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国际格局的演变
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
2.重点论:备战
• 比如,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 , 我们参战, 因为美国参战,而且美国很快就打过了三八线。 所以,我们国家的判断,很快就会兵至鸭绿江 边, 有可能会帮蒋介石反攻大陆,挑起第三 次世界大战,所以,晚不如早参战,被动不如 积极主动。 • 50、60年代,我们国家的工业布局,沿海工业、 内地工业(优先、“山、散、洞” )
(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形势的分析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大战结束了,是不就意味着世界要 和平,对于战后国际形势,对于在战争与 和平问题上,毛泽东坚持的两点论。
1.两点论: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 生也有可能防止。
• 一方面认为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了,人民渴望和平,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反 动力量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还在准备第三次世 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 • 另一方面,认为战后新独立很多民主国家,世界 的民主力量也在增长,如果超过世界反动力量, 新的世界大战也有可能防止。新的世界大战既有 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能克服战争危险。
• 其次,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使各个国家 的经济利益越来越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也 是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有矛盾恶化争端就诉 诸武力,越来越不得人心,一打战战,大 家经济上都受损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 也使和平成为可能。
• 第三,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日益发展, 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 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国家都反对 霸权主义,都渴望建立新的公平合理的国 际关系,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人多力量 大,所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 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忽视经济
两极格局的瓦解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十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十大课题20世纪即将化入历史的年轮,人类叩响了21世纪的大门。
瞻望新的世纪,一系列重大课题摆在马克思主义面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既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又关系着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第一,社会主义的生存、巩固和发展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正在总结经验教训,从严重挫折中酝酿着重新崛起,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
但是,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崛起,还需要继续解决一系列问题,譬如,引入市场机制以后,如何恰到好处地实现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结合问题,也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结合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做到既要维持较高的效率,又要保证必要的社会公平,使二者互相促进;如何使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起来,解决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转轨问题,保持住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如何处理发展市场经济与抵御腐败之风的关系问题,做到在启动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的同时,有效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腐蚀,保持执政党和政府的清正廉洁;如何正确处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做到既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又要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如何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避免重蹈某些国家物质富足而精神贫困的覆辙;如何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做到以我为主,取人之长,防止新的经济奴役和文化渗透;如何在国际敌对势力咄咄逼人的情况下,顶住他们的“西化”、“分化”图谋,保证社会主义的性质不会改变;等等。
这些问题,邓小平理论作出了有力的回答,但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总结。
它们是事关社会主义成败的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第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走向。
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解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长期以来研究资本主义的权威巨著。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突破试题:专题7_世界格局的演变_含答案
专题七世界格局的演变专题概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本专题,主要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联通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过程(1)1919—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包括《凡尔赛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使列强间原有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2)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协调了美、日矛盾,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华盛顿体系由此形成。
(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两次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立了一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终结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破裂;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3.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殖民地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维护工具:国际联盟)4.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地位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1.时间:1945—1991年。
2.形成过程(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维护工具:联合国)(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逐步控制西欧各国;④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⑤1955年,苏联针对性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十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十大课题20世纪即将化入历史的年轮,人类叩响了21世纪的大门。
瞻望新的世纪,一系列重大课题摆在马克思主义面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既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又关系着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第一,社会主义的生存、巩固和发展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正在总结经验教训,从严重挫折中酝酿着重新崛起,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
但是,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崛起,还需要继续解决一系列问题,譬如,引入市场机制以后,如何恰到好处地实现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结合问题,也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结合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做到既要维持较高的效率,又要保证必要的社会公平,使二者互相促进;如何使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起来,解决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转轨问题,保持住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如何处理发展市场经济与抵御腐败之风的关系问题,做到在启动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的同时,有效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腐蚀,保持执政党和政府的清正廉洁;如何正确处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做到既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又要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如何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避免重蹈某些国家物质富足而精神贫困的覆辙;如何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做到以我为主,取人之长,防止新的经济奴役和文化渗透;如何在国际敌对势力咄咄逼人的情况下,顶住他们的“西化”、“分化”图谋,保证社会主义的性质不会改变;等等。
这些问题,邓小平理论作出了有力的回答,但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总结。
它们是事关社会主义成败的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第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走向。
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解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长期以来研究资本主义的权威巨著。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作者:徐蓝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3年第10期摘要: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
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
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但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以“一超多强”的态势继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格局;欧洲中心;两极格局;一超多强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20-0003-11国际格局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国际关系理论术语,然而,它的形成和演变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过程。
鉴于国内学术界对国际格局的理论探讨较多而对其历史演变的论述不足,本文拟借鉴国际格局的理论框架,选取20世纪历史时段,相对宏观地勾勒国际格局在这个刚刚逝去不久的世纪中的演变过程,以就教于方家。
概括地说,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①大国和大国集团的力量对比是国际格局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核,决定着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如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等等。
然而,国际格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基础和推动力量,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构成国际格局的要素有三个:其一,行为主体。
即存在于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或称为战略力量,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是构成国际格局的最基本要素,具有决定国际重大问题的能力和维持这种重大影响力的资源,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极”。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三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国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世界人民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雅尔塔会议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建立联合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020年是雅尔塔会议召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在2020年中考备考中,要重点关注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国际会议与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四、政治组织问题设问1.通过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你有何感悟?(1)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2)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世界各国应该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等。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这两种世界格局又是如何结束的?(1)格局:一战后的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是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2)结束: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对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的认识。
(1)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会发生变化。
(2)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对比。
(3)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消除矛盾,只能暂时掩盖矛盾。
4.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1)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各国人民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3)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5.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0世纪90年代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以及战争
20世纪90年代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以及战争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不复存在。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了严重挫折。
和平与发展已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调整。
冷战虽然结束,但是人类社会却未能因此进入安宁太平的理想境界。
战争与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恐怖主义问题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1世纪的人类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和平与动荡并存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矛盾和新冲突,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宗教,种族,领土等问题相继爆发。
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巴以冲突,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等地区性战争接二连三地出现,不利于全世界的和平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冷战结束后,美国努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的各种量相互制约。
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欧盟最终成立了。
欧盟作为一支独特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独特作用。
除了欧盟以外,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而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世界格局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可编辑):专题十第20讲两次世界大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人教大纲
一战后,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
立。二战后,先是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确立,
继之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关系一直是高考命
题的热点、重点。考查的重点主要是一、二战及战
后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 界大战
第二次世 界大战
凡—华 体系
国际关系中心开始 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及启示 (1)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霸权政策和扩张政策 引起的;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决定性因 素;都是民族主义在西方恶性发展的结果;结果都 给世界造成了空前的灾难;都沉重地打击了殖民主 义和帝国主义的势力,改变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 的力量对比,引起了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变化;都 促进了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都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不同点:①背景: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 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 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1不同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形成时间一战结束后三四年内二战接近尾声至战争结束后不久性质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性质具有反法西斯性质实质是大国称霸主要国家英法在欧洲美日在亚太地区的争夺美苏在全球角逐体现意志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美苏两国中心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主要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基础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美苏两个大国在势均力敌情况下的妥协调整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资本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影响时间相对较短20年的休战范围相对较小在局部地区时间相对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帝国主义战胜国重 新瓜分世界的帝国 主义性质
浅析国际关系史中的战争与和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
浅析国际关系史中的战争与和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摘要:战争与和平一直都是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研究的主题,人类渴望和平,渴望安宁,但是,自从有人类起,战争就一直不断,并且规模越来越大,死伤越来越多。
针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总体上分为两大派别,乐观派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人类可以拥有永久的和平,而悲观派认为战争是必然的,和平只是暂时的,人类所能做的不是消除战争,而是延迟战争,使两次战争之间的和平更持久,这便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根本分歧所在。
关键词: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战争;和平;国际关系理论形成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时间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国际关系的发展是风云变幻、跌荡起伏,国际政治理论总是在现实的冲击下,不断地继承、创新和发展,以求能更好的解释现实,并更好的预测未来。
在这些理论中,本文着重分析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理论范式,研究它们的核心内容,体系构成以及如何推动国际关系历史的发展。
一、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国际关系,是指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各种国际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或学问。
国际关系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在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个阶段,基本的观点是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1]”的签订为标志的,该条约是三十年战争的产物,条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原则,使国家作为一个单独的,有权力的实体出现在国际社会[2]中,主权国家也成为日后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对象。
国际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二战之后出现的,是以1948年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传统现实主义奠基人汉斯·摩根索创作的经典《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为标志的,在这部名著中,摩根索精确地界定了国际关系研究的范畴,提出了以权力界定下的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最重要因素。
从国际关系的产生和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可以看出来,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这是每一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学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当代课后练习题答案
2013年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一)西方国家主宰世界能力减弱二十国集团代替八国集团叙利亚问题(二)大国博弈激烈,纵横捭阖各大国加紧角逐,互相制约,斗而不破。
其主要特点是:1.重视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作用。
2.争站国际道义制高点3.文斗武备4.合作大于争斗(三)美国霸气有所收敛,俄罗斯影响力上升在中东,奥巴马“无奈”地接受了俄罗斯“化武换和平”倡议,推迟对叙动武。
俄罗斯重返中东势头强劲,着重加强同伊朗、叙利亚和埃及关系。
(四)中东动乱不已埃及:社会陷入严重分裂(五)中国走势向好,挑战增加2013年,中国新外交十分活跃,成效丰厚。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正以新战略、新思维、新形象亮相国际舞台。
中国的发展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研究和借鉴。
中国改革现已进入深水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外部而言,主要有四个:一是融入国际社会需做更艰苦努力二是履行国际义务任重道远三是周边安全常受干扰四是美国加快战略重心东移,麻烦不断所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具有影响国际关系能力的政治经济实体,具体说,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独立性;2.具有影响国际关系的能力;3.具有稳固的组织形式。
据此三条件,国际行为主体有:主权国家行为主体.·非主权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跨国公司其中主权国家行为主体是最基本、最活跃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
国家利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基本的行为主体,它内在行为的根本动因就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指主权国家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国家利益根据不同的内容领域,可以分为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安全利益主要是指国防领域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按它的重要性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重要利益、重大利益和战略利益等。
有时为了获得重大利益和战略利益,可以牺牲较小的利益。
国家利益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在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建国后,对外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50年代初,大力发展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并走向国际舞台;70年代初,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外交出现突破;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同时推进区域合作,如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加入WTO等等,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二、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1)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20世纪70年代,伴随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美国、日本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3)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三、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国家结盟.(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3)实行无敌国外交: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4)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5)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三 世界格局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并 说明“美国推行单边扩张政策越来越困难”的原因。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原因: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 实力不断增强;广大发展中国家也迅速崛起,成为推动 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美国实力相对衰落;联合国等 国际组织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答案】C
3. 【历史解释】(苏俄)被排斥在该体系之外;对德国的 苛刻惩罚……埋下了复仇心理……赔款、安全等问题 引发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体系内大国之间的嫌隙。基 于上述材料,对“该体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着严重缺陷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会维持战后长期和平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 ④美苏争霸格局开始形成
【答案】D
5. 【历史解释】《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 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 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 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 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 )
A. 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B. 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C.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D. 冷战目的是为了称霸世界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并开始运行。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
(1)请给上面的大事年表总结一个合适的主题。 和平和发展是大势,但霸权主义威胁地区和平。
(2)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二战之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评价 _资__本__主__义_世界新秩序;
②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___矛__盾___,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军事理论复习题
军事理论复习题一、填空题2161、 2001年5月,国办[2001]48号文件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这标志着在全国普通高校开设军事课程从试点转向全面普及.2、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
3、2007年1月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新修订的«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颁发,进一步促进了高等院校军事训练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4、«兵役法»第43条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5、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6、“国防”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孔融传》7、国防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国家的利益服务的。
8、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9、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10、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1、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2、国防法是调整国防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江泽民签署第84号主席令施行。
14、《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与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15、国防教育法是国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和部门法。
16、现在实行的《国防教育法》共分 6 章 38条。
17、《国防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的重要法律。
18、《国防教育法》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19、《国防教育法》专门设置了学校国防教育一章,并根据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对学校的国防教育作了具体要求。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答案:世界格局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整体状况。
它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世界格局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起源,并且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
首先,古代世界格局在主要由大型王国和帝国的崛起和衰落所主导。
例如,古埃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起都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王国和帝国逐渐衰落,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机会。
其次,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由欧洲的国家竞争和殖民主义运动所推动。
15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国家通过探险和殖民控制了许多地区,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大规模的帝国体系。
在这个时期,欧洲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决定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首先,欧洲国家的衰落和殖民主义的结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权力重新分配。
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他们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和冷战格局主导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世界再次迎来了新的变革。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贸易和资本流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和印度,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当今世界中,世界格局的演变依然在继续。
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贫富分化等问题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因此,世界格局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各国的政治意愿、经济实力和国际合作的态度。
国际关系史
(一)国际体系▪体系:system,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国际体系”是“一种独立政治实体(国家)之集合体的政治体系,这些实体非常频繁地并且依据一些规律性程序进行交往” 。
国际体系的演变:1.威斯特伐利亚特体系与世界(1648-1815年)▪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肯定了国家的主权原则和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权利,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促成了一种多元政治格局▪18世纪,法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等欧洲五强崛起。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当时主要反映的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
2.维也纳体系与世界(1815—1883年)▪维也纳体系是在欧洲反法联盟围剿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正统主义、均势、补偿三原则▪均势的“黄金时期”▪1948革命、克里米亚战争和德国的统一促使这个体系的崩溃3.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与世界(1883-1894年)▪德国的统一▪大陆联盟体系▪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以德国为中心的大陆联盟体系,孤立和打击法国,避免法、俄两国夹击德国,巩固和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业已取得的霸权地位。
▪具体外交战略可以概括为在均势外交原则指导下的联奥、拉俄、亲英、反法。
▪1884-1885年柏林会议▪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4.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1894-1918年)▪殖民帝国主义兴起▪英国放弃了恪守已久的“光辉孤立”▪德国的“东方政策”▪三次帝国主义战争▪美国的“大棒政策”、“金元外交”和“门户开放”政策▪欧洲霸权体系开始解体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全球性的体系▪防止战败国东山再起,满足和平衡战胜国的既得利益,建立国联等机构和条约来防止战争;▪集体安全/民族自治/公开外交/航海自由/裁军等原则。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特点:▪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德国和俄国被排除在体系之外,留下“隐患”▪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惩罚,激起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心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军事论文
上课周日-78节序号:40 成绩_________未来世界安全可忧摘要:战争是解决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最激烈的手段。
只要战争根据还存在,战争就始终是国际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
因此,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在国际战略环境中最引人注目,也是世界各国研究和制定军事战略时关注的中心。
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
一是当前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
二是现代世界战略格局的发展。
三是我国保全领土完整和安全受到威胁。
四是推动现代化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军事高科技。
五是信息化战争成为21世纪新的战争形态。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世界战略格局、现代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战争前言战争是解决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最激烈的手段。
只要战争根据还存在,战争就始终是国际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
因此,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在国际战略环境中最引人注目,也是世界各国研究和制定军事战略时关注的中心。
我国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生存环境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
一、现代世界战略格局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是国际斗争和国际战略运作的结果,同时,新的国际战格局一经产生,又会对国际战略形势产生直接的影响。
目前,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世界多级化发展可给世界带来和平。
多级国际格局是指世界多个力量中心同时并存,相互消长,相互制约。
但是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和世界多级化发展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和冲突。
美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在21世纪美国的首要目标是防止在欧亚大陆出现对美构成战略威胁的新对手,从而确保“美在世界领导地位”和巩固“既定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
因为多级化格局还未形成,所以,世界各种力量都抓紧时机,发展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力量,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提高自己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国或集团,客观上正在往“极”的方向上发展,极力争取得到“极”的地位。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12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1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感天动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坚守和平的希望.下列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②苏军攻克柏林③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④雅尔塔会议的召开.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 ③④②①2、1931年斯大林说:“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
”据此可知,斯大林认为()A. 苏联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B. 苏联工业化应该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重点C. 市场经济体制比计划经济体制更有优越性D. 苏联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1925年10月,吴佩孚孙传芳指挥直系军阀于长江流域争夺北洋政府领导权,向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发动反举战争。
一时间狼烟四起怨声载道,此后国民政府发起了()A. 辛亥革命B. 北伐战争C. 围剿军阀D. 解放战争4、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①韩②赵③楚④秦⑤魏⑥齐。
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②③⑥D. ③④⑤5、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分别是()A. 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B. 列宁斯大林C. 斯大林马克思和恩格斯D. 斯大林马克思和列宁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的政策是____;对外开放过程中,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7、现代多数人认为人类是从非洲的____一支发展而来。
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反映的是____氏族社会婚姻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考复习专题六战争与和平、地区冲突、国际格局的演变班级姓名【热点材料】:1、201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
2、乌克兰局势:2014年乌克兰危机起源于2013年11月开始的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危机引发美俄政治博弈。
3、2014年10月6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克什米尔附近再次发生冲突,伤亡惨重。
4、2014年7月28日,巴以停火再度昙花一现,应该承认国际社会一直在调节巴以新一轮冲突,但是还没有决定性成果。
5、2015年2月9日朝鲜媒体谴责韩国正在实施的空中作战演习,让朝鲜半岛正处于“危险的境地”。
6、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多国宣布将加大对“伊斯兰国”的打击力度,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已抵达西非国家吉布提,即将投入对“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
【热点解读】:2015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雅尔塔会议召开70周年、华约成立60周年。
【教材链接】:1.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时间:1914----1918年(3)交战双方: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协约国)(4)最残酷的战役也是转折性的战役:凡尔登战役(5)结果: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6)性质:帝国主义争霸战争(7)影响:战火波及欧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第二次世界大战(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根本原因);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催化;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战争;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2)过程: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战争的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二战的转折点: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行动代号“霸王计划”,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
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3)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4)影响:战争历时6年多,以其巨大的破坏力使世界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二战的胜利使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阵营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解放运动又一次兴起;战争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5)二战反法西斯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6)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 e、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3.中东问题:(中东地区动荡的关键是巴以冲突,巴以冲突的焦点问题是巴勒斯坦地区主权归属问题。
)(1)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巴勒斯坦的主权问题;大国的干涉;本地区的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复杂;领土争端等。
(2)中东和平进程: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开始了漫长曲折的和平进程。
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谈判桌前。
1993年,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中东地区的和平出现了曙光。
但是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时断时续的和谈,表明中东和平的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4.科索沃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发动了空中打击。
连续78天的轰炸使南联盟财产损失严重,环境遭到破坏,许多无辜平民伤亡。
战争期间,中国驻南使馆遭到袭击,使中美关系异常紧张。
这次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世界“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世界三次政治格局变动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拓展空间】: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
举例说明21世纪世界和平仍面临的挑战:①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
②中东地区巴以冲突。
③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④印巴冲突。
⑤日本掩盖、美化侵略暴行,战后遗留问题,与韩国、中国、俄罗斯的领土之争,试图修改战后的和平宪法,改国民自卫队为国防军等行为引起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强烈不满,严重威胁亚洲和平,进而威胁世界和平。
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应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倡导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中国如何应对当今世界局势:1、国家角度: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与各国的友好交往;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挥自身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等。
2、学生个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1、我国为建立和谐世界所作的努力:(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如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等。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如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战略,加入APEC、WTO、创建上海合作组织。
(4)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如“9.11”后,我国与国际社会相互合作,联合反恐等。
(5)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张。
(6)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2、关于建立和谐国际秩序的举措(1)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
(2)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4)国际间应该和平共处,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求得共同发展。
3、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1)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3)饱受侵略和伤害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
4、和平、战争和科技的关系:(1)战争与科技的关系:战争催生了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现、发明运用于军事,又使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同时科技的发展往往能够加快战争进程或制止战争。
(2)和平与科技的关系:和平环境有利于科技的创新与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加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维护和平提供保证。
【热点演练】:1、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促使国际格局不断调整。
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对国际格局变化进行探究时,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2)为确立“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两次会议中有哪些行为损害了中国权益?中国的遭遇说明了什么?材料二:美国总统奥巴马28日强调美国在未来100年要继续“领导世界”。
……世界的多极化不可逆转,美国的力量单独比起来比谁都大很多,但相对于华盛顿想在21世纪“领导世界”的奢侈愿望来说,它又是捉襟见肘的。
——2014年5月29日《环球时报》(3)回顾历史,二战后美国公开要“领导”世界、“维护”世界安全的政策是什么?美国这一政策在军事上的变现是什么?苏联又是如何应对?对当时世界局势又产生什么影响?(3)现今多极化不可逆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三:“看来当世界老大的感觉不错。
我不知道在国际关系中有没有能够预测未来的章鱼保罗。
”秦刚说:“中国在历史上也曾经做过世界老大,并且还不止一百年”。
——2014年5月30日《京华时报》(4)举例说明“中国在世界上也曾经做过世界老大”。
近代中国从“世界老大”蜕变成“世界弱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同学们通过探究“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分别得出“任人宰割”、“洗雪耻辱”、“和平崛起”的结论。
请结合历史知识说明这些观点:“任人宰割”“洗雪耻辱”“和平崛起”(6)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你认为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应对?2、2015年二战胜利70周年,为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维护世界和平,九年级同学举办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1)观察上图,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2)比较的方法研究战争。
下表是该组同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表中比较的内容有三项错误,ABC 材料二:德国人一再被提醒必须记住纳粹和大屠杀,而日本年轻人想到的是广岛与长崎……仅仅在自由主义的学校教师和新闻记者提醒之下。
——荷兰学者伊恩·布鲁玛(3)你认为日本年轻人“在自由主义的学校教师和新闻记者提醒之下”记住的应该是什么内容?(4《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三:“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专政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