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案例
幼儿社会行为养成教案
幼儿社会行为养成教案【导言】幼儿社会行为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好的社会行为能够促进幼儿与别人的良好互动,帮助他们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因此,针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培养,我们设计了以下教案,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分享、待人友善等;3. 培养幼儿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教学内容】一、社会行为的概念社会行为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共同生活中所展现的行为方式,包括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并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
幼儿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和示范,逐渐学会适应社会行为规范,以获得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尊重他人1. 呈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价值: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向幼儿展示尊重他人的情境和结果,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2.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换位思考和体验他人情感。
3. 培养倾听的习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听力游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培养关注他人的能力。
三、分享与合作1. 分享的意义:通过与幼儿分享玩具、食物等,让他们体验分享的快乐和乐趣,引导他们理解分享的重要性。
2. 合作的意义:组织年龄相近的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分享意识和习惯:在幼儿园班级中设置分享的时间,鼓励幼儿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喜好等,同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四、待人友善1. 友善的表达方式:教师可通过示范和角色扮演,教导幼儿友好地与他人交流,包括礼貌用语、微笑、夸奖等。
2. 培养同理心: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关注动物、植物或其他人的需求,并与他们分享相关的故事,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爱心。
3. 鼓励社交互动:组织幼儿进行团体活动和游戏,鼓励他们与其他幼儿积极互动,增进友谊和理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
教学目标 望。2、能力目标: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
3、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知道亲社会行为的
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了
学生学习能 一定的了解,但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挖掘、运用
力分析 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很难在生活中亲近社会和服务社
会。
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尽最大
教学策略选 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
择与设计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注意提升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情感,取得良好
的效果。
交流与分享。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自己参与了哪些
亲社会、奉献社会的活动。1、先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
——在社会中成长。
பைடு நூலகம்
2、用“狼孩”的故事导入第一个知识点——在社
会课堂中成长。
课例研究综
3、看视屏“人人献爱心”导入第二个知识点——
述
养成亲社会行为。
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一行为,要在社会实践中养成,所
以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在教学中应多结合身边的案例
来开展教学。
示一些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活动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思
考、在分享自己参加过的活动,教师在加以引导和总结。 教学过程
2、让学生谈谈这些活动对成长起到了哪些意义。学生
思考,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在自愿和大家分享,教师在
总结。师: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
我们的知识、能力获得增长,价值观得以完善。
1、本课时,先是用材料“星星的孩子”导入课题
幼儿亲社会行为教案20篇
幼儿亲社会行为教案20篇第1篇教案第19篇教案一、设计意图垃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垃圾会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对我们的安康造成确定的影响,随着大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
为了使幼儿进一步生疏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育幼儿疼惜环境的意识,因此设计“垃圾分类我先行”社会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生疏垃圾分类标志,并通过分类操作,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1.学习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2.引导幼儿生疏垃圾桶上的标志,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3.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增加环保意识;4.激发幼儿在集风光前大胆表达、沟通的兴趣;5.培育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三、活动预备1.视频:为什么要垃圾分类?2.儿歌音频:筒宝宝3.PPT课件:垃圾分类我先行四、活动过程1.引出主题:一封奇特的信(1)教师:幼儿园今日幼儿园里收到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是卡布多拉星球的卡卡和多多,想要到你们的地球来旅游,可是却觉察你们秀丽的蓝色星球有各种垃圾! (2)教师:小朋友们,这么多垃圾,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幼儿:我们可以把垃圾进展分类投放,环境就会变好啦!2.观看视频: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呢?教师:原来垃圾不仅可以破坏土壤、污染水源,还会滋生很多细菌病毒危害我们的身体安康,所以我们确定要疼惜环境,把垃圾分类放到垃圾桶里。
3.生疏常见的垃圾分类常见的垃圾分为四类,分别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1)可回收垃圾:(蓝色标志)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站的垃圾。
(2)厨余垃圾:(绿色标志)厨房产生的食物类垃圾以及果皮等。
(3)有害垃圾:(红色标志)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
(4)其它垃圾:(灰色标志)除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全部垃圾的总称。
4.玩耍:垃圾分一分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学会垃圾分类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垃圾分一分”的玩耍吧!幼儿尝试进展垃圾分类操作。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能力目标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年多照片)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贫穷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
期间,孩子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
想一想:为什么6岁的孩子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活动一:情景探究(多媒体展示《狼孩的故事》)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提示: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2.想一想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意图:以食物和图书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代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来源进行探讨,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设计学案题目:培养友善行为,共建和谐校园一、学案背景:在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缺乏友善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和技巧。
通过本次学案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二、学案目标:1.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意识;2.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愿;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三、学案内容与活动:1.课前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目前的友善亲社会行为意识和开展情况。
2.知识传授:介绍友善亲社会行为的定义、重要性和好处。
通过社会故事、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友善行为的内涵和意义。
3.实践活动:a.角色扮演:分成小组,设计场景让学生体验友善行为的重要性。
例如,角色扮演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时的互助等。
b.小组合作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愿与能力,组织小组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并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
c.讨论与分享:开展友善亲社会行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友善行为经历,并互相学习和借鉴。
d.社区互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实践体验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
4.反思与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鼓励学生分享友善行为的变化和学习成果。
四、学案评估:1.观察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程度。
2.学生撰写友善行为的心得体会,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学案延伸:1.建立友善行为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展示和提升友善亲社会行为。
2.组织班级和学校友善行为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进来。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
通过以上的学案设计,学生将有机会在实践中了解友善亲社会行为并进行实践。
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愿,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促进共建和谐校园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合作、分享、助人、谦让等。
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二、课题目标1. 了解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探索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策略。
3. 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注度和指导能力。
4. 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三、课题内容1.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1)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1)亲社会行为的出现时间:幼儿在1岁左右开始出现亲社会行为,如模仿成人帮助他人、关心同伴等。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如合作、分享、助人、谦让等。
3)亲社会行为的稳定性: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
2)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等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如社会风气、媒体宣传等。
2.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策略(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1)父母的教养方式: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尊重幼儿的独立性。
2)家庭氛围: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2)加强幼儿园教育1)教师的教育方式:关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采用引导、激励、表扬等方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2)同伴关系:鼓励幼儿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谦让等亲社会行为。
《在社会中成长 (3)》教学案 2022年部编版道法精品教案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一、学习目标1.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学会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实现个人成长。
3.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4.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二、自主预习1. 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和。
和中养成。
三、合作探究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嘴杂之声。
“喂,你挤着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
“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
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
“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
顿时,车内一片沉寂。
“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句话的?2.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四、随堂演练1.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
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
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②举行“预防爱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④为爱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难免出现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正确的认识是()A.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问题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得以解决B.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的社会变得很阴暗,让人们看不到光明D.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3.生活中,不只是阳光坦途,也有风雨坎坷。
当身处困境时,你应该()A.悲观失望B.心理极不平稳,总想着自己倒霉C.顺其自然,听凭命运的安排D.积极努力,求助社会4.社会对个人成功的影响有()A.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B.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C.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社会无关,可以使我们()①乐观上向②创造美好生活③展现生命之美④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⑤赢得人们的敬重A.①②③④⑤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早在2004年,青岛一位神秘女士多次使用“微尘”的名字进行捐款,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的“微尘”出现了。
《关爱他人》教学设计
《关爱他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关爱他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亲社会行为。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关爱他人需要心怀善意、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动,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亲社会行为。
3. 引导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亲社会行为。
难点:让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关爱他人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关爱他人的意义、方法和技巧。
讲解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关爱他人的要领。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正反面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以及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关于关爱他人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包括: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心得体会、设计一个关爱他人的活动方案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关爱他人意义:美德基本要求方法: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七、作业设计答案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
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亲社会行为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亲社会行为案例,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幼儿亲社会行为案例,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案例一,小明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
小明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在幼儿园里经常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每当其他小朋友过来想和他一起玩的时候,他总是把玩具抱在怀里不肯给别人玩。
这种行为让其他小朋友感到很不开心,也给老师带来了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引导。
首先,老师可以和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不愿意分享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害怕失去玩具或者其他原因。
然后,老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小明传达分享的重要性,让他明白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和友谊。
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给予小明一些积极的激励,如表扬他在某个场合主动与他人分享玩具,慢慢地引导他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案例二,小红经常打骂其他小朋友。
小红是一个比较暴躁的孩子,她经常对其他小朋友动手动脚,甚至用言语进行攻击。
这种行为让其他小朋友感到害怕,也让老师很头疼。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引导。
首先,老师可以和小红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她打骂其他小朋友的原因,是否是因为自己受到了委屈或者其他原因。
然后,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小红感受到自己被打骂时的不愉快,引导她学会换位思考。
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小红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让她感受到团体的温暖和友爱,从而减少她的攻击行为。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引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需要教师们综合运用沟通、引导、激励等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和教师一起配合,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课程思政案例】《心理学》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案例】《心理学》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心理学》课程是一门探讨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以及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通过研究该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增进人际关系,提升自我认知与素养。
二、案例描述某高校的《心理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项有趣而富有思考的教学案例。
这个案例是关于亲社会行为的实验,通过展示和讨论学生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和反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
在实验中,学生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学生被告知他们将参与一项合作任务,任务是通过将木棒拼接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来模拟一个房子。
而对照组的学生只是被告知他们将参与一个个人完成的任务,任务是完成一份个人练题。
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任务后,他们的表现被记录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意愿明显高于对照组。
他们主动互相帮助、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而对照组的学生则更倾向于个人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三、案例分析这个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参与合作任务,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中,与他人的协作和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同时,这个案例也引发了学生对于人类行为和群体规律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该案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参与的机会,还提供了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的对比,从而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不同行为模式的优劣。
通过参与和观察实验的结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协作中的优势和劣势,并从中得到启发,以便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四、结论通过这个《心理学》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培养机会。
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狼孩的故事》、播放视频《红毛猩猩夏特克》提问:为什么“狼孩”在人类社会却要想方设法逃回森林,而“红猩猩”夏特克被送回动物园却总想回到人类社会以致抑郁萎靡、最后死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没有学会人类的基本生活技能,不会说话,不识字,无法与人类正常交流,无法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所以,想逃回森林。
而“红毛猩猩”夏特克却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了一些手语,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够与人交流、相处,它已习惯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甚至很享受这种生活,所以,被送回动物园后变得孤独忧郁萎靡,最后死亡。
所以适应社会生活,能够在社会中成长及其重要。
【讲授新课】(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问题一:“红猩猩”被训练学习手语、表达需求、与人交往等过程被称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红猩猩”被训练学习手语、表达需求、与人交往等过程被称为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区别:社会人: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与"经济人"相对。
自然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社会中成长》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第一课时我与社会的相关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升华。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社会态度,学会善待社会,善待他人2.能力目标: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知识目标:掌握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亲社会行为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2.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课前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有关的几个自主学习的问题,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我的成长(见课件)教师小结:通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在社会课堂中的成长过程,说明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板书)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ppt出示“运用你的经验”小东和伙伴利用暑假组织的活动,思考你是否有和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你的付出与收获!学生回答1.出示两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图片和文字2.根据图片和文字总结:付出:时间、精力、金钱……收获: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自己……【设计意图】(通过谈暑期社会实践的付出与收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教师小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3.结合图片,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分别从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这四个角度展开)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ppt出示相关链接,帮助理解“社会化”。
ppt出示“探究与分享”思考:(1)结合上图,说明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良好社会行为的培养: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良好社会行为的培养: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们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够为社会带来和谐和发展,而不良的社会行为则会引发矛盾和冲突,甚至导致社会恶化。
我们要重视对良好社会行为的培养,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在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社会行为。
一、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面子”,也是社会的“门面”。
通过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文明礼仪,为什么要有文明礼仪。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文明礼仪,给自己的同学比赛礼仪的机会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他们的良好社会行为,让他们从小就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二、安全教育安全是一个人的生命线,也是社会的大事。
通过安全教育,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常见的危险和安全知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安全,如何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要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危险,从而让他们养成安全习惯。
同时,在安全教育中,我们还可以教育孩子们要有公德心,要关心他人的安全。
通过这些教育,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少犯错误,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社会行为。
三、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道德教育,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好人好事,什么是坏人坏事。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剧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到什么是好人好事,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到善良、诚实、守信用、关心他人等等。
通过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
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家庭是孩子们最初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们生活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从小开始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什么是良好社会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树立积极的社会行为榜样。
小班社会《亲亲热热在一起》微教案
《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适应群体生活能力的培养》微教案活动设计意图:新学期初,小班幼儿总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突然和朝夕相处的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加上集体生活规则的约束,幼儿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幼儿入园适应性的问题便随之而来,同时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开始萌发。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同情、合作、分享、关心、互助、谦让等。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而幼儿期是发展亲社会观念和行为的最佳时期,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中也多处提到:“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等,这些都是亲社会行为的内容。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年龄较小、情感体验较缺乏,所以适应群体生活是迈向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一步。
3~4岁儿童的社会性性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已不限于亲近的人与同伴的关系上,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可以扩大他们的生活圈子,让他们结交伙伴,学习交往与相处,增长认识和交往能力,但这时的幼儿又有强烈的依恋情感,表现在时刻离不开他亲近的人,因此,我们要帮助幼儿很好的度过这一难关,既要满足他有和同伴在一起的需要,又要让他消除与亲人分离的焦虑与不安全感。
活动设计方案:整个活动涵盖了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从幼儿入园前的对幼儿的全面了解、创设良好的环境,到幼儿入园后有效利用区域活动让幼儿适应群体生活、户外活动加强幼儿之间的认同感、注重对玩教具提供的有效控制、注重随机教育、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家园共育,等多个方面解决小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让幼儿平稳的渡过入园焦虑期。
活动设计过程:1.全面了解幼儿小班幼儿入园初期及时召开新生家长会,做好班级调查问卷,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为帮助小班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做好准备。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教师设问: 6.你知道我们学校的爱 学生:通过义卖帮助家庭经济 心义卖活动的所筹善款 困难的学生。 的用途吗?
懂得亲社会行为的表 现及重要性。
教师对爱心义卖活动进 行补充:我们学校的爱 心义卖是将家中闲置的 物品拿到学校进行义 卖,所得收入以班级为 名义存放到学校的爱心 基金中去帮助家庭经济 困难的学生。
承转:这些就是我们同学们在此次爱心义卖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的感悟。爱心义卖后,老师知道武中 的沈同学家中非常困难,于是在其班里宣布,他会受到学校爱心善款的资助,可是沈某对此却非常反
Hale Waihona Puke 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设问: 14.为什么沈某会感到反 感? 15.你觉得如何表达爱 心,容易让他人接受?
7.你当时捐献了什么物 品?为什么想到捐献这 个?
学生 1:书籍/娃娃/玩具……我 自己已看过/用过,仍了比较可 惜,如果拿来捐献有人买的 话,既可以奉献爱心,又使它 获得再次利用,更加环保,一 举两得。
学生 2:我做了爱心书签。既奉 献了爱心,又提高了动手能
此环节通过学生分享 自己参与的爱心义卖 实践活动,重点突出 学生在义卖过程中的 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和 亲社会行为带来的收 获与成长,使学生明 白亲社会行为的重要 性。通过生活现象, 突出情感体验,实践 道德,进一步落实本 课的重点,也培养了 道法学科的学科素 养。
收银员:记账收账。 收获:做事要认真负责。
推销员情境表演,教师 设问: 12.同学们,你们为什 么评他为金牌推销员?
学生 1:声音洪亮。 学生 2:讲诚信。 学生 3:打折扣、送礼物。 学生 4:礼貌待人。
将情境表演对话再次 出示,让学生从对话 中去提炼有效信息并 进行分析,落实了本 课的教学重点。
小班人际交往教案
小班人际交往教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人际交往作者:关燕玲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17期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幼儿在小班即3~4岁时,就会面临着这样一个重要的挑战——学会与他人交往。
在这个时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直接会影响到他以后社会交往的效果与社会技能的高低。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会让他受益终生。
一般来说,幼儿的社会行为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案例一:小班新学期开始,班上有个别幼儿在哭闹,任由老师哄说,情绪还是不太稳定,后来,陆续有其他的小朋友回来,老师也有其他事情要忙。
所以,哭闹幼儿自个坐在座位继续哭闹。
不一会儿,一位新回来的幼儿瑶瑶,兴高采烈地跑回教室,看到正在哭闹的佳佳,就跑过去说:“佳佳,你想妈妈了?妈妈要上班啊,你别哭了,我跟你一起玩吧。
”案例二:在早餐后的一次进区活动中,一群幼儿正在娃娃家玩得可开心了。
突然正在结构区里玩耍的明明,一下子跑过来,扯住在娃娃家做家务的欢欢,“砰”一声,就摔在地了,其他小朋友都急得向老师求救了,有的还说:“你这么坏,以后我们都不跟你玩了”,而明明却在那里微微笑,似乎对这发生的一切,与他无关……生活在新世纪里,竞争与合作是共存的,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中,总需要与其他人交往。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学习人际交往呢?一、创设一个让幼儿乐于交往、敢于交往的环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如果在幼儿园也有像家一样亲切的感觉,他们就会变无拘无束,放松自我,自由自在地交往。
所以,在小班级,老师们一般都会布置一个区域——温馨的娃娃家,当幼儿进入活动区域里面,就感觉像在家一样放松,自然而然地也就能与其他幼儿开心地玩耍,愉快地交往;在每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之前,也可以安排简短的谈心活动,让幼儿自由地说;午餐后,也可以跟幼儿一起去散散步,聊聊天。
其实,只要我们创设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这些环境中感觉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幼儿就会自由地与人交往,乐于与人交往,敢于与人交往。
社会领域教学法陶冶熏染举例
社会领域教学法陶冶熏染举例一、情感陶冶教学法举例一:《我爱爸爸》老师情感激发、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和实际行动四个环节。
“能干的爸爸”进行情感激发。
“爱我的爸爸”进行情绪追忆。
唤醒孩子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与共鸣。
“辛苦的爸爸”实现情感换位。
当ppt出现风雪中指挥交通的警察爸爸、挥汗如雨辛勤工作的工人爸爸,教师通过让孩子们分析和讨论,让幼儿转换角色去体验爸爸工作的辛苦,使孩子们的情绪、情感、角色转换能力得到新的发展。
“我爱爸爸”是孩子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爸爸的爱。
教师根据活动前的预想提供了一个让孩子抒发感情、作出积极行为的情境:画礼物,让孩子爱爸爸的体验付诸自身的实际行动,“我爱爸爸”的情感在讨论、绘画、唱歌等形式中走向高潮,得到升华。
举例二:大班社会活动《贝贝病了》。
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点名方式让幼儿知道某个同伴因生病没能到幼儿园参加活动,并用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病的经历或想像生病时的心情及想做的事,促使幼儿实现情感换位,即转换角色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做到急生病小朋友之所急,想生病小朋友之所想,在理解生病同伴心情的基础上,纷纷表示愿意通过写信、送礼品、说安慰话等具体行动来关心生病的同伴。
最后,教师运用巩固深化的方法,让幼儿把想法付诸实践,强化行为练习,使幼儿正确对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这一活动也是情感陶冶教学法的典型举例。
概念梳理:情感陶冶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作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举例:大班《小记者》。
事先排练“记者采访”的情景表演,活动一开始,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直观地初步了解记者职业及采访的基本过程,懂得与人交往时要主动并采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请问”……然后,教师围绕表演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做好一名记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要努力准备充分,应对学生的提问。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学生通过读 书,很容易在书上找出答案的问题,这样使学生认真看书,提高了学习 效率。另外在课堂上应该尽量想方设法调动许多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 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改进,以,毅然推迟读研的时间。来到贫困山
区支教。用稚嫩的肩膀抗起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他的奉献与爱心感动 着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环节三、思维互动 解难释疑
1.师生互动交流,解决自学中个人和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2.我们一起来分析判断: ①帮助别人只要出于好心就行,不用考虑方式。 ( 我的理由: ) ,
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 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
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
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告诉我们应该( 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 C.我们应该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 D.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关心他人 4.2005 年 8 月 8 日, 在青岛打工河南的青年魏青刚路过海滨广场时, 看见一女子被巨浪卷入海中。危急时刻,他先后 3 次奋不顾身地跳入大 )
知识:了解谦让、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其意义,从而 以实际行动体现亲社会行为。 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在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参与社 会生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为学生培养亲社会行为的习 惯提供了情感基础; 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关心社会的必然结果和自然体现。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 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养成亲社会行为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引 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 和自觉性;养成亲社会行为更体现在对社会做贡献方面,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 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难点: 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 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四、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五、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初步感悟
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 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那么 我们应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呢? 环节二、自主探究 全面理解
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 P20---P23,思考: 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呢? 1. 欣赏教材 P20 图片,并口头回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2.想想自己是否也参加过这种活动?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3.我们之所以要养成谦让的美德: ① 4.谦让表现在: ① ③ ② ④ ②
在生活中,乐于把自己拥有的与人分享的人,人们也乐于把自己 所拥有的与他一起分享。 ( 我的理由: ③谦让并不意味着软弱,而是有涵养的表现( 我的理由: ) , ) ,
④如果人人只想着索取,那就无从索取;如果人人想着奉献,我们 就会生活在奉献当中。 我的理由: 环节四、知识整合 系统小结 ( ) ,
谦让(为什么?表现?) 学会分享(意义?) 助人(注意的问题?) 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我为社会做贡献
5.如何理解“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 6.独占有哪些危害? 7.帮助他人要注意那些问题? 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 P24---P26,思考: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社会 更美好,你打算做些什么? 1.你曾经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有什么感受? 2.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3. 自己能说出近期我们国家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吗?当了解到这 些成就时自己有何感想? 我们国家成功的发射回收了“神舟六号飞船”, 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国家 我们国家 我们国家 ,我感到 ,我感到 ,我感到 , , ,
环节五:夯实基础
及时反馈
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谦逊,礼貌待人是优良品质。 下列行为中不能算作谦让的是( )
A.同学弄坏了我的自行车,我没怪他 B.班长小明把优秀班干部的名额给了副班长小强 C.马路上非常拥挤,小丽停下来等等 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 2.12 月 1 日是世界爱滋病日。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 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你觉得自 己可以参加的是( ) ②举行“预防爱滋, ④为爱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了解本课内容。 ②每人准备一个社会公德人物故事。 二、 教学课题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学会谦 让、分享、助人,要学会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 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 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风险 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 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 能力。
海,顶着 10 米高的巨浪营救女青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他的事 迹告诉我们( ) ②魏青刚不知道珍惜自己的 ④帮助别人的
①舍己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命
③只要跳水救人就能评上“感动中国”人物
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巩固提高 D.②③
环节六、能力生成
1.2006 年 5 月 1 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等 21 名历经考 验的选手们就将背起行囊,踏上征程,开始“我的长征”重温那段难忘 的历史。在整个“长征”过程中。全体队员有好吃的留给别人,艰苦难 做的留给自己,相互帮助,荣辱与共,共渡难关。生病了相互关照,脚 扭了,赶紧搀扶。他们留下了很多让我们感动和难忘的故事。 (1)联系教材,他们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2)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和谐社会需要礼让。“孔融让梨”、“居则让邻”、“六尺巷” 等动人故事, 成为我们道德规范的千古美谈。 青岛市近年来坚持开展“车 让人、人让车、车让车”的“三让”活动,不但使道路交通事故数、死 伤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且还让出了文明,让出了祥和,让出了 秩序。 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六.教学反思:为了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鼓励 学生课外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其实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