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
五年级上册第12课《蜡烛的燃烧》教材分析

第12课“蜡烛的燃烧”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是:波波、妍妍和琪琪来到彬彬的生日会。
波波看到桌面上点着蜡烛的蛋糕,不禁产生联想:冰融化后变成了水,蜡烛燃烧后会变成了什么呢?波波看着彬彬的生日蛋糕上燃烧着的蜡烛变短了,那燃烧的蜡烛会变成了什么呢?通过回忆生活中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思考并讨论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
12蜡烛的燃烧冰融化后变成了水,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呢?活动1 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蜡烛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现象,启发学生思考:蜡烛变短了,是不是有新的物质产生。
本活动要实现的任务是:仔细观察燃烧着的蜡烛会伴随着哪些实验现象,进而思考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科书中展示了一支燃烧着的蜡烛的图片,并明确地指出了观察任务:仔细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思考当燃烧的蜡烛变短了,是不是变成了新的物质。
通过科学的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描述和交流,如蜡烛变短了并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然而,这些现象是比较直观或能用感官进行观察的。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一节课的内容,思考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否有其他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等。
会不会产生了气体?教师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进一步研究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变化。
学生利用简单的气体检验方法,寻找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证据。
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正确操作实验的步骤并完成实验;基于实验现象,学会记录整理实验信息,体会陈述证据和结果的重要性。
◎◎友情提示本活动主要的科学方法是观察,观察燃烧着的蜡烛会伴随着哪些现象。
蜡烛的点燃、燃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安全提示。
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生观察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后会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的活动环节设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等。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试探探究题 专项突破 (含答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试探探究题一、基础题1.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 ____,蜡烛燃烧为__ 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热、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
2.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
【实验证明】(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
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继续探究】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
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②________,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 ___。
(4)【微观解释】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 _____。
3.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2)图2实验中,________(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填序号)。
A. 试管内液体上升B. 试管变瘪C. 试管内液体变红D. 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想用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反应来制取少量氢氧化钠。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班级姓名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蜡烛的特点是:受压时易变形、容易破碎。
(有点软,容易弄碎)(括号里未课本上)3、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包括: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游离碳,表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
4、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属于形态变化,其他的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中,有的表现为性质改变,如生鸡蛋加热为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有的是颜色发生变化,如树叶颜色由绿变黄或变红;有的出现了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点燃火柴;有的产生了气泡,如盐酸滴在石灰石上,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5、生鸡蛋放入白醋中,我们会发现鸡蛋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物质;将饮料罐压扁,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在碱块中加入少量白醋,碱块上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别的物质;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看见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将白糖加热融化时,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将熔化的白糖继续加热,白糖会变成褐色或黑色,说明白糖已经生成了别的物质。
6、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答:蜡块加热时,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冷却后,熔化的蜡烛没有变少,又慢慢变回了固体。
7、做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片),观察它的底部。
实验现象:(1)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
(2)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白瓷碗(片)底部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水、二氧化碳和游离碳等新物质。
做蜡烛燃烧实验时,火焰不能集中加热烧杯的一个地方,要转动烧杯,使之均匀受热,以免烧杯爆裂。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索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探索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演示材料:石灰水、 PH 试纸、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等。
小组材料:蜡烛、火柴、烧杯、手工纸、白醋、鸡蛋、易拉罐、水、碘酒、土豆等等。
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给大家表演一手。
老师演示:1、用 PH 试纸放入白醋中试纸变红2、用 PH 试纸放入碱水中试纸变绿师:这个魔术的变化奇妙吗?奇妙在那呢?对了! (颜色发生了变化)。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举起手中的蜡烛,)你们看,老师手里的蜡烛,当把它点燃时,一会儿,蜡烛会有什么变化? (生答:变短、发光了……) 如果老师不小心把这支蜡烛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断开了。
)其实这些变化的暗地里隐藏着一些科学神奇,今天我们就来选择一个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物体“蜡烛”研究它的变化。
(板书:蜡烛的变化)二、探索蜡烛的形态变化(物理变化)1、过渡:蜡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事物,下面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蜡烛子细观察,比比看哪一小组观察的最子细。
生:分组观察并完成记录表一的任务。
师:通过观察你们对蜡烛有了那些了解。
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等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然后汇报。
2、师: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学生讨论:探索的方法教师板书:折断、点燃、加热、泡在水里…(1)师:演示折断蜡烛,问:蜡烛的什么变了?蜡本身变了吗?如果切成碎末呢?生:…师:板书:形态变了(2)下面我们就来选择给蜡烛加热的方法来试一试。
2024年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2.蜡烛的燃烧(教案)

最后全班总结:蜡受热变成液态的蜡油,蜡油遇冷又变成固态的蜡,这两个变化过程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观察和检测蜡烛燃烧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谈话:蜡烛燃烧除了变成蜡油以外,还会产生哪些变化?其中会有哪些物质生成?
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猜想。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他们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方法如下。
(1)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出现的现象。
(2)收集蜡烛燃烧的气体,把它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出现的现象。或用二氧化碳检测仪测量蜡烛燃烧时火焰周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学生分组开展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发现。
小结:蜡烛燃烧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物质。
最后,对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进行总结: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如蜡熔化成蜡油,蜡油凝固成蜡;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如蜡烛燃烧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物质
态度责任
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空气的成分有了更精确的测定。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其变化。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水、二氧化碳等物质。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蜡烛,烧杯,水槽,火柴,澄清的石灰水(或二氧化碳检测仪)等。
学生一般知道空气可以支持燃烧,很少知道空气中的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因此,对于蜡烛燃烧和气体的关系,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实验现象,再提出自己的解释。
集气瓶收集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通过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集气瓶里的气体和空气不同,其中的氧气含量少,因此,蜡烛不能在瓶内持续燃烧。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出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五四制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蜡烛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蜡烛燃烧》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蜡烛燃烧》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认识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接下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认识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新物质,最后通过交流探讨,感受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思考“蜡烛燃烧时变短了,变短的部分去哪儿了?”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烧杯、蜡烛、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交流探讨,操作观察,认识蜡烛燃烧时会发光、产生黑烟和水。
接下来,提出自己的猜想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再通过探究实验验证猜想,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获得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
最后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生成新物质的现象,通过观察分析这些现象,发现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等现象;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让学生找一找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有的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帮助的作用,也有的对人们的的生产生活有不利的影响,指导学生在了解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帮助与影响。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首先从观察生活现象入手初步了解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实验探究生成的新物质,再研究生活中有哪些生成新物质的现象,最后回归生活,研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对燃烧是非常熟悉的,蜡烛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但是,蜡烛燃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时间内蜡烛燃烧所发生的变化是很小的,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学生对新物质的产生还是比较陌生的,没有进行进一步地观察、质疑、思考。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猜想、探究实验的能力及比较、分类、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
2022-2023学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2017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上册期末考试检测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18世纪70年代,__________(填“法国”或“德国”)化学家__________(填“诺贝尔”或“拉瓦锡”)研究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2.谚语“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是生物界中的__________现象;“桂实生桂,桐实生桐”讲的是生物界中的__________现象。
3.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的变化。
4.像蜡烛、火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__________。
5.用__________的方法也可以使物质发生变异,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
6.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它常常存在于__________(填“变质”或“沉积”)岩中。
7.高茎豌豆种子生长出矮茎豌豆属于__________的变异,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属于__________的变异。
8.电动机取代了笨重的蒸汽机来驱动机器,使人类社会从__________时代进入__________时代。
9.__________的发明结束了细菌性传染病无法治疗的时代。
10.随着__________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计算速度越来越快。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土星。
()2.利用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原理可以制作二氧化碳灭火器。
()3.大陆漂移说是由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的。
()4.彗星分为彗核、彗尾两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尘埃和较小的岩石颗粒。
()5.蒸汽机车比马车快,而且载人载物多,使人和货物的流通速度大大加快。
()6.植物必须在土壤中种植,否则无法生长。
()7.所有家用电器中都装有电动机。
()8.爸爸会游泳,儿子也会游泳,这是遗传。
()9.人造肥料都是液态的,有利于作物吸收。
()10.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的行星构成的。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解答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习题解答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5蜡烛的变化同步记录1.我们来观察蜡烛的变化。
2.我们来观察其他物质的变化。
同步自测一、我来填一填1.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2.根据物体的变化方式进行分类。
①捏橡皮泥②弯折铁丝③鸡蛋在醋中产生气泡④划着火柴⑤打碎玻璃⑥纸燃烧⑦冰融化⑧布制作成衣服⑨折叠纸玩具⑩铁生锈二、当好小法官1.蜡烛燃烧,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2.木块燃烧后,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3.泥塑或面塑,只是改变了泥或面的形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形态的自然变化,往往与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5.干燥的麦粒被煮熟后,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三、认真选一选1.下列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C。
A.纸燃烧B.植物的光合作用C.面塑2.下列变化中,只有物质形态发生变化的是B。
A.铁生锈B.纸做成纸杯C.水泥做成地砖3.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
A.金属热胀冷缩B.煤炭燃烧C.纸折叠科学探究1.物质在燃烧时,都会有新物质产生。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予以证明。
答:实验设计:(1)点燃蜡烛;(2)用试管夹夹一个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玻璃片上有一层黑色的灰,该实验证明了蜡烛在燃烧时有新物质产生。
科学与生活1.请你找一找,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
答:(1)炒土豆丝之前,要把土豆切成土豆丝;(2)洗桑拿时,要把水变成水蒸气;(3)面粉可加工成挂面;(4)木头做成椅子。
这些都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
6 食盐和水泥同步记录1.我们来观察食盐的变化。
2.我们来观察水泥的变化。
同步自测一、我来填一填1.食盐、白糖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可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022年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含实验)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1.做一支蜡烛实验材料:蜡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皿、试管夹、蜡烛模子、棉芯等。
制作方法:①将蜡块切成碎屑。
②加热蜡屑成蜡油。
③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倒入模子里。
④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
活动结论: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到固体的形态变化。
但没有产生新物质,仍然是蜡烛。
2.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实验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
实验方法:①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②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③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
实验现象: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烧杯内壁变成白色。
白瓷碗的底部有黑色烟灰。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分别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
3.实验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实验要求:点燃一小张纸,看看纸点燃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现象:这张纸在燃烧前是白色固体,片状。
燃烧时出现红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烟雾,白色固体片状慢慢转化为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燃烧后就全部转化成黑色粉末状固体。
实验结论:纸在燃烧后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物质。
4.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6.两大类物质变化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区分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7.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盐溶解、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烟花绽放(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伴有发光发热现象)火柴燃烧(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发热现象)石灰石遇盐酸(因为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铁钉生锈1.铁钉上的锈呈红褐色,疏松多孔,容易脱落,非常松软。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3)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蜡烛若干支、火柴、生鸡蛋、白醋、白糖、小刀、彩纸、橡皮泥、水。
教师准备:试管夹、干玻璃片、烧杯、抹布、三脚架、澄清石灰水、吸管、酚酞、食用碱、酒精灯、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展示实验:3个烧杯里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将2号烧杯的液体倒入1号烧杯,轻轻摇晃,1号烧杯液体变成红色。
再将3号烧杯液体倒入1号烧杯,1号烧杯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酚酞遇碱变红,又遇酸成无色。
)2.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3.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风雨交加、草木生长、生米煮熟饭、平地起高楼,沧海成桑田,海枯石会烂……这些都是变化,可是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呢?我们这节课将以蜡烛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物质“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我们来观察蜡烛的变化1.出示蜡烛。
如果让你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集体交流。
(点燃、加热、切割)2.看看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蜡烛若干支、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三脚架、酒精灯。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总结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总结期末复习第1单元物质在变化1.做一只蜡烛过程中,蜡块受热融化,冷却后凝固,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点燃蜡烛后,石蜡受热融化,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说明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烟灰)等新物质。
点燃一张纸,纸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炭黑)等新物质。
3.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和铁钉生锈。
4.铁锈是(红褐色)的,疏松多孔,容易脱落。
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5.防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抹油;覆盖瓷釉;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放干燥剂等。
6.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汽水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7.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就是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8.黑色水彩笔点,浸水后分离成(藏蓝色、黄色)等不同成分,不同成分的物质向上爬的速度(有快有慢),最后停在纸条的不同部位。
9.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10.化学家分析出天然橡胶的成分,并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合成橡胶。
(轮胎、胶鞋)都是用合成橡胶做的。
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杨酸,最初从(柳树皮)中提取,后来化学家用合成的方法制备。
11.卷心菜中富含的(维生素U),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疾病)。
牛肉含有的(钾和磷),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有帮助。
猪肝含有丰富的(铁),铁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贝类含有较多的(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
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鸡蛋与醋反应实验:实验材料:鸡蛋1个,烧杯1个,醋。
实验过程:1.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
2.将鸡蛋放入醋中。
实验现象:1.有气泡产生。
2.鸡蛋皮变软。
实验分析:蛋放进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
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现象: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可逆变化)3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实验材料:杯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
实验步骤: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进行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不可逆变化)通过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对比实验:相同的条件:同样大小的铁钉不相同的条件:放在水中、空气中、醋中、盐水中,油中等结论:油中不生锈。
盐水中最容易生锈,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气中。
防止生锈:想办法隔绝水、空气、盐等。
观察牛奶的变化: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过程: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

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
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和一些有害气体。
其化学反应可以描述为:
有机化合物(蜡烛)+ 氧气→二氧化碳+ 水+ 一些有害气体
由于蜡烛主要由碳氢化合物(如蜡质)组成,当其接触到火焰时,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并与氧气反应。
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和明亮的火焰。
第一个产生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碳,它是一个无色、无味且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蜡烛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因为它是温室气体之一,能够导致气候变化。
第二个产生的化合物是水,也是一个无色、无味的液体。
蜡烛的燃烧产生的水主要来自于蜡烛内部的氢原子与氧气结合。
此外,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也可以在空气中形成云雾。
除了二氧化碳和水之外,蜡烛燃烧还会产生其他少量有害化合物,例如碎片、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这些物质可以对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有毒的气体,会影响人们的呼吸和心脏健康。
总之,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和一些有害气体。
尽管这些
化合物是自然产生的,但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烛光时应该注意防范。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
1. 使用氧化钙,将一些氧化钙(也称为生石灰)放置在一个容器中,然后点燃蜡烛并将其放置在容器中。
由于燃烧蜡烛会释放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会被氧化钙吸收并生成白色的钙碳酸。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二氧化碳的生成。
2. 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将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点燃蜡烛并将其放置在容器中。
燃烧蜡烛释放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溶液变浑浊来确认二氧化碳的生成。
3. 使用酚酞指示剂,将一些酚酞指示剂溶液滴在燃烧的蜡烛周围的空气中。
由于二氧化碳的存在,酚酞指示剂会从无色变为粉红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得溶液呈现酸性。
总的来说,通过观察化学反应、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以及产生的沉淀物等方法,可以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现象。
这些方法可以在实验室或教学实验中进行,以直观地展示二氧化碳的生成过程。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理解和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
蜡烛燃烧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蜡烛燃烧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蜡烛燃烧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蜡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熔化,形成液体状的燃料,然后蜡液通过蜡芯上升,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蜡,蜡燃烧时首先发生的是烷烃的氧化反应。
蜡烷烃分子在高温下分解,生成碳氢化合物的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与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氧化产物。
蜡烷烃的氧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成的氧化产物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其他的气体和气味物质。
蜡烛燃烧时的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蜡+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其他产物。
其中,蜡可以表示为化学式CnH2n+2,氧气表示为O2,二氧化碳表示为CO2,水蒸气表示为H2O。
根据这个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蜡烛燃烧时产生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由燃烧反应释放出来的。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能量从化学键中释放出来,转化为热能。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加热周围的物体,使其升温。
这也是为什么蜡烛可以用来取暖的原因。
除了热量,蜡烛燃烧时还会产生光线。
蜡烛的火焰是由燃烧产生的热能激发空气中的氮分子和氧分子,使其发出可见光。
这就是为什么蜡烛燃烧时会有明亮的火焰的原因。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其他的气体和气味物质。
这些物质通常是由蜡燃烧时的杂质或添加剂产生的。
例如,一些蜡烛会添加香料或颜料,燃烧时会产生香味或烟雾。
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蜡烛时应注意通风。
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加热周围的物体,燃烧产生的光线可以提供照明。
同时,蜡烛燃烧还会产生一些其他的气体和气味物质,需要注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蜡烛时应注意安全,保持通风,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

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
蜡烛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照明工具,它的主要成分是石蜡或蜂蜡。
当蜡烛点燃时,燃烧产生的新物质包括热量、光线、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蜡烛燃烧产生的最显著的新物质之一是热量。
蜡烛的燃烧过程是一种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种热能可以使周围的空气和物体变热,提供温暖和舒适的环境。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点燃蜡烛可以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蜡烛燃烧还会产生光线。
烛光虽然微弱,但在黑暗的环境中却显得格外明亮和温暖。
蜡烛的光芒可以照亮周围的空间,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因此,蜡烛常常被用来营造浪漫的氛围,给人带来愉悦和放松的心情。
蜡烛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在燃烧的过程中,蜡烛中的碳氢化合物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这些新物质的释放虽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室内使用蜡烛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量相对较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总的来说,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包括热量、光线、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这些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因此,在使用蜡烛时,我们应该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空气污染,同时享受蜡烛带来的温馨和舒适。
愿蜡烛的光芒永远照亮我们的生活,温暖
我们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的假设:观察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酒精灯、蒸发器、火柴、烧杯、石灰水
实验步骤:①取一只干杯,罩上火上方。
②将另一只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盖在火焰上方。
③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取下白瓷碗片观察底部。
实验现象:点着受热溶化了液体,液体又转化成燃烧的气体。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时会变成灰烬等新物质。
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的假设:观察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酒精灯、蒸发器、火柴、烧杯、石灰水
实验步骤:①取一只干杯,罩上火上方。
②将另一只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盖在火焰上方。
③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取下白瓷碗片观察底部。
实验现象:点着受热溶化了液体,液体又转化成燃烧的气体。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时会变成灰烬等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