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8张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8张

评价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
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 冕”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03
知识拓展
汉魏晋诗的发展源流及文学地位
诗经 四言叙事民间汉乐府 五言叙事文 学
楚辞 汉赋
杂言抒情
文 人
四六文抒情
创 作
汉末 魏 晋
文人有意识向民 歌学习,创作五言抒 情诗,五言诗走向成 熟,同时出现七言诗。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荣”, “莲子”即“怜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 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 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 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 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议论、抒情(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巧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 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18张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18张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相交干政,官僚集团垄断仕途, 中下层士子为谋求前程,只能奔走交游。 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 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徐干《中论·谴交》) 。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西洲曲》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主人公难道不知道要送给谁吗?为何还要发问呢? 不是自问自答,是一句话,是自诘自嘲。——朱自清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请大家运用想象,描摹你所看到的人物与情境, 增加一些人物的动作、情绪、心理描写。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既然同心,为何不归家呢?
《古诗十九首》节选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行行》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冉冉孤生竹》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明月何皎皎》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远离家乡, 他一步三回头,不舍地看向送别的妻子......
他的妻子站在门边, 忧心忡忡地看向远行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wèi赠送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回头看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形容路途漫长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广阔无边
作业:
请大家阅读《古诗十九首》的其他篇目,进一步体会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特点,感受其时代意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优秀完整版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优秀完整版PPT课件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这里诗人写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未 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自 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是 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悬 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致, 也更为浓烈。 ——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
• 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 月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 月而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 正是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 更为深沉,更为曲折。
中一直到老。
整体感知:
1、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运用了哪些意象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 达情感?
芙蓉
关于“芙蓉”这个意象:
“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是纯洁的代表。
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 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 “(我)爱 你”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
3、“芙蓉”的谐音是 “夫容” ,表现的 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
——抒情主人公似乎是 “她”!
第三步:手法—效果—情感
• “悬想”: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拟 的手法。
•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 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 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叙自身情 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情形, 以便 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这里的悬想侧 重于空间转移。
我们之间隔着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虽然心意相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8
整体把握
疏通诗歌大意,回答下列问题: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ppt课件
9
背景
•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 首》中,即大多写思妇游子的相思离别 之苦和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 《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思妇游子相思 离别之情的作品。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环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1
古 诗 十 九 首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2
3 4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2 ppt课件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
• • • • •
相去:相距,相离。 阻:艰险。 胡马:北方所产的马。 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用 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 已:同“以”。 顾,返也。 弃捐:抛弃。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 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 •
ppt课件
24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 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 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 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 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 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 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 《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 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ppt(32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ppt(32PPT)


马茂元先生说:“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 子的虚拟。” 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 “虚拟”方式,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 出来。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 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 “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 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 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 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 念自己。
司马相如
两无亿(意)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谁知过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转,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那是一个热闹的 季节,也是一个 风流的季节。
采莲的热闹场面。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联系我们曾学 过的诗歌,想想芙 蓉(荷花、莲)这 个意象的深意。
有关莲(荷花)的诗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涉江采芙蓉》pptx课件(26页)

《涉江采芙蓉》pptx课件(26页)
• “还顾”和“望” • 这两个词的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使思念之情更加
浓重。 • “浩浩” • 1、叠词,音韵和谐突出了愁绪的浓重。
2、语义上,有那种烟波浩渺,云水茫茫的感觉,不 仅道路绵长,而且忧伤也绵绵不尽。
小组探究
南朝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 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钧” 请分析最后两句,如何体现这个特点?
却说对方不忘自己。{虚写} 实结合 )
(虚
这种从对方写起的虚写的方式,简单说
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思念 自己。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 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 自己。
小组合作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 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 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 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怀远。
3、二者兼有
❖ “对写法”(落笔对方)的“悬想”方法
❖ “对写法”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 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
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
• 运用联想和想象描摹诗歌的画面,写在作业本上
运用联想和想象描摹诗歌的画面
• 示例 • 夏秋之交,故乡江南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身处异地
的我,设想我的爱人在风和日丽中,正荡着一叶小舟 ,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 湖泽之上,加 入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这可是农家的一大乐事呀! 采莲之际,她们摘几支红莹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 自的心上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挚意。在湖岸泽畔, 还长着数不清的兰惠芳草,被采莲的女子们摘置袖中 ,插上发际,幽香袭人,简直令人心醉!倾耳细听,我 仿佛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涉江采芙蓉》 课件ppt(19张PPT)

《涉江采芙蓉》 课件ppt(19张PPT)

理解诗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理解诗词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文学常识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 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 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成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 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 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 出现了大批名作。
•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
文学常识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 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 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 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文学常识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 (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学 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 4、写“涉江采芙蓉”,为何要写“多芳草”的“兰泽”?
❖ 5、怎样理解以花草赠亲朋的行为?
6、为何“同心”却要“离居”呢?七八句表达感情的方 法是什么?
7、本诗讲的是想念之情,可为什么取“涉江采芙蓉” 为题?
❖ 8、“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没有主语,谁在“还 顾”,谁在“忧伤”?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男是女?
12

泽 兰
13

山 兰
14

山 兰
15

山 兰
16
❖ “(秋兰)绿叶兮素花,芳菲菲兮袭余”
❖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楚辞 九歌》
17

❖ 3、写“涉江采芙蓉”,为何要写“多芳草” 的“兰泽”?
❖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 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18
❖ 4、采芙蓉赠所思之人,对全诗在营造意境 上有什么作用?
24
❖ 0、 “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没有主语,谁
在“还顾”,谁在“忧伤”?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男是女?
写法: “对写”(移情于人):在自己思 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如何苦思 冥想,怎样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笔, 设想(想象)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会是 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真切动人, 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切。这种从对面 入手借彼写已,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 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手法叫“对 写法”。这类诗作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 韵悠长之感。(手法:虚实结合)
❖ 同心:感情深厚 (今义:齐心)
❖ 而:连词,表转折,却
❖ 终老:“老”,形容词作名词 ,晚年

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②诗人宕开一笔,不写自己的思念,转而由“忆君”引起, 描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种种愁绪,一个想像中的情境展现在读者面前:朋友远在异乡,夜 泊潇湘,清凉的月色下,梦里充斥着凄冷的猿猴哀鸣。③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友人抵达 后的凄凉清冷处境和孤寂愁苦之情,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 为深远。
结合全诗,体会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特点。
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由自己的独看想到妻子的独看。诗歌的内容从单一 转向多视角。 “闺中只独看”,表现了妻子对我担忧,其实我也担忧妻子。但是诗人不 直接说出,却借妻子的心表现出来,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拓展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3
评价
•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 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
4
读准字音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1、一二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
7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欢快 ;.
失望 8
以乐景写哀情
诗歌1、2句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表现主人公情 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3、4句笔锋一转,转喜为悲, 用夏季美景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伤。
;.
10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的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主人公有怎样的“情”? 主人公痛苦、忧伤的心情;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 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
11
探究: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
12
? (
主语
( (
女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21
“对面落笔”的写法又有两种表现形式: 1.将写自己与写对方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映衬。2.通篇纯从设想对方来展开艺
术构思,宛转曲达。
;.
15
阅读杜甫的《月夜》回答下面问题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结合全诗,体会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特点。
;.
13
思妇怀远
一个借采莲来表达思念的女子,想象自己的爱人也在远方回望故乡,思念自己,前4 句为实写,5、6句为虚写。
;.
14
对面落笔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 念,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简单说就是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对 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种手法。这样,就使得作者的怀远或思归之情,显得生动形象,富 有意境。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形式上,常用“忆”、“想得”、“遥知”、“遥 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涉 江 采 芙 蓉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
时间:
作者: 最早记载:
东汉末年
无名氏
梁代萧统所编《文选》
;.
2
《古诗十九首》主要的思想内容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东汉宦官外戚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
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然而往往一事 无成,只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因此,《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离愁别绪,或游子 思归,或闺房怀远,其次是人生易逝的感叹,或及时行乐,或不甘贫贱。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分析: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
18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 在远道。
◆男读: ◎合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9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3.“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 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 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男子)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女子
分析: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
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男子一般在京都洛阳求取前程,不太可能回 到江南去采莲。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荣”,“莲子”即“怜 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说话人 应是女子。
遗(wèi):赠。以义定音。
谁(shuí):口语与书面语区分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还(huán);. 顾:回头看。
5
读懂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
6
鉴赏品味
;.
19
小结
自古至今,诗论家对《古诗十九首》赞誉不断,钟嵘评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透过《涉江采芙蓉》我们可略窥《古诗十九首》的 精妙。
;.
20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明人陆时雍《诗坛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做具体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