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检查的账务调整
有关税务检查后涉及会计帐户调整问题的

有关税务检查后涉及会计帐户调整问题的探讨摘要:税务检查是企业经常要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而言对税务机关检查发现的违反税法规定造成的税款错漏现象,企业都能及时进行补交税费、支付税收罚款及滞纳金的税务处理,但对导致税款错漏的原因进行税基的会计账务调整工作普遍未引起税企双方的重视,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本文就税务检查后涉及会计帐户调整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税务检查;账务调整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7-0153-02在税务检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检查发现的账务处理错误造成的税款错漏现象,只进行补交税费、支付税收罚款及滞纳金的税务处理,而没有针对导致税款错漏的原因进行基础性的会计账务调整。
同时,在税务检查人员也存在“重查轻调帐”的现象,忽视对企业进行帐户调整的事后监督。
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只要补缴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全部缴纳,便算大功告成,涉及的会计账务调整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调整与否无关紧要。
事实果真如此吗?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会计帐户调整应该是税务检查的延续,是对税务检查成果的固定和落实,其重要性应不亚于税务检查本身。
如果不加以应有的重视,将对税企双方带来弊端。
具体来说,不进行涉税会计调整将会产生以下问题:1.造成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税收征管工作。
如果会计账务处理错误造成少缴税或延迟纳税,在查补纠正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和税金的调整问题,如果企业不进行“账务调整”很容易出现应在当年列支的成本费用没有列支,不应在当年列支的成本费用重复列支的现象。
查补的税金与当年实际缴纳的税金混淆在一起,并在同一科目核算,造成帐目混乱,不利于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查补的上一年度的所得税应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果企业不做上述调整,直接记人“所得税”费用科目就会与当年预缴数混淆在一起。
税务稽查课件-第一章(续3)

如果以前年度的错账影响其当年度的损益,按 照规定,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进行 调账处理。
例1:经税务机关检查,某企业上年度12月生
产领用A原材料生产甲产品,转销金额为286000元。
业务发生当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增(销项)
营业外收入
120000 20400 11700
2022/4/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5
3、检查要求
(1)指出错误之处,简要说明理由; (2)计算应补(或退)的各项税款; (3)调整和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4)编写较规范的税务检查报告。
2022/4/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一方面使企业的经营成果失去真实性; 另方面老的错账还会导致新的错账和错漏税的发生,为日后企业 的财务核算和税务检查工作增加更多的难度和麻烦。
如果对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在补缴所得税后企业 不进行错账调整,到下月申报时,累计所得额中 自然不包括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但在扣除已缴 所得税时,却包括了查补的税款。
负担2000元、完工的库存商品负担3000元、完工产品
销售出去的负担7000元(销售产品多转成本应补缴的
企业所得税略)。其调账处理为:
借:原材料—A材料
12000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成本
2000
库存商品—甲产品
3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000
例2:经税务机关检查,某化工企业上年度销售一 批化妆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销售金额 18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30600元;另外收取价 外费用(包装物租金收入)17550元,开具了普通 发票,款项全部收存银行。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企业按照账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或时间上的不同会产生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且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部分企业在年度会计决算已报出,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报送之后,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经自查或税务机关审查,仍存在漏缴企业所得税的事项。
一、自查自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例1: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001年度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前)-550000元,企业自行调增纳税所得额60000元,自行调减纳税所得额10000元,纳税调整后所得-500000元。
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免税所得,其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00元。
经注册税务师代理审查,下列事项还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共计1500000元:(一)调表不调账。
凡当期不能税前扣除,以后各期均不得税前扣除的事项,即永久性差异,则通过调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无须调账:1、2001年度支付工商局罚款20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
但税法规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2001年度该企业员工20人。
按计税工资月均800元计算,可税前扣除192000元。
企业实际发放工资252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
但超标准支付的60000元(252000-192000),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2001年补缴1999-2000年度的职工养老金20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列支。
根据税法“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的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该三项共计100000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税务检查调账中常见错误

一
调查 的范 围和 形式
纳税人 应按 会计 规定 编制 会计 资料 ( 包括 会 计凭 证 、 会 计账 薄 和会计 报表 等 ) 。但进 行 纳税 申报 时 , 当 应
不 在税 务检 查 工 作 中 , 果 发 现 纳 税 人 申报 错 误 按 照税 法 的 规定 进 行 纳 税 调整 。此 时 , 得 调 整 会 如 或者会计与税收存在差异时 , 当一部分税务干部 计 账薄 的记 录 和会 计 报表 中相关 项 目的金 额 。会 计 相 不 能准确 地判 断要不 要 调账 , 么 调 ? 因此 , 怎 我们 在 差 错是 指 纳税人 违 背 了会 计 政策 或税 收 政 策 或二 者
20 0 9年 , 到税务 部 门进行 了大 量 的实地 调研 , 到单 皆有 , 时 , 须 作 为 会 计差 错 处 理 , 会 计 规 定 进 所 此 必 按
位有 湖 南 省 益 阳市 国税 稽 查 局 、 南 省湘 乡市 国税 行 调账 。 湖
稽查 局 、 北省 武汉 市青 山 区国税 局 、 北 省襄 樊 市 湖 湖
查 。调查形式 主要 有查 阅稽 查 卷 宗 、 问卷 调 查 、 当面 全 国会计 工 作 ” 的规 定 , 一 种 越 权 行 为。在 调 查 是 询 问等 。 二 税 务检 查调账 中常见错 误产 生的 原 因以及 中我们发 现 , 有少 数税 务干 部甚 至 认 为 , 小企 业 不 执
分离 的原 则 。随 着 企 业 会 计 准则 的广 泛 运 用 , 计 用 、 润和 税 金 的 调 整 问 题 。如 果 检 查 后 仅 仅 只 补 会 利 与税 收 的差 异经 常 困扰 着 广 大税 务 干 部 , 不 要 调 回税 款 , 要 不将 纳税 人错 漏 的账项 纠 正 调 整过 来 , 错 使 整是税 务 干部经 常 问的一 个 问题 。要 弄 清 楚这 个 问 误 延 续 下 去 ,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 必 会 导 致 新 的 错 随 势 题 , 先应 区 分 楚差 异 与差 错 。所 谓 会 计 与 税 收 的 误 , 首 明补 暗退 或重 复征税 的现象 必 然 发 生 , 面 资 料 账
《税务管理》(第四版)第6章——税务稽查管理第1节

6.1税务稽查概述
➢ 本节要点
➢ 1.税务稽查的内涵和分类 ➢ 2.税务稽查的权限范围、基本内容 ➢ 3.税务稽查的程序 ➢ 4.税务稽查的主要方法
C目 录 ONTENTS
6.1.1税务稽查的概念 6.1.2税务稽查程序 6.1.3税务稽查方法 6.1.4错账更正及纳税调整
6.1.1税务稽查的概念
➢ 6.1.1税务稽查的概念
1.税务稽查的定义
➢ 税务稽查是指由税务稽查部门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 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及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的一项活动。
➢ 税务稽查的主要对象是涉及偷、逃、抗、骗税的企业或纳税行为。
➢ 6.1.1税务稽查的概念
2.税务稽查的权限范围
(1)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检查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 款的账簿、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
➢ 6.1.2税务稽查程序
➢ (2)随机抽查方式。
• 随机抽查分为定向抽查和不定向抽查。
• 定向抽查是指按照税务稽查对象类型、行业、性质、隶属关系、组织架构、经营规模、 收入规模、纳税数额、成本利润率、税负率、地理区域、税收风险等级、纳税信用级 别等特定条件,通过摇号等方式,随机抽取确定待查对象名单,对其纳税等情况进行 稽查。
• 省、市、县税务局在收集各类税务稽查案源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 录库,实施动态管理。名录库应包括长期纳税申报异常企业、税收高风险企业、纳税 信用级别低的企业、多次被检举有税收违法行为的企业、相关部门列明违法失信联合 惩戒企业等,并录入税务登记基本信息以及涉嫌税收违法等异常线索情况。
➢ 【小思考】税务稽查随机抽查机制有什么优点?
➢ 稽查结束后,稽查人员应当认真整理稽查资料,归集相关证据,分析稽查 结果,提出处理意见,编制《税务稽查报告》,连同《税务稽查工作底稿》 及其他证据提交审理部门审理。
税务检查中的账务调整

税务检查中的账务调整税务检查是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
税务检查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申报纳税,防止偷税漏税等不合规行为的发生。
在税务检查过程中,账务调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纠正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规范的行为,保证企业的纳税义务得到正确履行。
账务调整是指对企业的会计账簿进行整理和调整,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在税务检查中,税务部门会仔细审查企业的会计账簿,包括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发票等。
如果发现会计账簿存在错误、缺失或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税务部门有权要求企业进行账务调整。
税务检查中的账务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错误账务的更正税务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企业会计账簿中存在错误的情况,例如账目错账、计算错误等。
税务部门会要求企业对这些错误进行更正,以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企业应按照税务部门提供的准确数据进行账务调整,将错误进行更正,并做好相应的解释和说明。
2.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税务部门重点审查的内容之一。
在税务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存在问题,例如未纳入应纳税负债的项目、资产估值不正确等。
税务部门可能要求企业调整资产负债表,确保纳税义务的正确履行。
3. 成本核算的调整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工作之一,也是税务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
税务部门可能会对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操作进行审核和评估,发现不合规的情况后要求企业进行调整。
例如,税务部门可能要求企业对成本的计算方法、成本分摊的依据等进行调整,确保企业在纳税过程中不虚增或漏报成本,保持合规性。
4. 管理费用的调整管理费用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支出,也是税务部门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税务部门可能会对企业的管理费用进行审核和评估,如果发现存在不合规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会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调整。
企业应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对管理费用进行合理、准确的调整,确保按照规定正确申报。
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

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在一个会计年度结账前,注册税务师查出纳税人的错账或漏账,可以在当期的有关账户直接进行调整(一)红字冲销法适用于会计科目用错了及会计科目正确但核算金额错误的情况。
在及时发现错误、没有影响后续核算的情况下多使用红字冲销法(二)补充登记法通过编制转账分录,将调整金额直接入账,以更正错账。
适用于漏计或错账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核算金额小于应计金额的情况(三)结合账务调整法当一个会计年度记账后或跨年调账时,如果涉及损益类账户时必须用综合账务调整法错账是在月后发现,而企业又是按月结算利润的,则影响到利润的项目还应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调整四、错账的类型及调整范围(一)对当期错误会计账目的调账方法在审查中发现的当期的错误会计科目,可根据正常的会计核算程序,采用红字调整法、补充调整法、综合调整法予以调整。
(二)对上一年度错误会计账目的调账方法1.对上一年度错账且对上年度税收发生影响的,分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在上一年度决算报表编制前发现的,可直接调整上年度账项,这样可以应用上述几种方法加以调整,对于影响利润的错账须一并调整“本年利润”科目核算的内容(2)如果在上一年度决算报表编制之后发现的,一般不能应用上述方法,而按正常的会计核算对有关账户进行一一调整。
这时需区别不同情况,按简便实用的原则进行调整对于不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可以直接进行调整对于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由于企业在会计年度内已结账,所有的损益账户在当期都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凡涉及调整会计利润的,不能用正常的核算程序对“本年利润”进行调整,而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进行调整提示: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已经不存在“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科目,对于发生的预提或待摊费用,应该在实际发生当期计入损益中2.对上一年度错账且不影响上一年度的税收,但与本年度核算和税收有关的,可以根据上一年度账项的错漏金额影响本年度税项情况,相应调整本年度有关账项(三)不能直接按审查出的错误额调整利润情况的账务调整方法计算分摊的方法是,应按产品成本核算过程逐步剔除挤占因素,即将审查出的需分配的错误金额,按材料、自制半成品、在产品、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等核算环节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往下分配。
成本会计―主要税种税务稽查的调账技术

成本会计―主要税种税务稽查的调账技术产品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在检查产品制造成本的过程中,必须划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划清不同时期费用的界限,划清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划清不同产品之间费用的界限,划清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界限。
对经查发现的问题,应按规定进行账务调整。
本帖隐藏内容需回复可见(三)余额的检查调账。
“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期末如果有余额应在借方,若该账户中出现贷方余额或红字余额,一般情况下属多摊费用。
检查时可通过账面余额发现是否存在摊过头的问题。
二、预提费用的检查调账预提费用在“预提费用”账户中进行核算,该账户贷方反映已列支的费用数额,借方反映费用的实际支出数,其余额在贷方。
(一)借方发生额的检查调账主要检查费用的支付是否正确,有无虚列费用支出的情况。
还要注意检查借方有无长期没有发生额的情况。
检查时,可根据财会制度有关规定,将借方发生额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核对,检查费用的支付情况。
(二)贷方发生额的检查调账学会计论坛主要检查预提项目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擅自扩大预提费用项目的范围。
检查时,应对该账户的所属明细账户逐户逐项地进行检查,根据账面记载的凭证编号,调阅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查明有无不属于“预提费用”账户核算范围的项目,如果有这种情况,应对预提费用的数额进行调整。
(三)余额的检查调账主要检查该账户贷方余额有无长期累存挂账不支付的情况。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预提费用只提不用,提取费用后,在费用实际支付时又在有关成本费用账户中重复列支,而未冲减预提费用;二是多提预提费用,实际支付费用少,多提的部分没有及时处理。
检查时,对于长期挂账的贷方余额应调整,并入应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同时还要注意有无将预提费用数额转入自有资金账户的情况。
三、生产费用分配的检查调账生产费用的分配,主要是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所汇集的归属本期的生产费用,在月份终了时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中去,以正确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及在产品成本。
税务局稽查补税后的账务处理

1、如果是补交以前年度的所得税(1)做提取分录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金--所得税(2)结转分录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补交税金分录借:应交税金--所得税贷:银行存款2、如果是补交本年度的所得税(1)做提取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所得税(2)结转分录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3)补交税金分录借:应交税金--所得税贷:银行存款3、相关的收入、成本也需做调整。
2009-01-21 09:32 补充问题谢谢老师详解,如果是企业08年瞒报收入,相关收入的调整分录应怎样做呢?是不是还要补交增值税呢?如税务局没要求补增值税呢?1、如果08年瞒报收入,也就是说会计帐没有登记收入,帐务处理(1)补作收入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2)补作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或产成品)2、补作收入就要缴纳增值税。
补税账务处理】补缴往年税金的账务处理方法和技巧【补税账务处理】补缴往年税金的账务处理方法和技巧有不少企业对税务检查出的往年税金补缴不做账务调整,导致出现很多问题:一是诱发新的会计核算不实。
补缴往年税金本来就是税务机关对企业以往年度错漏税金作出的税务处理,如果企业不按照会计核算及税收征管的有关规定,及时把查补的往年税金账务调整过来,就会造成新的账证差错。
二是容易造成纳税混乱。
对税务机关查补的往年税款,如果企业只补缴税款,不将企业错漏的账项纠正调整过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会计难免会遗忘,分不清楚哪些事项已纳过税,哪些事项未纳税,会有意无意地把补缴的往年税款抵顶当年税款,导致“明补暗退”少缴税款,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另外,也容易造成重复征税的现象。
不管出现哪种现象,都会给企业或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
三是容易影响税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每一次税务检查,都要耗费税务人员和会计人员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企业不及时把账务处理好,势必会对已检查的事项再次检查,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
刍谈年度税务检查后的账务调整问题

数 , 方 反 映 尚 未 转 入 “ 营 业 务 收 贷 主 入 ” 目的 租 金 数 , 额 在 贷 方 反 映 科 余
等 待 转 入 “ 营 业 务 收 入 ” 目 的 租 主 科
金 数 额
三 、 制资 产 负债表 编
“ 收 账 款 ” 增 设 “ 转 租 金 预 下 待 收 入 ” 级 明 细 科 目 , 往 来 账 款 和 二 使
主 营 业 务收 入 — — 租 金 收 入 2 0 70 0
元( 8月 份 租 赁 收 入 ) 预 收 账 款— — ,
年 度 税 务检 查 后 的账务调整问题
湖 南岳 阳 石 明
税 务 部 门 在 对 企 业 进 行 年 度 纳 税 检 查 后 , 就 检 查 中发 现 的 问题 督 应
年 8月 1 1 3到 2 0 0 2年 2月 1 1 。 合 款 ” 目借 、 方 填 列 规 则 填 制 , 3 科 贷 完 同 约 定 自 签 订 之 1起 , 甲 公 司 预 付 全 未 改 变 资 产 和 负 债 的 意 义 。 3 囹
乙 公 司 三 个 月 的 租 金 8 0 10 0元 , 1 1
月 1 1 付 后 三 个 月 租 金 8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10 0元 。 乙公 司会计 处理 如下 :
20 0 1年 8月 1 3 收 到 8~1 1 1
月 份 预 收 租 金 并 开 具 发 票 8 0 10 0
元 , : 行 存 款 ( 现 金 ) 10 0 借 银 或 8 0 元 ; : 收 账 款 — — 甲 公 司 8 0 贷 预 10 0 收 账 款 — — 甲 公 司 8 0 10 0元 ; 贷 :
如 果 20 0 1年 1月 租 赁 期 内 发
税务检查及其账务调整

税务检查及其账务调整简介税务检查是税务部门对纳税人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监督检查,旨在确保纳税人的税收遵法行为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
税务检查无疑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导致账务调整。
税务检查的目的税务检查的目的是确保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并遵守税法规定,保证税收收入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同时,税务检查还可以发现纳税人的避税行为和滥用税收制度的行为,维护税收公平性和社会公平正义。
税务检查的程序税务检查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通知和调查准备税务机关会提前通知纳税人并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对纳税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初步了解。
纳税人需要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并做好内部审核和整理工作。
2. 现场检查税务机关会到纳税人的经营场所进行实地检查,查验纳税人的账册、财务报表和相关凭证。
在现场检查过程中,纳税人应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3. 财务数据核实税务机关将核实纳税人提供的财务数据和账务凭证,与其申报的纳税申报表进行比对。
如果发现差异或不符,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核实。
4. 结果确认和税务处理经过整个检查过程后,税务机关会出具税务检查报告,并根据检查结果对纳税人的税务处理进行确认。
这可能包括税务追缴、罚款、补缴税款等。
税务检查的影响税务检查的结果可能对纳税人的财务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从而需要进行账务调整。
以下是可能导致账务调整的几种情况:1. 追缴未申报税收税务机关通过检查可能会发现纳税人未申报或少申报的税收,纳税人需要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补缴相应的税款,并计提出相关的财务准备。
2. 资产和负债调整税务检查可能会导致资产和负债的调整。
例如,税务机关认为纳税人计提的坏账准备不符合实际情况,要求调整其账面价值。
3. 收入和费用调整税务机关可能对纳税人的收入和费用进行调整。
例如,税务机关认为纳税人虚增了收入或虚报了费用,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4. 税务处罚税务机关可能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例如罚款等。
纳税审查的基本内容及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

纳税审查的基本内容及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纳税审查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纳税行为、纳税义务履行相关事宜进行审核、核实的一种税务管理措施。
纳税审查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纳税申报审查、纳税信息审查、税收风险评估和税收专项审查等。
纳税申报审查是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填报的税款、税费计算和抵免等信息的审核工作,主要着眼于纳税人是否依法按规定进行了纳税申报,申报义务是否履行充分和准确。
纳税申报审查一般包括投资性质、经营活动性质、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审查。
在进行纳税申报审查时,税务机关会通过与纳税人对照其相关的会计凭证、单据、账簿以及税务登记信息等材料,核对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纳税信息审查是对纳税人提供给税务机关的税收相关信息进行审核核实的一种审查方式。
纳税信息审查主要围绕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展开,检查纳税人所提供的披露、申报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是否与相关业务活动相符合。
税收风险评估主要是通过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及其背后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旨在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和风险警示行为。
税收风险评估主要是依据税收风险特征和指标,对纳税人的税务资料、业务活动、资金流动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是否存在风险的结论。
税收专项审查是为了进一步调查探明特定财务、会计问题而进行的审查。
税务机关对可能存在风险的纳税人进行精确的调查,查验其与税务核算有关的会计资料、账簿、单据等,以及相关财务课表的准确性、合法性进行清查或精确的调查。
在纳税审查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税务机关会对纳税人的账务进行调整。
账务调整主要是指在纳税审查过程中,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的账务存在错误、遗漏或造假等情况时,通过调整会计凭证、账簿、单据等核算材料,对纳税人的财务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包括纳税人自行申报修正和税务机关核定调整。
纳税人自行申报修正是指纳税人在纳税审查过程中,自觉发现了自己纳税申报中的错误、遗漏或造假等问题,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并提供正确的税务资料,以便税务机关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
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

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未来适用法: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
红字更正法:又叫红笔订正、赤字冲账法。
它是指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或金额发生错误,且已入账。
适用于会计科目用错了及会计科目正确但核算金额错误的情况,在及时发现错误、没有影响后续核算的情况下多使用红字冲销法。
补充登记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所填的金额的金额小于正确金额的情况。
采用补充登记法时,将少填的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补充第×号凭证少计数”,并据以登记入账。
这样便将少记的金额补充登记入账簿。
不能按错误额直接调整的调整方法:税务检查中审查出的纳税错误数额,有的直接表现为实现的利润,不需进行计算分摊,直接调整利润账户;有的需经过计算分摊,将错误的数额分别摊入相应的有关账户内,才能确定应调整的利润数额。
后一种情况主要是在材料采购成本、原材料成本的结转、生产成本的核算中发生的错误,如果尚未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其错误额会依次转入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销售成本及利润中,导致虚增利润,使纳税人多缴当期的所得税。
因此,应将错误额根据具体情况在期末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成本之间进行合理分摊。
以上是账务调整的几种基本方法,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调整。
增值税纳税检查后企业如何调整账务处理

增值税纳税检查后企业如何调整账务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对其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后,凡涉及增值税涉税账务调整的,应设立“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
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待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应结出本账户余额,并对该余额进行处理,处理之后,本账户无余额。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的规定,偷税款的补征入库,应当视纳税人不同情况处理。
即:根据检查核实后纳税人当期全部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包括当期留抵税额),重新计算当期全部应纳税额,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应当作补税处理,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应当核减期末留抵税额。
因此,对于该文所述企业在8月份少记的收入造成漏记的增值税,不管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是在企业上年度会计决算编报之前还是之后进行,都应通过“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
该科目的余额按照以上所述的原则进行处理,不能以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是在企业上年度会计报表决算之后进行的,作为直接补税的依据。
根据应付税款的规定,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还应设立“所得税”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企业根据纳税所得计算出的所得税额,贷方反映税收减免或退回的所得税额。
该科目余额在借方,月末应将其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
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少记收益、多计费用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数额。
在处理补或退所得税等有关项目后,企业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增值税纳税检查账务调整方法

增值税纳税检查账务调整方法一、增值税纳税检查税务调整运用的会计账户对增值税检查时,查处的调增或调减增值税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进行核算。
该账户专门核算在增值税检查中查出的以前各期应补、应退的增值税税额,借方登记检查调减的销项税额、检查调增的进项税额,贷方登记检查调增的销项税额、检查调减的进项税额、检查调增的进项税额转出及检查调增的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税额,余额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期末应对其余额按如下办法进行处理:若余额在借方,且“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小规模企业为应交增值税,下同)账户余额也在借方,则期末将“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借方余额直接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
若余额在借方,且“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余额在贷方,应比较两者大小分别处理: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应在缴纳了未交增值税贷方余额后,将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未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当后者大于前者时,应先将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的借方余额转到未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然后按两者差额缴纳增值税税款。
若余额在贷方,且“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余额也在贷方,则期末应将“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的贷方余额直接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的贷方,并按两者之和缴纳增值税税款。
著余额在贷方,且“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余额在借方,也应比较两者的大小分别处理: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应将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余额转到未交增值税账户的贷方,并按两者的差额缴纳增值税税款;当后者大于前者时,只能按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的贷方余额,直接缴纳增值税税款。
二、增值税纳税检查账务调整的方法第一,年终结账前查补进项税方面的账务调整。
(1)扣税凭证取得不合法。
如果取得的进项凭证不合法而企业抵扣了该进项税,检查发现后应做如下账务调整: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贷记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2)抵扣范围擅自扩大。
税务稽查对企业查账的方法、重点与流程

税务稽查对企业查账的方法、重点与流程一、税务检查方法:财务指标分析法、账证核对法、比较法、实物盘点法、交谈询问法、外调法、突击检查法、控制计算法二、税务稽查选案中的重点税收指标:1、税收负担测算:税收负担率=应纳税额÷计税依据×100%出口企业税收负担率:影响税负率的重要因素:2、销售额变动率分析:销售额变动率=(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3、毛利率分析: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是否存在本期销售毛利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问题4、本期进项税额控制数=[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减少用负数)+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帐款较期初减少数(增加额用负数)]×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5、应出产量=实际耗用的材料数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测定关键原材料、核心部件)如当月实际耗用量10000吨,单位产品耗用0。
2吨,则应出产量=10000吨÷0.2吨/件=50000件检查“产成品”科目借方入库数量=40000件,可能存在的问题:(1)、领用材料未全部用于生产(2)、完工产品未入库即销售以某一行业的生产加工企业为例,选取“原材料”作为控制物件,推算“应税销售额控制数",进行比对分析。
假设该企业某期采集的信息资料:原材料消耗1000吨,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10,平均单价1500元/吨,产销比例为80%,申报销售收入8万元。
本期产品产量=本期原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1000吨/10=100吨。
本期销售数量=产量×产销比例=100吨×80%=80吨。
应税销售额控制数=本期销售数量×平均单价=80元×1500元/吨=120000元。
应税销售额控制数120000元>申报销售收入80000元,初步判断可能存在帐外经营、瞒报销售收入问题。
浅谈税务查账与企业调账

丁贵亨
杨 顺龄
在一些企业 当中 , 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 因此 , 税务部 门经常开 展纳税检查 , 对 于厦时掌握企业生产经 营情况 , 加强税 政宣传 、 准确地核定应纳税额 、 做到不 多征 , 不少征 , 多退少补 , 合理负担 , 正 确贯彻税收政策 , 更好 地发挥税收 的经 济杠杆作用 有着重要意义 。
上述应补缴税款、 罚款 . 请你单位于接到
本 通 知 之 日起 十 五 日内 调 整 有 关 账 务 . 上 述 问 题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之 所 以存 向 国税局 X × 税服 务 厅 缴纳 税 款 及罚 办
税处理, 而未进行账务调整 , 造成下期报 税时 , 前期查补的税款 . 抵顶 了下期应缴 税款 , 如此一来, 查补税款事实上就成为 下期 的预缴税款 ,使稽查工作的成果 白 白付之东流 以增值税为例 ,奉期应纳增值税是
会 计核算 中错记数 字或 捕错 “ 借 、贷” “
会计 核算是 以会计凭证 为依据 , 利 用货币计 价 , 设置账户 . 进行 复式记账 , 计算成 本 , 在定期和 不定期清查 财产的 基础上编制报表 。 会计核算各个环节都 反映企业经济恬动 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 上说 、会计 核算各个 环节都 是查账 对 象。因此 , 熟悉会计核算是查账人员必 须具备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不熟悉 会 计核算 , 虽然凭经验或根据已知线索 方分录而作简单更正 可比, 必须在查账 发现错漏的基础上 , 进一步查 明错漏 的 原因和来龙去脉 , 根据有关政策法令和
税务检查调账中常见错误

税务检查调账中常见错误陈丹朵【摘要】总结在调研中发现的税务检查调账中常见错误及对税收工作的不利影响,举例说明会计调账的不同方法.【期刊名称】《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3)003【总页数】3页(P25-26,34)【关键词】税务检查调账;常见错误;不良影响;正确方法【作者】陈丹朵【作者单位】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0.423一调查的范围和形式在税务检查工作中,如果发现纳税人申报错误或者会计与税收存在差异时,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不能准确地判断要不要调账,怎么调?因此,我们在2009年,到税务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所到单位有湖南省益阳市国税稽查局、湖南省湘乡市国税稽查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国税局、湖北省襄樊市地税局、湖北省十堰市地税局等。
同时,也对2009年来长沙税务干部学院培训的学员进行了专门调查。
调查形式主要有查阅稽查卷宗、问卷调查、当面询问等。
二税务检查调账中常见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税收工作的不利影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税务检查调账中存在以下常见的错误处理:(一)在不应调账的情况下要求纳税人调账由于2007年以后,我国企业实施了与国际基本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其采用了会计与税收适度相分离的原则。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广泛运用,会计与税收的差异经常困扰着广大税务干部,要不要调整是税务干部经常问的一个问题。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应区分楚差异与差错。
所谓会计与税收的差异,是指纳税人执行了正确的会计政策和正确的税收政策,但在同一问题上,会计与税收的规定不一样,从而差生的差别。
当存在会计与税收的差异时,纳税人应按会计规定编制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会计报表等)。
但进行纳税申报时,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此时,不得调整会计账薄的记录和会计报表中相关项目的金额。
会计差错是指纳税人违背了会计政策或税收政策或二者皆有,此时,必须作为会计差错处理,按会计规定进行调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务检查的账务调整
税务检查的账务调整,是指纳税人根据税务机关检查结果,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把存在错误的账务处理调整为正确的账务处理,使账账、账证、账实相符。
正确、及时地调整账务,既可以防止明补暗退,又可避免重复征税,能使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资料与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资料保持一致。
如果只查补税款而不调整账务,除影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外,还可能为今后的征收管理造成混乱,下次查账时还可能会出现重复劳动。
第一节账务调整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一、账务调整原则:
1、应符合国家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2、应坚持保证税基的原则,在做补税分录时,同时做增加税基的分录,以防止明补暗退问题发生;
3、应坚持账实一致的原则;
4、应坚持从简账务调整的原则。
二、账务调整的基本方法:
在一个会计年度结账前,税务检查人员查出纳税人的错账或漏账,可以在当期的有关账户直接进行调整。
调整方法主要有:
1、冲销调整法:
就是先用红字编制与原分录相同的会计分录,冲销原有的记录,然后再用蓝字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
冲销调整法适用于错用会计科目及会计科目正确但核算金额错误的情况。
一般在发现错误且没有影响后续核算的情况下,多使用冲销调整法。
2、补充调整法:
按会计核算程序用蓝字编制补充遗漏事项或少记金额的会计分录进行调整,以更正错账,
它适用于漏记或错账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正确,但核算金额小于应计金额的情况。
3、综合调整法:
即补充调整法与冲销调整法的综合运用。
一般在错用会计科目时使用这种方法。
第二节主要地方税种的账务调整方法与查获额的分配
(七)、企业所得税的账务调整:
①查获额为本年度事项的账务调整
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的办法,如查获额属于本年度需要调整损益的错漏项目,可直接调整本期损益账户。
例如,查明某企业本年某月份多转主营业务成本20000元(法定税率33%),可以直接调整当年损益,调账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2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贷:本年利润同时 20000
借:所得税6600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6600
这样处理不仅正确地补缴了税款,也保证了企业本年度利润表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检查当年的账务进行调整时,为了保证会计报表资料的真实性,需要先调整当年有关的“非连续性账户”,从而确认当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所谓“非连续性账户”,是用以反映每一个会计期间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发生额,并据以计算当期的损益和编制“利润表”的损益类账户。
这类账户的余额在年终结账时应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年终结账后无余额。
②查获额为以前年度事项的账务调整
一是查获额为企业永久性支出的账务调整
查获额为企业永久性支出,或查获额在期末元余额的账户,一般只能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进行调整。
假设上例为检查以前年度,调账会计分录应为:
调整上年损益时:
借:库存商品 2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
计算补缴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600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6600
实际缴纳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所得税 6600
贷:银行存款 6600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400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13400
在对检查以前年度账务进行调整时不需要调整“非连续性账户”,只需将利润调整的净额计入检查年度的利润总额即可,也就是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只能相应调整“连续性账户”。
所谓“连续性账户”是指据以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各类账户。
这些账户每一个会计期末结账后仍可以留有余额,反映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实存额。
二是查获额发生在期末有余额的账户
如果查获额发生在“连续性账户”且该账户期末有余额,则必须在本年度账户上如实进行调整。
一般账务处理为
调整上年损益:
借:查获额应计人的会计账户
贷:应调整的相关会计账户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计提补缴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所得税
实际缴纳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我国现行税制实行计税所得与会计利润分离的原则。
因此,在企业所得税检查时,发现的错误额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同时影响两种所得额,即一笔会计处理同时为税法和财务会计法规所不容。
凡在本年利润核算中由于违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对收入、费用错记影响本年利润的,在补税的同时,均应调整损益处理。
二是一笔错误只影响计税所得并不影响会计利润的,如超计税工资标准列支的工资支出,超标准列支的对外捐赠、赞助、业务招待费等。
从计算会计利润的角度无可非议,但按税法的要求,不允许税前扣除。
对此类错误额无需调整损益,只需作补税处理,以免因调账而歪曲企业的会计利润。
二、查获额的分配:
查获额是指税务检查中查出的使税基减少的差错额。
查获额的分配是在对纳税人进行所得税各环节检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涉及到查获额入库的时间和有关的账务调整。
1、查获额的划分:
企业所得税检查中的查获额按其对利润额的影响基本可分为两类,即绝对查获额和相对查获额。
绝对查获额,是指直接构成利润额,属于利润的组成部分。
如从“库存商品”账户贷方查出的错误额,反映为错记的销售收入;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的借方查出的错误额,往往属于错列的费用等。
由于这些查获额直接影响纳税人当期的利润,因此,应直接调整利润处理。
相对查获额,是指间接影响当期利润的查获额。
如在材料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核算中发生的错误,如果尚未完成一个资金循环周期,其错误额应依次转入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即利润)中,而不是全部转移到当期利润中。
相对查获额如果全部作为应纳税所得额补缴税款,当期就产生多计所得额、多征税款现象。
而以后各期分别摊人成本时,会产生以后各期成本上升、利润减少现象,实质是自动抵扣了上期缴纳的所得税。
所以相对查获额存在一定的时间性差额。
对相对查获额,原则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期末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和已销售产品间按存销比进行合理分摊。
对挤入销售成本的查获额,如果年终库存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存货余额皆为零,因其错误额已随产品的完工、销售结转成本全部转入利润,可以直接调整利润。
对年终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虽有库存,但距离错误发生的时间较长,发生的错误额已随着产品的完工、销售全部进入利润,或年终库存很小,或查获额较小时,为简化计算,也可以商得纳税人同意直接调整利润。
2、查获额的分配方法:
查获额的分配计算一般采取逐步分配法或比例分配法。
①逐步分配法
逐步分配法就是将需要分配的查获额,按材料、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等核算环节的程序,逐步分配。
逐步分配法的基本分配公式为:
分配给下一程序的查获额=转出数/(转出数+结存数)×需分配的查获额
分配结存程序的查获额=结存数/(转出数+结存数)×需分配的查获额
②比例分配法
比例分配法就是把查获额按应调整的各环节期末数字或累计数字所占比例而进行分配的方法。
它只需一次分配,与逐步分配法中需多次分配相比简便很多,因此在税务检查工作中较为常用。
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分摊率
分摊率=需分配查获额/(期末材料结存数+期末生产成本结存数+期末库存商品结存数+本期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数)×100%
第二步:计算各环节的分摊额
材料结存应分配数= 材料期末结存数×分摊率
生产成本结存应分配数= 生产成本期末结存数×分摊率
库存商品结存应分配数= 库存商品期末结存数×分摊率
主营业务成本应分配数= 库存商品累计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数×分摊率
在分配时应注意,上述公式是基本计算公式,具体运用时,应根据错误额发生的环节,相应地选择某几个项目进行计算分摊,不涉及的项目则不参加分摊。
在材料采购环节和有关材料账户借方发生的查获额需要在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四个环节进行分配。
在生产成本账户借方以及制造费用账户借、贷方所发生的查获额,只需在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和主营业务成本三个环节进行分配,在生产成本账户贷方与库存商品账户借方所发生的查获额,只需在库存商品和主营业务成本两个环节进行分配。
商品流通企业在商品采购环节发生的查获额可比照上述公式在商品采购、库存商品和主营业务成本三个环节进行分配,在库存商品账户借方发生的查获额可比照上述公式在库存商品和主营业务成本两个环节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