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弊端,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激活学生的思维,提主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
一、引进时代“活水”,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中当然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广搜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适当延伸教材。由于语文教材的滞后性,课文的一些内容或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就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课文为源头,发掘新的活水,为课文注入充满时代新鲜气息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由于年代相距有半个世纪之久,过去志愿军战士那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时难以激起学生的激情。这时,围绕“最可爱的人——人民解放军”这个源头,不断发掘出它的新内涵,将人民解放军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分析: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在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是怎样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这样,学生就可以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的英雄事迹、衡阳消防官兵奋勇扑灭大火等英雄壮举中,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军队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本色。对旧课文注入了新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使旧课文焕发出新的教育价值。
补充同题材名作,扩大学生阅读面。教了薄松龄的《狼》之后,我补充几篇有关狼的文章:《母狼的智慧》、《西伯利亚的七匹狼》、《狼人情》、《狼与鹿》、《狼羊同笼的启示》。这几篇文章都写狼,但角度不同,学生读后,兴趣盎然。趁此机会,我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狼的资料。这样,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这几年余秋雨散文一直是文化特点。《文化苦旅》中有一篇《三峡》,文笔优美流畅,引用传说生动感人,饶有情趣。在《长江三峡》一文的教学中以此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注入新观点,介绍新成果。一些课文的提法,随着时代的前进已经显得陈旧甚至落后,一些曾强是作为经典的评论,现在已经过时,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注入新的观点。比如评价章士钊、陈西滢、杨萌榆、梁实秋、胡适等现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时,可依据史实,对其重新作出客观的评价。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紧扣课文作引申,补充介绍相关的时文佳作,既拓宽视野,又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思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理清两个思路;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理清作品的思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精心设计导语、结束语。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曲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导语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讲一个小故事,介绍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等等。在上《周总理,你在哪里》可以这样导入,“在共和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总理,他没有一个亲生骨肉,却为革命事业抚养了无数
后代;他为国家创造了无数财富,自己却没有一点存款;他生前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后却连一点骨灰也没有留下……他去世后,全国人民非常悲痛,联合国下半旗致哀,人们的泪水把地毯打湿了一米多宽。同学们都知道他就是全国人民无限爱戴的周总理。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朗读著名作家柯岩的诗篇《周总理,你在哪里》。”好的结束语往往给学生以启迪。例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引用托尔斯泰《七颗钻石》的故事作结,说明爱心的传递会出现奇迹,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打破常规,教出新意。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首段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有普遍运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司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出。一种是反首为尾,即抓住结尾这一文意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例子如熟读《捕蛇者说》后,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这样一下子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写作手法。一种是中间开花,由某些关节点或过渡句、段展开分析,也可以出奇制胜。比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谈谈孔乙己与“偷”的关系。这就改变了那种逐段串讲、多讲多问、处处落实、面面俱到的陈旧教学方法。教师此时不是着眼于自己的讲解而是着眼于学生确实有心得地“谈谈”,学生就能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继续怀着极大的兴趣,对课文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进行整体性理解阅读。
三、积极进行启发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坚持“授入以渔”,相机把各种思维方法(如比较、联系、假设、归纳、分类、联想、想象等)教给学生,指导和训练他们把规律性的知识转化为探索新知的方法。还积极培养学生生动质疑解惑的习惯,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