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发展概述(精选)

合集下载

坦克发展史

坦克发展史

坦克发展史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向德军展开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一次战役索姆河会战打响了。

交战中,德军依靠构筑的堑壕、铁丝网等坚固防线,抵挡住了英、法联军的多次进攻,双方你来我往,伤亡惨重。

在1个月的攻、防战斗中,英、法联军伤亡62万余人,德军也损失了约60万人,但仍难分胜负,结果进攻战变成了一场阵地战MKⅠ坦克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坦克——MKⅠ9月15日凌晨,已露寒意的战场上大雾弥漫,四周也一片寂静,被阵地战拖得疲惫不堪的德军正在堑壕中昏睡。

突然,他们被阵地前传来的一阵阵轰鸣声惊醒,脚下的大地也似乎在颤抖,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了德国士兵心头。

不一会儿,德军士兵们看到一个个黑乎乎的“庞然怪物”出现在眼前,它们穿过清晨的浓雾,开着炮冲了过来,顿时德军阵地上一片混乱,爆炸声、叫喊声连成一片。

惊恐之余的德军拼命用枪、炮向“怪物”射击,但“怪物”不但丝毫未损,并且像被激怒了一样,更加猛烈地开着枪、炮横冲直撞。

它们摧毁了一个个向它射击的火力点,并冲过堑壕、压平了铁丝网,还有不少德军被它发射的炮火打死。

在一片混乱中,其余的德军纷纷停止了无谓的抵抗,开始丢弃阵地四散逃跑。

而这道横在英军面前、经过长时间激战未能攻克的阵地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这些初战告捷的“怪物”不是别的,正是英国制造的MKⅠ型坦克。

虽然当时投入使用的几十辆坦克中只有18辆真正参加了战斗,但它们为突破久攻不下的德军防线发挥了重大作用。

索姆河战役也因历史上首次有坦克参战而被载入史册。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从二次大战起至今一直是陆地战场的主宰力量,被称为“陆战之王”。

它是所以装甲车辆中最基本的车种,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

坦克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担负各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他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坦克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坦克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坦克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2009011254 王立珂无91一、陆战之王的辉煌诞生“Tank”这个划时代的陆战创意最初也曾像富兰克林向拿破仑推荐的蒸汽轮船一样被一言封杀,但幸运的是,这个创意被咱们熟知的一个名人,丘吉尔,重新发掘了出来,最终成就了如今的陆战之王。

坦克的创意起源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澳大利亚的一名工师兼专业发明家劳塞罗特·德·摩尔最初构想了一个具有来强大的火力、坚固的铁甲、高度的机动性的“陆地巡洋舰”,并向英国战争部递交了份装甲车辆的设计图纸,却被当时的英国官员视为无稽之谈。

【引自《坦克的诞生、演化及其发展趋势》,张军峰,军事展望【文章编号】 1003- 0166(2008)02- 0078- 0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双方都大量地配备了机关枪,并与战壕、铁丝网相结合,筑成了三位一体的防御阵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了一次旷日持久的对峙战。

在英法联军付出大量伤亡以后,一些军事学家开始苦心琢磨,希望能发明一种新式武器来克服这一障碍。

英国陆军上校欧内斯特·斯温顿提出了与劳塞罗特·德·摩尔类似的方案。

但不同的是,他提出在现有的履带式拖拉基础上设计装甲车辆,在装备防护装甲和火炮的情况下,经过武装的履带式拖拉机将在战争中扮演机动的“机枪破坏者”的角色。

但是,与以前澳大利亚工程师方案的命运如出一辙,这项建议也被当时的英国陆军大臣基切纳勋爵束之高阁。

基切纳认为这不过是一部“幻想小说” ,并说此设计“可以制成一个自动美妙的机械化玩具,可是无法用于战场。

直到这项建议传到温斯顿·邱吉尔手中, 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从汉凯处获悉了斯顿和吐洛克的建议后,出于其长远而独特的战略眼光,丘吉尔感到这一创意很有可能会改变目前胶着的局面,于是他给英国首相乔治·劳埃德写了一份报告,建议立即制这种新式武器,但由于首相批转陆军大臣基切纳,这一计划仍被搁浅。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坦克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本文将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化坦克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智能化坦克可以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和自主决策系统,实现自动化的目标识别、路径规划和打击等功能。

这将大大提升坦克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减少人员伤亡。

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二是模块化设计。

传统的坦克往往是一体化设计,难以进行灵活的改装和升级。

而模块化设计可以将坦克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各个模块之间可以独立更换和升级,从而提高坦克的适应性和维修性。

模块化设计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快速组装不同配置的坦克,提高作战的灵活性。

第三,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三是电力化。

传统的坦克通常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但内燃机存在噪音大、排放高等问题。

而电力化坦克通过采用电动机和电池组作为动力源,可以实现零排放、低噪音的特点。

另外,电力化坦克还可以利用电池组储存能量,实现能量回收和储能,提高坦克的续航能力。

第四,坦克的发展趋势之四是网络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坦克将更加注重与其他作战单元的信息互联。

通过搭载通信设备和数据链路,坦克可以与其他坦克、士兵和指挥中心实现实时通信和信息共享。

这将极大地提高坦克的战场感知能力和指挥协同能力,提高作战效率。

第五,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五是无人化。

随着无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坦克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无人坦克可以通过搭载无人驾驶系统和遥控系统,实现远程操控和自主作战。

无人坦克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同时还可以进行更加危险和复杂的作战任务,提高作战效果。

坦克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模块化设计、电力化、网络化和无人化。

这些趋势将大大提升坦克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并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

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的发展趋势可能还会有新的突破和变化。

我们期待着未来坦克的更加先进和强大。

我国坦克发展史

我国坦克发展史

我国坦克发展史坦克,作为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强大的火力、高度的机动性和良好的防护力。

在我国的军事发展历程中,坦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坦克的仿制和生产工作。

当时,我国从苏联引进了 T-54A 中型坦克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成功仿制出了 59 式中型坦克。

59 式坦克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初步具备了独立生产坦克的能力,为我国坦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0 年代,我国开始自主研发坦克。

62 式轻型坦克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主要用于南方水网稻田地区的作战。

虽然在火力和防护力上相对较弱,但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适应性。

70 年代,我国又研制出了 69 式中型坦克。

69 式坦克在 59 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提高了火力和防护性能。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69 式坦克在可靠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80 年代,我国坦克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80 式主战坦克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坦克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80 式坦克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如新型火炮、火控系统和动力装置等,其综合性能有了较大提升。

进入90 年代,我国坦克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96 式主战坦克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坦克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96 式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多样化需求。

而 99 式主战坦克的研制成功,则使我国坦克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99 式坦克拥有强大的火力,装备了先进的 125 毫米滑膛炮,能够发射多种弹药。

其防护性能也极为出色,采用了复合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

在机动性方面,配备了高性能的动力系统,具备良好的越野能力和战略机动性。

在坦克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还注重坦克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加装先进的通信、导航和战场感知系统,使坦克能够更好地融入信息化作战体系,提高了作战效能。

我国坦克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经历了重重困难和挑战。

陆战之王坦克

陆战之王坦克

(六)
以色列“梅卡瓦” MK4型坦克
以色列“梅卡 瓦”MK4型坦克
二、世界上先进的主战坦克
俄罗斯研制的T-95新型坦克重约50吨,长、宽和T-72、T-80坦克基本相 同,安装了口径为135毫米的新型滑膛炮。由乌拉尔设计局在20世纪90年代 启动设计。为保证作战性能,T-95的发动机为GTD-1250型燃气轮机的改进 型,具有更大的单位功率与加速性能。因此,俄罗斯将成为世上首个拥有第 四代主战坦克(俄称第五代)的国家。俄罗斯军方称,T-90主战坦克在2025 年前将一直是俄罗斯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目前,俄罗斯每年生产100辆T90主战坦克,计划至少装备地面部队1 500辆。
(三)
法国AMX勒克 莱尔主战坦克
AMX-56勒克莱尔
二、世界上先进的主战坦克
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战坦克的简称。9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陆军 最先进,最新型的主战坦克,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其具 备优异的防弹外形,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 是中国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的 第三代主战坦克。作为中国第三代坦克,其强大的火力性能和综合性能 为其赢得了称赞。
(九)
韩国K1A1 主战坦克
韩国K1A1 主战坦克
大学生军事理论
(七)
俄军现役最先进的 T-90主战坦克
俄罗斯最新型 “T-95”主战坦克
二、世界上先进的主战坦克
90式坦克的研究和发展工作始于1974年,部件制造和试验工作始于1977 年,1990年定型,故又称之为90式坦克。
1990年,90式坦克开始少量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从成建制装备到连队 的时间是1994年。同年,第71坦克连成为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一个全部换装90 式坦克的连队。

99式主战坦

99式主战坦

99式主战坦99式主战坦克简介及发展历程引言:9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款第三代主战坦克,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重要军事装备之一。

该坦克以综合作战能力、先进的火力系统和强大的防护能力而著称,并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中国军队的主力战车。

本文将介绍99式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发展历程:1999年,99式主战坦克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这是中国在推进装甲兵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初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然而,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地克服了这些问题,并于2001年开始进行99式主战坦克的试验。

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99式主战坦克在2006年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开始装备中国军队。

此后,中国不断改进和升级99式主战坦克,形成了不同的改进型号,以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和作战需求。

技术特点: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使其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

首先,它装备了一门125毫米滑膛炮,具备较长射程和精确打击目标的能力。

此外,99式主战坦克还配备了一对7.62毫米机枪,用于对抗近距离目标。

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先进的防护系统,包括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和主动防护系统等。

这些系统能够有效地抵御来自敌方的攻击,并提供高水平的防护能力。

此外,99式主战坦克还具备优秀的机动性能,可以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灵活机动。

作用及应用:99式主战坦克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作为中国军队的主力战车,具备了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能够有效地执行各类任务,包括进攻、防守和维持地区安全稳定等。

此外,99式主战坦克还可以与其他装备和兵种协同作战,形成有力的联合作战能力。

它可以与步兵、装甲车辆和直升机等配合,实现任务的全面完成。

总结:99式主战坦克作为中国军队的主力战车,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重要军事装备。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99式主战坦克逐渐成为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战车。

铁甲雄风——坦克

铁甲雄风——坦克

虎式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制造的重型坦 克。虎I坦克自1942年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至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为止。 在 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为Pzkw VI Ausf. H,但后来重新设计成为Ausf. E 。这名字同样跟Mark VI-E、Panzer VI-E、PzKpfw VI-E或Sd.Kfz. 181 一样知名,尽管公众通常只知它们的名字是虎I或简单称为虎。虎这个绰号 是由斐迪南· 保时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设计概念同时延用到其他车辆上面, 包括包括虎II(虎王)坦克和突击虎式突击炮。
1、 坦克装甲车辆的产生
• 小游民坦克(最早)
车重 18.3 t
成员 2人
火炮 口径 40 mm 车速 最高 3 km/h 车速 越野 1 km/h 装甲 最厚 6 mm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
英 美 德 法 I、Ⅳ型坦克,“赛犬”中型坦克 “福特”轻型坦克,Ⅷ型“自由号”重型坦克 A7V战斗坦克(最多容纳18人) “施纳德”、“圣沙蒙”突击坦克(电传动), “雷诺”FT-17轻型坦克(旋转炮塔)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
最先参战,索姆河会 战,1916.09.15 英国“小游民”坦克
法 国 FT17 坦 克
英国“赛犬”坦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坦克特点 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 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5mm;功率26~1 10kW;最大速度6~13km/h,最大行程35~64k m;装甲板是铆接的。
38T型轻型坦克
1940年,德军装甲部队如同镰刀一样扫过西欧,击败法国,重创英国, 从此德军“闪电战”闻名世界。如果比较一下交战双方坦克的数量和 质量,我们会看到德军创造了怎样的一个奇迹。德军在西线总共投入 2,439辆坦克,其中包括1型坦克523辆,2型坦克955辆,3型坦克349 辆,4型坦克278辆,捷克38t坦克334辆。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德军坦 克是过时的微型和轻型坦克,即使是3型和4型主战坦克,在战斗效能 上也跟英法装备的主战坦克差距明显。

坦克发展历程

坦克发展历程

坦克发展历程坦克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装备,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科技进步和战争需求的不断变化,坦克从最初的原始形态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下面就坦克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战争气氛的膨胀和战争指挥官对新型武器的需求,坦克被发明了出来。

当时的坦克并不如现代坦克那样强大和复杂,它们只有一些基本装备,比如履带、装甲和火炮。

这些坦克在战场上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远远称不上是战争的决胜因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里,坦克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升级。

各国积极探索和研发新的坦克技术,希望能够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随着内燃机、液压系统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坦克的机动性、火力和防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坦克已经成为主要战争装备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坦克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场战争中,各国不断改进和完善坦克技术,尤其是苏联和德国在坦克领域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苏联的T-34坦克和德国的虎式坦克都成为战争的“王牌”,具有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这些坦克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格局,对于推动坦克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后,坦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技术竞赛推动了坦克技术的发展。

两国相继研发出了一系列新型坦克,如美国的M60和苏联的T-72。

这些坦克在机动性、火力和防护能力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装备。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和战争特点的改变,坦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坦克不仅承担着传统坦克的作战任务,还具备了更强的信息化能力。

比如,坦克的战场管理系统、火控系统和通信系统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得坦克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目前,坦克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国不断研发新型坦克,如美国的M1A2和俄罗斯的T-90。

新型坦克在机动性、火力、防护和信息化能力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论中国坦克发展史

论中国坦克发展史
论中国坦克发展史
1922年,张作霖为同直系军阀进行最后的决 战,从英法等国购买了大量的军备,包括36辆 “雷诺”FT--17型坦克。
“雷诺”FT-17
“雷诺”FT-17
1929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从英国为 自己的税警总队购买了24辆卡登-洛伊德超轻 型坦克。
卡登-洛伊德
1938年1月15日,国军装甲兵团正式扩编为第 200师,共接收70辆T-26、4辆BT-5、18辆菲 亚特CV-33。 T-26 菲亚特CV-33
BT-5
我军第一辆坦克, 1945年11月缴获自日军的 九七式轻战车 九七式
建国初期--缴获自国军的M3/M5斯图亚特轻型坦 克 T34/85 中型坦克和IS-2重型坦克
T34/85 IS-2
半个世纪的经典—五九式中型坦克
1959年,以苏联T54A为原型的59式坦克正 式量产。
五九式
五九式
96式坦克,是85式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是我国国防工作者历经8年的艰苦奋战自行研制 的准三代主战坦克 96式坦克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引进阶段:建国后,我国拥有少量坦克,如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95式轻型坦克等,这些坦克基本是收缴国民党和日本的坦克,且都是轻型坦克,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从苏联采购了T-34-85坦克,并在朝鲜战争中得到应用,中国自1950年-1955年进口该坦克1800辆。

- 仿制阶段:为了拥有自主制造坦克的能力,我国在获得苏联T-54A中型坦克的图纸后,开始仿制我国第一辆中型坦克,即59式主战坦克。

该坦克于1957年开始研究,1958年12月25日下线,1959年开始列装部队,我国至少生产了1万辆该型号坦克。

- 自主研制阶段: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以及各国坦克的不断升级,我国开始自主设计坦克,研制出69式主战坦克。

69式主战坦克由59式主战坦克改进而来,于1963年开始研制,1974年设计定型,主要以外贸为主,该坦克生产了约4500辆。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主战坦克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坦克发展史(62式——79式)

中国坦克发展史(62式——79式)

中国坦克发展史(62式——79式)
杂七麻八头条号今天继续放送中国坦克的发展史,上一期放送至中国第一款坦克59式中型坦克,虽然该型坦克仿制于苏联T-54A,但毕竟标志着中国军事工业的向前发展。

存放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内的59式中型坦克
为了适应中国南部地区的丘陵山地,中国于1958年开始研制,并最终于1962年定型了62式轻型坦克,该型坦克为中国自行研制并设计的轻型坦克,在1963年开始量产。

通过浮桥的62式轻型坦克
在研制开发62式坦克的同时,中国也研制了自己第一代两栖轻型坦克63式,并于1963年定型并批量生产。

63式两栖轻型坦克
到了70年代,中国的坦克工业终于追赶上了世界的步伐,于1974年最终定型了中国第一款独立设计的主战坦克69式,该型号坦克性能优异,堪称中国的经典车型,甚至在80年代仍能接到国外的订单。

中国坦克史上的经典69式主战坦克
中国在开发研制69式坦克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人才,到了80年代,中国在69-Ⅱ
式坦克的基础上,开发了79式主战坦克,因此,该型坦克又被称为69-Ⅲ式主战坦克。

79式主战坦克
限于篇幅,只能放送到这里,下期咱们继续沿着时间轴,看看中国坦克工业的发展。

坦克发展概述

坦克发展概述

坦克发展概述2015.04.14(一)、坦克产生的原因:1、战场变化和技术成熟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蒸汽机技术、履带推进技术、火炮技术和装甲技术已趋于成熟。

2、轮式装甲车的兴起20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研制当时称为装甲汽车的轮式装甲车。

轮式装甲车是汽车、装甲、枪炮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坦克诞生的前奏曲。

3、战争的需要关键人物:斯文顿中校、温斯顿.丘吉尔、克劳姆普顿上校。

(二)、坦克的出现:1915年8月,基于冶金、枪炮、汽车拖拉机制造技术,第一辆坦克样车——“小游民”在英国诞生,开创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战斗车辆的发展史来看,最先出现的是轮式机动车辆,随后出现了轮式装甲车,最后才是装有履带的坦克。

其间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

小游民坦克车重18.3 t成员 2 人火炮口径 40 mm车速最高 3 km/h车速越野 1 km/h装甲最厚 6 mm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初试锋芒: I战时期●走向成熟: 20世纪20~30年代●称雄战场: II战时期●继往开来: 20世纪50年代(战后一代)●辉煌岁月: 20世纪60年代(战后二代)●群雄争霸: 20世纪70~90年代(战后三代)●家族兴旺: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I战时期英I、Ⅳ型坦克,“赛犬”中型坦克美“福特”轻型坦克,Ⅷ型“自由号”重型坦克德A7V战斗坦克(最多容纳18人)法“施纳德”、“圣沙蒙”突击坦克(电传动),“雷诺”FT-17轻型坦克(旋转炮塔)I战时期坦克特点:1、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2、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5mm;功率26~110kW;最大速度6~13km/h,最大行程35~64km;装甲板是铆接的。

3、时速低,行程短,机动性差,火力弱,只用于引导步兵冲击,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兵种。

坦克发展史

坦克发展史

坦克发展史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向德军展开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一次战役索姆河会战打响了。

交战中,德军依靠构筑的堑壕、铁丝网等坚固防线,抵挡住了英、法联军的多次进攻,双方你来我往,伤亡惨重。

在1个月的攻、防战斗中,英、法联军伤亡62万余人,德军也损失了约60万人,但仍难分胜负,结果进攻战变成了一场阵地战MKⅠ坦克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坦克——MKⅠ9月15日凌晨,已露寒意的战场上大雾弥漫,四周也一片寂静,被阵地战拖得疲惫不堪的德军正在堑壕中昏睡。

突然,他们被阵地前传来的一阵阵轰鸣声惊醒,脚下的大地也似乎在颤抖,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了德国士兵心头。

不一会儿,德军士兵们看到一个个黑乎乎的“庞然怪物”出现在眼前,它们穿过清晨的浓雾,开着炮冲了过来,顿时德军阵地上一片混乱,爆炸声、叫喊声连成一片。

惊恐之余的德军拼命用枪、炮向“怪物”射击,但“怪物”不但丝毫未损,并且像被激怒了一样,更加猛烈地开着枪、炮横冲直撞。

它们摧毁了一个个向它射击的火力点,并冲过堑壕、压平了铁丝网,还有不少德军被它发射的炮火打死。

在一片混乱中,其余的德军纷纷停止了无谓的抵抗,开始丢弃阵地四散逃跑。

而这道横在英军面前、经过长时间激战未能攻克的阵地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这些初战告捷的“怪物”不是别的,正是英国制造的MKⅠ型坦克。

虽然当时投入使用的几十辆坦克中只有18辆真正参加了战斗,但它们为突破久攻不下的德军防线发挥了重大作用。

索姆河战役也因历史上首次有坦克参战而被载入史册。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从二次大战起至今一直是陆地战场的主宰力量,被称为“陆战之王”。

它是所以装甲车辆中最基本的车种,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

坦克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担负各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他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回复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 -回复

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回复我国主战坦克的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经过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和创新,逐渐成为现代化作战装备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我国主战坦克发展历程的问题。

第一阶段:初期研发(1950s-1970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我国军队面临着现代化装备的缺乏。

因此,我国决定引进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并开始了自主研发的探索。

1956年,我国研制出了第一辆国产坦克——“58式”。

它是根据苏联T-34和T-54的设计原理进行改进而成,装备了火炮和机枪,成为了解放军的主力装备。

第二阶段:技术引进与创新(1980s-1990s)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决定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以促进坦克研发的进一步发展。

1980年,我国引进了苏联的T-72主战坦克的改良型——“88式”坦克,并进行了自主创新和改进。

这辆坦克首次采用了外国的火炮装置,性能与欧美同类坦克相当,改善了国产坦克在火控系统和射击精度方面的性能。

1990年代,我国对火控系统和动力系统进行了重大改进。

在1999年,我国成功研发出“96式”主战坦克,它采用了新一代火控系统,强化了坦克的作战能力,成为我国装甲部队最先进的装备之一。

此外,中国还研制了“99式”主战坦克,该型坦克采用了模块化装甲和先进的动力系统,拥有出色的机动性和防护性能。

第三阶段:全面自主研发(2000s-至今)21世纪初,我国决定加快主战坦克的自主研发进程。

2006年,我国成功研发出第三代主战坦克——“99A式”,它是在“99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这辆坦克采用了更先进的装甲材料和装备,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和火力打击能力,同时改进了火控系统和通信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坦克的作战能力。

2015年,我国研发成功了第四代主战坦克——“FC-31”,它是一款具备隐身能力的多用途战斗装备。

这辆坦克受到了先进技术和作战经验的启发,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外形和结构,并配备了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打击精度和战场适应性。

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的发展历程.
3
坦克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中流砥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高度发展。 战前,希特勒曾在观看装甲车辆混合编队演习后,大声叫嚷:“着就是我 索要的东西!”纳粹德国为了发动战争,先后研制出Ⅰ、Ⅱ、Ⅲ、Ⅳ型坦 克。在战争初期,这些德国坦克创造了“闪电战”的奇迹。
德国一号坦克
德国坦克集群进攻
战争导致了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对抗敌方的坦克,交战双方又不断推出火 力、装甲性能更强的坦克车辆。德国推出了Ⅴ型“黑豹”中型坦克、Ⅵ型“虎”式 重型坦克,苏联随即将T-34/85中型坦克、斯大林-2重型坦克投入战场。 在战争中,坦克的火力、机动、防护能力三大性能得以极大的提高。1944年, 德国又将新型的“虎王”坦克投入战场,其正面装甲达到了180mm,71倍口 径的88mm炮可以击穿当时所有坦克的装甲。盟国也不甘示弱,苏联的斯大林- 3型和美国的M-26重型坦克在战争最后阶段也投入使用。
1917年11月20日,英军在康布 雷战役中将多达476辆的坦克集中部 署在12千米宽正面,发起了空前规模 的进攻作战,一举突破了德军三道防线, 获得了巨大胜利。
一战期间,英国、德国、法 国还相继研制出多种坦克。 如英国的塞犬,法国的施纳 德、圣沙蒙、雷诺,德国的 A7V等。其中法国的雷诺 FT-17坦克首开旋转炮 塔的先河,成为坦克发展史 上重要里程碑。
苏联T—55坦克
苏联T-55坦 克
美国M—45坦克
英国“百人队长”坦克
5

战后第二代 进入60年代,冷战双方在第一代主战坦克基础上,改进 开发出了第二代主战坦克。这一时期,典型代表是苏联的T- 62、美国的M-60、英国的“酋长”(奇伏坦)式、法国 的AMX-30、德国的“豹1”型
苏联T—62坦克
战后第一、第二代主战坦克在世 界各地局部战场曾展开无数次的撕杀。尤其是在多 次中东战争中,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几乎成为战场 最重要的主角。几次中东战争过程虽短,但动辄就 是数千辆坦克投入战场,反坦克导弹等新式武器也 相继投入使用。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在印巴战争、 越南战争,以及后来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也均 频频出场。至今,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一、二代 主战坦克仍旧是装甲部队的主力。

坦克发展历程讲解词

坦克发展历程讲解词

坦克发展历程讲解词
坦克发展历程:从战车到重型装甲战车
20世纪初,世界各国开始探索新型的陆上战车,以应对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最早的“坦克”起源于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次亮相。

这种战车被称为“战车”或“陆舰”,目的是为了穿越战场上的條件艰苦的地形。

战车的初代模式仅仅是由可移动的物件组成的垂直滚筒。

柴油动力引擎被用来推动车身,并提供足够的火力打击敌人设施。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经济原因,这些战车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技术的进步,战车的设计逐渐演化为更加高级和复杂的形式。

1920年代至1930年代,战车的外形开始出现变化,车身开始采用斜面设计,以增加防护能力。

改进的悬挂和转向系统使得战车更具机动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力装备。

德国的“虎式”和苏联的“KV-1”重型坦克成为当时最出名的战车之一,它们均具有强大的火力和厚重的装甲。

战后,坦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竞相开发新型坦克,以应对核战争的威胁。

美国的“艾布拉姆斯”和苏联的“T-72”成为当时最为先进的坦克型号,它们采用了先进的电子系统和火控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坦克已经变得更加高科技化和多功能。

现代坦克采用了先进的防护装甲、红外线和激光测距仪,并配备了强大的火力系统和自动加载装置。

总的来说,坦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战车到复杂的重型装甲战车的过程。

它们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关键武器之一。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

坦克的发展趋势简述
坦克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简述,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趋势:
1.更高的机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将具备更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这包括采用更先进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以提高速度和行驶距离。

此外,坦克还可能采用更先进的悬挂系统和地形适应系统,以提供更好的行驶舒适性和生存能力。

2.更高的火力:坦克将具备更高的火力和精度。

这包括采用更先进的炮弹和火控系统,以提高打击距离和精度。

此外,坦克还可能采用更先进的炮口制退器和身管冷却系统,以提供更准确的火力和更快的反应时间。

3.更高的防御能力:坦克将具备更高的防御能力,包括采用更先进的装甲技术、爆炸反应装置和主动防御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提供更强的抗打击能力和对反坦克导弹等攻击手段的应对能力。

4.更高的信息传输能力: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将具备更快的信息传输和通信能力。

这包括采用更先进的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和网络通信技术,以提高指挥和控制能力。

5.更高的自动化程度: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坦克将具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

这包括采用更先进的自主决策系统、导航系统和目标识别系统,以提高作战效率和安全性。

6.更高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坦克将具备更高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采用更先进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以提高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坦克的发明和发展

坦克的发明和发展

坦克的发明和发展发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马克”Ⅰ型坦克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

英国人E.D.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

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

“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

1916年9月15日,有60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

为了纪念发明家Tank取名坦克。

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在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诺坦克,亦在一战中立下战功。

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制造了数十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武器。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发展战后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陆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

大厚度20~4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368千瓦,单位功率12.6~16千瓦/吨,最大速度44~65千米/时,最大行程260~350千米。

论坦克战的起源及发展

论坦克战的起源及发展

论坦克战的起源及发展数学系141110038 桂贤进众所周知,坦克是一种较为“年轻”的陆战装备。

之所以说较为年轻,是由于坦克出生于一战期间,而投入真正实际应用则是在期间。

坦克的发展历史不过短短的九十多年,但其却起着举得的作用。

一.陆战之王的起源从技术角度看,坦克是内燃机时代的产物。

从军事的角度看,坦克则是为了打破由机枪、堑壕、铁丝网和速射火炮组成的盾而产生的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焦灼的必然结果。

1914年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交战双方——以法国、俄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虽然为这次战争准备几十年,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却从来没想到1884年发明的机枪与堑壕、铁丝网和火炮结合在一起会给战争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事长期陷入胶着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的防线都是由机枪、火炮、铁丝网组成。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防线呢?“防线的最前端是8~10英尺深、5~8英尺宽的壕沟,接着就是数道10英尺高、12~14英尺厚的带刺铁丝网和数百米宽的雷区。

障碍区之后是由数道由机枪、步枪防守的堑壕,可以扫射一切想要接近铁丝网、雷区和壕沟的生命。

堑壕之后5~6公里是由各种口径重炮和轻炮组成的炮兵火力支援群。

在此第一防御带后8~10公里处又是相同的防线,接着还有同样的第三防御带。

”在1916年坦克发明之前,英法联军和德国部队对付此种防线的唯一方法是“集中大量的炮兵,进行长时间的炮击,炸开铁丝网,炸毁堑壕里的机枪阵地,压制敌方的炮兵。

但这种方法的有一个致命弊端,由于火炮的射程有限,难以摧毁敌方的第二防御地带,步兵在占领了第二防御地带后很长时间内没有炮兵的火力支援,而守方可以在敌方步兵进攻前或进攻后,迅速从其他未遭到进攻的地区向受到威胁或进攻的地区机动兵力,在敌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承受巨大伤亡占领几条堑壕后,以迅猛的反击战夺回失去的阵地或消灭突入的敌步兵,恢复战线。

这样攻方承受巨大伤亡却收效甚微,阵地战陷入胶着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