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青蛙实验专题高考试题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青蛙实验专题高考试题集锦

1.(2004·上海)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命题意图] 属于理解分析题。考查对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功能的理解,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解析] 蛇捕食青蛙;从生态系统食物链角度看,反映的是食物链中两个营养环节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流动,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D是正确的;从生物间相互关系看,反映的是青蛙与其天敌间的捕食与被捕食,二者之间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固定关系,不存在是否适应环境的说法,选项C是错误的;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蛇与青蛙间的自然捕食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的关系,自然情况下,不会导致其中一方的灭绝,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 D

2.(2004·江苏)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害虫→蛙→蛇

水稻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命题意图] 本题属于分析应用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的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 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中。如果某一生物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生物的变化。大量捕捉蛙,影响水稻→害虫→蛙→蛇食物链的稳定,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故A错。大量捕捉蛙,害虫的天敌减

少,害虫量大大增加,故B正确。蛇由于通过蛙获得事物减少,会通过捕食鼠来维持,则蛇的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鼠的数量会减少,故C、D错。

[答案] B

3.(2005上海)蝌蚪变态成青蛙时,尾部消失的机制是

A.青蛙个体大,尾部相对小 B.青蛙上岸后,尾部组织脱水缩小

C.尾部功能被四肢代替D.尾部细胞产生水解酶,细胞自溶

[命题意图] 考查蛙的胚后发育。

[解析] 青蛙的胚后发育须过变态发育,依靠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尾部逐渐消失。

[答案] D

4.(多选题)在下列有关蛙胚胎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卵裂是指受精卵的分裂

B.第三次卵裂之后,胚胎细胞的大小开始出现差别

C.原肠腔的出现一定在囊胚形成之后

D.蛙的器官和系统一定在三胚层分化之后才能形成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认识层次基本是属于识记层次的。

[解析] 卵裂是特指受精卵的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点是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未经生长就接着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越来越小,故造项A是正确的。第一和第二次卵裂的分裂面都是沿着卵轴进行的,但两个分裂面之间互相垂直,第三次分裂的分裂面与卵轴垂直,与第一、第二次分裂的面也垂直,但偏向动物极,故经第三次分裂产生的8个细胞,靠近动物极的4个细胞小,靠近植物极的4个细胞大,所以B选项也是对的。从第三次分裂形成8个细胞后,动物极的细胞分裂快,植物极细胞分裂慢,所以动物极细胞数量多体积小,在内部出现一个空的腔称为囊胚腔,此时的胚称为囊胚,囊胚继续发育,动物半球细胞下包,植物半球细胞内陷,开始形成原肠腔,同时开始分化出3个胚层,所以原肠胚的形成一定在囊胚期之后,选项C是正确的3个胚层的形成是器官、系统形成的基础,所以D选项也是正确的。

[答案] A B C D

5.(2004上海35)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

的应答。有人做了脊蛙反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须将蛙头部剪去,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右后肢下端的皮肤上,可看到___ ___现象。

(3)若破坏蛙的脊髓,再重复上述(2)中的操作,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由一个神经元经

___________传到下一个神经元。

[答案](1)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2)右后肢(或双腿后肢)收缩(3)

上述现象不出现(后肢不收缩)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

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4)突触

6.(2003全国理综)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

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分别电刺激

每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已知背根含有传

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和腹根合成脊神经。

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

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解析]

明确实验目的: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实验原理:反射弧的功能。在反射弧中,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经传入神经把兴

奋从外周传向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发生反应。

实验变量:电刺激(相当于神经兴奋)的有无

反应变量:蛙后肢的运动反应情况

无关变量的控制:未做要求,但由于是在同一实验材料中进行(单组实验法),因此,对无关变量就起到了平衡和消除的作用。

关于对实验变量的理解:

电刺激的有无是决定实验操作方法的关键。可以想象,如果不对背/腹根作任何方式的处理,那么,只要有(适当)的电刺激,就必然会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背/腹根,才能做到对实验变量的控制,进而达到验证实验目的的作用呢?

另外,从已知条件“分别电刺激每对脊神经根的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中,还可推测电流传递的方向,只能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而不能从“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传递。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达到对实验变量的操纵:分别在背/腹根中央处剪断(或用药物麻醉),即把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切断。(提示:分别处理)脊神经根的背根中央处剪断,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兴奋经中枢和传出神经仍能传导到效应器,使蛙后肢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传入神经已被切断不能达到效应器,不发生反应,即蛙的后肢不运动,证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

若在脊神经根的腹根中央处剪断,也就是将饭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切断: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因为腹根是由传出神经组成,不可能将兴奋传到效应器,因为反射弧已被切断,更不可能传到感受器,因为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蛙后肢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传出神经可以将兴奋传到效应器发生反应,使蛙的后肢运动。说明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讨论:

(1)步骤1和步骤2能否颠倒顺序?

不能。我们主要依靠从蛙后肢的反应情况来判断背根的功能。若先做步骤2,则只能验证目的中的一个(腹根具有传出功能);要验证另一目的,就需要额外用到另一只实验材料,违背了题干所做的要求。另外,依据实验的简略性原则和关于反射、反射弧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2)能否从合并的脊神经处切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