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随堂练习

合集下载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荆轲刺秦王》练习题一、基础。

1. 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人不敢与忤视()(2)而右手揕其胸()(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5)使工以药淬之()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秦王还柱而走。

D.卒起不意,尽夫其度。

3.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4. 指出下列句中词语活用类型并解释。

(1)函封之()(2)太子迟之()(3)群臣怪之()5. 解释下列各句中“略”的意义。

(1)攻城略地()(2)略无慕艳意()(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4)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6.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攀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今:(2)则秦未可亲也古:今:(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今:(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今:7. 翻译下列句子。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乃今得闻教!(3)乃为装遣荆轲。

(4)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6)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8)人不敢与忤视。

(9)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二、汇总。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王还柱而走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王必说见臣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

荆轲刺秦王练习

荆轲刺秦王练习

荆轲刺秦王练习荆轲刺秦王(时间45分钟满分55分)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工以药淬之B.秦王还柱而走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秦王必说见臣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兵旦暮渡易水兵:军队②终已不顾顾:回头③群臣怪之怪:奇怪④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⑤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⑥秦王惊,自引而起引:拉⑦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⑧被八创被:表被动A.①②③⑧B.②④⑤⑦C.③④⑤⑧D.①④⑥⑦3.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4.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愿大王少假借之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

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6.下面的句子。

(10分)(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的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的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秦朝D. 宋朝2. 荆轲刺秦王的目的是为了:A. 个人恩怨B. 政治目的C. 爱情D. 金钱3. 下列哪项不是荆轲刺秦王时所携带的物品?A. 地图B. 匕首C. 毒药D. 长剑4. 荆轲在刺杀秦王之前,曾经向谁学习剑术?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子5.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秦王最终是否被刺杀?A. 是B. 否二、填空题6. 荆轲是战国时期______国的刺客。

7.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使用的匕首上涂有______。

8. 荆轲在刺杀秦王时,秦王的侍卫______及时出现,帮助秦王脱险。

9. 荆轲刺秦王的行动最终以______告终。

10.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反映了战国时期______的激烈。

三、简答题11. 简述荆轲刺秦王的动机和背景。

12. 描述荆轲刺秦王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13. 分析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

四、论述题14. 论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意义和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15. 阅读以下关于荆轲刺秦王的史料记载,分析荆轲的个人品质及其行动对后世的影响。

“荆轲者,卫人也。

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悲歌。

始皇并天下,欲以威服诸侯,荆轲乃献图于秦,图穷而匕首见,遂刺始皇,不中,为秦所杀。

”六、判断题16.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不是虚构的。

()17. 荆轲刺秦王使用的匕首是他自己制作的。

()18.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秦朝建立之前。

()19.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被广泛记载于《史记》中。

()20. 荆轲刺秦王的行动得到了燕国国君的支持。

()七、连线题21. 将下列人物与他们对应的身份或事件连接起来。

荆轲 A. 燕国太子丹的使者太子丹 B. 秦王的侍卫秦王 C. 刺杀秦王的刺客侍卫 D. 燕国的国君八、翻译题22. 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荆轲至秦,献图于秦王,图穷而匕首见,荆轲持匕首刺秦王,秦王惊起,左右救之。

荆轲刺秦王随堂练习

荆轲刺秦王随堂练习

《荆轲刺秦王》随堂练习一、注音翦()樊於( ) 期髓()揕()拊()袒()扼( )腕( ) 淬( ) 忤( ) 濡( ) 顷( ) 徵( ) 瞋( ) 遗( ) 给( )贡职陛( )慑( ) 匕( )首见( ) 卒( ) 提( ) 夏无且( )二、通假字1.今日往而不反者(“”通“”,)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3.卒起不意(“”通“”,)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古义:今义:不讲诚信,无信用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年纪和辈份都高的人4.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6.终已不顾..古义:今义:①不照顾;②不考虑,不顾忌7.诸郎中..执兵古义:今义:<方>中医医生8.左右乃曰古义: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方位词,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跟“上下”相同;③动词,支配,操纵四、一词多义不得持尺兵( )1.兵不及召下兵( )秦兵旦暮渡易水(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穷图穷而匕首见(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多所欲也》) ( )秦王惊,自引而起( )3.引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图穷而匕首见( )4.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5.诚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6.顾顾计不知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7.乃乃今得闻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五、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 皆白衣冠...以送之()(2) 士皆垂泪涕.泣()(3) 又前.而为歌曰()2.名词作状语(1) 秦兵旦暮..渡易水()(2) 箕.踞以骂曰()(3) 发尽上.指冠()(4) 进兵北.略地()(5) 函.封之()(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 太子迟.之()(2) 群臣怪.之()六、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练习及答案_Microsoft_Word_文档_(22)[1]

荆轲刺秦王练习及答案_Microsoft_Word_文档_(22)[1]

《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2.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分别写出其古今的不同意义。

A.仰天太息流涕词语古义今义B. 持千金之资币物词语古义今义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词语古义今义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词语古义今义E樊无期偏袒扼腕而进词语古义今义F.愿大王少假借之词语古义今义G.事所以不成者词语古义今义H.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词语古义今义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B. 偏袒.(tǎn)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怯懦.(ruò)C. 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D. 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②③B. ④⑤⑦C. ②③⑧D. ①⑥⑧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樊於期偏袒..执兵( )..扼腕而进( ) (2)诸郎中(3)樊将军以穷困..之( )..来归丹( ) (4)愿大王少假借(5)左右..,秦武阳色变振恐( ) ..既前,斩荆轲( ) (6)至陛下(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6. 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一、选择题1.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荆轲刺秦王的行动是为了哪个国家?A. 秦国B. 燕国C. 赵国D. 齐国3. 荆轲在刺杀秦王之前,曾向谁学习剑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4. 荆轲在刺杀秦王时使用的武器是什么?A. 匕首B. 长剑C. 弓箭D. 枪5.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A. 立即处死荆轲B. 将荆轲囚禁C. 赦免荆轲D. 放逐荆轲二、填空题6.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携带的地图中隐藏着_________。

7. 荆轲在刺杀秦王时,使用的匕首上涂有_________。

8.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_________年。

9. 荆轲刺秦王的行动是为了报答_________的恩情。

10. 荆轲在刺杀秦王时,因为_________而失败。

三、简答题11. 简述荆轲刺秦王的动机是什么?12. 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人物参与?13. 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王对燕国采取了哪些措施?14.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何意义?15.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四、论述题16. 论述荆轲刺秦王事件对战国末期政治格局的影响。

17. 分析荆轲刺秦王事件中,荆轲的个人品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8. 论述荆轲刺秦王事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及其文化价值。

19. 从荆轲刺秦王事件中,探讨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

20. 论述荆轲刺秦王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被重新解读和评价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题21. 阅读以下关于荆轲刺秦王的史料,分析荆轲的刺杀计划为何失败,并提出你认为可能成功的替代方案。

史料:荆轲,燕人也。

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荆轲以匕首刺秦王,不中,秦王大怒,遂杀荆轲。

22. 假设你是荆轲的谋士,你将如何策划刺杀秦王的行动,并确保行动的成功?六、创作题23. 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为背景,创作一篇短文,描述荆轲在刺杀秦王前的准备过程。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荆轲.(kē) 拜谒.(yè) 督亢.(hánɡ)戮.没(lù) 谬.误(miù)B.偏袒.(tǎn) 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 怯懦.(ruò)C.淬.火(cù) 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 拊.心(fǔ)D.创.伤(chuānɡ) 创.办(chuànɡ)瞋.目(chēn)箕.踞(jī) 目眩.(xuàn)解析:A项,“亢”应读kànɡ;B项,“懦”应读nuò;C项,“淬”应读cuì,“杵”应读chǔ。

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②③B.④⑤⑦C.②③⑧D.①⑥⑧解析:②③⑧都是名词做动词;①是名词作状语,④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⑤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⑥名词作状语;⑦动词的一般用法。

答案:C3.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①连词,表修饰关系;②连词,表承接关系;③④均为介词,用,拿。

答案:C4.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见燕使者咸阳宫C.嘉为先言于秦王D.使毕使于前解析:A项,定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中B项省略了介词“于”。

答案:A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在神州大地上沸沸扬扬上演的一出“新西兰毒奶粉”事件经过几天的折腾,终于尘埃落定。

荆轲刺秦王(含课后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含课后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含课后练习题)荆轲刺秦王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因得幸而进。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___必说见臣,日以尽矣。

今日往而不反者,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___曰:“卿何不早言?”___曰:“臣闻之,见事不言,失事有殃。

臣不敢不言也。

”___曰:“___,朕甚悦,卿何为不反?”___曰:“臣闻之,臣有以报国,不得不反;臣无以报国,死而无益,不如死而有益。

”___曰:“卿有以报国乎?”___曰:“臣有之。

”秦王曰:“何以报之?”___曰:“臣闻之,___有虎狼之心,天下莫不诛之。

臣愿为秦除狼而得虎,为陛下开疆拓土,使天下得安,臣之报也。

”___曰:“善。

卿何时为之?”___曰:“臣请得二月之内。

”___曰:“卿速归。

”___曰:“臣归而不见陛下,臣之计不成。

请得复入。

”___曰:“卿速入。

”___曰:“臣恐有变,愿得三军。

”___曰:“卿何以得三军?”___曰:“臣闻之,秦之三军,非陛下之有也,臣请得___、___。

”___曰:“卿其速归。

”___曰:“臣请得一行书。

”___曰:“卿其取之。

”___曰:“臣请得___。

”___曰:“卿其取之。

”___曰:“臣请得一剑。

”___曰:“卿其取之。

”___三请而得,遂归___。

___曰:“子欲为大事,无他,必先去秦王。

”___曰:“臣请得五百金,十匹绫,二十匹縢,以资行。

”___:“子欲为大事,而求___,___?”___曰:“臣有以诱秦王之心。

”___:“善。

子其行。

”___乃以___诱___之心。

___欲得之,乃使人追___。

___至咸阳,___已去,___乃私见___,欲得入见___。

___於期曰:“此危道也,不可行。

”___曰:“臣有所献于___,___必喜。

”___於期曰:“何物?”___曰:“臣有一图,可使___图燕王。

”___:“善,吾为卿请见。

”遂入见___,___大喜,与___。

___乃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右手持匕首揕之,___还柱而走。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一、辨音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2、胡不见我于王 ( ) 4.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 )3、而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6.便要还家 ( )4、才美不外见 ( ) 8.且臣少仕伪朝 ( )5、愿陛下亲之信之 ( )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二、形旁辨义法1、窥、鄙:从()看,目光短浅的事。

2、祗、亵:从()事,有轻慢不敬的意思。

3、咨、诹:从()言,都是询问的意思。

4、拔、举:从()力,都有提升的意思。

5、延、引:从()手,都有“导引”的意思。

6、课、程:从()文,都有“督促”或“考核”的意思。

7、游、嬉:从()水,与游玩有关。

8、奉、承:从()手,都有“接受”的意思。

9、亡、牧:从()牛,都与放牧有关。

10、善、颇:从()心,都有“美好”或“正”的意思。

三、译句解题法题目用诗句或典故拟出,解题才能与上下文意吻合。

例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咸”分别是什么意思?“毕”是完全,“咸”是都。

全句意思是“贤良的人才都汇聚到这里,年少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四、前后法有些词语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意义,离开了它通常的用法,如果孤立地理解,难免望词生义,前后才能准确理解。

例如:“善刀而藏之”中的“善”,常用义为“善良”,而在这句中却要理解为“擦拭(刀)使之干净”。

全句意思是“拭擦好刀并把它藏起来”。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一场震撼历史的刺杀,两个国家的命运对决,三个各怀心事的人物,演绎出一场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这就是《荆轲刺秦王》所带给我们的历史画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背景介绍、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案例分析以及总结等方面,详细探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时期的一场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传奇。

故事讲述了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受命刺杀秦王嬴政,最终失败的故事。

在这场政治与利益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英勇无畏的荆轲、智勇双全的秦王以及阴险狡诈的燕太子丹。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一、选择题1.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荆轲是燕国的什么人?A. 将军B. 使臣C. 刺客D. 学者3. 荆轲刺秦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A. 个人恩怨B. 国家利益C. 个人荣誉D. 财富4. 荆轲在刺杀秦王时使用的武器是什么?A. 剑B. 匕首C. 弓箭D. 刀5.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最终的结局是什么?A. 成功刺杀秦王B. 被秦王所杀C. 被秦王俘虏D. 逃脱二、填空题1.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是燕国的______,他为了______,决定刺杀秦王。

2. 荆轲在刺杀秦王的过程中,他使用的是一把锋利的______,这把匕首上涂有______。

3. 荆轲在刺杀秦王时,他假装是______的使者,以______为名,接近秦王。

4.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最终以荆轲的失败告终,但他的行为被后人视为______。

三、简答题1.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为何选择刺杀秦王?2.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的刺杀行动为何失败?3.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对后世有何影响?四、论述题1.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2.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文学和艺术中的表现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启示?五、判断题1.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错误)2. 荆轲是燕国的刺客,他为了个人恩怨刺杀秦王。

(错误)3. 荆轲在刺杀秦王时使用的是弓箭。

(错误)4.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最终以荆轲的成功告终。

(错误)5.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对后世没有影响。

(错误)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B4. B5. B二、填空题1. 刺客国家利益2. 匕首毒药3. 燕国献图4. 英勇行为三、简答题1. 荆轲选择刺杀秦王是因为他忠于燕国,为了阻止秦国的扩张和侵略,保护燕国和其他国家的安全。

2. 荆轲的刺杀行动失败是因为秦王的警觉性高,以及荆轲的计划不够周密,加上秦王身边的护卫力量强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之《荆轲刺秦王》随堂练习一、注音翦(jiǎn)樊於(wū) 期(qī)髓(suǐ )揕(zhèn )拊(fǔ )袒(tǎn )扼(è)腕(wàn ) 淬(cuì) 忤(wǔ ) 濡(rú) 顷(qǐng) 徵(zhǐ) 瞋(chēn) 遗(wèi ) 给(jǐ)贡职陛(bì) 慑(shè) 匕(bǐ)首见(xiàn ) 卒(cù) 提(dǐ) 夏无且(jū) 二、字意1、指出下列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秦王还柱而.走连词,表并列②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并列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因为2、指出下列句中词语活用类型并解释。

(1)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2)太子迟之(意动用法,认为......迟缓)(3)群臣怪之(意动用法,以......为怪)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攻城略.地(侵略,掠夺)(2)略.无慕艳意(丝毫)(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谋略)(4)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大概)(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召见)(2)君既若见.录(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3)乃遂私见.樊於期(会见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2)莫我肯顾.(照顾)(3)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4)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顾忌)(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攀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眼泪今:鼻涕(2)则秦未可亲.也古:接近今:亲人(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身陷绝境,走投无路今:生活贫穷困难(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解衣袒露一臂今:偏向某一方三、翻译下列句子。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窘迫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2)乃今得闻教!直到今天终于有机会听(您)的教导(3)乃为装遣荆轲。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4)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

(5)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四:延伸拓展(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七十七·诸葛丰》)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

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

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

京师为.之语曰:“间何阔,逢诸葛。

”上嘉其节,加丰秩光禄大夫。

时侍中许章以外属贵幸,奢淫不奉法度,宾客犯事,与章相连。

丰案劾章,欲奏其事,适逢许侍中私出,丰驻车举节诏章曰:“下!”欲收之。

章迫窘,驰车去,丰追之。

许侍中因.得入宫门,自归上。

丰亦上奏,于是收.丰节。

司隶去节自丰始。

丰上书谢曰:“臣丰驽怯。

陛下不量臣能否,拜为司隶校尉,复秩臣为光禄大夫,官尊责重,非臣所当处也。

常恐卒填沟渠,无以报厚德,长获素餐..之名。

故常愿捐一旦之命,不待时而断奸臣之首,悬于都市,编书其罪,使四方明知为恶之罚,然后却就斧钺之诛,诚臣所甘心也。

今邪秽浊混之气上感于天,是以灾变数见,百姓困乏。

此臣下不忠之效也,臣诚耻之亡已。

今陛下天覆地载,物无不容,使尚书令尧赐臣丰书曰:‘夫司隶者刺举不法,善善恶恶,非得颛之也。

勉处中和,顺经术意。

’恩深德厚,臣丰顿首幸甚。

臣窃不胜愤懑,愿赐清宴,唯陛下裁幸。

”上不许。

是后所言益不用。

丰以.春夏系治人,在位多言其短。

上徙丰为城门校尉,丰上书告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

上不直.丰,乃制诏御史:“城门校尉丰,前与光禄勋堪、光禄大夫猛在朝之时,数称言堪、猛之美。

丰前为司隶校尉,不顺四时,修法度,专作苛暴,以获虚威,朕不忍下吏,以为城门校尉。

不内省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报举,告案无证之辞,暴扬难验之罪,毁誉恣意,不顾前言,不信之大者也。

朕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上不直.丰,乃制诏御史直:认为……正直B.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特立:有独特见地,与众不同C.丰亦上奏,于是收.丰节收:逮捕,拘押(没收,收缴)D.无以报厚德,长获素餐..之名素餐:白吃饭,不劳而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丰以.春夏系治人,在位多言其短介词,在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连词,表转折,却B.朕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副词,表祈使,可,当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反诘,岂,难道C.不内省诸己,而.反怨堪、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连词,表转折,却D.许侍中因.得入宫门,自归上连词,因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介词,依靠、凭借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诸葛丰“特立刚直”的一组是[ B ]⑴以明经为郡文学说明此人有学问⑵刺举无所避⑶间何阔,逢诸葛⑷丰以春夏系治人陈述丰惩治犯人的时间⑸丰案劾章,欲奏其事A.⑴⑵⑸B.⑵⑶⑸C.⑴⑶⑷D.⑵⑷⑸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D ]A.诸葛丰性情特立刚直,皇上非常赏识他这种节操,先提拔他做了司隶校尉,后又让他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

正解:先提拔他做司隶校尉,后来因为赏识他的特立刚直,让他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B.许章是皇上的外戚而且受到宠爱,诸葛丰因查证和弹劾许章的罪过而丢掉了司令校尉之职位。

正解:丢掉的是司隶校尉的符节C.诸葛丰上书谢罪说:“现在奸邪污浊之气惊动了上天,因此灾难、变异屡屡出现,老百姓因之而贫乏,这是臣下没有尽心尽责效忠朝廷的结果。

”正解:这是臣下不能效忠朝廷的结果D.皇上下诏给御史说,诸葛丰做司隶校尉时,不顺应时令,整饬法纪,专门从事残酷的惩罚,其目的是想以此获得虚假威名;他弹劾堪、猛二人是为了报复他们。

1. C 收:没收,收缴2.C A.介词,在;连词,表转折,却B.副词,表祁使,可要,当;副词,表反诘,岂,难道C.连词,表转折,却。

D.连词,因为;介词,依靠,凭借3.B ⑴说明诸葛丰有学问;⑷陈述诸葛丰惩治犯人的时间4.D A.皇上先提拔诸葛丰做了司隶校尉,后因赏识他特立刚直的节操,又让他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

B.许章是皇上的外戚而且受到宠爱,诸葛丰因查证和弹劾许章的罪过而丢掉了司令校尉的符节。

C.诸葛丰上书谢罪说:“现在奸邪污浊之气惊动了上天,因此灾难、变异屡屡出现,老百姓因之而贫乏,这是臣下不能效忠朝廷的结果。

”参考译文诸葛丰,字少季,琅邪郡人。

因通晓经书而成为郡中文学之士,凭借刚直著名。

汉元帝提拔他做了司隶校尉,诸葛丰检举、揭发,无所畏避。

京师的人们为了赞扬他而说:“为什么好久不见有谗言离间的小人了,这是因为朝廷上有了个诸葛丰。

”汉元帝赏识他的这种节操,让他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

当时,侍中许章因为是皇帝的外戚受到宠信而显贵,骄奢淫逸,不遵守法令制度,他的宾客犯了罪,与他有牵连。

诸葛丰查证了许章牵连在案的事实,正想向皇帝上奏,恰好碰到许章外出,诸葛丰停下车,举着符节对许章说:“下车。

”想就此逮捕许章。

许章窘迫之际,驱车逃走了,诸葛丰也驱车追赶。

许章因为能够自由进入宫中,故自己到皇上那里投案自首。

诸葛丰也就进宫上奏,皇帝就收缴了诸葛丰的符节。

司隶校尉没有符节,是从诸葛丰开始的。

诸葛丰于是上书谢罪,说:“我愚蠢、怯懦,皇上您没有考虑我的能力大小,让我做了司隶校尉,又让我和光禄大夫享有同等官秩,这官职已很高了,身在其位,责任重大,本不是我能够胜任的。

我常常担心突然死去,没法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永远背上尸位素餐的名声。

所以我时常盼望能有朝一日为朝廷献身,不顾一切地惩治奸邪,将他们的头颅砍下来悬挂在都市之中,再书写出他们的罪恶,使天下人都明白作恶的人应受到惩罚,这样以后我就是被诛杀,也心甘情愿。

现在奸邪污浊之气惊动了上天,因此灾难、变异屡屡出现,老百姓因之而贫乏。

这是臣下不能效忠朝廷的应验,我对此实在有一种无尽的羞耻感。

现在皇上您的宽厚就像上天能覆盖一切,大地能够承受一切一样,没有什么不能够容纳的。

您派尚书令尧给我诏书说:‘司隶校尉批评、举奏之事,褒奖善良,惩治邪恶,不能专权行事,应中庸平和,顺应经术宗旨。

’皇上对我恩深德厚,我深感荣幸,叩头拜谢。

但是我承受不了内心的忧闷,恳求皇上赐给一点闲暇召见我,请皇上裁决。

”皇上没有答应他。

此后,诸葛丰提的建议皇上更加不采纳。

诸葛丰常在春、夏两季逮捕、惩治犯人,朝廷官员大都反对他这样做。

于是皇上让他去做了城门校尉,诸葛丰便上书皇上告发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

皇上认为他不正直,就下诏给御史说:“城门校尉诸葛丰,以前和光禄勋堪、光禄大夫猛一起在朝的时候,多次称赞二人的长处。

诸葛丰前段时间做司隶校尉时,不顺应时令整饬法纪,专门从事残酷的惩罚,想用这种方式获得虚假的威名,我不忍心把他交给有关衙门处置,调任他做城门校尉。

但他不从内心反省自己,反而怨恨堪、猛二人,并以弹劾进行报复。

他所告发的都是毫无根据的事,只不过是为了张扬他人难以验证的罪过,他任意地褒奖、诋毁他人,不顾及以前说过的话,是极不信实的行为。

我可怜他年纪大了,不忍心用刑法惩治他,可罢免他为平民。

”(选自《汉书·列传第七十七·诸葛丰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