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接地和不接地的区别
接地的种类
![接地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012884303968011ca3009119.png)
接地的种类除防雷接地外,还有交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直流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等。
电子设备的接地方式有独立地和联合接地。
独立地的接地电阻值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大于4欧,并采用一点接地方式。
电子设备接地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设,但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欧。
若与防雷地分设,两接地系统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
电力系统接地种类区分周建民在电网系统中,供电企业在不同场合采取了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防雷接地四种接地措施。
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工作接地。
在正常或事故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可靠运行,而必须在电力系统中某一点进行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此种接地可采取直接接地或经特殊装置接地。
如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保护接地。
为防止因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将与电气设备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或构架,同接地体之间做良好的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如变压器底座和外壳接地、配电盘的框架接地、互感器的二次绕组接地,将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相连接等。
重复接地。
将中性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大地再次做金属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如在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线首端、分支点及沿线每1千米处和接户线处做的接地、与高压线路同杆架设的低压线路的中性线在共敷段首末段接地等。
防雷接地。
为了防止人、畜、建筑物、架空线路等遭受雷击而做的接地,称为防雷接地。
如与建筑物顶部避雷针及高压架空线路避雷线相连而做的接地等。
地与电(信号),这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
接地,通常是指用导体与大地相连。
可在电子技术中的地,可能就与大地毫不相关,它只是电路中的一等电位面。
如收音机、电视机中的地,它只是接收机线路里的一电位基准点。
接地,在电力和电子技术中,既简单,又复杂,而且还必不可少。
按接地的作用,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过压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信号地等多种。
在广电技术中,以上几种接地类型都会遇到。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fd5b2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8.png)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在电力系统中,接地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
根据其目的和功能,接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虽然这两种类型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它们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定义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都是电力系统中的接地,但它们的目的和定义有所不同。
•工作接地是指将系统中某些设备和导体通过一个接地电阻连接到地面,以保证人身安全,同时也可使设备和电气系统具有适当的电位。
此时接地的电阻,一般不应大于4欧姆。
•保护接地是一种特殊的接地方式,用于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
其主要目的是在故障时,确保电流得以及时地分流,从而减小故障的影响和危害。
保护接地的最大特点是在故障发生时,要求接地电阻可以非常小,一般不超过1欧姆。
应用场景从应用场景的角度来看,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也有所不同。
•工作接地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电位控制。
例如,在维修设备、更换元件时,对设备进行工作接地,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电击伤害,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保护接地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主要是对故障电流的分流,以减小故障的影响和危害。
例如,在发生接地故障时,如果没有进行保护接地,那么电流就有可能经过其他设备或电气元件,导致更大的损失。
接地电阻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接地电阻。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有明显的差别。
•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4欧姆。
这个限制是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如果接地电阻过大,就会增加电流通过人体的可能性,造成电击伤害。
•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需要非常小,一般不超过1欧姆。
这个限制是因为,保护接地必须能够对故障电流进行有效分流和绝缘,如果接地电阻过大,就会导致电流无法分流,从而影响保护作用。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
虽然这两种接地方式有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定义、应用场景和接地电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选择和应用,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13.弱电工程接地规范
![13.弱电工程接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67f8aba45177232e60a20a.png)
弱电工程接地规范目录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接地概念及种类 (3)5 接地的作用分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三类 (5)6 电气设备通过接地装置和大地之间的电阻称为接地电阻,它包含五个部分 (6)7 不同的电气设备对接地电阻有不同的要求 (6)8 装设接地装置的要求 (7)9 降低土壤电阻率的方法 (8)10 检查接地的内容 (8)11 下列设备必须保护接地 (11)12 电动机接地的有关要求 (12)13 配电盘接地的有关要求 (13)14 接地线的检查测量方法 (13)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用电系统、新建扩建、检维修、改造、办公区域、员工宿舍等电气线路接地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14052—93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要求》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柜范》3 术语和定义电气系统配置保护方法有: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工作接地等。
电气设备的某个部分与大地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联接称为接地。
与大地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金属导体组称为接地体:联接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和接地线统称为接地装置。
4 接地概念及种类(1)防雷接地:为把雷电迅速引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
防雷装置如与电报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 线)接地。
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
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
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
(3)安全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
静电感应与导体接地
![静电感应与导体接地](https://img.taocdn.com/s3/m/d0789f25915f804d2b16c1cd.png)
1 静电感应与导体接地将导体置于带电体附近,在导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将会出现正、负感应电荷,当这种静电感应发生并达到静电平衡时,由于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任意 一点处产生的电场抵消了此处施感电荷的电场,便给出了内部场强为零,整个导体是等势体的结论。
导体接地可以说是一种导体与大地共同发生的静电感应现象,在接地前后导体表面电荷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发生了变化,将影响其附近电场线及等势面的地域分布,从而使周围空间各点的场强和电势发生改变。
-1。
.1枕形导体的接地将原来不带电的枕珙导体B 置于带电荷量+Q 的带电体A 附近,在B 的远端和近端将分别感应出等量正负电荷。
(图1-甲)画出了此时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在导体B 近端由于负电荷报吸收的电场线只能来自施感电荷,因此A B ϕϕ>;而从B 远端出发的电场线既然不可能被其近端的负电荷所吸收(这就与B 为等势体的说法矛盾),便只能终止于无穷远处,所以是0A B ϕϕϕ∞>>=。
另外,由A 出发的电场线只能部分被B 吸收还表明枕形导体两端感应电荷量,均小于施感电荷量Q 。
现在如果将导体B 接地,在远端接地时自然是由大地提供的自由电子中和远端的正电荷;而对于近端接地,一种说法认定被中和掉的将是近端的负电荷(理由是大地中的自由电子因被B 左端负感应电荷所斥,无法实现与正电荷中和),然而非如此。
可以设想,若近端负感应电荷被中和,在施感电荷和远端感应电荷均带正电条件下,它们在导体内部的电势标量叠加,怎么可能得到导体电势与大地零电势相等的结果呢?因此这里被中和掉的同样还应是远端的正电荷。
这是由于接地前的导体B 作为等势体,其电势高于在地的零电势,且无论哪一端接地,在接地前其与大地零电势不等和情况是一样的。
因此接地过程必然是由大地提供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向电势较高导体B 运动,以中和B 远端的正电荷,而且只要B 远端沿尚存在末被中和的正电荷,此处就会继续发出终止于无穷远处的电场线,说明其电势仍高于大地,这将继续吸引在地中的自由电子向B 运动,直到导体B 中的正电荷甲乙图1被全部中和掉为止。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安工程师考点)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安工程师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c4ba43964bcf84b9d57be1.png)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TT、TN)系统的区别详解(注册安全工程师考点)根据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即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I-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分别对IT系统、TT系统、TN系统进行全面剖析。
一、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IT系统可以有中性线,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因为如果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将不再是IT系统。
IT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IT系统接线图IT系统特点IT系统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 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
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
电气中“地”的概念
![电气中“地”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b0b2274a417866fb84a8e22.png)
“地”是电子技术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由于“地”的分类与作用有多种,容易混淆,故总结一下“地”的概念。
“接地”有设备内部的信号接地和设备接大地,两者概念不同,目的也不同。
“地”的经典定义是“作为电路或系统基准的等电位点或平面”。
一:信号“地”又称参考“地”,就是零电位的参考点,也是构成电路信号回路的公共端。
(1) 直流地:直流电路“地”,零电位参考点。
(2) 交流地:交流电的零线。
应与地线区别开。
(3) 功率地:大电流网络器件、功放器件的零电位参考点。
(4) 模拟地:放大器、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和比较器的零电位参考点。
(5) 数字地:也叫逻辑地,是数字电路的零电位参考点。
(6) “热地”:开关电源无需使用工频变压器,其开关电路的“地”和市电电网有关,即所谓的“热地”,它是带电的。
(7) “冷地”:由于开关电源的高频变压器将输入、输出端隔离;又由于其反馈电路常用光电耦合器,既能传送反馈信号,又将双方的“地”隔离;所以输出端的地称之为“冷地”,它不带电。
信号接地设备的信号接地,可能是以设备中的一点或一块金属来作为信号的接地参考点,它为设备中的所有信号提供了一个公共参考电位。
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浮地和混合接地。
(这里主要介绍浮地)单点接地是指整个电路系统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其他各个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接到这一点上。
在低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之间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通常频率小于1MHz的电路,采用一点接地。
多点接地是指电子设备中各个接地点都直接接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即设备的金属底板)。
在高频电路中,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影响较大。
通常频率大于10MHz的电路,常采用多点接地。
浮地,即该电路的地与大地无导体连接。
『虚地:没有接地,却和地等电位的点。
』其优点是该电路不受大地电性能的影响。
浮地可使功率地(强电地)和信号地(弱电地)之间的隔离电阻很大,所以能阻止共地阻抗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
其缺点是该电路易受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使该电路的地电位变动和增加了对模拟电路的感应干扰。
静电场中导体接地问题的解法探讨
![静电场中导体接地问题的解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eeb881216fc700abb68fce7.png)
静电场中导体接地问题的解法探讨摘要本文表明导体接地只能说明接地导体的电势为零,并不能说明接地导体某一面所带的电荷会被大地中的电荷完全中和,并且给出了静电场中导体接地问题的电荷分布、电场分布和电势分布的普适解法。
关键词接地导体;电荷分布;电场分布;电势分布0 引言导体放入静电场中时,电场会影响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导体上的电荷分布也会影响电场的分布。
这种影响将一直持续到达到静电平衡为止,这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以及周围的电场分布就不再改变了,周围空间的电势分布也随之确定了[1]。
在静电场中可以用图1来说明电荷分布、电场分布、电势分布之间的关系:图1说明:电荷分布、电场分布、电势分布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发生了变化,其它两方也会随之变化。
1 导体接地问题的解法探讨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选地球的电势为零电势,所以接地导体的电势应为零。
但是很多参考书和教材中并不这样解释[1-5],它们的解释常常将学生引入一个误区。
例1:如图2所示,有一块大金属平板A,面积为S,带有总电量Q。
今在其近旁平行的放置第二块大金属平板B并将此板接地,此板原来不带电。
求静电平衡时,金属板上的电荷分布及周围空间的电场分布。
(忽略金属板的边缘效应)解:可将导体的各面看作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在图中设出导体各面的电荷分布及其周围空间各区域的电场分布,再用虚线作一高斯面如图2中所示。
方法一:首先由B板接地可知B板的电势为零,即:①再由电荷守恒可得:②又由静电平衡条件可得:③最后由高斯定理可得:④又因, 再根据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电场分布规律,本题的积分路径可选为如图2所示的a→b→c。
⑤联立①⑤可得由此又可推知⑥再联立②③④⑥可得:,由此再根据电场叠加原理求得电场分布如下:;,方向向右。
方法二:首先由B板接地可知B板右表面的电荷会与大地中的电荷中和(很多参考书和教材的观点),所以可得:①再由电荷守恒可得:②又由静电平衡条件可得:③最后由高斯定理可得: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由此可根据电场叠加原理求得电场分布如下:;,方向向右。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3)
![静电泄漏和消除方法(3)](https://img.taocdn.com/s3/m/be641c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a.png)
油罐汽车与装油系统的跨接
*
可搬动的装有可燃性液体的金属容器,如油桶、油壶等的接地一般应使用导电性垫或裸露出的金属板实现,但接地时应切实检查容器、地面和垫的表面不应有绝缘性污染和涂膜等。容器在进行作业时,应与注油设备实行跨接。 使用带有连接器具的接地导线进行接地操作时,必须在装液体之前进行;装完后,需经过一段静置时间后才能将接地线拆除。
*
在静电危险场所通常存在不止一个金属物体时,为了消除金属间电位差、消除静电放电,则需要将所有金属物体都进行直接接地。
对于相距较远的大型设备来说: 一般不允许将它们串联以后接入接地回路,而必须采用逐个直接接地的方法。
对于相距很近的小型金属物体: 可将这些金属物体串联起来,然后再将其中一个物体进行直接接地,这种金属物体间的连接方式称为跨接(也叫搭接)。
*
为确保静电安全,泄漏电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是静电危险场所允许存在的最高静电电位;二是危险场所可能出现的最大静电起电电流。 在有易燃易爆气体混合物存在的静电危险场所,一般允许的最大静电电位值即危险电位约为300V;但在火炸药和电火工品及半导体器件行业,或最小点火能在0.1mJ以下的静电危险场所,其危险电位应降至100V。 在目前的工业水平下,实际生产中静电起电电流的范围为10-11~ 10-4A。
7、人体与典型设备静电接地方法
*
*
(2)火箭和飞机的静电接地和跨接
火箭在发射前,必须可靠地静电接地。火箭外壳的各箱段、载入体及弹体结构的各部分之间应该电跨接良好,跨接电阻应小于25m。 飞机着陆或停在机场时,应该采用导电轮胎、接地钢索、停机接地线、接地刷、接地棒、接地锥等实施静电接地。直升机接近地面处悬停或装卸货物时,也应使用导电绳索使飞机静电接地,避免静电放电。 飞机在飞行时会积累静电电荷,所以飞机的金属构件之间应采用永久性固有的跨接,如焊接、煅压等。使跨接电阻值1。以保证飞机在飞行中不会出现缝隙间的电弧放电。
带电导体球接地后的电荷分布
![带电导体球接地后的电荷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98e00f1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f.png)
带电导体球接地后的电荷分布带电导体球接地后的电荷分布,这个话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枯燥?别急,咱们慢慢聊,保证让你乐在其中。
想象一下,一个圆滚滚的导体球,表面闪闪发光,似乎在等着你去探险。
它带着电荷,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简直像个脾气古怪的小孩,有时候爱撒娇,有时候又想发脾气。
咱们得知道,什么是接地。
接地就像给这个小球找了个“避风港”,当它感到不安的时候,可以把多余的电荷释放出去,像把重担卸下来一样。
接地后,球的电荷分布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就像老天爷给它洗了个澡,干干净净,轻轻松松。
想象一下,导体球一接地,那些电荷就开始“跑路”了。
正电荷和负电荷就像赶着去参加派对的小伙伴,纷纷向接地线涌去,简直热闹非凡。
这个过程让我们明白,电荷是个“群居动物”,它们总是喜欢在一起。
就像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买冰淇淋,越聚越热闹,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球的电荷分布变得均匀。
没错,就是那么简单。
有趣的是,接地后的电荷分布跟球的形状关系密切。
球体的每个部分,都像是调皮的孩子,喜欢向外散发自己的电荷。
在接地的影响下,电荷会均匀地分布在球的表面,就像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块糖果,大家都很开心,没谁被冷落。
这个均匀分布的状态,让人感到一种“和谐”的美好。
大家可能会想,那如果不是接地呢?哎,那就真是个麻烦事了。
球上的电荷会因为自身的静电力,产生一种相互排斥的感觉,感觉好像在打仗。
电荷们就像是在争抢最后一块蛋糕,谁都不愿意退让,最终的结果就是,电荷分布变得极其不均匀,整个球就像一个充气玩具,被捏得扭曲得不成样子。
有趣的是,这种电荷分布的变化,不仅是个科学现象,也是个哲理。
它教会我们,面对压力和困扰时,有时候接地、释放,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就像生活中,适当地放下自己的负担,才能更轻松地前行。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是瞬息万变的。
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电荷们的分布一眨眼的功夫就变得全然不同。
我们用肉眼看不见,但科学家们通过仪器,可以清晰地捕捉到这个过程,就像用显微镜看细小的细胞一样,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接地方法的gnd与pe区别
![接地方法的gnd与pe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0d397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0.png)
接地方法的gnd与pe区别接地方法的GND和PE区别引言接地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可以有效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减少由于电气故障而引起的事故。
在接地系统中,两个常见的术语是GND(地线)和PE(保护地线)。
虽然它们都与接地有关,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GND和PE之间的区别。
一、GND的概念1. GND的定义GND(Ground)又称为地线,它是电力系统中与地相连接的导体。
它通常是用作电气设备的回路或保护线路的一个部分,以确保电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可以顺利流回地面。
2. GND的作用- 安全保护:当设备发生故障时,GND提供了一条安全回路,将电流导向地面,从而保护人和设备免受电击的危险。
- 干扰抑制:GND可以帮助减少电器设备间的电磁干扰,确保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 防静电:GND可以将静电平衡导入地面,防止静电引起的设备损坏和故障。
3. GND的连接方式GND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地相连接:- 通过接地极(地线):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部件与接地极连接,使其成为设备的保护线路。
- 通过地线:将电气系统的导线直接连接到大地,以构建一个可靠的电流回路。
二、PE的概念1. PE的定义PE(Protective Earth)又称为保护地线,它是电气系统中用于提供设备和人员安全保护的导线。
PE通常连接到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部件,以确保在故障情况下电流能够安全地流向地面。
2. PE的作用- 保护人身安全:PE提供了一条安全回路,通过将电流导向地面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 设备保护:PE可以将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地面连接起来,以防止设备在故障时引起的触电风险。
3. PE的连接方式PE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部件相连接:- 通过接地线: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部件与PE线连接起来,使其成为设备的保护线路。
三、GND与PE的区别1. 功能不同GND主要用于提供电气回路的完整性和设备故障时的安全保护,而PE则专注于提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护。
凡与大地有可靠接触的金属导体,均可作为自然接地体
![凡与大地有可靠接触的金属导体,均可作为自然接地体](https://img.taocdn.com/s3/m/dbab252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1.png)
凡与大地有可靠接触的金属导体,均
可作为自然接地体
第一章自然接地体的概念
自然接地体是指用于连接电气设备和电网地线的金属导体。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人员和设
备免受电气现象的危害,防止电气设备的意外损坏。
凡与大地有可靠接触的金属导体,均
可作为自然接地体。
第二章自然接地体的分类
根据自然接地体的材质和用途,可以将自然接地体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根据材质的不同,自然接地体可以分为铜、铝、镍和钢等多种类型。
根据用途的不同,自然接地体可以分为
变电站接地体、电力线接地体、通信线接地体等。
第三章自然接地体的选择
选择自然接地体时,需要考虑自然接地体的电阻值、使用环境、设备规格和经济性等因素。
自然接地体的电阻值要尽量小,以保证其对电流的较低阻抗。
使用环境也是选择自然接地
体的重要因素,要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自然接地体。
自然接地体的设备规格也应该与
电气设备相匹配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此外,自然接地体的经济性也应当考虑,选择性价
比高的自然接地体。
第四章自然接地体的安装和维护
自然接地体的安装和维护是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自然接地体的安装应当按照规
范进行,确保其与电气设备的接触良好。
自然接地体的维护也是很重要的,应定期进行检
查和维修,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自然接地体是用于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电气现象的危害的重要设备。
选择和使用自然接地体时,应注意电阻值、使用环境、设备规格和经济性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安装和维护。
常见的保护接地方式
![常见的保护接地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9fe5c73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9.png)
常见的保护接地方式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系统接地文字代号的规定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与地的关系:T一—点直接接地;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一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N一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一(一)后的字母用来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情况:S-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C-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1.TN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中性导体或保护导体(PE)或保护中性导体(PEN)连接到此接地点。
根据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TN系统的形式有以下三种:a.TN-S系统(三相五线制):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0优点:PE线正常情况无电流通过,因此不会对接在PE线上的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此外,由于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N线断线也不会影响PE线的保护作用。
0缺点:使用导线多,增加了投资。
b.TN-C系统(三相四线制):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优点:节省了一根导线。
缺点: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或中性线断开时会使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带上危险电压。
c.TN-C—S系统:(三相四线和三相五线混合系统)系统中一部分线路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又有一部分是分开的。
优点: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较差或对电磁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
2.TT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与用电设备接地无关。
缺点:1)在采用TT系统的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故障时,接地电流不是很大,往往不能使保护装置动作,这将导致线路长期带故障运行。
2)当TT系统的电气设备只是由于绝缘不良引起漏电时,因漏电电流往往不大(仅为毫安级),不可能使线路的保护装置动作,这也导致漏电设备的外壳长期带电,增加了人体触电的危险。
gnd与pe接地方法
![gnd与pe接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cf0e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f.png)
gnd与pe接地方法概述在电力系统中,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需要对电力设备进行接地处理。
接地是将电气设备与大地连接的过程,其目的是将电流通过接地系统迅速引入地下,以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接地系统中,gnd(地线)和pe(保护地)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gnd与pe的概念、作用以及常见的接地方法,并对各种接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gnd与pe的概念与作用gnd(地线)gnd(地线)是指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可导电部分与地之间连接的导体。
gnd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人身安全:当设备发生漏电时,gnd可以提供一条低阻抗的回路,将漏电电流迅速引入地下,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保护设备安全:当设备发生故障时,gnd可以提供一条低阻抗的回路,将故障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3.平衡电位:通过将设备的金属外壳连接到地,可以使设备与周围环境的电位保持一致,避免因电位差引起的电击等问题。
pe(保护地)pe(保护地)是指将电气设备的可导电部分与地之间连接的导体。
pe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人身安全:当设备发生漏电时,pe可以提供一条低阻抗的回路,将漏电电流迅速引入地下,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保护设备安全:当设备发生故障时,pe可以提供一条低阻抗的回路,将故障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3.提供参考电位:通过将设备的可导电部分连接到地,可以为设备提供一个参考电位,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gnd与pe接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不同的gnd与pe接地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接地方法及其特点。
单点接地法单点接地法是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可导电部分通过一个接地导体连接到地。
单点接地法的特点如下:1.简单易行:单点接地法只需要将设备与地之间建立一个接地导体的连接,操作简单易行。
2.适用范围广:单点接地法适用于大多数电气设备,包括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
静电感应与导体接地
![静电感应与导体接地](https://img.taocdn.com/s3/m/311b5284f8c75fbfc77db274.png)
1 静电感应与导体接地将导体置于带电体附近,在导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将会出现正、负感应电荷,当这种静电感应发生并达到静电平衡时,由于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任意 一点处产生的电场抵消了此处施感电荷的电场,便给出了内部场强为零,整个导体是等势体的结论。
导体接地可以说是一种导体与大地共同发生的静电感应现象,在接地前后导体表面电荷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发生了变化,将影响其附近电场线及等势面的地域分布,从而使周围空间各点的场强和电势发生改变。
-1。
.1枕形导体的接地荷。
(图因此A ϕ说法矛盾),A B ϕϕ>被B 电荷量Q B 而且只要B 远端沿尚存在末被中和的正电荷,此处就会继续发出终止于无穷远处的电场线,说明其电势仍高于大地,这将继续吸引在地中的自由电子向B 运动,直到导体B 中的正电荷被全部中和掉为止。
当然在实际分析这一问题时,是要考虑其近端负电荷对在地中自由电子的排斥作用的,但此时施感电荷对大地中的自由电子吸引作用更不容忽视。
其实,正是由于近端负感应电荷在数量及影响上均小于施感电荷,在施感电荷的库仑引力起主要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将大地中自由电子不断地吸引上来,使近端的负电荷的积累数量大于远端正电荷,这就破坏了导体B 接地前的静电平衡。
另外,接地前是左负右正感应电荷产生的合场强,抵消了施感电荷在导体内部(例如中点)产生的方向向右的电场,而接地后仅由左端的负感应电荷产生电场,就足以抵消施感电荷在此处产生的大小、方向不变的电场,这是否表明此过程中大地同时还提供了较多的自由电子,使接地后左端的负感应电荷的数量也比接地前有所增加呢?这个问题有待证实。
1。
.2金属球壳的接地球壳接地问题,可分为带电体开始位于其内部及外部两种情况。
1.2.1带电体A 位于球壳的内部如图2,将带正电的带电体A 置于原来不带电的空心球壳B 的中心,由于静电感应,将使B 的内、外表面分别带上等量负感应电荷和正感应电荷,电场线的分布如图2-甲。
导体球壳接地后电荷分布
![导体球壳接地后电荷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5ec22a7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d.png)
导体球壳接地后电荷分布好嘞,今天咱们聊聊导体球壳接地后电荷的那些事儿。
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别担心,我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和大家说说。
你想想,咱们身边的电、导体、球壳,都是跟生活紧密相连的。
比如说,当你在家里插上电器,电流就像水流一样在电线里奔腾,想象一下,真是有趣极了。
那我们今天的主角——导体球壳,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它就像一个保护壳,把里面的东西包得严严实实,外面是个电场,里面则是个安全区。
就像我们家的家常菜,锅外面热腾腾的,但锅里还是凉的,嘿,这样的比喻是不是特别形象?现在说到接地,哎呀,接地可不是简单的把电线往地上一插那么简单。
接地的目的是为了把多余的电荷安全地送到大地母亲那里,就像你把用完的电池扔到垃圾桶,别让它继续危害环境。
导体球壳接地后,电荷分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哇,这个问题有点儿意思。
接地后,球壳的表面会出现一堆负电荷,像是给它穿上了件“电衣”。
负电荷一旦聚集,外面的电场就会被削弱,嘿,这就像把喧闹的音乐调低了一样,周围的环境顿时安静了下来。
你可别小看这负电荷,它们在球壳上可是忙得不可开交。
它们会迅速分布到球壳的表面,尽量保持均匀,就像你和朋友一起分享美味的蛋糕,大家都想吃到相同的那一块。
这时候,球壳内部的电场会变成零,简直就像内心的宁静,没什么能打扰它。
接地之后,球壳外部的电场就会像被无形的手一推,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一场小魔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再说说这个球壳的特性。
它可不是单单负责保持电荷分布的,还能有效地保护里面的空间。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个珍贵的宝物,肯定希望给它一个安全的环境。
球壳就像这个宝物的护身符,外面的电场再强,也不怕,因为它能将所有的电场线挡在外面,形成一个电场屏障,简直是“铁桶一块”,谁也无法攻破。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英雄主义的味道?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导体球壳要接地?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安全措施一样。
接地可以防止静电积聚,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说的“防患于未然”,接地就能让我们远离潜在的电击危险。
接地导体和保护导体有何区别
![接地导体和保护导体有何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253d7ebba1aa8114531d96b.png)
接地导体和保护导体有何区别目前,行业内对保护导体和接地导体的叫法不统一,通常会把保护导体和接地导体都叫做接地线,如果不加以区分清楚的话,那么会造成对一些规范条文的误读。
下面就给大家简单说说接地导体和保护导体的区别,希望对初学电气设计的朋友有所帮助。
要想了解保护导体和接地导体的区别,需要先了解其定义,依据国标GB/T 16985.3-2017《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全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和GB 50169-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对保护导体和接地导体相关的术语定义如下。
保护导体protective conductor(PE):为了安全目的设置的导体(如电击防护中设置的导体)。
就是我们常说的PE线。
(注:用于电击防护时,保护导体示例包括保护联结导体、保护接地导体和接地导体。
)保护联结导体protective bonding conductor:用于保护等电位联结的保护导体。
接地导体(接地线) grounding conductor:在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接地网之间提供导电通路或部分导电通路的导体。
(注: 接地导体就是将接地极连接到等电位联结系统的一个点的导体,该点通常是总接地端子。
)总接地端子main earthing terminal:接地配置组成部分的端子或母线,用于多个接地导体的电气连接。
接地装置:接地极和接地线的总和。
从以上的定义可知:保护导体(PE线)是:为了防范间接接触电击而专门设置的保护线,其设置功能是比较单一明确的。
接地导体(接地线)是:接地装置的一部分,其范围比较广泛,可以是电气装置的接地端子、总等电位联结箱(MEB)、总接地端子(MET)与接地极的连接线,也可以是防雷引下线与接地极的连接线。
保护导体(PE线)是:为了安全目的而专门设置的导体,保护导体可以接地,也可以不接地。
对于保护导体的接地,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设置也是比较明确的。
静电感应与导体接地
![静电感应与导体接地](https://img.taocdn.com/s3/m/55d9bf1d2af90242a995e50d.png)
1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3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45 静电感应与导体接地将导体置于带电体附近,在导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将会出现正、负感应电荷,当这种静电感应发生并达到静电平衡时,由于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任意 一点处产生的电场抵消了此处施感电荷的电场,便给出了内部场强为零,整个导体是等势体的结论。
导体接地可以说是一种导体与大地共同发生的静电感应现象,在接地前后导体表面电荷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发生了变化,将影响其附近电场线及等势面的地域分布,从而使周围空间各点的场强和电势发生改变。
-1。
.1枕形导体的接地将原来不带电的枕珙导体B 置于带电荷量+Q 的带电体A 附近,在B 的远端和近端将分别感应出等量正负电荷。
(图1-甲)画出了此时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在导体B 近端由于负电荷报吸收的电场线只能来自施感电荷,因此A B ϕϕ>;而从B 远端出发的电场线既然不可能被其近端的负电荷所吸收(这就与B 为等势体的说法矛盾),便只能终止于无穷远处,所以是0A B ϕϕϕ∞>>=。
另外,由A 出发的电场线只能部分被B 吸收还表明枕形导体两端感应电荷量,均小于施感电荷量Q 。
现在如果将导体B 接地,在远端接地时自然是由大地提供的自由电子中和远端的正电荷;而对于近端接地,一种说法认定被中和掉的将是近端的负电荷(理由是大地中的自由电子因被B 左端负感应电荷所斥,无法实现与正电荷中和),然而非如此。
可以设想,若近端负感应电荷被中和,在施感电荷和远端感应电荷均带正电条件下,它们在导体内部的电势标甲乙图1量叠加,怎么可能得到导体电势与大地零电势相等的结果呢?因此这里被中和掉的同样还应是远端的正电荷。
如何正确认识带电导体接地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带电导体接地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0f13140b4e767f5acfce41.png)
如何正确认识带电导体接地问题作者:赵坚 昆明第十四中(原载《物理教学探讨》2001年第2期)1 问题提出由于现行统编教材《物理》第二册(必修)第15页中讲到:“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办法,是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避免越积越多.具体措施则多种多样。
油罐车是靠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把静电导走.飞机机轮上通常都装有搭地线,也有用导电橡胶做机轮轮胎的,着陆时它们可将机身的静电导入地下.”使得许多学生在高三选修课中学习静电感应部分的知识时,一看见带电导体接地就认为导体不带电荷,这种错误是对“接地”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所致,因此,有必要对此作出探讨.2 错误认识的根源分析在对“接地”问题作出正确说明前,探讨一下造成错误认识的根源问题显得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原因大体可归为两方面.其一:由于课本中前述那段文字产生的负迁影响.其二: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如下问题的原因的不确切解释.[例1] 有一带电荷为Q 的导体A ,与大地相接后不带电。
原因解释:由于其上电荷被大地中来的异号电荷中和.[例2] 如图1所示,导体A 附近有一带电体B ,由于静电感应在导体A 的左右两侧出现感应电荷q +和q -.如果将导体A 接地,则其上只带净电荷q -.原因解释:由于q +电荷被大地中来的等量负电荷中和. 带电导体接地后电荷是否真的就完全消失了呢?看来弄清楚此问题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实验证明,通常情况下,大气相对于地球表面来说是带正电的,地球是一个带负电的导体,大地电场的方向是由空中指向地面,此电场并非线性分布.由实验测得在接近地表附近的地方其场强m /V 130E =.根据带电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计算式εδ=E .可算出地表的电荷面密度 29120m C 1015.11301085.8E --⨯-=⨯⨯-=ε-=δ。
因地壳是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在地球的表面上。
现取地球半径m 104.6R 6⨯=,可计算出地球带电量 C 1092.5)104.6(14.341015.1R 4Q 52692⨯-=⨯⨯⨯⨯⨯-=π⋅δ=-.我们知道,在静电实验中,导体所带的电量与地球带电量相比是很小的.因此,导体接地后和地球达到静电平衡时,可近似认为地球的电荷面密度并未受到影响.由于接地的导体和地球离得较近,自然不能将接地后的导体视为孤立导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所示,带电体Q靠近一个接地空腔正方体形导体,空腔里面无电荷,达静电平衡后,)下列物理量中不等于零的是(
A. 导体空腔内任意点的场强
B. 导体空腔内任意点的电势
C. 导体外表面的电荷量
D. 导体空腔内表面的电荷量
解答
A. 由于静电屏蔽作用,导体的外壳就会对它的内部起到“保护”作用,使它的内部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
所以导体腔内任意点的场强为零。
B. 导体的外壳接地,整个导体腔是大地的远端,可以看作无穷远处,电势为0,而这是个等势体。
于是导体腔内任意点的电势都为零。
C. +Q将大地的负电荷吸引到外表面,因为导体上的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只能外表面有电荷。
故选:C.
学生问题:接地和不接地有什么区别吗?静电平衡和静电感应又有什么区别?
不接地是有区别的,一般默认地面为零势面,当接地时,空腔与大地为等势体,所以空腔电势为零,若不接地,空腔独自为等势体且电势不等于地面电势,所以此时空腔电势不为零。
静电感应是导体接近带电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由于异性相吸或同性相斥而产生的一种移动行为。
静电平衡是静电感应达到平衡状态,电子不再移动时的状态,也就是说静电平衡是静电感应过程的一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