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探究平抛运动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一年级2、学科:高中物理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二、教材分析:《平抛运动》是高一新课程必修2第5章第3节《抛体运动》的内容。
《高中课程标准》中《抛体运动》的内容标准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平抛运动是该方法的实例应用,同时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中也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已学的匀变速运动规律解决新问题。
本节教学要突出“自主、善导、创新”的主题,通过实例引入——目标导学——科学猜想——自主探索——学以致用等教学过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自行探究、共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论论证,发现平抛运动的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内容,共同总结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通过生动的实例,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勤于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学情分析: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四、三维目标:知识能力:1、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条件;2、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会利用其进行分析;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应用于解题,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论认证,自主实验等手段概括出平抛物体运动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或对平抛运动录像片的慢放分析,引导学生用运动合成分解的方法正确地分解平抛运动。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教案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平抛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应用平抛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入1. 导入:通过视频或实验展示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引出平抛运动的概念。
2. 提问:请学生讨论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二、讲解1. 定义:讲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独立。
2. 公式:介绍平抛运动的运动方程和相关公式(包括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竖直速度、运动时间等)。
三、练习1.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公式计算物体在平抛运动中的各项参数。
2.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初速度下物体的平抛运动轨迹并进行分析。
四、应用1. 讨论:进一步讨论平抛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棒球运动、投掷物体等。
2. 解决问题: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2. 反馈: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平抛运动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视频或实验材料;2. 课件PPT;3. 练习题和实验器材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引入、讲解、练习和应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2. 知识掌握:通过练习和实践,检测学生对平抛运动的掌握程度;3. 解决问题:通过应用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平抛运动教案 3篇

平抛运动教案3篇一、教学设计思想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平抛运动的情景。
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通过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学生建构平抛运动的规律。
而学生构建探究平抛的规律,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
3、通过多手段教学,比如实验、媒体等,呈现多信息,吸引学生投入课堂。
4、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习任务分析1、建立平抛运动的概念,并且能理解把平抛运动进行分解的研究思想。
2、在分解平抛运动之后,学生依据实验,再结合直线运动的规律,去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在通过自己探究而得到的结果中,必然要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体验合作、学习合作。
4、在学习完平抛运动之后,布置学生设计验证平抛规律是小实验。
三、学习者分析1、生活经验:全体学生对平抛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较多的学生能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知识基础:矢量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
利用这些基础,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建构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3、探究能力: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有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照片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分析,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3、通过分析"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和"平抛运动录像片",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功。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规律教学设计一、概述本节课为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物理(必修Ⅱ)(人教版)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二节《平抛运动规律》,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1)能准确说出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能够用运动的分解方法研究平抛运动,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3)关注平抛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学会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验平抛运动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
2.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如何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规律。
难点: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
2.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平抛运动的轨迹,利用分解与合成的方法求平抛运动的速度和位移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整体上是以问题串的形式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上述两幅图片,形象的表述出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教师引导:问题一:用手抛出的小钢球做什么运动?用手抛出的纸飞机又做什么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忽略阻力的情况下的抛体运动。
出示小课件引导学生得出平抛运动的定义。
(二)、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的定义: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所做的运动2、问题二:平抛运动的特点?(1)初速度方向为水平,(2)不计阻力,只受重力作用,(3)运动轨迹是曲线(实为抛物线)3、问题三:平抛物体的性质?加速度恒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三)、平抛运动的规律问题四:既然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那我们怎样来研究平抛运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可以借助上节课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把平抛运动分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
1、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猜想: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作什么运动?理论探究:(请同学分析得出)竖直方向:无初速度,只受重力,所以竖直方向应该是自由落体运动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猜想:水平方向做什么运动呢?理论探究:(请同学分析得出)因为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力作用,又有水平初速度,所以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研究平抛运动【教学目标】1.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2.通过实验,知道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能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平抛运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在研究抛体运动中的作用。
经历抛体运动的探究过程,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和解决抛体运动问题。
能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抛体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器材进行物理实验以解决实际问题,实验中能考虑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通过合作实验,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抛体运动的对称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通过对抛体运动规律的探究,培养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热情,并从中体验到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
有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有关的抛体问题。
通过合作实验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中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具有团队精神。
【情景导入】1.运动员水平击出的排球,水龙头喷出的水流……都是平抛运动,请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确定平抛运动是怎样的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简答:由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并且重力为恒力,加速度为g(大小、方向恒定),故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扔炸弹,试分析炸弹做何种运动?简答:炸弹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具有与飞机同样的水平初速度,且受重力,初速度与重力方向成90o角,所以做曲线运动。
图6―3―1【达标检测】1.如图6—3—9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 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 ,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 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 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 .B 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 球在离开轨道后( )A .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图6―3―8图6―3―9B .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 .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D .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析:位于同一高度的A .B 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说明了A 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力求贯彻新课程体验,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对抛体运动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2.理论依据:探究教学理论、《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3.设计特色:本节课是以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为主的探究教学,它改变了几个传统实验的教学功能。
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它既是前一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具体实践应用,也是后一节抛体运动的规律得出的前提,更是学生自主设计、探索的好素材,在本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能分别以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起方向的位移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描绘做抛体运动的物体的轨迹。
要求学生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知道用实验方法得到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理解确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方法;知道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独立性和同时性;体会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3.平抛运动知识在初中不曾出现过。
三、学情分析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合运动、分运动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循的规律;知道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已经能用数码相机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不出验证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装置。
3.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采取的学习策略:分组讨论,向教师寻求帮助,实验探索,总结反思等。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2)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3)理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4)知道用描点的方法得到平抛运动轨迹;(5)会用数码相机来研究物体的运动;(6)知道利用平抛运动轨迹来分析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作为⼀名⼈民教师,通常需要⽤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材内容 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是前⼀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是以后电磁场中带电粒⼦做“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法,因此这⼀节很重要。
教材主要通过实验及频闪照⽚来说明平抛在⽔平⽅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向做⾃由落体运动。
学⽣通过实验很容易体会到平抛与⾃由落体的等时性,但很难得出竖直⽅向就是⾃由落体。
另外频闪照⽚只有竖直⽅向的⽐较,没有⽔平⽅向的⽐较,学⽣不容易得出结论。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本节课重点是明确平抛运动可以⽤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代替,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是利⽤平抛运动规律说明运动轨迹,解决飞机投弹等实际问题。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利⽤平抛运动规律说明运动轨迹,即课本“多学⼀点”和“课题研究”内容,留给学⽣课后思考、研究。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标设计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平⽅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向的⾃由落体运动。
2、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3、应⽤平抛规律解决飞机投弹等实际问题。
过程与⽅法 1、通过实验和课件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和分析能⼒。
2、发挥数学⼯具作⽤,提⾼运⽤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3、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法的学习,使学⽣能够综合运⽤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通过对平抛运动的研究,使学⽣了解到复杂的物理现象可以⽤简单的公式反映。
体现了物理公式的简单美。
(⼆)教学设备准备教材实验装置,教学⽹站,多媒体设备,频闪照相机,玩具⼸箭。
(三)学习者⽬前状态和任务分析知识⽅⾯: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理解曲线运动是直线运动的合成。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方案

2 体会研 究物 理科 学的一 般思想 方法 的主线 :观 . 察现 象一猜想 假设 一设计 实验一搜 集证据 一得 出结论 评价交流 。 3 体味物 理学 “ 曲为直 ”、 “ 繁为 简 ”的方 . 化 化
一
前 运筹 帷 幄 的统帅 。此 时 ,稍 加讲 解 ,学 生轻 松理 解 了文 章 的时代 背景 。 2在 学 习课文 内容 的过程 中,适 时展 示 图片 资料 ,激 . 发 学生 思维 和 兴趣 ,有 效 帮助 学生 理解 课 文 。根据 课 堂教
信 息 技 术教 育2 1 年NO 2 00 .
探 究 平 抛 运 动 的 规 律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陕西汉中市陕飞一 中 许文波
课题名称: 《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
科 目 :物 理
学态度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
年 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时 间:1 课时 ( 0 4 分钟 ) 学习者分析
一
,
・33 ・
信 息技 术教 育2 l年NO2 OO .
法及 “ 等效代换 ”、 “ 正交分解 ”的思想方法 。 三、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体只受 重力作用 ,以一 定的初速度抛 出 的运动 是抛体运动 。 2 了解抛体运动和平 抛运动 的定义及特 点,它是 . 本节的基础 内容 。 3 .复习 曲线运动 的条 件,理解平抛运动 的特 点及 性质 ,理解 平抛运 动是匀 变速 曲线运动 ,使学 生理解 匀变速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 ,还可 以是 曲线运动。 4 .掌握研究平抛运动 的方法 ,在学 生已学的直线 运 动和运动 的合成 的知识 的基础上 ,将平 抛运动 分解 为水平 的匀速 直线运 动和竖 直 的 自由落体运 动 。利用 匀速直线运 动和竖 直的 自由落体运 动的规 律 ,由合成 的知识得 出平抛 运动 的对规律 。 5 .理解 平抛 运动 的规律 并会用平抛运动 规律 解答 有关 问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案例设计江苏省洪泽中学王跃(223100)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的第二个二级主题“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中有两个条目涉及本节内容。
条目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条目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这两个条目在本节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物体的运动;要求学生关注平抛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现“加强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指导思想”。
本节认识平抛运动采用的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它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平抛物体运动规律这个新问题。
这一学习过程的经历,能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乐趣,领悟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
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这种方法的意义,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日常生活中平抛运动的现象也较多,通过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这两种运动的规律。
教学设计思想: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对世界和事物有先入为主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阐发他们已有的理解,激起新旧知识的矛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果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就不能够掌握所学的内容,或者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一离开课堂就又回到原有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现实的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抽象出研究对象。
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已经将研究性学习列为必修课程,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作为一种课程开设,而且这种探究精神和探究意识、方法的培养也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密切融合,课堂教学的知识、方法可以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支持和基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外延和深化,是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或实际上的应用(千万不要做成补课)。
以研究性学习思想改造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启迪智慧。
信息技术不仅在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
应用信息技术,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从中学习到更深层更本质的知识,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1)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2)只受重力作用(3)运动轨迹是曲线。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分运动互不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3、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2、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平抛运动演示器,钢球作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并学习了处理复杂运动的物理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探究一类特殊的曲线运动即平抛运动的规律。
(二)进行新课1、抛体运动与平抛运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举出生活中物体做平抛运动的例子。
将一张小纸片水平抛出,小纸片的运动能否看成是平抛运动?为什么?学生活动:快速阅读教材,回答出抛体运动的概念,列举生活实例。
思考抛出的纸片的运动是不是抛体运动,通过对纸片运动的分析,理解抛体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点评: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抛体运动的条件。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教师活动:演示课本图6.3-2的实验,喷出的水柱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我们如何研究这个曲线运动的规律呢?根据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对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能否作出猜测?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来研究,将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直线运动,分别研究这两个分运动的规律,最后再合成。
竖直方向: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且初速为零,与以前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吻合。
由此猜测竖直方向分运动可能为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点评。
点评:作出科学猜想,然后验证猜想,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教材38页图6.3-3实验,实验探究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①介绍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②介绍实验做法:因弹簧片C受到小锤D的打击,C向前推动小钢球具有水平初速度,使A做平抛运动,同时..(强调)松开小钢球B,使B从孔中自由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活动:1、请学生代表做实验,用不同的力来击打C.2、其他同学注意观察A球、B球的运动特点。
教师活动:提醒学生观察现象1、A球和B球落地的先后(提醒学生注意用耳朵听两球落地的声音)。
2、用力大小不同时,A球运动的水平距离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描述实验现象1、无论A球的水平速度大小如何,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A球的水平初速度越大,走过的水平距离也越大。
3、A球水平初速度的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点评实验结论:物体在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强化感性认识。
强调:物体在空中运行的时间只与抛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有关。
h=gt2点评: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学习探究未知规律的兴趣。
2、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水平方向的分运动又如何研究呢?学生活动:思考:物体初速度沿水平方向且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水平方向的分运动可能为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可能会仿照竖直方向的研究方法:让一球做平抛运动的同时让另一球以与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将平抛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相比较。
师生共同讨论此种方法在实验室是否可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9页有关内容,掌握实验探究的思路。
参考教材上提供的“参考案例”选用其中的某一方法,或自行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探究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点评:探究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未知规律的动机。
这比学到具体知识更重要。
学生活动:选择实验方案,分组动手实验。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水平方向的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研究过程与方法、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现象。
强化学生对自行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三)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1、下图所示的是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闪光照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解析:从闪光照片中可以测出,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水平位移总相等,所以,它的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的小球和自由下落的小球总是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它们在同一段时间的竖直位移总是相等的,即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跟自由落体运动遵循相同的规律,所以,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2、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一秒释放一个铁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这些铁球()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C在空中的任何时刻总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D在空中的任何时刻总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师生评析之后,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学生观察强化感性认识。
3、某同学根据平抛运动原理设计粗测玩具手枪弹丸的发射速度的实验方案:(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器材是;(2)用玩具手枪发射弹丸时应注意;(3)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是;(4)弹丸的发射速度的表达式是。
课后作业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平抛运动特点的实验装置。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斜面,每次都让钢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滚下,滚过桌边后钢球便做平抛运动。
在钢球抛出后经过的地方水平放置一块木板(还有一个用来调节木板高度的支架),木板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有复写纸,这样便能记录钢球在白纸上的落点。
桌子边缘钢球经过的地方挂一条重垂线。
已知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此前提下,怎样探究钢球水平分运动的特点?请指出还需要的器材,说明实验步骤。
2某同学为了省去上题中的木板,把实验方案做了改变。
他把实验桌搬到墙的附近,使从水平桌面上滚下的钢球能打在墙上,把白纸和复写纸附在墙上,记录钢球的落点。
改变桌子和墙的距离就可以得到多组数据。
如果采用这种方案实验应该如何进行?说明实验步骤。
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