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中国货币史PPTppt课件12页PPT
明清:
以白银为主要流 通货币,但是, 在清朝末期,我 国货币发展受到 列强侵略越来越 深刻的影响。
如:光绪元宝
中 国 货 币 发 展 的 特 点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 币的演变。
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 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 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 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 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 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 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 国的货币舞台。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 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 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一脉相承,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 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之后,中央政府又相继发行了 四套人民币。
春秋战国时期:三晋用布币,燕齐
一刀平五 千 :一枚 大钱当五千 个五铢钱
唐 唐高祖武德年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
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中国 货币史--开元通宝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 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通宝” 即流通的宝货。“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 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 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 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 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 到清朝历时千年
中国 货币史
货币史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了解货币史,目的是了解我 国的商业文化,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中国的货币 史,也是值得我们了解的,因为中国的货币,有悠久的历 史,他是一种独立发展出来的货币文化,而且影响了其他 许多国家和民族。
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
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第一篇: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中国货币文化简史大纲中国货币文化史以钱币学为基本知识,以中国钱币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崩溃的历程为主线,分析了不同时期钱币的特点,阐述了钱、泉及钱币形制;钱文、钱文书法及文字;钱币的铸造及纪号;钱币的收藏与鉴赏等众多有关钱币方面的知识。
这门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货币的理论知识同货币的实物讲解相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钱币学及钱币收藏鉴赏的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收藏、鉴赏钱币的水平,弘扬我国传统的、灿烂的货币文化。
第一章中国古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的历史起源,了解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进程,明确秦统一货币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秦的半两钱,秦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对秦两钱与前代钱币相比它的突出的变化的分析教学内容:1、中国货币的历史起源;2、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3、秦统一货币的形成及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分配:2学时第二章汉唐明清钱币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汉至清末制钱的历史演变及特点,以及封建货币制度崩溃及历史原因剖析。
教学重点:汉五铢钱的演变及历史特点,唐开元通宝产生及意义,明清制钱教学难点:汉五铢钱的特点及意义,唐开元通宝的特点及意义,明清制钱的兴衰过程。
教学内容:1、汉五铢钱的演变及历史特点;2、唐开元通宝产生及意义;3、明清制钱的兴衰和崩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分配:2学时第三章金银铸币的演变教学目的:中国货币发展史上,金银铸币一直占重要地位,金银铸币的演变体现由称量货币向计枚货币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金银铸币的演变过程及它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清代银元的铸造及历史作用,民国银元在货币市场的地位,清代铜元的产生的历史意义,清末铜元制度的局限性教学难点:清末民国初期的银元制度,清末铜元的产生和崩溃教学内容:1、中国最早的金银货币;2、汉唐的金银币;3、清末民国初期的银元制度;4、清末铜元的产生和崩溃。
中国货币史论 (一)
(二)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规定性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定义:一般都从货币职能, 或者说,从货币现象入手进行分析。代表 性:凯恩斯、弗里德曼、钱德勒等人的货 币定义。
二、何谓货币?各种定义的经济含义
1.凯恩斯:货币是一种流动性极大,而收益率为零的资产。 2.弗里德曼: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 3.钱德勒: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 价值储藏和计算单位的物品。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这 里特别强调的普遍接受是指能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也就是 说,这里的标准不是国家的批准与否,而是大众是否接受、 承认。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国家规定的货币的普遍接受性 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国家的规定仍然可能是 行不通的,相反,有一些信用工具,如银行支票存款最初在 法律上并没有地位,但是在经济中普遍被企业界承认和接受, 类似的例子很多。 上面只是简单地解释几个代表性的观点。其实,现代西方 货币金融学中的货币定义则比较全面地概括货币的各种定义, 这在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和斯蒂格列茨的《经济学》中 有过详尽的描述。
铸造权的归属有很大的差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是指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
中国货币史
(一)预备知识
导言
为什么要研究学习货币史?
二、何谓货币?各种定义的经济含义
(一)马克思的货币定义 1.本质定义(好像还是职能):马克思在分析了货币的起源 和本质以后,从本质的角度下了一个定义:货币是一个能 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马思说它反映了一种 社会关系?我说,他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第一,货币是一种商品,这是商品世界经过千百年进化 选择的结果,与其他商品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即具有价 值和使用价值;第二,货币具有以自身的使用价值形态表 现商品价值的能力,即一般等价物;第三,交换领域之所 以接受货币,首先因货币是一种商品(注意,马克思的理 论是建立在(1)劳动价值论;(2)马克思生活的在金属本 位制流通时期)。 2.职能定义(现象定义):马克思从货币的现象入手,来 分析货币,从而得出货币的职能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和 流通手段的统一。
中国货币史PPT
6、手工货币向机制货币(的清朝演变 货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 钱从、签银不并平行等的《消南费京方条式约。》光 绪开年始间,,赔清款朝用学的习银西元方都铸是币" 技洋术钱,",使当货时币中从国纯本手国工还打没造, 走银向元了。流库水存线洋操钱作不,足圆抵形销无 孔数的目银剧元增才的逐对渐外代赔替款方,孔于钱, 成是为迫中使国清铸末币政的府新开模始板自当己时 的铸市造值银从元大。到小排序是银元、
主讲人:邱艺蕊 小组成员:陈淑芸、 杨思敏、孙伟红、邓 婷婷、谭彩焰
中 国货
币 史
Chinese history hinese civilization to the present. Chinese has a long history, since the Yellow Emperor of the Ji Xuanyuan Dynasty (also called Xuanyuan period is Gongsun) about 5000 years from 4100 years;
随陶着贝商,品以交后换便的发扩展
大到,用货铜币来需制求造量,越这
来就越是大铜,贝由。于铜天铸然币
贝的来产源生有,限使,古海代贝货
已币无进法入满了足一人个们新的时 需期求。于铜是铸便币出的现发了展
出土 贝币
仿及制其贝广。泛流通是早
期货币发展中的重
2、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春秋演战国变
时期)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 战国时期,中国的货 币形状很多。战国时 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 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 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 货币。以赵国的铲币、 齐国的刀币、秦国的 圆形方孔钱、楚国的 蚁鼻钱较著名。
目录
0 引言
1
中国货币史 2020 简体
《中国货币史》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中国货币发展史的学术著作。
作者彭信威,是中国现代著名金融学家和货币史学家。
该书于2020年4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是了解中国货币史的必读之书,自问世以来即广受学界好评。
该书按照朝代顺序依次论述了从货币经济确立到清末的中国货币史,内容涵括每个阶段的货币制度、货币购买力、货币研究以及信用与信用机关等,具有开创性意义。
书中特别强调了我国货币的自身独特发展轨迹和独立货币文化,并对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货币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考订。
全书分章合理,结构严谨,考订精详,论断准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货币史的发展历程,也为研究中国历史、经济和文化的人们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体来说,《中国货币史》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货币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货币史》课件
新中国成立后的货币体系
总结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货币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详细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国的官方货币。在1955年 之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较低,主要用于小额交易。 1955年后,人民币进行了多次改革,币值逐渐提高,成 为主要的交易和储蓄工具。
总结词
人民币的发行和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金属货币
中国古代金属货币主要有铜币、银币 和金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流通的金 属货币种类和形制都有所不同。
纸币
电子货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在 中国逐渐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移动支付方式成为人们日常交易的重 要手段。
中国现代纸币始于清朝末年的法币改 革,逐渐发展成为人民币体系,其面 额、材质和防伪技术不断更新。
人民币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详细描述
人民币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市场改革等。同时, 人民币也面临着一些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等。中国政府将继续 推动人民币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
04
中国货币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重要历史事件对货币的影响
01
05
中国货币史的意义与影响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贸易与商业活动
中国货币史的发展过程中,货币的演变和流通促进了国内 贸易和商业活动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推动金融体系改革
中国货币史的演进也反映了金融体系的变革。随着不同时 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金融体系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总结词
晚清及民国时期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详细描述
晚清时期,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和应对货币贬值问题,政府 实行了一系列货币改革,如铸造银币、发行纸币等。民国 时期,政府也进行了一些货币制度的改革,如废除银两制 度、推行法币等。
中国古代钱币讲义
中国古代钱币序言一.什么是古钱币学1.什么是古钱币学古钱学是金石学(考古学)一个分支。
以历史货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货币的形制、币材、文字、图案及出土地点、时间、数量、窖藏方式的研究,结合史料,探求货币的产生、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货币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生产技术等问题的一门学科.古钱在质地上以铜质为主,因此,又是青铜器分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2.什么是古钱币中国古钱币一般是指圆形方孔钱退出流通市场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所有的钱币.包括金属铸币和纸币等.上自先秦时期的布币,刀币、蚁鼻钱、圜钱、方孔圆钱等各类金属铸币,下到清末民初的圆形方孔钱等都可称为古钱币。
同时还包括宋代以来的纸币,以及由货币演化而来钱币文化---花钱。
3、中国古钱币的基本特征1)中国的古钱币,以铜质为主要原材料。
在铜质中适当的羼有铅、锡、镍、锌等金属,形成不同成色的青铜,黄铜,白铜等.也有纯粹的铁钱,铅钱,甚至于金银钱.2).以文字作为钱币的主要修饰,讲究书法艺术。
钱文中楷,行,草,隶,篆五体皆备.3)以浇铸技术为主要生产工艺。
中国的金属币无论是什么形制,一律都是浇铸而成.4).形制多样,中国古钱币随着时代的不同,形态各异,不拘一格,有布币,刀币,贝币\方孔圆形等不一而足。
4、古钱币的分类中国的古钱币包括正用品和非正用品两类。
所谓正用品,指的是历史上曾经正式流通使用的货币。
或者可以理解为:作为流通货币而铸造的“钱”。
所谓非正品,古钱学家称之为“厌胜钱”或“压胜钱”,也叫“花钱”。
包括各类吉语钱、庙宇钱(佛藏钱)、冥钱、打马格钱、宫钱、信钱、符咒钱、民间传统故事钱戏钱等各类花钱、民俗钱。
是货币文化的衍生物,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二.古钱币研究的历史状况1、古代人对钱币的研究中国研究古钱的历史相当悠久。
萧梁时顾烜(音选)的《钱谱》,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一部古钱学专著。
这部书对前代和当时的钱币进行了整理和记录。
可以看作是我国古代钱币学的开创阶段。
中国货币金融史课件06复习用
中国货币金融史论纲课件中国货币金融史概论一、研究的对象与任务指中国社会货币金融产生与发展史.该学科是以历史唯物论和马列主义的财经理为指导论,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史论结合,阐明中国社会货币金融产生发展的客观过程,探讨揭示中国货币金融的发展规律,论述中国货币金融的管理体制与政策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评述中国社会货币金融的思想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建立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体制和金融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服务.二、基本内容的划分三、关于中国货币金融史学研究的理论性与现实性分析〔一〕、中国货币金融史研究的理论性分析〔二〕、中国货币金融史学研究的现实性分析2、关于中国货币金融史学研究的现实性分析1、总结经验,为现实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历史是现实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与基础,是现实的温床,现实是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树根与枝叶的关系,历史是根,现实为枝叶,根深才能叶茂.〔2〕镜子和影子的关系.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现实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经验有助于帮助我们鉴别现实的是非曲直,现实中也有历史的延续.〔3〕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历史经验对现实有借鉴指导意义..〔4〕互相转化关系.现实转化为历史,几乎是无时不在的;瞬间即为历史;历史转化为现实,一是表现为静态文物的延续性的转化,如历史上的钱币,等,既是历史,也是现实;这就不光是影子问题,而是历史的活生生的现实表现.二是表现为动态事物的转化.如,金融机构,各种融资模式如股份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历史与创造现实是一致的.2、丰富历史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史学与理论的关系.〔1〕史学是理论抽象的客观基础;金融史与金融学的关系,如,国债论来源于国债经验的抽象〔2〕史中有论,论中有史,史学本身就包含实践史与思想两部分史,王茂荫货币改革论;贾谊、晁错的货币集权论;孙中山的钱币革命论等.3、提高政策水平史学与政策的关系.货币与金融政策的变迁是金融史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背景采取不同政策,既有扩张,也有紧缩政策.历史上既有成功的政策,也有失败的政策.〔1〕有助于丰富金融政策知识;〔2〕有助于提高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方面的决策能力和自觉性.历史经验证明,政策的制定与选择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4、提高科研水平史学与科研的关系.〔1〕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料和论证的根据;〔2〕推动创新研究,推陈出新.历史创新必须与历史比较,创新是对历史成果的突破,超越和跨越历史必须了解历史,才能知道新在什么地方.5、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与自信心.〔1〕古代货币金融史,有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古代货币文化和许多富哲理的货币管理思想.使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开创的古老的货币文化与货币金融管理的丰硕思想成果〔2〕近代货币金融史,可以使我们加深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者对内如何利用货币金融杠杆压榨人民,而贫穷落后的中国又是如何遭受列强所掌握的外国金融的侵略与掠夺,从而可以激发我们改革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二〕方法1、坚持历史唯物论科学的指导思想,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比较法.3、联系法 .复习题:1、货币金融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2、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货币金融史?第一章中国先秦时期的货币与信用第一节中国古代货币的产生一、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二、中国货币起源于夏朝〔一〕学术界对中国货币起源的看法〔二〕中国货币于起源夏朝夏朝大致具备了货币产生的历史条件.首先从出土文物上看,夏朝的商品交换已有相当明显的发展.夏代已有远距离交换物品出土.反映夏代文化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所出土的玉、绿石即非本地所产,而是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这说明夏代具有货币产生的商品交换基础;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夏朝遗址出土了原始货币贝.据有关文献反映,这种贝壳已不完全是一种装饰品,而是有一定转让支付职能的货币.除海贝外、还有仿造贝如石贝、陶贝、骨贝等.第二节中国商、周时代的货币一、商代的货币〔一〕贝币流行更广、数量大、种类更多且在社会交往中广泛使用.〔二〕商代有金属货币出土,这是商代有金属货币的有力证据.〔三〕、货币的名目多二、周代的货币〔一〕金属货币的地位上升并趋向简化.〔二〕、货币管理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1布钱体系2、刀币体系3、圆钱体系4、楚币体系第四节先秦时期的货币思想一、单旗的字母相权论〔一〕、单旗与周景王1、单旗2、周景王〔前544—520〕〔二〕、子母相权论二、《管子》的货币思想三、《管子》货币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第五节先秦时期的信用信用与金融的概念界定是,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转让形式.大多为增值性的有偿转让.包括商品与货币的转让.在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货币资金的借贷和商品交易中的预付与赊销.既有货币性信用也有商品性信用.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包括规则与行为.包括与货币流通和信用有关的各种经济行为.如存贷、金银与外汇的买卖、金融信托租赁、以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借贷活动和结算等.由此信用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产生与发展的基础.金融是信用的延伸与发展,信用活动就是金融活动.6页背面一、信用的产生与文献中的周代信用〔一〕、信用的产生历史条件与分类复习题一、为什么说中国货币于起源夏朝?二、试述战国春秋时期四大货币体系.第二章秦汉时期的货币与信用第一节秦朝统一货币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货币的经过(一)秦朝的建立〔二〕秦朝统一货币1、秦始皇三七年〔公元前210年〕颁布货币改革令,宣布"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万县棠: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书社,1979年版. 〕并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单位为镒,每镒为20两用于大额支付和赏赐,仍沿用金版,饼金等旧形制.秦半两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汉书·食货志》秦取消了珠玉银锡龟背等物的货币资格,视为宝贵的装饰器物,不再作为货币投入流通,从而大大简化了古代的货币.2、秦朝统一货币的重大历史意义经济意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货币统一,扫除了货币流通的区域性障碍,有利于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方便商品流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扩大商品交换的规模与空间,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意义,货币统一是国家政治统一的体现,同时它也有利于国家政治上的统一.因为货币是国家法定的流通手段,它必须以统一的政治局面为基础,同时它也有利于加强统一政治局面.秦朝统一货币结束了六国货币不同一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财政意义,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收支管理.历史影响:体制创新.开创了高度集权的货币管理体制,货币的发行权与管理权集中于国家,奠定了统一货币管理的思想基础与实践基础.对以后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制度创新.建立了圆形方孔轻便实用的新货币流通体系.统一了货币单位,确定了货币的重量,规范了货币的形制,结束了以往货币种类多样,区域色彩浓厚,流通不畅的局面.建立了半两钱的货币体系,为西汉进一步统一货币奠定了基础,创了条件.具有划时代意义.形制影响深远.第二节西汉进一步统一货币一、西汉初期的社会背景与政策二、西汉统一货币——五铢钱的建立到元狩五年〔前118年〕,除三铢钱开始铸行五铢钱,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拓与创新.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西汉进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币制改革,取消了允许郡国铸钱的放权体制,改由中央统辖的上林三官统铸五铢钱,五铢钱重3克,制作工艺规范,造型精美,大小适中,流通方便,有的穿上有横划,成为官炉钱.汉武帝对流通货币也进行了高度集中统一,把五铢钱规定为国家法定的唯一流通手段.三、汉武帝统一五铢钱的意义汉武帝进步完善和发展了秦朝开创的圆孔形的铢两货币体系,并确立了新的五铢钱体系,开辟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货币大统一的新时代.1、经济意义:推动了西汉经济特别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货币经济运行主要是通过货币的职能作用来实现的.货币的统一与稳定,有助于降低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成本,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2、政治意义:货币统一有助于加强国家政治上的统一与稳定,货币发行与管理的放权与分散,是造成国家经济与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西汉前期发生的吴楚齐国之乱,在很大程度上与郡国货币铸造与发行权的盲目扩大有关.由此汉武帝统一五铸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西汉政治上的统一与稳定.3、货币意义:体制创新.建立并完善了集中统一的五铢钱体系.消除了因货币分散质量不高和不稳定带来的混乱与给社会流通造成的不便并由此引发的中央与地方的矛盾.4 财政意义:统一与稳定的货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时强化了国家财政的经济基础,为财政的充实与发展创了有利的条件.货币不仅是商品流通手段,也是国家充实财政的重要工具,货币的政策与财政政策是紧密相连的.货币政策也是财政政策的体现,货币政策历来是充实国家财政的政策工具,货币的统一与稳定既有助于提高国家收支安排的效率与效益,也有利于降低国家财政收支管理成本,促进越来越多的财政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西汉的算赋、口赋、更赋已按货币征收,这显然有利于充实财政;5、历史影响:西汉确立的五铢钱体系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从元狩五年〔前118年〕到唐武德四年〔公元631年〕流通长达739年其形制一直延续到清末与民国初年,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四、西汉的铁铸币五、西汉关于货币问题的论争六、秦汉货币政策的考察第三节王莽的货币变改一、王莽的生平与评价二、王莽变改革货币的主要内容一、东汉的货币〔公元25-220年〕东汉基本上延续了汉代五铢钱体制,没有大的改变.再铸造工艺上比以往有一些进步,外形更为规范美观一些,东汉在董卓以前,货币情况基本上是稳定的.董卓以后钱币趋向混乱,这与政治背景有关.第四节秦汉时期的信用一、国家信用(一)放债(二)借债二、社会信贷三、利率两汉官府信用与民间信用利率是很不相同的.政府救济性信贷,名义利率当然不会很高.且常有免债的优惠;政府经营性信贷利率低于社会信用利率也是肯定的.社会信用的利率包括高利贷利率总体上是高于工商业的经营利润的.至于高利贷利率更是很难确定的.汉代已出现高利贷阶层——子钱家.毋盐氏贷给出征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将领一千金黄金,利率为本金的10倍.毋盐氏因此"富埒关中".西汉晁错讲,农民借高利贷有"倍称之息"的说法.此可理解为利息为本金的一倍.秦汉信用的基本特征是,形式比较单一,只限于放款;以民间放款为主;高利贷多;范围比较广.复习题:一、秦朝统一货币的重大的意义.二、西汉统一货币的重大的意义.第三章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第一节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的货币一、三国的货币〔公元220-265年〕二、两晋与南北朝的货币〔公元265-420年〕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的信用〔公元265-—587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信用,在当时各方面背景的影响下,私人高利贷资本发展比较猖獗.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政治上分裂动荡的年代,经济发展缓慢,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一起,统治者搜刮严重,社会生活很不稳定.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缓慢,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在这种背景下,以高利盘剥为特征的信用借贷则更为猖獗,高利贷放宽的大户放款的规模很大,范围很广.对此多有文献记载.南朝宋代吴郡人顾绰以放债、出债、举贷而远近闻名"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起责 ",家里存有放债得文券有一大橱.在战乱动荡的年代,重利盘剥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前凉张骏以100%利率向社会贷放谷帛,到期不还则强行出卖田宅.《魏书.张骏传》卷九九.有些王公贵族依仗权势以10倍的利率强行向社会放债.南朝宋文帝之子晋平王刘休佑,以短期放款100钱,到期需以1万钱归还.由于该时期政治的腐败,压榨的深重,社会风气的败坏,使官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结合的更为密切.一些大的官僚贵族不顾国家的禁令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与自身名声的败坏,仍从事高利贷以牟取暴利,有些因此被举报而名声扫地.北齐太师王坦、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后景、录尚书元弼、尚书令司马子如等皆因大肆参入高利贷而被尚书左承宋游道所举劾. 该时期还出现官府与高利贷互相勾结,强制社会借贷并共同分割利润.官府催逼征发租调,人民只好举借高利贷,富商大贾乘机高利贷放,10天内就获利10倍.然后官府与高利贷者共同分割利润."故编户之家,困于冻馁,豪富之门,日有兼积".《魏书.高宗纪》卷五.有些地方官府出于分割利润的需要,甚至直接帮助高利贷收取债务.除了契约性的信用放款以外,南北朝的抵押放款也随着发展起来.最早健营这项业务的主要是寺庙和邸店.南北朝佛教盛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各类百姓信佛信教的人很多,并积极向寺庙资助款项,从而扩大了寺庙经营抵押放款的本金.由寺庙经的抵押放款机构质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第三节魏晋南北朝的货币思想复习题一、魏晋南北朝的信用有哪些变化.二、质库邸店第四章隋唐的货币与信用、隋唐是中国第二次封建大统一的时代.隋朝仍为铢两货币,唐朝货币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把原来的铢两货币改为年号通宝钱.第一节隋唐时期的货币一、隋朝货币〔581——618年〕隋文帝统一北方后,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铸五铢钱..一、唐朝货币〔618——907年〕〔一〕货币的变迁与种类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首铸开元钱名为"开元通宝",该钱是在圆形方孔的铢两货币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比铢两货币有很大的创新与发展.1、开元通宝.唐高祖武德的四年〔公元521年〕2、乾封元宝.〔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所铸.3、乾元重宝.唐代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85年〕所铸.后又造"重论乾元"我们从唐代货币名称上进一步看出,封建统治者把钱看作是与乾坤并重,与宇宙并存,于开创新纪元相提并论的珍宝.〔二〕唐朝的货币政策第二节隋唐的信用一、隋朝的信用二、唐代信用〔一〕放款1、信用放款〔2〕官府放款公廨本钱唐朝发给地方官服用已放款取息或从事经营区利益补充经费的款项.属关款放债的一种形式.2、抵押放款.质库3、控制利率 .〔二〕存款〔三〕兑换业.〔四〕汇兑.复习题一、唐朝货币与以往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二、唐朝采取了哪些调控货币的措施.三、唐朝信用业有哪些发展.四、质库、飞钱.第五章宋辽金元的货币与信用第一节宋辽金元的货币一、两宋时期的金属货币二、宋代的纸币〔一〕、背景分析〔二〕、种类1、交子2、钱引3、关子南宋时期发行的一种纸币,类似唐代飞钱,具有汇票兑换券的性质.4、会子宋代有一兑换回收纸币的"称提"制度.三、辽、金、元的货币〔一〕、辽的货币〔二〕金的货币〔三〕元代货币〔1271-1386〕1、通宝钱〔1〕"至大通宝"、"大元通宝",与至大三年〔1310〕铸造〔2〕"至正通宝"、"至元通宝"等2、纸币〔1〕"中统元宝交钞"35页于世祖中统元年〔1206年〕所铸.中统钱备有可兑换的本金,信誉高,流通比较稳定.〔2〕"至元宝钞"与至元二十八年〔1287年〕所铸,与中统钞并行.〔3〕"至大银钞"与元武宗至大二年〔1390年〕所铸.〔4〕"至正交钞"与至正十年〔1350年〕所铸.元代设有纸币调控机构"平准行用库",调节流通量,稳定纸币购买力的机构.第二节宋、金、元的信用一、宋代的信用宋代以契约为凭据的信用放款,仍然是民间信用的主要形式.名称也多种多样,有放债、生放、赊放、称贷、出举、举钱、出息钱、出子本钱等.宋代对高利贷利率虽有所限制,但利率仍然是很高的.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令富民出息钱不得过倍称,过者没入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丙子. 二,金的信用三、元代信用<一>、羊羔息.(一)解典铺或解库.(二)银铺或银匠铺.复习题:一、试述宋代的纸币与其失败的原因二、试述宋代的信用与特征三、羊羔息、平准行用库、青苗钱、市易法第六章明朝的货币与信用第一节明代的货币明代的货币有通宝钱、纸币和白银.开始用通宝钱,后来钱、钞并用,最后广泛使用白银.一、通宝钱〔一〕种类1、"大中通宝"〔元至正二年公元1361年所铸〕朱元璋为吴国公时铸造,在应天府设宝元局,国家专设铸币机构,该钱与历代铜钱一起流通.2、"洪武通宝"朱元璋即位后,于1368年铸造.有五种货币: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和小钱.票面价值与实重基本一致.此后明朝历代皇帝均有铸币.3、"永乐通宝"〔明成祖1403年所铸〕4、"宣德通宝"〔明宣宗1426年铸〕5、"弘治通宝"〔明孝宗1488年铸〕6、"嘉靖通宝"〔明世宗1522年铸〕7、"隆庆通宝" 〔明穆宗1567年铸〕8、"万历通宝" 〔明神宗1573年铸〕9、"泰昌通宝" 〔明光宗1620年铸〕(三)明铜铸币的特征一、纸币〔一〕"大明宝钞"(四)倒钞法二、明代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五、明代的白银〔一〕背景1、历史背景2、经济背景3、货币背景4、社会背景(五)明代白银的来源第二节明代的信用一、典当业二、私人高利贷三、钱庄是由兑换业发展而来的金融机构,也是由宋代的各种钱币交换机构如金银铺、金银交易铺,金银钱交换铺等转化而来,钱庄起源于明朝发展与清代直至民国.明以前没有钱庄这个名称,类似的业务机构有.钱庄的产生是明代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加强的表现.如果把明代钱庄与欧洲中世纪银行比较一下,可以看出,二者最初的业务是基本相同的.都起源于货币兑换业,并由此形成了较为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和货币信用机关.但二者因各自所处的背景不同后来的发展却有很大差距.首先的发展的规模与营业的范围不同.中国的钱庄规模小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且发展缓慢.只从兑换发展出放款,存款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与不同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有关.中封建社会有窖藏的习惯,且有些贪官对不义之财当然不愿公开,更是以各种方式藏在加重,有的是窖藏有的是藏在墙壁的夹缝内.至汇兑业务因为有大面额的纸币发行便于携带,可以代替汇票,因此明朝前期汇兑业并不发达.到明朝中期汇兑业由官方办理私营钱庄并为担负起汇兑业务欠账的业务范围仍然非常有限.而同期中世纪的欧洲银行,却有兑换业发展出存放款业务和汇兑业务,其业务范围比中国钱庄大得多.另外中国钱庄的信誉度也不如欧洲银行高,主要是中国钱庄营私舞弊的现象比较严重,社会的信誉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钱庄业务的开展.另外明代放款信用相对阻碍了钱庄业务的发展.因为明代放款大多是大商号兼营的.一是消费信用放款;二是对手工业和商业经营性放款.这样反而加强了大商号同中小工商业的联系和控制.而对中小工商业者来说他们宁愿把自已的闲散资金存入大商号而不愿存入银行.而大商人的款项主要来自有权势的官僚,所以他们无需向钱庄借钱.这种情况无疑影响了明代钱庄存放款业务的发展.这也说明中国的信用业,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同官僚资本有密切的联系,这一特征对中国后来经济与金融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复习题:一、试述明代钱庄的产生、主要业务与其与中世纪欧洲的银行相比有哪些差距?二、试述明达纸币的贬值与政府采取的调节措施.第七章清前期的货币第一节银两制导言白银是清代的主要流通手段,铜钱主要用于小额支付,银本位和银两制是清代的主要货币制度.一、清代的秤量货币—银两制二、实银两与虚银两〔一〕实银两指在各地流通使用的具有宝银名称和成色的实际存在的银两.即实实在在的银子.如银元宝,成色一般在93%以上.成色指含银量.如的十足银、松江银、##化宝银、白宝银;济南高白宝等.〔二〕虚银两指银子的计算单位,而非银子本身.指观念上银子的计算单位,是由官府或社会公认的银两计算单位,有地区差别,在帐务处理上意义很大.虚银也必须有成色,否则也起不到计量单位的作用.1、纹银.2、海关银.3、##九八规元.4、##行化银.5、汉口洋例银.6、炉银.三、平砝〔银秤〕是称量银子重量的标准单位.大致可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四种.〔一〕库平.税秤,是政府征收各种税收使用的的称量标准,为全国征税的计量标准.〔二〕关平.海关使用银秤.也叫关秤.是根据中外通商条约规定的标准重量,比中央库平大一点,每两重为581.47英厘.即37.68克.〔三〕漕平.指对水运粮折成银两后所用得称量标准,即漕粮银的一种虚银两.〔四〕市平是各地市场通用的银秤.。
货币银行学 第1章 中国货币史
8、清朝后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
银元铜元圆形无孔,采用机器鼓铸,规格 标准,式样新颖,使用方便,颇受社会欢迎, 因而迅速取代制钱而起,成为东西方钱币文化 交融的典范。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 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 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 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 小钱用铜钱,铜钱、银并行。
银圆券
银圆券是“银圆兑换券”的简称。1949年迁到广州的国民政 府以取代金圆券的形式发行的一种新货币。
1949年4、5月,南京、上海相继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
人民政府在6月起宣布停止金圆券流通,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
人民币1元的比率,收回后销毁。国民政府迁到广州后曾继续
发行金圆券,但其价值已接近废纸,到了7月3日,广州政府宣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清朝 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 大清银币
9、辛亥革命后是银两、银元 (袁头)铜元、纸币并用
袁头像与洪宪纸币
10、民国时期货币 废两改元
1933年3月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 元令》,规定上海市面通用银元,银元 重量为“7钱1分5厘合银币1元”,或 者说,重量为26.697 1克,成色为银 88%、铜12%,即含纯银23.493448 克,新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半身头像,背 面为帆船图案。
1000文=1贯
15贯=?斤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 “交子”和南宋的“会子”是最早的官方纸币, 其后盛衰更替,成为各个朝代主要通货之一。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大明宝钞
大清宝钞
7、金元明清时期“以银为主,铜钱纸 钞为辅”的货币制度
这一时期大宗交易用银,同时使用铜钱和纸钞。契 丹文、女真文、蒙文、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用作钱 文,成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
《古钱币学概论》教学大纲
《古钱币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古钱币学概论(The Study on Ancient Coinology)二、课程代码:10621320三、课程类别:专业课(可供全校性选修)四、学时:34学时学分:2学分五、教学目的及要求系统讲授中国古钱学的性质、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古钱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讲授先秦至明清各个时期钱币的种类、特征和发展规律,讲授古代钱币鉴赏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中国古代钱币的主要种类和特征,初步掌握古钱研究和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见附件一)。
七、教材:《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八、主要参考书目(见附件二)。
九、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查占20%,期末考查占70%。
考核方式为考查。
附件一:教学内容(主要纲目,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6学时)一、古钱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二、古钱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三、古钱学研究简史四、理论和方法五、常用术语第二章历代铜币的分期、种类与特征(16学时)第一节先秦钱币一、货币的起源和贝币二、东周钱币第二节秦汉至隋代钱币一、秦汉半两钱二、两汉五铢钱三、莽钱四、三国魏晋南北朝钱币五、隋代钱币第三节唐五代钱币一、开元通宝钱二、其他唐代钱币三、五代十国钱币第四节宋至清钱币一、宋钱二、辽、金、西夏钱币三、元、明、清钱币四、农民军政权钱币五、铜元第三章金银币(3学时)一、先秦金银币的种类与形制二、汉至隋代的金币三、唐至清银币的发展四、清末金银元五、中国境内出土的外国金银币第四章纸币(2学时)一、两宋纸币二、金、元纸币三、明、清纸币第五章压胜钱(3学时)一、压胜钱的性质和种类二、各类压胜钱的主要特征和流行时代第六章古钱的发掘整理与鉴定(4学时)第一节发掘和整理一、发掘二、整理第二节鉴定一、鉴定古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鉴定古钱的基本方法附件二:主要参考书目1、《古钱大辞典》,丁福保,中华书局,1982年。
《中国钱币的历史》课件
这是关于中国钱币历史的PPT课件。我将带您回顾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 介绍各个历代的货币制度及其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丰富多彩的领域!
原始货币的出现
石器时代
最早出现的原始货币是石器, 用于交换商品和支付劳动。
青铜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青铜成为 一种重要的贸易媒介。
其他材料
除了石器和青铜,还有许多 其他材料被用作原始货币, 如贝壳、布币等。
商代货币的发展
贝币
贝币是商代最早使用的一种货币形式,是用贝壳制 成的。
玉器货币
玉器货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货币的进一步发展和繁 荣。
金、银器货币
商代后期,金、银成为重要的贸易媒介,货币形式 更加多样化。
货币统一制度的实行
1
我国历代货币制度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清时期的货币制度
1
清代货币制度演变
2
清代货币制度逐渐稳定,铸币业得到了
蓬勃发展。
3
明代货币制度演变
明代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为后期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基础。
民国货币制度
民国时期,货币制度面临着各种变革和 挑战。
新中国的货币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
建国后,中国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货币体系,发行了 人民币。
经济改革开放以后的货币发展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给货币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和挑战。
钱币收藏及保护
1 钱币收藏价值
钱币作为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2 钱币保护的意义
保护钱币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3 钱币收藏保护的方法
通过正确的收藏、展示和保管方式来保护钱币的完整性和价值。
《中国古代货币》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货币》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中文名称:中国古代货币英文名称:Ancient Coins of China课程类别:学科选修课适用专业:博物馆学开课学期:春、秋总学时:36学时(课堂讲授30学时,学生上台2学时,校外现场教学4学时)总学分:2预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
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历代钱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各种珍稀钱币以及钱币的收藏与辨伪等方面的知识,启发学生学会由古钱币而透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方法,初步掌握古币收藏与辨伪的一般方法。
建议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1] 朱活:《古钱新探》齐鲁书社1984年版[2] 邱思达:《古钱百咏》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3] 孙仲汇:《古钱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4] 姚江波:《中国古代钱币赏玩》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5] 张昌倬:《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钱币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关于古钱币的鉴赏、收藏、辨伪的常识,并使学生从蕴藏在古钱币中的各种有关信息中进一步认识古代社会的变迁、民族风情、宗教神话以及文化艺术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并能初步掌握古币收藏鉴赏与辨伪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总30学时)1.第一章绪论——莫道一币形微小,已纳百学在其中(2学时)什么叫古钱学;古钱学研究的意义;钱币的钱源;中国历代货币概况;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要求:认识古钱学的内涵与意义;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第二章中国历代钱币概述(总16学时)第一节先秦货币(4学时)贝币——贝币的出土位置与数量;贝币的造型、完残与质地特征。
布币——布币的来源;空首布与平首布;布范。
刀币——刀币的历史渊源;刀币的种类与流行。
蚁鼻钱和郢爰——楚国货币的地方特色。
圜钱——三晋地区和秦国的圆形铜币。
《中国古代货币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货币史》教学大纲《中国古代货币史》考试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6总学分:3开课学期:第6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考试类型:开卷考试一、课程性质为了培养一专多能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基本专业技能,开设了《中国古代货币经济史》这门专业选修课。
这门课程进一步加强和补充《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部分内容,就经济史中货币经济方面做全面的介绍和补充。
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钱币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历史和政治专业的学生能够起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技能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物意识。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了解和认识钱币文物,增强文物意识,提高对古钱币这一历史文物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将古代钱币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理解钱币的历史文物价值的认识,从而提高文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掌握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情况钱币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规律,古代货币中的珍罕钱币等基本知识。
运用所学钱币的鉴赏基本知识,逐步欣赏和鉴赏古代钱币。
第一章我国货币的产生了解我国货币的起源和货币产生的标志,了解天然贝作为最早的实物货币的原因,早期货币的几种形态。
掌握早期货币的几种形态和珍罕钱币。
理解古代货币发展演进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运用所学只是欣赏钱币的文字之美和年代鉴别。
第二章我国货币经济的确立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货币经济发展状况和货币经济确立的标志。
理解和掌握珍罕钱币的鉴赏方法。
掌握我国古代四大货币体系及其流通区域;掌握这一时期的珍罕钱币。
第三章我国货币制度的初步统一了解秦朝统一的货币制度的确立和货币政策,秦汉王朝在货币理论和货币铸造等方面的实践。
理解掌握秦汉钱币的特点和鉴定欣赏的方式方法。
掌握秦汉时期的主要货币和货币种类,五铢钱制度确立的标志。
运用所学知识能够鉴别钱币的朝代。
第四章我国货币制度的纷乱时期了解三国两晋时期的社会情况和货币特点。
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朝钱币的特点和鉴定欣赏的方式方法。
中国货币简史
中国货币简史先秦时期先秦时期,以华夏文明为核心,不同地域文化长时期交融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大一统帝国。
商周至秦的货币发展史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统”这一显著特点。
商周时期商周先民曾经用天然海贝做货币,除了贝也用青铜块做称量货币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这个时代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我们的青铜铸币技术来源于商周时期发达的青铜文化。
由于各个地区生产方式和文化发展的差异,他们铸造的货币形态差异很大。
比如以农业为主的中原地区,今河南、山西一带,使用布币,这种货币形制来源于农具铲。
(这枚“重以黄釿”耸肩尖足空首布为春秋中晚期晋国所铸造的货币。
耸肩尖足空首布,形制为耸肩、尖足、銎部中空,多为无文和单字,两字以上耸肩尖足空首布存世较稀少。
目前所见字数最多的该类空首布是山西运城侯马出土的“新晋共黄釿”五字空首布。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重以黄釿”四字空首布,重29g、长118mm、宽41mm,文字清晰,钱体完整,存世罕见。
)以游牧、渔猎为主的东部和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山东、河北、北京等地,使用起源于削刀的刀币。
(齐大刀为战国时期齐国的铸币,目前所发现的齐大刀几乎都出土于山东,因其铸造精美,钱体厚重,刀身硕大,故称“齐大刀”。
齐大刀根据面文字数不同可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四种,其中三字刀及四字刀较多见,五字刀少见,六字刀罕见。
亦可根据面文不同分为齐大刀、齐之大刀、即墨大刀、即墨之大刀、安阳之大刀、齐返邦长大刀等。
)南方的楚国,也就是今湖北、安徽等地,使用蚁鼻钱,以及金版。
圆形的青铜铸币出现比较晚,但在整个北方地区都有使用,秦国主要使用的就是圜钱。
(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所铸造的货币,钱体上尖下圆,主要有近十种文字,通常大量出土于湖北。
蚁鼻钱和战国其它国家货币形态差距较大。
)(战国时期的黄金货币主要发现于楚国,多铸造成金版的形制,并在上面打印文字,使用时再行切割。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主题二 世界货币体系发展演变
史料实证 近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材料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的古典 金本位制 1929—1945年
1945—1973年的布雷 顿森林体系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 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结算① 金本位制无法维持,出现了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本位制②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 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 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③
历史解释 当今国际货币格局变化 材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近3期货币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权重①。
教你读史 ① 以2010年、2015年和2022年三期货币特别提款权数据变化反映了美元、
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等地位的升降
探究四根据材料,指出当今世界的货币格局,结合所学列举21世纪中国参与 国际金融建设的主要举措。 提示 格局:美元占据最大权重,仍为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英镑虽有下降, 但仍有一定影响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国际化水平提升。(如答货 币格局以美元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亦可) 举措:2014年,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给以资金支持;2015年,发起建立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促进国际投资;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 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资本流动,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
有利于美国 域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
霸权
配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国外进行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其
他各国的经济主权
培养·史学思维
家国情怀——人民币国际化:彰显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 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 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2021年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创历史新高。数据统计显示,人民币全球支付 占比2.44%,是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之所以取得不错的 进展,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越来越短,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投下越来越多的信任票。
【教案】历史必修第二册: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课堂合作探究能
力,启发思考、散发思维。
讨论释疑一:
①贝具有使用价值
(装饰品和象征吉利的护符);
结合春秋战国时代背景启迪
②以个为单位,便于计数;
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
③坚固耐用,便于携带;
史时空观,增强核心素养能
④数量不多,来之不易。
力。
讲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四大货币
思考春秋战国
学生利用多媒体介绍货币,
(2)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了形似农具的 货币:布钱、刀币、圜钱等。
(3)唐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在继承金属货币发展的基础上转入纸币时代。
3.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
(1)认识“贝”“币”
(2)通过史料阅读、历史实物图片展示,加深对历史情境的理解,进一步分 析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历程。
学情分析
历史必修第二册为经济史,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政治形态相结合来研 究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历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将知 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研究欣赏中国古代货币,为祖国的优秀文化 感到自豪。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
能熟练掌握朝代更迭顺序,明确古代中国的时间范围。
2.唯物史观
(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从原始的物物交换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出现。
产力水平的提
高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多角度有条理地思考冋题。
指导学生从形状、文字、重
展示史料:
量等角度探究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三)等,
培养学生在阅读史料的基础
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
上,学会分析史料间的关系。
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
中国货币史PPT
6、手工货币向机制货币的演变 (明清货币)
清朝也发行流通纸币。到清末,出现 了机制货币,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 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 制货币的重大演变。从此,不但铸造 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 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币寿终 正寝。
中华民国货币
二十辛世亥纪革二命、后三,十货年币代的,种受类国和际国金内的形势一样复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价及一银个价是波北动洋的政影府响的,“中袁国世国凯内时的期”;一个是国民政府的法币时期。民国 白银三不年断(外19流14,年银)本,位北币洋制政无府法确持定了银本位币制,同年发行了面值一元的 续,银且币国。内的货币发行趋多元化。 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四大 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 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中 华民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期间,由于国内的战火连绵,法币 急剧贬值,从而彻底崩溃。
6、手工货币向机制货币的演变 (清朝货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钱、银并 行从的签消不费平方等式《。南光京绪条年约间》,开清始朝,学赔习 西款方用铸的币银技元术都,是使"洋货钱币"从,纯当手时工中打国造, 走本向国了还流没水银线元操。作库,存圆洋形钱无不孔足的抵银销元 才数逐目渐剧代增替的方对孔外钱赔,款成,为于中是国迫铸使币清的 新末模政板府当开时始的自市己值铸从造大银到元小。排序是银 元、铜板、铜钱(制钱)。
5、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的演变 (宋元货币)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以北12宋后76初,年年陆(,续至四出元川现成十都了三出“年现交)了子,为”元不的便世携改祖带版对巨钱款 引的币商、制人关进经子行营、了现会一金子保次管等改业革务,的收“兑交子江铺南户当”。 “往随 (号 铁时子就10着制流交 来0流,统4交作通—子,通一禁子了。1”弥了的用0影一0补便7。纸铜响种年了于政币钱的纸),现人逐券府,。专步,钱们已即这营扩名的携该经南样大曰业不带有宋,,“务足,了的全北交的,便关国比宋子成是利景”子的较都德,我了、完纸的年代国商1会整币6间替家货业钱商 币的史纸上币的管一理大制业度绩,,并是由古政代府货在币法史律上 由这方金就面属是做货世出币界规向最定纸早,币的是的纸我一币国次。历重比史要美上演国第变(一1692 年个)纸、币法条国例(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 币要早六七百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典《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中国货币史》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
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当今中国货币史的研究状况等等。
课程纲目:导言一、什么是货币二、灿烂的中国货币文化三、学习中国货币史的意义四、有关中国货币史的参考书目第一章中国货币的起源一、原始社会中的物物交换二、实物货币的产生三、夏、商、西周的贝币四、先秦的其它实物货币五、商周时代的金属货币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一、金属货币开始流行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三、春秋战国货币形制的几个特点四、战国时期货币作用的扩大五、义利观的演变六、官私借贷活动的开展第三章秦汉时期的货币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币制二、秦代钱币的购买力与大小钱之谜三、西汉前期的货币四、汉武帝时币制的再次统一五、西汉后期的钱币六、王莽的货币改制七、东汉时期的钱币八、汉代的其它几种货币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一、历史背景二、货币制度的特点三、三国的货币流通四、十六国的货币五、东晋南朝的货币流通六、北朝的货币七、钱币制度的进步趋向八、南北朝的信用借贷第五章隋唐五代的货币一、隋唐五代货币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点二、隋代的货币流通三、唐朝“开元通宝”钱制的创立四、唐代钱币的演变五、五代十国的钱币六、唐朝的绢帛七、谷粟及其它实物货币八、唐代的金银九、唐代货币流通中的矛盾十、唐代的信用关系和金融事业第六章两宋的货币一、宋朝的历史背景和币制特点二、两宋钱法的复杂性三、北宋的钱币四、南宋的钱币五、铜钱区和铁钱区六、白银货币性能的增强七、宋代纸币的产生和发展八、两宋的度牒第七章辽、西夏、金、元的货币一、辽国的货币及其流通二、西夏的货币三、金朝的货币制度四、元朝的货币制度第八章明朝的货币一、纸币二、白银三、铜钱四、明末清初起义军与割据政权的钱币五、明代的金融、信用事业第九章清朝的货币制度一、铜钱二、铜元三、银两制度四、银元五、钞票六、钱庄和票号教学参考书:1、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萧清《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中国历代货币》,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古钞图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版。
67、王毓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科学出版社1954年版。
8、王献唐《中国古代货币通考》,齐鲁书社1982年版。
9、朱活《古钱新探》,齐鲁书社1984年版。
10、《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一辑、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
11、俞兆鹏主编《中国货币金融史论著索引》,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2、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3、魏建猷《中国近代货币史》,黄山书社1989年版。
14、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15、马飞海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注释:导言(1)《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2)参阅周南京《中国铜钱在印度尼西亚》,载《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3)《文献通考》卷9《钱币二》。
(4)《马可波罗游记》第24章《大汗发行的一种纸币和在他整个领域内的流通》。
(5)参阅马定祥《大齐通宝辨》,载《中国钱币》1983年第2期;骆俊生《天显通宝发现始末》,载《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第一章(1)参阅《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65年第5期。
(2)参阅《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载《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
(3)《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
(4)《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穴发掘简报》,载《文物》1976年第5期。
(5)《史记?平准书》。
(6)《左传?桓公10年》。
(7)高至喜《湖南宁乡黄村发现商代铜器和遗址》,载《考古》1963年第12期。
(8)徐中舒《论西周是封建社会——兼论商代的社会性质》,载《历史研究》1957年第5期。
(9)(10)罗西章《从周原出土文物试论西周货币》,载《中国钱币》1985年第2期。
(11)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12)徐永年《对吴国的称量货币——青铜块的探讨》,载《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
第二章(1)(4)《孟子?滕文公上》。
(2)《战国策?东周策》。
(3)《荀子?王制》。
(5)《论语?阳货》。
(6)《论语?述而》。
(7)《论语?雍也》。
(8)(9)《庄子?让王》。
(10)(16)《史记?货殖列传》。
(11)《管子?禁藏》。
(1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3)《韩非子?六反》。
(14)《汉书?贾谊传》。
(15)《战国策?秦策一》。
(17)《史记?孟尝君列传》。
(18)《史记?平准书》。
第三章(1)《史记?吴王濞列传》。
(2)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两汉的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
(3)侯炯《浅说小五铢》,载《中国钱币》1984年第1期。
(4)参阅《陕西金融》第6辑。
(5)参阅《西安上林苑发现的马蹄金和麟趾金》,载《文物》1977年第11期。
(6)(8)《汉书?食货志》。
(7)《史记?平准书》。
(9)(10)《盐铁论?错币》。
第四章(1)《汉书?王莽传》。
(2)《隋书?食货志》。
(3)《南齐书?萧子良传》。
4)(6)(8)《晋书?食货志》。
((5)(33)(34)(35)(39)(40)(41)《宋书?孔琳之传》。
(7)《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9)参见《曹魏五铢考》、《论曹魏五铢钱》,载《中国钱币》1997年第4期。
(10)《三国志?蜀书?法正传》。
(11)(12)(13)《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14)《汉书?枚乘传》。
(15)《抱朴子?吴失》。
(16)(22)《读史方舆纪要》(17)(18)(19)(20)《晋书?石勒载记》。
(21)《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22)《晋书?李特载记》。
(23)(37)(38)《晋书?张轨传》。
(24)《汉书?地理志》。
(25)《南齐书?萧子良传》、《南齐书?王敬则传》。
(26)(27)(48)(49)(50)(51)《魏书?食货志》。
(28)《魏书?甄琛传》。
(29)《西京杂记》。
(30)《南齐书?褚渊附澄传》。
(31)《南史?甄彬传》。
(32)《宋书?周朗传》。
(36)《汉书?食货志下》。
(42)(43)(44)《宋书?何尚之传》。
(45)《宋书?颜竣传》。
(46)《通典?食货典九》。
(47)《南齐书?刘悛传》。
第五章(1)(2)《隋书?食货志》。
(3)(24)(25)(26)(27)(35)(36)《旧唐书?食货志》。
(4)参见胡戟《唐代度量衡制度》,载《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徐殿魁《唐代开元通宝的主要品类和分期》,载《中国钱币》1992年第3期。
(5)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29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陕西发现罕见开元通宝大钱》,载《中国钱币》1984年第4期。
(6)(7)(12)(14)(16)《唐会要》卷83,卷89。
(8)《柳河东集》卷24。
(9)(31)(32)(33)(34)《白氏长庆集》卷63,卷47。
(10)(13)《韩昌黎集》卷37。
15)《唐会要》卷59。
((17)参见宋杰《吐鲁番文书反映的高昌物价与货币问题》,载《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18)《新唐书?权德舆传》。
(19)《唐两京城坊考》。
(20)《旧唐书?崔融传》。
(21)(22)《通典?食货典七》。
(23)《旧唐书?卢杞传》。
(28)(29)(30)《陆宣公奏议》卷12,卷8。
(37)《通典?食货典八》。
83(32%,14(56%,2(12%。
鑞第六章(1)陆游《入蜀记》。
(2)《事物纪原》。
(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4)文同《丹渊集》。
(5)(6)《直讲李先生文集》。
(7)(8)《宋史?食货志下》。
(9)《诚斋集》。
(10)《客亭类稿?重槠币说》。
(11)《历代名臣奏议》。
(12)(13)《蒙斋集》。
(14)(15)《文献通考?钱币》。
第七章(1)(2)《金史?食货志》。
(3)《马可波罗游记》第59章。
(4)《元史?桑哥传》。
(5)(6)朱健《古今治平略》卷1。
第八章(1)《明史?食货志》。
(2)《续文献通考》卷10。
(3)王世贞《州史料后集?钞法》。
第九章(1)(2)《靳文襄公奏疏》卷7《生财裕饷疏?开洋》。
(3)《清经世文编》卷26。
(4)《鹿洲初集》卷3《论南洋事宜书》。
(5)《鹿洲初集》卷14《钱币考》。
(6)《林文忠公政书?湖广奏稿》。
(7)《林文忠公政书?江苏奏稿》。
(8)《圣武记》卷14《军储篇四》。
《秦汉经济史》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历史活动、状态的基本内容,了解学术界的有关探讨情况,并初步掌握该专业的研究方法。
课程纲目:第一章经济地理一、秦及西汉时期的经济区域二、东汉时期主要经济区域地位的变化第二章农业一、秦汉国家的“重农”政策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三、园圃业的进步四、畜牧业的发展第三章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一、国家土地所有制度二、地主土地所有制三、自耕农的小土地所有制第四章手工业一、手工业的组织形式二、秦汉手工业的发展成就第五章商业一、秦汉商品经济的历史发展二、商业城市的繁荣三、市场的结构和管理制度四、秦汉时期的对外贸易第六章货币与物价管理一、秦汉货币二、秦汉的物价管理制度第七章赋税与徭役一、赋税制度二、徭役制度第八章交通运输一、陆上交通干线二、水运航线三、交通运输方式及其能力四、交通管理制度第九章生活习俗一、服饰二、饮食三、居住教学参考书: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3、范烨《后汉书》。
4、《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5、《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6、《居延新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7、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1、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2、宋治民《汉代手工业》,巴蜀书社1992年版。
13、钱剑夫《秦汉赋税制度考略》,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钱剑夫《秦汉货币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5、马大英《汉代财政史》,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