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四种主题浅析

合集下载

《雨巷》意象浅析

《雨巷》意象浅析

《雨巷》意象浅析一在中国现代诗坛上里,戴望舒是一位独树一帜的现代派诗人,其凭借《雨巷》而蜚声20年代现代诗坛。

也正是因为这首诗,他享有“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首诗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现代新诗单元的第二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本单元的难点篇目。

由于诗人象征手法的运用造成诗歌意象的模糊性从而导致诗歌主题解读的多元。

作为一首经典的象征诗歌,那么诗歌的主题到底有几种解读呢?诗中主要有“雨巷”和“丁香花”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很美。

从而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

一是雨巷,细雨迷蒙的江南小巷,经历雨水侵袭的青石地板路,颓圮的篱墙,青色的屋瓦,“我”撑着油纸伞,带着惆怅与彷徨追寻“我”渴盼的“丁香姑娘”。

雨巷是潮湿的,是狭窄的,是悠长的。

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雨巷不失为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苦苦求索追寻,让人不禁发问,我在苦苦追寻求索什么?二是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

因其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极容易凋谢,花色为淡紫色或纯白色,颜色高洁、冷艳,文人墨客往往把它作为哀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

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愁”等诗句中的丁香意象都是愁闷的象征,丁香是愁品的化身,但是,丁香又是高洁、美丽的,在宋代诗人王十朋看来,连傲视严寒的梅花也休能与丁香相媲美,因为丁香独具幽香。

在《雨巷》中诗人将丁香所具有的品质赋予一位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是丁香,丁香即是姑娘。

这个姑娘具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可以象征惆怅、高洁、美丽的事物,让人感到无限的怅惘。

而“丁香姑娘”是解读本诗的一把钥匙,历来见仁见智,备受争议。

笔者从课文的理解出发,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认为本诗歌的主题主要可以解读为以下四种。

(一)政治诗(姑娘=“我”)结合整个诗歌来看,“雨巷”象征着黑暗的现实,“我”象征着苦苦追求理想的青年,而“丁香姑娘”象征着“我”所追求的美好理想,姑娘的“走近,飘过,最终走尽雨巷”就象征着美好理想的幻灭。

《雨巷》 文章解析

《雨巷》 文章解析

《雨巷》文章解析雨巷,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由著名诗人戴望舒创作。

诗中描绘了一个凄凉萧索的雨巷,以及主人公对逝去的青春和追寻的爱情的思念。

本文将对《雨巷》这首诗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主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雨巷》的意境。

诗人以雨巷为背景,通过雨水的落下萧瑟、窗户的钝响等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凄凉悲伤的环境。

整个巷子弥漫着阴郁的氛围,像是被岁月遗忘的角落。

在这个雨巷中,没有快乐与希望,只有朦胧的灯光和寂寥的回音。

通过描绘这个凄凉的场景,诗人让读者对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更加深刻共鸣。

其次,我们来分析《雨巷》的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意象,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比如,诗中描绘了“雨蝙蝠”的形象,使人们不禁联想到在寒冷的夜晚飞舞的蝙蝠,进一步强调了雨巷的阴暗和孤寂。

此外,还有“沉默的星星”,将星星与寂静联系在一起,使得整个雨巷更寂寥凄凉。

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他所创造的意境之中。

最后,我们来探讨《雨巷》的主题。

通过对诗的细读,我们发现其中主要表达了对青春的追忆和对逝去爱情的思念。

诗中提到“铜钱”、“宿醉”的词语,可以联想到年轻时的欢乐与疯狂。

而“小雨”、“木瓜”的词语则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柔情脉脉的场景,使人们对爱情产生了浓厚的联想和思考。

通过这些抒发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青春和爱情的深深思念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结起来,《雨巷》是一首具有浓厚情感和深刻思考的诗歌作品。

通过雨巷的描绘、比喻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主人公内心的世界。

同时,诗人通过对青春和爱情的追忆与思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这首诗歌通过诗人独特而细腻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与思考,感受到生命与爱情的无常和珍贵。

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雨巷》中体味到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雨巷》四种主题浅析

《雨巷》四种主题浅析

《雨巷》四种主题浅析丁香般芬芳哀怨的《雨巷》用朦胧的意境打动了千万读者,它的主题又是什么呢?拨开江南朦胧的雨丝,我们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探讨其中蕴含的丰富主题。

一、爱情之歌——《雨巷》的爱情主题鲁迅先生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雨巷》是戴望舒跻身中国现代诗坛的成名作,敏感而忧郁的戴望舒在创作这首诗时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呢?知人论世,或可曲径通幽。

《雨巷》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1928年8月10日),在这首诗里,诗人用语言打了一个朦胧而难解的爱情“丁香结”。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戴望舒当时还是一个23岁的青年。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应该就是他心中暗恋的女神施绛年(施蛰存之妹)。

戴望舒和施蛰存是很好的朋友,在文学上二人息息相通,共同高擎现代文学的大旗。

受哥哥影响的施绛年也酷爱文学,她热情大方,美丽可爱,深深地打动了戴望舒。

坠入爱河的诗人有忧郁的眼神,但因外貌丑陋而生的自卑心态又让这个初恋注定是个悲剧。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正如刘保昌所说:“戴望舒写得最好的爱情诗,是在他结识了心中的爱人施绛年以后。

《雨巷》就是这段迷离惝恍、光影朦胧的爱情的结晶。

可以说,这场没有结果的爱情将诗人抛上了幸福的云天,然后又扔进了痛苦的深渊。

”从这个角度讲,《雨巷》显然是一首朦胧凄美的爱情之歌。

二、梦境之歌——《雨巷》的梦境主题按照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其实是描述一个诗人潜意识中的梦境,它凄婉、迷茫而又美丽。

如果我们把“我”作为该诗的主题词,看到的则是主人公梦幻般地走进一个凄美梦境,具有一定故事性的梦境是诗人真实内心的写于诗人爱做梦的青春年代,爱情之梦固然不提,但是文学之梦、进步之梦以及民主、自由的梦或许才是诗人真正的追求。

《雨巷》课文解读

《雨巷》课文解读

《雨巷》课文解读《雨巷》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雨夜里的小巷,通过对雨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本文将从结构、语言和主题三个方面对《雨巷》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

一、结构解读《雨巷》采用了四段式的结构,每段都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

第一段描绘了小巷的环境和氛围,第二段通过对小巷里人们的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再现了小巷的生活场景。

第三段以“我”在雨巷中游走为线索,通过描写雨水滴在窗户上的声音和街灯映照下的倒影,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最后一段通过对小巷的描述,以及“我”的情感宣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未来的追求。

二、语言解读《雨巷》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作者对雨巷的思考和揣摩。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贴近生活的描写手法,如用词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细腻的感受,如“雨欲来风满楼”,“竹外桃花一片红”等,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小巷中的情景和氛围。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主题解读《雨巷》的主题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追求上。

小巷被雨水洗净的景象让作者有了重新洗尽铅华、追求真实的念头。

通过描述小巷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琐碎行动,作者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烦忧和对生命的追求。

在雨夜中徘徊的“我”不仅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更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整篇文章通过对雨巷的描写,传递了向上向善、追求真实的主题。

综上所述,《雨巷》是一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雨夜小巷的经典散文。

通过结构清晰、语言精准的叙述,以及对生活思考和未来追求的主题,文章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追求。

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可以对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产生更多的思考,引发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努力。

《雨巷》课文解析

《雨巷》课文解析

《雨巷》课文解析雨巷是一首由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贾亚军所作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雨巷中的景象和给人们带来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介绍、主题的探讨以及诗歌在情感和意境上的独特表达等方面对《雨巷》进行深入解析。

一、诗歌背景介绍《雨巷》这首诗是贾亚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所作,那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纯朴的情感渐渐失去了感觉。

而雨巷这个地方,它是贾亚军从儿时住所的美好回忆中提取出来的,写下了对于过去岁月的怀恋和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思。

二、主题探讨1. 对过去的怀恋诗中通过描绘雨巷中黄昏和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少时光的怀念,这种怀念充满了热爱和对于曾经无忧无虑的岁月的向往。

2. 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诗中将雨巷与城市进行对比,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冷漠、拥挤和喧嚣,与雨巷的静谧、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比,诗人表达出对于纯净与自由的向往,并对社会现象做出批判。

三、情感和意境的独特表达1. 对于细节的描写诗中通过对于细节的描写,如雨巷中的湿地、阴暗的胡同和湿漉漉的楼梯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雨巷的阴郁和凄凉。

这种真实的描写引起了读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共鸣和思考。

2. 感官的细致刻画诗中通过对雨巷中声音、味道、触感的描述,如“雨声”的细腻、湿地中的“青石板”和湿漉漉的“楼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雨巷的真实和立体的情感表达。

3. 意境的营造整首诗通过对于雨巷的描绘,创造出了一种悲凉、忧伤的意境。

这种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表达,并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四、结语通过对《雨巷》的背景介绍、主题的探讨以及诗歌在情感和意境上的独特表达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意象的运用,以一种朴实而真实的方式向读者传达了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思。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于过去美好岁月的怀念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于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雨巷主题分析

雨巷主题分析

雨巷主题分析雨巷主题分析写作《雨巷》时,诗人只有22岁,虽说当时的他确实有过激进的革命思想并确实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但从《雨巷》来看,诗歌表达的思想主要还是一种诗人的浪漫情感,诗人的气质完全压倒了革命青年的理想追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雨巷主题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一、戴望舒的《雨巷》,算得上是一首清新、淡雅、美丽的小诗。

按常理,理解起来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但是,由于它在诗意表达上的某种朦胧性,使得这首小诗的主题意旨在许多人的感觉中竟然变得有些复杂。

比如,人们在谈到《雨巷》的主题及其诗中姑娘形象的含义时就有多种“版本”。

① 其一、把《雨巷》的主题与1927年中国革命的低潮联系起来,认为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体现了一种找不到前途的痛苦中的彷徨迷惘。

其二、类似于这种“前途”说的还有相反的观点,如认为《雨巷》里的丁香姑娘,“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没有低下人的尊贵的头”,也就是说,丁香姑娘体现了一种坚定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其三、有人认为“姑娘”代表了当时年轻诗人对于爱情的一种期待,是诗人对爱情理想的一种倾诉,理由是诗人在写作《雨巷》时以及之前,就已有了“爱的萌发和爱的情愫”,所以,诗中的“丁香姑娘”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其四、“姑娘”可以视为诗人生活理想中的一种象征,代表了诗人对未来理想的一种期待。

…… 这些观点称得上是众说纷纭,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该如何面对这些观点?应该是研究者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虽然,人们常说,“诗无达诂”“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还有更流行的说法,“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是,这并不等于诗歌(也包括任何文学作品)解读可以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开放”状态,尤其从中学语文教学角度来看,这问题不可小视。

因为现在普遍使用的这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语文》教材,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主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以至在高考试题中也常有这种“开放式”的题目,主张学生答案可以不拘一格,观点可以人言言殊,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雨巷》赏析

《雨巷》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它以象征手法表现了一种情感与理想的追求。

首先,从表层语义上看,《雨巷》描述了一个在雨巷中彷徨的场景,以及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对美好和理想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又是如此的遥不可及,就像姑娘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一样。

这种追求与失落,正是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再者,从象征意义上看,《雨巷》中的“雨巷”和“姑娘”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雨巷可以看作是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象征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

而“姑娘”则可以看作是诗人心中的理想,或者说是他的人生追求。

这种追求在那个时代,如同姑娘一样,是如此的难以触及。

此外,《雨巷》在艺术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戴望舒在这首诗中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如音乐美的创造、象征的使用以及诗歌语言的精致。

这些特点使得《雨巷》在形式上非常和谐,同时在内容上也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雨巷》不仅表达了戴望舒的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同时,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雨巷的中心思想

雨巷的中心思想

雨巷的中心思想戴望舒的《雨巷》是情感陶冶的最好载体。

下面是由店铺分享的雨巷的中心思想赏析,希望对你有用。

雨巷的中心思想赏析一1、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

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

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之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具有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了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雨巷》大约写于1927年夏天。

最初发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上。

戴望舒的挚友杜衡在1933年写道:说起《雨巷》,我们很不容易把叶圣陶先生底奖掖忘记的。

《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年,在圣陶先生代理编辑《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想把它投寄出去。

圣陶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圣陶先生底有力的推荐,使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一直到现在。

(《望舒草·序》) 人们熟知的文学史上的这段佳话,反映了《雨巷》一诗在当时的价值和影响。

就抒情内容来看,《雨巷》的境界和格调都是不高的。

《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

打开诗篇,我们首先看到诗人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诗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抒情主人公。

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

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丁香一样的忧愁”。

《雨巷》赏析

《雨巷》赏析

《雨巷》赏析思想内容:《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彳亍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表现技巧: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

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

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

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形象塑造: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联在一起了。

他有一首《烷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

《雨巷》主题思想分析

《雨巷》主题思想分析

《雨巷》主题思想分析《雨巷》主题思想分析雨巷一诗是戴望舒心境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巷》主题思想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chì | chù)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提示: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

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早期的诗虽也不乏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清新气息的篇什,但大多数均沉溺于个人情感之中,情调比较低沉。

《雨巷》发表于1928年,诗人在低沉的调子里,抒发自己沉重的情绪。

在绵绵细雨中,他怀着痛苦而朦胧的“希望”,“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里。

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独伤感的。

但在那寂寥的雨巷里,却也寄寓着诗人对现实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我国古典诗词影响很深,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喜欢追求意象的朦胧,用象征手法抒情,《雨巷》里的许多形象,都凄婉迷茫,充满象征意味。

另外,他十分注重音乐感,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押韵两至三次,同时还以复沓、重复等手法来强化全诗的音乐性。

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雨巷》的意象分析

《雨巷》的意象分析

雨巷的意象分析引言《雨巷》是一首由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的诗歌作品。

该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对《雨巷》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雨巷的意象雨巷的意象是整首诗的核心,通过描述雨巷的景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阴暗的环境。

以下是对雨巷的几个重要意象的分析:雨雨是整首诗的主要意象之一,它通过雨水的形象传达出孤寂、沉默和冷清的感觉。

雨水从天空中下落,无声无息地滴落在巷子的地面上,强化了雨巷的静谧氛围。

读者可以感受到雨水的柔软和寒冷,以及雨水滴落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了诗中传达的孤寂和冷清。

巷巷子是另一个重要的意象,它代表着一个狭窄而隐蔽的空间。

巷子没有人们常常想象的繁忙与喧嚣,而是充满了寂静和遗忘。

它是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地方,给人一种幽闭和孤独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巷子是一个代表着日常生活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却因为雨水的降临而变得冷清与荒凉。

灯灯是诗中的另一个重要意象,它象征着温暖、安全和希望。

在雨巷的黑暗中,灯光是唯一的明亮之处,它照亮了整个巷子,给人们带来一丝温暖的感觉。

灯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也是人们寻求力量和勇气的源泉。

黑暗黑暗是这首诗中隐含的意象之一。

它代表着孤寂、无尽和迷失。

整个雨巷被黑暗所笼罩,人们徘徊在黑暗中,失去了方向和归属感。

黑暗也可以被解释为心灵的阴暗,人们在困境中无法寻找到光明,感到茫然和无助。

意象的传达情感与主题通过这些意象的精细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孤独、迷茫和无助的情感。

雨巷中的寂静和黑暗给读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人们感到一种难以逃离的阴影。

雨巷中的冷清景象,以及对温暖和希望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中冷漠和困难的不满。

整个诗歌中透露出一种对于寻找出路和意义的迫切渴望。

这些意象的整合也构成了诗歌的主题。

《雨巷》通过描述雨巷中的孤独和迷茫,表达了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

诗人与读者共同面对这个世界的困难,在寻找希望和意义的同时,感受到了人类共同的孤独和无助。

《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浅议实用一篇

《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浅议实用一篇

《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浅议实用一篇《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浅议 1浅议《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__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__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一、意象1.油纸伞。

这是一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作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一伞风雨__销魂的形象。

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2.雨巷。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

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

这是一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的悠长、沧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

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3.丁香。

丁香花因颜色不轻佻,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容易凋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作者将丁香的外在之形极端淡化,以“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偏正短语,将丁香人化,将姑娘物化,将人抽象化,让意象人化,让“丁香一样的姑娘”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意象,这个新意象,是一个实在的人――姑娘,但又是一个抽象的意象。

4.姑娘。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

理解“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是本诗的难点。

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

从多元角度解读诗歌雨巷

从多元角度解读诗歌雨巷

从多元角度解读诗歌雨巷从多元角度解读诗歌雨巷《雨巷》是一首现代派诗的代表作,它摆脱了自由诗的过于奔放直白和格律诗的过于呆板拘谨。

它精致唯美的外形,朗朗上口的乐感,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的诗情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然而,我们知道,越是经典的也越是开放的,这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品读《雨巷》提供了可能。

本文试着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品读《雨巷》,希望可以为读者更好地进入并理解这首诗提供可能。

一、诗作联想:伤春与悲梦主题《雨巷》描绘了一幅烟雨濛濛中江南小巷的暮春图。

诗人似乎对春具有独特的偏爱,在诗《偶成》里写道:“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由此可见,在诗人看来春是与美好的梦相连的。

当春已走到尽头,年轻诗人的梦却在雨的哀曲里,消了颜色、散了芬芳,伤感之中诗人把自己化身为在雨巷中徘徊的抒情主人公,在细雨笼罩着的小巷当中他怀揣着一个朦胧而执着的“梦”,“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根据法国文艺批评家泰纳的“三因素”说,艺术作品是记录人类心理的文献。

人类心理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外在条件。

因而文艺创作及其发展趋势,是由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力量所决定的。

诗人自小生长在烟雨迷蒙的杭州城,那里氤氲的气候培育了诗人太多的柔情和忧郁,加之现实生活的残酷,致使在戴望舒创作的诗中频繁出现“春”、“忧郁”、“梦”、“孤独”的字眼。

诗歌成了诗人灵魂修养和净化的方式,他沉浸其中倾听自己生命的律动而喃喃自语,同时向深处挖掘了生命缺憾所带来的种种沉郁和悲凄,并在《雨巷》中一一展示出来。

二、《雨巷》意象的忧郁美艾略特认为“表情达意的唯一艺术公式,就是找出‘客观关联物’,即一组物象,一个情境,一连串事件,这些都是表情达意的公式。

如此一来,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物象一旦出现,就会唤发起某种特定的情意。

”(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339.)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高一课文《雨巷》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课文《雨巷》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课文《雨巷》知识点归纳总结
课文《雨巷》是北岛的一首诗歌作品,主要描绘了一个雨夜中的小巷,以及行人在雨
巷中的寻找和回忆的情景。

以下是课文《雨巷》的一些知识点归纳总结:
1.主题:诗人通过雨巷这个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追寻。

雨巷成为诗人的心灵寄托,是他内心中的一片宁静和回忆的源泉。

2.意象:诗中的雨巷是一个隐喻,它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回忆和情感。

诗中描绘的
小巷弥漫着雨的气息,给人一种潮湿、寂静、萧条的感觉,形成了一种昏黄暗淡的氛围。

3.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将小巷拟人,使其具有生命力,以突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之情。

“小巷”,“古道”等字眼都给了小巷人性化的特点。

- 比喻:诗中通过比喻,将小巷与过去的美好回忆联系在一起。

“看过你的繁华”,“琉璃的雨滴”,“花葬我尘土”,都是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向往
和思念之情。

- 感官描写:诗中通过描写雨巷的气味、声音、光线等感官细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独上兰舟”,“玉瘦杏黄”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巷的湿润、寂静
和苍凉。

4.韵律:诗中运用了平仄工整的五言绝句的韵律形式,使诗歌节奏鲜明,抑扬顿挫,
更加美感。

对《雨巷》主题的多元解读

对《雨巷》主题的多元解读

对《雨巷》主题的多元解读
雨巷是一首让人集体回忆的经典歌曲,象征着不曾改变的思念与愿望。

它无可替代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再见”,以及人们对山水景色和远方的深情思念。

歌曲中“再见”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是一种永恒而梦幻的情感。

主歌中“尊卑分明岂是吾乐,再见故乡心意难改”的歌词代表的是人们難以忘怀的分离,强调了淡漠的感情在最美的思念中存在著我们的家园。

在这首歌曲中,“雨巷”这一概念表达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心情,即对失去的思念、对无法拯救的身影,正是这种抽象而厚重的情感,给人带来了深沉而心有灵犀的感动。

歌曲最后,以“空留雨巷为证,尽致离殇晚夕轮。

”来表达人生寂寞空虚的孤独,旋律动人,深刻反映出了失落和孤独之中隐藏的温和之情。

“雨巷”既是一段家乡思念的象征,也是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它嘲笑冷暖,把离愁包裹成一种永恒的美,把思念的声音流淌成一股温暖的涤魂。

歌曲描绘出一段美丽动人的青春故事,一股淡淡的温暖无处不在,令人陶醉,让人勇敢的向前。

歌曲的内容可以有多种解释,如放眼当下,它也可以看作是我们当下社会人士在不断追求努力、永不言放弃之余,对于家园深情思念,对于过去美好珍贵的回忆的深情思念。

雨巷作为一首永恒的经典,一直在用它质朴的歌词和恬淡的旋律,把每个人的思念定格在过去,让心灵无限的思绪逃之夭夭,给这个世界带来美丽温暖的氛围和磅礴的力量。

雨巷 赏析

雨巷 赏析

雨巷赏析《雨巷》是中国当代诗人戴望舒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雨巷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平凡人生中的哲理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本文将对《雨巷》进行赏析,从诗歌结构、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在诗歌结构方面,整首诗由四个八句联构成,呈现出一种平静而稳定的节奏。

而每个八句联则却独具特色,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让人印象深刻。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雨巷”、“月湿”、“夜阑珊”等,这些意象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湿润感,让读者仿佛能够真实地感受到雨巷的湿润和夜晚的静谧。

同时,这些意象也凸显了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情感方面,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寂寞和无奈的情感。

诗中的“雨巷”被描绘成了一个悠闲而寂静的场景,人们行走其中,感受着雨水的滋润。

这种寂静和孤独的氛围平添了一种忧郁的情绪,让读者在寻常的雨巷里感受到无法言说的情感。

除了情感,诗中还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诗中写道:“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些真相,如友情的变化、人心的难以捉摸。

这种思考突出了诗歌的哲理性,使诗歌更加具有思辨性质。

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拟人等,使整首诗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

比如,“小雨如鸟儿飞,细密”。

排比手法和拟人手法使雨水变得生动活泼,增加了情感的表达力。

同时,对偶的运用使诗歌的结构更为严谨,把握好了节奏和韵律的平衡。

总的来说,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作品,以浓郁的意象、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的结构紧凑,意象深刻,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正如诗中所写:“故人既来抱雨巷,怅望危楼俨如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雨巷,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思考人生的真谛。

结尾总结:《雨巷》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现代诗歌作品,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雨巷的情感和思考。

现代诗《雨巷》赏析

现代诗《雨巷》赏析

现代诗《雨巷》赏析现代诗《雨巷》赏析一、音乐感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

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

在上述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

这样一个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经诗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

在诗中,她也象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动起来。

诗中所写的雨巷里,本来只有诗人一个人独行;自“丁香姑娘”出现后,就有两个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个姑娘的步态、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纸伞都与诗人一样。

这样一个人的出现,显然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现在有两个各自孤独的青年男女在活动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是我们想知道的,也正是诗人当时所想知道的。

她终于向诗人走近了,可是,她却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去了!当她从诗人身边飘过去的时候,诗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脸的凄婉迷茫。

这表情分明透露着:她心里实际上是不愿意与诗人分离的。

但因为某些原因,她却不得不与诗人失之交臂!俗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己!这两位心灵相通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后,竟然又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眼睁睁地看着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缘就这样失之交臂,诗人是何等的痛心!在恋恋不舍而又深感无奈的情绪状态中,诗人目送着等到走过一道“颓圮的篱墙”──这“颓圮的篱墙”正是诗人想与“丁香姑娘”相聚相守这一较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丁香姑娘”终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

现代诗 《雨巷》意象分析

现代诗 《雨巷》意象分析

现代诗《雨巷》意象分析《雨巷》意象分析(一)我始终分不清到底是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走进了自己的梦,还是自己走进了那个水墨重重、铺着青石板、潮湿、阴冷而又幽香浮动的雨巷。

梦里氤氲、斑驳的湿气,水和光交织的色彩,连同千姿百态的和声的曼妙都终结于戴望舒的那首《雨巷》。

雨巷,早已超脱了原本的意义,升华为一种低回而迷茫的境界。

想起雨巷,不自觉地闭上眼,耳边仿佛残存着雨打芭蕉的轻灵,然后,在那条幽静,深邃而孤寂的古巷,一个裹着一身轻愁和哀怨,如同丁香花一样高洁的江南女子,就那样娉娉娜娜地踏雨而来。

然后又那样风姿绰约地与巷口的那名男子错身而过。

唯美的意韵缘于一个愁字。

丁香本是愁品,“丁香空结雨中愁”,“芭焦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对着丁香易伤春。

雨本是愁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巷本是愁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班驳脱落的城墙,勾起人是物非的叹息。

若隐若现地,矛盾和彷徨透过丁香的忧伤,透过雨丝的哀愁,透过小巷的寂寥,泄露了出来。

失望和希望碰撞着,幻灭和追求推斥着,惶惶然的迷惘弥漫在字里行间。

就是这样一种间杂着希翼的感伤召唤了灵魂底部的共鸣。

象征化的意象和着意象组合,吟唱着爱情和人生的朦胧的情伤。

丁香的素雅,丁香的高洁,丁香的易碎,似乎就在暗示生活理想的圣洁和飘摇。

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浓郁的苦苦追求却始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

诗人就以他自己的方式宣泄着追求完满理想的执着却又徒劳失意的那种孤苦无奈的心迹。

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和抒情主人公--那个彷徨的独行者,都写满了悲剧的色彩。

他的迫求带着理想化的感觉,他所期待的姑娘,有着像洛神一样纯洁的心灵和美丽的容颜。

所以在理想的期望面前,他注定是受困于迷茫,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

而“雨巷”,被凄风苦雨笼罩着的狭窄破旧而又阴暗潮湿的断篱残墙,恰恰传达了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雨巷》解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雨巷》解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雨巷》解读一、本文概述《雨巷》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广大读者誉为“雨巷诗人”的杰出作品。

这首诗以雨巷为象征,通过描绘雨巷中的景象和诗人自身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和理想的追求与困惑。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雨巷》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篇目,也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通过对《雨巷》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涵和魅力。

文章将从诗歌的背景、主题、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

本文还将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雨巷》,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雨巷》的作者与创作背景《雨巷》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27年夏天,发表于1928年春的《小说月报》。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深受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同时又融汇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营养。

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而《雨巷》则是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之一。

关于《雨巷》的创作背景,戴望舒自己曾经说过:“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他的动机在于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

”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戴望舒对爱情的追求和失落。

当时的戴望舒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的初恋情人施蛰存因为家庭原因无法与他在一起,这使他深感痛苦和失落。

正是在这种情感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忧伤和迷茫的《雨巷》。

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1927年的中国正处于大革命失败后的黑暗时期,戴望舒身处其中,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这种社会环境也反映在了他的诗歌中,使得《雨巷》呈现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氛围。

《雨巷》的创作背景既包括了戴望舒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包括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雨巷》主题分析

《雨巷》主题分析

我们先来看诗人对“美丽而忧郁”的丁香姑娘的态度如何。

一方面,诗人极力渲染她的“哀怨”“彷徨”“冷漠”“凄清”,另一方面又对她充满了期待和迷恋,可见,诗人是十分欣赏这种“美丽而忧郁”的情感的。

所以,如果说“丁香姑娘”确实代表了诗人的一种理想的话,那么这种理想的核心就是“美丽而忧郁”,并且让人迷恋喜爱不已。

所以我们在揭示具体的象征体时,象征体就必须至少符合这些条件,而我们前面所否定的四种诗歌形象,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比如“理想”“爱情”可以是美丽的,让人迷恋、让人期待的,但不应该是忧郁而悲伤的;而彷徨、悲伤、迷惘的象征可以是忧郁的,但不应该让人着迷,让人期待……因而,他们的象征意义在逻辑上都是不严密的,也即是错误的,不能成立。

而真正符合这些条件的象征体在我看来或许只有一种,那就是诗人的审美追求。

只有抓住了这一点,一切疑点才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先来解读诗中的“忧郁”情感。

通读全诗,不难发现,这种“忧郁”其实并非真正情感上的忧郁,否则,诗人就不至于迷恋它的。

可见,这里的“忧郁”只是一种奢侈而华贵的情感外衣。

诗中那种缠绵、优美的伤感其实并非来自生活的磨难,甚至也与爱情无关,那只是一种青春诗人(当时诗人只有22岁)对生活、诗意、美感的一种莫名的憧憬,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感宣泄。

所以,《雨巷》的忧郁是轻盈、美丽而高雅的,是充满一种审美情愫的快感的。

无论诗人如何“太息”,如何“哀怨”,如何“冷漠,凄清,又惆怅”,那也只是一种少年人的“无故寻愁觅恨”的“多愁善感”,其中包含着诸多的“做秀”色彩。

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并不真正的阴暗,也并不真正的痛苦的。

丁香花“忧愁”意象的背后,其实只是美丽、温柔、多情,甚或美好,其间夹杂了一些青春诗人的朦胧的困惑和期待而已。

所以,读者读了这首诗后的真正感觉也并非哀怨、忧愁,而更多的却是美好、愉悦。

这种愉悦既是审美上的,也是情感上的。

所以,年轻诗人才会对这种“忧郁”着迷,才会“忧郁”而快乐地享受这种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四种主题浅析
丁香般芬芳哀怨的《雨巷》用朦胧的意境打动了千万读者,它的主题又是什么呢?拨开江南朦胧的雨丝,我们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探讨其中蕴含的丰富主题。

一、爱情之歌——《雨巷》的爱情主题
鲁迅先生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雨巷》是戴望舒跻身中国现代诗坛的成名作,敏感而忧郁的戴望舒在创作这首诗时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呢?知人论世,或可曲径通幽。

《雨巷》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1928年8月10日),在这首诗里,诗人用语言打了一个朦胧而难解的爱情“丁香结”。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戴望舒当时还是一个23岁的青年。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应该就是他心中暗恋的女神施绛年(施蛰存之妹)。

戴望舒和施蛰存是很好的朋友,在文学上二人息息相通,共同高擎现代文学的大旗。

受哥哥影响的施绛年也酷爱文学,她热情大方,美丽可爱,深深地打动了戴望舒。

坠入爱河的诗人有忧郁的眼神,但因外貌丑陋而生的自卑心态又让这个初恋注定是个悲剧。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
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正如刘保昌所说:“戴望舒写得最好的爱情诗,是在他结识了心中的爱人施绛年以后。

《雨巷》就是这段迷离惝恍、光影朦胧的爱情的结晶。

可以说,这场没有结果的爱情将诗人抛上了幸福的云天,然后又扔进了痛苦的深渊。


从这个角度讲,《雨巷》显然是一首朦胧凄美的爱情之歌。

二、梦境之歌——《雨巷》的梦境主题
按照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其实是描述一个诗人潜意识中的梦境,它凄婉、迷茫而又美丽。

如果我们把“我”作为该诗的主题词,看到的则是主人公梦幻般地走进一个凄美梦境,具有一定故事性的梦境是诗人真实内心的写于诗人爱做梦的青春年代,爱情之梦固然不提,但是文学之梦、进步之梦以及民主、自由的梦或许才是诗人真正的追求。

带有严重自卑心态的诗人用做梦的方式来阐发自己的希望,未免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出路。

“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或是一个虚指,或许是一个缠绵而繁琐的希望。

三、心灵之歌——《雨巷》的自我主题
是谁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是他,还是她?在诗中,诗人形象如此鲜明: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她的想象和诗人一样,同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他是诗人,她也是诗人自己。

形象一样,心绪一样,同样的惆怅,同样的彷徨。

诗人还运用自我描述的方式进行描写:“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本诗就是在围绕自己描述、发问。

在现实生活中,戴望舒由于早年患天花脸上留下了疤痕,这造成他少言寡语、极不自信的懦弱性格,也使他内心苦闷、惆怅。

在他的诗歌中,最好的倾诉对象就是自己。

我们看到那个姑娘也是“结着愁怨”的,但为什么自我心灵的拷问要投射到这个愁怨的姑娘身上,且有深深的寄托,更有严肃的拷问呢?如果那雾蒙蒙、阴沉沉的“雨巷”是这个世界的象征的话,那么这首诗无疑就是诗人在1927年革命理想破灭后内心压抑、惆怅的象征。

从这个角度看,《雨巷》又是戴望舒愁闷压抑的心灵之歌。

四、理想之歌——《雨巷》的光明主题
本诗具有很强的叙事性。

希望遇到——遇到——错过,从结构关系上来看,它传达着一种人生旅途中的孤寂与期待。

期待正是这首诗的主题意义所在。

从诗行中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惆怅、彷徨,就连那位“姑娘”也是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

但是作者是不是在悲观地传达这种情愫呢?不,诗人是借这首诗歌来让读者明白,那个“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虽然存在,但并不等于我们要永远彷徨在那里。

他想激励读者,憎恶这雨巷吧,努力走出它,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在第一小节中诗人写道:“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最后一小节却说“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把“逢着”改为“飘过”意义何在?“逢”就是遇到,遇到之后就长期相伴,而“飘过”乃有不理睬之意。

可见诗人希望的是丢弃愁怨与苦闷,走向光明的、美好的生活。

不管是爱情、梦境、自我还是充满希望的主题,都是我们对《雨巷》丰富内涵的探寻,正如李商隐的《锦瑟》,朦胧中也有清晰主题的闪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探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