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知什么
备课参考5㊀20185整体感知 知什么孔令香㊀㊀有位老师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ꎮ一上课ꎬ就问学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背影»一文ꎬ最令你感动的是课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段内容? 这样的设计未免显得太突兀了ꎬ甚至于会令学生一头雾水ꎬ就连听课的老师也有些无所适从ꎬ找不着方向ꎮ阅读教学一定要注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ꎮ我们一致认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 整体感知 局部揣摩 整体升华 的过程ꎮ这符合一般的语文学习的规律ꎬ也符合学生对事物的一般性的认知规律ꎮ禅宗有三句话非常有名: 看山是山ꎬ看水是水ꎻ看山不是山ꎬ看水不是水ꎻ看山还是山ꎬ看水还是水ꎮ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ꎬ它对于我们语文教学的启发就是要沿着学生的认知事物的规律㊁感知课文的规律㊁学习语言的规律来进行学习ꎬ特别要讲究循序渐进ꎬ由浅入深ꎬ渐入佳境ꎮ«语文课程标准»中说: 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ꎮ 这无疑是对传统的一味注重作家作品㊁字词句段㊁语文这种肢解式㊁灌输式㊁传授式的教学方式㊁方法的全盘乃至于颠覆式的否定ꎬ启发我们要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㊁整体感知ꎮ整体感知ꎬ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ꎬ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ꎬ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ꎮ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ꎬ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ꎬ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ꎬ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ꎮ因此ꎬ 整体感知 的内涵和地位ꎬ在现阶段起了实质性的变化ꎮ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做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ꎮ一㊁整体感知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学习一般的记叙文或者是小说类的文学作品ꎬ要对所叙述的事情能用一两句话做出简洁的概括与归纳ꎬ能对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复述或转述ꎬ能对作者的叙述艺术进行初步感知ꎻ对于议论文要能正确理解并说出文章的主要观点ꎬ读过以后受到了什么启发ꎬ并初步体会文章说理的严密性㊁逻辑性ꎬ从中受到一种理性的启迪ꎬ以丰富自己的心灵ꎻ对于说明文要能概括文章主要说明了什么ꎬ初步体会文章说明的准确性ꎬ从中获得以前未曾了解到的知识ꎬ以开阔自己的视野ꎻ对于古典诗词要能初步懂得诗歌写了什么ꎬ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ꎬ并从其中极为简练的描写中获得一份美感ꎬ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涵养了自己的心性ꎮ二㊁整体感知是对文章语言初步的欣赏古人云: 感人心者ꎬ莫先乎情ꎬ莫始于言ꎮ 语言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要义ꎬ情感㊁写法这些东西都要诉诸于语言才能表达出来ꎬ因此ꎬ整体感知特别强调对于文章语言的初步把握ꎮ其实ꎬ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就实实在在地感知着语言ꎬ通过阅读语言与作者对话ꎮ在这种对话中ꎬ一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大致形成了 或朴素平实㊁饱含深情ꎻ或简洁流畅㊁明白如话ꎻ或含蓄隽永㊁耐人寻味ꎻ或发人深省㊁富含哲理ꎻ或清新淡雅㊁宝灵秀丽ꎻ或优美生动ꎬ诗情画意ꎻ或情文并茂ꎬ理趣并重ꎻ或风趣幽默ꎬ轻松活泼ꎻ或留有余地ꎬ意味深长ꎻ或多种表达ꎬ引起共鸣ꎻ或工对整饰ꎬ骈散结合 学生喜欢一篇文章ꎬ很重要的一点是被文章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ꎬ以至于欲罢不能ꎬ看了一遍还要反复欣赏ꎮ对语言的感知能力ꎬ对语言能做出怎样的评价ꎬ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感能力的高低ꎬ究其实还是语文素养的高下ꎮ备课参考6㊀2018 5㊀㊀三㊁整体感知是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与感受刘勰关于文学创作过程和文学欣赏的理论在«文心雕龙 知音»一篇中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论述: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ꎬ观文者披文以入情ꎻ沿波讨源ꎬ虽幽必显ꎮ这句话告诉我们:写文章的人莫不是情郁于中ꎬ情不能自已ꎬ有感而发ꎬ所谓 如鲠在喉ꎬ不吐不快 ꎬ莫不是真挚的思想感情的流露ꎮ学习文章的人首先感知的是文章的情感ꎬ正是那种真挚的情感引领读者手不释卷ꎬ欲罢不能ꎮ好的文章极至于使人潸然泪下ꎬ因为那是作者一颗心的真情的述说ꎬ沿着这情感的路子去探寻ꎬ即使是曲径通幽ꎬ山高谷险也一定能与作者的心灵获得不期的相遇ꎮ就像是钟子期听到俞伯牙的琴声一样ꎬ钟子期反复慨叹着巍巍乎若高山ꎬ荡荡乎若流水 ꎬ 高山流水会知音 一时成为千古佳话ꎮ举个例子说:有人读沈从文的作品ꎬ 常常会有一种灵魂欣然相遇的归宿感 ꎬ 并不是为了其它什么ꎬ而是为了一场与高贵的灵魂的欣然相遇ꎬ为了一场自身在世俗中日渐沉沦的精神的救赎 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ꎮ我曾经做过一次 整体感知 阅读的尝试ꎬ执教的是冰心的散文«小橘灯»ꎬ结果发现学生读过课文后ꎬ感受最深的不是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艺术ꎬ也不是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ꎬ而是文中 小姑娘 那镇定㊁勇敢和乐观的精神!并且深深地被小姑娘的这种镇定㊁勇敢㊁乐观所感动ꎬ对比自己ꎬ小姑娘身上有许多令自己学习的意志与品质!学习欧 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ꎬ学生首先感知到的是文章所叙述的美国下层社会那个凄婉而又感人的爱情故事ꎬ以及主人公德拉与吉姆这对贫贱夫妻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光ꎬ并为之叹息甚至掬一捧同情与感动的泪花ꎬ而不是首先感知文章的故事在叙述艺术上的 妙用 ꎮ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八仙桥中心小学(271400)我的阅读发现:让前置性学习更有效鲁国华㊀㊀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布置的语文前置性作业ꎬ基本以自学生字新词ꎬ读通课文为主ꎮ而我ꎬ则在此基础上ꎬ引导孩子以记录 我的阅读发现 为主ꎮ就我自身的经验而言ꎬ记录 我的阅读发现 ꎬ是提高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ꎮ所谓记录 我的阅读发现 ꎬ就是孩子在文章重要之处作出圈㊁点㊁勾㊁画等批阅符号ꎬ在阅读作品时通过对语言的感受㊁理解㊁鉴赏等过程ꎬ从而形成一定的书面文字ꎮ那么ꎬ在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中ꎬ如何引导孩子记录 我的阅读发现 呢?我的一般做法是ꎬ引导孩子在表达特色处赏一赏ꎬ感情触动处抒一抒ꎬ疑难困惑处提一提ꎬ生发联想处表一表ꎮ一㊁赏在表达特色处我们教材所选编的课文ꎬ很多出自名家名篇ꎬ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ꎮ它们有的结构新奇ꎬ非常引人入胜ꎻ有的语言瑰丽ꎬ令人目不暇接ꎮ读了这样的文字ꎬ总会引起大家心灵的思考ꎬ从而对自己会很有所得ꎮ如«五彩池»中ꎬ当孩子读到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ꎬ像一圈圈彩带ꎬ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ꎬ有像葫芦的ꎬ有像镰刀的ꎬ有像盘子的ꎬ有像莲花的 这个语句时ꎬ被五彩池的绚丽多姿所深深地吸引ꎬ。
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05
整体感知的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文本内容、 把握主题思想、 分析人物性格
等
评价方法:通 过阅读测试、 课堂提问、作 业批改等方式
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根 据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制 定合理的评价
标准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 对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进行 反馈,并提出
评价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效果
教学策略: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以促进学生整体 感知能力的发展。
教学效果: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以 评价教学效果。
学生反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整体感知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 以改进教学策略。
教师培训:定 期组织教师参 加培训,提高 整体感知教学
能力
资源建设:建 立丰富的教学 资源库,方便 教师查找和参
考
教学实践:鼓 励教师在实际 教学中尝试和 运用整体感知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建 立科学的教学 评价体系,激 励教师提高整 体感知教学能
力
促进跨学科合作,推动整体感知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提高整体感知教学的效果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整体感知教学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实施整体感知教学。
06
整体感知的未来发展
深入研究整体感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 实践经验: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和经验总结
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各年级框架设想(五年级)
搭建五年级语文课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环节的框架▲五年级“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环节步骤和要点:步骤一:导入新课。
开课依始,结合课文的内容及写作特点,抓住课题,紧扣中心,直奔主题,导入学习新课。
要注意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使学生有目的地进入一步的学习。
步骤二:学习生字词,读通顺课文。
以朗读检查口头汇报等方式巩固字词学习要点。
既要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词,规范书写的能力,也要为细致品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步骤三:以轻声读、默读等形式再次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
再结合课文写作顺序选择不同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课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9 册第六组课文《精彩极了和和糟糕透了》。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处理教材的理念与策略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中仍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进程。
在教学本课的“初读感知”的环节中,首先根据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叙述特点,先让学生提出疑问,既直奔文章主题又能引起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而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应帮助学生扫清字词的障碍,因而围绕题目质疑后,就进入教学字词部分时。
此步骤要求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
课堂上,则主要以检查朗读重点句段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易错难读或难写的字进行归类熟悉。
再通过一两个难写字的练习书写,让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不写错别字。
生字词过关后,在学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理清课文顺序,了解文章大意。
再指导结合题目的关键语句,运用简单的语言归纳本课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整体感知形成解释鉴赏评价质疑探究
整体感知形成解释鉴赏评价质疑探究整体感知重理解能力轻综合、分析能力培养。
所谓整体感知指的是“形成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指导学生在语境中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但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却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1)找关键词句成为主要手段,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键句或重点句的作用。
(2)概括段落大意成为整体感知的主要方式,对重点语句、语段的含义没有很好地指导领会,学生综合能力难于得到有效培养。
(3)只注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或思想感情等角度把握文章的思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理解模糊,难于通过训练提高分析能力。
3、片面理解“形成解释”,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品读、感悟。
“形成解释”指的是“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和推论的能力”。
因此,解决问题、理解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就构成了形成解释的基本能力要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主要方法一般为:划出中心句;划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清文章详略。
透过这些,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前没有设计好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问题的思维度、挑战性不够。
其次,只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是一个优美语句,不知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如一些教师遇到文中比喻句就停留在让学生画一画,然后问一问用什么比喻什么或把什么比作什么,却没有让学生理解体会运用了修辞手法取得了什么表达效果,把丰满的句段削成了干瘪的“枝干”)。
再次,以内容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学生自读自悟能力培养被忽视。
4、做出评价(解决问题)没有在“运用”上着力。
“做出评价(解决问题)”指的是“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它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情境的想象力、学习优美句段的能力,处理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其重点是“运用”。
在这方面,课堂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想象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比如对文章的空白处、结尾处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地方被轻描淡写地带过;注意优美句段的“读”,不注意“悟”和仿写,学生理解、处理问题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整体感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主要包含了《麻雀》、《爬天都峰》、《古诗两首》、《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自然风光,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富有韵律和美感。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把握。
但在文本理解、情感体验、语言表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观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优美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培养阅读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本的美。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互相交流,提高理解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中描绘的场景,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6.语言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记叙文阅读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就是着眼于全文,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全面而仔细的通读、理解,经过反复研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能够达到对全文有一个整体地了解。
整体感知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可以是文章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的结构特征、思路线索、感情基调等。
对于文章的感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感性认知,就是粗略地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不必理会没有弄懂的问题,只要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即可。
可采取以下方法:①了解背景,明确用意;②把握感情基调,体会精神面貌;③理清思路,掌握线索。
后一个阶段为理性认知,这是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的层进,它要求对全文进行更加细致深入地挖掘,它的内容往往要几经反复细加琢磨之后才能确定。
可采取以下步骤:①分析题目,揣摩中心;②把握文意,了解意图;③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1)时间:即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
可以明确说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也可以大体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时候""很久以前"之类的表达。
时间表达具体到什么程度,这要看记叙内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让读者准确理解记叙内容,不会引起歧义。
(2)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
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
写记叙文,就要把变化了的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认真分析,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及其线索。
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
(3)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
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
A、如果问写了哪些人物,无论是正面出场,还是侧面表现的主次人物都列出来。
B、如果问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主人公、中心人物),看全文写的事为了表现谁,文章的中心靠谁来表现,议论、抒情围绕谁。
(4)事情,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是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整体感知(部编版)
课题:整体感知第 1.2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默读,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会用“三要素”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人物的精神,锻炼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会用“三要素”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体会人物的精神,锻炼想象力。
自主探究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边读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了解神话的特点。
3.按要求完成学习单上的相应内容。
4.质疑问难,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出的三点要求,学生可依能力进行。
】教学过程:一、感知单元主题及学习要求1.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第四单元进行了自主探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的学习。
2.齐读单元导语,汇报单元主题及学习要求。
(1)单元主题:神话(上古时期流传的有关神鬼等非自然事物或非科学地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故事。
)(2)学习要求: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3.根据单元主题和学习要求,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核心目标:了解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通过感受神话的神奇想象,学写想象故事。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这个主题下有四篇课文,课题分别是:《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板书课题,读题。
)2.过渡:通过自主探究,我们知道这四篇文章就是向我们介绍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的。
那么这四篇课文分别讲的是什么样的神话故事呢?3.合作学习: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四篇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小组汇报:学生用上“《》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进行汇报。
5.在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总结方法: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称“三要素概括法”。
谈语文教学中整体感知
谈语文教学中的整体感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的整体感知能力培养和训练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整体感知。
我认为整体感知能力就是人对文章的直觉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我们知道整体感知能力强的人,在聆听、读书时能很快地捕捉信息。
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得到对文章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
整体感知能力强的人,在说话写作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恰当地传递思维信息。
对小学生来讲,整体感知能力主要指: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领会文章所隐含的话外之音。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整体感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下面就如何整体感知课文及怎样发挥其学习语文文字的引领作用,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小学语文课文内容极其丰富,如果笼统地让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非但起不到引领作用,反而会显得枯燥、多余。
因此,不同题裁的文章,可采取不同形式去感知。
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内容把握法此方法适用于记事类文章。
从文章的内容入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思考: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然后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
2、结构把握法此方法适用于写景状物类文章。
从文章的写作结构入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形式。
3、意义把握法此方法适用于记人类文章,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入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思考:文章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然后指导学习课文是从哪些地方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4、感觉把握法此方法适用于诗歌、散文类文章。
它从文章的感情色彩入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思考:读了这篇文章后感觉如何?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紧扣整体贯穿始终整体感知完文章后,在部分探究阶段,仍需要紧紧围绕整体进行。
如果偏离了整体,教学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支离破碎。
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误用和适用
文本之初, 整体 感 知 模 糊 的状 态下 , 师 的 主 导性 的确 教
应 该 体现 . 用老 师 的 意 见定 一个 答 案 , 学生 的体 验 但 置
20 0 0年 《 中语 文 教 学 大 纲 ( 验修 订版 )之 “ 高 试 》 教 学 内容 和 要求 ” 读条 目第 二 条规 定 “ 体把 握课 文 内 阅 整 容 . 清 思 路 。 括 要 点 。 解 作 者 的 思 想 、 点 和 感 理 概 理 观
情 主 要 是在 语 文 教学 中要 重 视 学 生 思 维培 养和 语 感 ” 养成 的背 景 下 提 出 的 。 整体 感 知 ” 为 肢 解 课 文 的对 “ 作 立面 . 调 学 生 的语 感 培 养 和思 维 创 新 。 强
于 不 顾 . 样做 的理 由只 有 一 个 , 是 让 教 学 的轨 道 顺 这 就 着 自己 的预 设 一 步步 地 走 下 去 。整 体 感 知成 就 的是 一 节 巧妙 设 计 的课 堂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 有许 多现 象 : 教 师 而 言 , 文 的 教 学 目标 .似 乎 只要 有 整 体 感 知就 能 体 现新 课 程 阅读 教 学 的 意 义 和价 值 . 因而 不
管 什 么层 面 的 问题 . 用整 体 感 知 解 决 。 体 感 知 成 了 都 整
《 通 高 中 语 文 新课 程标 准 ( 验 )强 调 “ 读 文 普 实 》 阅 学 作 品 . 引 导学 生 设 身 处地 去 感 受 体 验 , 视 对 作 品 应 重 中形 象和 情 感 的整体 感 知 与 把 握 。 整体 感知 是 在 重 视 ” 语 文 学科 的人 文 性 、注 重 新 课 程 中 文学 作 品 内涵 的多
“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和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和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和方法杨献荣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初读一篇课文,应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和作者表达的中心。
整体是个相对的概念,一篇文章是个大整体,其中的逻辑段、自然段是小整体。
因此,整体感知包括感知语篇和感知语段两个方面。
教材编者考虑到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人知水平,选进的课文中都有一些“点睛”式的词、句,将中心鲜明地呈现出来,学生不费多少心力就能感知到。
这也为指导整体感知提供了可以借用的抓手。
在感知语段方面,课标没作具体要求。
根据我们的认知经验,一二年级重在学词学句,三四年级应向重点学习语段过渡,五六年级则重点学习语篇。
第二学段应该有感知语段内容的要求,提示相应的方法。
由于课标要求缺失,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年级阅读课堂几乎看不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段的内容。
学生从学词学句一下跳到学习语篇,跨度有点大,不利于夯实语文基本功。
在感知语篇方面,课标第一学段没有提出要求。
第二学段要求粗知大意,初步把握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第三学段要求“了解表达顺序,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能大体把握诗歌的诗意,体会表达情感,能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能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粗知”“初步”“了解”“大体”,这些词语要求含糊,难以把握,加上没有与之相应的方法提示,教师难免感到茫然,很难有效落实。
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各学段整体感知语篇、语段的要求和方法。
一、把语篇读成语段第一学段,虽然以识字、写字、读书、背书为重点,但在初读阶段应该有引领学生整体感知内容的意识,否则,低年级阅读教学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教师可围绕课题,提出一两个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完全文后理解一下课文内容,或用填空的方式,外化整体感知内容的结果。
如教学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小花鹿卖空气》一文,可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小花鹿为什么要卖空气?小花鹿是怎样卖空气的?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解答自己的疑问。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一、内容提要:整体感知是通过阅读整体把握课文,而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一个对阅读材料的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所以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把阅读材料看做一个有机整体,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整体认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形成虽说粗浅但完整的印象,并能提出疑问。
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以初步感知为基础,把初步感知的信息具体化、明确化,把各要素深入探讨,最后归纳升华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我们由此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关键词:初读感知深入研读归纳升华培养能力三、正文:整体感知:就是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对课文的内容、语言、结构、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疑问和看法。
阅读是基础,而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
阅读时“读者先用视觉感之文字、符号,然后通过分解、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
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储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
”⑴由此看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以阅读材料为基础,把阅读材料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
无论是对材料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还是部分的分析或是总体把握,都离不开材料整体。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本着“从整体出发,建立纵横联系的优化的材料结构和教学结构”的思想,利用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通过阅读时间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指导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学生能用整体观,使学法产生飞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另外,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既符合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来看: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急于了解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接着需要理解文章是是“怎样写的”,是对文章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白“为什么这样写”,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摘要:“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如果缺乏整体意识,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从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等几个教学策略来把握,从整体上引领学生感知课文,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体感知;小学语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整体感知”的理解不够准确,表现为:(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感知而感知有些教师认为初读感知就是书声琅琅,不在乎学生是否“有口无心”,为了“感知”而“感知”。
(二)注重课文内容,阅读形式单一有些教师认为整体感知“没戏可唱”,只关注课文主要内容,形式单一。
(三)注重过细分析,淡化了整体把握有些教师只注重“精读课文”时的“过细分析”,削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
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时要有所忽视,有所淡化。
二、小学语文阅读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一)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在以讲读课为主的阅读教学中,“初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是整体把握文本的第一步,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
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了解,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
通过初读,学生能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1.反复读文,给予充足的时间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个环节中,初读检查的设计尤为重要。
指名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结合纠谬正误,目的是要检查一下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
但若课课如此,就成下策。
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读“你最喜欢读的一段课文”,或让学生“自由组阁”:“你喜欢哪几位同学和你一道来分节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只要学生“挑一个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挑一个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等等,把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
阅读能力训练策略之整体感知,提取信息、实际运用
需要强调的是:此项能力点中,读懂问 题是关键。这样的题有的孩子错是因为读不 懂题,因此需要把题目进行切割,引导学生 理解题意至关重要。
(2)能从文本中找出多个信息和能根 据需要从文本中完整找出多个信息两条 训练点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标准导 向提问法(老师教):问题+能力指向+ 标准+激励和四步提取法(学生学)
*16、绝招 19、七颗钻石
1.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么?
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出多个信息提取信息
2.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能根据需要直接找出多个信息。
1.泡泡:(1)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 能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
*20、妈妈的账单1.小彼得是怎样由不懂事变得懂事了呢?
能根据需要从文本中完整找出多个信息
(三)教材中的相关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练习一览表
课题
获取信息
*4、珍珠泉 1.课文写了珍珠泉哪些特点?
内容标准 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出多个信息(3)
5、翠鸟
课后: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欢翠鸟?泡泡:能根据需要从文本中完整找出多个信
翠鸟的动作真快呀!
息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出多个信息
7、一个小村庄 (1)我们讨论讨论: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2.了解段式结构特点,根据相应的段式特点 归纳段意
(1)中心句概括法: ①总分段式、分总段式的段意是“总” 例如:《和时间赛跑》第四自然段,爸爸说的 那段话话就是总分段式。 第一句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 来了”。就是(总)即中心句。 因此段意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 回来了。
②过渡句在段首或段尾“总”的还要注意提取
围绕考试框架中 整体感知、提取信息 实际运用的阅读能力展开教学建议
也谈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也谈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一、什么是“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
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义务课标还应考虑汉语言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头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课标还对第二、三阶段的阅读方面规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主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即要有整体把握的能力,也就是整体感知的能力。
整体感知可以从宏观上把握课文的概貌,构建起全文的语义图像,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为微观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程度,直接影响其课文学习效果。
三、整体感知的策略学习一篇文章,需先迅速地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题、材料、关键词句,粗略地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与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对进一步阅读,分析文章的各个局部,将起到定向作用。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迅速地整体感知文章呢?1.反复诵读,把握全文。
读通课文,是整体感知课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否则,整体感知便成了空中楼阁。
有些阅读课,常常是文章还没有完整地读一遍,就匆忙地进入分析课文阶段。
这样,学生对课文只能是一知半解。
但有些感情色彩浓郁的诗文,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味到作家淡淡的喜悦中夹杂的淡淡哀愁。
2.把握情感,体味全文。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感浓郁、情绪复杂的文章,把握了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脉搏,也就等于找到了进入文本、体味文本的通行证。
例如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整篇小说由情绪主宰、推动着:“我”期望、失望;期望、出乎意料、大大失望;期望、更出乎意料、完全失望。
专题01 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讲义+试题)(含答案)
【暑假阅读】说明文专题01 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方法技巧】在阅读说明文的过程中,只有牢牢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所要介绍的具体事物。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明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从整体入手了解文章内容。
2.参考文章的标题,有些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和本质特征。
3.看首段内容。
4.抓住首括句、总结句、中心句,许多优秀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典型例题】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000多米深海发现生物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有350种动物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早已灭绝了的动物群。
科学家们介绍说,这里的动物世界太让人惊讶了。
根据我们迄(qì)今所有的知识,大部分动物不能在如此深的水下生存,因为那里的生存环境与水面上完全不同。
1000多米深的水下是一个没有光亮的世界,那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而且压力也是地面的数百倍,以致聚苯(běn)乙烯(xī)的罐子能被挤压成只有一个指头大小。
在太平洋的这一角落里,850多种动物已适应了那里的环境,而且生活了很长时间。
这些动物有:细长的刺海胆、海星、甲壳动物、海葵(kuí)和海蛛等。
其中新发现的种类非常多,研究人员正在忙于对它们进行分类。
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人们不熟悉的这些动物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
这个新发现令科学家相信,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
【问题】这篇短文介绍了澳大利亚科学家________。
由此,科学家们推测________。
【参考答案】在太平洋1000多米的深海处,发现了早在3亿年前就已在这里生活着的850多种动物,其中,海胆和甲壳动物占了大多数;在一些星球上,如木卫二星上也可能会有生命存在【解析】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文章整体感知
复习内容: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一.明确复习内容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
它是读者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文章进展宏观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概貌,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对文章形成总的印象。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包括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局部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反映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根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2.一般我们可以采用“浏览、粗读〞的阅读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如说明文章思路的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总说句等,进展提炼、筛选、合并等,从而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答题时,语言表述要层次清晰,用词标准准确。
三.重点例析例1:纳米卫星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
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
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本钱低。
目前,平均每1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量用为2万—4万美元。
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1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100万美元。
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
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开展的科技时代。
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本钱,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
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
开展高频段的、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
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本钱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
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感知的五个"切入点"
学实效的必由之路 。 无论是什么样 的语文课堂 , 如 果 忽 视 了学 生 的心 灵成 长 , 或
者 学生 的话语 权没 有得 到充 分尊 重 ,那么这 样 的课 堂无 疑都 是失 败的。 因此 , 我们追求的实效的语
方式简单易行 , 节约时间 , 颇受青 睐。于是乎 , 教师一提问, 课堂上 沸反盈天 , 各种答案纷纷涌现 , 有 科学的 , 也有不科学的 ; 有大部分 学生可 以回答 出的大众化问题 , 也有极个别学生才能回答出的难 题。 教师执教却 比较方便 , 因为只 四、 “ 从 结构 Nhomakorabea” 入 切
全文 ,使学生进行局部分析时始 终不脱离全文 ,避免单纯的细节 分析 , 大大提高整体感知的效率。 在文章中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多种 多样 的: 有的是 以作者的思想感
人之神采 , 全在眼神 ; 文之韵 味, 全在 “ 眼” “ 眼” 文 。文 常常 是作 者立意的凝聚点 ,它既是文章思 想 内涵的凝结 ,又是全文脉络的 纽带 , 起制约全文的作用 。 文眼是 窥看主题思想 的窗口,是理清全 文脉络的筋节 ,是文章的精神凝 聚点 ,是 掌握 文章 各 部分 相关 联 系的关键 。 能点出文眼, 就是读懂 文章的一个标志。有效整体感知 不妨 从文 眼切 入 , 画龙点 睛 , 统领 全文 。 荷塘月色》 如《 抓住文 眼“ 这 几 天 心里 颇不 宁静 ”就把 握 了全 文 的感情 基调 ,一句话 就 能从 整 体 的角度观照全文,促使学生理 解 和把握文章 的内涵 。 故都的 如《 秋》 的文眼是 “ 可是啊 , 北国的秋 , 却特别来得清,来得净 ,来得悲
志》 。教 学 时从 线 索入 手 , 较 短 在 的时 间 内 , 生 就能摸 清 脉络 , 学 由
小学语文“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教学非常关键,教师们安排在首位的一般都是“整体感知课文”。
即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这是一种既传统又无从更改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走进文本,有效进行“整体感知”呢?一、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整体感知这就要求学生先去看课文的题目,从题目中得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珍珠鸟》时,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性格如何?能和作者成为好朋友吗?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很快学生就通过初读得出珍珠鸟的样子是: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小白点;它是一种怕人的鸟;由于“信赖”,它和作者成了好朋友。
这样一来,既抓住了文章的主要问题,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让学生直接切入到文本中去,并使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初读课文最好能让学生在“情感”这一因素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
漫无目的的读书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点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设计一些能牵一发能动全身的问题来辐射全篇。
二、观看文本中的插图来整体感知小学语文教材中,不论哪一种版本,都有大量的课文插图。
这不仅仅是为了精美,更是为了学生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教学人教版第20课《景阳冈》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文章中的插图来进行有效感知。
这篇课文选自名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跟其他文章相比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再加上课文较长,学生的阅读兴致可能会“望而生畏”“稍纵即逝”。
鉴于此,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图片,然后追问学生:“能否给图片起个合适的名字呢?”学生很快就会起出名字“武松打虎”。
然后,教师应抓住“武松打虎”这个关键词让学生寻找相关的段落,阅读相关的句子。
小学语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策略研究 (3)
小学语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策略研究一、语文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整体感知是语文教育的基础。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中整体感知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整体感知教学旨在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整体感知教学概述1. 整体感知是什么整体感知是指一个事物在视觉和触觉中的感受和认识,是由部分与整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感知。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通过课文、文化背景、情景等引导学生对整体的认同感和理解力,从而启发学生对语言结构和意义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整体感知教学的目的小学语文整体感知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
具体来说,整体感知教学的目标包括:(1)通过课文的整体感知来把握语言的基本结构和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2)通过课文的整体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课文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通过课文的整体感知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小学语文整体感知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整体感知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 给孩子一个情景可以通过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介绍、对某个文学作品的情节描述等方式,引导孩子进入特定的情景。
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加深孩子对文化背景、人物形象等的理解和认识。
例:教师通过介绍《红楼梦》中贾宝玉在荣府中的生活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中的文化背景和人物画像。
2. 通过阅读画面和插图来启发感官。
在阅读过程中,画面和插图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例:教师会指导学生关注插图和描写细节,通过描写和插图指导学生感知文本的整体,并理解文本的意义及蕴含的历史或文化背景和感情情感。
3. 通过模仿和创意来提高孩子的整体感知能力孩子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模仿和创意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2、示例:娘啊,您真的老了!您时时为儿子牵 肠挂肚,怎能不老?您一心为儿子操劳忙碌, 怎能不老?您满脸的皱纹让位揪心! 3、结构上,有首尾照应的作用;内容上,作者 借“门”来表达“我”与家之间的身后感情。 回家时的遥望,离家时的回望,都饱含着“我” 对家的爱与眷念,“门”是开启时的等待。 “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又寄寓着家对“我” 的爱与不舍。
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各自要素不同,其表 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中要根 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侧重。记叙文
可以按分清要素一理清层次一认清主旨 的程序来展开阅读理解。写人的记叙 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社戏》。
议论文则可以从把握论点人手,进而弄 清论据、分析论证。说明文先要明确说 明的对象,再辨识方法、归纳内容。
7/5/2015
• 在我们的同学中,也会有不少类似的“盲人”。他们 在阅读的时候,往往错把局部当成整体,因而闹出了 不少笑话。 • 类似的错误:断章取义;管中规豹,只见一斑;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 • 阅读时,我们学会了整体感知文章,就可以避免成为 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 以比较快捷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感知了这些要素,就明白了文章的内 容和主题,就能迅速把握文章的核心, 从而准确回答与文章有关的各种问题。
7/5/2015
• 人物:母亲。(注意线索人物与主人公的区别) • 事情:我要去当兵了,父母亲杀鸡、做新衣服送 行 • 环境描写:家贫 • 关键词:门 • 情节:征兵体检合格;母亲杀鸡只给我一个人吃; 母亲做新衣服给我;母亲梳妆打扮,给我送行; 离家,回望 • 作者的情感:通过……,赞美了浓浓的亲情,表 达了对家的爱,对父母的眷念
掌握整体感知的答题技巧
7/5/2015
教学过程之整体感知训练
• 作业评点:提取《远行》的重要信息, 完成文后练习 • 那几道题与整体感知文章有关?
7/5/2015
1、①母亲深明事理,虽舍不得儿子远行, 却默默地支持儿子当兵; ②母亲朴实细心,为不能给儿子办酒席赶 到歉疚,她做了儿子最爱吃的菜,,杀的 鸡只想给儿子一个人吃; ③母亲勤俭能干,给儿子做新衣服,钉扣 子,天天忙碌; ④母亲自尊要强,自己头发梳得光鲜,, 全家穿洗衣服,体面的给儿子送行;
7/5/201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人物性格:归纳(表性格的词语);从文中找言、 行之类的材料来佐证 • 文章内容:人(物)+做什么+结局如何 • 文章思路:分层概括情节 • 主题:通过记叙了……,表现了(人或物)……, 表达了(作者)…… • 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环境特点,烘托(渲染) 了…… • 首段的作用:开门见山;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 尾段的作用:点明主旨;首尾呼应;表达……情感
7/5/2015
教学目的
• 认识到整体感知文章的重要意义 • 如何整体感知文章 • 掌握整体感知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
7/5/2015
教学过程之文章的组成部分
• 从结构方面看有:开头、中间、结尾 • 从情节方面看有: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起因、经过、结果 • 从内容方面看有:人物、事件、环境 • 从主题方面看有:内容、作者的态度、 作者的情感
课外文艺性现代文阅读之
整体感知
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印度有个故事说:从前,有四个盲人,从来 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 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 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 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 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 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 “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大家争论不休, 谁也说服不了谁。
7/5/2015
7/5/2015
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 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 题”。一般来说,文章的首尾段往往蕴 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 作意图。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揣 摩首尾,体味题旨,从而更好地把握文 章的大意。
7/5/2015
五、审关键词
所谓“关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 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有些事文眼,有些是文章线索。 复习:《济南的冬天》的“温情”, 《口技》中的“善”字。
7/5/2015
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 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找 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于挖掘深刻、含蓄的 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
7/5/2015
归纳
• • • • • 审题目 审文体 审思路 审首尾 审关键词
7/5/2015
教学过程之整体感知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 通常的整体感知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1、联系全文,分析文中人物性格 2、概括文章内容 3、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填写(思路)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的主题 5、联系文章,分析第**段环境描写的作 用 6、联系全文,分析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 作用
7/5/2015
4、“远”的感觉来自于空间和时间距离,离家参 军,岂能不远?但从李家的那一刻起,对家的厚 爱,对父母的眷念,将萦绕心头,无论何时何地 都将伴随着“我”,所以说,这份感情更真切更 贴近了。 变式题答案: 1、赞美了浓浓的亲情,表达了对家的爱,对父母 的眷念 2、示例:家。温馨的港湾,无论走到哪里,家都 是我们永恒的牵挂。
7/5/2015
提取《远行》的重要信息
教学过程之如何整体感知文章
• 阅读全文,知其大意,这就是整体 感知的基础。 • 抓住文脉,理清思路,这是整体感 知的重点。 • 把握主旨,领悟情感,这是整体感 知的关键。
7/5/2015
整体感知文章 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7/5/2015
一、审题目
哪些要素可以作为标题出现呢?请举例 说明 明确:写作对象(人或物)、故事、线 索、主题、地点、主题的喻体等 如:《斑羚飞度》、《没有发芽的种 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5/2015
三、审思路
• 复习《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怒放之舞》,体会思路、情节的变 化所带来的感情的变化
7/5/2015
• 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明确行文的整体思 路是很重要的。如果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能大体辨明,就能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印 象。
7/5/2015
四、审首尾
• 回顾《转角遇到爱》《伟大的悲剧》 两文的结尾段
7/5/2015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多半能揭示全文 内容的重点,有时暗示文章的主旨,还常 常有启迪行文思路的作用。阅读中,我们 通过仔细推敲题目所蕴含的信息,可以感 知到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
7/5/2015
二、审文体
• 记叙文的表达目的是什么? • 明确:通过写人记事,表达情感和观点
7/5/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