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免疫防制研究进展
狂犬病治疗新进展

狂犬病治疗新进展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致命。
治疗狂犬病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快速检测狂犬病病毒的方法,如PCR技术。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狂犬病治疗的主要方式。
传统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大的改进,但是一些新型疫苗如人重组狂犬病疫苗等已经在研究中得到应用。
此外,一些新的免疫治疗方式也正在研究中,如单克隆抗体等。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狂犬病治疗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已经有一些初步的研究表明,利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瑞德西韦等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疫苗接种策略:狂犬病疫苗接种策略的改进也是研究的热点。
一些新型疫苗如3aP-VRV和ARV-1502等正在研究中,这些疫苗可以大大减少疫苗剂量,降低疫苗成本,提高疫苗接种率。
总之,治疗狂犬病的新进展包括早期诊断、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疫苗接种策略等方面。
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避免接触到疑似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如果出现狂犬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摘要概述了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合理应用疫苗及了解其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狂犬病;传统疫苗;细胞疫苗;新型疫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512.9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23-021 传统疫苗1885年巴斯德尝试用感染狂犬病毒固定毒的兔脊髓并于室温干燥,经此制备的疫苗试验后在1885年首次应用于人并获得了成功。
1908年fermi通过在室温下用1%酚处理组织改进了巴斯德的方法。
1911年semple 应用羊脑组织的匀浆物制备疫苗,提高了疫苗的易感性。
应用化学方法如酚、β-丙内脂制备了无毒性的semple 疫苗。
我国自1949年起,一直使用由山羊脑组织制备的semple 疫苗,直到1980年停止使用,由原代地鼠肾细胞和bhk细胞疫苗取代。
脑组织疫苗由于注射量大(每针2ml),接种次数多(14针以上),接种后易引起神经变态反应,抗体产生慢而且水平低等原因,who 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在第七次报告(1984年)中支持限制和放弃生产脑组织疫苗,并极力提倡使用灭活的细胞培养疫苗。
2 细胞疫苗2.1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1964年wiktor在wistar研究所首次描述hdcv,并进一步通过比较试验最终将来源于semple疫苗生产用pm狂犬病毒株适应到w1~38人二倍体细胞株(后来又适应到mrc 5细胞)。
该疫苗于1974年首次获准生产,并于1978年开始商品化。
hdcv不含任何神经毒因子,并不含任何外源动物杂质,因而可以解释它在重复注射后较好的耐受。
采用nih法检测疫苗的稳定性证实,疫苗在4℃和37℃放置1个月后,无明显差异。
进一步将5批效价为4.3~5.6的疫苗4℃存放3.5年,所有批号滴度均大于2.5iu/剂。
早期调查发现,hdcv预防接种后1个月或3个月达到抗体峰值(10iu左右),随后便逐渐降低,但1~2年内滴度始终大于0.5iu,通过1~3年内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迅速增加10~15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相近。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灭活疫苗的抗原蛋 白在体 内主要 以外源性方
式进行抗原提呈 , 被接种动物 以产生体 液免疫为 主。人用狂犬病疫苗多为灭活疫苗 , 欧美等发达 国
家对家养动物也使用灭活疫苗进行接种 。国外生 产狂犬病疫苗的毒株多为 P M株和 F r , 国 l y株 我 u 使用 C N和 a T G株 。其生产工艺从淡苗、 浓缩苗发 展到高度纯化的精制苗 , 不断提高其免疫原性 , 减 少副 反应 的发生 。
备成狂犬病弱毒疫苗 , 应用于人体治疗并获得 了成 功 。目前弱毒疫苗仅在少数发展 中国家用于人 J
体免疫 , 而更多用于欧美等国野生动物及发展 中国 家的家 养动 物 。弱毒 疫 苗所 使用 的毒 株 主 要为 S D衍生株 , S G A 如 A 1和 E A等 J R 。其 中欧洲应 用 S G 株接种野生动物 。我 国 目前生产 E A A1 J R 株活疫苗 , 最近又重新修订 了用 F r 株生产活疫 ly u 苗的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 , 于 已取得 G P认证 对 M 的企业可 申请该产品的批准文号 。 狂犬病弱毒疫苗在体 内的增殖过程与病原感 染机体 的过程相似 , 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 且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强 , 持续 时间较长, 我国 在 狂犬病防制工作 中曾起到一定 的积极 作用。但 由 于我国目前对活疫苗安全监测 与监管制度 尚不完
[ 摘 要] 接种狂犬病疫苗是 目前防治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根据狂犬病 疫苗发展 的不同阶 段 , 巴斯德首次研制 的狂犬病神经组织疫苗到高度纯 化的细胞疫苗, 从 将狂犬病疫苗进行 了分
类, 并对各类狂犬病疫苗 的作用机理、 生产应用以及优缺点分别予 以了阐述。
[ 关键词 ] 狂犬病, 疫苗 , 进展
动物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2012年第8期专论与综述狂犬病(Rabies )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易感,该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全世界每年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我国是狂犬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世界最严重的印度。
1984年全国24个省市报告的病例数达6018例,其中死亡6017例,达到20世纪流行顶峰。
从1998年开始至今,国内狂犬病发病人数呈持续、快速回升之势,2011年全国报告发病数高达1917人。
该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用疫苗预防,因此对狂犬病控制的研究主要为疫苗的开发应用。
1881年巴斯德首先发现了狂犬病病毒,并成功研制出了人用的减毒狂犬病疫苗。
随后被世界各国不断完善,一些发达国家的家犬狂犬病得到控制后,野生动物成为主要的传染源,近年开始对野生动物采用大面积投放诱饵口服疫苗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目前已开发的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有脑组织疫苗、鸡胚弱毒疫苗、灭活和减毒的细胞培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正在开发的有亚单位疫苗、DNA 疫苗。
1神经组织疫苗早期的狂犬病疫苗是用成年山羊和绵羊神经组织经石炭酸或石炭酸和乙醚灭活后制成,用于犬的免疫。
但免疫后不仅引起神经系统副反应,而且疫苗里残余的活毒可以引起狂犬病。
因此在1983年的WHO 狂犬病专家会议上建议停止生产这种疫苗。
Fuengalida 和Palacios 开发了一种副反应较小的乳鼠脑灭活疫苗。
为减少副反应,后来改用1日龄乳鼠脑生产疫苗,这种疫苗经紫外线或β-丙内酯灭活制成。
该疫苗在美洲已显示对犬、猫和牛的效果,在南美大规模应用后,对控制城市狂犬病起到重要作用。
2鸡胚疫苗用鸡胚生产狂犬病疫苗的毒株主要是Flury 和Kelev 株。
Flury 株为1939年分离自死于狂犬病名叫Flury 的女孩,经1日龄雏鸡脑内传了138代减毒,随后又经鸡胚卵黄囊传40~50代,取名Flury 鸡胚株(Flury LEP )。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的小结:
1. 疫苗普及率提高:各国政府和组织在宣传和推广狂犬病疫苗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疫苗的普及率有所提高,许多家庭和个人能够接种到狂犬病疫苗。
这有助于降低人类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2. 动物疫苗覆盖率提升:当地政府和动物保护组织加强了对犬类等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的工作。
以犬类为例,很多国家推行狂犬病疫苗普及计划,以提高疫苗覆盖率。
这减少了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对控制病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采取预防措施:除了疫苗接种外,人们也更加重视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与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接触。
公共场所和家庭饲养动物的人们更加注重清洁和卫生,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全球合作加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也得到加强,共同努力推动狂犬病防治工作。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和经验交流,各国能够更好地应对狂犬病的挑战。
尽管在2024年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疫苗和预防措施的普及仍然存在困难。
此外,狂犬病病毒的变异和新的传播途径也需要继续研究和应对。
总体而言,2024年的狂犬病防治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持续的努力来最终消除这一全球性威胁。
第 1 页共 1 页。
狂犬病的现状及预防研究进展

4l 4/ 0 6 2 0
青 海畜 牧兽 医杂志
C ieeQnhi ora o nm l n e f a c ne hns i a Junl f i a a dV t nu Si cs g A e i e
3 6卷 4期
Vo . 6. 1 3 No. 4
狂 犬 病 的现 状 及 预 防研 究 进 展
彭 毛
( 海 省畜牧 兽 医科 学 院 , 宁 ,106 青 西 80 1 )
中 图 分 类 号 :5 .9 88 2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3—75 (0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 2 10 9 020 }40 4— 0
狂犬 病是 历史 悠久 的具 有 代表性 的人兽 共患 传染 病 , 古埃 及 时代 即 有 记 载 。世 界 上 没 有 狂 犬 病 发 生 在 的 国家很 少 , 目前 很多 地 区有狂 犬病 发 生 的报 道… , 防 制狂犬 病 的基 本对 策 与 其 它 传 染 病 相 同 , 要 充 分 了 需 解I 临床表 现 , 发病 机 理 , 行 病 学 等 资 料 , 狂 犬 病来 流 对 讲 流行病 学 就显得 更 加重 要 。 1 狂 犬病 的特 征 狂犬 病 是 由弹状 病毒 科 狂犬病 病 毒属 的嗜 神经 病 毒 引起 的人 与多 种 动物共 患 急性 、 致死 性传 染病 , 但 一 发 病几乎 是 10 0 %的死 亡 。狂犬 病 病 毒 的 侵入 门户 通 常 被 患病动 物 咬伤 的 伤 口, 后 病 毒沿 神 经 上 行 到 达 然 中枢神 经 即 出现症 状 , 伏 期 通 常 长 达 1 潜 ~3个 月 , 几 乎所有 的 哺乳 动物 都 感 染 , 毒 动 物 的 种类 因 地域 不 带 同而 不 同。 2 人 狂犬 病 的症状 人狂 犬病 的潜 伏期 一 般 1 ~3个月 , 达一 年 以上 长 的仅 占 6 %。I 临床上 可分 为潜 伏 期 、 驱 期 、 性 神 经 前 急 症状 期 、 昏睡 期 。潜 伏 期 除 咬伤 部 位 有 痛 感 外 没 有 其 他症 状 , 前驱 期 即病毒 到 达脊髓 时 , 大约 有半 数 患者 咬 伤部 位有 疼痛 , 觉 异常 等症 状 , 有 发热 、 感 也 头痛 、 肉 肌 痛、 倦怠 感 等症状 。在 2~1 0日的前 驱 期 后 , 患者 出现 行 动异 常 , 迷失 方 向 , 幻觉 并 时常 发生 痉挛 或麻 痹 等神 经症 状 。近 半数 患 者 咽 喉部 有 剧 痛 性 痉 挛 发 作 , 于 由 这 种症状 是 在 想 喝水 时 发 生 , 患 者拒 绝 饮 水 ( 水 但 恐 症 ) 以后 只要 看见 水 就会诱 发痉 挛 。急性 神 经症 状期 , 大约 持续 2~1 0日, 这期 间意识状 态 逐 渐恶 化 , 陷 入 而 昏 睡状态 或 突然死 亡 , 昏睡期约 持续 数小 时 到数 月 , 一 般 昏睡不 久 即停 止呼 吸而 死亡 。在 亚洲 和 非洲 每年 有 5 0 500人 死 于 狂 犬 病 , 部 分 受 害 者 是 孩 子 ,0 ~ 大 3% 5 %的狂犬 病例 报 告 是 l 0 5岁 以下 儿 童 。 国 内卫 生 部 报告 ,0 2 狂犬 病 发病 人数 11 1 , 20 年 9 人 死亡 119人 , 5 死亡 率 9 .l ;0 3年 狂 犬 病 发 病 人 数 20 7人 , 7 3 % 20 3 死 亡 18 人 , 死率 9 .【 ;0 4年 1 0月 因狂犬 病 90 病 7 2 % 20 】 ~1 死 亡 220余 人 , 三 年 内狂 犬 病 死 亡 人 数 持 续 上 0 J近 升 , 死率 , 亡人 数均 居 人类各 种疫 病 之首 , 病 死 目前 , 狂 犬 病 疫 区 由南 向北 扩 展 , 对我 国南方地 区犬类 抽检 , 据 狂犬 病 隐性带 毒 率 为 1 % ~3 % 。近 年来 , 典 型 0 0 呈 狂犬 病 临床症 状 的 发病 动物较 少 见 , 多呈 隐性带 毒 , 经 检测 发现 ; 类 隐 性 带 毒 率 1% ~3 % , 南 高 北 低 犬 0 0 呈 的趋 势 。人类 狂犬 病 的发 病 症 状 也 出 现 新 的 变 化 , ] 在 泰 国 目前 约 2 %的病人 不 出现 典 型 的 “ 水 、 光 、 0 恐 怕 狂暴” 的症状 , 国狂 犬病 人 也 出 现类 似 情 况 , 往 被 我 往 误 诊 为脑 炎等 疾病 。
狂犬病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研究进展1

综述 狂犬病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研究进展*金宏丽1,2,王化磊2,齐瑛琳1,2,赵平森2,3,赵丽丽1,2,梁萌1,2,杨松涛2**,夏咸柱2**(1.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22;3.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21)摘要 狂犬病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引起严重的脑炎,病死率几乎为100%。
暴露前预防免疫和及时的暴露后免疫可有效阻止脑炎的发生,一旦出现狂犬病临床症状后,几乎所有的治疗方法均无效。
病毒感染机体后,激发机体产生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而在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前,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不足可能是免疫保护失败的原因之一。
本文综述了机体对狂犬病病毒感染与疫苗免疫产生的免疫反应。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免疫反应;免疫抑制;综述中图分类号 R3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234(2011)08-0614-04[J our nal of Pathogen B iology.2011A ug;6(8):614-617.]The immune response to rabies virus infectionJIN H ong-li1,2,WANG H ua-lei2,QI Ying-lin1,2,ZH AO Ping-sen2,3,ZH AO L-i li1,2,LIANG Meng1,2,YAN G Song-tao2,XIA Xian-zhu2 (1.College of A nimal Science and Veter inar y Medicine,J ilin U-niv er sity,Changchun130062,China;2.I nstitute of M ilitar y Veter inar y M edicine,A cademy of M ilitar y M ed ical Sciences;3.I nstitute of L abo rator y A nimal Science,Chinese A cademy of M edical Sciences&Pek ing Union M ed ical Colleg e)Abstract Rabies vir us causes encephalit is in humans w ith a fata lity rate of almost100%.Encephalitis can be effect ive-ly prev ented by pre-ex po sur e vaccinatio n and pr ompt post-ex po sur e vaccinatio n.H ow ever,almost all metho ds of treat-ment are ineffect ive once the clinical sy mpto ms of rabies develop.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are trigg ered oncethe body is infected with the pathog en.An inadequat e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trigg ered by the v irus,part icularly be-fo re the virus enters the CNS,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 r failed immunopro tection in humans.T his paper rev iews the immune r esponse to r abies infectio n and vaccinat ion.Key words Rabies virus;immune r espo nse;immunosuppr essio n;rev iew狂犬病病毒(rabies v ir us,RA BV)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 NA病毒。
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研究

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研究目的为探讨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免疫效果,为临床狂犬病预防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方法收集相关资料统计2016年针对306例狂犬疫苗接种者进行分析,其抗体阳性率以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基础疾病患者疫苗接种的抗体阳性率。
结果306例患者中有300例检测出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为98.04%,6例检测抗体为阴性,阴性率为1.96%。
通过对比分析5~18岁患者接种狂犬疫苗的阳性率与19~30岁患者、31~40岁患者、41~50岁患者、51~60岁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06例接种患者中有167例男性,男性接种狂犬疫苗阳性为160例,阳性率为95.80%,女性患者139例,接种狂犬疫苗阳性为135例,阳性率为97.12%。
患有糖尿病、结核病、肾病综合症的患者降低狂犬疫苗接种阳性率。
结论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免疫效果抗体阳性率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患者应加强对犬类以及猫科动物的管理,及时加强疫苗预防,能够有效防止狂犬病的发作。
标签: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被猫、狗等动物咬伤后感染[1]。
临床症状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人感染狂犬病的途径主要经过已经感染的狗或者猫抓伤或者咬伤引发的,也可以通过受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接触感染发生。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狩猎者、兽医、饲养动物者更易感,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以内,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深浅、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一般被病犬咬伤而未作预防注射者约15%~20%发病,被病狼咬伤者约50%~60%发病,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情况、衣着薄厚及注射疫苗与否有关[2]。
目前狂犬病的治疗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死亡率几乎100%。
主要的防治手段是及时的处置伤口,消毒包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及狂犬免疫球蛋白产生抗体。
2022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_病媒生物防制总结

2022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_病媒生物防制总结2022年是一个有意义的年份,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的狂犬病防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
本文将综合评估我们在狂犬病防制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果,同时也总结了我们在病媒生物防制方面的工作情况。
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1.疫情监测在2022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监测与采样措施,对可能感染狂犬病的犬类和畜牧动物进行了定期检查和采样。
同时我们通过人群的关注度和发病率来判断疫情趋势,为下一步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狂犬病疫苗接种为了防止狂犬病的发生,我们积极推动并强制执行疫苗接种制度,组织开展了多次针对犬类的免疫活动。
同时,我们也积极落实畜牧业管理措施,确保畜牧动物的安全性。
3.狂犬病防控宣传完善的防控宣传对于提高公众对于狂犬的认识和确保疫情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组织开展了多次狂犬病防控科普宣传活动,针对不同的育龄群体进行针对性宣传,提高了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卫生意识。
4.应急处置措施在2022年,我们筹备了一系列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我们能够在疫情爆发时迅速进行响应和调度。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全面协同沟通,使处置应对得以快速高效完成。
病媒生物防制总结1.病媒生物监测我们开展了对蚊类、跳蚤、尘螨、蜱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和采样工作,为病媒生物防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我们在疾控中心和宠物医院建立了定点监测点,开展包括五官科、药敏试验,寄生虫普查,快速检测等多项检测服务。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针对不同的病媒生物实施科学合理的防制措施。
例如我们借助生物制剂分离、低毒性农药喷雾、灭蝇带等方法,针对蚊虫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
对于跳蚤尘螨等病媒生物,我们采用灭杀、清理和隔离措施等不同抑制手段进行防控。
3.科研技术创新我们积极倡导科技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的病媒生物防制技术研究和开发。
例如基于嗅觉性感官的虫情监测技术开发,以及通过生物检测卡发现蜱的抗体、开发高效无毒蜱防治产品等实用技术的推广。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____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引言: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
狂犬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每年造成数万人感染,几乎全部患者发展为致命的脑膜脑炎或脑白质炎。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传播,各国持续进行狂犬病防治工作。
本文旨在对____年的狂犬病防治情况进行小结,以了解该年度的防治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一、狂犬病防治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____年,在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狂犬病防治政策和法律法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各个国家都建立了健全的疫苗供应体系,加强了狂犬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完善了犬只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狂犬病疫苗的研发和供应____年,狂犬病疫苗的研发和供应取得了重要进展。
全球各大制药公司纷纷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狂犬病疫苗的相关研究。
研发出了更加安全、有效、耐受性好的疫苗,为狂犬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各个国家加强了疫苗的供应管理,加大了疫苗的生产力度,保证了疫苗的供应稳定性。
疫苗的价格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提高了公众的可及性。
三、加强对狂犬病的监测和报告____年,全球范围内对狂犬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各个国家建立了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狂犬病病例和病毒传播情况。
通过加强对病例和病毒的追踪,掌握了狂犬病的传播规律和趋势。
及时采取措施,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链,避免了疫情的扩散和流行。
四、加强狂犬病的宣传和教育在狂犬病的防治工作中,宣传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____年,各个国家都加大了对狂犬病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公众了解到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如养犬人员要及时接种疫苗,严格遵守养犬法规;公众要远离狂犬病疫区,避免与犬类接触;感染高危人群要及时接种疫苗,等等。
狂犬病病毒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G蛋 白也 是 狂 犬 病 病 毒 唯 一 的表 面 蛋 白, 可结 合 细胞 受体 , 导病 毒侵 入 , 定病 介 决 毒 的致 病性 和 组织 嗜性 , 病毒 的 主要 表面 是 抗原, 且是 R 并 V与 细胞 受体 结合 的结构 , 因 此是 R V的 主要保 护 性抗 原 .能诱 导 产 生 中
r p a a i u ) 分 别 为 基 因 5和 6型 。 o e nb tv r s
狂 犬 病 病 毒 属 弹 状 病 毒 科 (h b R a- d v r d e ,狂 犬病 病 毒 属 (y s vr s 。 o i ia ) L s a i u ) 病 毒颗 粒一 端呈 平坦 或 略 凹状 , 一端 为半 另
3
作 者 简 介 : 伟 燕 (9 0 ) 男 , 肃 甘 谷 人 , 张 18~ , 甘
助 理兽 医师 ,主要从 事动 物卫 生监督 及行 政
执 法工作 。
甘龠葛哎兽厦
的改变 ,可 以 引起 G蛋 白抗原 性 的变 化 , 尤
21 0 2年f 2 6期 总 2)
密结 合 成核 糖 核 蛋 白 (i o u 1 o r t i , r bnce poen
患者 多 因病畜 咬伤 而感 染 ,出现 以恐 水 、 畏
光 、 咽 困难 、 躁 等 为 主要 特 征 的 中枢 神 吞 狂 经 系统感 染症状 。
1 狂 犬 病 病 毒 结 构 及 类 型
1 1 结 构 .
vr s U V ) i u V . 。血 清 I型 的疫 苗株 对其 他血 D
旋 状核 衣壳 , 直径 约 5 m 由单链 R A基 因 0n , N
组 、 核 蛋 白 (u l o r t i ) 大 蛋 白 N cep 0en 、 (a g p o e n 和 磷 酸 化 蛋 白 (h s h — Lr er ti) P opo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2篇)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引言:狂犬病作为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然而,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的疫苗推广和动物管理政策的实施,狂犬病的传播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本文将对____年狂犬病防治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以评估当前的防控工作,并为未来的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狂犬病的基本概况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受感染的动物(主要是犬、猫和野生动物)的咬伤或唾液直接进入人体而传播。
病毒进入人体后,经过一段潜伏期,症状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病死。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因此,预防和控制是最重要的手段。
二、全球狂犬病防治现状截至____年,全球狂犬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6万人因狂犬病感染去世,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然而,通过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推广和动物管理措施的实施,狂犬病的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犬只登记和免疫接种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____年我国狂犬病防治工作概况在____年,我国狂犬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犬只登记和免疫接种工作,确保了犬只免疫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野生动物监测和管理,有效控制了野生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同时,我国还大力推广狂犬病疫苗的普及和应用,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我国狂犬病疫苗接种情况在____年,我国推广狂犬病疫苗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率明显提升。
政府加强宣传普及狂犬病知识,提高居民对于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此外,狂犬病疫苗的供应也得到了保障,确保了广大民众能够及时接种疫苗,并享受到免费或者低价的接种服务。
五、犬只管理与控制在____年,我国加强了犬只管理与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方面,通过实行犬只登记制度,加强犬只的饲养管理,并对犬只进行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
另一方面,对于犬只数量控制不严的地区,采取了人工捕杀措施,以减少野生犬只的数量。
狂犬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

狂犬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狂犬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可以通过被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传播。
这种病毒可以导致极度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在发展中国家,狂犬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有数千人死于这种病毒感染。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狂犬病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狂犬病是一种人和动物都可能感染的疾病。
人类最常见的感染来源是狗,但也有其他宠物或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
为了防止狂犬病的传播,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将动物接种疫苗。
这些疫苗可以帮助动物建立免疫力,阻止狂犬病的扩散。
此外,对于已经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也可以进行安乐死,以防止它们继续传播病毒。
然而,狂犬病的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狂犬病的疫苗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够提供。
其次,动物疫苗接种率也不高,因此依然有很多动物携带狂犬病病毒。
此外,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但这些方法的价格昂贵,并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体系中并不容易实施。
这意味着需要探索更加有效和可行的狂犬病防治方法。
在研究领域,科学家们正努力探索新的方式来预防狂犬病。
有些科学家正在开发口服疫苗,这种疫苗可以更容易地分配给家养宠物和野生动物,从而增加接种率。
此外,有人提出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变动物的免疫系统,使之具有更强的抵御力,以防止感染狂犬病病毒。
这些新方法尚处于试验阶段,但是它们有潜力成为未来狂犬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减少狂犬病的传播。
一些研究表明,提高公共卫生意识并加强对狂犬病的宣传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病毒传播的风险,从而采取更加谨慎的行动。
此外,加强动物管理和监管,规范宠物饲养,减少野生动物与人类接触也都有助于防止狂犬病的扩散。
总之,虽然狂犬病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向着更加有效和可行的防治方法迈进了一步。
通过引入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口服疫苗和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加强公共卫生教育等措施,我们有望实现更好的狂犬病控制,降低狂犬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风险,确保公共卫生健康。
狂犬病的免疫防制研究进展

N蛋 白 、 P蛋 白 、 L蛋 白位 于狂 犬病 病 毒 内部 , 紧密 包裹 病毒 R N A, 构 成病 毒 的衣 壳 , 具 有 良好 的抗 原性 , 能 刺激 机
体 产 生抗狂 犬病 病毒 的核 衣壳 抗体 , 这 种抗 体 是 非 中和 抗
动物 科学
现 代农业 科技
2 0 1 3年 第 1 4期
狂 犬 病 的免疫 防制研 究进 展
张 斌 ・ 陈进 喜 唐海燕
( 广 两壮 族 自治 区 钦 州 市 钦 北区 动 物 疫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广西钦州 5 3 5 0 0 0 ; 钦 州 市 动物 疫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
2 狂 犬 病 的 免 疫 学 研 究 进 展
狂犬 病 的死 亡率极 高 , 但 就 目前来 看 , 犬 在人 们 生活 中
狂 犬病 是 一 种 急性 接 触性 人 畜 共 患传 染 病 , 目前对 控
占据着 重要 位置 。 犬是狂 犬病 的传 播宿 主 , 也 是狂 犬病 病 毒 的储 藏 宿主 , 预防 人 类狂 犬 病 的根 本 所 在就 是有 效控 制 犬 的狂犬病 。 近年 来 , 狂 犬病 疫苗 已取得 了令 人瞩 目的成 绩 。
体, 不 具有 抵御 狂犬病 病 毒 攻击 的保 护 作用 。 N蛋 白抗体 在
体 外具有 抑制狂 犬病 病毒 复制 的功能嘲 。 1 ~ 3成 的狂 犬 病 隐性 带 毒 , 如 此 高 的隐 性 带 毒 率是狂 犬 病传 染 的一 个重 要原 因 , 存在 极大 的安 全 隐患 。
表面 的 、 糖基 化 的蛋 白 , 能刺 激机体 产 生特 异性 的狂 犬病 病
2024年狂犬病防治工作总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工作总结____年狂犬病防治工作总结____年, 狂犬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重要的进展。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狂犬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一、强化宣传教育在____年, 我们注重加强狂犬病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狂犬病的预防知识, 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包括制作宣传册、海报和宣传片, 组织狂犬病知识讲座和健康教育活动, 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传播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同时, 还开展了学校、社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活动, 培养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健全疫情监测体系为了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我们加强了疫情监测工作。
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狂犬病监测体系, 确保狂犬病的疫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各级防控部门。
同时, 我们还加强了对狂犬病患者和疑似患者的监测, 建立了健全的病例登记和报告制度, 及时对疫情进行分析和研判。
三、加强动物防控在狂犬病的防治中, 动物是主要传播源, 因此, 我们加大了对动物的防控力度。
加强了犬只的免疫接种和打疫苗的普及工作, 并严格控制犬只的数量和流动。
同时, 加大对野生动物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防止野生动物传播狂犬病。
此外, 还加强了宠物管理, 提高了饲主的责任意识, 禁止私养野生动物。
四、加强医疗救治和疫苗供应加强医疗救治和疫苗供应是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
____年, 我们加大了对狂犬病医疗救治能力的提升力度, 增加了狂犬病专家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同时, 我们还加强了疫苗的生产和供应, 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供应量。
此外, 我们还加强了对疑似感染的人员的监测和隔离措施, 确保疫情的扩散。
五、加大国际合作狂犬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____年, 我们加大了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力度, 共同研究和推广狂犬病的防治技术和经验。
同时, 我们也积极参与国际狂犬病防治项目, 提供援助和支持给那些狂犬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狂犬病的免疫防制研究进展

动物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4期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多发于春、夏等温暖季节,主要发生于亚洲、非洲、欧洲等,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1]。
狂犬病病毒可经伤口沿末梢神经直达中枢神经系统,或经血液而进入脑脊髓内,继而在机体神经细胞内繁殖,并形成细胞浆内包涵体,使人或畜发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因进入机体的病毒数量、毒力及咬伤部位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2个月,最短仅10d ,长者可逾1年[2]。
伴随着城市、农村养犬数量的不断增加,狂犬病的潜在威胁和疫情形势也随之变的严峻。
因此,如何预防、消灭狂犬病就成了现在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流行现状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易感,狂犬病病毒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犬科和猫科等动物,野生动物可作为狂犬病病毒的储藏宿主。
蝙蝠、野鼠等野生啮齿类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比较易感,这些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成为该病的潜在危险疫源。
2010年,全国报告发病数最多的5个省区,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广东省、湖北省和贵州省,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总发病数的67.86%。
而广西是中国狂犬病高发区[3],狂犬病已逐渐成为广西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我国南方地区犬类有1~3成的狂犬病隐性带毒,如此高的隐性带毒率是狂犬病传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狂犬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狂犬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对控制狂犬病感染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受感染而发病,病死率几乎可达100%,高居各类传染病病死率之首,严重威胁着人畜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危害,科研人员不断对狂犬病的免疫机制、致病机理等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攻关,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2.1细胞免疫尽管狂犬病病毒的所有结构蛋白均表现出抗原性,但是并非所有的蛋白都起相同的作用。
研究表明,纯化了的G 蛋白(糖蛋白)诱导产生的抗原能够保护狂犬病病毒对脑的脑内攻击,是唯一能够持续诱导产生病毒中和抗体的狂犬病病毒抗原,是制备疫苗的重要成分。
狂犬病免疫研究进展

狂犬病免疫研究进展
邹莹
【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
【年(卷),期】1991(000)001
【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遍布世界各地。
据统计,我国使用狂犬疫苗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狂犬病免疫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现简述如下。
病毒抗原狂犬病病毒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典型种,具有脂蛋白包膜。
【总页数】1页(P45)
【作者】邹莹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5.3
【相关文献】
1.狂犬病疫苗“2-1-1”免疫程序联合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狂犬病预防中的推广应用 [J], 叶伟培
2.推行狂犬病免费免疫,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长沙市城区犬类动物狂犬病免疫情况介绍 [J], 郑冠伟;宁华杰;龙燕;薛爽
3.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研究进展 [J], 陈海滨;斯淑婷
4.人用狂犬病疫苗肌肉注射免疫程序研究进展 [J], 宋云; 于鹏程; 朱武洋
5.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用免疫效果观察 [J], 邓寿平;杨科明;刘向宣;詹发清;童琼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的免疫防制研究进展
摘要狂犬病作为我国二类动物疫病,病死率高,一旦发病,无药可医,成为危害公共卫生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介绍狂犬病的流行现状,简要介绍了狂犬病免疫学、综合防制、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有效降低狂犬病对人类的潜在威胁。
关键词狂犬病;免疫;防制;研究进展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多发于春、夏等温暖季节,主要发生于亚洲、非洲、欧洲等,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1]。
狂犬病病毒可经伤口沿末梢神经直达中枢神经系统,或经血液而进入脑脊髓内,继而在机体神经细胞内繁殖,并形成细胞浆内包涵体,使人或畜发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因进入机体的病毒数量、毒力及咬伤部位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2个月,最短仅10 d,长者可逾1年[2]。
伴随着城市、农村养犬数量的不断增加,狂犬病的潜在威胁和疫情形势也随之变的严峻。
因此,如何预防、消灭狂犬病就成了现在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 流行现状
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易感,狂犬病病毒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犬科和猫科等动物,野生动物可作为狂犬病病毒的储藏宿主。
蝙蝠、野鼠等野生啮齿类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比较易感,这些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成为该病的潜在危险疫源。
2010年,全国报告发病数最多的5个省区,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广东省、湖北省和贵州省,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总发病数的67.86%。
而广西是中国狂犬病高发区[3],狂犬病已逐渐成为广西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我国南方地区犬类有1~3成的狂犬病隐性带毒,如此高的隐性带毒率是狂犬病传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 狂犬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对控制狂犬病感染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受感染而发病,病死率几乎可达100%,高居各类传染病病死率之首,严重威胁着人畜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危害,科研人员不断对狂犬病的免疫机制、致病机理等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攻关,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2.1 细胞免疫
尽管狂犬病病毒的所有结构蛋白均表现出抗原性,但是并非所有的蛋白都起相同的作用。
研究表明,纯化了的G蛋白(糖蛋白)诱导产生的抗原能够保护
狂犬病病毒对脑的脑内攻击,是唯一能够持续诱导产生病毒中和抗体的狂犬病病毒抗原,是制备疫苗的重要成分。
过去人们认为,只有糖蛋白才是提供抗狂犬病保护性免疫的抗原。
但是近些年来的研究证明,狂犬病毒诱导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和核蛋白。
最近研究表明,狂犬病毒内部的RNP(核糖核蛋白)或NP(核蛋白)在诱生保护性免疫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4]。
因为NP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和RNP 相同似,且NP的抗原性比G蛋白的抗原性稳定。
狂犬病毒RNP或G蛋白注射动物(如小鼠、犬和猴等)可诱生抗脑外途径致死性攻击的免疫保护力,诱生大量特异性Th 细胞,在诱生抗狂犬病免疫保护上起决定性作用。
因为特异性中和抗体只能在感染初期即病毒未进入肌细胞及神经通路时发挥作用。
2.2 体液免疫
狂犬病病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的病毒裂解颗粒或狂犬病病毒蛋白被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和递呈的抗原,可间接刺激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
G蛋白是镶嵌于狂犬病病毒双层脂质包膜上的刺突,长约10 nm,是狂犬病病毒唯一暴露在表面的、糖基化的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
N蛋白、P蛋白、L蛋白位于狂犬病病毒内部,紧密包裹病毒RNA,构成病毒的衣壳,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核衣壳抗体,这种抗体是非中和抗体,不具有抵御狂犬病病毒攻击的保护作用。
N蛋白抗体在体外具有抑制狂犬病病毒复制的功能[5]。
3 狂犬病综合防制的研究进展
狂犬病的死亡率极高,但就目前来看,犬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犬是狂犬病的传播宿主,也是狂犬病病毒的储藏宿主,预防人类狂犬病的根本所在就是有效控制犬的狂犬病。
近年来,狂犬病疫苗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3.1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犬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对犬狂犬病的控制,包括对家养犬和宠物犬进行免疫接种、消灭野犬和捕杀可疑病犬和病猫是预防人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世界上很多控制和消灭了狂犬病的国家已证实了这点。
普及防治狂犬病知识,提高狂犬病防疫意识,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3.2 咬伤后防止发病的措施
人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发病,其中包括及时而妥善地处理伤口、个人免疫接种以及对咬人动物的处理。
3.3 免疫接种
对家养犬进行登记,并给予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最根本措施。
在消灭家犬狂犬病的基础上,目前防制重点转移至对野生动物的免疫。
而对于咬伤前的预防性免疫,免疫接种对象仅限于受高度感染威胁的人员,因为目前的疫苗还有一定的副作用,不推荐采用大规模集体免疫接种的办法。
4 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
4.1 弱毒疫苗
1885年,巴斯德首次用兔脑脊髓制备成狂犬病弱毒疫苗[6]。
狂犬病弱毒疫苗在我国狂犬病的防制工作中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弱毒疫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据相关报道,动物在接种弱毒疫苗后可在其口腔中检出残毒。
4.2 灭活疫苗
狂犬病疫苗株先在体外用细胞进行繁殖培养,灭活后与佐剂按一定的比例制备成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
近年来,灭活疫苗的研制取得很大的进步。
灭活苗从神经组织灭活苗、鸭胚疫苗到细胞疫苗,逐步克服了各种不足,使狂犬病灭活疫苗的效力变得更稳定。
鉴于弱毒疫苗存在的安全隐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用狂犬病灭活疫苗代替弱毒疫苗,最终消灭人和动物狂犬病。
4.3 基因工程疫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狂犬病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毒学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科研人员基本研究清楚了狂犬病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使得基因工程疫苗成为当前开发研制经济、安全、有效的新型热门疫苗。
目前,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主要围绕糖蛋白和核蛋白展开,主要有重组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疫苗等。
我国第一株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天坛株痘苗病毒已研制成功,但痘苗重组病毒接种人类后,可长期抑制再次免疫接种,因此狂犬病重组痘苗载体疫苗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
5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切断狂犬病的传染途径、消灭一切可能的病原,对犬科和猫科动物全面免疫,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提高人对狂犬病的认识,做到群防群控。
人一旦被猫犬类动物咬伤或抓伤,马上对伤口进行处理,12 h内进行疫苗注射,减少发病几率。
控制好犬类动物的养殖数量,减少隐性带毒的病毒宿主;对鼠类常年进行灭控,减少带毒传染。
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疫意识,还需研制出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经济的疫苗。
6 参考文献
[1] 盛圆贤,赵德明.狂犬病流行态势及其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2009,39(9):835-838.
[2] 梁秀梅,于潜.狂犬病病毒和狂犬病[J].生物学通报,1994,29(6):23.
[3] 陆立权,郭建刚,刘棋,等.外观健康家犬携带狂犬病病毒状况调查[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1):88-89.
[4] 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85-90.
[5] 葛宪民.狂犬病的防治与监测[M].1版.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9-50.
[6] 俞立新.人和动物狂犬病防制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14(4):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