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机电144)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适用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属于B类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PLC 编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
为此,必须完成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控制电路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继电-接触器系统基本控制电路,并能设计、安装、调试各种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后续课程:《伺服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等。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教学内容:接触器、熔断器;电磁式接触器;低压断路器;继电器。
基本要求:了解控制电器的分类与应用特点;了解常用典型控制电器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掌握常用典型控制电路的用法,会识别常用控制电器及图形符号。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控制电路教学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全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绘制的国家标准化;能绘制和阅读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利用常用的控制电器和基本电路进行简单的控制电路设计制作。
第三章常用机床电气控制教学内容: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Z3050搖臂钻床的电气控制;铣床电路电气控制。
基本要求:能阅读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况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时:96学时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训练与综合实训一体化,企业顶岗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结构、编程方法、编程技巧、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分析、设计和制作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机电设备行业更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为毕业后就业及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高职办学的需要,紧密依托行业开发课程,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联合共同开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就业为先”的理念,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论证,与行业技术专家一起根据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分析和归纳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按项目进行教学单元构建,将知识融合到项目和任务中。
课程内容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为指导思想,以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采用由课程组自编的十二五规划高职特色教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利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省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硬件资源,将课堂搬到实训现场,率先采用独具特色的“一班一厂、即学即练制”案例教学模式,在做、教、学中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实际工作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运用,在项目、任务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职业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二年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的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养成课,它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较基本和重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三、参考学时80学时。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和具体使用;让学生掌握元器件的合理选择及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能根据PLC控制系统正确安装与接线、并会进行系统调试、运行维护、故障诊断、系统维修等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行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配合的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独立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与人交往、沟通及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本教学标准有助于培养高素养技术工人,使他们熟知常用低压电器的型号、图形符号,具有技术参数选择能力,熟悉常用PLC设备的型号及选择,能熟练使用工具判断电器的好坏,能进行参数整定,能根据技术图纸进行PLC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并在运行中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1、职业知识:1)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图形和文字符号;2)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3)PLC控制系统的特点、结构、组成及编程语言;4)三菱FX系列PLC简介;5)PLC的基本逻辑指令;6)步进指令;7)功能指令;8)编程工具及使用;2、职业能力:1)正确识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和安装接线图;2)能按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正确绘制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元件接线图;3)能正确辩识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低压电器,会按照电气元件说明书查找型号,技术指标,接线方式;4)PLC编程软件的使用;5)PLC控制系统的I/O分配、外围接线图的绘制与I/O接线。
6)电动机基本控制环节的程序编写、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PLC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PLC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介绍三菱FX2N系列PLC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达到学习目标,最终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面向自动控制和新能源行业,培养与节电技术与管理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相关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术、技能,在自动控制领域从事生产、调试、维修、使用与管理、经营、服务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
(一)具体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PLC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FX系列编程软件及其使用,掌握基本逻辑指令与步进指令编程、调试及其应用,了解功能指令及其应用。
3.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得本课程信息的能力。
(2)具有PLC控制系统的接线、编程及调试能力。
(3)具有一定的PLC控制系统产品研发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四、课程实施(一)课程团队1.专任教师2至3人2.兼职教师2人左右(二)教学条件3.教室要求一体化实训室4.校内实训基地PLC技术实训室5.校外实训基地(三)课程资源1.教材编选姜新桥.PLC应用技术项目教程(三菱FX系列)(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6月2.参考资料(1)姜新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2)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3.信息化资源一体化实训室五、考核评价(一)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试(占40%)和平时成绩(60%)(二)考核标准1、理论考核(笔试,内容如下)(1)电气控制基础知识(2)PLC特点、分类(3)FX2N系列PLC(4)基本逻辑指令及其应用(5)步进顺控指令及其应用(6)功能指令及其应用2、平时成绩本课程作为一门考查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到60%,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课堂作业、上机操作评定等部分组成。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常用低压控制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和PLC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变频调速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电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等关键能力,反映电气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以及技能形成规律,以常用异步电动机为工作对象,实现不同的工业控制要求,根据PLC工业控制对象、控制要求的不同,确定项目和任务的编排顺序,依据任务实施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电气控制和PLC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初步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会识别、选择、使用常用低压电器,能正确识读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电路图。
2.能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能进行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调试、故障检查、分析及排除。
3.会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分配I/O 端子、设计PLC控制原理图,实现PLC 硬件系统的正确安装。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介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 编程应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PLC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各种控制元件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应用PLC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和编程。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的理解能力;2.使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PLC的工作原理和编程环境;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PLC进行简单的控制系统设计和编程。
三、课程大纲1.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1.1电气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分类1.2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1.3电路图符号和电气元件的标识1.4传感器和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2. PLC基础知识2.1 PLC的概念和分类2.2 PLC的工作原理2.3 PLC编程环境和基本指令2.4 PLC的输入输出模块和接线方法3. PLC应用案例分析3.1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2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3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4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四、课程教学方式1.理论授课:教师讲解电气控制系统和PLC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实验练习: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和PLC的实际操作和编程练习;3.课程设计: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PLC程序的编写,实现简单的控制任务;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现实生产中的电气控制系统案例,学习实际应用经验。
五、教学内容详解1.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的讲解电气控制系统是由电气元件、传感器、执行元件、控制设备等组成的,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部分将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及电路图符号和电气元件的标识等内容,使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PLC基础知识的讲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常用的控制设备,它能够通过程序控制内部的元器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电气控制与PLC》教材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及机电一体化专业一. 前言1. 课程的性质《电气控制与PLC》是高职校电气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企业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能力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具有可编程控制器和变频器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能对变频器操作及其参数设置、可编程控制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运行、调试与维护,使之能通过维修电工高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同时具有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满足生产现场可编程控制系统应用的需要。
2. 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观念方面,需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体优化课程结构。
树立加强素质教育,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个性特长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观念;树立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观念;树立教学层次多元化、培养途径多样化的观念;树立质量意识,用新的人才观念指导教学工作的观念。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通过课程综合精选核心项目,压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广容先进思想,重组知识单元。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和实行“导师制”联系工作;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3. 课程的设计思路电气控制与PLC源于同一体系,在理论和应用上一脉相承,而变频器是当今电气控制领域的新器件,应用广泛。
因此,将上述三部分内容重组在一起,既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遵循了技术的发展过程。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电气控制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气控制和PLC的基本原理、技术规范,具备电气控制故障分析与排除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调试简单的PLC控制系统。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规范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具备独立运用PLC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电气控制和PLC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相关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和创新精神。
3.强化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电气控制基础知识:包括电气电路基本元件与电气符号、电磁元件、接触器与继电器、电气控制原理等。
2. PLC硬件配置与组态:包括PLC系统硬件结构与连接,PLC输入输出点的配置,PLC编程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等。
3. PLC指令与程序:包括PLC指令的分类与应用,PLC程序设计与调试,PLC程序的存储与传输等。
4.电气控制与PLC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气控制和PLC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电气控制和PLC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操作,加深对电气控制和程序编写的理解与掌握。
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与思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3.期末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电气控制故障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五、推荐教材1. 《电气自动化技术基础》(第二版)——李明著2.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第三版)——王明等著3. 《PLC原理与编程》(第四版)——谢志标著六、课程评价1.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电气控制和PLC应用的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电气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广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18年10月本课程标准由《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组与湖北天堂抽水蓄能电厂等单位联合开发制定。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为原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以通过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为着眼点,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
一、学习领域定位1.本学习领域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应于本专业第五个典型工作任务,即现代自动控制技术与应用工作任务。
2.本学习领域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包括“电气控制”和“PLC技术”两个部分。
本课程将先进的控制器与传统的低压电器的课程讲述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学习和设计PLC控制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表二、学习(能力)目标1.专业专项能力: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形成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思路;掌握PLC的基本结构及原理以及三菱公司FX系列PLC的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掌握FX系列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于电动机及典型电气控制实践中。
2.专业综合能力:能熟练地对常规电气控制系统和PLC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运行和检修,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刻苦钻研,好学上进的精神;(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学习(工作)内容四、学习领域设计(一)学习领域设计依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将课程学习领域由简单到复杂设计10个学习情境、由简到繁设计8个工作任务,将8个工作任务贯穿于10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中,使学生具备PLC控制系统基本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气控制与PLC是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它在本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PLC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PLC程序设计、修改、通讯等知识,能够胜任企业对设备智能化操作使用的要求,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机电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畜牧机电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实用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控制电器的基础知识;2.掌握西门子PLC的程序设计、修改、通讯等知识;3.了解各种常见工业控制程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内容;4.掌握西门子PLC的基本程序语言的程序结构及常用的高级语言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PLC及其所属的控制用低压电器;2.能够熟练操作PLC编程软件;3.具备PLC基本程序的设计及修改能力,熟悉常用高级功能指令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2.热爱畜牧机电科学事业;3.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4.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5.具备从事本专业安全生产和环保的意识;6.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团队精神;三、参考学时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共计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①根据目标,设计任务。
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工作任务。
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组织学生仔细研究如何去完成任务,开展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想要掌握的知识点,而这些问题中,大部分是新的知识点,或者是以前没有掌握的技能,这也是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机电一体化)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标准(机电一体化)******学院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平台课程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负责人:制定时间:专业负责人审核: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一、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二、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门专业课程。
也是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的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较基本和重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本课程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设备的基本构成,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能力,通过参观实验室和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通过课程设计,对所学内容和所参观的实物,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三、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技术;后续课程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术。
本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一般在3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控制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掌握电气控制的各种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PLC的工程应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成为社会所需专用人才。
(一)课程专业背景分析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结构、编程方法、编程技巧,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具备PLC的工程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1)掌握PLC的基本指令系统、PLC系统的安装、PLC系统的模拟调试与现场调试;(2)能正确完成编程器的使用及PLC软件的使用;。
8《电气和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和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核心专业课程。
它以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作为前期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PLC的工作原理与应用领域,认识PLC的结构,掌握使用PLC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方法,能够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简单的程序,连接PLC外部电路并能进行程序调试。
通过学习培养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PLC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备生产过程或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能力,能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1.素质目标(1)领略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勇于探究各种工程问题。
(3)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良好习惯。
(4)对流畅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过程分析,发表个人观点。
(5)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查询、阅读相关技术资料。
2.知识目标(1)了解PLC的基本结构、分类、发展趋势及应用领域。
(2)掌握PLC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工作方式、安装布线的技术要求。
(3)熟练掌握PLC的编程元件、常用编程指令的功能及格式。
(4)掌握PLC程序设计常用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5)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6)能对自已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能力目标(1)能编制简单控制程序,熟练运用编程软件编制与修改一般PLC控制程序。
(2)初步具备分析实际PLC控制系统的能力,能合作完成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编程与调试工作,能排除系统常见的简单故障。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适应3年制中职学校。
二、适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及相关专业。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电子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B0075),后续课程有《智能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B0218)。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懂得常用低压电器的安装规范和使用要求,理解电机控制原理,掌握PLC的编程,熟悉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1、知识目标懂得常用低压电器的安装规范和使用要求,理解电机控制原理,掌握PLC的编程,熟悉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
2、技能目标懂得电气控制与PLC控制的方法,具备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技能证中动力部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素质养成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1.学时:1242.学分:7六、设计思路依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电气控制与PLC的应用,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校企合作等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完成电气控制的典型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或岗位方向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群平台课或岗位通用能力课)课程类别:□ A类: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C类:实验(践)课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一般在第3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控制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掌握电气控制的各种知识本课程定位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PLC编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初步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协作能力;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分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工厂常用控制电器的原理和选择,②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等基本环节的控制线路,③掌握PLC的梯形图和编程语言,④熟悉各种控制线路的阅读分析方法,⑤掌握电气接线图的工艺设计思想以及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⑥培养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的能力;⑦了解各种常见机床设备的基本结构、运动情况以及机械和电气的配合关系等;2、能力目标①正确识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和安装接线图;②能按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正确绘制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元件接线图;③能正确辩识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低压电器,会按照电气元件说明书查找型号,技术指标,接线方式;④能正确完成编程器的使用及PLC软件的使用;⑤能完成PLC控制系统的I/O分配、外围接线图的绘制与I/O接线操作;⑥能编写电动机基本控制环节的程序、完成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⑦能设计顺序控制系统、掌握常用功能指令的作用及应用;⑧能掌握PLC系统的安装、PLC系统的模拟调试与现场调试;3、素质目标①获得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③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④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⑤提高随机应变、工学结合的创新精神。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机电144)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103021适用专业:机电、机械专业课程性质:专业控制课程开课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工业系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144学时,其中理论课85学时,实践课(实训)59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
三、课程性质及定位(一)课程性质及目标1、课程性质《电气控制与PLC》课是以电器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技术为核心,统筹电机控制与3C技术的课程,它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具有对工厂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关键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求的自动化控制高技能人才,实现“为了行动而学习”的教学目标,为专业必修课。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组成:电动机与电气控制线路;变频器的使用;PLC基本指令的应用;PLC步进指令的应用、PLC功能指令的应用、PLC与变频器综合应用,实验指导书。
2、课程目标(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掌握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及故障检修;②掌握PLC的工程应用、维护和使用以及PLC在电气控制线路的应用及电气系统分析与维护。
(2)知识目标①熟练应用基本指令和步进指令是PLC编程的基础;②功能指令:现代工业控制的许多场合需要数据处理,因而PLC 制造商逐步在PLC中引入功能指令,用于数据的传送、运算、变换及程序控制等功能。
③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3)素质目标①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②形成具备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④具有热爱科学、积极创新的精神;⑤具有敬业爱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定位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能达到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103021
适用专业:机电、机械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控制课程
开课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工业系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144学时,其中理论课85学时,实践课(实训)59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
三、课程性质及定位
(一)课程性质及目标
1、课程性质
《电气控制与PLC》课是以电器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技术为核心,统筹电机控制与3C技术的课程,它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具有对工厂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关键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求的自动化控制高技能人才,实现“为了行动而学习”的教学目标,为专业必修课。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组成:电动机与电气控制线路;变频器的使用;PLC基本指令的应用;PLC步进指令的应用、PLC功能指令的应用、PLC与变频器综合应用,实验指导书。
2、课程目标
(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掌握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及故障检修;
②掌握PLC的工程应用、维护和使用以及PLC在电气控制线路的应用及电气系统分析与维护。
(2)知识目标
①熟练应用基本指令和步进指令是PLC编程的基础;
②功能指令:现代工业控制的许多场合需要数据处理,因而PLC 制造商逐步在PLC中引入功能指令,用于数据的传送、运算、变换及程序控制等功能。
③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3)素质目标
①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
②形成具备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
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④具有热爱科学、积极创新的精神;
⑤具有敬业爱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定位
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能达到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四、课程基本理念
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的原则,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课程教学体现强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与发展相互协调,强化学用结合,融入学科发展前沿。
课程的内涵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与整合。
在教与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员主体的作用,鼓励学员积极、自觉地自主学习和实训,提高学员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改革思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将电气控制与PLC分为电气控制系统、基本指令系统、步进指令系统、功能指令系统、典型控制系统设计等几个模块,最终使学生具备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PLC编程的能力及简单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模块结合本系实训条件,按“任务布置、计划、决策、实施、评估、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实施教学。
教学过程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同时争取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部分模块,通过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建议本课程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114学时左右。
第二部分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绪论(1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2、能够解释电气控制的概念;描述电气控制的内容;阐述电气
第一章电动机与电气控制线路(16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三项一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能够正确选用常用低压电器
第二章变频器的使用(4学时)
1、了解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PLC基本指令的运用(16学时)基本要求:
1、掌握PL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PLC的基本指令
第四章PLC步进指令的运用(6学时)基本要求:
1、掌握步进指令的运用
第五章PLC功能指令(1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功能指令的格式及功能
第六章PLC与变频器综合运用(2学时)基本要求:
1、掌握高速计数的使用
第七章西门子PLC与编程软件认识(4学时)
第八章典型PLC控制系统设计(18学时)基本要求:
1、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材或参考资料选用
(一)教材选用
鉴于目前高职教育教材的现状,教学工作中应以现有的教材作为辅助,同时根据项目化课程的特点自编教学讲义,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具有项目化课程特点的校本教材。
(二)参考资料
1、《电气控制与PLC运用技术》,吕爱华,电子工业出版社
2、《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王兆明,清华大学出版社
3、《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张伟林,人民邮电出版社
4、《PLC应用技术》,瞿彩萍,人民邮电出版社
5、《电器控制与PLC技术》,李建兴,机械工业出版社
6、《PLC及其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祝红芳,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教学建议
(一)教学条件和环境
为保障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实现,需要建设电气控制实训室、PLC实验室,并配备所需的电气控制与PLC资料和检测设备,同时建设1-2家校外实习基地等等。
为保障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实现,在实训教学实施时学生每组3-5人,并由任课教师及工作一线技术员(尽量)协助教学的组织实施。
(二)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教学中,贯彻“学生主体,教员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PLC应用模式的转变,使学员在学习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以人为中心,设计和评估PLC应用系统。
1、理论课
理论课采用讲授的形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的原则,采用讲授、启发、互动、工程实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PLC故障诊断的要点,调动课堂气氛,启发学员积极思维,保证教学效果。
2、实训课
采用分组的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分段式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课后,开放实训室,鼓励学员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到实训室练习操作技能。
3、辅导答疑
4、强调岗位适应能力
紧密结合PLC编程员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5、强化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开课时间
建议本课程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或学生修完液压与气压、电工基础等主要基础课程之后),总学时为72学时左右。
同时考虑到本课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会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建议在周课时设置时保证有一次课在3-4节或5-6节。
三、课程考核评价建议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在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学生都要对各个项目开展过程进行总结,完成项目报告并汇报,采用项目实训报告和工作单的形式增加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过程性考核在总成
绩中所占比例不少于50%。
(一)、理论考核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占该学期总评成绩的20%。
理论考核时间为90分钟。
对课程重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重在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考核
为全面反映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学习态度,从两方面对学员进行实践考核。
1、项目操作技能实训考核
在第一学期占20%,第二学期占60%。
2、实训综合考核
采用试卷给出考核题目,完成PLC控制系统综合实训考试,安排在第一学期期末,占该学期总评成绩的60%。
理论考核时间为120分钟。
(三)、平时成绩
在各学期中均占20%。
主要以学生考勤,上课互动两方面表现为依据。
(四)、试题类型及权重
填空题30%~40%、梯形图与指令表相互转化20%、控制电路图修改20%~30%、设计题10%~30%。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二)实行相关实验室开放,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
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四)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第四部分、其他说明
一、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
二、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及要求
PLC程序员初级
三、社会实践及提交成果要求
利用假期,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不少于1周,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
职院工业系
二○一二年四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