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2、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 要么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假命题或没有意义的命题,要 么绕开形而上学问题大谈其他问题,要么认为形而上学问题 是无法解开的问题;反对主客体二分,反对物质与意识的二 分。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
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
5、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人物及其基本主张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利奥塔的知识合法化危机与元话语、中心的被放逐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救助罗Fra bibliotek的“后哲学文化”
理查德•罗蒂是美国实用主义传统最有成就的继承 者,是20世纪美国下半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之 一。罗蒂摈弃了人类那种将万事万物归结为第一原理和 寻求自然等级秩序的虚妄企图,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 基础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加以质疑,使人们丧失了对 镜喻本质的信心,从而走向了历史主义的文化思考,并 逐渐形成“后哲学文化”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科学、启蒙遗产及现代西 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尤其是阿多诺等对同一性、本 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批判从不同的方面,如批判现 代性、解构主体性、颠覆客观性等,为后现代主义 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3、后现代主义的界定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 内的表现,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提倡人道,反对神道; 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和 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 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雅克·德里达, (1930-2004)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 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的代表。 德里达以其“去中心”观念,反对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以来的“逻 各斯中心主义”传统,认为本文(作品)是分延的,永远在撒播。德里达 的解构主义旨在对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进行彻底的颠覆。他以其解构主义 的“分延” 、 “痕迹” 、“增补逻辑”等“新概念”为工具,运用“自毁 原则” , 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在场的形而上学”以 及其典型代表“言语中心主义”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从而颠覆了西方形而 上学的大厦,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 要的理论源泉之一。

后现代主义的含义

后现代主义的含义

一、后现代主义的含义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个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产生于现代主义之后。

批判传统和正统。

但它反对“科学的独裁性”。

宣扬要有超越人类理性、道德和历史辖制的思想自由。

在此意义下,后现代主义有创造性、批判性和建设性。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

在哈桑看来,后现代的特征是对抗现代性,颠覆现代社会已有的体系,建立新的秩序。

通过研究,他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为“不确定的内在性”。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的主要特性,主要体现为中心的消失和对于本体论的再认识。

后现代主义思潮使社会标准发生改变,社会结构向多极化转变。

“内在性”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特征。

“内在性”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模糊性、多元论、间断性等等。

具体表现为:(1)设定相对主义。

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角度。

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

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上占优先地位。

(2)后现代主义将人的主体地位模糊化,人成为某种破碎的不完整的形象。

尤其反对神圣的绝对主义,而倡导把人还原为日常的普通凡人,弱化了其影响力。

(3)后现代主义主张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批判“唯一中心”、“单一视角”、“一元方法论”等,强调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三、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后现代主义对确定性的批判、否认“同一性”或普遍性,这对于反对绝对主义、冲破传统或僵化程式具有一定意义。

后现代主义看到了现代主义泛滥造成的危害,从根本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论”,对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操作范式进行抨击、解构,这无疑有利于我们慎重、合理地思考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从而有可能使我们通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⒈从形式上讲: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 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 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 系。
⒉从内容上看: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
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 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 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 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

1983 年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事务所SWA 为约翰· 曼登(John madden)公司位于科 罗拉多绿森林村庄的行政综合区一组玻 璃幕墙的办公楼群设计的万圣节 (harlequin)广场,设计不仅体现出文艺 复兴式的历史主义风格特征,并且以超 现实主义的手法赋予场所强烈的对景观 体验主体—人的消解的解构特点。
后现代主义
定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 “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 殊性和唯一性。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 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 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 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 文化思潮。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 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最后,人在场所中并非扮演主体的角色,人和景观始 终是互动的关系,有时候人甚至也成为景观构成元素 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景观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表现多 么前卫和狂飙,其所营造的场所氛围和意义始终是人 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园林设计师玛莎· 舒沃茨(Martha Schwartz) 的代表作是位于亚特兰大的瑞欧购物中 心庭院设计(RioShopping Center),300多 个镀金青蛙组成的方阵排列整齐、给人 极大的震撼,甚至具有一种神秘的魔力。 青蛙这一意象显然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的 一种活生生的动物,它们在自然界中的 数目正在逐年减少,玛莎· 舒沃茨以一个 坚定的景观保护者的身份向工业化之后 遭受创害的自然现状的发出警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

后现代主义简单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的哲学风格和思想观念是现代主义的反面,其基本特征包括拒绝对统一真相的认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特别是对语言和符号的挑战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尤其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引起普遍关注。

它概念上的出现是响应了宏大的变革,这些变革是由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潮流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所触发的。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是对一系列历史上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件的反应。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1、拒绝认同唯一真实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认同的大胆的反对派,尤其是对于那些声称单一真相存在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思想、系统、体系都是确定的,不可更改的,并以此认定其为真实的。

因此,后现代主义认为那些表达和塑造现实的语汇和当代文化符号不可能存在唯一的、不变的意义。

他们更认为意义是多样且相互关系差异的总和。

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之所以称之为“后”,是因为他们否定了现代主义信条的独立权利,并加入了一系列新的认知要素,如对多重真相的认同、对类别边界模糊性的认知、对语境依存性的关注等等。

2、挑战权力结构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工作者也会挑战权力结构。

他们相信只有反对知识或阶级的根源是真实表象的存在,人们才可以对历史、生命和身体这些实践现实不断地延伸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行动。

因此,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哲学倾向于站在下层的立场,相信少数群体和木讷的知识是真实的力量,因此会挑战这些主流体系的权力结构。

3、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以语言和符号为中心。

他们认为语言和符号本身已经成为现代权力行使的工具,对人的思想方式和思考程度的影响更是被忽视了。

纷至沓来的大量文字和语言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他们在其中探索表明更多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隐藏身份和背景的信息更是可以被挖掘出来。

4、对过度流行文化的厌恶后现代主义对日益流行的文化也提出了反批判和反预设立场。

他们认为个体的独创创意和创意成为当代文化的生命力的体现。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1)发展脉络:①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

②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阶段。

现代主义经历了在西方近半个世纪的激荡之后,对西方文化氛围和思维逻辑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③但30年代之后,由于内部诸多流派松散组合产生的离心力以及自我困境难以摆脱加速了现代主义运动的解体。

后现代主义从现代主义的母体中发生发展起来,一出现立即对现代主义造成不同寻常的逆转和撕裂,引起了哲人们的严重关注。

④后现代主义虽然表面上从现代主义之中分离出来与之对立,但实质上也是对晚期资本主义制度的抗争,是对西方焦虑、无言的痛苦的畸形表达。

(2)当代重要后现代理论家都对后现代主义有自己的界定:①贝尔认为后现代主义是随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而兴起的,是社会形态在文化领域的反映,因此后现代主义产生于60年代。

②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二战以后,是一股反现代性的思潮,必须加以抵抗。

③利奥塔德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知识状态的集中体现,因此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对“无叙事”的怀疑和否定,所以他把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看做是60年代中期的事情。

④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表征,标志着对现代主义深度模式的彻底反叛,兴起时间应该是50年代,与消费的资本主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⑤斯潘诺斯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是“复制”,注重偶然性和历史呈现性的机遇,兴起时间应该追溯到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⑥伯顿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有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所摒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这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

⑦由此可知,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工业社会(或叫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等)的产物,30年代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之中,并在二战之后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毁誉交加的文化“幽灵”,徘徊在整个西方文化领域。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我们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成为了当代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认为现代主义过分强调了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忽视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历史性等因素。

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言和符号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符号的使用对人类认知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往往采用了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后现象学、文化相对主义等多个哲学流派的思想和方法。

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电影、音乐、视觉艺术等领域的作品往往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强调了文化的混杂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作品也常常采用了反传统和反规训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界的规范。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后现代主义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社会和政治体制,强调了社会和个体的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信仰提出了批判,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相对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出多元性、反传统性、反规训性的特点,对于社会和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解后现代主义需要对其哲学和理论、文化和艺术以及社会和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后现代主义的概念: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宗教宗教、建筑、文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

它与现代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自然有其历史的、文化的背景。

一般认为,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的骇人昕闻的暴行以及原子弹爆炸给人们以极大的震动, 使人们对昔日一贯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

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

以美国为例, 黑人抗暴斗争、妇女解放运动、反对越战的学生运动、肯尼迪总统被杀……社会愈来愈动荡不安, 人们的精神也越来越困惑。

“我们有一个富裕的社会, 我们也有着混乱的价值观念, 我们面对的美国再也不是早期的美国”。

这个社会是“一个相对来说舒适的、半福利半兵营的社会”;“全体居民变得被动、冷漠,分裂成原子”;“传统的忠诚、相互关系的纽带、社团的联系都松弛了, 甚至分解了”;“人成为消费者,他自身就像他所享用、摄取、汲取的产品、娱乐和价值观念一样被成批地生产出来”。

这样一个“非人化”社会的出现同西方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程式化、电脑化, 社会越来越像一架精密的大机器, 将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有固定位置的小齿轮、小螺丝钉。

昔日过度激化的劳资矛盾转化为技术和管理矛盾。

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和交通、通讯的发展使整个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空间的障碍被迅速地跨越,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共同居住在“地球村”上。

现代出版业、新闻业、影视业的巨大发展, 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人类历史上一个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国际间的文化传播时代已经开始, 这便是所谓“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不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是“信息就是效益”,“效益就是目的”。

由于现代世界的日新月异, 现代知识的瞬息万变,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知识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由永恒的本质决定的, 而是由它们各自的样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表现?特点。

后现代产生原因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后现代评价积极:反独断,回归人性消极:混乱,无序后现代主义的线索时间: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后现代。

感性理性:古希腊:前苏格拉底—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方法论、态度,柏拉图理念,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中世纪:奥古斯丁神性压抑人性和谐秩序完满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反神性,扬人性启蒙运动:理性现代(19世纪):理性独断,损害人性后现代:反权威,反传统,反理性1. 后现代主义概念后现代主义主要包含两个意思:现代主义之后:“后”即“在……之后”之意,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主要是时间层面)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

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批判)——一般意义的理解(文化,社会,经济)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

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发展)——文学,绘画,建筑。

本身就有了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只是继承并发扬。

后现代性是与现代性对抗,对立,对现代性批判中建立的,也就是有2. 特点1,反理性。

2,时代性。

汇集了多种文化,文学,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等。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的产物。

它孕育于现代主义母胎,在二战后于现代性决裂,成为一个对西方现代性加以质疑的思潮。

3,批判性——反本质,反中心。

4,碎片化——反同一,反整体。

差异,不确定,多元性。

3. 表现:电影广义许多反映小人物生活的电影都可以归于后现代。

典型:阿甘正传。

王家卫。

4.原因直接原因:反现代根源:后现代-现代(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世纪(天主教)-古希伯来、古希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和哲学运动,该运动出现在20世纪末。

它反对现代主义思想,并试图解构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的主要目标是挑战和激发人们对现代社会、文化和知识的看法,将重点放在语言、认知和权力关系方面。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反对理性和真理的唯一性。

它认为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观念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和选择。

后现代主义者主张抛弃现代主义中的规范性知识,接纳多元化的观点和经验。

他们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后现代主义也强调对语言的怀疑。

它认为语言不是一个中立的工具,而是被权力和社会结构塑造的。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解构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以揭示其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评。

它认为现代社会的制度、价值观和权力结构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个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试图打破这些限制,从而促进个体的真实自我表达。

在文化方面,后现代主义鼓励多样性、杂糅和随机性。

它试图挑战传统的文化边界、规范和定义。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作品常常表现出复杂、模糊、矛盾、离散和不连贯的特点。

尽管后现代主义在文化和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它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批评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过于主观和相对,忽视了客观的真理和现实情况。

他们指责后现代主义者破坏了伦理和道德价值观,并导致文化的分裂和混乱。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批评现代主义的文化和哲学运动,试图挑战现代主义中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它强调多样性、文化边界的模糊和反对现代社会结构的批判。

然而,后现代主义也面临着争议和批评,因为它被认为是过于主观和相对的。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及发展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

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

他说得有鼻子有眼:“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

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

”詹克斯这段阴阳怪气的话指的是,雅马萨奇早年设计的圣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层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计划地炸毁的事。

那些公寓楼是因为常出现暴力事件,作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

这本是社会治安的事,詹克斯却把它归之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错误。

事实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设计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褒奖。

虽然如此,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

在詹克斯出书的同一年,另一美国人布莱克出了一本自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起诉书”的著作,书名为《形式跟从惨败——现代主义何以行不通》。

l979年美国《时代》杂志也掺和进来。

1月9日那一期有篇专文说“七十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

其基地就在美国,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注意世界建筑领域中出现了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建筑倾向,有人称之为“非现代主义建筑”、“反现代主义建筑”,等等,但没有一个一致的名称,詹氏此书出来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称成为通行用语。

但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却非常分歧。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赝品是一种跟原物完全相同的复制品,真品 与赝品的根本区别已经被破坏了。 鲍德里亚把模拟(simulation)称为“通过 各种模型生产出一种复制品:一种以假乱真 的东西”。 Hyperrealism(乱真现实主义)是典型的 后现代派状态。
表征不是远离真实、去掩盖或歪曲真实,它 就是真实。后现代主义理论所倡导的革命是 一场反对潜在含义和意识形态分析基础的革 命。
后现代主义
定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 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 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 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 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1.后现代派的现状
后现代主义是当前通俗文化学术研究领域内 外都很流行的词汇。 作为一种概念,后现代主义没有显示出任何 放缓其殖民扩张7)
法国哲学家,现代社 会思想大师,后现代 理论家,知识的“恐 怖主义者”。 主要著作有《消费社 会》、《生产之镜》、 《完美的罪行》、 《物的体系》、《幻 觉的终结》、《拟像 与模拟》等。
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不可能再把经济 或生产领域同意识形态或文化领域分开来的 阶段。当今社会已经从一个以物品生产为基 础的社会向一个以信息生产为基础的社会转 变。后现代主义不只是一种符号文化(a culture of sign),更是一种“赝品”文化 (a culture of „simulacrum‟)。
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现代主义经 典作品从对立地位向统治地位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从某种程度上 来说是民粹主义者对现代主义的杰出人物统 治论的攻击。 它的标志是否定安德鲁斯· 哈伊森所谓的“巨 大的鸿沟……[一种]坚持认为高雅艺术与大 众文化之间存在显著差别的话语”。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定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

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为其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力量。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从而价值判断只有一种存在意义了。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开放,后现代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以及文化自由主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同,而且也必将成为未来时代潮流的主流!堂皇语境的终结与多元化:由于前文中所述“知识的异化”问题不断激化,自启蒙主义以来,原本并列而生的两大科学体系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逐渐拉大,呈现出人文科学容忍退让,自然科学步步扩张的态势。

这在Lyotard那里被看作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全部历史”。

(1984,ThePostmodernCondition:AReportonKnowledge)他指出自然科学在排斥了人文叙事之后,其单一的逻辑话语仅仅具有指涉性与实证性,却难以完成对文化意识的替代,更不具备人文科学的多种价值关怀。

因此那种以科技理性为基础的,以单一的标准去裁定所以差异进而统一所有话语的“元叙事”在后现代语境下势必被瓦解,而电影在这个瓦解过程中大致表现出两个倾向。

一个是元叙事的合法性由于其基础---堂皇话语环境---的终结而遭质疑。

传统的元叙事电影遵循的是以英雄为中心的堂而皇之的叙述模式,而后现代电影倾向于将堂皇叙事的社会的语境(如圣贤英雄、解放拯救、光辉的胜利、壮丽的远景等)散如叙事语言的迷雾中,使观众对堂而皇之的历史言论,或历史上的伟大“推动者”和伟大的“主题”产生怀疑,并以平凡的小人物、平凡的主题、平凡而琐碎的故事取而代之或利用堂皇叙事与平凡话语间的杂揉、拼贴和交替衍生来反衬、嘲弄元叙事的理性偏激。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哲学、文化和艺术运动,通常与20世纪中叶的发展相关。

后现代主义赞扬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摒弃了现代主义可靠性、理性和真实性的观点。

1.后现代主义音乐对于音乐领域,后现代主义是以复杂的、晦涩的、非常规的格式来表现的。

他们进行重复构建,循环、断奏以及随机地切换音轨,以此来展现出音乐的复杂性和唯一性。

这种风格被一些音乐家和乐迷所倾倒,比如工业、极端金属和实验音乐。

2.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主要是受到了法国的先锋文士艺术图景和分类叙述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意和含义方面受到了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章中不使用线性叙述,而是通过时间的前后次序变化使读者感到不安。

他们更喜欢使用多种语言、各种文化象征,以及在小说中加入各种新文体。

3.后现代主义电影后现代主义的电影特征主要是不线性叙述,采用多种象征表达的手法。

为了展示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多样性、模糊性和可代替性的观点。

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的电影制作人和导演将其运用到他们的电影中,比如大卫·林奇、伍迪·艾伦和昆汀·塔伦蒂诺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强调多元、多样、存在并相互转化。

他们不信奉社会、历史或文化至上,而是认为世界是一个继续扩展的多元性场,没有一个被称为历史进程的单一的中心。

这种哲学的一个实例是德里达的“无所期望”与“打破二元论”理念。

5.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艺术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追求创意性和高度创造性,把“边缘性”、“多义性”和“过渡性”作为他们的核心观念。

他们倡导“意大利的Trasvanguardia”(跨前卫)和众多的后现代主义流派,如英国的“Young British Artist (YBA)”。

结语后现代主义在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拒绝某种确定性、一般性和普遍性,强调多义性、异质性和无序性。

这种思想与现代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对立,但同时也超越了现代主义的种种难题,成为了一个新的现实。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在后哲学文化中,哲学仅仅是后哲学文化中的一员, 哲学的文化至尊地位被破除,柏拉图的“哲学之王”死 去了,不仅哲学不再处于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且 知识根本就不再有任何基础和核心。哲学不再享有特权, 任何一门知识也不再拥有特权。在后哲学文化中,既无 实在,也没有真理。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怎么都行”。后哲学文化是一种没有权 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不合适宜的。
(4)反对符合真理论
符合真理论——认识与事物的本质相符合即是真理。
罗蒂认为,真之为真不在于是否与实在相符合,因为事 物并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等待人们去客观地如实地反映 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 释行为中。真理也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它只用来表示人 们对事物的态度,而不表示对事物的说明,因此,真是我们 最好加以相信的东西。
没有文化至尊,各种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彼此之间 没有中心与边缘、主要与次要之分。所以,后哲学文化 是一种没有权威的文化,权威不仅是不需要的,而且是 不合适宜的。
(3)反基础主义——是罗蒂理论的重要特征,也
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基础主义——指坚信人类的知识存在着某 种永恒不变的基础,知识的合法化即渊源于它。这种 基础无需辩护、不容质疑,非经推论、牢不可破。它 超越一切时代、一切历史基础和一切社会基础,是知 识的终极或第一因。传统哲学认为,确立知识的基础, 是认识论的最高目标,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基 础。对“基础”的渴望与探求一直主宰着西方两千年 来的哲学。
2、福柯:反人本主义
(1)否定人本中心论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政治 的动物”, “以人为本的世界”、“人生而平等”、“我思故 我在”、 “天赋人权”、“人为自然立法”,“生命意志”、 “超人“ “人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 等等,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

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

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

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第七章后现代主义(提纲)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哲学流派,而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

它广泛涉及建筑、文学、艺术、历史、社会、政治以及女权运动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其核心是哲学思潮。

“后现代”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

在西方文献中“现代”一般是指自17世纪产业革命开始的西方现代化以来的整个资本主义时代。

关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尽管有各种说法,不过一般说来,当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多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哲学。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其特征后现代主义思潮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韧,70和80年代在西方一些后工业社会风靡一时,进入90年代则开始走下坡路,至今己呈衰颓之趋。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从社会根源看,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反映。

所谓后现代是与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相对应的。

当今属于前工业社会的是亚非拉第二世界国家,属于工业社会的有西欧、日本等国,属于后工业社会的是美国。

从社会根源还应看到,后现代主义首先是对时代状况的确认和诠释。

后现代主义的兴衰也有哲学理论渊源。

西方哲学,从产生至今,一直有两种倾向既分疏对立,又纠缠交汇地发展着。

一种倾向的特征是追寻世界的本质,探求人类知识的基础,表现为营造理论体系,目标是求得真理。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端,这种倾向就声势显赫,硕果累累,占据主导地位。

另一种倾向以怀疑、批判、讽刺、否定为基调,提醒和警告人们不要执迷于现存与流行的见解,而要为另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敝开大门。

这种倾向的开创者是苏格拉底。

从西方哲学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思维的两难境地。

这既表现于认识论,也表现于价值论方面。

理论界一般认为,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库恩、费耶阿本德等是后现代主义的先驱。

尼采的反传统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库恩的范式理论、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等都是现代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雅克·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李欧塔的后现代状况与元话语的终结 让· 鲍德里亚的超仿真 詹明信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尤尔根· 哈贝马斯的现代主义永不完成论 雅克· 德里达 德勒兹/加塔利的后俄狄浦斯 理查· 罗蒂的启迪/教化哲学 特里· 伊格尔顿的文艺理论 安东尼· 纪登斯(AnthonyGiddens)关于全球化 和后现代社会的讨论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 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 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 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 越启蒙时代范畴。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 言、历史、政治、 哲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现代主义 具有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代诸多矛盾和冲突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出现 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其主张是抛弃“现代主义设 计”,突出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设计的 发展背景是:经济和政治秩序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 术快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大量应用。 20世纪60 年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产品设计进入“塑料时 代”;70年代,电子工业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的 核心;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产品设计进入新型合 成材料、模仿性材料的时代。
名家及其作品:
菲利普· 约翰逊---美国纽约电讯公司(AT&T)总 部大楼 格里夫斯---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 山崎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伍重---悉尼歌剧院 尼迈耶尔---巴西议会大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性理论著作:
《后现代建筑的语言》詹克斯 《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布莱克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者》文丘里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现在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60年代激进政治运动失败的反应,是一种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进入现代社会为背景,以反思、批判近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取向与基础、思维方式等为基本特征,以新的话语和形式解释世界为特点的文化思潮。

结构主义加入后现代主义后,后现代主义发展为一种遍及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在全球颇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潮。

后现代主义复杂纷呈,但也有其共同的思维特征,即反思现代性、多元思维和否定性思维,其理论倾向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反思和批判现代性(modernity)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的精髓。

其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论、工具理性、科学主义、中心主义等。

李奥塔在其《后现代的知识状况》中说:“我所谓的现代,指的是用元话语来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而“我将后现代定义为针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

后现代主义不再假定有一个绝对支点可以用来使真理和秩序合法化,它把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它们依赖元叙事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而事实上,那些支配社会制约关系机制的合法性本身也需要合法化来证明。

后现代主义对一切合法性、真理性的东西进行批判和质疑,主张摧毁人们对元话语的信任感。

同时,后现代主义反思现代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物质富裕的同时,为人类的实践、人类的生存空间以及人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针对现代主义对理性的过分张扬、过分迷恋权威,过分依赖自然科学的确定性进行批判。

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正是在对现代主义批判和质疑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挑战和扬弃。

2、反对中心主义,提升非理性主义主体性问题一直在西方哲学认识论中占据中心地位。

工业文明以来,过分张扬人的主体性,造成了世界的各种危机。

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进行批判,他们认为把人与自然彼此分开是人类实践一切错误的根源,要超越现代,必须消解主客之分,消解主体性。

他们提出人不是独立于世界万物的实体,人是世界的成分。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黑色幽默”显然受到过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的影响。“黑色幽默”作家正是在将世界视为荒诞不经、无可理喻之后, 才采取了付之一笑的态度。这些“黑色幽默”作家“对于自己所描述的世界怀着深度的厌恶以至绝望, 他们用强烈的夸张到荒诞程度的幽默、嘲讽的手法, 甚至不惜用‘歪曲'现象以致使读者禁不住对本质发生怀疑的惊世骇俗之笔, 用似乎‘不可能'来揭示‘可能'发生或实际发生的事情, 从反面揭示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的本质, 以荒诞隐喻真理。他们把精神、道德、真理、文明等等的价值标准一股脑儿颠倒过来( 其实是现实把这一切都已颠倒了 ), 对丑的、恶的、畸形的、非理性的东西, 使人尴尬、窘困的处境, 一概报之以幽默、嘲讽, 甚至‘赞赏'的大笑, 以寄托他们阴沉的心情和深渊般的绝望。”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作者原本要以人类的智慧去嘲讽那些统治社会的军事官僚体制和控制人的生存权的大人物, 而最终这部“第二十二条军规”却成了无时无处不在、无法摆脱的人类荒诞处境的一个象征、一个圈套, 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甚至智慧也无法幸免于这一圈套。因此, 海勒对生与死、情与爱、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都采取了极端与陌生的讥讽嘲笑的态度。甚至昔日在莎士比亚笔下庄严的“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在海勒笔下也成了戏谑之语:“死还是不死,这就是要考虑的问题。”小说在总体精神上更多属于后现代主义, 而在艺术手法上则更多地属于现代主义。(3)后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正像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有着许多密切的联系一样, 后现代主义也常常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譬如20世纪50至60年代在美国崛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一一自白派就是将浪漫主义的“抒发个人情感”这一特征推向了极点。自白派诗人坚决反对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原则和新批评理论。艾略特认为, 文化史的重大压力比诗人本人的创作冲动要强大得多,因此, “诗不是放纵感情, 而是逃避感情, 不是表现个性, 而是逃避个性”, 这就是艾略特著名的“非个性化”创作原则。新批评派在艾略特的这一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了“意图谬误”论。他们认为,因为人们常常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对作品的价值判断混为一谈, 并以前者代替后者, 这样便导致了“意图谬误”, 因此, 批评家应当将作者的创作意图排除在文学批评之外。针对艾略特与新批评派的理论, 以及美国学院派诗歌创作的传统, 自白派诗人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毫无顾忌地揭示自己的个人隐私, 比如性欲、死念、羞辱、绝望、精神失常、接受外科手术、与雇主的矛盾, 以及对妻子、父母、兄妹、子女的扭曲的变态心理等, 由此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回归浪漫主义, 从而开创了60年代风行一时的“自白诗”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

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

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评价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

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

在欧洲,以德里达、福柯、马尔特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企图由批判早期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出发来消解和否定整个传统西方体系哲学的基本观念;在美国,奎因、罗蒂等哲学家企图通过重新构建实用主义来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

他们既否定笛卡耳以来的西方哲学,又否定尼采以来的现代哲学。

正是60年代兴起的后结构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建构。

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进步的过程。

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进行了一些概述,认为零乱性或片断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主张就是反理性主义。

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

从思想文化背景上看,当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尤其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等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使传统理性主义对理性的绝对性、先验性的信念受到巨大冲击。

这些新的科学理论为强调“不确定性”、“非中心性”、“非整体性”、“非连续性”等为核心内容的后现代主义所吸取和利用。

从社会历史背景上看,传统理性主义者深信人类理性的力量,深信历史进步的必然,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经过理性启蒙的世界并没有实现理性的许诺,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深重的灾难,正如霍克海默与阿尔多诺在1947年写就的《启蒙辩证法》中所指出的那样:“从进步思想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

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

后现代作为一种西方思潮,带有许多消极因素,如否定主义、虚无主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是极为有害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挑衅。

我们不仅要看到后现代思潮对我们的冲击,还要看到后现代主义给我们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导致这种教育冲击的成因1、思想的迷茫这些所谓的“新新人类”,其实是迷茫的一类,也可以称之为另类群体,因为他们在学习性格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导致他们对前途的缺乏信心,在人生的交叉点上不知所措,最终败下阵来,选择了“飘浮人生”,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

2、享乐的追求由于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富裕土壤下的衍生物,它不考虑历史,只重现实。

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

这种思潮反映在人的行为上就是把放纵与享乐始终放在第一位。

后现代思潮过去了半个世纪,中国在市场经济的沃土上开始显现出富裕的天空,人们从一开始的单一的物欲追求,向享乐的天堂迈进,票子、房子、车子魔一样的影响着每一个人,每一代人。

在沉重的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必然导致精神分裂。

于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幼儿园的小朋友便开始盘算商品的利润,小学生开始有模有样的打麻将,初中生已经有四五年的烟龄,高中生正享受如漆似胶的热恋。

后现代主义便找到了生存的土壤。

3、环境的压力现代的青少年,以独生子女为家庭的结构特征,他们从小到大,其狭义的生存环境是狭小的、孤僻的、单调的、封闭的。

这样,在其人生的成长阶段,其性格在寻求定型的时候发生了膻变,在寻求减轻环境压力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用来解脱的无规则的行为方式。

4、家庭的变故许多青少年几乎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的变故,其父母的马拉松式的人格论战或闪电式的离异,使这些孩子变得性格焦虑和心灵缺氧,当他们渴求家长的关爱时,得到的是冷漠的反应,因此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种下了被遗弃的种子。

于是他们失望、厌学、内心孤独与苦闷、成绩一落千丈,又有了新的压力,在寻求解脱的时候,在缺乏人指引的时候,自然的选择了放纵自我。

5、黑色喜剧的影响从90年开始,周星驰作为后现代文化的代表,拍出了一系列喜剧电影,这些电影全部说粤语对白──尤其是近年流行的俚语,迅速在社会上(尤其在青年中)形成一股风潮,电影界也因为周星驰独特的演绎风格和个人魅力涌出一股潮流,社会上就称此类影片为无厘头影片,亦即黑色喜剧。

黑色喜剧对传统文化的调侃与批判表现得尤为突出。

它应属于后现代文化之一脉,是后现代的一种文本,自然蕴涵着后现代思潮的特质。

后现代主义深藏的悲观厌世、及时行乐,无深度表现、肆意狂欢、破坏秩序、离析正统等等,无不在无厘头电影中读出。

青少年往往对此津津乐道。

进而加以模仿,言行受到强烈的感染。

港澳台成了后现代主义从西方通向中国的桥梁。

黑色喜剧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最有效的载体和传播者。

6、对教育的厌恶一部分青少年,因其固有的心态和性格的原因,从来对传统的教育有一种逆反情绪,他们反对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反对循规蹈矩的程式教育,厌恶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喜欢动画、喜欢暴力、喜欢色情、喜欢卡通、喜欢生活在刺激的情景中。

于是,他们或上课放肆的讲话,或顶撞老师,或破坏教学秩序,或行为散漫,或沉湎于卡通、武侠、游戏、网上聊天,或“行侠仗义”,结集打架。

完全跟着感觉走。

构成了对教育的反叛。

四、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专讲“摧毁”和“否定”。

它的功用就是消解现成的理论和摧毁现代文明套在人身上的枷锁。

在生活中,他们反对男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父权制,反对经济主义等现代文明的“毒瘤”;在理论上,他们贬低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企图消除人们对现代理论的依靠。

从这一点看,有其积极的一面。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出现,使中国的传统在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上产生了裂变,就这些消极因素而言,它直接冲击中国当代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直接影响教育的对象健康成长。

其影响力势必蔓延到每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其顽固性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因此学校教育不能等闲视之,否则,它将改变整个民族的品质和性格。

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高度重视,因势利导。

后现代主义在青少年中的具体表现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最直接的是青少年,从年龄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从初中到大学的青少年中的学习落后者、性格偏激者、心理残疾者等弱视群体。

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

其具体表象,从观念上看,主要表现为反传统、反权威、破坏规矩、反理性、反教育、公德差。

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追求舒适,寻找感觉,内心焦虑,好发泄。

从行为上看,追赶时髦,玩世不恭,好表现,强调自由,不愿拘束,甚至触犯刑律。

更具体的则表现为“无厘头”式的特征: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承诺,没有年龄感,不为健康牺牲嗜好,对喜欢的东西不计较价钱,特别喜欢“追新”,无法停止幻想,思维具有跳跃性,时不时人间蒸发,老找不着东西,夏天找麻辣烫,冬天寻冰淇凌,还嫌不过瘾,懒得存钱,认为晚上比白天好,喜养宠物,喜欢自由自在,天马行空,勇于藐视权威,看淡功利,不愿思考、追求享受、讲派头、打扮怪异、言谈失礼、故作幽默、盲目模仿、追星、沉湎于卡通、游戏和网上聊天、互叫绰号、纹身等。

所有这些,对当前的学校教育构成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已经使学校正统教育陷入困境,使部分青少年在信念、意识、伦理、品行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混乱。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动,它孕育于西方现代文化的母胎中,是秉有西方传统文化基因又在后工业化语境中变异而产生的“文化幽灵”对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并没有整齐清晰的模式和思想体系,在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下汇集着形形色色的流派、理论和假说。

可以说,它是西方后工业社会中全面反叛性的思潮,它一反传统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中心性、纵深性、必然性、明晰性、稳定性、超越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标举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平面性、随机性、模糊性、差异性和世俗性,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叙事规则,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构理性、消解中小躲避崇高、零度叙事、表象拼贴、与大众文化和流的鲜明特点。

后现代主义虽然其风行的范围主要是在文学界、艺术界、文艺理论界,但影响很大。

按照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说法,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变体出现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后现代主义是与先在的中国现代主义交织为一体而悄然出场的。

在当时,人们还未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大多将之与现代主义混为一谈,等量齐观。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进一步渗入了大众传媒和日常文艺消费,激起了众声“喧哗”。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艺术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艺术精品的存在受到了消费者的挑战,出现了高科技操作下的复制的艺术,甚至拼凑的艺术,无深度。

平面化。

增殖、拼贴、碎片等均成为后现代艺术的特征。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漫画《论语》,大话《西游》,戏说乾隆,“搞笑”诺贝尔奖金,“交配”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以及王朔的“痞子文学”和“无知无畏”的文学批判等等。

尤其是孔子和他的思想,在古典社会被作为“万世师表”的“圣人”而顶礼膜拜,只有少数精英分于才对它有解释权;至现代社会,则被作为“孔老二”、“孔家店”而****,较多的“准精英”开始对它说三道四地进行批判;进而到了后现代的今天,竞成为大众调侃的“漫画”对象。

这种现象,来自于现代艺术家杜尚的给《蒙娜丽莎》加上胡子并将小便池搬到展览会上作为艺术品展出,但不再具有杜尚的“先锋”、“前卫”意义,而是代之以大众时尚调侃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存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它之所以得以输入,自有其客观原因。

一是八十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中介绍了许多西方理论与学说。

其中有名的“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就引进了不少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的着作(如福科、德里达、加达默尔、杰姆逊、丹尼尔·贝尔等)。

后现代主义在西方出现有很大的合理性,其从人文主义价值立场出发,对现代化过程中人性、价值和意义世界的失落,充满了文化上的忧虑——正是这种“人文主义”的色彩,很容易诱惑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