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青蛙实验专题高考试题集锦

合集下载

题组3-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题组3-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题组3(时间:15分钟)1.(2022·厦门双十中学调研)青蛙的受精卵细胞经过分裂、分化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发育为一个完整个体。

下列有关青蛙受精卵和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均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现象B.两种细胞中tRNA的种类存在差异C.两种细胞的增殖方式相同D.两种细胞中染色体端粒DNA长度相同答案 A解析蛙的受精卵中也有一些基因不表达,如甲状腺激素合成基因、血红蛋白合成基因等,A正确;受精卵和红细胞中tRNA的种类相同,B错误;蛙的受精卵和红细胞的分裂方式分别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C错误;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DNA的长度会缩短,因此红细胞中端粒DNA的长度较短,D错误。

2.(2022·黄冈中学调研)很多经典实验可以让人们很好地认知生物世界。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植物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证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B.恩格尔曼用水绵、好氧菌和极细光线证明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C.统计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占比时,每个视野须保证一定的细胞数量D.制作生态缸时,需考虑系统内基本组分齐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答案 B解析恩格尔曼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放氧部位是叶绿体,低倍显微镜下并不能观察到类囊体薄膜以及膜上是否发生生化反应,B错误。

3.(2022·福州市抽测)探究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过程中,曾有科学家提取红细胞膜的脂质,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得出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2倍的结论,后续研究表明,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与红细胞表面积的比值小于2。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细胞膜由单层脂质分子构成B.人成熟红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相对较大C.红细胞膜面积由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参与构成D.红细胞膜由内外两层脂质分子和中间一层蛋白质分子构成答案 C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A不合理;人成熟红细胞呈中间微凹的圆饼状,表面积较大,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相对较小,B不合理;蛋白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D不合理;红细胞膜的组成成分除了脂质外还有蛋白质,因此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与红细胞表面积的比值小于2,C合理。

生物:青蛙实验专题专项训练2

生物:青蛙实验专题专项训练2

生物:青蛙实验专题专项训练6.现有相同容积的玻璃缸几只,利用自然的清水,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饲喂蜊蚪的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

并把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放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分钟。

根据这些现有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以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

(1)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步,取玻璃缸3只,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如果甲缸每天饲喂饲料,丙缸每天饲喂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的相拌的饲料,则乙缸怎样饲喂________________;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饲喂,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和结论。

(2)结果分析:①若乙、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甲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甲、乙缸的蝌蚪的发育同步,而丙缸发育变态迅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乙缸的蝌蚪发育比甲缸快,比丙缸慢,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设置甲、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要求续写实验步骤,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实验目的:验证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以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

变量分析: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情况(即50℃的温水处理的甲状腺激素与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反应变量:蝌蚪的发育情况实验方法:等组实验法对照实验类型:甲组为空白对照组;乙、丙为实验组,并构成相互对照。

[答案] (1)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20只蝌蚪;每天饲喂用经处理过的甲状腺激素相拌的饲料(2)①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温水处理后,对其活性没有影响②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温水处理后,完全丧失了生物活性③甲状腺激素经过50℃的温水处理后,使生物活性有所降低(3)起对照作用7.下图表示突触结构及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两条食物链,若大量捕杀青蛙,则短期内对其他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 水稻上升B. 田鼠下降C. 稻螟虫下降D. 蛇上升【答案】B【解析】解:图示食物网中,若大量捕杀青蛙,则短期内对其他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稻螟虫因缺少天敌数量增加,蛇只能大量捕食田鼠维持自身数量,导致田鼠数量下降,水稻的数量可能不变。

故选:B。

2.玉米的穗高和穗低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可以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穗高×穗低→穗高②穗高×穗高→穗高③穗高×穗高→穗高149+穗低49④穗高×穗低→穗高101+穗低97A. ②④B. ①③C. ①②D. ③④【答案】B【解析】解:①穗高×穗低→穗高,可以判断穗高是显性性状,①正确;②穗高×穗高→穗高,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②错误;③穗高×穗高→穗高149+穗低49,子一代穗高∶穗低=3∶1,说明穗高为显性性状,③正确;④穗高×穗低→穗高101+穗低97,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

故选:B。

3.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小动物,用记名计算法加以统计B.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取样时要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 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记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 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解: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小动物,用记名计算法加以统计,A正确;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取样时要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B正确;C.由于蚜虫的体积小、范围活动较窄,不宜用标记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宜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D.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调查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计算其平均值,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D 正确。

跑遗市蛙蛛学校高考圈题(课标I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4 光用

跑遗市蛙蛛学校高考圈题(课标I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4 光用

践跌州跑遗市蛙蛛学校题组4光合作用(一)、考法解法本考点是轮内容,考查形式不固定,即有单选题也有非选择题,难度系数在0.5-0.6左右,考查难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应用,主要以图表题的形式考查。

解题方法荟萃图表题具有直观、简明且能蕴含丰富信息的特点,便于通过分析作出进一步的推断。

考生在解答用图表表示题意的选择题时,要充分注意其中的细节,如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图的升或降、拐点或折点的位置、斜率的变化、题干的文字说明、信息的处理和转换等。

光合作用中的几个难点问题:一、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移动问题二、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的问题三、三碳酸、三碳糖、RuBP和ATP、NADPH的变化问题1、只考虑瞬间变化2、注意题目问的到底是哪个点比哪个点四、光合作用速率影响因素、限制因素分析(二)、真题剖析【题干】(2014•海南)下列关于生长在同一植株上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叶片都能吸收蓝紫光B.两种叶片均含有类胡萝卜素C.两种叶片的叶绿体中都含有叶绿素aD.黄绿色叶片在光反应中不会产生ATP【答案】D生长在同一植株上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均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只是含量高低的差异。

(解题点拨) A、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中均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只是含量高低的差异,类胡萝卜素能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正确;B、当叶绿素含量高时,呈现叶绿素的颜色,含量低时则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两种叶片均含有类胡萝素,B正确;C、绿色叶片和黄绿色叶片中均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C正确;D、黄绿色叶片在光照条件下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在光反应过程中能产生ATP,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绿色叶片和黄色叶片的色素的种类和吸收光能的种类,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题干】2014•北京)在25℃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答案】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在正常室温下就可以完成;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需要加热使琼脂熔化。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科版专题练-生物的进化(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科版专题练-生物的进化(附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科版高频考点专题练:生物的进化一、单选题1.生活在山涧瀑布下的凹耳蛙由于其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无法离开水源,且需要通过声信号进行求偶繁殖和保证种族安全。

为了防止噪音的影响,凹耳蛙进化出了高度复杂的超声通讯行为。

研究发现雌雄个体在对高频声的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凹耳蛙之间通过鸣声形成信息流,凹耳蛙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B.凹耳蛙成为重要的科研模式动物,这体现出了其直接价值C.凹耳蛙的超声通讯方式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强环境噪声适应的结果D.凹耳蛙雌雄个体在对高频声的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2.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发布,基于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研究发现,除非洲人之外的欧亚大陆现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贡献。

下列叙述叙述的是( )A.基因组草图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尼安德特人的消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基因组草图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证据D.欧亚大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3.已知桦尺蛾的黑色和浅色分别受等位基因D、d控制。

在工业革命后某森林中桦尺蛾种群的D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该种群数量足够大、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无突变、无迁入迁出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仅考虑桦尺蛾的体色这一性状,图中0~10年间该种群没有进化B.图中10~24年间D基因频率不断增大,24~32年间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比达到最高C.图中32~36年间D基因频率迅速增大是黑色桦尺蛾大量繁殖导致的D.黑色桦尺蛾的数量增加对浅色性状的基因频率无影响4.科研人员对长白山上某种二倍体植物种群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并利用一株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粉花,子一代粉花自交,子二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1: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正常情况下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粉花D.调查期间,该植物种群发生了进化5.为了比较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科学家研究了一种编码膜转运蛋白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将人类的该基因序列与其他动物的相应序列进行对齐排列,以每100个核苷酸为一个比较单位,若相似度高于50%,就以黑色表示,相似度越高黑柱就越高,若相似度低于50%,就以空白表示,结果如下图。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含答案) 知识点21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题库(含答案) 知识点21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知识点21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江苏高考·T2)下列关于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量,并在一定时期发生细胞分化B.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发生凋亡C.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蛙胚的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D.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逐渐增加【解题指南】关键知识:蛙是卵生动物,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只来自受精卵,不从外界获取。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囊胚期细胞开始出现分化,到原肠胚的时候,细胞分化达到最大程度,所以A 正确;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也会发生细胞的凋亡,因此B错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蛙胚的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所以C错误;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氧气,但是营养物质全部来自受精卵,所以营养物质逐渐减少,故D错误。

2.(江苏高考·T19)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

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C.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D.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图解表示的是通过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获得试管动物的过程。

(2)关键知识:人工获取的卵母细胞是否需要进行成熟培养要根据采集部位而定,如果是从输卵管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如果是从卵巢采集的卵母细胞,要经过体外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解析】选D。

本题考查胚胎移植过程和胚胎分割移植的应用。

用促性腺激素促进雌性个体超数排卵,而不是雌激素,故A错误;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未发育成熟,需要经过体外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故B错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故C错误;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故D正确。

高考生物-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练)-专题练习(十九)(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练)-专题练习(十九)(含答案与解析)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4.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5.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练模拟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级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验证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使细胞分散B.经健那绿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结构C.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液D.番茄汁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做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2.下列实验设计中,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最相近的一组是()①卡尔文追踪检测142CO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发现卡尔文循环②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谢图谱、通过计算和模型建构,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③林德曼对赛达博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④鲁宾和卡利用18O分别标记2H O和2CO,发现只有供给182H O的小球藻释放182O,证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⑤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的分布,发现DNA是遗传物质⑥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中,发现了胰液分泌的IP10细胞、乳腺肿瘤细胞和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定期取样、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如图1,再将三种细胞分别接种于健康小鼠乳腺部位皮下,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状况,结果如图2:①绘制生长曲线时,对肿瘤细胞进行计数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

生物:青蛙实验专题高考试题集锦06

生物:青蛙实验专题高考试题集锦06

生物:青蛙实验专题高考试题集锦1.(2004·上海)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命题意图] 属于理解分析题。

考查对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功能的理解,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解析] 蛇捕食青蛙;从生态系统食物链角度看,反映的是食物链中两个营养环节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流动,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D 是正确的;从生物间相互关系看,反映的是青蛙与其天敌间的捕食与被捕食,二者之间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固定关系,不存在是否适应环境的说法,选项C是错误的;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蛇与青蛙间的自然捕食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的关系,自然情况下,不会导致其中一方的灭绝,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 D2.(2004·江苏)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害虫→蛙→蛇水稻鼠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命题意图] 本题属于分析应用题。

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的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 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中。

如果某一生物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生物的变化。

大量捕捉蛙,影响水稻→害虫→蛙→蛇食物链的稳定,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故A错。

大量捕捉蛙,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量大大增加,故B正确。

蛇由于通过蛙获得事物减少,会通过捕食鼠来维持,则蛇的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鼠的数量会减少,故C、D错。

[答案] B3.(2005上海)蝌蚪变态成青蛙时,尾部消失的机制是A.青蛙个体大,尾部相对小 B.青蛙上岸后,尾部组织脱水缩小C.尾部功能被四肢代替 D.尾部细胞产生水解酶,细胞自溶[命题意图] 考查蛙的胚后发育。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押题专练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押题专练含解析

专题08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1.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如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 肢的传出神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立即刺激A 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B. 立即刺激B 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C.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D. 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如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解析】选肌翦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立即刺激卫端能看到左后肢吹缩活动,但不是反射 活动,而刺激B 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誉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而團示结构不是完整的反射弧。

2•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 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B 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 2中A 点的电位B. 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图2中A 点下移C. 图2中B 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D. 神经纤维的状态由 B 转变为A 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解析】选 0图1中B 为动作电位,相当于图 2中C 点的电位,A 错误;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 低,则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中C 点下移,B 错误;图2中B 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 错误; 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时闻I 冬林,正确。

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i i神豊!_______ ! ________ )纤堆:兴奋部应:康兴奋部位图甲A.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B.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的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图乙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D.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解析】选桑團甲中形成的电漩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A错误,團乙表示突触结枸,兴奋通过團乙所示结枸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f电信号的轉变,E正确;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匚正确§兴奋在團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團乙中的传递速度,D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实验大题突破练(一)

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实验大题突破练(一)

2020年高考冲刺实验大题突破练(一)1、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也会收缩。

说明左右后肢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

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某研究人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右后肢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刺激蛙右后肢,若右后肢不收缩而左后肢收缩,说明伤及的是________神经。

(2)刺激蛙右后肢,若____________,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请帮其设计实验加以探究(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出(2)左右后肢均不收缩刺激左后肢,观察右后肢是否收缩若右后肢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未受损伤;若右后肢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伤解析(1)刺激蛙右后肢,若右后肢不收缩而左后肢收缩,说明右后肢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左后肢的效应器,但不能传递到右后肢的效应器,因此伤及的是传出神经。

(2)若伤及的是传入神经,则刺激蛙右后肢,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若要通过实验探究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是否受损,可刺激左后肢(传入神经正常),观察右后肢是否收缩,如果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未受损,则右后肢收缩;如果右后肢的传出神经受损,则右后肢不收缩。

2、烟草是两性花,每朵花中都有雄蕊和雌蕊。

已知烟草子叶颜色(BB呈深绿;Bb呈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

研究人员用烟草进行了杂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烟草子叶颜色的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

子叶颜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中子叶深绿抗病类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碑碎市碰碗学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通关(8)高考可能出现的题型

碑碎市碰碗学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通关(8)高考可能出现的题型

感碍州碑碎市碰碗学校高考可能出现的题型【典例】青蛙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为了探究雌激素能否促进雌性成蛙排卵,做了如下实验: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雌性幼蛙20只,等分为甲、乙两组。

把两组幼蛙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分开培养,每天同一时间饲喂,甲组饲喂适量雌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乙组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直至幼蛙发育为成蛙,提供成蛙繁殖所需的所有条件(包括雄性成蛙),观察并记录雌性成蛙的排卵量,分别计算两组排卵量的平均值。

(1)本实验中________是实验组。

(2)本实验有多个变量,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变量,“培养环境、饲喂时间,饲料用量”是____________。

(3)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雌激素能促进雌性成蛙排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排除雌蛙体内雌激素对实验的影响,有人建议增设丙组,丙组除了摘除雌性幼蛙卵巢外,其他的均保持与乙组相同。

请你对这种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案例技法展示信息解读①:由此信息可确定实验目的为“探究雌激素能否促进雌性成蛙排卵”,进而明确实验的自变量为“饲料中是否含有雌激素”。

信息解读④:由此信息可知,实验的因变量为“雌性成蛙的排卵量”。

信息解读②:由此信息可知,甲组经过特殊处理(饲料中添加雌激素),应为实验组;乙组未经特殊处理,为自然状态,应为对照组。

信息解读③:发育状况、培养条件、饲喂时间和饲料用量、雄性成蛙等都是无关变量。

人教版宁夏石嘴山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宁夏石嘴山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宁夏石嘴山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 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 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 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答案】C【解答】解:A.搔扒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去掉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正确;B.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错误;D.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

故选:C。

第2题.HIV病毒的化学成分包括()A: 蛋白质和DNAB: 蛋白质和RNAC: 糖类和核酸D: 脂质和RNA【答案】B【解答】HIV是RNA病毒,其化学成分包括RNA和蛋白质。

第3题.生活中的众多实例可以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解释。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过期酸奶出现涨袋现象是因为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了 CO_2B: 用双氧水处理伤口时出现泡沫是因为破损细胞释放了过氧化氢酶C: 植物叶片通常呈绿色是因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绿光D: 用透气性纱布包扎伤口,有利于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答案】B【解答】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所以不会导致涨袋,涨袋的原因有可能是其他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在不消耗气体的情况下,产生了二氧化碳,A错误。

B.用双氧水处理伤口时出现泡沫是因为破损细胞释放了过氧化氢酶,B正确。

C.叶绿素对绿光的吸收能力最低,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C错误。

D.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D错误。

2023-2024学年山东潍坊人教版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潍坊人教版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潍坊人教版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组成人体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为必需元素B: 碳元素是最基本元素,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中都有碳C: 用含有少量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否则,蛙心则不能维持收缩,说明钙盐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D: 组成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答案】C【解答】第2题.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性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B: 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都是蛋白质C: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丧失D: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答案】D【解答】第3题.三刺鱼根据栖息环境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进行几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

将上述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一条天然溪流中,一年后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了约2.5%,而湖泊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则减少了。

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 溪流型三刺鱼在新环境中繁殖能力减弱,而湖泊型三刺鱼的增强B: 与湖泊型三刺鱼相比,溪流型三刺鱼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更强C: 溪流型三刺鱼和湖泊型三刺鱼存在生殖隔离,存在竞争关系D: 标志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答】第4题.研究发现,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可以缓解由砷(As)引起的对水稻的毒害。

对此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B: 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C: 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 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答案】A【解答】A、砷(As)在植物体内富集,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而非结构特点决定,A错误;B、砷(As)进入细胞后,引起对水稻的毒害,推测砷(As)可能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B正确;C、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说明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而这些化合物是水稻正常生长必需的,则P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A.第5题.研究人员测定某植物某天白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右图。

跑遗市蛙蛛学校高考圈题(课标I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 生物技术实践

跑遗市蛙蛛学校高考圈题(课标I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 生物技术实践

践跌州跑遗市蛙蛛学校题组18生物技术实践(一)、考法解法本考点是选考内容,考查形式是非选择题,难度系数是0.4左右,考查难点是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及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每年选考题必出的试题。

解题方法荟萃熟记发酵过程及所涉及的生物术语,明确发酵原理,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未知的知识转换成我们学习过的知识。

(二)、真题剖析【题干】(2014•全国新课标2)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3)示意图A和B中,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的利用率。

【答案】(1)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3.8×107;(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B;(4)溶解氧营养物质.本题是对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的方法、估算样品中菌株数的方法、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然后解答问题。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26 第八单元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26 第八单元 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26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 新人教版

题组层级快练(二十六)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A卷)一、选择题1.(2014·上海)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A.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B.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C.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D.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解析脚趾皮肤中含有的是感受器,所以环割剥除脚趾皮肤,去除感受器,可以研究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答案 B2.(2014·海南)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说明骨骼肌中有感受器,A项正确;传入神经的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项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所以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项正确。

答案 C3.(2013·大纲全国)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析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上双向传导,C项错误。

答案 C4.(2013·四川)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故选项A正确;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因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电刺激②处,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故选C项。

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题测试卷5

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题测试卷5

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题测试卷5卷五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第I卷选择题1.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野外实习时,发觉某溪流中的蝌蚪能逐步长大成为大蝌蚪,但迟迟不能发育为蛙。

这不能说明A.蝌蚪体内不能正常产生甲状腺激素B.溪水中可能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化学元素C.蝌蚪体内不能正常合成生长激素D.蝌蚪因内分泌功能障碍而不能正常完成变态发育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受精卵的叙述错误的是A.形成受精卵过程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核融合B.受精卵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但细胞质随机分配C.父本和母本对受精卵(子代〉的遗传奉献相同D.受精卵常被用作培养转基因动物的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3.磨菇伞盖下面的菌褶产生一种细胞,落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萌发成菌,最后形成新的蘑菇,这种生殖方式叫做A.有性生殖B.营养生殖C.孢子生殖D.出芽生殖4.下列关于荠茱胚与蛙胚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荠莱胚与娃胚的发育差不多上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B.荠菜胚与蛙胚发育过程中胚体各部分细胞的分裂速度差不多上相同的C.荠菜的胚发育是在胚珠内完成的,蛙的胚发育是在卵膜内完成的D.荠菜胚与蛙胚发育过程中都发生了细胞分化5.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蛙受精卵的分裂为有丝分裂B.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C.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能使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若人的精子细胞核中DNA为Amg,则其正常体细胞中的DNA一定大于2A mg6.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锑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④⑤⑥7.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作用不表现为A.细胞核通过mRNA决定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B.细胞质为细胞核的代谢提供酶、ATP和原料等C.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调控中心,但必须通过细胞质才能实现D.细胞质基质中的DNA决定着细胞核基因的选择性表达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状和功能各不相同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关于生物体差不多上有积极意义的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时期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9.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储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O2,可分解花生种子(含油料多)和水稻种子(含淀粉多)中有机物的量为A.分解花生中有机物的量多于水稻B.分解花生中有机物的量少于水稻C.分解花生中有机物的量等于水稻D.无法比较10.在育种研究中,给一般小麦授以玉米的花粉,显现甲、乙两种受精类型的胚珠;甲胚珠双受精;乙胚珠卵受精、极核未受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青蛙实验专题高考试题集锦1.(2004·上海)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命题意图] 属于理解分析题。

考查对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功能的理解,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解析] 蛇捕食青蛙;从生态系统食物链角度看,反映的是食物链中两个营养环节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流动,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D是正确的;从生物间相互关系看,反映的是青蛙与其天敌间的捕食与被捕食,二者之间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固定关系,不存在是否适应环境的说法,选项C是错误的;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蛇与青蛙间的自然捕食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的关系,自然情况下,不会导致其中一方的灭绝,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 D2.(2004·江苏)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害虫→蛙→蛇水稻鼠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命题意图] 本题属于分析应用题。

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的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 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中。

如果某一生物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生物的变化。

大量捕捉蛙,影响水稻→害虫→蛙→蛇食物链的稳定,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故A错。

大量捕捉蛙,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量大大增加,故B正确。

蛇由于通过蛙获得事物减少,会通过捕食鼠来维持,则蛇的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鼠的数量会减少,故C、D错。

[答案] B3.(2005上海)蝌蚪变态成青蛙时,尾部消失的机制是A.青蛙个体大,尾部相对小 B.青蛙上岸后,尾部组织脱水缩小C.尾部功能被四肢代替D.尾部细胞产生水解酶,细胞自溶[命题意图] 考查蛙的胚后发育。

[解析] 青蛙的胚后发育须过变态发育,依靠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尾部逐渐消失。

[答案] D4.(多选题)在下列有关蛙胚胎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卵裂是指受精卵的分裂B.第三次卵裂之后,胚胎细胞的大小开始出现差别C.原肠腔的出现一定在囊胚形成之后D.蛙的器官和系统一定在三胚层分化之后才能形成[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认识层次基本是属于识记层次的。

[解析] 卵裂是特指受精卵的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点是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未经生长就接着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越来越小,故造项A是正确的。

第一和第二次卵裂的分裂面都是沿着卵轴进行的,但两个分裂面之间互相垂直,第三次分裂的分裂面与卵轴垂直,与第一、第二次分裂的面也垂直,但偏向动物极,故经第三次分裂产生的8个细胞,靠近动物极的4个细胞小,靠近植物极的4个细胞大,所以B选项也是对的。

从第三次分裂形成8个细胞后,动物极的细胞分裂快,植物极细胞分裂慢,所以动物极细胞数量多体积小,在内部出现一个空的腔称为囊胚腔,此时的胚称为囊胚,囊胚继续发育,动物半球细胞下包,植物半球细胞内陷,开始形成原肠腔,同时开始分化出3个胚层,所以原肠胚的形成一定在囊胚期之后,选项C是正确的3个胚层的形成是器官、系统形成的基础,所以D选项也是正确的。

[答案] A B C D5.(2004上海35)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应答。

有人做了脊蛙反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须将蛙头部剪去,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右后肢下端的皮肤上,可看到___ ___现象。

(3)若破坏蛙的脊髓,再重复上述(2)中的操作,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一个神经元经___________传到下一个神经元。

[答案](1)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2)右后肢(或双腿后肢)收缩(3)上述现象不出现(后肢不收缩)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4)突触6.(2003全国理综)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

分别电刺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和腹根合成脊神经。

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解析]明确实验目的: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实验原理:反射弧的功能。

在反射弧中,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经传入神经把兴奋从外周传向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发生反应。

实验变量:电刺激(相当于神经兴奋)的有无反应变量:蛙后肢的运动反应情况无关变量的控制:未做要求,但由于是在同一实验材料中进行(单组实验法),因此,对无关变量就起到了平衡和消除的作用。

关于对实验变量的理解:电刺激的有无是决定实验操作方法的关键。

可以想象,如果不对背/腹根作任何方式的处理,那么,只要有(适当)的电刺激,就必然会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背/腹根,才能做到对实验变量的控制,进而达到验证实验目的的作用呢?另外,从已知条件“分别电刺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

”中,还可推测电流传递的方向,只能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而不能从“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

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传递。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达到对实验变量的操纵:分别在背/腹根中央处剪断(或用药物麻醉),即把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切断。

(提示:分别处理)脊神经根的背根中央处剪断,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兴奋经中枢和传出神经仍能传导到效应器,使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传入神经已被切断不能达到效应器,不发生反应,即蛙的后肢不运动,证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

若在脊神经根的腹根中央处剪断,也就是将饭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切断: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因为腹根是由传出神经组成,不可能将兴奋传到效应器,因为反射弧已被切断,更不可能传到感受器,因为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蛙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传出神经可以将兴奋传到效应器发生反应,使蛙的后肢运动。

说明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讨论:(1)步骤1和步骤2能否颠倒顺序?不能。

我们主要依靠从蛙后肢的反应情况来判断背根的功能。

若先做步骤2,则只能验证目的中的一个(腹根具有传出功能);要验证另一目的,就需要额外用到另一只实验材料,违背了题干所做的要求。

另外,依据实验的简略性原则和关于反射、反射弧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2)能否从合并的脊神经处切断?不能。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易造成混乱,违背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实验步骤:步骤1:在背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物阻断),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

步骤2:在腹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物阻断),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

预期结果:电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蛙后肢不发生反应,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

电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说明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7.(2006年重庆,)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人神经C.传人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命题意图][解析] 破坏前,分别刺激左右后肢,左右后肢都会发生收缩。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则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被破坏的部分为感受器或/和传人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被破坏的部分为传出神经或/和效应器。

根据提供答案的组合,可以确定为C。

提示:最好的方法是结合反射弧直观地分析。

然后用试误法(即排除法)逐项排除。

具体可以这样来分析:若破坏的仅仅是左后肢的感受器(或传人神经或感受器和传人神经),则当刺激右后肢时,左右后肢应该都会收缩,这与题目给定的条件不符合,即假设错误。

A、B项被排除。

若破坏的仅仅是左后肢的效应器(或传出神经或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则当刺激左后肢时,左后肢不收缩而右后肢应会收缩,这与题目给定的条件也不符合,即假设错误,D项被排除。

[答案] C8.(2008年北京理综,30)(12分)北京地区青蛙的生殖季节是4~6月,在一年中的其他一些月份,要促进卵的成熟和排放,可用人工方法,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蛙垂体悬浮液。

表中列出了某些月份,制备注射到每只青蛙体内的雌蛙垂体悬浮液所需的垂体个数。

请回答问题:(1)表中显示,越接近生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从蛙卵的发育程度看,其原因是。

(2)雌蛙垂体悬浮液中含有的可作用于卵巢,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

(3)如果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适量雄蛙..垂体悬浮液,实验结果是。

原因是。

(4)蛙卵受精后发育成蝌蚪,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激素,将促进蝌蚪发育为蛙。

在蛙体内,该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垂体合成和分泌的调控。

[命题意图]考查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及获取表格信息的能力。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分析可以直接得出,由于蛙卵逐渐发育成熟,因此越接近生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

(2)蛙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卵巢, 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

(3)因为雄蛙垂体也能合成和分泌促进腺激素,在雄蛙垂体悬浮液中含有促进腺激素,可以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

(4)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幼小动物的个体发育,,因此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将促进蝌蚪发育为蛙。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明,受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调控。

[答案](1)蛙卵逐渐发育成熟(2)促进腺激素(3)雄蛙垂体悬浮液可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雄蛙垂体也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4)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9.(2008年四川,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

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命题意图]考查动物体液调节的知识。

[解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能够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这两种激素能分别促进相应的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性腺分泌性激素;雌激素是卵巢分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