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全球共识 树立大国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亮全球共识树立大国形象
摘要经过世纪之久的革命和运动,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而改革开放表明中国再次准备好通过改变自身,通过和外在世界整合而崛起。开放后,中国一直在各个层面改变着自己,不仅改变已有的制度,而且也改变个人行为方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中国人被发现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种素质——那就是“意识上的高素质”。国民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因此不管我们生活在自己的祖国还是异国他乡,都要遵守规章制度,要履行我们公民的义务,不可违背。这样才能生活在舒适和谐的家园里。
关键词国际形象公共意识改善自身国民个体国家对外形象
一.国际形象糟糕改变势在必行
根据美国《侨报》报道,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已经成为华人大妈们展示风采的舞台。然而,因为公园周边居民不堪噪音多次报警,舞蹈队的领队大妈日被警方上了手铐并开出传票。这样行为,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早上和晚上在公园或者街道广场都会看到这一道风景,还有一些群众来观看,乐意无穷。但是,在纽约就不会被认可,他们会说你噪音污染会处罚你。这仅仅是一个例子,侧面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的冷遇。中国人在国外的形象究竟如何?《国际先驱导报》日前特约驻世界多个国家的记者和撰稿人展开全球范围内的调查,虽是管中窥豹,但仍可见一斑。
(一)“不拘小节”等于中国人?
“其实在国外,中国人特别好认,那些登机时争先恐后、在公共场所大呼小叫、对马路上的红灯视而不见的人,肯定是咱自己同胞。”郝旭东是一家中资公司的驻外代表,谈到中国人在外的形象问题时他连称自己很无奈,“虽然外国人一般不会当面和你说这些问题,但亲眼见到这种场面,还是会觉得脸红。”
随着中国人出国越来越多,一些“不拘小节”的习惯也随之走出国门。一位在航空公司工作的人员表示,通常飞机还没停稳,不少中国人就急急忙忙地打开行李架抢拿行李,如果遇到劝阻,可能张嘴就骂骂咧咧。“我真的是无语了,虽然我也不喜欢日本人,但人家起码懂得遵守规矩啊。”
日本人很守规矩,这是多个国家国民对日本人的一致印象。“其实他们很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做事前都会考虑到‘不给别人添麻烦’。”日本人不闯红灯,在公共场合两个人夸张地捂着嘴交谈,其实都是怕打扰别人。相比之下,中国人在海外则经常犯些如乱扔烟蒂等的小毛病,至于不排队、偷拿飞机上的耳机等行为更是时有发生。
在俄罗斯留学的王彦则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与中国人办理到某个城市的落地签证却经常偷偷跑到别的地方相比,日本人很少有这样的行为,“俄罗斯警察总会抓那些私自流窜的中国人,他们瞧不起这样的人。”
(二)游客形象排名全球倒数
去年中国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旅客输出国。但欧洲酒店业今年6月举行的全球游客评选中,中国游客形象排名全球倒数第三。
报导说,中国游客时间观念淡漠、嗓门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插队,大庭广众之下脱鞋脱袜珥。“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些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德、日、泰、新加坡等地频现。
这是一条令中国人百感交集的消息:3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一份全球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在世界上27个国家民众的印象中,中国以42%的支持率位列第五,而排在中国之前的四个国家除英法外,日本和加拿大同以54%的支持率位居第一位,韩国不在评估国家范围内。
或许这个调查本身还有待完善,所以大可不必反应过度,但在我们与世界接触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作为“软实力”的国家形象问题的确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候。因此也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来改变去适应不同的生活。在异国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
(三)“后来人”改变形象难上难
少数中国人在海外的不良行为造成了不佳形象,这种形象一旦形成,较难改变。而更重要的是,“后来人”似乎也缺乏去重新树立正面形象的勇气和作为。
“我刚去俄罗斯时就说自己是‘日本人’。”上世纪90年代就到俄罗斯经商的河北籍商人冯树勇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们那批刚到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人普遍素质很差,到那边说俄语的他就冒充日本人,“只为得到一份尊重”。
二.文化差异
“问题的根源是文化差异。”早前在纽约公园里组织广场舞蹈被指控扰民的华人大妈王女士,在法庭上如此言简意赅地回答道。平心而论,王女士的这席话对了一半,却同样错了一半。正确的是文化差异客观存在,华人在纽约公园广场大音量、高分贝排练舞蹈的噪音诚然让美国居民难以忍受,我们可以责难美国居民的耐心不足、包容缺失;错误的是王女士默认了国内的全体中国人便对通宵达旦、声势震天的排练噪音完全免疫,却不曾知道莫说是美国明文规定公园跳舞时不能使用高分贝音响与扩音设备,噪音必须低于35分贝,中国同样感召并要求公园内舞蹈的他们能换位思考于其他中国居民的立场。中老年人锻炼身体、丰富文娱值得盛赞,但不应建立在搅扰他人闲适生活的基础之上。换而言之,王女士在中国公园内“敲锣打鼓”般排练舞蹈的一帆风顺,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便对噪音置若罔闻,不过是国人或敢怒不敢言地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哲学,或念及同胞间“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和谐相处罢了。而
当王女士置身于异国他乡时,外国人却再不会姑息迁就地选择规避事端,其结果只能是怨怼累积后如泄洪般的爆发。
一句“文化差异”多少可以挽回王女士的体面,并凸显广大国人团结在她的身后,暗示只是外国人少见多怪而已;但倘若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地对问题不加重视,我们甚至可以预见如王女士被控告法庭的案例只会不断地接踵而至。用“文化差异”避重就轻地缓解争端兴许可以抚慰国人的情绪、维护华人的尊严,却恐怕永远无法换来外国人等量齐观的敬重与将心比心的理解。
于此我们固然并非要求华人居民、海外同胞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初入贾府那样“不可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也不会鼓励华人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刻意地选择入乡随俗,然而我谨建议华人应该学会坦率胸怀地和外国人平心静气地交流。譬如王女士可以幽默地说跳舞一时兴奋了,跟大家一起排练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并表示以后会注意排练的时间就可以顺利成章地斩获当地居民的理解;华人居民可以说外国人洗完衣服后习惯用烘干机,而中国人更倾向于用环保健康的太阳能杀菌,对这般事实的陈述无论美国人接不接受,但随后的矛盾无疑也只会限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范畴。殊为可叹的是,王女士也好、广大的华人居民也罢,都选择了共性的麻木不仁、缄口莫言,用侮慢轻狂的态度回击了美国人的倾诉,与其说是自觉理亏的退避,倒更像是肆无忌惮的挑衅。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开放的目标是接轨,接轨的目标是转型。中国曾经因开放而强大辉煌,但后来闭关守国,传统国家不断衰落,等到西方列强用强权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人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力量来抵御西方的入侵了。经过世纪之久的革命和运动,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而改革开放表明中国再次准备好通过改变自身,通过和外在世界整合而崛起。开放后,中国一直在各个层面改变着自己,不仅改变已有的制度,而且也改变个人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努力向外在世界学习,而且对外在世界对中国的反应非常敏感和在意。从高层领导到普通百姓,一直在关注外在世界尤其是先进的西方世界如何评介中国。对外在世界的这种积极态度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好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表明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不再是闭门造车。也正是因为内部的发展一开始就具有了国际内容,中国在很短的历史时期里就成为了世界共同体的一员,并且在这个体系内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涉及到中国人心态的调整。要意识到外在世界是多元的。
无论是西方还是整个外在世界,在中国问题上存在着多元的利益。西方世界作为整体,既不会成为中国人所想象的朋友,也不会成为中国人所想象的敌人。对华友好的和不友好的、朋友和敌人都会长期共存。不管喜欢与否,这是现实。今天是这样,明天、后天也会这样。这就要求人们调整心态,用多元的心态来看问题。很多问题的存在是常态,没有任何人和任何方法可以加以改变,那么就要改变看待这些问题的态度。
毫无疑问,塑造国际形象的核心是改善自身,是自身的进步。再者,改善自身并非为了应付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善自身更不是要放弃自己的一切,把自己变成他人。中国国际形象的根基是自己的文明,塑造国际形象也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