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法雨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西窗法雨》有感
想起大一进校学习法理学课程是时,老师就推荐过这本书,两年后重读一番,有的不仅仅是对有趣故事的回味,更多的是对法律的重新认识。
一、法律本身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事实上,其中所指的平等仅指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却忽视了法律内容上的平等。法律内容上的平等涉及的便是立法上的平等。从刘星老师的理论中,我深知法律内容上的平等对法律适用平等的极大促进作用。但是,在我国,法律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产物。主体上的特殊性决定着我国立法上的平等难以实现,因此法律内容上的平等或许只能成为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学习法律的我们仍要把这个作为我们的终极目标,因为毕竟那是真正的法律所应具备的特质。
二、法律适用
虽然目前无法实现法律内容上的平等,但我们可以使法律在适用上尽显公平来弥补。书中如此阐述:法律的目的在于公正,而不在于法律本身,因此,当法律不能实现公正时,公正本身便是超越法律的判决依据。这便是西方国家的司法观念。作者在书中通过列举西方国家的一些著名或普通的案例,引出了西方国家适用法律时“适时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以事情的自然发生为依据”、“发掘隐含的法律规则”等法律适用原则。
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维护少数人的权利”很明显与之相背离。作者通过阐述西方国家在法律上认可同性恋这一案例,传达了西方人的一个观念:法律不仅要关心大多数,而且要关心少数人,因为法律是跟所有人有关的,少数人的权利同样是一种应予承认的权利。这个观念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实践的。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总是拿着权力的指挥棒喊着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什么总是有人连最低的利益保障都没有呢?
生活中有些道理用法律是解释不清楚的,当这些事情要到法庭上做个了断,那法官免不了要头疼了。西方文化中的“法律应当尊重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事情”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这便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法合理有效运用。法律能灵活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才是真正的法律。
至于“发掘法律中的隐含规则”我则认为有待商量。倘若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国法学理论应该是不认同推定理论的。依据法律而推定出隐含的规则是自由裁量权运用的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案件的处理。但是从狭隘的角度来讲,可认为是对法言法语的细抠,不能为人所信服。我们又应当以何种标准来衡量那些推定出来的规则的适用性呢,谁又有权力呢?似乎没有答案。
我国的法律体系仍在完善,可分为立法体制、执法体制、监督体制三个方面。我认为,立法再好,适用法律不当,执法不严,整个体制就毫无价值。我们应该让三个方面的体制都逐渐完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才能构建一个好的整体。
三、法律与政府
法治总是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人探究的话题。发现自己把法治很简单地理解为“政府利用法律治理国家”。《西窗法雨》一书中,有“全法治”与“半法治”的理论。“全法治”便是西方国家的政府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法律在政府之上。历史上的中国是个“半法治”的国家,现在在朝着“全法治”的目标努力。据此,我总结,一国法治与否,就看政府是否受法律约束。政府也会犯错,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人性善恶判断不同,中国人让政府自我教育,而西方国家则让法院纠正。于是产生了“政府里的法院”和“政府边上的法院”两种不同的传统。“西方人一般相信,纠正以及防止政府犯错误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以权力制约权力’首先表现在法院存在于政府的旁边。如果法院存在于政府之中,那人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及其人员的‘道德自律’了”,这就是“全法治”与“半法治”。
四、法律与我们
我们总会说法律是神圣的,我们还会说法律是政府的事情,我们还会说法律就是那些条文。但事实上,法律离我们很近,并且不只是那些条文,是我们的教育过于教条化,把法律肤浅化了。刘星老师说,其实,每个人都会发觉,我们的日常生活总是与诸如学校、公司、医院、俱乐部以及这单位那单位之类的社会组织规则联系再一起的。我们最关心的往往就是这类规则,而不是国家制定或法院适用的规则。正因为如此,有些西方法学家将实际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规则叫做“活的法律”。他们认为,这种“法律”才是人们应给予首要关注的法律,它们对人的影响远远地超过了国家制定或法院适用的规则。这些文字让我欣喜,因为从其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公民利益为首位的理念,感慨还有人能透过法律看现实。法律应该是活的,并且不仅活在生活中,更应该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思想上的一种习惯。
重读一遍《西窗法雨》,感受颇多,越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期待带着实践经验来阅读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