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导学案.doc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内涵;2. 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3. 探讨百家争鸣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导学内容: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 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分裂导致了各种学术思想的激烈争辩;2. 百家争鸣是这一时期各种学派思想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3. 各家学派代表人物如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都在这一时期活跃。
二、《百家争鸣》的内涵1. 儒家强调仁爱、礼义、忠孝等传统伦理观念;2. 道家提倡自然、无为而治、随遇而安等思想;3.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观念;4. 法家倡导法治、重视权力和秩序。
三、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1. 百家争鸣促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元发展;2. 吸收了不同学派的优点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3. 为中国历史上和平统一提供了思想支持。
四、百家争鸣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1. 当代社会需要多元文化的包容和交流,在百家争鸣中可以找到启示;2.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可助力社会发展和进步;3. 引导人们思考传统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推动文化复兴与传承。
导学活动:1.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内涵;2. 分组讨论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和特点,形成思想碰撞和思想交流;3.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分享个人的见解和感悟,探讨百家争鸣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4. 撰写读后感,总结对《百家争鸣》的认识和理解,展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导学作业:1. 要求每位学生针对《百家争鸣》撰写一篇个人感悟文章,包括对各家学派的理解和评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看法;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建立多元思维和开放心态,提升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活动,相信学生们会对《百家争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在当代社会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力量。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并发展其精髓,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家争鸣导学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 准确识记并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掌握诸子百家思想主张。
2. 比较各派主张及异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学习重点】掌握儒、道、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
【预习案】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二、战国时期的儒家1. 总结孟子的历史地位、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人性论、义利观)及其思想的影响。
2. 总结荀子的思想主张,思想特点及影响。
三、墨子与墨家:总结墨子的思想主张、立场、地位。
四、庄子与道家:总结思想主张、影响。
五、韩非与法家:概括韩非思想主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六、孙膑与兵家:地位、主张。
七、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探究案】1.根据以下材料,总结孟子的主张: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
“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
”“以德行仁政者王。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上》材料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正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公孙丑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2.假设你是君主,在乱世中,你会采取哪种思想治国?理由是什么?。
《百家争鸣导学案》
《百家争鸣》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百家争鸣》,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学派和代表人物,掌握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导学内容:一、《百家争鸣》简介《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想多元、学派纷陈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各种不同的学说互相交战辩论,形成了诸多有影响力的思想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
每个学派都有其奇特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二、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1. 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荀子等,主张仁爱、礼义、忠孝,强调人伦干系和道德修养。
2.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自然无为、道法自然,强调适应自然、追求自由。
3. 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强调爱与和平。
4. 法家:代表人物为商鞅、韩非,主张法治、重刑罚、强调权力和秩序。
5. 名家:代表人物为荀况、荀子,主张名教、礼法、重视规范和传统。
三、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 儒家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仁爱、礼义、忠孝,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自由,主张适应自然、超出世俗。
3.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强调爱与和平,反对战争和暴力。
4. 法家主张法治、重刑罚,强调权力和秩序,主张以法律约束人的行为。
5. 名家主张名教、礼法,重视规范和传统,强调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
导学活动:一、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卖力钻研一个学派,并总结该学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然后进行展示和讨论。
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模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进行辩论和对话,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思维导图: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将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整理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百家争鸣》的文章,总结各家学说的主要观点和比照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这部经典文化作品的背景及意义。
2.精通《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3.理解不同砚派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争辩,培育批判思维和多元化沉思能力。
二、导学内容1.《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3.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4.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5.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6.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7.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8.纵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三、导学步骤1.导入:通过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进修内容。
2.进修:依次介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让同砚了解各家学派的核心理念和思想特点。
3.谈论:组织同砚就各家学派的观点展开谈论,引导他们沉思学派之间的异同的地方,培育批判性思维和多元化沉思能力。
4.总结:总结各家学派的观点及其影响,强化同砚对于《百家争鸣》的理解和熟识。
5.拓展:引导同砚沉思《百家争鸣》对当代社会与个人的启迪,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和保卫认识。
四、导学方式1.听课:老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
2.谈论:同砚分组谈论各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展开批判性沉思。
3.总结:同砚在小结时,归纳总结各家学派的观点及其影响。
4.拓展:同砚进行沉思与探讨,拓展对于《百家争鸣》的更深层次理解。
五、导学评判1.自评:同砚通过进修和谈论,自我评判是否精通了《百家争鸣》的核心内容。
2.互评:同砚之间互相评判合作效果,激发进修动力。
3.老师评判:老师进行综合评判,鼓舞同砚正确熟识和进修《百家争鸣》。
六、课后作业1.完成笔记:总结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2.沉思问题:沉思《百家争鸣》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启迪。
3.阅读拓展:阅读《庄子》、《孟子》等相关文献,了解学术著作与各家学派的干系。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3. 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指的是战国时期各种不同砚派的哲学思想在社会上的激烈争辩和交战。
这一时期,各种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奇特局面。
这种百家争鸣的现象,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也为后世思想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启发。
二、《百家争鸣》中的各家学派1. 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主张仁爱、礼义、孝悌等传统道德观念,提倡“仁政”、“仁义”。
2.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无为而成”。
3. 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理念,反对战争和浪费。
4. 法家:代表人物为商鞅、李斯,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执行力度。
5. 名家:代表人物为荀子、荀况,主张“性恶论”、“名实之辩”等观点,认为人性本恶。
6. 兵家:代表人物为孙子、吴起,主张兵法,强调战争策略和兵书。
7. 田舍:代表人物为孟轲、荀息,主张农业经济,强调农耕生产的重要性。
三、《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1. 《百家争鸣》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多元发展,增进了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2. 不同砚派的争辩和交战,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启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3. 《百家争鸣》的思想内容涵盖了政治、道德、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导学练习:1. 请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2. 简要概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
3. 你认为《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何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阅读:1. 《百家争鸣》中的各家学派在当今社会还有哪些影响?2. 你是否认为《百家争鸣》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为什么?导学案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了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分析了《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言:《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它涵盖了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众多思想学派。
在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相互交锋,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火花,为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学习我们将深入探究《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及其思想理论,以及《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1. 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兴起的时期,诸子百家纷纭争鸣、各显神通。
在这个时期,社会秩序混乱,战乱频繁,各国相互争霸,人民疾苦。
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促使了各种思想观念的出现和碰撞。
2. 儒、道、法、名、墨等学派相继兴起,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互相较量、争鸣。
儒学强调仁爱礼乐,主张以仁治国;道家重视自然法则,主张无为而治;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法家主张法制严明,重视法律的约束。
3. 《百家争鸣》正是在这种思想碰撞、火花四射的环境中形成,各种学说相互交锋,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学派及其思想理论1. 儒家: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仁爱之道,提倡“仁爱”、“礼”、“孝”等伦理道德观念。
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其言行举止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2. 道家: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我超越和解脱,提倡“无为而治”、“反常无为”等思想,强调追求真我、大我和自然之道。
3. 墨家:墨家强调兼爱、非攻、节用等理念,反对战争和贵族统治,主张平等和伦理。
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爱人”、“非攻”等思想。
4. 法家:法家主张法制严明,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提倡“一切以法度为上”、“法术”、“尽其才能”等思想。
荀子、韩非等人为法家代表。
三、《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1. 《百家争鸣》催生了各种学派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 不同学派的辩论和争鸣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推动了哲学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3. 各种学说的争鸣为后世思想家提供了丰富的启迪和参考,对后来的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理解《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3.掌握《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百家争鸣》的概念和起源;2.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3.《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你知道《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吗?2.你知道《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吗?3.你知道《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有何影响吗?第二步:学习1.介绍《百家争鸣》的概念和起源:《百家争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思想现象,是一种思想多元并存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各种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相互交锋、互相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学习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主张仁爱之道,强调礼仪、仁爱、忠恕等传统道德观念。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法家:代表人物为荀子、韩非,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权威。
-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思想。
-名家:代表人物为荀子、孟子,主张性恶论和性善论等不同观点。
第三步:讨论1.请同学们讨论《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2.同学们可以就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展开讨论,比较其异同之处。
第四步:总结1.请同学们总结《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和影响;2.同学们可以就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影响展开总结。
四、课堂作业:1.写一篇关于《百家争鸣》的读后感;2.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写一篇关于该学派的介绍。
五、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自行搜索了解《百家争鸣》中其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2.同学们可以就《百家争鸣》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展开思考和探讨。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3. 掌握《百家争鸣》中各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意义;2. 理解《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3. 掌握《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百家争鸣》背景及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奇特现象,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争相兴起、交相辉映的局面。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各种思想学说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增进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与发展,也为后世的思想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遗产。
二、《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1. 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德,提倡“仁者爱人,义者正心,礼者治身,智者明理,信者成德”,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适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3. 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提倡“兼爱”、“非攻”、“节用”,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共处。
4. 名家:代表人物为荀子,主张名实分明,反对夸夸其谈,强调踏踏实实,主张“名实分明”。
5. 法家:代表人物为商鞅、李斯,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严明执行,提倡“以法治国”,主张“法治”。
6. 兵家:代表人物为孙子,主张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主张“兵法”。
7. 阴阳家:代表人物为屈原、庄周,主张阴阳五行,强调阴阳平衡,提倡“阴阳五行”。
8. 纵横家:代表人物为张仪、苏秦,主张纵横家智谋,主张“纵横家智谋”。
三、《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百家争鸣》的出现,不仅增进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也为后世的思想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遗产。
各家学派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深遥的影响,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百家争鸣》的背景及意义,每组成员就《百家争鸣》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
2. 小组讨论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每位同砚选择一个学派进行深入钻研,并向小组成员分享所学内容。
《百家争鸣》导学案
百家争鸣导学案【目标导航】1.知道诸子百家。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了解诸子百家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和代表作。
4.感悟先秦诸子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智慧,他们为人类思想宝库做出了卓越贡献;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对后世的影响【学法指导】1、关注教材课前提示,关注知识链接;2、完成探究案之前先阅读教材,完成聚焦课堂知识再现部分;3、掌握知识链接与资料卡片,拓展知识视眼;4、“自主构建”,逐渐形成知识体系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6页到40页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2.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完成表格学习内容(在6分钟内完成)请学生举手示意,与教师分享导学案学习成果,分小组展示答案归纳总结。
自学完成后,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分成几大学派制作诸子名片,分学派上台介绍本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
二、【巩固应用】思考:以下观点分别对应哪一派别的思想:观点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观点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观点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最佳方案是什么?(实施步骤:①独立思考,学生积极发言。
②小组交流,讨论最佳答案。
③小组推选代表总结答案。
)三、【升华延伸】通过观看百家争鸣视频以及刚才的思考游戏,同学们能不能升华总结出百家争鸣的影响。
四、【达标检测】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墨子C孔子D韩非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该观点属于哪一学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属于孔子的()A礼治思想B教育思想C仁政思想D法治思想4、下列主张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 )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道家②天行有常、民贵君轻——儒家③今必胜昔、以法治国——法家④非攻兼爱、节用尚贤——墨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新兴地主阶级参与政权B、反对诸侯国之间的长期战争C、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D、大量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产生6.2010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
3. 分析《百家争鸣》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导学内容: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思想文化现象,代表了当时的多元化思想交流和辩论。
在这个时期,各种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互相竞争、交流、碰撞,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种多元化的思想交流不仅增进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与发展,也为后世的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是深遥而重要的。
起首,它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思想家们提供了辽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增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百家争鸣所代表的辩论精神和思想探索,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遥的影响,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
三、《百家争鸣》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1. 孔子:主张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礼乐教化,提倡仁爱之道。
2.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仁政、义利观念,主张“性善论”。
3.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强调适应天道,反对人为的权谋和欲望。
4. 庄子:主张“自由散漫”、“逍遥游”,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超脱,提倡“自然无为”。
5.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强调利他主义和反战思想。
6. 韩非子:主张法治、重法律,强调刑罚威严,提倡专制统治。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并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思想家进行深入钻研。
2. 教室展示:请同砚们就所选的代表性思想家进行教室展示,介绍其主要观点和影响。
3. 辩论赛:组织同砚们进行《百家争鸣》风格的辩论赛,探讨不同思想观点的优劣和争鸣之道。
导学评判: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应该能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理解其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同时能够分析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导学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二历史主编:夏克传审核:吴水华时间:2015、9【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重、难点】掌握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学法指导】1、各小组相互检查、交流、讨论预习成果,并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
2、根据教师出示的导学提纲,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把有疑问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知识链接】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合作探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分析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达标检测】1、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①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渡时期②思想家的经历和性格各有不同③儒家思想尚未处于支配地位④各国的政治改革与竞争急需理论的指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对孟子学说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思想核心是仁政学说B.制天命而用之C.民贵君轻D.主张舍生取义3、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孟子和荀子B.孟子和老子C.老子和孔子D.荀子和墨子4、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5、“为人臣者畏株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百家争鸣导学案》
《百家争鸣》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进修《百家争鸣》这一重要的思想史文献。
通过对《百家争鸣》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辩证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导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理解《百家争鸣》中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影响。
4. 探讨《百家争鸣》对当代中国的启迪和价值。
三、导学内容1.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思想史文献,记录了当时各家学说的思想观点和争论。
- 《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辩证性,对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儒家:强调仁政、礼乐、忠孝,提倡“仁者爱人”、“治国平天下”。
-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强调追求自然和谐。
-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反对战争和浪费。
- 法家:主张法治、重法制、重刑罚,强调峻厉的法律规范。
- 名家:主张辩论和争鸣,注重言论自由和思想交流。
3. 《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影响- 《百家争鸣》增进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发展,为后世的思想交流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 各家学说在《百家争鸣》中的争论和交流,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和发展。
4. 《百家争鸣》对当代中国的启迪和价值- 《百家争鸣》提倡辩论和争鸣,为当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交流平台。
- 各家学说的主张和观点,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四、导学方法1. 阅读《百家争鸣》原文和相关资料,理解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分组讨论各家学说的优缺点,探讨其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当代中国的影响。
3. 撰写《百家争鸣》读后感或思想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五、导学评判1. 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和深度。
2. 对《百家争鸣》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水平。
B302 第2课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导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编写人:郭洪春学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百家争鸣的意义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难点认识诸子思想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对其接纳程度,并认识争鸣的阶段性特征。
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课前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必须熟练背诵。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探究案部分个人先独立完成,课上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部分,激情投入,全力以赴。
探究完成,小组形成组内统一,选派代表展示,自我点评。
※预习案※教材助读:春秋三百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是华夏民族历史上痛苦的一页。
而霸主迭起、百家争鸣的深刻变化又使春秋成为无比灿烂的一页。
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由此奠基;绵延两千多年的奴隶社会被它埋葬——一个新的时代,被它雄浑的双臂,托举出东方的地平线……考点一: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考点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2、它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它奠定了中国发展的基础:①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思想中的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④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预习自测: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A 法家B 道家C 儒家D 佛教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作用;2. 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3. 探讨《百家争鸣》中各家思想的特点和主张;4. 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意义。
二、导学内容:1. 《百家争鸣》概述《百家争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思想文化现象,是各种学派思想争鸣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学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兵家等纷纷兴起,互相辩论,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2. 各家思想的主张- 儒家:主张仁爱、礼治、孝道,强调人伦干系和社会秩序。
-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返璞归真,强调自然和道的观念。
- 法家:主张法治、重法轻仁,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效率。
-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强调对等和和平。
- 名家:主张言辩、辩证,强调言论自由和辩论的重要性。
- 兵家:主张战争、军事,强调兵法和战略兵书。
3. 《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增进了各种思想学派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
同时,各家思想的争鸣也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三、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家思想的主张及其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
2.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3. 朗读文章: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思想学派,进行朗读和讨论。
4.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百家争鸣》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导学反馈:1. 学生展示:请学生展示他们的作业,进行互相点评和交流。
2. 知识检测:出一份关于《百家争鸣》的知识测试,检验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3.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百家争鸣》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提高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学生通过这次进修,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为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精品导学案(word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一、学习目标1.掌握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4.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二、自主预习1.老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一书。
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2.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泼,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3.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和。
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四、随堂演练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提出该观点的人属于哪一思想血派〔〕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2.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3.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其思想核心是〔〕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4.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5.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6.材料分析材料一“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材料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薄赋敛〞。
材料三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土。
2.7《百家争鸣》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doc
课题百家争鸣主备人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审核人科目历史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教育成就。
2.知道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
3.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历史影响,认识社会变革与思想发展的关系。
学习关键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习活动教学意图(学习感悟)教师活动【课前预习】一、导学一:老子和《道德经》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2、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的双方能够。
主张,。
在政治上主张“”,追求“”的理想社会。
3、老子是,他的学说集中在一书中,又称。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
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他提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
在政治上主张,提出“”。
在文化教育上,他,打破了的局面,主张。
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3、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对古代;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进一步瓦解,逐步确立。
“”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蜂起,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2、学派①儒家代表人物是和。
孟子主张实行“”;提出“,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主张实行,提倡,明确尊卑等级。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分别被保存在和两书中。
②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提出要选的人治理国家,提倡,墨子的思想集中保留在一书中。
③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著有一书,他强调要;认为人生应追求,保持人格独立。
④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和,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保留在一书中。
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树立,建立。
⑤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他的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成为,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 【学习重点】知道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习难点】春
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耍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预习案】
知识导学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 孟子
1、 历史地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
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 _____________ ” ,地位仅次于孔子。
2、 主要思想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思想:“ "学说。
(2) ___________________ 人性论:主张 学说。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利观:强调 ,舍牛取义。
3、 影响:(1)唐代以后,《 ____________ 》被当作经典,被列为四书之…。
(2)孟子被尊为“ _________ ”,地位仅次于孔子。
(二) 荀子
1、 地位:儒家代表,战国时期
2、 主要思想:
(1) 天命观: (2) 人性论: (3) 治国策: 提岀“天行有常”和“ 主
张 以
问题引导
的集人成者。
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3、 荀子思想的特点: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他 基本继承了儒
家思想。
4、 影响:作为战国吋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学说対屮国哲学具有深 远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
1、思想:
1)主张“ __________ ”、“非攻”。
提倡“尚力” O 主张“节用”、“节葬” 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者的
利益。
影响:其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用,但到战国以后,墨子的思想不 受重视了。
三、庄子与道家 思想
1)哲学观:提出“ ________
2) 人生观:“ ________
3) 天命观:天与人“
2) 3) 2、 ”观点。
”的人生态度。
”,人必须服从自然。
四、韩非与法家
1、思想:1)政治:主张 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
【知识拓展】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吋期知识分子屮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白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作岀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屮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分析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2、填表:
D.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己有的美德
“父母教,须敬听
()
A.提倡家庭自身教育
C.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6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 百家杂陈。
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
A.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C.道德的重耍
B.倡导重义轻利I).无等级名分差别
7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乙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
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内容
儒家
荀子
墨家
道家
法家韩非
兵家
【课后练习】
1.“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徳,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
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明朝
2.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③指岀了得民心的重要性④主张“尚贤”、“非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孟子•离娄上》中说道:“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
不仁,不保四体。
”这说明孟子()
A.与孔子的思想完全相同
B.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C.不承认等级差别的存在I).只要求统治者具有“仁”的思想
4.“今使涂之人伏木为学,专心一致,思索孰察,加口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矣。
故圣人
者,人之所积而致矣。
”对荀子所说的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品徳
B.主张通过行法治,重刑罚,使人向善去恶
C.主张反省内心,去掉人欲,恢复固有善性
5.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儿童道德启蒙
读物,右图中有一句
父母责,须顺承”。
这突出反映了清朝教育
B.注重儒家伦埋教育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8.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
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二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 •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木性 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I).人的自由平等
9.易中天先生在其新书《先秦诸子白家》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评价: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
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②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山、宽容的人生追求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
下列各项对①②③④对应的学派判断正确的是()
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10.“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
”依照这种观点,春
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C.出现了“诸子百家”
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奠定了屮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识树
选择题答案:1—10 BABAB DACCB
合作探究:结合春秋战国时朋的时代特点,分析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第4页共4页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
政治:周干•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思想文化:专业文化阶层“士”崛起;私学兴起
各国诸侯:为争雄竞相招揽人才。
总结:社会大变革和分裂局面使思想言论空前口由,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提岀不同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