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寒食诗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黄州寒食诗帖(优秀课件)

黄州寒食诗帖(优秀课件)

知人论世,读懂诗人
黄问身心 题 州汝如似 金 惠平不已苏山 州生系灰轼自 儋功之之 画 州业舟木 像 。,。,
朗读标题,猜测诗意
贰 结合链接资料,猜读标题《黄州寒食诗
帖》,在括号内加上恰当的修饰语。

)的黄州

)的寒食

)的经历

)的心境
研读诗句,印证猜想
黄州寒食诗(其一) 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黄州寒食诗(其二) 苏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研读诗句,印证猜想
自由诵读,思考批注,然后用如下任意一种句式发言:
1.我从“
”诗句中印证了

的猜想。
2.我从“
”诗句中增加了
——王国维《文学小言》
课后拓展,举一反三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黄州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 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 食诗。
1 字字泣血:书法与情感合二为一 2 人品与字品的高度合一
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并称镇馆之宝的国家级宝物除 了《祭侄文稿》,还有苏轼的被称为“天下第三行 书”《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
《学古绪言》有言: 坡公书,肉丰而骨劲, 态浓而意淡,藏巧于拙, 特为秀伟。

《寒食》教学设计寒食优质课教案(模板

《寒食》教学设计寒食优质课教案(模板

《寒食》教学设计寒食优质课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寒食》。

详细内容为诗中各句的解析,包括诗句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寒食》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对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

3.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寒食》的基本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寒食》原文、注释、译文、图片等。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寒食》,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句,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寒食节的氛围。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解释诗句的含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

六、板书设计1. 《寒食》2. 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 重点:诗句的修辞手法、意境。

4. 难点:诗句的意境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寒食》中的修辞手法,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参照课堂讲解,结合自己的理解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意境理解2. 修辞手法的运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诗句的意境理解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春花烂漫、柳枝摇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句中的画面。

2. 语言描绘: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句中的景象,如“飞花”如何轻盈地飘落,“东风”如何轻拂柳枝。

六年级语文古诗《寒食》教案

六年级语文古诗《寒食》教案

六年级语文古诗《寒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想象、描绘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通过寒食节所表达的独特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通过寒食节所表达的独特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等。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寒食节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提问学生有关寒食节的常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正音解难。

3.默读课文,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话概括。

4.交流讨论,明确诗中描写的景物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细读课文,画出表现景物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寒食节的独特感受和情感表达。

3.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了解这些特点对表现诗歌情感的作用。

4.品读课文,思考: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境等方面的特点。

5.感情朗读课文,加深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认识和体会。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分组合作,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创作一首小诗或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黄州寒食诗帖》教学设计

《黄州寒食诗帖》教学设计

《黄州寒食诗帖》教学设计选題设想:本节课是小专题《基于人文底蕴提升的书法和语文学科整合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一堂研究课。

书法与文学结合的集大成者,我们首先想到了苏轼。

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单从文学或者书法任意一个角度来看,他的佳作俯拾即是。

二者结合,后世评价最高的就是《黄州寒食诗帖》,于是选定此文作为教学内容。

当然,夹带了私货,个人被他崇高的人格和旷世才华深深吸引,也很想引领学生多走近他。

教学设想:由我和书法老师莫虎两位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莫老师承担书法角度的鉴赏。

我承担作者介绍,诗歌背景介绍,语文角度读懂诗歌大意,感知诗人情感的教学任务。

考虑一节课要学习两首五言古体诗,并结合书法鉴赏。

所以写作技巧不在本节课教学任务中,并且需要安排前港学习,让同学们对两首作品有大致的了解。

教学目标:1.从书法的角度欣赏《黄州寒食诗帖鉴赏》的美,认识其书法价值。

2.从文学的角度感知诗人苦难的经历,体会诗人悲凉、沉痛的心境,认识其文学价值。

3.涵咏经典,感受书法与文学巧妙结合的传统文化魅力,提升人文底蕴。

课时安排:1课时前置学习:[.大声朗读至准确流畅,尝试有感情诵读,写下你的诵读处理建议。

2.从学过的作品中了解苏轼,写下认识。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串讲诗歌大意,写在学案上。

教学过程:一、莫虎老师从书法角度执教.(一)导入2019年1月16日(今年初的时候),日本东京博物馆举办“颜負•卿:超越王義之的名笔”,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颜真卿传世^^品《祭侄文稿》展出,引发热议。

两岸书友担心,《祭侄文稿》作为极其珍贵的文物,展出可能会导致堆以弥补的损坏。

所谓“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相比玉器等耐储存的文物,书画的生命极脆弱,光线、空气潮湿度、微生物等都可能带来一左的损坏。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一个草稿,上面有大S涂抹之处,却被誉为“行书第二”,与王浚之的《兰亭集序》媲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寒食》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寒食》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寒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寒食》一诗。

这首诗位于教材第三单元,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寒食节景象描绘,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中生词、句式和韵律。

2.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句式和韵律,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寒食节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解寒食节来历和习俗,引发他们对本节课兴趣。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翻开课文,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寒食》。

(2)讲解生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描绘景象。

(2)讲解“飞花”、“御柳”等生词,让学生明白其含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诗句,绘制一幅寒食节景象。

5. 课堂小结6. 课堂延伸(1)讨论:诗人在《寒食》中表达怎样情感?(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寒食节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寒食》2. 生词:飞花、御柳、寒食、东风3. 句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寒食》。

(2)根据诗句,绘制一幅寒食节景象。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根据个人理解,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寒食》基本内容,能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诗句。

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提高他们审美情趣。

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寒食节资料,解各地寒食节习俗,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激发他们创作潜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寒食》教案

《寒食》教案

《寒食》教案《寒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寒食》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诗意,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背诵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诗歌朗诵、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寒食》这首诗的诗意和朗读技巧,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寒食》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诗意,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背诵方法。

2. 诗歌朗诵法:让学生朗诵《寒食》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寒食》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寒食节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寒食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解《寒食》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诗意。

(2)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背诵方法。

(3)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如《静夜思》《春晓》等,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诵《寒食》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寒食》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3)让学生分析一些诗歌作品,如《登鹳雀楼》《江雪》等,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 课堂总结(1)总结《寒食》这首诗的诗意和朗读技巧,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5. 布置作业(1)让学生背诵《寒食》这首诗。

(2)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寒食节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寒食》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诗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背诵方法。

3古诗三首《寒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寒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寒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寒食》。

(2)理解《寒食》的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3)了解作者韩翃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寒食节时的景色及诗人的感受。

2. 诗歌内容:诗中通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生活的讽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背诵《寒食》。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诗人的讽刺意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

(2)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自读,注意停顿、节奏、语气。

(3)指名学生朗读,集体评价。

3. 理解诗意:(1)学生自主探究,概括诗意。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讽刺意味。

(2)小组代表发言,集体交流。

5. 诗歌鉴赏:(1)对比阅读,分析《寒食》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2)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的朗读、理解、鉴赏等方面的要求。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寒食》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节3. 诗歌内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有关《黄州寒食诗帖》理论和技法探究的研究

有关《黄州寒食诗帖》理论和技法探究的研究

字 的笔 法特点 与其 书学 渊源 ( 颜法 ) 、使 用 工 具 ( 散卓 笔 ) 、执 笔 法 ( 拨灯 法 ) 、握 笔方 式 ( 握 笔近 下 ) 和审美 取 向 (“ 短长 肥瘦 各 有 态 ,玉 环飞 燕谁 敢 僧? ” ) 等 主 客观 原 因密 不 可分 。苏 轼 把 一 组 组对 比关 系 发 掘 出 来 ,丰 胶 与 瘦 劲 ,横 势 与 纵 势 ,萧 散 与端 庄 ,
有关 《 黄k , l t I 寒食诗帖》 理论和技法探 究的研 究
赵 文 静
( 聊城 大学 山东 聊城
2 5 2 0 0 0 )
作 者简 介 :赵 文静 ( 1 9 9 3 一) ,女 ,汉族 ,河南 郑 州人 ,研究 生在 读 ,山东省 聊城 市聊 城大 学 ,研究 方 向 :美术 ( 书法) 。
文章编 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7 )0 5— 0 1 5 8— 0 1
“ 尚 意 ” 精 神 的 书 法 作 品 。苏 轼 书 法 艺 术 观 的核 心 是 “ 尚意 ” ,

“ 尚意 ” 的思想 核心 是崇 尚 自 然 。强调 书以意 造 ,任 其 自然 ,崇 尚 种无 拘无 碍 、 非 功 利的作 书状 态 。
2 0 1 0 年 张启 善 《 苏轼 < 黄 州寒食诗 帖 >的美学 意 义》 指 出 《 黄 州寒食诗帖》 的美学意义在于对 “ 尚意 ” 书风 的传达 。 《 黄州寒 食诗 帖》 把苏轼 刚柔 相济的笔墨线 条 ,复杂痛 苦 的内心淋漓 尽致地 倾泻在
纸面上 ,是文学文本和书法文本有机结合的最好体现 。 2 0 1 5 年 马建 军 的 《< 寒 食 帖 >的 “ 言 、象 、意 ” 分 析》 提 出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寒食》一诗,理解其诗意,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诗的背景:介绍《寒食》的作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2.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

3. 诗歌鉴赏: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如用词、句式、意象等。

4. 生字词学习:学习和复习诗中的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寒食》,理解诗意,掌握生字词。

2. 难点:对诗中意象、情感的理解,诗歌鉴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寒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寒食》,圈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诗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5.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复习诗中的生字词。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1. 《寒食》2. 作者:介子推3. 背景:寒食节4. 诗意理解:描述诗中的意象、情感5. 诗歌鉴赏: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6. 生字词:列出诗中的生字词,标注读音、释义作业设计1. 背诵:《寒食》2. 理解:解释诗中的生字词,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3. 鉴赏: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如用词、句式、意象等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寒食》的理解程度,检查背诵情况。

2. 教学策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13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13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精选13篇)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二、学习《寒食》一诗1.自读,读准字音2.指导学习第一句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春城/无处/不/飞花(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5.指导朗读(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6.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结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四、布置作业背诵《寒食》。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食》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板书设计: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寒食》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寒食》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寒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诗歌的韵律,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2.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4. 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借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美。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情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的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语1. 简介诗人王禹,唐代新野人,生卒年不详。

他是王氏高门望族的后裔。

曾几次做官,但最终被贬为地方官,从此他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以清高自许,愤世嫉俗。

他最瞧不起达官贵人,写诗自咏:“平生志业有谁知,始得今朝出乐池。

”他的作品以通俗、简练、清新、自然见称。

著有《小畜集》10卷(一作3卷),已散佚。

今仅存诗7首。

其中,《寒食》一诗写得最好,最为人称道。

2. 解题寒食:我国民间风俗之一,在清明节前二日禁火三日,据说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

也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或纪念周公旦。

后来逐渐沿袭为风俗节日。

3.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一边听一边看插图或教学挂图。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指名读古诗,正音。

3.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感。

三、品读诗句,想象情景交融的画面1. 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吗?试试看!并想想诗句中哪些写的是实景,哪些是作者想到的景象。

2. 交流、品读、想象。

(1)一、二句写寒食节长安城内“无烟火”,一片萧条冷落景象。

接着描写宫中传出了梳妆台上的画烛和官府的笙歌,一个“传”字把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有声的对于权贵的奢靡荒淫的生活和醉生梦死的情态具有讽刺和批判意义。

《寒食》经典教案

《寒食》经典教案

《寒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能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学生能够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理解诗人借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尤其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千古名句。

2. 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理解诗人借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尤其是“寒食节”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引导学生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朗读: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语气和节奏。

然后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3. 讲解:教师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逐句讲解诗歌,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重点讲解“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千古名句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4. 赏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通过赏析诗歌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5. 背诵: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个人背诵、小组背诵等,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所学内容,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对优美词句的赏析等方面,给予评价和指导。

3. 测试与考试:通过测试和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情境教学:通过引入更多与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魅力。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沟通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理解难度: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存在困难,尤其是对古代文化背景的陌生,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古诗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古诗。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诗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许多经典的唐诗,供学生深入阅读和欣赏。
2. 对于文化内涵的把握,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历史文化背景介绍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寒食节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对于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对于文化传承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撰写小论文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重点题型整理
1. 填空题
- 请填写《寒食》一诗的作者。
- 《寒食》一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的下一句是什么?
- 《寒食》一诗描绘了什么样的节日景象?
2. 选择题
- 《寒食》一诗的作者是:
A. 王之涣
B. 韩翃
C. 白居易
D. 杜甫
- “寒食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哪首诗?
A. 《寒食》
B. 《清明》
- 寒食节景象:诗中描绘了春城处处飞花、寒食节雨纷纷、行人心绪沉重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了寒食节的特殊气氛。

《寒食》教学设计寒食优质课教案(模板

《寒食》教学设计寒食优质课教案(模板

《寒食》教学设计寒食优质课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诗韵悠悠》中的《寒食》一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寒食》的作者、背景、意境和主题;掌握古诗词的朗读节奏和韵律;分析并解读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寒食》的作者韩愈及其时代背景,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朗读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3. 提高学生分析、解读古诗词的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寒食》的意境和主题,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

难点:解读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寒食》。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韩愈及其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的背景。

3. 朗读: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4. 解读: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如“春城”、“无处不飞花”等,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5. 讲解:详细讲解诗的每一句,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揭示诗的主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的意境,并进行朗读练习。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寒食》2. 作者:韩愈3. 背景及主题4. 关键字词及意象5. 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朗读技巧,朗读《寒食》,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示例:通过朗读《寒食》,我感受到了诗人韩愈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春日景象,感受到了古人的风雅。

2. 课后拓展:查阅资料,了解寒食节的更多习俗,结合《寒食》这首诗,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诗的背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2.对比: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无常,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象征:诗中使用了象征手法,如“寒食节到,家家户户皆烧纸”,通过烧纸这一行为来象征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题型3:情感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寒食》中表达的情感,并解释其内涵。
3.意象三:柳树
意义:柳树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离别和哀愁,诗中通过描绘柳树来表达对离别的痛苦和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题型2:表达方式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寒食》中使用的表达方式,并解释其作用。
答案:
1.比喻:诗中使用了比喻手法,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温暖无法传入边塞的寒冷之地,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意象和表达方式,并在下节课分享。
-研究其他古代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简要写下研究心得。
-结合《寒食》这首诗,思考古代节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
-创作一首以某个节日为背景的诗歌或短文,展现节日的氛围和意义。
典型例题讲解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寒食》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下面将针对一些典型的题型进行讲解和举例。
题型5:创意写作题
题目:请根据《寒食》的内容和意境,创作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答案:
那个寒食节,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我独自走在街头,望着家家户户皆烧纸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思乡之情。我想起了故乡的温暖和亲人的笑脸,不禁泪水模糊了双眼。
寒食节,离别之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曾经离开故乡,追求梦想,却没想到人生如此无常。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意识到失去的才能懂得珍惜。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如今已经逝去,让我深感无奈。
(二)存在主要问题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重点题型整理
1. 题目:请简要概括《古诗三首 寒食》中每首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
《登鹳雀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壮丽河山的赞美,以及自己立志为国家做贡献的豪情壮志。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1)理解古诗文中的意象和寓意。例如,在教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学生对于“山东兄弟”这一意象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和举例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诗中的寓意。
(2)分析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学生可能对古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存在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诗句,通过对比分析和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2. 调整教学方法:我将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更加生动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3. 注重情感教育:我将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引导,通过讲解古诗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文的魅力。
4. 多样化评价方式: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对古诗文情感和意境的理解,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古诗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古诗。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诗三首 寒食》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黄州寒食帖教学欣赏课件PPT

黄州寒食帖教学欣赏课件PPT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作业:
比较《兰亭序》、《祭侄儿 稿》、《黄州寒食帖》三件作品的 作者在书写时的情绪和心境有什么 不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小知识 寒食节来历: 春秋时期 晋公子 重耳 晋文公 介子推 绵山 清明节前一天
(阮籍)哭途穷:
籍旷达不羁...... 时率意独驾,不由 路径,车迹所穷, 恸哭而返。
生活凄苦 心境悲凉
苏东坡 《黄州寒食帖》
欣赏一
笔 法 沉 稳 字 形 多 变
欣赏一
笔 法 沉 稳 字 形 多 变
欣赏二
欹正相依 跌宕起伏
欣赏三
疏 密 变 化
粗 细 相 间
欣赏四
空间布白 灵活多样



欣情
赏 五
字 字


黄州寒食帖


东坡书法
赋 局

黄州寒食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公共艺术》教学课件
苏东坡和他的 《黄州寒食帖》
苏轼简介: (1037-1101),四川眉山人,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北宋著 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美食 家
苏 轼 画 像 元 赵 孟 頫
.
文学: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赤壁赋》等 绘画:《潇湘竹石图》、《木石图》 美食: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 书法:《黄州寒食帖》、《赤壁赋》

寒食帖教案设计

寒食帖教案设计

寒食帖教案设计【寒食帖教案设计】教案一:寒食帖初探【简介】寒食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传世之作。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寒食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寒食帖的历史背景和起源;2. 掌握寒食帖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3. 分析寒食帖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寒食帖的历史背景和起源a. 饮食文化在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性b. 寒食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2. 寒食帖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a. 寒食帖的纸墨材料和书写技巧b. 寒食帖的构图、用色和装饰元素c. 寒食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3. 寒食帖对后世文化的影响a. 寒食帖在绘画、书法和装帧等艺术形式中的传承和发展b. 寒食帖对节日文化和民俗习惯的影响c. 寒食帖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和再创作【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寒食帖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向学生传递知识;2. 展示法:通过展示寒食帖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亲眼观察和感受;3. 分组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寒食帖对后世文化的影响;4. 创作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寒食帖的绘制或模仿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寒食帖的兴趣。

2. 寒食帖的历史背景和起源a. 介绍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中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引导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b. 讲解寒食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明白寒食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3. 寒食帖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a. 分析寒食帖的纸墨材料和书写技巧,让学生了解其独特之处。

b. 通过展示寒食帖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构图、用色和装饰元素的特点。

c. 引导学生观察寒食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分析其艺术价值。

4. 寒食帖对后世文化的影响a.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寒食帖在绘画、书法和装帧等艺术形式中的传承和发展。

b. 引导学生了解寒食帖对节日文化和民俗习惯的影响,以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和再创作。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3《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再次,在素质方面,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然而,他们对古诗的美和情感表达可能还不够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的审美鉴赏能力。
最后,在行为习惯方面,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习惯。然而,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不认真听讲、不主动思考等。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寒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古诗的语言特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寒食》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评价古诗。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寒食》的审美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创作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寒食》的背景知识、诗意、文学特色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古诗。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寒食》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通过朗读、背诵、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寒食》这首古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1)《古诗十九首》:包括《涉江采芙蓉》、《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等,让学生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行所写诗题“右黄州寒食二首”七个字,笔调回归收敛。
如果说前7行的变化显示了苏轼的不安和节制的状态,那么他写第二首诗时,随着诗中诉说自己的悲凉处境和荒寞的心境,情感的闸门打开了,驱使毛笔的挥运,笔画忽肥忽瘦,字形时大时小,结构或者绵密或者壮阔,书法的形态也情绪化了。
转换语:寒食帖记录了苏轼作书姿之际起伏不平的心绪,气象万千。笔墨随着情思起伏跌宕,是心境与书境合一的杰作,那么我们如何去进步一理解寒食帖的文字内容,有请曹老师。三、二、曹老师从语文的角度教学《黄州寒食诗帖》。
第二行“年”字末笔长竖,笔势展开
第四行“萧瑟卧闻”处,苏轼行书笔调呈现出来,笔画转为沉厚,字形也大起来。
第六七行又收敛起来,先后出现脱字、衍字。
图四:
配文:“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饱蘸浓墨,卧笔挥扫
讲解:,沉厚的笔姿出现,笔画粗壮,体势阔落,字形转大。
第十一行“破灶烧湿苇”第十五行“哭涂穷”相继出现了字形展大、点画厚阔的形态。
《黄州寒食诗帖》教学设计
选题设想:
本节课是小专题《基于人文底蕴提升的书法和语文学科整合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一堂研究课。书法与文学结合的集大成者,我们首先想到了苏轼。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单从文学或者书法任意一个角度来看,他的佳作俯拾即是。二者结合,后世评价最高的就是《黄州寒食诗帖》,于是选定此文作为教学内容。当然,夹带了私货,个人被他崇高的人格和旷世才华深深吸引,也很想引领学生多走近的黄庭坚所写跋语进入:“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彼时彼地,此情此景,赋到沧桑句便工,成就千古华章,作品不可复制。走近诗人,了解背景。
1.介绍诗人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及崇高地位。老师评价语:“才高八斗炳千秋”。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串讲诗歌大意,写在学案上。
教学过程:
一、莫虎老师从书法角度执教。
(一)导入
2019年1月16日(今年初的时候),日本东京博物馆举办“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颜真卿传世名品《祭侄文稿》展出,引发热议。两岸书友担心,《祭侄文稿》作为极其珍贵的文物,展出可能会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坏。
所谓“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相比玉器等耐储存的文物,书画的生命极脆弱,光线、空气潮湿度、微生物等都可能带来一定的损坏。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一个草稿,上面有大量涂抹之处,却被誉为“行书第二”,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媲美。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1字字泣血:书法与情感合二为一
2人品与字品的高度合一
1.从书法的角度欣赏《黄州寒食诗帖鉴赏》的美,认识其书法价值。
2.从文学的角度感知诗人苦难的经历,体会诗人悲凉、沉痛的心境,认识其文学价值。
3.涵咏经典,感受书法与文学巧妙结合的传统文化魅力,提升人文底蕴。
课时安排:1课时
前置学习:
1.大声朗读至准确流畅,尝试有感情诵读,写下你的诵读处理建议。
2.从学过的作品中了解苏轼,写下认识。
2.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并未使苏轼一帆风顺。看苏轼一生所到之地的地图,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评价。(预设:颠沛流离、辗转奔波、居无定所、四处为官、多次被贬)出示《题金山自画像》。生齐读,老师讲解:写作该诗时,诗人68岁,被赦北回中原,路过镇江,游览金山寺时看到大画家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凝视良久,写作此诗。颇有自嘲、自伤之感,两个月后,溘然长逝。师评价语“宦海浮沉度此生”。
(二)朗读标题,猜测诗意。
结合背景资料,在括号内加上恰当的修饰语:
()的黄州(预设:偏远、被贬地、冷清)
()的寒食(预设:伤心、从天气角度,多雨、阴冷)
()的经历(预设:穷困、漂泊)
()的心境(孤独、失落、难过、凄凉、悲苦等)
链接: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乌台诗案”,“寒食节”的由来。
链接一: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引言配图一:
配文:祭侄文稿局部
讲解:文中这几句“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描述的就是其兄、其侄的罹难始末。而这几句被颜真卿反复删改涂抹,足可想见其悲愤。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二)学习《黄州寒食诗帖》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一种惆怅孤独的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图一:
配文:《学古绪言》有言:坡公书,肉丰而骨劲,态浓而意淡,藏巧于拙,特为秀伟。
讲解:苏轼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体,(板书水字)牵连映带的笔势,天真罄露,活泼自然。
图二:
配文:“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讲解:黄庭坚跋语,苏轼的笔意。
图三:
配文:笔体有三变,这是苏轼其他行书作品中很少见到的景观。
讲解:第一行笔画坚利而凝重,字形小,是收敛之态。
教学设想:
由我和书法老师莫虎两位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莫老师承担书法角度的鉴赏。我承担作者介绍,诗歌背景介绍,语文角度读懂诗歌大意,感知诗人情感的教学任务。考虑一节课要学习两首五言古体诗,并结合书法鉴赏。所以写作技巧不在本节课教学任务中,并且需要安排前置学习,让同学们对两首作品有大致的了解。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