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大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歌手大赛》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歌手大赛》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将以《歌手大赛》这一主题,来设计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7页至78页的《歌手大赛》。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统计图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正确地绘制出各种数据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原理,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台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和学生的作业。
学生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内容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歌手大赛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歌手大赛需要统计每位选手的得分,这是一个需要用到统计图的情景。
2. 讲解教材:我会用投影仪展示教材的内容,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条形统计图的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例子,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我会引导学生注意条形统计图的、坐标轴的标注、条形的宽度等细节。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来解决问题。
我会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并解释为什么这种形式是合适的。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绘制一个特定的统计图。
我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条形统计图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和注意事项。
板书上会有一个条形统计图的示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如何绘制。
七、作业设计数据:小明得分85分,小红得分92分,小刚得分78分。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歌手大赛》 (教案)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歌手大赛》 (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歌手大赛》这个数学课题,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知道一首歌的歌词有多少字;2.能够用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计算出某个歌手演唱的歌曲长度;3.培养学生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4.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1.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2.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歌手大赛》课题教案;2.一些歌曲的歌词,每首歌曲的歌词长度不同;3.计时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上课前,教师可以找一些比较有名的歌手的歌曲,播放一段片段让学生猜测这首歌的名称和歌词长度。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2. 正式教学2.1 让学生计算歌词长度将一首歌曲的歌词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计算出这首歌曲的歌词长度。
这里面提供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即:歌词长度 = 字数× 平均单词长度其中,平均单词长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适当调整,比如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认为一个单词的平均长度在4个字符左右。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什么是歌词长度。
2.2 让学生算出某个歌手演唱的歌曲长度将一些歌手的演唱曲目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计时器的帮助下,通过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算出某个歌手演唱这首歌曲的长度。
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可以通过让学生将长度转化为时间的形式,比如3分25秒,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歌曲长度。
3. 总结归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思考,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肯定。
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体会通过《歌手大赛》这个数学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了歌词长度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思维反应速度。
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数学知识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歌手大赛(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课程背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我们在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的课程中,将增加一项新的教学活动:歌手大赛。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让孩子们唱歌、编曲和评分,来让他们理解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概念和技能,如数学计算、数据整理、图形分析等,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计算的基本技能。
2、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3、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提高表演和创意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数字计算在本教学活动中,我们将提供一些数字计算的题目,如加减乘除、平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这些计算题目旨在让孩子们熟悉数学计算,并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概念。
2、图形分析我们将提供一些图形题目,如柱形图、折线图和饼状图等。
这些题目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和用途,并帮助他们分析和组织数据。
3、编曲和歌唱我们将让孩子们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曲和歌唱。
我们将提供一些音乐素材和歌曲范本,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创作自己的歌曲。
4、评分我们将让孩子们进行评分。
孩子们将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分,并从中学会如何评价和欣赏他人的作品。
四、教学步骤1、介绍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在课堂上,老师将讲述这次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并向孩子们介绍数字计算、图形分析等相关概念和技能。
2、讲解数字计算和图形分析的基础知识老师将讲解数字计算和图形分析的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平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等,以及柱形图、折线图和饼状图等图形的特点和用途。
3、让孩子们进行歌曲编曲和歌唱老师将带领孩子们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歌曲编曲和歌唱。
孩子们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创作自己的歌曲。
4、让孩子们评价和欣赏他人的作品孩子们将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分,并从中学会如何评价和欣赏他人的作品。
五、评估方法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来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1、考核他们数字计算和图形分析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歌手大赛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学会如何用分数表示部分数量,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分数。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对分数的表示和计算方法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学会如何用分数表示部分数量,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2.难点: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分数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故事素材:收集与分数相关的歌手大赛故事,为学生提供实际情境。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歌手大赛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歌手们在比赛中获得的分数是如何表示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歌手大赛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分数的应用。
《歌手大赛》课后反思
(歌手大赛)课后反思碧雨博客(歌手大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的一节课。
教材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出现了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分步列式计算,一种是综合列式计算。
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能选择简单的方法进行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是一节一般的数学计算课堂教学。
我任教于农村,这儿没有现代化的信息出现形式,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对落后。
课前,我就考虑:如何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根底上,师生公平对话的过程。
(标准)也指出:“〞基于这种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在导入时,我在尊重教材的根底上出现了“歌手大赛〞的教学情境,通过介绍歌手竞赛时的打分规则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后,和时出示了妈妈买酱油和面包的练习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了所学知识的生活应用,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认知参与与感情参与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教学中我不只注重展示数学与实际世界的紧密联系,更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积极考虑,展示解决问题的不同战略和不同的考虑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在估算的教学环节,我采取“猜一猜〞的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从不同角度想出几种方法进行估量,其中一位学生的“就算给6号打总分值,也只有9.40分,还是没有5号高〞的观点,赢得了全班同学的赞同,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种情绪一直连续到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大家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体会到了创造的价值,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创造的欲望。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归纳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毋庸置疑的主体;同时,老师也扮演着一个和其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精选4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篇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计算。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对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解释。
当学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
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实况录像。
(播放本校田海燕老师参加全镇教职工声乐比赛的实况录像,学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声,并议论纷纷:“我们音乐老师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几?”“一定是冠军!”)师:同学们,田老师在这次比赛中的出色表演得到了评委的好评,经过初赛、复赛,最后她与小张幼儿园的贾春风老师争夺冠军。
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最后成绩?生:(急切的)“想!”(多媒体出示两位选手及其成绩的画面,形式与教材基本相同,5号选手变为田老师,9号选手变为贾老师)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谁能得第一呢?生2:贾老师能得第一,因为它的专业得分比田老师的高。
具有现实意义的《歌手大赛》课堂教学设计
具有现实意义的《歌手大赛》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交流和娱乐方式之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音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
然而,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并不是很高。
很多学校的音乐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而缺乏实践和体验的锻炼。
因此,如何将音乐教育结合到实践当中,又能兼顾学生的兴趣,体现音乐教育的实际意义,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音乐风格和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内容《歌手大赛》的比赛形式为个人对抗,每位参赛歌手都要在舞台上表演自己的一个或几个歌曲,评委根据演唱者的音准、节奏、流派、表达能力、想象力、角色演绎等方面打分,评选出最优秀的歌手。
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该比赛形式运用到音乐课上。
1.歌曲选择为了更好的体现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各自喜欢的歌曲,但要求之一是这首歌曲必须在自己能够演唱的范围之内。
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了解和筛选优秀的歌曲。
2.排练演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自己选择的歌曲进行排练和演唱,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彼此帮助,交流经验,共同完成演唱目标。
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强化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3.个人表演与团队合作每位学生依次在舞台上表演自己选择的歌曲,并接受同学们的评分和评价,得到班级里最高的评分者,则获得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需要团队协作,表现出友谊和合作精神。
4.教师点评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位演唱者的表现进行点评,特别是针对每位学生不足的地方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四、教学评估1.歌曲的选择与筛选过程,着重评估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认识和鉴赏能力;2.学生排练和演唱过程,着重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学生的演唱表现,着重评估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4.教师点评过程,着重评估教师在针对性指导和反馈上的表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这是一节非常有趣和实用的课程。
我们将会用到北师大版的教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教材的第三十二章《歌手大赛》。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不同选手的得分,并确定谁是最终的获胜者。
具体内容包括:选手的得分计算方法、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如何判断哪个选手得分最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选手得分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选手得分计算方法和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学具包括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我们学校要举办一场歌手大赛,我们需要计算不同选手的得分,并确定谁是最终的获胜者。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讲解:接着,我会讲解选手得分计算方法和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例题来解释这些方法,并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应用:在学生们掌握了选手得分计算方法和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我们需要计算某个选手在不同的评委给出的分数下的平均分,并确定他是否获胜。
4. 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我会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我会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选手得分计算方法和平均分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歌手大赛
小学数学教案歌手大赛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和运用小学数学知识。
2. 能够通过歌手大赛活动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学运算(加减乘除)
2. 分数的认识和应用
3. 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数学题目卡片
2. 歌手大赛奖品
3. 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介绍活动内容: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歌手大赛,但是这次比赛不仅考察歌唱技巧,还要考察大家的数学知识哦!
2. 分组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参加歌手大赛。
比赛分为数学题环节和歌唱环节。
3. 数学题环节:老师随机抽取数学题卡片,由选手进行回答,回答正确则得分,回答错误则扣分。
4. 歌唱环节: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歌唱表演,评分由全班学生投票决定。
5. 最终评选:根据数学题得分和歌唱表演得分进行综合评定,颁发奖品给获胜小组。
6. 总结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活动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运用数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
1. 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2. 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3. 学生是否对数学知识有进一步的掌握和运用。
六、教学延伸:
通过歌手大赛活动,可以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数学游戏和竞赛,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歌手大赛》(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歌手大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97页,第三章《图形的变化》的第三节《轴对称》。
我们将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够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理解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剪刀、彩纸。
学具:剪刀、彩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见过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窗户、剪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通过PPT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解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即存在一个轴,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关于轴对称。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蝴蝶、兔子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贴在练习本上。
同时,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
5. 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让学生用彩纸剪出自己的轴对称设计,可以是动物、植物、建筑物等,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所有的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一个圆无论怎么折,都是轴对称图形。
()(3)一个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2. 选择题:A. 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圆D. 正方形(2)一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A. 一条B. 两条C. 无数条D. 不确定答案:1. (1)√ (2)√ (3)×2. (1)C (2)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案设计范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歌手大赛》中的加减法应用题。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掌握运算规律。
2.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以“歌手大赛”为主题,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歌手和歌曲。
(2)引出歌手大赛评分环节,介绍评分规则:每位歌手的得分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2.新课导入(1)展示教材中的《歌手大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信息,找出关键数据。
3.探讨求解(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加减法求出每位歌手的得分?4.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实际操作题,要求学生在纸上列出算式并求解。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提炼关键点,板书运算规律。
6.练习巩固(1)教材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反馈。
7.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拓展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8.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教材练习题:第1、2、3题。
2.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完成作业后,请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歌手大赛的兴趣。
2.在探讨求解环节,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练习巩固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反馈。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通过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歌手大赛评分过程中,理解加减法的应用。
歌手大赛教学反思(精简版)
歌手大赛教学反思歌手大赛教学反思反思一:歌手大赛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算法,我及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归纳、提升,而且对于问题我让学生发现两种算法的运算顺序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认识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现一些错误,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
反思二:歌手大赛教学反思初读教材,给人的感觉是很简单。
因本节教材是承接了三年级的学习内容,由于教师对知识点的渗透,很多同学对于数位知识已经有了认识,加减计算就很简单了!但真正走进课堂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
首先,计算细节学生难于把握。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3、进退位。
其中第三点是同学们最易犯错误的地方。
根据教学现状,我及时地调整了教学进度,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项的计算训练,强化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
其次,加减混合计算的简便计算是难点。
本章节的简便计算不同于以前的简便计算,其形式主要是a-b-=a-(b+).算理可以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引导同学认识,但想突破这一难点,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又设置了一个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情景:利用在超市购物与在小商店购物进行对比.超市购物是先算商品总价,再买单。
例6-(2.15+0.85+2.05).而在小商店,可以一样一样地来买.例6-2.15-0.85-2.05。
于是难点也就顺利突破了。
反思三:歌手大赛教学反思《歌手大赛》一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且能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初读教材,给人的感觉是很简单。
因本节教材中的混合运算是承接了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只不过是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歌手大赛-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歌手大赛中的评分机制,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评分机制的介绍:了解评委打分的规则,以及如何计算选手的平均分。
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这三种统计量的定义,并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数据分析:学会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歌手大赛的背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歌手大赛的数据,计算平均分,并探讨如何使用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成员的年龄、体重等,计算这些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进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统计》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一场歌手大赛,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据,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以学生喜爱的歌手大赛为背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数据。
但是,学生在整理和分析数据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歌手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据。
2.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据。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和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统计知识。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歌手大赛的相关资料,包括参赛选手的照片、歌曲等信息。
2.学生准备调查工具,如问卷调查表、记录本等。
3.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歌手大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歌手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帮助我们班的歌手们收集比赛数据,为他们加油助威。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参赛选手,进行数据收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歌手大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统计数据的情况?”比如,你们可能参加过班级的投票选举,或者帮助父母统计家庭开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图的奥秘。
在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但我也意识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简化语言,用更直观的方式来进行解释,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能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设置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数学思维:在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实践应用: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4.团队合作:分组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的团队协作能力。
5.问题解决:通过解决歌手大赛投票问题,激发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方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比如如何利用统计图来优化决策。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算式中加减数的交换律;2.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分组合作,提高集体协作精神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数学寓教于乐,通过歌曲《歌手大赛》的引入,寓教于乐,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歌曲歌词如下:不进退步不会掉队打败对手才是胜利的道别忘了欢呼声一起合唱你我他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歌手大赛》唱段,让学生听一遍,并思考如何将歌曲内容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2.讲授知识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内容:加、减、乘、除和加减法的交换律。
然后,教师以一道例题为例,让学生体会加减法交换律的特点。
如下:小明手里有 15 元钱,他又收到了 10 元钱,请问他现在共有多少钱?教师讲解说,我们可以用以下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一:先用 15 加上 10,再得到答案。
15+10=25方法二:先用 10 加上 15,再得到答案。
10+15=25所以,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在加法中,加数交换后得到的和也是相同的。
3.分组活动教师宣布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4 到 5 名同学。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将小组分成几个类型,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支持者。
支持者的职责是带领小组进行活动,给予小组情感上的支持,让小组成员更好地合作。
小组活动的内容是,在一个组织有序的情况下,学生们尽量提出多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教师会在活动结束后,为每个小组评分,以奖励其中的优秀表现。
小组示例题目如下:“众数”是指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如果有以下这个数据:1,2,3,4,4,4,5,5,6,6,6,6,请问这个数据中的众数是多少?4.展示结果教师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各小组的答案的特点,让学生分析这些答案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歌手大赛》教学教案分享
小学四年级数学《歌手大赛》教学教案分享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和大小关系。
2.学会把题目中的题意转换成数学符号,更好地理解问题。
3.学习利用假设来解决数学问题。
4.锻炼动脑能力,提高思维速度。
二、教学重点1.数字大小比较。
2.多步骤的问题转换和求解。
3.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难点1.数字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
2.综合题目的综合求解。
3.对问题的多样性的应变。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歌手大赛》节目吗?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歌手大赛”来学习数字比较和多步骤的问题转换,一起加入游戏吧!我们来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你们听过吗?请在听完后,写下你对这首歌的感受。
2.基础知识讲解(1)数字大小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和纸,从小到大,读数题目,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例如:多少米:10,5,24,12排列后:5,10,12,24小数比较大小时,比如:2.53<2.59,因为3>9,2.53<2.59请同学们根据这两个例子,自行分析差别并学习数字比较的方法。
(2)多步骤的问题转换和求解有时候,我们会碰到问题,需要将两个或更多的问题进行比较选择最好的答案。
例如:一些人打算买钢琴。
他们看到了三个品牌和三个价格。
如果他们想要买价格最好的钢琴,该怎么办呢?如果没有价格资料,他们怎么比较钢琴呢?通过将所有的品牌和价格进行比较,并计算出最佳选项,可以获得最好的答案。
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尝试。
3.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根据课堂所学,分组讨论如下问题:Q1: 你最喜欢的歌曲是什么?为什么?Q2:你喜欢的歌手有哪些?为什么?(2)实际例题小雅和小智都参加了一场歌唱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每一个歌曲的分数是用1至10分来评分的,而每个评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同。
请你阅读下面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问题1:小雅和小智唱三首歌,在这三个项目中得到的最高分数是多少分?问题2:小雅唱歌获得了38分,比歌手B获得的分数多6分,你能算出歌手B获得了多少分吗?问题3:如果小雅的成绩被分配成20%的第一首歌,35%的第二首歌和45%的第三首歌,他得了多少分?(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Q1:如果没有问题的公式,如何解决问题?Q2:如果现在还有一个歌唱比赛的题目需要你解决,你会如何处理?(4)课外练习请同学们自己搜寻若干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并表格整理本次学习所收获的知识。
《歌手大赛》发扬音乐素养的小学教案二字
《歌手大赛》发扬音乐素养的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歌手大赛》节目,在小学生中培养音乐素养和情感审美能力。
2、了解各类型音乐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听音能力。
3、通过唱歌、跳舞等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自信心,增强沟通能力。
4、鼓励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努力,体验音乐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观看《歌手大赛》画面,完成听音乐评析的任务,明确音乐情感。
2、唱歌表演:在课堂上,选择一首简单的流行歌曲,让学生学唱,并在音乐旋律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表演。
3、舞蹈表演: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属于自己的舞蹈,学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并能在表演中发挥自己的创意。
三、课堂教学活动:1、音乐欣赏:老师播放《歌手大赛》节目片段,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关注画面中的表演和情感,回答以下问题:1)歌曲的节奏节奏有哪些特点?2)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是?3)这首歌曲适合在哪种场合听?4)你个人对这首歌曲的印象是什么?2、唱歌表演:老师带领学生学唱一首流行歌曲,并教授一些基本的唱歌技巧与表演技巧。
在学唱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唱与表演,在全班面前呈现。
3、舞蹈表演:通过欣赏优秀的舞蹈表演,激发学生对于舞蹈表演的兴趣和探索欲。
老师可以选好一些简单的优秀舞蹈表演,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尝试,从而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反思在《歌手大赛》的节目中,不仅有各类型的优秀音乐作品,还有歌手与乐队们出色的表演。
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学生对于音乐和视觉画面中情感的认知和理解。
并且通过唱歌、舞蹈等音乐和表演形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体魄,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和感动之情。
《歌手大赛》这样的一档音乐节目,在小学教育中,作为音乐素养教学的一部分,将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好、更全面和更有趣的音乐体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
本活动旨在通过模拟歌手大赛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手大赛的规则,理解评分标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分。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其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其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
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4.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手大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规则:教师详细讲解歌手大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确保学生理解。
3. 分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
4. 数据收集:各小组收集参赛选手的得分数据,填写统计表。
5. 数据整理:各小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求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6. 数据分析:各小组分析数据,找出最高分、最低分、差距等,进行合理推断。
7. 评分:各小组根据评分标准,为参赛选手打分,填写评分表。
8. 结果公布:教师汇总各小组的评分,公布最终结果。
9.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分享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手大赛规则和评分标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能力。
3. 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能否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沟通与表达能力。
5. 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本次《歌手大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手大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18-19页《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请看大屏幕,这个“专业得分”是什么意思?“综合素质得分”又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两位选手的歌唱得分
五号选手九号选手
专业得分分分
综合素质得分分分
总分分
(2)学生收集信息
(3)学生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其中一个问题:
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
2、解决问题
(1)估一估
师:估一估谁的总分高一些?
学生估计,教师强调一下估计的方法。
怎样判断谁的表现比较好呢?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得分和综合素质得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2)算一算
师:要想算出准确的结果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要通过算一算才知道。
学生试着独立解决。
先做完的同桌交流如何解决。
(3)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口述计算方法和过程。
(板书学生不同的解法)
一、 +=(分) =(分)
3
+- 5
8
二、三、
(+)= =
=(分) =(分)
师:第二、三种方法,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强调:第二、三种解决方法的运算顺序。
)
3、课本18页试一试的第1题(学生独立解决)
(1)师:下面这两道题你会计算吗?
++ 15-(+)
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2)试一试的2题
交流时说一说每种解决方案,强调一下运算顺序。
4、小结:
师:通过以上几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谁能来说一说刚才我们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它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比怎
样?
(强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三、实践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到的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来解决一些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
1. 完成书中19页练一练的1题
学生读题,问一问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理解“接口处用去绳子米”是什么意思?
交流时说一说解决的思路。
2. 完成书中19页2题的左边的三道题。
同桌互相订正,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谁来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
板书:歌手大赛
谁的总分高?高多少?
一、 +=(分) =(分)
3
+- 5
8
二、三、
(+)
= =
=(分) =(分)
答:5号选手的总分高。
高分。
《歌手大赛》教学反思
初读教材,给人的感觉是很简单。
因本节教材是承接了三年级的学习内容,由于教师对知识点的渗透,很多同学对于数位知识已经有了认识,加减计算就很简单了!但真正走进课堂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
首先,计算细节学生难于把握。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3、进退位。
其中第三点是同学们最易犯错误的地方。
根据教学现状,我及时地调整了教学进度,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项的计算训练,强化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
其次,加减混合计算的简便计算是难点。
本章节的简便计算不同于以前的简便计算,其形式主要是a-b-c=a-(b+c).算理可以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引导同学认识,但想突破这一难点,这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又设置了一个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难点也就顺利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