原则追求效益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出。

5. 人的原则重视人的因素,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管理职能1. 计划制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包括目标设定、战略规划、预算编制等。

2.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3. 领导指导和激励员工,处理人际关系,塑造组织文化。

4. 控制监控组织的运行,评估绩效,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四、管理方法1. 行政方法依靠权威和制度进行管理,如命令、指令、规章制度等。

2. 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如奖励、罚款、薪酬等。

3. 法律方法依法进行管理,如合同、法规、诉讼等。

4. 教育方法通过培训、教育、启发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5. 技术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

五、管理技巧1. 沟通技巧有效倾听、表达、反馈和协调,提高沟通效果。

2. 决策技巧分析问题、评估方案、制定决策,提高决策质量。

3. 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学基础知识(Management Science)

管理学基础知识(Management Science)

管理学(Management Science)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各种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数学(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等),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学),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业技术等),新兴科学(系统论、信息科学、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以及领导学、决策科学、未来学、预测学、创造学、战略学、科学学等。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

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

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管理学概念的发展早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泰罗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

他还深信:“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班组长管理知识精选全文

班组长管理知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班组长管理基础知识学习重点1,什么是班组长 2,班组长的使命:根本性的任务 3,什么是管理 4,班组长的角色认知 5,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第一节:什么是班组长企业管理,从纵向结构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A,决策层:董事长,总经理,负责企业战略制定及重大决策 B,管理层:经理,部长,课长,主任,负责层层组织和督导 C,执行层:工段长,领班,班组长,负责组织团队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及时收集,反馈组织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末端信息。

1,什么是班组长班组长的地位;班组是为了完成某项生产(工作)任务,而由一定数量的操作人员或工作人员在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和密切配合的基础上所组成的一个工作集体。

班组的领导者就是班组长。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班组工作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班组是激发创意、解决问题的团队班组是执行的最后一站2,班组长的使命:根本性的任务1,班组长特点:职位不高,决策不少,麻雀虽小,责任不小 2,班组长的使命:提高生产效率P 提高产品质量Q 降低生产成本C 确保交货日期D 防止工伤事故S 提高员工士气M班组长的职责1,劳务管理:人事调配,考勤,技术培训,安全操作,卫生,福利,团队建设,2,生产管理职责:现场作业,品质,成本控制,物料管理,设备保养,3,辅助上级:及时反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作好上级的参谋助手。

3,班组长的素质要求安全意识成本,质量,环保意识组织生产运行的能力系统了解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设备故障排除与维修处理和协调员工关系,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终身学习的意识安全企业的收获:(1)技能与经验(2)薪酬与心情(3)健康、快乐、安全升值概念 800---1000---1200---2000---3000(薪水滞后性)设备从小事管起第二节:什么是管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资源,结合下属及众人的智慧与努力,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调整等方式来达成组织的目标管理的内容:人,机,料,法,环班组长的管理原则:管理无小事:班前布置,中间控制,事后检查班组长的权力权力是关系互动的结果合法权专长权职务权力报酬权典范权强制权非权力因素专家提醒:1,权力是关系互动的结果 2,权力来自于对方的接受,一旦对方不顾一切后果的反对,权力将会等于零,甚至产生负值。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1、当局本能机能的成长变更天然状况下的当局本能机能重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示为统治本能机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示为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本能机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本钱主义国度的当局本能机能重要为“御外”、“安内”、“扶植公共举措措施”;现代本钱主义国度的当局本能机能重要有:供给公共产品和办事,稳固宏不雅经济,调剂社会分派,爱护市场秩序。

2、当局本能机能的重要地位当局本能机能表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直截了当表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偏向;当局本能机能是当局机构设置的全然依照;当局本能机能的改变是行政管束体系体例和机构改革的关键;当局本能机能的实施情形是衡量行政效力的重要标准。

当局本能机能的实施手段主假如依法行政。

3、当局的全然本能机能(1)政治本能机能,政治本能机能亦称统治本能机能,重要包含:军事保卫本能机能;交际本能机能;治安本能机能;平易近主政治扶植本能机能。

个中,以经由过程当局活动,推动国度政权完美和平易近主政治成长为目标的平易近主政治扶植本能机能是我国社会主义轨制的全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度行政治理的基来源差不多则。

(2)经济本能机能,重要包含:宏不雅调控;供给公共产品和办事;市场监管。

市场必须在必定的规矩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恰是在那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本能机能,重要包含:成长科学技巧;成长教诲;成长文化事业;成长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本能机能,重要包含:调剂社会分派和组织社会保证;爱护生态情形和天然资本;促进社会化办事体系建立;进步人口本质,实施筹划生育。

4、阻碍与制约当局本能机能改变的身分(1)社会情形的变迁。

社会情形变迁是决定当局本能机能改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当局本能机能改变的内涵动力。

要按照同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年夜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同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分的事权和本能机能分工。

企业S管理基础知识

企业S管理基础知识

7S管理基础知识:1、整理(SEIRI)2、整顿(SEITON)3、清扫(SEISO)4、清洁(SETKETSU)5、素养(SHITSUKE)6、安全(SECURITY)7、节约(SAVING)通过规范生产现场、物料,营造一目了然、没有安全隐患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

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工人的品质,保证公司优雅的生产和办公环境,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严明的工作纪律,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生产高质量产品,减少浪费、节约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基本要求.1、革除马虎之心,凡事认真(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2、遵守规定3、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4、文明礼貌没有实施7S管理的工厂,生产现场脏乱,裁片、辅料与箱子凌乱摆放,工人在狭窄的空间里游走;最新式的车缝设备未加维护,经过数个月之后,也变成了不良的机械;要使用的工具、辅料也不知道放在何处等等,显现了脏、乱、差的景象。

员工在作业中显得松松跨跨,规定的事项,也只有起初两三天遵守而已。

改变这样工厂的面貌,实施7S管理活动最为适合。

7S活动一旦开始,就要贯彻到底,否则又会形成另外一个污点,而这个污点会造成公司内保守而僵化的气氛:我们公司做什么事都是半途而废、反正不会成功、应付应付算了。

要打破这种保守、僵化的现象,唯有花费更长时间来改正。

7S管理与其它管理活动的关系1、7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全面生产管理、品质管理、ISO有效推行的保证。

2、7S管理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

有了这种氛围,推行ISO 就更容易获得员工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3、实施ISO等活动的效果是隐蔽的、长期性的,一时难以看到显著的效果,而7S管理活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

如果在推行ISO等活动的过程中导入7S管理,可以通过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效果来增强企业员工的信心。

4、7S管理是现场管理的基础,7S管理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管理者对现场管理认识的高低,这又决定了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着ISO活动能否顺利、有效地推行。

二版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重点(干货)

二版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重点(干货)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健康管理的特点: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1.生活方式管理2.需求管理3.疾病管理4.灾难性病伤管理5.残疾管理6.综合群体健康管理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教育激励训练营销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1.患病率2.感知到的需要3.消费者选择偏好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能力等)需求管理的策略:1.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2.转诊服务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4.健康课堂5.服务预约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3.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1.转诊及时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1.防止残疾恶化2.注重功能性能力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8.实行循环管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2.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参与3.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规划(2017—2025)1.突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和社会性2.强调慢性病防控的个人健康责任3.行动计划与预期目标明确可操作基本卫生保健的五大原则:1.合理布局2.社区参与3.预防为主4.适宜技术5.综合利用基本卫生保健的四个方面:1.促进健康2.预防保健3.合理治疗4.社区康复基本卫生保健的八项内容: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7.常见病和外伤和合理治疗8.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基本卫生保健的意义:1.充分享有健康权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提高人人健康水平4.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第二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1.按治疗手段分: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内科学,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外科学,理疗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营养治疗学和心理治疗学。

2023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2023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2023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重点解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报考事业单位。

然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各个领域有着深入的掌握,其中就包括管理学基础知识。

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必备条件。

一、什么是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涉及企业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对企业管理这门学科的一种基础理论掌握。

二、《管理学基础知识》考点分析《管理学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和心理机制,对于企业组织行为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其主要考点包括:-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组织的基本概念- 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 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 行为科学和管理- 员工的态度和行为2.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管理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以下考纲:- 管理思想、管理原则- 组织管理- 人事管理- 薪酬管理- 财务管理- 生产管理- 市场营销管理3.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企业信息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含以下考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系统理论-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 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三、怎样备考《管理学基础知识》?想要顺利通过《管理学基础知识》考试,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备考计划并付诸实践。

以下是备考建议:- 考虑报名专业培训班或购买相关课程,全面研究考试所需知识点。

- 在研究知识点的同时,适当留出时间做练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扩大阅读范围,掌握考试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 在考前,制定详细的考前复计划和规划,安排好时间、精力,提高复效率。

四、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管理学基础知识》对于考生们而言十分重要。

只有在深入掌握了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准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仓库管理重点知识总结(精华浓缩版),仓储人员必会知识

仓库管理重点知识总结(精华浓缩版),仓储人员必会知识

仓库治理重点知识总结1、库存的优点:(1)快速满足用户期望,缩短交货期(2)稳定生产需求,消除需求波动在生产-分销间的影响(3)防止发生缺货(4)分摊订货费用,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2、订货费用:是指签订一笔订单所需的成本,包括人工治理费用,电话费,打字费,邮费传真,采购人员的差旅费3、库存的弊端: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企业费用支出腐烂变质的损失麻痹治理人员的思想4、库存控制:是指对企业供给和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物料流通的控制,在保障供给的前提下,使库存物料的种类、数量和储存时间均能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的活动。

5、库存控制的目标: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6、库存控制的评价指标:(1)客户满足度(客户忠诚,取消订单次数,不能按时供货次数);(2)库存周转次数(库存控制水平);(3)延期交货率(频率)7、库存控制的要害点:确定订货点确定订货量确定库存基础8、库存的作用:保持生产的连续,性缓冲生产压力,起到连接和润滑作用满足不时之需,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快速满足客户需求,起到缓冲作用分摊订货费用,起到节约成本作用9、仓储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通过仓库或特定的场所对有形物品进行保管、控制等治理,从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距中获得更好的效用。

10、仓储性质:1)仓储具有生产性质2)不会制造使用价值,但能增加价值3)仓储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4)仓储是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的延续5)仓储具有服务的性质11、仓储的正作用:(1)仓储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2)仓储是市场信息的传感器,可以保证市场稳定;(3)仓储可以制造“时间效用”;(4)仓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5)仓储是现货交易的场所。

12、仓储的负作用: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支出、机会损失、陈旧损失与跌价损失13、仓储治理的基本原则:(1)效率原则-----经济效益基础作业效率:快进、快出,出入库时间和装卸时间(2)效益原则利润= 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税金(3)服务原则:-----影响经济效益14、我国仓储业的进展趋势:仓储社会化功能专业化仓储标准化仓储自动化仓储信息化仓储治理科学化15、仓储治理的任务:(1)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合理配置仓储资源(2)组建高效率仓储治理组织,提高治理水平(3)开展仓储经营活动,满足社会需要(4)以较低成本组织仓储活动,提高经济效益(5)以“优质服务,诚信原则”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6)与时俱进,推行制度化,科学化的先进机制,不断提高治理水平(7)从技术层次到精神层次提高员工素质16、储位治理目标:1)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2)尽可能提高人力资源及设备的利用率;3)有效地保护好商品的质量和数量;4)维护良好的储存环境;5)使所有在储货物处于随存随取状态。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一、管理■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领导控制■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

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管理基础知识资料重点

管理基础知识资料重点
1913年,福特汽车的年销售量接近25万辆 1914年,福特汽车的生产量达到26万辆, 而其他所有汽车制造商总共才生产了28.7 万辆。
1920年,美国经济衰退,汽车需求量减少, 福特公司因为成本低,因此他们能够
案例(续)
降价25%。
而通用公司因成本较高,无法降价,使销 售额急剧下滑。
1921年,福特汽车的销量占据整个市场份 额的55%,通用11%
4)根据职能: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 计划
5)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三、计划的体系
使命:组织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和地位 目标 战略:围绕一个目标,形成统一的框架,
用于指导各部门的工作的总纲 政策:人们进行决策时思考和行动的指南 程序 规则 方案 预算
四、 计划的内容
做什么(What) 为什么做(Why) 何时做(When) 何地做(Where) 谁去做(Who) 怎么做(How)
短期计划:1年以内
各部门较短时期内应从事的活动和目标
中期计划:介于两者之间
来自与长期计划,比长期计划更为详细和具体;以时间为中心,具体说明 各年达到的目标和应该开展的工作
计划的类型
2)根据计划涉及的广度:战略计划和战术 性计划
3)根据计划对执行者的约束力:具体性计 划和指导性计划
具体性计划:未来12个月内销售额增长20% 指导性计划:未来12个月销售额增长16%-24%
例:A煤业公司计划
2009年: 销售收入46亿元,利润10.5亿元,投资6亿元 煤炭:20亿元;利润9亿元;投资3亿元 电业:8亿元,利润1亿元;投资1亿元 铝业:18亿元,利润5千万;投资2亿元。
二、 计划的类型
1)根据期限: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5年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的特点: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管理者是在管理中指挥和领导他人活动的人(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呈多样性:包括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以及他们以各种形式委托的代理人、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的领导者。

管理主体包括个人形式和集体形式。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外部环境:①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②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制度、法律和政策等;管理内部环境:①组织性质、②人员状况。

管理环境包括动态和稳态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质上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

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必要环节有效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机会、时间、信息等。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典型社会性管理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的活动。

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两个方面)①一般性和特殊性②科学性:按照客观规律、规范要求、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1 ***艺术性:实践性(对“度”的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重要依据)管理目标是特定组织和群体成员的共同部分,不是个人的管理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性;管理目标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④管理目标具有多元价值性;管理目标制定的特性:①具有先进性、现实可能性、一定的弹性。

管理的目标性使得管理具有明确的活动和资源配置方向;具有激励被管理者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的功能;具有创造和谐管理环境的作用。

3、管理具有组织性(核心要素)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体现: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目标具有同一性;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行使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

管理的组织性使得管理可以迅速有效地集合起所需资源;使得管理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贯彻组织的目标和管理实施方案;使得管理能够按照有序和规范的途径运行。

4、管理具有创新性(重要途径)——管理创新是一种手段、方式管理的创新性来源于管理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来源于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

三、管理的职能一些学者的描述:20 世纪初期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0 世纪50 年代孔次——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20 世纪30 年代古利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人事、沟通1、计划(首要职能)①活动条件研究:包括内部能力研究和外部环境研究;②制定业务决策③编制行动计划2、组织①设计组织:机构设计(组织的部门)、结构设计(组织中的相互关系);②人员配备:适当的工作由适当的人承担;③组织变革3、领导指导和协调组织中的成员,包括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的冲突等。

2***4、控制(承上启下)包括衡量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①发现偏差;②采取矫正措施。

5、管理职能的发展:20 世纪50 年代: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20 世纪60 年代:创新——是组织活力之源泉;现代管理中重视协调职能——协调是管理活动所力图要实现的根本宗旨。

计划:确定目标,开发分计划,制定实施途径;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控制:对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其按计划完成;四、管理的类型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①公共领域——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是其主要组织形式;②非公共领域——企业构成了其主要组织形式;1、公共管理含义: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①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根本目标);②以公共组织为依托(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③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公共权力是社会力量中最大的;具有运用和运行的合法性;具有权威的约束性。

④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公共利益只有一项;⑤公共管理接收公众监督。

2、企业管理含义:企业管理是为实现单个个体利益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①企业管理目标相对单一(实现经济效益);②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③企业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理性为最大原则);④企业管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五、管理者的角色20 世纪60 年代末,亨利·明兹伯格(加拿大)结论如下(10 种角色,三个方面):①人际关系: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②信息传递: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制定: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 ***六、管理者的类型按层次分类——高层、中层、基层、(作业人员);管理者的层次分类与管理职能按领域分类——综合、专业(开发、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等)。

七、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要求八、管理环境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一方面,提供机会;另一方面,造成威胁。

环境分为三大类:①一般或宏观环境②具体或微观环境③组织内部环境。

(1)一般环境(五个方面):①政治环境——社会制度、政策、方针等;②社会文化环境——某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等;③经济环境——宏观(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变化情况等)微观(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④技术环境——国家对技术的支持政策等;⑤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资源状况等。

(2)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组织环境的变动特性:①不确定性、②复杂性;管理模式类型:①直线管理模式;②科层系统:③直线—参谋系统;④矩阵系统;4***管理理论的发展一、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前5 千年,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前2 千年以前,古巴比伦——《汉穆拉比大法典》;前370 年,希腊哲学家色诺芬:“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工作得最好”前284 年,古罗马的连续授权制度——把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连续授权制度;15 世纪形成了领导体制、流水作业、人事和成本控制等管理方式——威尼斯兵工厂;16 世纪意大利马基埃维利——《王子》,提出四项领导原则:①得到群众拥护,权威来自群众;②维持组织的内聚力;③具备求生存的意志力;④崇尚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①儒家管理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信”②道家管理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③法家管理思想:核心是“法治”——“法”、“术”、“势”④商家管理思想:范蠡“积著之理”、白圭“治生之学”二、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18 世纪中期,亚当·斯密(英)——《国富论》,阐述劳动分工的作用;罗伯特·欧文(英)——工人是“有生机器”,主张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开辟了人际关系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先河;查尔斯·巴贝奇(英)——《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科学管理的启蒙者;19 世纪下半叶,亨利·普尔(美)——强调管理专业化。

三、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美),《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主要内容——①作业管理: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工作定额原理;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②组织管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其他代表人物:乔治·巴斯(美)——是泰勒最早、最亲密的合作者;亨利·甘特(美)——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吉尔布雷斯夫妇(美)——为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和工效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亨利·福特(美)——1913年借助于传送带建立了世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线装配线。

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地位:贡献——a 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打破传统观念,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b 强调实践对理论的作用,在实践中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5 ***c 创造和发展了技术和方法,如时间与动作研究技术和差别工资制等。

局限——a 把人当作“经济人”;b 只重视个人作用,忽略人的集体行为;c 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d 仅解决个别具体工作效率问题,没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

2、古典组织理论——不像科学管理理论过于侧重基层作业基础,是侧重于整体协调和控制。

①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欧洲管理学先驱)管理思想代表作: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主要内容——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 6 种):a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等);b 商业活动(采购、销售、交换等);c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等);d 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e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和核算等);f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一般原则(14种):劳动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命令、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集中(权力)、等级链与“跳板原则”、秩序、公平、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②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马克斯·韦伯(德,“组织理论之父”),《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主要内容——明确的分工;自下而上的等级系统;职务要求决定人员任用;理性的人员关系;管理人员的职业化;严明的规则和纪律。

四、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访谈试验——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澳):1933 年《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1945年《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主要内容——a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b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d 存在着“霍桑效应”,即对于新环境的好奇与兴趣,可以导致组织成员有较佳的成绩。

2、社会系统理论巴纳德(美):《经理的职能》,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组织问题主要内容——a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b 组织存在的基本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信息6***交流;c 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

五、现代管理理论1、管理过程学派——是由法约尔管理思想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孔次和西里尔·奥唐奈基本观点:管理是一个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五个职能;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2、行为科学学派——是在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马斯洛、赫兹伯格、布莱克、穆顿基本观点:探索人类行为规律,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一致的;激励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实行民主参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