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杂粮害虫

合集下载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 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 。
生物防治
01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虫等,以虫治虫 ,以菌治虫。
02
使用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井冈霉素等,对病 虫害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 等诱杀害虫。
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设置黄板、蓝板等诱杀害虫 。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 代谢产物防治病害, 如使用芽孢杆菌、木 霉菌等生物制剂。
化学防治
在必要情况下,使用 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应选择针对性强、低 毒、低残留的农药。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因素如温度 、湿度等条件控制病 害,如使用温汤浸种 、紫外线消毒等措施 。
虫害防治方案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精耕细作、及时清除 田间杂草等措施,降低虫害发生。
杂粮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
02
诊断
病害识别
锈病
叶面出现黄色或橙色的锈斑,通常在叶片 表面出现。
炭疽病
叶面出现黑色或棕色的斑点,通常在叶片 表面出现。
霜霉病
叶面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霜状物,通常在叶 片背面出现。
病毒病
叶面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叶片扭曲变形 ,植株矮化。
虫害识别
蚜虫
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 ,可使叶片卷曲、皱 缩,严重时影响植株
02 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物理防治技术 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研究展望三:生物防治技术的深入研究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如 寄生性昆虫、捕食性螨类 等,研究其生态学特性和 应用技术。
发掘和利用微生物资源, 如细菌、真菌等,研究其 作用机制和应用技术。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

常有重要储粮害虫41 种〔一〕1. 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英文名: ric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形态特点: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面形态十分相像。

成虫体长 2.3 ~。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反面不发亮或略有光彩。

触角8 节,第 2 一 7 节俭等长。

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

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 个红褐色斑,后翅兴盛。

雄虫阳茎反面均匀隆起,雌虫的“ Y"形骨片双侧臂尾端钝圆,双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惯:在世界不一样国家和地域一年发生 4 一 12 代。

在我国贵州省,一年 4 一 5 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 一 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 一 40d。

成虫于 4 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日产卵 2 一 3 粒,在适合条件下雌虫一世产卵多达576 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 4 龄。

在 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 4 d 一 6.5d ,幼虫期 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达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 一 40d。

又据报导,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达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 21℃下需43d,在 18℃下需 96d。

成虫寿命约7 一 8 个月,最多达 2 年之久。

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 34℃,最适温度为26℃一 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 100%,最适的相对湿为 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样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散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213图1米象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 Y 〞形骨片;2.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英文名: maize weevil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形态特点:成虫体长3~ 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反面稍有光泽。

十大重要储粮害虫基础知识

十大重要储粮害虫基础知识

⼗⼤重要储粮害⾍基础知识1、⽟⽶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1)分布与危害⽟⽶象⼜叫⽶⽜⼉、⽜⼦、蛘⼦,象⿐⾍等,在全国和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象⾷性复杂,喜⾷⽲⾕类及其它淀粉性植物,以稻⾕、⼩麦、⽟⽶、⾼粱受害严重,同时还能飞往⽥间危害粮⾷作物,是最严重的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象成⾍圆筒形,体长3mm~4mm,暗褐或⿊褐⾊,⽆光泽,头部前伸成象⿐状(或称喙状)。

触⾓呈膝状8节。

有前翅和后翅,能飞。

每个鞘翅上有两个橙黄⾊或红⾊斑纹。

幼⾍体长2.5mm~3mm,乳⽩⾊,柔软肥胖、弯曲,⽆⾜型。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主要以成⾍越冬。

⽟⽶象产卵在粮粒内,幼⾍孵化后即在粮粒内部危害,经蛹期化为成⾍才爬出粮粒,被害粮粒⼏乎蛀成空壳。

⽟⽶象⽣长繁殖的最适温度约25℃~30℃,当温度在15℃以下或35℃以上时,⼀般就停⽌活动。

每年发⽣代数因地区不同。

成⾍较活泼,有上爬性、假死性、能飞翔、具负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耐饥寒较强。

成⾍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迁移活动。

2、⽶象Sitophilus oryzae(L.)(1)分布与危害⽶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地区,它严重为害各种⾕物及种⼦、⾕物加⼯品,还为害某些⾖类、油料、⼲果和药材等。

(2)形态特征该⾍与⽟⽶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分相似。

⽶象与⽟⽶象⼀般要通过外⽣殖器加以区别。

(3)⽣活习性⽶象⽣活习性同⽟⽶象,但⽶象耐寒、耐饥能⼒较⽟⽶象弱。

3、⾕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1)分布与危害⾕蠹⼜叫硬壳⾍,⾕长蠹,⽶长蠹,世界性分布害⾍,我国主要在南⽅各省较多。

⾷性复杂,⽲⾕类、粉类、⾖类、⼲果、中药材及⽵⽊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麦、⾯粉最严重,也是初期性害⾍之⼀。

(2)形态特征⾕蠹成⾍体长2.3mm~3mm,圆筒形,暗⾚褐⾊⾄暗褐⾊,略有光泽。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1. 引言杂粮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杂粮作物病虫害也日益严重,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威胁。

加强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特点杂粮作物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蚜虫、食叶虫、纹枯病、锈病等。

这些病虫害的危害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蚜虫会寄生在作物的茎、叶片上吸食汁液,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凋萎死亡。

食叶虫以作物的叶片为食,大量食害导致作物叶片减少、光合作用受阻,影响产量和质量。

纹枯病和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作物叶片出现纹路、斑点,并且可能蔓延到茎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开花结实。

3. 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杂粮作物的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虫害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强作物的免疫力。

合理施肥还可以提高作物的营养状况,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

3.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是防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可以降低作物受病虫害侵害的风险,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3 混种、轮作混种和轮作是防虫害的常用方法。

通过混种和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混种和轮作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3.4 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是防虫害的基础工作。

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可以及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趋势,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还可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4.杂粮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是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

通过采取合理施肥、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混种轮作和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杂粮作物的病虫害,保障粮食安全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害虫种类

主要害虫种类

主要农物害虫:一、地下害虫: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蝼蛄(华北、东方)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黄地老虎、大地老虎、小地老虎、种蝇、蟋蟀。

二、麦类害虫:黏虫、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叶峰、小麦害螨三、禾谷类杂粮害虫:1、玉米螟2、东亚飞蝗3、高粱条螟4、玉米蚜5、粟灰螟四、棉麻虫类 ;1、棉蚜2、棉叶螨3、棉铃虫4、棉红铃虫5、麻叶甲6、绿盲蝽7、烟蓟马 8、麻天牛五、油料作物害虫 ;1、大豆食心虫2、豆荚螟3、油菜蚜虫4、草地螟5、菜粉蝶6、豆天蛾 7. 黄宽条跳甲 9、小菜蛾六、薯类害虫 ;1、马铃薯瓢虫2、甘薯麦蛾七、糖类害:1、甜菜跳甲2、甜菜象甲八、储粮害虫:1、玉米象甲2、麦蛾3、谷螟4、豆象5、谷蠹主要农作物病害:一、麦类病害:1、小麦条锈病2、小麦叶锈病3、小麦杆锈病4、小麦白粉病5、小麦纹枯病 7、小麦赤霉病 8、小麦散黑穗病 9、小麦腥黑穗病 10、小麦根腐病 11、小麦粒线虫病 12、小麦丛矮病二、禾谷类杂粮病害:1、玉米大斑病2、玉米小斑病3、玉米丝黑穗病4、玉米黑粉病三、棉麻病害、油料作物病害:1、油菜菌核病2、大豆包囊线虫病3、油菜霜霉病4、向日葵菌核病5、大豆花叶病 6、大豆菟丝子四、薯类病害:1、马铃薯病毒病2、马铃薯晚疫病3、马铃薯早疫病五、糖类作物病害:1、园林植物病虫害一、食叶害虫:1、杨叶甲2、大蓑蛾3、梨星毛虫4、黄刺蛾5、杨扇舟蛾6、甜菜褐斑病2、甜菜根腐病舞毒蛾 7、斜纹夜蛾 8、银纹夜蛾 9、国槐尺蛾 10、霜天蛾 11、蓝目天蛾12、黄褐天幕毛虫 13、柑橘凤蝶 14、蔷薇三节叶蜂 15、美国白蛾 16、柳毒蛾二、吸汁害虫1、大青叶蝉、桃蚜、棉蚜、粉虱类、介壳虫类、绿盲蝽蓟马类螨类三、蛀干害虫:1、光肩星天牛2、双条杉天牛 3.桃红颈天牛 4、锈色粒肩天牛5、松褐天牛6、杨十斑吉丁7、松纵坑切梢小蠹8、柏肤小蠹 9、芬芳木蠹蛾东方亚种10、杨木蠹蛾 11、柳木蠹蛾 12、白杨透翅蛾 13、杨干透翅蛾 14、臭椿沟眶象 15、沟眶象七大类病害(花卉)1、霜霉病类(疫)2、白粉类3、锈病类4、煤污病类5、炭疽病类6、灰霉病类7、叶斑病类枝干病害:1、腐化溃疡病类( 1)杨树烂皮病( 2)杨树溃疡病( 3)槐树溃疡病2、枝枯病类3、丛枝病类4、枯败病类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列当(1)各样树木管护、修筑、病虫害等方面光盘(2)各种害虫生物学特征等光盘(3)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光盘。

杂粮病虫害识别

杂粮病虫害识别
杂粮病虫害防治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 防治、物理防治等。
防治效果评估
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对防治效果进行实时评估,以便及时调整防治策 略,提高防治效果。
分析当前杂粮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病虫害抗药性增强
随着化学药剂的频繁使用,部分 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使得防治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降低湿度,以减少病害的发
生。
采用轮作制度,避免同一种作 物连作,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和传播。
加强田间观察和监测,及时发 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05
CATALOGUE
杂粮病虫害的防治案例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案例
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导 致水稻减产。通过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方 法可有效防治。
难度增加。
新型病虫害的出现
随着农业生态系统的复杂化,新型 病虫害不断出现,给防治工作带来 了新的挑战。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部分地区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的技术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 杂粮病虫害问题。
对未来杂粮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技术培训
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病虫害 识别和防治能力。
农业防治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 杂粮品种,降低病虫害的 发生率。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采取不同作物 轮作的方式,减少病虫害 的滋生和繁殖。
精耕细作
实施精耕细作,及时清除 杂草和残株,减少病虫害 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 、草蛉虫等,以控制害虫 的数量和繁殖。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一、引言
本章介绍了本文档的目的和范围,并对杂粮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了概述。

二、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分类和特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常见的病害和虫害类型、其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等。

三、杂粮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
本章详细介绍了杂粮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包括监测方法、预警指标、预警系统建设等。

四、杂粮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本章分为病害防治和虫害防治两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杂粮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包括防治方法、防治措施和防治技术等。

⑴病害防治
⒋⑴病害诊断和鉴定
⒋⑵病害防治方法
⒋⑶病害防治措施
⒋⑷病害防治技术
⑵虫害防治
⒋⑴虫害诊断和鉴定
⒋⑵虫害防治方法
⒋⑶虫害防治措施
⒋⑷虫害防治技术
五、杂粮作物病虫害的管理与调控
本章主要介绍了杂粮作物病虫害的管理和调控措施,包括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绿色环保防治技术等。

六、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介绍了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效果评估。

七、结论
本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监测记录表、防治方案表、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⒈农作物病害防治法:指涉及农作物病虫害预防、监测、防治和管理的法律和法规。

⒉农业生产法:指国家对农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管理的法律和法规。

⒊杂粮作物保护管理条例:指针对杂粮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进行细化的法律和法规。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

农业昆虫学杂粮害虫在农业生产中,杂粮作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饮食选择。

然而,杂粮的生长过程常常受到各种害虫的侵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杂粮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玉米螟、粘虫、蝗虫、草地螟等。

这些害虫以不同的方式危害着杂粮作物。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的幼虫会钻进玉米茎秆内啃食,导致玉米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折断。

玉米螟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其繁殖和生长。

在防治玉米螟时,农民们通常会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比如,释放赤眼蜂来寄生玉米螟的卵,从而减少其幼虫的数量;同时,在必要时也会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粘虫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种害虫。

它们具有暴食性,在短时间内就能将大量的叶片吃光,严重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粘虫的发生往往具有迁飞性和暴发性的特点。

为了有效防治粘虫,及时监测和预警至关重要。

通过田间调查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昆虫监测雷达等,能够提前发现粘虫的迁飞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物理防治方法如设置防虫网、灯光诱捕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蝗虫是杂粮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通常成群活动,食量巨大,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在干旱的年份容易爆发成灾。

对于蝗虫的防治,除了化学药剂防治外,生态防治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例如,通过保护和增加蝗虫的天敌,如鸟类、蛙类等,来控制蝗虫的数量;同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蝗虫适宜的栖息场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蝗虫的危害。

草地螟则主要危害豆类等杂粮作物。

其幼虫会咬食叶片、花蕾和嫩荚,造成减产。

草地螟的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有关。

在防治草地螟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其寄主植物;在幼虫发生初期,采用药剂喷雾的方法进行防治,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时间,以提高防治效果。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杂粮害虫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害虫也会对杂粮作物造成危害。

杂粮害虫

杂粮害虫

卵期4~5d,幼虫期20~30d(越冬代除外),蛹期6~
10d,成虫寿命8~10d。
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5.2±0.4℃ ,幼虫为12.4 ±0.3℃ ,蛹14.2 ±0.2℃ ,成虫为11.4 ±0.2℃ ,全世 代12.3 ±0.4℃ 。 有效积温卵为18.4日度,幼虫333.4日度,蛹85.1日度,
亚洲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寄主植物有玉米、高粱、
小米、棉花、麻、甘蔗、向日葵、生姜和水稻等,而以玉 米受害最重,其次是高粱与棉花。
玉米螟为害状
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啃食新叶叶肉,留下表皮使 叶面呈现许多细碎的半透明斑,通称花叶,后将纵卷的 心叶蛀穿,新叶展开后形成整齐的横排圆孔,4龄后蛀食 茎秆。
穗期被害,小幼虫先取食雄花,雄穗抽出后,4龄后转移钻蛀
②穗期施药保护
穗期施药于“一顶四腋”(雌穗顶部花丝和雌穗上下
2节叶腋处),重点保护雌穗步受害。仍用上述颗粒剂,
但用量应适当增加。可用50%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 用注射器将药液数滴注入花丝基部的穗顶上,收效较好 。
东 方 粘 虫
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
雄穗柄,易造成风折,使雄穗呈黄白色枯死。
雌穗膨大抽丝时,幼虫取食嫩穗的花丝、穗轴,虫龄大后
直接咬食乳熟的籽粒,并引起霉烂。严重时,一个穗顶上
常有十多条到几十条幼虫为害花丝和未成熟的籽粒。
玉米螟成虫形态特征
黄褐色。触角丝状。复眼黑色。前翅内横线为暗褐色波状 纹,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纹,中室中央及端部各有1深褐色 斑纹。翅展时,前后翅内外横线正好相接。
O N CH3 O O
CH3 O
抗螟素甲
N OH
N O OH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杂粮作物的种植和消费逐渐增加。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杂粮作物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提高杂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杂粮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下面了一些常见的类型:1. 病害:赤眼病:主要侵害玉米、高梁等作物,造成叶片烧焦、产量下降。

稻瘟病:对稻谷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多种霉病:如玉米赤霉病、稻瘟病等,会导致作物减产和毒素积累。

2. 虫害:稻飞虱:是稻谷的主要害虫之一,会造成稻谷叶片黄化、减产。

玉米螟:对玉米的幼苗和果穗造成损害,降低产量。

高梁蚜虫:会导致高梁叶片黄化、减产。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为了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防害: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阻断病原物传播途径,减少病害的发生。

病害防治剂:使用病害防治剂,如化学农药,及时喷洒作物,防害的发生和传播。

抗病品种培育: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 防治虫害: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防虫网/虫害陷阱:在作物周围搭设防虫网,或者设置虫害陷阱,减少害虫入侵。

生长调控剂:使用生长调控剂控制害虫数量,如嗅觉干扰剂、生长抑制剂等。

杂粮作物病虫害给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必须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轮作、使用病虫防治剂、培育抗病品种和采取生物防治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提供有关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参考,为杂粮作物的种植和生产提供帮助。

杂粮害虫

杂粮害虫

蛹 长15~18mm,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 5~8根,并有丝缠连。
(二)发生规律
河南等地1年发生以3代为主,以末代老熟幼虫在 玉米、高粱秆内,其次是玉米穗轴或根茬,棉花枯铃、 茎秆及枯枝落叶中越冬。 成虫白天多潜藏在茂密的作物叶片下或杂草间, 夜间活动,飞翔力较强,具趋光性。 卵大多产在玉米叶片背面中脉附近,成块。
幼虫有趋糖、趋触、趋湿和负趋光性,所以多选 择玉米植株含糖量较高,组织比较幼嫩,便于潜藏而 较阴暗潮湿的部位取食为害。故幼虫为害有3个较集中 的时期,即心叶期、抽雄初盛期和雌穗抽丝吐露期。
(三)防治方法
1.米混种地区,压缩春玉米, 扩大夏玉米种植,切断第1代玉米螟的食料,减轻第2、 3代的为害,在一般发生年可控制其为害。 (3)种植诱集田或诱集带
(3)棉花田
常用药剂有95%敌百虫晶体、 50%辛硫磷乳油等, 每公顷1500ml;或2.5%三氟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乳油 每公顷600ml。
二、高粱条螟
(一)分布与为害 分布: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大部分省 (自治区)均有发生。 为害:主要为害高粱、玉米,并常和玉米螟混合 发生,钻茎为害。 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潜入高粱、玉米心叶,造 成“花叶”,以后蛀茎或蛀穗颈为害,被害茎秆和穗 遇风易折断。
(二)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 条螟性诱剂,在生产实践中亦取得较理想的防治 效果。 Bt乳剂(100亿孢子/ml)100-200 ml,加细土 3.5-5.0kg,每株3-5g,在高粱心叶期灌心。 2.化学防治
用1%辛硫磷颗粒剂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g, 拌细沙土7.5-10kg,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灌心,每株10ml。此外,每公顷可用50%杀螟松乳油 900ml或5.7%氟氯氰菊酯乳油600ml、 50%马拉硫磷乳 油600-900ml,对水900L,喷雾。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分类
杂粮作物病虫害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害主要 由环境因素和营养失调等造成,而侵染性病害则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包括真菌 、细菌、病毒等。
杂粮作物病虫害的危害与影响
产量下降
病虫害导致杂粮作物的生长受 阻,结实率降低,从而造成产
量大幅下降。
品质受损
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杂粮作物 的营养成分流失,口感变差, 甚至产生有毒物质,严重影治会导致生态平 衡失调,引发次要害虫或害螨 的猖獗。
经济损失
病虫害防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生产
成本,造成经济损失。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保障食品安全
提高产量和品质
杂粮作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安 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防治病 虫害是保障杂粮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化学防治
01
科学选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03
安全用药
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确 保施药人员安全,防止农药中毒
事故发生。
02
精准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要求 ,适时适量用药,避免盲目用药

防治成效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杂粮作物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杂粮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问题
目前,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防治技术落 后、防治意识不强、防治资金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杂粮 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挑战
随着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的调整,杂粮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和 发生规律也在发生变化,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 ,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杂粮作物病 虫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杂粮害虫

杂粮害虫

2. 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
成虫有趋光性和趋食甜酸物质的习性 产卵习性: 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少数产在茎秆上。每块卵20~60 余粒,每雌可产卵400~500粒,最多产1000余粒。 对寄主植物高度有选择性,播种早,植株高大,生长茂密 嫩绿的玉米田产卵较多。
初孵幼虫群集性: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 行动迅速,爬行快。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或爬行 扩散,钻入心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 钻蛀为害:4龄后蛀入为害,雄穗、雌穗、叶鞘、叶舌均可受 害。 幼虫具趋糖、趋触、趋湿和负趋光性:多在玉米含糖量高、组 织幼嫩、尤其是甜玉米上为害。
• 为害农、林、牧的蝗虫种类:
• 禾本科植物:东亚飞蝗、稻蝗、蔗蝗和尖翅蝗等。
• 豆类、马铃薯、甘薯等:短星翅蝗、苯蝗、负蝗等。
• 棉花:棉蝗、负蝗。 • 竹林:竹蝗。 • 牧草:西伯利亚蝗、戟纹蝗、小车蝗、牧草蝗、雏蝗、痂蝗以及意大 利蝗等。 • 飞蝗(东亚飞蝗):蝗灾、水灾、旱灾
• 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 及先涝后旱。
(三)生活史和习性
1. 生活史 一年发生代数随纬度、海拔和气候等条件而变。自北向南1年发生1~7 代,东北及西北地区一年1~2代,黄淮及华北平原2~4代,江汉平原 4~5代,广东、广西及台湾5~7代,西南地区2~4代。 以最后一代(末代)老熟幼虫在玉米、谷子、高粱等植物秸杆、穗轴和 根茬内越冬。
2. 药剂防治: 飞机防治与地面机械防治,全面扫残与重点挑治,夏蝗重治与秋 蝗扫残 45%马拉硫磷乳油;2.5%高效氯氰菊脂;4g/L氟虫氰超低容量剂
3. 生物防治:绿僵菌油剂 苦皮藤素、苦参碱、印楝素 微孢子虫
二、玉米螟

7 杂粮害虫

7 杂粮害虫
等。
3 、为害特点:成、若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
大发生时成群远距离迁飞,把成片的农作物吃成
光秆。中国史籍中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先
后发生过800多次。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六六六
等一批有机农药的禁用,以及退耕还湖等生态环
境的改变,东亚飞蝗在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又暴
发成灾。
东亚飞蝗为害玉米状 (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


蛹:为被蛹,体长约15~18mm,黄褐色,长纺锤形,腹部 第1~7节背面有横皱纹,臀棘黑褐色,5~8根。
二、生活史与习性 1、生活史
我国1~7代/年,安徽省3代/年。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
杆、穗轴越冬。春季化蛹、羽化,5/下越冬代成虫盛发,在
春玉米上产卵。 1代幼虫6月/上、中盛发,对春玉米为害很重。1代成虫7/
一、我国蝗区类型
按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型: 1、大陆温带蝗区 特点:沿河、湖周围及近海和内涝低洼 地区,水位涨落不定;土地荒芜,耕作粗放,杂草丛生, 土壤瘠薄,含盐量较高,为我国飞蝗的重要发生基地。又 分4种类型: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 (如安徽灵壁、宿县、泗县、五河及河南商丘的蝗区)。
2、分布:
亚洲玉米螟分布在亚洲的温带、热带、澳大利亚、大洋州、 欧洲、北美洲等地;我国除青藏 高原外均有分布。欧洲玉米螟源自要分布在欧洲、非洲西北部、北美洲和亚洲
西部。 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主。
亚洲玉米螟发生特点: (1)分布范围广:世界性大害虫,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
余各玉米区均有发生,北方春玉米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发
战一样,在重点设防的仓库内存储一批有机氯杀虫剂以备
紧急突发事件之需呢?
东亚飞蝗成虫

杂粮害虫

杂粮害虫

+ 老熟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
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 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 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 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 不同而有变化);在大发生时背面 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 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 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 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 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 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
1、粘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可取食 16个科100多种植物。但喜食麦类、 水稻、玉米、高粱等禾本科植物, 大发生时也取食豆类、麻类、花生、 烟草、白菜、苹果、梨、桃等作物 和林果花卉,但这些植物对幼虫发 育有不良影响。

馒头形,直径约0.5mm, 表面具六角形有规则的网状 脊纹。初产时白色,孵化前 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卵粒单 层排列成行,常产于叶鞘缝 内,或枯卷叶内。在谷子和 水稻叶片尖端产卵时,则常 卷成卵棒。
药剂防治粘虫必须把幼虫控制在3龄以 前,如果超过4龄则进入暴食期,防治效 果降低。 防治粘虫的化学药剂较多,应注意选择 高效、低毒、低残留或与环境相容性好 的药剂。
发生期预测
发生程度预测 中长期预测
农业防治
在粘虫越冬区,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 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冬季铲除杂草、清 除水稻根茬和春季早灌水沤田等,可有 效减少粘虫越冬虫源。
在成虫发生期,田间插放杨树枝把 或谷草把、放臵糖醋盆诱杀成虫,大发 生年份可显著压低田间卵量和幼虫发生 密度。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两 个方面。天敌是抑制粘虫种群数量消长 的主要因素。 目前研究应用的生物杀虫剂有苏云金杆 菌、中华卵索线虫、粘虫核型多角体病 毒等,对粘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成虫羽化后必须取食补充营养才 能正常发育和产卵繁殖。幼虫取食 不同寄主植物,生长发育情况也不 同。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

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防治一、引言杂粮作物是指除了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之外的一类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

杂粮作物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然而,受到病虫害的威胁,杂粮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杂粮作物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杂粮作物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农作物种植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二、常见的杂粮作物病害1. 稻谷病害稻谷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常见的稻谷病害包括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瘿蚊等。

- 稻纹枯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引起稻谷叶片出现纹枯症状,最终导致稻谷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密植、早稻后移栽和化学药剂喷洒。

- 稻瘟病:常见于水稻生长期间,主要通过风雨传播。

该病可引起水稻叶片出现瘟症状,并且会导致稻谷减产。

预防稻瘟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及时喷洒农药。

- 稻瘿蚊:主要通过叶面喷洒、黏虫或邻田传播,引起水稻叶片出现瘿蚊虫卵和瘿蚊幼虫症状,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

稻瘿蚊的防治方法包括黄水桃叶面喷洒、提早转栽和喷洒杀虫剂。

2. 小麦病害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见的小麦病害包括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 条锈病:主要通过风传播,引起小麦叶片出现黄白色病斑和红褐色患处。

防治条锈病的方法包括合理间断播种、及时灭草和喷洒杀菌剂。

- 白粉病:常见于小麦生长期间,主要通过风传播。

该病可引起小麦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病斑,并且会导致小麦减产。

预防白粉病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及时喷洒农药。

- 赤霉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引起小麦叶片、茎秆等部位出现赤红色霉斑和黑色粉状物。

防治赤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健康种子、灭菌土壤和定期检查。

三、常见的杂粮作物虫害1. 玉米虫害玉米是我国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常见的玉米虫害包括玉米螟、蓟马、斑潜蝇等。

-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玉米的叶片和穗部为食。

实验七杂粮蔬菜害虫鉴定

实验七杂粮蔬菜害虫鉴定

片)
萝卜蚜 甘蓝蚜
8. 油菜蓝跳甲 〔鞘翅目,叶甲科〕
1.为害特点: 油菜蓝跳甲又名油菜点额跳甲,主要为害油菜,白菜及
其它十字花科蔬菜。成虫为害叶片,嫩茎,嫩芽。幼虫主 要为害油菜,孵化后很快钻入叶片、茎杆和根部蛀食,造 成叶片枯槁,影响生长生育,甚至全株枯死。
2.形态特征:
成虫:蓝黑色或黑褐色,且发亮光。额上刻点清晰而深刻,两侧与 中部等密;触角丝状,10节,基部2—3节色较淡;前胸背板两侧边 较直;足黄褐色,后足腿节黑褐色。
5.斜纹夜蛾〔鳞翅目 夜蛾科〕
为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为害全株、小龄时群集叶背啃食。3龄后分散为害叶片、
嫩茎、老龄幼虫可蛀食果实。老龄时形成暴食,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4-20毫米左右,翅展35-46毫米,体暗褐色,胸部反面 有白色丛毛,前翅灰褐色,花纹多,内横线和外横线白色、呈波浪状、 中间有明显的白色斜阔带纹,所以称斜纹夜蛾。
成虫:体长6~7㎜。灰黑褐色前后翅狭长,缘毛长。前翅前半部灰褐或淡褐色, 中间有1纵行灰黑色三度曲折的波状纹。翅的近后缘局部黄白或灰白色。
卵:椭圆形,扁平,淡黄色,外表光滑。
幼虫:体长约10㎜,纺锤形,两端尖细。头褐色,胸腹部绿色,生黑色刚毛。前 胸背板有淡褐色小点,略呈“UU〞排列。臀足向后伸长超过腹末。 蛹:长约7㎜,淡黄色,被有白薄网状丝茧。
实验七 杂粮、蔬菜害虫鉴定
一、目的要求:
识别各类杂粮害虫及蔬菜害虫为害状,掌握杂粮害虫及蔬菜害虫主要种类 的鉴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
1. 玉米螟 2.粘虫 3.菜粉蝶 4.甘蓝夜蛾 5.菜蛾 6.桃蚜 7.甘蓝蚜 8.萝卜蚜
9. 油菜蓝跳甲 10.油菜茎象甲 11.温室白粉虱 13.马铃薯瓢虫 14.斜纹夜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夏季,北方持续高温干旱,华北和西北,以至西藏 地区又发生大规模蝗灾。15个省区共770万公顷地区受害,为 历年所罕见。
东亚飞蝗成虫
(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
附:形态特征(略)
雌成虫体长39.5~51.2 mm,雄成虫33.5~41.5mm。体黄褐 色或绿色。触角丝状,多呈浅黄色,有复眼1对单眼3个。 复眼后具淡色条纹,前下方生暗色斑纹。前胸背板马鞍状, 隆线发达。前翅发达,常超过后足腿节中部,具暗色斑纹 和光泽。后翅无色透明。后足腿节内侧基半部黑色,近端 部有黑色环,后足胫节红色。在田间受环境条件影响,往 往形成群居型和散居型两大类。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飞蝗种群数量消长取决于气候、水文、地势、土壤、 植被等综合因素。其中以旱、涝等水文的关系最为密切。 飞蝗喜欢栖息在地势低洼、易涝易旱、水位不稳定的海滩、 湖滩及大面积荒滩或耕作粗放的夹荒地上、生有低矮芦苇、 茅草或盐篙、莎草等嗜食的植物。遇有干旱年份,宜蝗面 积增加,容易酿成蝗灾,因此每遇大旱年份,要注意防治 蝗虫。
1、农业防治
① 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排灌配套,稳定湖河水位, 做到旱、涝保丰收;
② 提倡垦荒种植; ③ 大搞植树造林。创造不利于蝗虫发生的生态条件。
2、药剂防治
要进行“三查”,即查残、查孵化和查蝻,准确掌握蝗情。 防治指标为0.5头/m2 。掌握在蝗蝻进入3龄盛期及时喷洒 75%马拉硫磷EC进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喷雾。飞机防治 时,每667m2用药60~70g,地面喷雾用75g。也可用2.5% 溴氰菊酯EC等菊酯类杀虫剂每667m2用50g进行超低容量 喷雾。
7 杂粮害虫
第一节 东 亚 飞 蝗
飞蝗,俗称蝗虫或蚂蚱,属斑翅蝗科。我国有3亚种, 即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亚洲飞蝗和 西藏飞蝗。
蝗害缘何又重来(阅读材料)
蝗虫是东南亚地区重要农业害虫。中国史书记载,从 周末春秋时代起到1950年建国的2600多年中,平均每2-3 年 有一次地区性蝗灾;每隔5~7 年有大型蝗灾;到了上一世纪 40年代因为旱涝灾害交错,内忧外患,黄淮海地区几乎年 年发生蝗害。1950年以来防治有利,使蝗虫种群数量一直 控制在不致成灾的水平之下。
卵粒长约6.5mm,浅黄色,圆柱形,一端略尖,另端稍圆 微弯曲。卵块褐色圆柱形,长53~67mm,略弯,上部稍细, 卵块上覆有海绵状胶质物,4行卵粒排在下部。
若虫又称蝗蝻,体型与成虫相似。共5龄。
一、我国蝗区类型
按地貌和生态环境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型: 1、大陆温带蝗区 特点:沿河、湖周围及近海和内涝低洼 地区,水位涨落不定;土地荒芜,耕作粗放,杂草丛生, 土壤瘠薄,含盐量较高,为我国飞蝗的重要发生基地。又 分4种类型: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 (如安徽灵壁、宿县、泗县、五河及河南商丘的蝗区)。 2、海南热带蝗区 其特点是干湿季分明,森林稀疏,杂草 丛生。
2、生活习性
(1)成虫产卵时对地形、土壤性状、土面坚实度、植被等有 明显的选择性。卵多产在草地,河滩及湖河沿岸荒地。每雌 产4、5个卵块,每块含卵约65粒。
(2)1~2龄蝗蝻群集在植株上,2龄以上在裸地及浅草地群集。 (3)密度大时形成群居型飞蝗,群居型蝻和成虫有结队迁移
或成群迁飞的习性。旱年可造成秋蝗大发生,第2年常形成 夏蝗严重为害。
东亚飞蝗为害玉米状 (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
三 、生活史与习性
1、生活史
(1)北京以北年生1代,渤海湾、黄河下游、长江流域年生2 代;广西、广东、台湾年生3代,海南可发生4代。
(2)全国各地均以卵在土中越冬。 (3)山东、安徽、江苏等2代区,越冬卵于4/底~5/上中孵化
为夏蝻,经35~40天羽化为夏蝗,夏蝗寿命55~60天,羽化 后10d交尾,7d后产卵,卵期15~20d,7/上中进入产卵盛期, 孵出若虫称为秋蝻,又经25~30d羽化为秋蝗。生活l5~20d 又开始交尾产卵,9月份进入产卵盛期后开始越冬。
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鸟类、蛙类、蜘蛛等。

五、防治方法
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患”的治蝗方针,采取“植物 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相联合的生态学治 理对策。即从改造治理飞蝗的发生基地,创造不利飞蝗发生 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控制蝗害,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开发 微生物制剂,必要时及时用药防治,抑制群居型种群的形成。
1998年和2000年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华北,西北相继 发生了蝗害。发生面积之大,密度之高是60年代以来从未见 到的。1998年河南、河北、内蒙、山东、山西、天津等省市 累计发生蝗害面积100多万公顷,黄河滩区域和渤海湾区域, 蝗虫密度普遍比往年高出2至3倍。重灾区密度一般每平方米 20~30头;严重的为100头以上;最高达3000多头。飞播农药8 万多公顷,再加上人工播洒农药和其它办法防治,已将蝗灾 势头压了下来。这次灭蝗可减少约50万吨农作物损失。
(4)1头东亚飞蝗一生可食鲜玉米叶80克,成虫期几乎全天取 食,食量为蝻期的3~7倍,喜食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 饥饿时也取食大豆等阔叶作物。
(5)地形低洼、沿海盐碱荒地、泛区、内涝区都易成为飞蝗 的繁殖基地。
3、两种生活型
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时,个体间相互接触,可 逐渐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迁飞多 发生在羽化后5~10天、性器管成熟之前。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 1~3天。分为起飞、飞行和降落3个阶段。群居型飞蝗体内含脂 肪量多、水分少,活动力强,但卵巢管数少,产卵量低。而散 居型则相反。
二、分布与为害 1、分布:在中国北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至福 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达沿海各省,西 至四川、甘肃南部。黄淮海地区常发。 2、寄主:嗜食芦苇,其次是玉米、高粱、小麦、 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也喜食狗尾草、稗草及沙草科 杂草,食料缺乏时也可为害棉花、大豆、蔬菜等。
3、为害特点:成、若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 大发生时成群远距离迁飞,把成片的农作物吃成 光秆。中国史籍中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先 后发生过800多次。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六六六 等一批有机农药的禁用,以及退耕还湖等生态环 境的改变,东亚飞蝗在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又暴 发成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