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其计算方法-EU-CHINASocialProtection
北京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北京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北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成本的上升,让一部分低收入人群面临着生活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政府出台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
根据北京市政府发布的文件,北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050元。
这一标准是根据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来制定的,旨在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包括食品、衣着、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确保低收入人群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北京市政府通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这一举措有助于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和谐。
然而,北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1050元的标准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来说并不算高,难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实际生活需求。
其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执行还存在一些不足,有一些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因此,北京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加强执行力度,确保低收入人群能够真正受益。
总的来说,北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一项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经济保障的重
要举措。
通过这一制度,可以帮助低收入人群度过生活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北京市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受益。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生活和工作。
然而,城市生活的成本也随之上升,给一些低收入家庭带来了生活压力。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各地都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基本维持生活。
一、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意义。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政府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水平而制定的一项政策。
它的出台可以帮助低收入家庭渡过生活难关,确保他们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需求。
同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内容。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包括基本生活费用、住房补贴、医疗保障、教育补助等内容。
其中,基本生活费用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它包括食品、衣物、日常用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开支。
住房补贴是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而设立的,可以帮助他们支付房租或者提供廉租房。
医疗保障和教育补助则是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医疗和教育需求。
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执行。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执行主要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一般来说,低收入家庭需要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经过审核后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政府会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补贴的标准和方式,确保补贴资金的公平合理分配。
四、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影响。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出台对低收入家庭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帮助低收入家庭缓解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有助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此外,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
五、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完善。
尽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低收入家庭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导致一些符合条件的家庭无法享受到应有的补贴。
此外,一些地方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金额偏低,难以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求。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而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低收入家庭摆脱贫困,确保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立有助于减少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在现代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低收入家庭往往面临生活困难,难以获得基本的教育、医疗和居住条件。
因此,国家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以帮助这部分人群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品质,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
低收入家庭长期以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生活质量较低,缺乏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而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这部分人群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再次,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现代社会,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是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而低收入家庭长期以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生活困难,很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因此,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低收入家庭摆脱贫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综上所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减少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品质,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重要性,支持国家政策,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同努力。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相关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相关分析我国城市居最代生活保障,(以下有时简称"低保")制度自1993年创建,经1997年国务院向全国推广,到1999年10月,已在全国668个市和1689个县全部确立,为保障贫困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稳定、促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民政部救灾救济司2003年1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国已有2053万城市贫困居民享受低保。
本文旨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比较,各地保障标准的执行情况,并探讨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主要对策。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比较分析为了深入研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与实际贫困线进行比较,各个地区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不同年份保障标准变化的动态比较。
1、各地公布标准整体偏低,大多数地区的公布标准低于实际贫困线根据一些学者在上海、重庆、武汉和兰州等城市所做的调查,当地公布标准难以有效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低保对象的收入可以说是仍然只够糊口,他们在食品方面是节省第一,很少考虑营养、吃肉和吃水果,对他们来说还是属于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层次消费".穿衣的主要来源是亲友赠送,也有的是基层社区募集的衣物。
有病不看的现象相当普遍,原因是负担的医药费太贵。
对于许多贫困家庭来说,孩子的学杂费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而且,由于经济等原因,救助对象也疏于社交。
在医疗、和社交方面,贫困家庭最起码的需求还是很难得到满足。
2、各地保障标准有差距,特别是补差标准的和实际标准方面差异较大(1)各地公布标准相差较大(2)各地补差标准的计算不一致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低保待遇。
执行这条规定,要求计算出补差标准,从而必然涉及到如何计算家庭人口,家庭收入。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是指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以及社会资源情况等因素,制定的确保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标准。
这一标准旨在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物质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和住房保障等。
具体来说,生活物质保障包括食品、饮水、衣着、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包括健康检查、医疗费用报销等服务;教育保障主要包括义务教育以及相关辅助费用的资助;而住房保障则是指提供贫困人口适宜的住房条件,可以是廉租房、公租房以及住房补贴等形式。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政府需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水平。
只有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才能制定适当的保障水平。
其次,政府还需要考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生活成本差别很大,因此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需要因地制宜。
此外,政府还需要多方面参考专家学者的意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确保制定的标准公正、合理。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需要一定的程序和监管机制。
政府应当通过立法或制定行政法规的方式确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明确保障标准和操作细则。
同时,政府需要建立起监督机制,确保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使用的透明、有效与合规。
这包括建立相应的报告和审计制度,定期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与完善。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实施需要政府的全面支持和合理安排。
政府应当加大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受益人了解并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扶贫机构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正确使用和发挥作用。
另外,政府还需要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培训与技能提升力度,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从而逐步脱离贫困。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北京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北京市政府规定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旨在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根据最新的政策规定,北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标准,下面将具体介绍这两个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规定,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为一般和特困两个档次。
一般档次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城市低保对象的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可以享受一定的经济补助。
而特困档次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城市低保对象的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且家庭成员中有患有重大疾病、残疾或者其他特殊困难的人员,可以享受更高的经济补助。
其次,我们来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农村低保对象的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可以享受一定的经济补助。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具体金额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而定,各地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北京市政府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旨在帮助低收入群体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低保对象的监督力度,确保低保资金的精准使用,避免出现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希望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能够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受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宣传和落实,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能够及时享受到相关的政策待遇。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管,防止出现违规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困难群众得到应有的帮助,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总之,北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于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管理,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到需要帮助的群体,让社会更加公平和谐。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设定的原则和方法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设定的原则和方法作者:郭莹来源:《财讯》2016年第15期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要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目前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
它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原则方法我国贫困问题的产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改革开放中社会政策制度存在着密切关系。
贫困原因确定了我国城市贫困人群的主体特征一一失业、贫困、脆弱和边缘化。
从总体来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步伐与各市的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深化进程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是改革的根本要求。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定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核心。
要科学、合理地测定低保标准,做到既能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又能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保持就业愿望。
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低保应涵盖的内容,二是用什么方法测定。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第一条就开宗明义“为了规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
”一些专家认为,界定“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应以“社会认可的一般生活水平”为标准,并据此设定基本生活必须品清单。
这一标准不仅应考虑衣、食、住费用,还要考虑交通、医疗、教育等费用,也就是要考虑相对贫困所产生的需求,而不紧紧是绝对贫困的需求。
另一些专家则认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就是保障城市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不能将医疗救助、教育等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否则有可能导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方向、功能和定位发生异化,反而不利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在我国,虽然理解上也有差异,但实践中鉴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绝大多数地方以“最低生活”为生存线,保障范围相对狭窄。
唐钧认为可将低保对象的保障需求分为日常需求、特殊需求和酌情发放需求三个层次。
低保政策解读
低保政策解答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是多少?城市:260元/月;农村:1600元/年2哪些对象可以获得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资助的标准是多少?1.资助范围: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城乡重度残疾人员、城镇低收入老年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2.资助标准:①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参加一档全额资助,二档资助60元;②农村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参加一档资助20元;③城市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老年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参加一档资助20元,二档资助60元。
3哪些对象可以享受门诊医疗救助?救助标准是多少?1.救助范围: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
2.救助标准:①定额门诊救助:每人每年200元。
享受对象为上年12月31日前在册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重残重病人员和70周岁以上老年人。
②共付门诊救助:每人每年100元。
享受对象为上年12月31日前在册的没有享受定额门诊救助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
共付门诊每次按自负部分50%的比例给予救助。
4哪些对象可以享受住院医疗救助?救助标准是多少?1.资助范围: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户、在乡重点优抚对象。
2.资助标准:①普通疾病。
住院医疗费经医疗保险报销后,自付部分在300元内的全额救助(一年享受1次),超300元的按50%的比例救助,年封顶线为4000元。
②重大疾病。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严重多器官衰竭(心、肝、肺、脑、肾)、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甲型H1N1等重大疾病住院治疗的,年封顶线为6000元。
③特困人群。
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在普通疾病和重大疾病住院救助标准基础上,救助比例分别提高10%,年救助封顶线分别提高1000元。
5哪些对象可以获得临时医疗救助?救助标准是多少?1.资助范围: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老年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和其他低收入人员。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什么
最低⽣活保障制度是什么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是会有低收⼊⼈群的,为了保障他们的基本⽣存需要,政府设⽴了最低⽣活保障制度,满⾜最低⽣活保障条件的,可以申请领取⽣活补贴。
那么,最低⽣活保障制度是什么?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最低⽣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均收⼊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活标准的⼈⼝给予⼀定现⾦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活保障线也即低保线。
对达到低保线的⼈⼝给予相应补助以保证其基本⽣活的做法。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基本⽣活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活保障制度衔接⼯作通知》(劳社部发〔1999〕13号)的规定,下岗职⼯、失业⼈员、企业离退休⼈员和在职职⼯,在领取基本⽣活费、失业保险⾦、养⽼⾦、职⼯⼯资期间,家庭⼈均收⼊低于当地最低⽣活保障标准的,可以申请城市居民最低⽣活保障⾦。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将本地国有企业下岗职⼯基本⽣活费、失业保险⾦、离退休⼈员养⽼⾦发放情况通报同级民政部门。
民政部门要将本地职⼯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活保障情况,以及因未按时⾜额领取⼯资(最低⼯资)、基本⽣活费、失业保险⾦或养⽼⾦⽽造成家庭⼈均收⼊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活保障标准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财政部。
下列三类⼈员可以申请城市居民最低⽣活保障⾦:1.⽆⽣活来源、⽆劳动能⼒、⽆法定赡养⼈或抚养⼈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均收⼊低于最低⽣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在职⼈员和下岗⼈员在领取⼯资或最低⼯资、基本⽣活费后以及退休⼈员领取退休⾦后,其家庭⼈均收⼊仍低于最低⽣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要是你还有什么不明⽩的地⽅,不妨向我们店铺的律师进⾏咨询。
北京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北京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也是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口密集,生活水平较高。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政府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了科学测算和制定。
根据最新的规定,北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500元。
这一标准是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旨在确保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同时,也兼顾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北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费、住房补贴、医疗保障等内容。
其中,基本生活费是最低生活保障的核心内容,用于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食品、衣物、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开支。
此外,住房补贴和医疗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帮助城市贫困人口解决住房和医疗方面的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北京市政府在执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还注重了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帮扶和管理。
政府会定期对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口进行审核和核实,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同时也防止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获取不当的利益。
此外,政府还会加强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帮扶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能力,融入社会,摆脱贫困。
总的来说,北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在充分考虑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也在执行标准时加强了对城市贫困人口的管理和帮扶,确保了最低生活保障的公平和有效性。
希望通过政府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城市贫困人口受益,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9.09.2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1号]•【施行日期】1999.10.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1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已经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总理朱镕基1999年9月28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前款所称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不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
第三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
第四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统计、物价、审计、劳动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居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可以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最低生活费标准
最低生活费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最低生活费标准的概念。
最低生活费标准
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最低开支标准。
这些
基本需求包括食品、衣物、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的支出。
这一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物价水平、消费水平、社会福利
政策等因素,以确保可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
其次,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权益。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一些低
收入群体很难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根据不
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最低生活费标准,以保障低收入群
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后,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制定需要科学合理。
在制定最低生活
费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物价水平、消费水平、社会福利政
策等因素,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最
低生活费标准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保障低收入
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后,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除了政府
的相关政策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来帮助低收入群体改善生活条件;个人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关乎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希望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最低生活费标准而努力。
最低生活费标准是多少
最低生活费标准是多少生活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维持正常生活所需要的基本开支,包括食品、衣物、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而最低生活费标准则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某个地区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最低花费水平。
那么,最低生活费标准究竟是多少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最低生活费标准是因地制宜的。
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都会对最低生活费标准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一线城市的最低生活费标准要高于二线城市,而二线城市又高于三线城市,乡村地区则相对较低。
因此,要确定某个地区的最低生活费标准,就需要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
其次,最低生活费标准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生活开支。
食品是人们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食品支出是最低生活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也需要纳入考虑范围。
在确定最低生活费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支出情况,以确保人们能够基本维持正常生活。
再次,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
一个合理的最低生活费标准应当能够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避免因为生活费用过高而导致他们生活困难甚至生活无法为继。
因此,在制定最低生活费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的因素,确保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最低生活费标准的确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变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最低生活费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不断地对最低生活费标准进行调整和修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综上所述,最低生活费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地域特色的问题。
在确定最低生活费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生活开支,兼顾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修订。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人们提供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
2023北京最低生活标准
2023北京最低生活标准一、引言最低生活标准是指政府规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最低费用标准。
这一标准通常包括食品、住房、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本生活需求。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最低生活标准的设定和管理对于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北京的最低生活标准,包括食品费用、住房租金、交通费用、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等方面。
二、食品费用食品费用是指为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食品采购费用。
2023年北京的最低食品费用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
这一标准包括基本粮食、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制品等日常所需食品。
同时,政府还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对不同地区的食品费用标准进行了规定。
三、住房租金住房租金是指为维持基本居住所需的房租费用。
2023年北京的最低住房租金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
这一标准包括基本居住所需的房租和水电费用。
政府对不同区域的住房租金标准也进行了规定,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基本居住权益。
四、交通费用交通费用是指为维持正常出行所需的交通费用。
2023年北京的最低交通费用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
这一标准包括公共交通、出租车等出行方式的基本费用。
政府还对不同出行方式的费用标准进行了规定,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
五、教育费用教育费用是指为维持子女教育所需的费用。
2023年北京的最低教育费用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
这一标准包括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杂费、教材费等基本教育费用。
政府还对不同学段的费用标准进行了规定,以保证子女的基本教育权益。
六、医疗费用医疗费用是指为维持基本医疗所需的费用。
2023年北京的最低医疗费用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
这一标准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费用和药品费用的基本支出。
政府还对不同疾病和药品的费用标准进行了规定,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七、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2023年北京的最低生活标准,包括食品费用、住房租金、交通费用、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等方面。
如何计算低保金
如何计算低保金
导读:本文是关于如何计算低保金,希望能帮助到您!
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在当地低保标准2倍以内,家庭成员患有恶性肿瘤、尿毒症、白血病以及器官移植的,本人单独全额享受低保金,家庭其他成员不享受低保户的相关优惠政策。
低保金按照被保障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之间的差额确定。
计算公式为:家庭月低保金=(当地低保标准-家庭月人均收入)×保障人数。
家庭月人均收入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低于当地低保标准20%的,按照当地低保标准的20%计算。
同一家庭中既有城镇居民又有农村居民的,按照家庭实际常住地相应适用城市或农村低保标准。
特殊对象的低保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同时符合多项优惠政策的只能选择其中一项:
(一)低保家庭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人每月增发低保标准的10%:
1、70周岁以上的老人;
2、在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3、独生子女家庭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父母,未成年独生子女;
4、单独生活的居民;
5、归侨;
6、少数民族居民。
低保家庭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人每月增发低保标准的20%:
1、80周岁以上的老人;
2、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3、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
4、独生子女死亡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父母;
5、幼儿园学童、在校就读的高中生和大、中专学生。
低保家庭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人每月按照低保标准的130%发放低保金: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人员;
2、持有一、二级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人;
3、患有恶性肿瘤、尿毒症、白血病、器官移植及国家、省、市规定的其他特殊病种的人员。
第19章最低生活保障
第19章最低生活保障1. 引言最低生活保障是一个社会福利制度,旨在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在一些发达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已成为社会安全网的一部分,为弱势群体提供经济支持和基本福利。
本文将介绍最低生活保障的定义、优势以及实施方式。
2. 最低生活保障的定义最低生活保障是指一种由政府提供的保障,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这些基本生活需求通常包括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方面。
最低生活保障的目标是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
3. 最低生活保障的优势3.1 减少贫困率最低生活保障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摆脱贫困。
通过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经济支持,最低生活保障可以有效地减少贫困率,并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
3.2 促进社会稳定最低生活保障也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当低收入群体得到适当的经济支持时,他们更有可能融入社会并参与经济活动。
这将减少社会不满和不平等感,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3.3 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可以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和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加紧迫。
最低生活保障能够提供相应的支持,确保他们的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4. 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方式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方式因国家而异,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实施方式:4.1 现金补贴政府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定期的现金补贴,用于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些现金补贴可以用于购买食物、支付房租和基本医疗费用等。
4.2 社会福利项目政府提供各种社会福利项目,如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低收入住房等,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4.3 就业机会和培训除了直接的经济支持,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帮助低收入群体改善经济状况。
这将有助于他们摆脱贫困和依赖最低生活保障。
5.最低生活保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制度,旨在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通过减少贫困率、促进社会稳定和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最低生活保障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保标准首先应用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定其受益者和受 益水平的标准。其次,低保标准还广泛地应用到其他很多方面。例如,低保标准常常被 应用到其他社会救助项目上,如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项目。这些项目也以 “低保对象”为其受益者的资格标准或资格标准之一,因此而将其受益者局限在低保对 象中(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好转,但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低保标准还应用在 许多民间社会救助的项目上,如社区、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非正规的社会救助行动及 各种各样的“送温暖”等活动方面。由于低保标准的泛化使用和“低保对象”群体规模 的狭小,使得整个社会救助行动体系出现了福利叠加和救助集中化现象。
3
(3)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意义
首先,低保标准是确定救助对象的手段:只有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家庭人均收入 低于低保标准)才具有申请低保待遇的资格。从这个角度看,低保标准是低保对象划界 的标准,各地的低保制度都依靠这套标准来确定低保对象资格,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起 到了“贫困线”的作用。在实践中,低保标准在低保申请资格划界的功能很强,是一种 “强标准”。正是靠着严格而明确的低保标准,城乡低保制度达到了对最收入困难家庭 的高度瞄准性。
(5)低保标准与贫困标准的关系
如前所述,目前中国有多套与贫困有关的标准。除了低保标准以外,还有农村扶贫 标准。表 1 显示了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不同。扶贫标准是确定农村扶贫对象时所采用 的标准,其特点是:现金收入标准、家庭人均收入标准与区域性人均收入标准之间的区 分不够清晰、国家标准与地区标准相结合。一般说来,凡是家庭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 并且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村劳动者都可以纳入扶贫对象。目前,国家扶贫标准是 2300 元(按照 2011 年不变价)。在此基础上,各地大多制定了本地区的扶贫标准。目前官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统计中尚未发布全国实际平均扶贫标准的数据。但从在各地调查的情况看,全国平均 扶贫标准高于全国平均农村低保标准。目前,在全国层面和许多地区都在研究扶贫标准 与低保标准的“并轨”或相互协调的问题,可望在不久会取得突破。
再有,对政府来说设立低保标准意味着设立一个政府社会救助责任的底线标准。社 会救助体现的是政府对城乡贫困者提供帮助的责任,政府通过其财政支出来履行其责任。 但是,到底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应该救助多少人,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多高水平的救助, 都是需要明确界定的,否则政府的责任将出现混乱。而设定一个低保标准正是要确定政 府在这方面的责任边界。因此,对于政府来说,低保标准是其为困难家庭承担责任的底 线标准:一旦困难家庭的实际收入低于了低保标准,政府就有责任去提供救助。但另一 方面低保标准也是政府为低保对象承担救助的“最高保障责任”:一旦政府所提供的救 助水平达到了低保标准,就意味着政府已经履行了其“必要的责任”,任何超出低保标 准之上的待遇都可被看成是对困难家庭额外的“恩惠”,而不再是政府强制性的责任。 同样,在国家责任意义上看,低保标准在实践中经常是一个“弱标准”,因为低保标准 是由政府(往往是地方政府)来确定的,因此是政府自己在为自己确定责任边界。这种 模式使政府在低保标准的确定和政府责任边界的界定上都具有较大的任意性。
CONFERENCE REPORT
会议报告
Social Protection Reform Project 中国-欧盟社会保障改革项目
Post-conference papers
2
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其确定方法 关信平教授,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
在中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中基础的和最重 要的项目。作为特惠型社会保障制度,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都必须要有一定的 标准来确定其受益者。与其他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相比,中国以城乡低保为基础的社会 救助制度体系主要针对经济最困难的家庭。而要衡量城乡居民家庭的“经济困难”需要 有严格的标准。为此,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标准设定就成为了整个制度设计及运行中的 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拟介绍中国的低保标准及其标准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其存在的 各种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政策建议。 一、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含义与意义 1. 中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含义
其次,低保标准也是确定救助水平的手段。按照制度设计,城乡低保的待遇水平是 依照“补差”的原则,即在低保对象家庭人均收入的基础上进行差额补足,将其家庭收 入补到低保标准。低保对象家庭能够获得的人均低保金收入将是低保标准减去已有的人 均收入水平。因此,低保标准越高,低保家庭所获得的平均待遇水平也就越高。但是, 低保标准对待遇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弱。在实践中,经常会有对低保对象的额外补贴。有 时候各种额外补贴加在一起会使低保家庭的实际收入明显超出低保标准的水平。
(1)低保制度的定义 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 难家庭给予现金性生活救助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对共 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此项规定有三层含义:一是低保制度是一 项国家救助制度,二是规定以家庭为保障单位,三是规定低保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 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 (2)“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定义与特点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用于界定低保对象的现金标准。 中国城乡的低保标准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从测量指标上看,低保标准是按照 收入来测量的标准,而不包括消费支出,也不包括其他方面的标准(如申请人的年龄、 性别和其他特点),其次,低保标准是家庭人均收入标准,而不是个人收入的标准。因 此,这一标准是由家庭中所有有收入者的收入总额与其家庭人数共同决定的。再有,低 保标准是按照现金价值来测量的标准体系,即按月或按年测算的收入的现金价值,而不 直接包括实物或财产,只是在必要时才会将家庭的实物收入或拥有的财产纳入到低保资 格审查中。最后,低保标准具有低标准特点。世界各地的贫困线标准都要明显低于人均 收入(或收入中位值)水平 ,但中国的低保标准的低标准特点尤为突出(对此,后面 将有专门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