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民俗

合集下载

靖远美食

靖远美食

靖远靖远,中国西部一个文明古老的县份,黄河上游一方生机蓬勃的土地。

她处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位居甘肃省中部,山环水绕,地域辽阔,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成为古丝绸之路北线重镇之一。

素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之称谓,被誉为“陇上名邑”、“黄河明珠”。

糁饭将米和面混在一起做成的面食,是靖远人发明创造的传统家常饭。

远在唐代,靖远就因盛产糜谷类粮食作物而闻名,贞观八年曾将地名改为粟州,由此可知,米饭自古以来就是当地的主要食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靖远的干旱半干旱山区以及高扬程灌区,适于糜子、谷子生长,广为种植,经过碾磨去皮后称之为黄米、小米,黄河沿岸则大面积种植水稻,去皮后称为大米或白米。

因所用米料以及加入面粉的不同,有小米糁饭、黄米糁饭、白米糁饭之别,还有黄米和白米混合做成的糁饭,有麦面糁饭、豆面糁饭、包谷面糁饭等。

糁饭的传统做法是,先将米料淘净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其煮沸,待熟烂至七八成时,撒上面粉搅拌融合,盖上锅盖焖一会儿即可。

后来人们摸索出仅用米来做糁饭的方法,即在焖米饭时适当增加水量,待米饭焖熟后用力搅拌,使米粒碎化成为糁饭。

俗语云:“糁饭若要好,三百六十搅。

”只要做法地道,搅拌适度,做出的糁饭才具有粘性,吃起来柔软爽口,味道与口感方能俱佳。

过去农村生活条件差,糁饭是每日必备的主食,大多用黄米做成豆面糁饭或包谷面糁饭。

如今,靖远糁饭登临大雅之堂,摆上宴会餐桌,成为大众喜欢的时尚面食。

臊子面或统称长面,为靖远面食的一种类型,用小麦面做成细长的面条,放入沸腾的水中煮熟,捞出后加汤或用食油凉拌而成,凉吃有凉面,热吃有臊子面和酸汤长面。

臊子面,又叫荤汤长面,是靖远人喜欢吃的面食之一。

靖远城乡习俗,凡遇吉庆喜事的场合,都要吃臊子面。

小孩过生日和老年人过寿,吃长面寓意着长安长寿,招呼亲戚朋友,吃长面意味着常来常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臊子面的做法很讲究,过去用手擀成圆形面张,叠起后用刀随意切成宽细不等的长面,叫做手工面,如今已为机器面所替代,少了原始的风味。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历史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历史介绍

白银市靖远县历史详细介绍靖远县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东临宁夏海原县,西接白银区,南邻会宁县,北与景泰县、宁夏中卫县毗邻。

全县总面积5809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175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7.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4万人。

黄河流经县境10个乡镇154公里,全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构成,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

由于位于西部内陆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甘肃省后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0年底,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40.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8.3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4.32亿元、11.68亿元和14.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29:36。

大口径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8965万元增长到2027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3290万元增长到808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18.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9元,比“十五”末增加45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8元,比“十五”末增加1473元。

靖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

靖远地处省委、靖远县风光(20张)省政府重点规划建设的兰白核心经济区和白银市规划建设的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黄河农业经济带中心区域,刘白高速、国道109线、白宝铁路等交通干线横穿全境,县城黄河公路大桥及省道207线建成通车,正在规划建设的包兰铁路兰州至惠农段二线工程纵贯全县,18个乡镇乡乡通油路,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运输网络。

交通便捷,货运畅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重镇和西北重要的商埠旱码头,具有良好的市场扩散条件和辐射带动能力。

靖远地域汉民族礼俗—丧礼

靖远地域汉民族礼俗—丧礼

白银民风民俗之靖远地域汉民族丧礼礼俗姓名:石福常[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治国家,素称“礼义之邦”。

礼在传统社会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礼是由原始群居的社会逐渐演变,约定俗成,大约始于周代。

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种,即五礼。

丧葬仪礼是五礼之一。

丧葬仪礼是家族社会亲亲等关系的集中表现。

本文主要是从靖远地域汉民族传统丧葬仪礼的礼程,丧葬仪礼的文化内涵及对丧葬仪礼改革的思考三个方面探讨礼制的意义,功用与表现的。

[主题词]:丧葬礼程,文化内涵,改革思考治丧是中国人为发送亡者,特别是年老去世之人所举办的一种活动。

丧事活动的来源历史悠久。

据《礼记·檀弓上》记载:“丧三日而殡。

”是说当时人死了要举办三天的丧事活动,才安葬。

对传统的治丧礼仪,我们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其中具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我们不宜提倡。

靖远地处甘肃省中部,民族众多,习俗各异,现就靖远地域汉民族治丧礼仪作一简单介绍。

一、丧葬礼程1、送终。

凡人垂危之际,子女等直系亲属应守护在其侧,听取老人遗言,直到亲人去世,以表孝心,称为“送终”。

亲人仙逝,家属哭泣尽哀,然后抬尸放在临时设置的灵床上。

将死者临终所卧床席及垫草之类,在家院中焚烧,同时烧化纸钱,称为“烧倒头纸”。

死者断气时燃放鞭炮,以示魂归西天。

2、择时。

死者咽气以后,子女亲属商榷先请阴阳先生,避殃、择吉日、设灵堂、开吊、诵经、选吉地、定下葬时间。

然后组建临时治丧委员会,治丧委员会成员一般由本村或本社有声望者组成,根据子女亲属意见具体安排这次丧仪活动,多则七天,少则三天,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报丧。

吉日择定后,将亲友列出清单,由治丧委员会派人发出报丧帖,或打电话或登门通报死讯,告之开吊及安葬时间。

派人登门报丧,应尽量遣派办事老练,会说话,懂礼数的人前往。

对死者远在异地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子女、配偶等报丧时,不宜直接通报死讯,而应采取一种较委婉的说法,如“病危”、“病重”等等,以防亲人接到死讯病倒影响奔丧。

靖远法泉寺的历史变迁与当地民俗

靖远法泉寺的历史变迁与当地民俗

p o l O wo s i ,t iw,a d t l y sn e a ce t t s e pet rhp Ove n O p a i c n i n i me .Fa u n mo a t r fJn y a a e n d f e s n t n l q a n s e y o i g u n h s b e e i d a a i a n o
Ab ta t Fa u n mo a t r f i g u n i n ft emi e n u a ce tt mp ewh c e f B d h s ,Ta im ,Co f — s r c : q a n s e y o n y a so e o h l n im n i n e l i h s to u d im J l os n u
术 、 学 艺 术 于一 体 , 文 自古 以来 就 是 人 们 朝 觐 、 赏 、 乐 、 憩 的好 去 处 。靖 远 法 泉 寺 曾被 定 为 国 家 级文 物 保 观 娱 游 护 单 位 , 为 省级 文物 保 护 单 位 和 省 级 森 林 公 园 , 中景 观 既 多 且 奇 . 不 胜 收 , 中法 泉 石 窟 群 最 具 价 值 。 现 寺 美 其
o ig u nh v n tiigsmi rt swi n u n g oGr to s fJn y a a ema ysrkn i l ii t Du h a gMo a o te ,Tin h i is a o te ,Yo gigBn — a e h a s u j h nGr to s Ma i n j ig n
第 2 5卷 第 6期
20 0 9年 1 1月
甘 肃联 合 大 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Ga s a h i e st ( o ilS in e ) o r a n u Lin e Un v r i S ca ce c s o y

靖远八景

靖远八景

靖远古八景靖远汉武臵县,骞开丝路,民俗风情多彩多样,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县城154公里,有雪山、戈壁、草场,还有黄土地貌、黄河峡谷等险峻地貌;靖远物产丰富,人文景观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美妙的田园风光,许多现代文明也可圈可点。

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是古丝绸之路北路上的要道,距兰州140公里,处在兰、宁、呼经济带的几何中心,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之称;全县5809.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6.3万人,南北长135公里,东西宽120公里,地域广大,前景广阔;国道109线、省道207线、308线、白宝铁路、刘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京呼银兰光揽横穿全县,有程控电话2.9万部,装机容量9000多门,移动通讯覆盖全县,交通便捷,通讯方便。

靖远造化毓秀,景观旖旎,黄河带两岸,屈吴襟三陇,一川烟霞,百顷碧畴。

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其分布大体呈现“一带两山一线”的特点:一带指的是黄河沿岸带,黄河乌金峡、大浪天险、鹞子翻身、洋人招手、黄河飞虹、北湾河心岛、中流砥柱、虎豹口——红军渡、黄河风情园、碾湾生态园、乌兰耸翠、鹿鸣泰和、小口枣园、大庙梨园、大坝高效农业观光园、祖厉秋风、月河晚照、瓜园度假村、黄河水车、黄河古渡、羊皮筏子探险漂流、冲锋舟冲浪等主要旅游景区景点都分布在这个带上;两山主要是指屈吴山和哈思山,以自然风光为特色,有屈吴春嶂、雪岭堆银、原始森林、高山流水、雪山、草场以及云台山的旱塬风情等,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地领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陶冶性情;一线指的是丝绸之路线,以古城堡、石窟、寺庙、岩画、雕塑等人文景观为特点,主要景点有平滩堡祖厉古城、北城滩遗址、明长城及烽燧遗址、哈思吉堡、黑城子古城堡、吴家川岩画、法泉寺石窟、接引寺石窟、红罗寺石窟以及三槐树、钟鼓楼、乌兰山等古建筑及仿古建筑群。

靖远已命名的名片有: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基本普及九年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县、甘肃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十强县、甘肃省双拥模范县城,甘肃省卫生县城。

甘肃靖远方言音系

甘肃靖远方言音系
分地方 。
l祖 增 I 全 曹 从 s 举 争 S 去 巢醋 糟 ' 齐
l 主 5 蒸 招 l昌 处 初 除 5潮 虫 锄 ‘
S 苏 僧 丝 z雨 旋 虚 生 诗 衣
5扇 声 税 书 认 闰日 软 绕 然
l 城里话 与其他 四种 口音 的差异 _ 3
1 .城 里话跟下河话 的差异 : .1 3 ①上声 字调值不 同 , 里 城
24油f即liou2421lm昌r24石板啦4211p弱5油水儿iou242115u3r31石料5位42111i053油渍儿iou2421ltsar33上工两33ku00上班儿a日33p砷l上联s面33li三243l上联儿面331i否r2431上手面33ou5531上等儿询33西31上算s面33su三3331上面儿面33mi西3331上声在非上声前不变调在上声前变调表兄p为55cy两31小葱儿9i055ts05r丛表侄pi055t124小人儿gi055z5r24表弟pi055r133小辈儿gi055par21表姐pi055211ti05531姐儿9i0553lt9iar21表演pi055211h蟊55小鬼儿9i05531kuor21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去声后的都读31调例见上作前字例
不 同 , 里 话 读 高 平 调 【5, 干 儿 话 读 高 降 调 【3。 干 儿 话 城 5 ]南 5】南 里 中 原 官 话 陇 中 片 的特 色 明显 一 些 。 1 . 里 话 跟 条 城话 的差 异 , 要 表 现 在 古 清 和 次 浊 声 . 4城 3 主 母 人 声 字 的 今 声 调 读 法 的 归 派 , “ 、 、 、 、 ” 城 里 如 黑 百 铁 落 六 ,
声 韵 调
音 ,且秦安等 地生意人经 常来往 靖远经 营贸易并定 居而 得 名 。今不知何种原 因而有歧 视之意味 , 这里使用 “ 南干儿” 只

靖远历史及风俗习惯简介

靖远历史及风俗习惯简介

靖远历史及风俗习惯简介靖远县滨中华民族文化摇篮黄河之畔,属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之一,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地处边陲,民族往来频繁,陡迁不定,战乱接踵,兴衰多端……凡此种种形成了独特的民俗。

靖远县民族徙迁活动情况靖远县自新石器时代已有了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长期以来为各兄弟民族共同生息经营。

先民活动情况史籍记载简略。

《康熙·靖志》谓“古会州(按:今靖远县)为西北荒幅边徼,昔人据险卜筑,不过恃大河为天堑耳。

而河外即沙塞毳幕”及“靖远虽古羌戎地。

”这说明靖远县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

如遗留至今的地方名有“乌兰山”、“打拉池”、“迭烈逊”、“哈思吉”、“毛卜拉”等均为蒙语,足证其蒙民居住过。

就姓氏而言,据《甘肃省通志》载:“甘肃地处边陲,屡经兵燹,私家谱谍,荡然无存,欲考姓氏源流,戛乎其难”。

其中所搜集到有关靖远的姓氏极少,仅有:赵氏:靖远赵率教,明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总兵官、右都督。

郭氏:会州郭蛤蟆,金兰会洮河元帅。

王氏:靖远王进宝,清初以功擢陕西提督,奋威将军,谥忠勇,子用予历任松潘、固原、太原、凉州四镇总兵。

潘氏:靖远潘育龙,清康熙时以功授肃州总兵,擢固原提督、谥襄勇。

子福游击、祥重庆知府,祺、衸、褘康熙举人、从孙之善川北、西安二镇总兵。

陈氏:靖远县陈善新乡县人,明初由靖远卫百户升指挥佥事,历任宁镇副将,子纪,纪子谟,谟子节,节子取学,取学子宏荫,宏荫子五瑞相继袭。

魏氏:靖远魏益其气先三原人,父从征满四阵亡,益以功授靖远卫百户,子荣升副千户,子堂,堂子继宗,继宗子印,印子承勋相继袭。

展氏:靖远展誉美,清朝邑训导。

房氏:靖远房怀明,怀明本卫指挥,弟恺官邓州同知,房镐子恢,孙凤时皆能世其家学。

房世纯,清武生,凉州游击。

火氏:靖远有火家台子,皆火姓居之。

这些姓氏大部是其人显达而记入的,不能尽括靖远先民的姓氏,这种局限性,失去了原来的面目。

同时据《甘肃通志稿》载:“甘肃境内之伊斯兰教徒始为元世祖至元廿八年(1291)以甘肃旷土赐回回昔宝赤合散等俾耕之。

浅谈靖远张氏古琴艺术

浅谈靖远张氏古琴艺术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文人的必修之器。

古琴也是儒学重要的六艺之一。

《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等优美诗句。

历史上著名的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嵇康、李白等等。

古琴音乐所蕴含的音韵在琴曲的标记性、音乐的结构性方面是非常优雅的,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尤其是构成了汉族音乐审美的核心。

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因此,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具有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继昆曲之后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琴曲《高山流水》蕴含的故事,多数人都很熟悉。

俞伯牙在自然环境中自娱自悦、修炼琴艺,以致后来钟子期成了“知音”。

在这种情形中,音乐对于它的行为者及“知音”来说,讲究的是意境,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对人生、对大千世界的所体验到的某种冲动的意境。

那种意境是纯净的,也是朦胧的,是超脱的,也是无功利的;它是心灵与自然的感应与沟通,是精神与灵魂的凝练与升华。

古琴的乐器本身也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

比如,它的长度为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

琴面为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为“天圆地方”之说。

古琴有十三个徽,代表着一年有十二个月及闰月。

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并与《易经》学说相关联,有自身完备的理论体系。

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为了增加士气,又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古琴演奏的琴谱不是用简谱中的阿拉伯数字作为音符,更不是西洋曲谱中的五线谱,而是文字谱。

文字谱是用普通文字详细描述弹琴时的定调、弦序、徽位,从而规定音高、音色和时值等的一种记谱法。

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

这种琴谱可以解释非常复杂的演奏方式,但却不标明精确的节奏,这正是古琴文化特征有意义的地方。

祖籍合阳之甘肃靖远吴姓、高姓简介

祖籍合阳之甘肃靖远吴姓、高姓简介

祖籍合阳之⽢肃靖远吴姓、⾼姓简介素斋按:据⽢肃靖远县王登谭先⽣⽹⽂,该县有吴姓、⾼姓⾃合阳迁来,援记如下,供有⼼者参考。

⼀、⽢肃省靖远县永新、北滩⼀带吴⽒⼀族始祖吴公,明朝万历进⼠,明末⾃陕西省合阳县吴家沟随军戍边⾄靖远县北乡黄河之滨银畔⽔(今⼤庙乡)。

据《吴⽒族谱》记载,始祖⽣三⼦:烈、诚、顺。

烈⼀⽀后迁旱沟、兴隆、双龙、北滩等处,近年⼜分迁⾄东升、五合等地,后裔近万⼈。

烈⽣三⼦:进美、进善、进怀,为三世。

其后,四世满字辈五⼈;五世增字辈⼗⼆⼈;六世字派不⼀,共⼗⼋⼈,⿍、正等创⽴家谱;七世鸣字辈⼆⼗九⼈;⼋世守字辈三⼗九⼈,道光⼆⼗五年,守恩在旱沟⼝路家台⾸建宗祠,同治五年⼆⽉⼆⼗五⽇遭匪烧毁;九世加字辈五⼗⼋⼈,光绪⼗七年⼆⽉⼆⼗五⽇,加龄、加年在原址重修建祠,⽂⾰被毁;⼗世占字辈⼀百⼆⼗⼋⼈,民国九年三⽉,占彭第三次续谱;⼗⼀世字派不⼀,公元⼆零零九年,⼗⼀世孙聪⼜修家谱;⼗⼆世⾄⼗六世字派依次为“育、民、世、永、⽴”。

⼋世守恩⼀族,居于永新乡旱沟村⽔沟⼝刘家地湾(现名团庄⼦)。

⼆、靖远⾼⽒⼀族据道光甲⾠年德⾂公所修⽼谱记载,始居陇中先祖⿍公于明正统⼆年(1437年)随守备房贵,以军籍⼊⽢,携带家眷,随军驻守,⾀来斯⼟。

当时未有靖远之说,领御靖远疆⼟之衙卫,设于今平川黄湾,称迭烈逊巡检司。

由于蒙古鞑靼部每年冬季乘黄河封冻之际,踏冰⽽过,侵扰不断,当朝遂撤迭烈逊⽽设靖虏卫,调陕西守备房贵任靖虏卫守备。

本族始祖当时从陕西合阳县发轫,以军籍⾃陇右⼊⽢。

⽼谱原语“⿍公能⾔,晋有世衡,游宦雍州,落业栎阳,后移居合阳”,此语年代久远,⽆法考证。

正统五年,靖虏卫城修葺,始祖⿍公受封百户长,居县城南关,⽣⼆世祖进。

进⽣三⼦,显、明、晖,后裔散居城乡川塬、黄河两岸、⽩草塬、⾼崖湾、永安堡、⾼家崖渠等处。

万历年间,六世克荫、克昌,⼘居三⾓。

克荫⼦槐,购砂梁赵姓宅基,始居砂梁堡;徙居糜滩者,则克昌之元曾。

清同治⼆年,陕⽢回乱,同治五年三⽉⼗四,靖远城破,本族千余众惨遭屠戮。

戏说靖远婚俗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戏说靖远婚俗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戏说靖远婚俗文/毛金秀(2016.12.20)出门看生肖,上马褂子,下马裤子,翻碗定未来……靖远婚俗说来趣味十足。

靖远处边陲,滨黄河,民族往来频繁,徙迁不定,战乱接踵,兴衰多端,凡此种种形成了其独特的婚俗。

戏说结婚前戏——喝酸酒男方给女方家抬礼下聘(行大礼),女方家宴请宾客,叫喝酸酒。

本来下聘礼是一件人人知晓的普通礼节,可是叫喝酸酒就有意思了。

下聘礼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来喝酒庆祝,为什么不喝喜酒喝酸酒呢?这还需从抬礼细细说起。

抬礼时男方要拿礼钱、衣料、酒肉、长面等,是不是有点想到《梁祝》里马文才娶亲吃长面的镜头了?那面条长得马文才“吃”尽了苦头。

好啦,靖远民风淳朴,没有马文才吃面的笑话。

在这里,长面叫会亲麦子,肉叫会亲羊(若拿猪肉要带肋骨)。

女方家回礼时,礼币根据情况回给男方一些。

肉也把带骨的退一些,叫骨肉相连。

兜兜转转一大圈,我们该说说酸酒为何物了。

在那久远的时代,酒是国控物资,贩酒是死罪,但民间还是有酒的。

要是抬礼时拿上两瓶酒,是非常阔气的,但那天亲戚朋友多,再阔气两瓶酒还是不够喝,怎么办呢?靖远人大方实在,他们会在酒里兑上水让大家都尝尝。

兑水的酒味不浓像醋,因而称酸酒。

您瞅瞅,酸酒多有特殊意义,“喝酸酒”成为抬礼下聘的代名词能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是不是有一种感觉,智慧在坊间,淳朴生智慧。

今天我们不怕酒不够,就怕人气不旺,所以依然把抬礼叫喝酸酒,不仅仅是稀里糊涂沿用古老的叫法,而是要传承智慧,传承淳朴,期盼日子越过越红火。

戏说新娘出门——不去夫家住邻家新娘离开娘家不去夫家住邻家。

别以为是电视剧剧情狗血,靖远婚礼真是如此。

新娘出门不在白天在晚上,而且留宿邻居家,第二天参加婚礼,婚礼后上才住夫家。

这要是写剧本,可以生出很多情节来啊,比如逃婚、抢劫、奇遇……收起遐想,言归正传,说说里面的讲究。

姑娘出嫁,关系到娘家婆家两个大家族的荣辱与兴衰,当科学还不能帮助老百姓解除疑惑时,老百姓就把兴旺发达与和睦相爱寄托到神给的吉时上。

描写靖远县的句子唯美简短(精选2篇)

描写靖远县的句子唯美简短(精选2篇)

描写靖远县的句子唯美简短(篇一)靖远县,古朴而浪漫,美丽而又低调。

它位于甘肃省中部,被群山环绕,清澈的河流穿越其中,将整个县城勾勒成一幅壮美的画卷。

春天的靖远县仿佛是一位宛如少女的美人,花草盛开,桃花、樱花、油菜花,几乎遍布了整个县城。

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瓣飘落如雪花般纷飞,空气中沁出阵阵花香,让人陶醉其中。

夏日的靖远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郁郁葱葱的树林提供了清凉的遮蔽,让人们在炎炎夏日中感到一丝清爽。

河水潺潺流淌,人们可以纵身一跃,尽情畅游。

每当夜晚来临,星空璀璨,微风拂面,仿佛置身于童话中的仙境。

秋天的靖远县别有一番风情。

山间的枫树变成了一片火焰,映衬着秋天的阳光,美得让人屏息。

河岸边的柳树摇曳着身躯,似乎在向过往行人散发着温暖与宁静。

郊外的稻田金黄一片,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

寒冷的冬天,靖远县则展现出了它特有的韵味。

雪花纷飞,在山间山谷中编织出一幅银装素裹的画卷。

冰封的河面上,孩子们滑冰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空中。

夜晚的篝火,照亮了整个冬夜,温暖人心。

除了四季之美,靖远县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古老的城墙、庙宇和古街巷,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传统的手工艺和民俗习惯仍然传承至今,温暖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靖远县是一颗闪亮的明珠,它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绚丽的自然风光中,更体现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文气息中。

对于那些来到这里的人们,它是一个可以重新寻找内心宁静和纯真的避风港,在这个现代化的都市世界中,带给人们一丝宁静和安慰。

靖远县,那是一段诗意的旅程,是一曲美妙的乐章。

无论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还是渴望心灵净化的游客,或是追逐纯真与自然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

让我们一起走进靖远县,感受它的美丽与独特魅力。

描写靖远县的句子唯美简短(篇二)1. 靖远县,是一座充满山川美景的宝藏之地。

2. 在这片土地上,时光仿佛凝固,历史的痕迹沉淀在每个角落。

3. 靖远县的山峦连绵起伏,犹如一条守护龙脉,将这片土地守护得深深浅浅。

靖远方言属中原官话区秦陇片

靖远方言属中原官话区秦陇片

1.靖远方言简介靖远方言属中原官话区秦陇片,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境内。

靖远方言内部有五种口音:城里话、上河话、下河话、南干儿话、条城话。

城里话主要分布于县政府所在地的乌兰镇及周边的中堡乡、糜滩乡、三滩乡、东湾乡、北湾镇、曹岘乡、若笠乡、犬芦乡、高湾乡、刘川乡等六乡镇的一部分地方。

上河话主要分布在平堡乡及周围,包括北湾镇的一部分。

下河话主要分布在石门乡、双龙乡、兴隆乡、永新乡、北滩乡、来升乡、五合乡、靖安乡。

南干儿话分布在大芦乡大部及周边东、西部一些地方。

条城话因兰银官话盒城片榆中县境内的青城(旧称条城)口音而得名,分布在靖远的北湾镇(泰安、金山)、刘川乡(垒察窑、鹰嘴)、乌兰镇(西滩)、东湾乡(三合)、五台乡(牛毛沟)等部分地方。

本次调查的发音合作人是东湾乡瓜园庄人,口音为城里话。

2.声韵调①x在实际发音是摩擦较大,音值接近小舌音 。

②t 、t ’、 、 的卷舌程度没有普通话的后。

③ 是舌根鼻音声母,只辖“我”一个字。

④p、p’、m拼 韵母,摩擦较大。

⑤p、p’、m、f、v拼 韵母,有齿唇接触现象,且唇形较圆。

2.2 韵母32个,包括 韵母。

u的实际音值为 。

② 比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开口度略小, 比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舌位略前。

③u拼p、p’、m、f、v、t、t’、n、l、k、k’、x声母时实际音值接近 ,拼t 、t ’、 、 做介音时,实际音值接近 ,拼ts、ts’、s时,实际音值接近 ,拼其他声母为 。

④ 为舌尖前不圆唇元音韵母,可以跟p、p’、m、t、t’、l、ts、ts’、s声母相拼。

为舌尖前圆唇元音韵母,只拼ts、ts’、s、z声母。

为舌尖后不圆唇元音韵母, 为舌尖后圆唇元音韵母,只拼t 、t ’、 、 声母。

⑤ 和u 韵母中的 ,实际音值的舌位前后介于 和 之间;i 拼t 、t ’、 、 、 五声母, 较弱,近似脱落。

基本脱落,整个韵母近似,拼其他声母近似⑥i、y主要作介音,不作韵腹,主要由于元音高化造成。

靖远方言拳令词语探究

靖远方言拳令词语探究

靖远方言拳令词语探究作者:李呈晓李晓雪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6年第15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靖远地区的划拳拳令,对划拳的来历稍作梳理,对拳令从词汇结构的角度做了分类说明,并从游戏文化的角度对划拳做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靖远方言划拳游戏文化靖远方言是生活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的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主要语言,属于中原官话区秦陇片,是汉语方言的一种,主要有城里话、上河话、下河话、条城话和南干儿话五种口音。

划拳是现今广为人知受大众欢迎的一种酒令游戏,由嘴和手配合完成,伸出的手指与喊数同时进行,我们把划拳时嘴里叫喊的称为“拳令”,拳令包含零到十这11个数字,喊叫的数字则讲究吉祥、高雅。

通过对靖远划拳拳令的探究,不仅可以总结拳词的特点,还可以了解从拳令反映出来的靖远游戏文化。

划拳,古代称为拇战、豁拳、猜拳,属于酒文化的范畴,是酒令中的手势酒令。

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酒令文化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饮酒助兴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以酒助兴,有下酒物,常常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谜行拳等。

今天我们所说的划拳可以追溯到汉朝酒令中的手势令,手势令最早记载于皇甫崧的《醉乡日月》。

据丁福宝的《佛教大辞典》,手势令应该起源与佛教的手印有关。

清代姚受也认为“唐代佛教盛行,以五指屈伸作手势,盖佛经所谓手诀也。

唐人戏效之为酒令耳”。

手势类酒令简单易行,在广大民众之间比较流行,文人偶尔也会游戏一番。

俞敦培在《酒令丛钞》中记录了二十多种手势令,其中一部分流传到今天仍受民众欢迎。

古人所说的酒令,内容非常丰富,文化内涵非常深刻,有时配以歌舞、占卜、诗词、射覆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据清人俞敦培对酒令的研究,可将其分为四种:古令(明代以前的酒令)、今令、通令、筹令。

据他统计,古令就有54种,其他加起来共281种。

然而今天的酒令,最广为人知受大众欢迎的就数划拳了。

前人的研究大多是将划拳作为酒文化的附庸稍作讲解,有专门写划拳的文章也只是简单介绍拳令的含义,本文将划拳作为游戏的一部分,主要从词汇结构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拳令的特点和由此表达出来的游戏文化。

靖远民俗习惯作文两百字

靖远民俗习惯作文两百字

靖远民俗习惯作文两百字《靖远民俗习惯》篇一靖远,那是一个充满独特民俗习惯的地方,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盒,每次打开都有新的惊喜。

在靖远,春节那可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一进腊月,空气中就仿佛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兴奋气息。

大人们开始忙忙碌碌地准备各种年货,什么炸油饼啦,蒸花卷啦,那架势就像是要把一年的好吃的都在这时候做出来。

我就记得我奶奶,她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那油饼炸得金黄金黄的,咬一口,“嘎吱”一声,香得不得了。

奶奶还总说:“这过年啊,就得有个过年的样儿,吃的东西可不能含糊。

”说到春节的民俗,贴春联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小时候就特别好奇,为啥这红红的纸上写了字就得贴在门上呢?我爸就跟我说:“这春联啊,就像是给咱家门上穿的新衣服,上面的字都是吉祥话,能把坏运气都挡在门外呢。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看着那一幅幅春联贴在门上,整个家都好像变得喜气洋洋的了。

还有那社火表演,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一群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画着夸张的妆容。

有踩高跷的,那些人就像巨人一样,高高地站在上面,我就特别担心他们会不会掉下来。

可人家呢,走得稳稳当当的,还不停地做着各种滑稽的动作。

我就在人群里跟着跑啊笑啊,感觉自己都要被那种欢乐的气氛给融化了。

我心里想,这靖远的民俗可真是太有趣了,这社火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把所有人都聚在了一起。

不过呢,我也有不太理解的民俗。

比如说守岁,大人们总是要求小孩子除夕夜不能睡觉。

我就特别困,心里想着这到底是为啥呢?我妈就说这是为了辞旧迎新,可我那时候哪懂这些啊,就觉得困得难受。

也许这就是民俗的魅力吧,有些东西虽然不太理解,但它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靖远的民俗习惯就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这就是靖远,一个有着独特民俗魅力的地方。

《靖远民俗习惯》篇二靖远的民俗习惯啊,那可真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而又璀璨。

先说说靖远的婚俗吧。

我有一次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那场面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靖远方言——精选推荐

靖远方言——精选推荐

靖远方言有一种棉衣叫裹土(陀);有一种大伯叫大大;有一种你好叫你好着泥们昂(你好捏么);有一种丢了叫仨掉;有一种逛叫浪走;有一种鞋叫孩;有一种被子叫币儿;有一种去你的叫气球子;有一种起身干活叫动弹;有一种待不住叫仔澡;有一种帅气叫攒劲;有一种脖子叫坂京;有一种屁股叫勾子;有一种小偷叫贼娃子;有一种讲话叫骈传;有一种没事叫不揍是啥;有一种干活时间长叫歪的很;有一种乱.脏叫木囊;有一种东西乱放叫诿囊;有一种心烦叫屋续人;有一种讨厌叫日念;有一种快点叫两蛤啥;有一种额头叫奈鲁子;有一种很适合叫沃业;有一种爱哭的人叫须皮胎;有一种记性不好叫备扇;有一种胸脯叫慷子;有一种聊天叫片传、(女:倒残话);有一种小气叫搜皮;有一种拐湾没角叫绕五子;有一种很固执的人叫酱坂劲;有一种咸叫含;有一种笨弹叫楚谜;有一种流氓叫二溜子;有一种无赖叫死皮;有一种收入叫光阴。

文- 汉语汉字编辑词条文,wen,从玄从爻。

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

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尚书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说文》序》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

--《古今通论》(1) 象形。

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

"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figure;veins]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

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甘肃靖远社火活动作文

甘肃靖远社火活动作文

甘肃靖远社火活动作文《靖远社火:一场热闹非凡的民俗狂欢》在甘肃靖远,社火那可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热闹事儿。

这社火一闹起来,整个靖远就像被点燃的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地欢腾起来。

我还记得去年去靖远看社火的场景呢。

那天还没到表演的地方,就听到锣鼓喧天的声音,那声音就像有无数只手在抓着你的心,一下子就把你的魂儿都给勾走了。

挤到前面一看,嚯,这阵仗可太大了。

打头的是一群扭秧歌的人。

那些大叔大妈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绿的像翠玉。

脸上还涂着红红的胭脂,像一个个熟透的大苹果。

尤其是一个胖大叔,肚子圆滚滚的,扭起来那肚子就像个调皮的皮球,左晃晃右晃晃,把周围的人都给逗笑了。

他的脚步看起来有点笨笨的,但又特别有节奏感,每一步都能踩在锣鼓点子上,看他那得意的小眼神,仿佛在说“看我扭得多带劲”。

接着是耍狮子的队伍。

那狮子做得可真像,眼睛圆溜溜的,嘴巴一张一合,就像要吃人似的。

两个小伙子钻在狮子皮里,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一会儿高高跃起,扑向那个红红的绣球,一会儿又在地上打滚,活脱脱像真狮子在嬉戏。

那绣球也是特别漂亮,红绸缎做成的,上面还绣着金色的花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旁边的耍狮人故意把绣球晃来晃去,引得狮子满场跑着去追,看得人们不停地叫好。

还有跑旱船的呢。

一个大姑娘站在“船”里,“船”其实就是用竹子和彩布扎成的。

船身花花绿绿的,船头还有一只可爱的大凤凰。

姑娘手里拿着船桨,做出划船的动作,就像是在水上飘荡一样。

旁边有个扮成艄公的大爷,戴着个草帽,拿着个长长的烟袋锅子,一边走一边给姑娘指挥路线,嘴里还喊着“左满舵,右满舵”,那场景就像真的在渡河似的。

这靖远社火啊,可不仅仅是一场表演,它是整个靖远老百姓的欢乐聚会。

老人在这能找到过去的回忆,年轻人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小娃娃们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它把靖远人的精气神儿都给鼓捣起来了,让这个小地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靖远社火里的那些精彩角色》只要一提起靖远社火,那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就像幻灯片一样在我脑海里播放。

靖远的风俗带提纲作文

靖远的风俗带提纲作文

靖远的风俗带提纲作文靖远县滨中华民族文化摇篮黄河之畔,属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之一,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地处边陲,民族往来频繁,陡迁不定,战乱接踵,兴衰多端……凡此种种形成了独特的民俗。

靖远礼仪语言方面:青年人及小辈在老人及长辈面前讲话时忌手舞足蹈,粗声大气,须侃侃而言,表示恭敬。

老年人教育青年及子女时忌用恶言垢语,否则人呼之为“老不正经”。

开玩笑要分老少、场合、同时须有分寸,不能过头。

一般讲话要有礼貌,不能带把子(不文明言语),称呼他人为“尊”“贵”;自谦为“贱”“愚”或“家”等。

生活方面:问路寻人须对人尊称,不能“白搭话”以免拒答。

同时乘车、马时须暂停,下车、马而问之。

访亲友或去他人家,须先扣门通声,擅入者为不礼。

若迂所访之家养狗,得先请主人挡狗,不得乱打,以免犯“打狗看主人”、“打狗欺主”之嫌。

投亲访友以问男为主,若先冒然问女,视为轻薄。

主要不让坐,客人先坐为不礼,坐时客左席,主人坐次席为客者须谦让,不能冒然左席。

但小辈、青年人不能就上座,须偏坐。

招待亲友主家量力待以饭菜,亲友不得显嫌弃之态。

动筷子先以挟粗、淡菜为礼。

不得使菜盘尽空,主人加菜时,客人须拒止,表示满足。

老少进食时除病者外,不得卧食,以卧食为懒慢。

食馍馍时不得剥皮。

吃饭不能尽量时,得先以另碗拨出,不能剩饭菜。

并得将自己掰开的馍馍吃尽,不能残剩。

饭碗须清理干净。

更不得以筷子敲餐具,以为不恭。

衣扣须整齐,鞋不能踏拖,去他家脱帽不得倒扣,以帽口朝上为礼。

在家或路遇讨饭者,表示同情,量力帮助,不得恶语谩骂。

邻居、亲友有喜庆丧葬大事,须携礼品庆、悼,并帮助料理、代劳。

父母对子女以慈爱教育为责,忌溺爱娇养。

兄弟妯娌中主张和睦。

交朋友以诚实为本,以不瞻父母老人者为不齿叫“忤逆”宴席礼节:不论庆、丧席均设方、圆桌或炕桌,方桌以八人为一席叫“八仙桌”;圆桌以十人为一席表示“十全”。

桌之正面为上席,对面为首席(主人座)其他为陪席,有的也把上席称首席。

入席以辈分大小依次就座。

甘肃省靖远县拜堂仪词

甘肃省靖远县拜堂仪词

甘肃省靖远县拜堂仪词拜堂主持开场白:1、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黄道吉日。

在这个大吉大利的日子里,新郎和新娘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谓才子配佳人,下面,我宣布,新郎新娘拜堂仪式正式开始。

2、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今天是新浪与新娘的大喜之日,两位新人怀着两个相爱的心,走向婚姻的殿堂,朋友们,让我们衷心的为新人祝福,为他们欢呼,祝福他们以后的每一天都幸福美满。

拜堂主持开场白拜堂主持开场白是拜堂仪式的开始,主要是要对新人进行介绍和送上美好的祝愿。

主持开场白例如:各位来宾,从简约精练到永恒经典,精彩演绎出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刻!今天是公元某年某某日,此时此刻这是成婚的黄道吉日,新郎和新娘怀着两颗彼此相爱的心,终于走上了这庄严神圣的婚姻殿堂。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今天是新浪与新娘的大喜之日,两位新人怀着两个相爱的心,走向婚姻的殿堂。

朋友们,让我们衷心的为新人祝福,为他们欢呼,祝贺他们的完美结合,同时也祝福他们以后的每一天都幸福美满。

拜堂主持词范本:拜堂主持词(一):下面开始拜天地,一拜天地有灵气,三生石上有姻缘,一鞠躬。

二拜日月之精华,万物生长全靠它,二鞠躬。

三拜春夏和秋冬,风调雨顺五谷丰,三鞠躬。

接下来是二拜高堂,有请父母双亲。

一鞠躬,感谢养育之恩,再鞠躬,感谢抚养成人,三鞠躬,永远孝敬老人。

拜完了天地和父母,接下来该夫妻对拜了,夫妻对拜的时候,谁鞠躬鞠得深就说明谁爱对方爱的深。

一鞠躬,敬苍天,佳偶天成。

二鞠躬,敬黄土,喜结连理。

三鞠躬,敬天地,地久天长。

拜堂主持词(二):我宣布拜天地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项,拜天地。

一叩首,感谢天赐美好姻缘;再叩首,感谢地造完美一双;三叩首,感谢月老牵红线,才子佳人喜结连理。

第二项,拜高堂。

一叩首,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二叩首,祝愿父母健康长寿;三叩首,全家和睦幸福永久。

第三项,大妻对拜。

一鞠躬要求手拉着手,一鞠躬小两口相敬如宾手拉手,夫妻恩爱一起走。

二鞠躬,要求头顶着头,二鞠躬头顶头,早生贵子恩恩爱爱到白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远民俗居住靖远是一个通过移民而得到开发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习俗经历了一个不断融合演变的过程。

移居这里的人们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选择居住地点以出行方便、避风御寒、接近水源等为主要考虑因素,慢慢形成了不同类别的人口聚居点,从境内许多小地方的命名即可略见一斑。

人们历来多选择以城、堡、湾、滩、水、井、泉、梁、岘、塬、沟、墩、铺、川、坪、寺为聚集点,如古城、裴家堡、东湾、糜滩、大营水、刘家井、红柳泉、砂梁、曹岘、三场塬、烟洞沟、十里墩、二十里铺、吴家川、五大坪、刘家寺等等。

在这些聚集点中,有的以同族为核心,有的为历代军屯点,有的以地形地貌等命名。

此外,由于这里曾为边陲地带,人们集中一处而居,和防御外敌入侵也有直接关系。

住所的形式有堡子、楼房、土房、高房子、土窑洞、箍窑、棚道、卧铺子等。

堡子是用土夯筑而成的小型城池,高墙厚壁,多为军事守望据点,或作为军政合一的建制单位。

乱世年间,一些特别富有的家庭,为了安全修筑一座堡子全家居住。

也有多户人家集资共筑一座堡子,遇有变乱即移居其中避难。

目前散见于境内各处的堡子遗址,即为此类建筑。

1949年以前,农村居民普遍生活贫困,山区民居多以土窑洞为主。

城区以及沿河两岸川塬地带因不具备挖窑居住的条件,多住简易平房或土箍窑,极少数富裕人家建造有宽敞的院落式住房。

土窑洞,即二阴高寒地带或干旱山区的老百姓,依据自然地形条件,选择高大的黄土山体,削成平齐的断面,并在其中挖窑洞居住。

窑洞一般深达4~6米,正面开设门窗。

民国9年(1920年)发生大地震,境内住窑洞者居多,人口伤亡极其惨重,已不再建造。

箍窑,即为用土坯箍成的下为方形上呈半圆形状的窑洞,又称为箍窑洞。

箍窑大多横着修筑,门开在正中,长为6~9米,进深2~3米。

在过去贫困的年代里,箍窑不失为贫寒人家的好住处,如今不再建造。

石窑,或称窨子,多分布在东湾至北湾一带的黄河沿岸,于两岸陡立的峭壁上凿石开洞,口小内大,有的还雕有各种花纹,其中设有石磨、石碾、水缸、炊灶等生活用具。

这与境内偏远山沟土山中存留的窨子一样,曾经成为人们躲避战乱灾难的藏身逃命之所,今残迹犹存。

简易土房,是一种土建的简陋住房,数间小房子连成一排,墙壁屋顶皆用草泥土坯,构造极其简单,空间稍大,安全性差,多为人口较多、生活贫困的家庭所建,现今生活较为困难的农村以及灌区移民初期移居时仍在建造。

棚道,是以土基作墙,架设简单梁椽,以草泥抹顶。

过去常作为临时搭建的住所,现今多用于圈养牲畜及米面加工用的小作坊。

卧铺子,以木料作支架,可以移动,多用于农户看守田园的临时居所。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逐渐富裕,农户住宅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农家新居多为传统的院落式建筑一般修建北房七间,中间三间为主房,俗称上房,为年长者居住或作为客厅,两边各两间稍低,俗称耳房,又称“二鬼抬轿”。

东面修建厨房三间,房屋有土木结构与砖木结构之分,四周院墙相连,围成一座院落。

这种院落结构的住宅,在靖远城镇及农村极为普遍,约占全县民居的一半以上。

近些年来,典型的院落式房屋建筑日臻完善,以往主次分明的外观结构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以高档次的房屋建筑设计。

普遍追求宽敞大方,住房美观适用成为新的时尚,诸如四面柱式出檐上房、虎抱头上房、大门窗飞檐上房、砖混结构的平板一层楼房等越来越多,少数人家开始建造封闭极为讲究的住房。

农村富裕人家,建造钢筋水泥新式二层楼房者也日益增多,城镇居民有三分之二住进了楼房,楼房的建筑面积越来越大,一般为80~150平方米。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的居住条件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饮食在靖远农村,人们保持着一日三餐的习惯,清晨起来先劳动两个多小时,于九点钟左右吃早饭,一般以黄米或白米糁饭、炒菜为主,在一日中最为重要。

午饭在下午一点钟就餐,冷季吃蒸馍,暖季吃凉粉、凉面。

太阳落山时吃晚饭,多为煮面食。

城镇居民一日三餐,早晨吃早点,一般简单量少,中午米饭、炒菜,晚上也多以煮面食为主。

食品主食类以大米、黄米、小麦面粉为主,间以少量杂粮。

蒸食类有蒸馍、花卷、月饼、马蹄子、包子、发糕等,烙饼以锅盔为主,加以油馍、摊饼。

煮食最多最普遍,各类面食、水饺等都以煮食为主,油炸类以油饼、油条、麻花为主。

副食原料主要为各类蔬菜以及肉蛋等,分为热炒与凉拌两种。

贫困山区农民,仍以素菜为主,平时很少吃肉。

城镇居民,则以大米饭、炒菜为主。

冬令时节,大白菜缸腌酸菜仍普遍食用,将辣子、西红柿、韭菜等混合在一起腌制的咸菜,也是本地人喜爱的菜食之一。

春节前后,多做酸菜炒肉片、糁饭,味道纯真,十分可口,是当地老百姓最喜爱的食物。

每逢婚丧嫁娶等大事,俗称“过事情”,皆邀请亲朋好友参加,摆设宴席款待来宾。

婚嫁食谱,在过去盛行八个碗、十全、十三花等名目,如今更为丰盛,一般都做以鱼肉、鸡肉、牛肉、肘子肉等肉食为主的十三碟炒菜。

高档豪华的宴席还有海参、鱿鱼等名菜,配以凉拌菜类和白酒之类。

丧葬菜肴则较为俭约,一般均为含有红烧肉、炸丸子、千刀酥、炒菜之类的大杂烩,过去只限每人一碗,如今不限数量,饱餐为宜。

野生菜类如苦苣、野韭菜、野葱、灰条、苜宿,以及地软软、头发菜、蘑菇等野生菌类,农村居民根据季节采食较多。

近些年由于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上市,各类蔬菜常年供应市场,四季尝鲜,食用野生菜只是品尝而已,不再大量采集。

服饰20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贫富差距,民众着装差异很大。

生活条件极贫困者,衣服夏以蔽体,冬以御寒,油污补丁,无式无样。

普通百姓,春秋以大腰裤短褂为主,夏穿汗衫、短裤,多为自制粗布服装,冬着大襟棉衣,俗称“裹肚子”,天气寒冷时穿羊皮袄。

夏戴瓜皮小帽或头裹毛巾,冬戴毡帽、棉帽。

富户人家以上等布料绸缎为主,春秋穿长袍短褂、内衬外套,冬着二毛裘衣。

夏天头顶灰绒礼帽,冬天戴平顶黑绒帽。

一些大中专学生、职员身着中山装,男子穿自制圆口平底布鞋,年轻妇女穿绣花鞋。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装发生巨大变化。

盛行男人身穿中山装,青年男子留分头,上衣口袋挂钢笔以显示为读书者或有文化之人。

青年妇女着装,有“胶皮鞋、洋袜子、剪发头搭胛子”的时兴民谣。

60年代后,男女服装皆向轻便短衣转化,有中山装、军便服、列宁服、工人服、学生服、青年服等名号。

布鞋有方口、八眼、牛眼窝等式样,还有机制运动鞋、解放鞋、皮鞋等。

帽子有解放军帽、鸭舌帽、棉绒帽等,农村妇女长时间讲究包头巾。

到了80年代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很快提高,人们的穿着习惯不断发展演变,讲究舒适大方、潇洒气派,追求艳丽美观、雍容华贵。

夏季服装有长短袖衬衫、筒裤、健美裤、短裙、超短裙,以及西装、T恤衫、牛仔服等,冬天有棉绒呢大衣、风雪大衣、羽绒服,以及各类毛衣、皮夹克罩衫等,鞋有中高跟皮鞋,各类凉鞋、布鞋、棉鞋、运动鞋、旅游鞋等,服装名类繁多、色彩纷呈。

丧葬礼俗自古至今,丧葬的礼规习俗衍生繁杂,沿袭不衰。

有关靖远民间的丧葬礼俗,其大致情形简要记述如下:一是丧之礼俗,分为临终、守铺、居丧、戴孝、接三、家祭等几个程式。

临终依据古制,死者男称正寝,女称内寝。

人死之后,随即套衫穿寿衣,停放亡灵,俗称“落草”。

还要搭设灵堂,置办棺材、纸货等亡者所用之物。

棺材又称寿材,有大小材、连身转及金匣,纸货有童男童女、牲口马匹、鹿鹤碑、金银斗、花圈、花篮等。

守铺自死者亡故至入殓期间,亲属必须守候死者铺侧,以示服孝。

期间,亡者遗体置于堂屋正中,前有帷帘遮掩。

停放遗体的房子称作丧铺,遗体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帐,桌上摆放供品、香炉、烛台和长明灯等,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

为防止遗体变腐,传统保护法为采取敷冰块等降温措施,近些年来,由于采用了电脑全自动控制的豪华水晶棺盛殓,对死者的遗体不再做传统的“卸火”处理。

居丧在此期间,死者亲属须脱冠踏履,身穿素服,妇女则去掉装饰品。

禁止外出会友、参与娱乐等社交活动。

戴孝死者亲属穿戴不同的孝服,男女有别。

死者的长子、长孙身穿扎有麻绳的白色长衫孝衣,头戴白布做成的孝帽,俗称披麻戴孝。

玄孙除戴孝帽外,还红绿附身。

其余子、侄、儿媳亦穿戴孝服,其他亲属,则只戴孝帽。

接三死者亡故第三天,亲朋前去祭奠,荐以三献之类祭品。

家祭死者家属择日举行家祭,出纸放告,向亲友送讣告,报告亡者的丧期、葬期有关事项,请姑舅即娘家人(男为舅家,女为娘家),亲朋吊丧,女婿、外甥送铭旌、献羊等。

家祭之日举行吊唁仪式,请姑舅当众向死者子女训话,并给孝子披麻带孝、赐丧棒。

有功名的人家还要请礼宾,行祭祀。

如今,家祭活动日益革新,除传统的领羊、游铭旌等,主要为揭碑仪式,请有功名的读书人书写碑文,做成纸碑,与死者遗像安放院内供桌之上,敬献果茶,奠酒,上香,烧纸,焚黄。

参加揭碑仪式的礼宾就位,披红挂花,然后鸣炮奏乐。

主持人简要介绍葬礼情况,接着请礼宾两人揭碑,然后由碑文的撰写者或他人宣读碑文,其余礼宾垂手侍立两旁。

其后,由孝子跪读祭文,并致答谢辞。

礼毕后,礼宾退位,孝子致哀。

晚间举行家祭与饯灵活动,向死者遗体告别,献上家馔果酒,关闭灵堂门窗并熄灯,行幽食礼,直至深夜。

靖远北部地区的丧事活动时间长,仪式较为隆重。

开吊至少为两天,更长的有小三元,最长最复杂的是大三元。

小三元开吊时间为整三天破五天,大三元开吊时间为整五天破七天,如此长的时间里,主要是为死者做法事念经,超度亡灵。

二是葬之礼俗,分为择茔、安葬、修陵园、做旬等程式。

择茔即寻找并选择确定坟茔的位置。

死者亡故之后,要请风水先生(俗称阴阳、高工等),除选择安葬的时间外,主要的活动在于踏山盘水,卜选吉地安葬死者。

安葬出殡是安葬过程中的隆重活动,在安葬之日的清晨进行。

靖远老百姓讲究对死者高抬深埋,送葬的人要多,棺材被众人抬着走的路程要长,过去大多由人力一直抬至墓地,现在改用车辆运送。

送葬的车辆为数很多,高达数十两,一路浩浩荡荡,气势非凡。

到达坟地后,要抬着灵柩围绕墓穴跑一圈,这叫做“抢茔”,然后放下灵柩,按选定的时辰安葬,安葬时鼓乐、鞭炮齐鸣,孝子们更是哭得痛不欲生。

棺材放入墓穴后,要由风水先生分内外经。

掩埋前,须请娘家人先动三掀土,接着再由他人掩埋。

安葬完毕众人返回,进门前先用清水洗手洗脸,表示洗尽与死者的一切关系,有的地方在水盆里放一把刀,喻意着与死者一刀两断。

修陵园在墓地造墓冢,树墓碑、墓耳、印头,设墓桌、竖石狮等。

做旬死者安葬后,其亲属每七日到墓地祭奠一次,称为做旬。

一般分为七旬,七天为一个旬期,也叫“七期”。

头期,每晚送水火,点坟灯,孝子守墓伴睡。

五期,祭奠仪式在次日凌晨时分进行,死者的儿女全部参加。

七期,又称“尽七”,死者的所有亲属来到坟地,为其举行做旬的最后一个祭奠仪式。

死者安葬后,其亲属要守孝三年时间,以表示对逝去亲人的长久怀念之情。

守孝期间,禁止死者亲属举行婚礼、修缮房屋等一切重大活动,也忌讳随便走亲访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