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法雨读后感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窗法雨读书笔记_西窗法雨读后感五篇
西窗法雨读书笔记【篇一】
在我们心中,法学从来就是厚重的,法学著作似乎也常以一贯的严谨示人,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正襟危坐地捧读,所以,在一次很偶
然的机会读到这本《西窗法雨》时,才会让人心里一动:原来,我
们的法律也可以如此生动,读《西窗法雨》有感。
作者用一种亲切家常的语气,以平和幽默的手法将西方的法律文化娓娓道来,似乎不沾半点烟尘,平淡的就像是在向我们讲述邻家
趣事。在小幽默之中溶进了大智慧,在小事情之中融入了大法理。
当我们的眼睛扫过那薄薄的书册,思绪也随着作者的指引飘忽起来,似羚羊挂角,了无痕迹,但是,合上书本,却有一种淡淡的感悟在
心头,虽然只是蜻蜓点水的一点,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了
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
第一次,我们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冰冷的规范,不仅仅是一条条死板的条文,法律是我们身边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是这些鲜活的面孔构成的社会生活,是这些社会生活中体现出
来的人类的高超智慧。作者给我们讲"政府旁边的法院"、讲"政府的
承诺"、讲"道德的法律强制"、讲"隐含的法律规则"、讲"正义的自
然性质"等这一切,只是为了和读者一起培养"反省的能力",引导我
们形成对法律与道德的最深层次思考,"既然我们喜欢上了法治,假
设一下人性的不完善或许就是必要的",让我们能对法律的作用有一
个起码的认识,"人们要法律,就是想要社会有个方圆,有个秩序".
以史为鉴,可知兴亡,读后感《读《西窗法雨》有感》。旁征博引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嬉笑怒骂,而是为了古为今用;妙笔生花的初
衷也不是为了卖弄文采,而是为了西为中用。虽然作者说的是西方
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
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在作者刻意为我们
营造的轻松氛围里,我们随着他的笔尖的指引在法律的智慧天地里
畅游了一圈,享受了智慧的乐趣,感受了法律的魅力,最终,却依
然是要回到我们的现实。那轻松潇洒的字里行间,唤醒了我们强烈
的责任感。我们应当做的,就是从这轻松的随笔中读出厚重的法律,读出共和国当代法官的使命!
曾经,先贤们把一条条枯燥的法律条文书写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用以给我们解释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公正、什么是权利。今天,我们依然在重复着他们曾经的努力,把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播撒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在田间地头的奔走中、在乡村社区的
普法里,展示共和国法官对人民司法的虔诚、对"三个至上"的坚守,把一次次微弱的努力化成法律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捍卫一个法律人必须捍卫的普世价值!的确,时代在变化,法律在发展,但是,那些永恒的价值追求却依然是法官心中最柔软的存在,
就像高高矗立的灯塔一样,指引着一代代人民法官前行的方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古老的中国突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展示中华民族的潜力的时候,当我们的民众从来
没有像今天这样毫不掩饰地展现自己对法律的渴望、对公正的渴求
的时候,作为法官,我们不仅要能反观中国法治的过去、审视中国
法治的今天,更应该去思考中国社会的规矩与方圆;我们不仅是要看
前方的风景,更应该修缮甚至规划前方的风景,让它更加符合中国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西窗法雨》的潇潇声中获得一份
灵感,在乡土中国的大画卷上描绘出法治中国的水墨画,这是时代
赋予人民法官的使命!
西窗法雨读书笔记【篇二】
刘星的《西窗法雨》一书,由一篇篇简短的小文章构成,多数以一个事例讲述一个个与法律有关的观点。全书都在表达着西方人眼
中的与法律这一主题有关的不同的观点,这不难从书名开的是西窗,下的是法雨中看出。
书中观点很多,其中的“‘上下关系’还是‘契约关系’”一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一节开篇即“颠覆”了我对契约的认知。最初接触契约一词,是在高中历史书上中卢梭的一个观点中,那时
老师为了方便我们理解,简单的告诉我可以认为就是签订了合同。而在我看来合同就只是两家公司为达成合作而签订的文件,并无它意。事实却不然,在西方人的观点中,契约不仅存在于私领域,也存在于公领域。因此,在他们看来政府在管理国家的时候,是与民众有一个“社会契约”的关系的。为了证实这一点,他们甚至编织了一个古代故事:认为远古时期人们处在自然状态中,后来大家为了共同生存便签订契约组成社会,再后来又与政府签订契约授予政府权力。也正因为这一层原因,政府在行事时必须按照与民众订立的契约行事,维护民众利益。而一旦政府所做之事违背契约时,民众也有权推翻这一政府,与新的能够维护其自身利益的组织重新订立契约。从这一点出发,西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更多体现的是契约关系。
但在我国,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更多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不平等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这不难从最近的热点事件中一探究竟。还记得上个月的一篇“小伙为办护照返乡六次多跑3000公里”的报导。相信这也是很多民众经历过的,排了长长的一条办证队伍,到自己办证时工作人员一句材料不齐,然后让你备齐材料再来,一番折腾后你又得排长长的队伍去办证。这不免让人觉得办证的政府工作人员没有维护我们的利益,浪费了我们的时间精力,更有甚者会认为其有凭一己权力玩弄民众之嫌。
我们不可否认,西方的法治发展起步比我们早,发展水平比我们高,许多制度比我们完善,许多研究比我们透彻。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前文中的这一观念,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法治发展进程,深化依法治国,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的还有很多。相信这也是作者刘星写作此书的一个原因。
西窗法雨读书笔记【篇三】
西窗法雨读书笔记【篇四】
相信每个法学院学生在刚刚踏入这座大门、对“法律”这个字眼如饥似渴的时候,你的书单上都会出现“《西窗法雨》(刘星)”的身影。就算你当初在浩如拾贝的书籍沙滩上,遗漏了这颗珍珠——像我一样——也不怕,它随时准备好,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