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咨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08应用心理学(1)班

汪爱花

20812021025

一、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概况

1、团体咨询的概念

团体咨询(group counseling)与小组辅导、集体咨询、团体辅导概念相同。从习惯上讲,台湾地区多用团体咨商或团体辅导,香港地区多用小组辅导,我国大陆多用团体咨询。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咨询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的信任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团体心理咨询的类型

根据团体咨询所遵循的模式及目标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①发展性团体咨询

发展性团体咨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团体咨询形式,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更受关注。发展性团体咨询的功能表现在:第一,使个别成员已失去的社会功能与技巧得到集体修正;第二,使成员能够掌握社会技巧以便自我解决问题;第三,团体可以帮助成员迈向自我完善,发挥潜能的境界。

②训练性团体咨询

训练性团体咨询所着重的是人际关系技巧的培养,强调通过团体环境中的行为实验来帮助成员如何解决问题。通过团体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对团体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严格的讲,团体成员在学习中不是以改变自己行为为目的,而是了解“改变”能否使个人在团体中及人际关系中生活得更充实更满足。它有三个特性:第一,强调此时此地,不涉及成员过去的行为;第二,强调过程不强调内容;第三,强调真实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有利于他人成长。

③治疗性团体咨询

是通过团体特有的治疗因素,如团体中所提供的支持、关心、感情宣泄等,改变成员的人格结构,使他们达到康复的功能。治疗性团体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所处理的问题也较重,如焦虑、抑郁、性问题等。

3、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现状

团体心理咨询作为学校心理咨询的一种手段,它的有效性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在一些实验性的研究中,把它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心理调适,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对高校青年教师、大学生、中学生等群体,对自卑心理、考后焦虑、厌学心理、适应性、人际关系能力、应对、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调适,对各种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李献中等作了题为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自卑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与控制班相比,当众演说焦虑程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在自我评价方面(尤其在口头表达、当众演说、乐观心态、交际水平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说明团体心理训练对大学生自卑心理有明显的影响。刘春燕等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提高初中生自我概念水平的研究,发现团体咨询不仅使团体成员的自我概念水平已有了显著提高,焦虑水平降低,情绪问题减少,学习情况有所改善,而且还提高了自尊水平和自我接纳程度,降低了自我概念的僵化程度,增加其灵活性,使自我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孙时进等进行了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的研究,通过分析量表测量结果及其他定性研究方法,发现: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团

体心理咨询在发展性目标上也是有效的。这个研究结果对今后的团体心理咨询研究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们还进行了团体心理咨询在治疗大学生的抑郁症方面的效果的研究,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包括理性情绪疗法),被试为四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大学生的抑郁程度。傅安球等对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探讨,用问卷调查法从183名中学生中筛选出有厌学心理的学生24名,运用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等手段对这24名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干预。结果表明心理咨询能够有效且明显地改善厌学心理,但要完全消除厌学心理则还需要辅以其他干预手段;随着学生厌学心理的改善,其学习效率也相应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一项研究中,黄辛隐等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考虑构建了心理训练结构图,为心理训练的开展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依据。有研究考察了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辅导后生活事件影响程度减轻,scl-90多个因子改善,积极应对方式有所增加,自尊程度有提高,3个月后随访测查,以上指标较前测仍多有改善。这样的研究大大丰富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团体心理咨询作为干预手段,还涉及到对考后焦虑心理、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学生适应性等问题进行的干预,结果都表明了团体心理咨询具有很好的干预效果。前人的研究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并指出了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使我们能够更合理的安排团体心理咨询的内容和过程,在研究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很多学校也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在学生群体中深受欢迎,同时也丰富了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团体心理咨询作为学校心理咨询的一种手段在高校中还并不普及,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推广,它的具体效果、针对性、应用领域、具体实施方法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1、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份,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2、主观幸福感的维度

20世纪60年代,Bradburn提出了一个重要发现,他认为,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都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它们并不是同一维度的两个方面,而是两个彼此独立的维度。同时他认为,缺少负性情绪并不等于拥有正性情绪,所以,既要减少负性情绪,又要增加正性情绪,才能改善生活质量。此后,Andrews和Wither(1986)又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第三个维度:认知维度。这个维度指个体构建出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标准,并将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作、婚姻、健康等)作为一个整体来评定自己的满意感程度。虽然某些因素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决定整体满意感判断的重要因素,但是,个体对每个领域所赋予的权重并不相同。因此,不能仅仅依赖实验者所设定的一系列领域里的满意感的堆积,而是需要整体的评价。

3、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心理学对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多,而对幸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则比较的少。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如何使人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并不等同于对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研究,因此有积极心理,如乐观、快乐、满足、幸福等心理的研究日益增多,形成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雏形。主观幸福感(SWB)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受到格外的关注。心理学家从实证的角度对幸福的构成、影响幸福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以期能对幸福问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