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控制

合集下载

杨加亮-姿势控制

杨加亮-姿势控制

核心肌群的功能与属性
核心肌群 多裂肌 腹横肌 腹直肌 腰大肌 腰方肌 腹内斜肌后部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前部
整 局 体 部 性 性
竖脊肌
横突间肌、棘 大腿及臀部肌群 间肌和回旋肌
横膈膜
骨盆底肌
训练方法
徒手肌力训练
平衡软踏 泡沫轴
抗力球
悬吊技术
核心板
普拉提
姿势反应
• 正常的姿势反应是人体运动的基本保证,这些姿势的反应 对患者坐 站 走等运动功能都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中枢 神经系统对一些反射和反应的控制是分层次的,如翻正反 应,上肢的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平衡反应分别属于中脑 下皮 质和皮质等部位控制.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要 首先促进他们出现正常的姿势反应,并使之具备正常的姿 势控制能力,才能进行各种功能活动,促进患者随意运动功 能的恢复.
视觉和前庭觉的冲突
支持面和重心的关系
平衡和正常姿势的关系
• 正常姿势控制需要平衡 • 平衡不一定姿势控制就正常
如何分析病人的姿势
• • • • 姿势异常的原因? 有哪些异常? 我们能做什么? 先解决什么?
如何纠正病人的姿势
• • • • 分析问题最难 感知觉输入尽可能正确 不断地重复 细节决定成败
姿势控制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杨加亮
姿势控制的定义
• 指的是控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以达到稳定 性和方向性的目的. • 姿势稳定性:也被称作平衡,是控制身体中心 与支撑面关系的能力. • 姿势方向性:保持身体节段间和身体与任务 环境间适当关系的能力.
• 身体中心(COM)是整个身体的中心点, 通过寻找身体各节段COM的加权平均来决 定。 • 身体中心的垂直投影被称作重心(COG) • 支撑面(BOS)被定义为身体与支撑物表 面接触的区域。 • 压力中心(COP)是作用于支撑面的全部 力量的分布中心。

BOBATH概念-常冬梅

BOBATH概念-常冬梅

双重课题 (Dual Task) 头颈部控制・歩行・上肢手的功能
ADL・进食吞咽・呼吸・等
姿势的稳定、姿势定位 核心控制是姿势控制的1个要素
APAs的恢复需要恢复核心控制
从3个視点看双重課題 (Dual Task) :
■神経生理学 ; 系统 姿势控制 精细运动 : 皮质脊髓束 感觉系 身体图示
■人类活动 (human movement control) 構成要素间的关联 以自律反応为基础的随意性精细动作 例:立位或歩行后穿T恤衫容易
自动性活动反应
A group of highly integrated, automatic and complex active changes in posture and movement which serve to maintain balance. (Bobath K, 1980)
偏瘫患者的躯干肌 主要的障碍、
① 躯干侧屈肌群活动延迟
② 肌肉间不能发生同时活动(收缩)
Major impairments in the activity of trunk muscles in 50 hemiplegic subjects were manifested in the reduced activity level of the lateral trunk muscles, in delayed onset, and in reduced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activation of pertinent muscular pairs. EMG in lumbar erector spinae, latissimus dorsi, rectus abdominis and obliquus externus.

姿态控制

姿态控制

姿态控制1站姿2坐姿目录3走姿4蹲姿01站姿站姿标准的站姿,从正面观看,全身笔直,精神饱满,两眼正视,两肩平齐,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60°,身体重心落于两腿正中;从侧面看,两眼平视,下颌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手中指贴裤缝,整个身体庄重挺拔。

2.握手式站姿:身体直立,双臂下垂置于腹部。

女性将右手搭握在左手四指,两个拇指交叉向内不外露,丁字步;男性右手握住左手腕,贴在腹部,两脚可分开平行站立,略窄于肩宽。

正式场合的站姿1. 垂直式站姿:身体直立,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女性脚跟脚尖都靠紧,男性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V”字行。

基本站姿要领1.脚跟相靠,脚尖分开成“V”字形或丁字步,开度为45°~60°,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的中心位置上。

2.两腿直立,双膝并拢,男士两脚可分开,但不得超过肩宽。

3.收腹提臀,髋部上提。

4.立腰挺胸,挺直背脊。

5.双肩平并,放松下沉。

6.双肩自然下垂,虎口向前,手指自然弯曲(中指贴裤缝)7.头正,颈直,下颚微收,双目平视前方02坐姿坐姿正确规范的礼仪坐姿要求端庄而优美,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坐,作为一种举止,有着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

正确的礼仪坐姿要求“坐如钟”,指人的坐姿像座钟般端直,当然这里的端直指上体的端直。

垂直式坐姿,可运用于各种场合。

前伸式坐姿,不太适合运用于一些正式场合,一般是因为椅子较矮,个子较高才会出现这样的坐姿,比较的随意。

后点式坐姿,适合运用于休闲场合,通常情况是椅子较高,或是个子比较矮时,会出现此类坐姿。

前后式坐姿,向前伸出一条腿,并将另一条腿放在后面,两脚脚掌着地,双脚前后要保持在向一条直线上。

交叉式坐姿,要求双膝并拢,双脚在踝部交叉。

交叉后的双脚可以内收.也可以斜放,但不宜向前方远远直伸出去。

斜放式坐姿,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双腿紧靠,注意不要将脚底外翻。

基本坐姿要领1.入座轻而稳,女子入座时,要是穿的是裙子或者风衣,应该提前手将衣摆稍稍拢一下,坐下就不要乱动了。

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控制训练课

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控制训练课

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控制训练课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不同于其他舞蹈形式,中国古典舞注重舞姿的准确、优美和精湛的技巧。

在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姿中,舞者需要不断训练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姿控制训练课。

一、起势与基本步伐控制训练在中国古典舞的起势中,舞者需要通过训练来准确掌握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首先,舞者应以站立姿势开始,双脚并拢,但脚尖稍稍外扣。

接着,舞者将上身轻微向前倾斜,但同时保持优雅的姿态和平衡。

这一起势的动作需要舞者通过反复练习,使得动作流畅自然,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独有的韵律美。

基本步伐控制训练是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重要部分。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步伐包括行走、转身、贴步等动作。

行走时,舞者需要控制步伐的大小和平稳性,脚步要柔美舒展,体现出古典舞的典雅和飘逸。

转身也是古典舞中常见的动作之一,舞者需要通过扭腰、扭臀等技巧来完成转身的动作,并保持身体的稳定与平衡。

贴步则是指舞者将脚尖轻轻贴地,在舞台上形成独特的舞姿,这个训练是舞者灵活控制步伐和平衡感的重要训练内容。

二、手部动作控制训练中国古典舞注重手部的优雅表现。

舞者需要通过训练来准确掌握不同的手势和手型。

手势主要指的是舞者的手臂和手腕的运动,需要通过舞蹈老师的指导,逐渐掌握手势的灵活性和自然性。

手型则是指舞者手指的形状和摆放方式,古典舞中常见的手型包括莲花手、琵琶手等。

舞者需要通过训练,将手型变得柔美且富有表现力,以达到舞蹈的高度美感。

三、身体平衡与姿势控制训练身体平衡是中国古典舞必备的技巧之一。

舞者需要在不借助任何支撑物的情况下,保持优雅的动作和稳定的平衡。

舞者通过锻炼核心力量、提高脚踝灵活性以及正确调整身体重心的方式,来达到良好的平衡效果。

另外,舞者还需要通过训练来准确掌握不同舞姿的表达方式,如下坐、高跷和缩腰等,通过控制姿势来展示中国古典舞的优雅韵律。

四、呼吸与面部表情控制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呼吸和面部表情同样重要。

掌握跳伞空中控制姿势的技巧

掌握跳伞空中控制姿势的技巧

掌握跳伞空中控制姿势的技巧跳伞是一项刺激而又充满挑战的运动,而掌握跳伞空中控制姿势的技巧则是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的控制姿势可以帮助跳伞者更好地稳定身体并掌握下降的速度和方向,保证跳伞安全又有趣。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跳伞空中控制姿势的技巧。

首先,跳伞者应该学会正确调整身体的姿势。

一个良好的空中控制姿势应该是稳定且平衡的。

当跳伞者出飞机时,应该尽量保持身体的挺直姿势,同时保持头部稍微抬起,目光注视远处。

这样做可以帮助跳伞者保持平衡,并减少身体的旋转。

其次,跳伞者需要学会利用身体的重心掌握下降的速度和方向。

身体的重心是跳伞控制的关键,跳伞者可以通过调整重心的位置来掌握下降的速度。

例如,当跳伞者想要加快下降速度时,可以将重心稍微向前倾斜,使身体与重力保持一致。

相反,当想要减慢下降速度时,可以将重心向后倾斜。

通过掌握身体的重心位置,跳伞者可以很好地控制下降的速度,并在空中得心应手。

另外,跳伞者还应该学会利用四肢来调整身体的稳定性。

在空中,通过调整手臂和腿部的位置可以帮助跳伞者保持稳定并调整下降的方向。

例如,当想要向左侧偏移时,可以稍微伸直右手,同时弯曲左手臂。

这样做可以增加空气的阻力,使身体向左偏移。

类似地,当想要向右侧偏移时,可以稍微伸直左手,并弯曲右手臂。

通过灵活地运用四肢的力量,跳伞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

此外,跳伞者还需要学会观察气流及风向的变化。

气流是跳伞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会直接影响空中控制的效果。

跳伞者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云朵或树叶等来判断气流的方向和强度。

一旦发现气流的变化,跳伞者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当发现气流向左侧吹时,可以稍微向右偏移以抵消气流的影响。

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气流的变化是一个相对困难的任务,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跳伞者可以逐渐掌握这项技巧。

最后,跳伞者在掌握空中控制姿势的技巧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稳定和冷静的心态。

跳伞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而掌握空中姿势的技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

第四章 运动控制与步态 第三节 姿势控制

第四章 运动控制与步态 第三节 姿势控制
第四章 运动控制与步态
内容
第一节 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反射 第二节 运动控制的调节 第三节 运动控制
第三节 运动控制
学习内容
姿势控制



上肢控制
行走运动控制
姿势控制
定义 姿势控制系统
姿势控制异常
定义
姿势控制(postural control) 是指控制身体在空间的
位置以达到稳定性和和方向性的双重目的。
年龄、发病前的状态和代偿程度对姿势行为有
着深远的影响。
临床常见的疾病如脑中风、脑外伤、儿童脑瘫
等。
姿势方向性:保持身体节段间和身体与任务环境间适
当关系的能力。 借助前庭系统、体感系统和视觉系统。
姿势稳定性:也被称作平衡,是控制身体质心与支撑
面关系的能力。
定义
身体质心(center of mass, COM)是整个身体的中心
点,通过寻找身体各节段COM的加权平均值来决定。 身体质心的垂直射影被称作重心(center of gravity, COG)。 支撑面(base of support, BOS)被定义为身体与支撑 物表面接触的区域。 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 COP)是作用于支撑物 表面的全部力量的分布中心。COP在COM周围不断地 移动并保持COM在支撑面内。
姿势控制异常
姿势控制异常可能的原因: 平衡问题
运动的协调性问题(包括顺序、协同肌的适时激
活、姿势肌的紊乱、姿势活动调节不能等) 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所致的对位对线问题 感觉障碍所致的预期姿势控制丧失 认知功能的问题所致 神经损伤的类型、部位Fra bibliotek和范围的差异可能导

姿势控制和平衡的关系

姿势控制和平衡的关系

姿势控制和平衡的关系姿势控制和平衡是人体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姿势控制是指人体在运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而平衡则是指人体在运动中保持稳定的状态。

姿势控制和平衡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运动状态。

姿势控制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它是指人体在运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可以使人体的肌肉、骨骼和关节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减少运动中的损伤和疲劳。

姿势控制需要依靠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冲动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使人体保持正确的姿势。

肌肉系统则通过收缩和松弛来控制人体的姿势。

姿势控制需要依靠人体的感觉系统来感知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从而调整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保持正确的姿势。

平衡是人体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人体在运动中保持稳定的状态。

平衡需要依靠人体的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肌肉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冲动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使人体保持稳定的状态。

感觉系统则通过感知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来调整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保持稳定的状态。

肌肉系统则通过收缩和松弛来控制人体的平衡。

平衡需要依靠人体的视觉、听觉和前庭感觉来感知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从而调整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保持稳定的状态。

姿势控制和平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姿势控制是平衡的基础,只有保持正确的姿势,才能保持稳定的状态。

姿势控制需要依靠人体的感觉系统来感知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从而调整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保持正确的姿势。

而平衡则需要依靠人体的感觉系统来感知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从而调整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保持稳定的状态。

姿势控制和平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只有两者协调一致,才能保持人体的运动状态。

姿势控制和平衡的关系对人体的健康和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姿势和稳定的平衡可以减少运动中的损伤和疲劳,提高运动的效率和质量。

而错误的姿势和不稳定的平衡则会增加运动中的损伤和疲劳,降低运动的效率和质量。

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inChina课件

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inChina课件
Gibbons SGT, Comeford MJ : Strength versus stability : Part 2 : Limitations and benefits. Orthopaedic Division Review, March/April : 28-33, 2001. Hodges PW et al.: Inefficient muscular stabilization of the lumbar spine associated with low back pain. Spine, 21 : 2640-2650, 1996.
core-stability (lumbar stability, spinal stability、腰腹部安 定性) 在负荷时首先是动员快速运动单元,后追加缓慢运动单 元,出现共同安定(synergistic stability)。临床上,作为躯干深 部肌多裂肌・横腹肌・腹斜肌3要素的同时活动。追加大腰肌 后部纤维。这些肌群受皮质神经支配 (cortical innervation) 较 少,姿势神经支配 (postural innervation) 高度发达。
Saunders,
Philadelphia,
p238,
姿势控制和 运动控制 (postural control & movement control)
分腹内侧系・背外侧系, 荷兰Leiden 大学的 Henricus Kuypers (1925~1989) 。
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inChina
バーンRM・レヴィMN:生理学(第3版). 板東武彦・他(監 訳)、西村書店、pp97-106、1996.
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inChina
1.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 1)腹内侧系(ventromedial system):主要是姿势控制和控制 躯干轴心的肌群(axial muscles) ①皮质网状体脊髓路(corticoreticurospinal tract) CNS中最大的下行传导路,由1800万纤维组成。 调节躯干的翻正运动,肌张力、清醒度、发汗、吞咽咀嚼运 动・歩行・伸臂・呼吸的模式发生器等

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

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

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姿势控制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维持平衡和控制身体姿势的重要能力。

良好的姿势控制能够增强肌肉的稳定性,减少受伤风险,并提高运动表现。

因此,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方法。

首先,进行基本动作评估是了解个体姿势控制能力的首要步骤。

评估可以通过一系列标准的动作测试来完成。

这些测试可以包括平衡测试、柔韧度测试以及力量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发现个体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姿势控制问题,比如平衡能力差、柔韧度不足或者肌肉力量不均衡等。

在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个体发现的姿势控制问题,制定相应的改善训练计划是下一步的关键。

改善训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功能性训练、力量训练和稳定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是为了提高肌肉群之间协调性和运动的整体便捷性。

通过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稳定性,减少运动过程中的不平衡风险。

这类训练可以包括平衡训练、耐力训练以及反应训练等。

通过这些训练,个体能够更好地掌握身体姿势的变化,从而提高姿势控制能力。

力量训练是为了提高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在运动过程中,强大的肌肉力量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维持动作的稳定性。

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举重、提升重物和使用力量训练器材等方式进行。

通过增加肌肉力量,个体可以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姿势,减少不稳定性。

稳定性训练是为了提高个体的核心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核心稳定性是姿势控制的基础,可以通过一系列核心肌群的训练来达到。

比如可以通过平板支撑、跑步机平衡板等训练方法进行。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降低受伤的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是一种能够提高个体姿势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评估和改善训练,个体可以更好地掌握动作的姿势,减少受伤的风险,并提高运动表现。

因此,在进行任何体育运动、健身训练或康复治疗时,都应该重视姿势控制的评估与改善训练,以提高运动质量和保护身体健康。

姿势控制增龄化研究进展

姿势控制增龄化研究进展

退 。视 觉提供 头相对 于周 围物体 的位置 和运 动 的信 息 。老
年人 视力 、 视觉分辨 率 、 视 觉空 间感 及视敏度 下降[ 6 1 , 且 比年 轻人更 加依赖视 觉m 。但是增 龄过程 中眼睛结构 改变 , 可 以
到达视 网膜上 的光线减少 , 视域就 随之升高 。视 觉的供求不
置 以达 到稳 定 性 和方 向性 的 目的 , 即控 制 质 心 c e n t r e o f
灰质结构 中 , 主运动皮质和躯体感觉皮质 的厚度 随增龄 而减小 。主运动皮 质 的萎缩 与运动迟缓 有关 ; 躯体感觉皮 质 的萎 缩则 可 能 和平 衡 能力 的下 降 和对 视觉 更加 依 赖有 关 。此外 , 与肢体协调和平衡有关 的小脑 的体积会随衰老而
常功 能性 活动 , 增加 了跌倒 的风险。而跌倒 已被证实是导致
成像结果显 示 : 完成相 同任务时 , ①老 年人 Fra bibliotek脑呈现 双侧激
活, 包 括双侧小 脑前叶 、 前运动 皮质 、 顶叶 、 左侧前额 叶和扣 带 回后 部 ; ②在年轻人 中不被 激活的脑 区在老年人中呈激活 态; ③ 同样被激活的脑区 , 老年人表现 出更高的激活水平[ 9 1 。 对 于激 活增加的现象 , 研究者 提出退行性变化 ( d e d i f e r - e n t i a t i o n ) 和代偿机制( c o m p e n s a t 0 r y ) 两种解释。退行性变化指 运动皮质的双侧激活导致 了更差的运动表现 。B e na r r d 等[ 1 o 1 研
平衡导致老年人运 动表 现不 佳。本体感觉是本体感受器 ( 腱 器官和肌梭 ) 对肢体和躯干相对于脚底支撑 面的位 置及 运动 状态 的感觉 。P y y k k i f 等 证实本体感 觉能力随年龄 的增长 而 减弱 , 使老年人姿势调控变得困难。

Bobath应用: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

Bobath应用: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
Moore JC:脳損傷後の機能回復に関係ある神経解剖学的考察.「脳損傷後の機能 回復」Bach-y-Rita(編)、津山直一(訳)、協同医書出版社、pp3-112、1995 .
*上丘是注视外界事物时眼球,头部、转体的定位 反应(orienting response)的基础。
彦坂興秀:大脑基底核. 神经研究の進歩、28 : 138-152、1984.
An efficient core
*maintenance of the normal length-tension relationship of functional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the maintenance of the normal force-couple
健常人的肌张力的主要是通过此回路调节。
Lance JW, Burke D : Mechanism of spasticity. Arch Phys Med Rehabil, 55 : 332-337, 1974.
橋网状体脊髓路(pontine-reticurospinal tract、腹侧网 状体脊髓路)
腹内侧系:
前庭脊髓路 (vestibulospinal tract)
ⅰ)外侧前庭脊髓路(lateral vestiburospinal tract、LBST) 从Diter’s核、外侧前庭核 (lateral vestibular nucleus)出发,到 同侧颈髓~下部脊髓的粗大传导路。增大同侧伸肌紧张。前庭 器官向同侧或对侧倾斜时兴奋。不仅是和倾斜有关。主要是支 配四肢(外侧系)。歩行支撑初期足跟着地和离地时作用明显。 坐位时放电少,是过剩努力,出现联合反应的原因。
治疗目标是通过促进姿势控制和改善选择运动,发挥其最大 功能。

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

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

精彩摘录
《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精彩摘录
在《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这本书中,作者深入浅 出地阐述了姿势控制原理对于人体基本动作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为专业运动员 和健身爱好者提供了科学的训练指导,也为康复治疗师和普通读者提供了对人体 动作的全新理解。以下是本书的精彩摘录,展示了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和实用价值。
在第一部分中,该书强调了姿势控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 姿势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为后续的评估和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对 于读者建立正确的姿势控制意识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对后续内容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该书的重点之一,详细介绍了基本动作的评估方法。作者通过丰 富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步骤,指导读者如何正确地进行基本动作评估。这些评估 方法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身体姿态、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为读者提供了 全面的参考依据。通过这一部分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准确地评估自己的姿 势控制状况,进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 评估与改善训练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动作
读者
评估
训练
人体
评估
身体
基本
动作
姿势 基本
人群
原理
控制
提供
方法
作者
改善不同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内容摘要 《基于姿势控制原理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是一本深入探讨人体姿势控制与基本动作评估 的书籍。本书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为读者 提供了一套系统、实用的基本动作评估与改善训练方法。 本书介绍了人体姿势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因素对人体姿势的影响。通 过深入剖析人体姿势控制的机制,帮助读者理解身体姿势与动作的内在关联。 本书详细阐述了基本动作评估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的人群进行动作评估, 作者提出了多种实用的评估工具和标准。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准确地识别个体在基本动作 中的问题,如姿势不正、动作不协调等。 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介绍了改善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人体工程学与人体姿势控制的关系及优化策略

人体工程学与人体姿势控制的关系及优化策略

人体工程学与人体姿势控制的关系及优化策略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体与工作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主要涉及人类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学等领域。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姿势控制对于健康和工作效率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体工程学与人体姿势控制的关系,并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一、人体工程学对人体姿势控制的重要性人体工程学旨在根据人类生理和心理特性,设计符合人体工作习惯的工作环境、工具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1. 人体姿势对健康的影响不正确的姿势控制可能导致肌肉疲劳、骨骼负荷不均、姿势异常等问题。

长期受到不良姿势的影响,可能导致慢性病、疼痛和工作生产力下降。

2. 减少工伤风险通过人体工程学的方法,可以减少职业性疾病和工伤事故的风险。

良好的工作姿势和正确的工作环境设计可以减少重复性劳动、损伤和职业病的发生。

二、人体工程学与人体姿势控制的关系人体工程学通过研究人体生理和心理特性,探索人体姿势控制和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人体工程学对人体姿势控制的影响:1. 工作姿势设计人体工程学通过研究人体肌骨结构和组织力学,设计符合人体工作习惯的工作姿势。

比如,调整工作台的高度、角度和位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肌肉负荷和疲劳。

2. 工具和设备设计人体工程学将人体特性与工具设备设计结合,使得工具和设备更加符合人体姿势控制的需求。

比如,设计符合人体手掌形态和力度的工具把手,减少手部疲劳。

3. 劳动保护和人机界面设计人体工程学研究人体对工作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和人机界面设计。

通过优化人机交互的方式,减少工作强度,提高人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三、人体姿势控制的优化策略优化人体姿势控制对于个人健康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人体姿势控制优化的策略:1. 保持良好的姿势良好的姿势是保持健康和预防姿势相关问题的关键。

在长时间的工作或日常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减轻肌肉负荷。

2. 定期休息和活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

姿势控制与运动控制课件

姿势控制与运动控制课件
姿势控制与运动控制 课件
姿势控制
定义:指的是控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已到达稳定性 和方向性的目的。
①姿势控制稳定性,也被称之平衡,是控制身体中 心(COM)与支撑面(BOS)关系的才能。 身体中心的垂直射影被称作重心(COG)。 作用于支撑物外表的全部力量的分布中心是压 力中心(COP)。
要保证身体稳定性,神经系统产生力量来控制COM 的运动,COP在COM周围不断地挪动并保持COM 在BOS内。
背外侧系
外侧皮质脊髓束
• 皮质脊髓束50%止于颈髓、20%止于胸髓、30%止于腰骶髓。 • 投射上肢支配区域脊髓〔T2-T4〕 • 皮质脊髓束:初级运动区〔48.5%〕、运动前区〔11%〕、辅助运动
区〔13.5%〕、带状回运动区〔21.3%〕、躯体感觉区也有投射
皮质脊髓束
• 皮质脊髓束轴索几乎均终止于脊髓内中间神经元、假设干 为单突触性连接于运动神经。这些皮质脊髓束、称皮质运 动神经元、局限存在于4区。
(第3运动系 The 3rd motor n.system) 皮质脊髓前束()ant. Corticospinal p.
• ② 背外侧系〔dorsolateral system〕 • 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p.〕 • 皮质脊髓侧束〔lateral corticospinal p.〕
■腹内侧系:主要是姿势控制、中轴肌群控 制
外侧皮质脊髓束
• 够取运动及手指精细运动作用于两侧的运动区。即够取运 动由两侧运动所致。
·感觉区发出下行纤维终止于脊髓后索。
• 对进展运动予以可预测向心性输入是由闸门调整。 • 对初级感觉纤维的突触前抑制。
皮质脊髓束的3分之1起始于躯干感觉皮质
• ①下行性神经元终止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修 饰中转神经元来的输入。

姿势控制与训练教案

姿势控制与训练教案

姿势控制与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姿势控制与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姿势控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掌握姿势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姿势控制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教学内容:1. 姿势控制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解释姿势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 介绍姿势控制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重要性。

2. 姿势控制的基本原理:- 解释平衡感和身体协调性的概念。

- 介绍姿势控制的神经生理基础。

- 讨论姿势控制与肌肉控制的关系。

3. 姿势控制的训练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感知练习,包括平衡感和身体位置感的训练。

- 进行平衡器械训练,如平衡板、稳定球等。

- 引导学生进行身体协调性训练,如协调性动作练习、舞蹈等。

4. 姿势控制的应用:- 介绍姿势控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如体操、瑜伽等。

- 探讨姿势控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正确坐姿、站姿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姿势控制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资料和实物示范,讲解姿势控制的定义、原理和训练方法。

3. 实践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身体感知练习、平衡器械训练和身体协调性训练。

4. 应用拓展:让学生思考姿势控制在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5. 总结归纳:对姿势控制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身体协调性和姿势控制能力的提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对姿势控制应用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料:包括视频、图片等,用于引发学生兴趣和加深理解。

2. 平衡器械:如平衡板、稳定球等,用于实践训练。

教学延伸: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调整训练难度和内容,确保教学的适应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姿势控制的培养,如正确坐姿、站姿等。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姿势控制测量方法

姿势控制测量方法

姿势控制测量方法1.姿势控制测量方法的重要性正确的姿势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不正确的姿势可能导致肌肉疼痛、骨骼变形等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个人姿势,及时调整不良姿势,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这些问题。

姿势控制测量方法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

2.常用的姿势控制测量方法(1)摄像头监测法:通过摄像头监测个人姿势,可以观察姿势的正确性和错误性。

这种方法具有定性和直观的特点,可以帮助个人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姿势问题。

(2)电子姿势传感器:电子姿势传感器是一种通过感应个人姿势变化的电子设备。

这种设备可以实时监测个人姿势的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个人姿势的变化规律,及时发现问题。

(3)生物力学分析法:生物力学分析法是通过测量个人姿势和动作的生物力学参数,如关节角度、肌肉活动等,来评估姿势的正确性和错误性。

通过分析这些参数,可以了解个人姿势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建议。

3.姿势控制测量方法的应用(1)办公室工作:在办公室工作时,很多人久坐不动,容易导致不正确的姿势,如驼背、耸肩等。

通过姿势控制测量方法,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座椅高度、使用腰靠等,改善姿势问题。

(2)运动训练:在进行运动训练时,正确的姿势可以提高训练效果,减少受伤风险。

通过姿势控制测量方法,可以评估个人运动姿势的正确性,并给出相应建议,帮助个人改善姿势问题,提高训练效果。

(3)康复治疗:在进行康复治疗时,正确的姿势可以加速康复进程。

通过姿势控制测量方法,可以监测康复患者的姿势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4.总结姿势控制测量方法是一种评估个人姿势和动作的有效手段,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效果、加速康复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摄像头监测法、电子姿势传感器、生物力学分析法等姿势控制测量方法,可以及时发现个人姿势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帮助个人改善姿势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重视正确姿势的养成,通过姿势控制测量方法,及时调整不良姿势,保持身体健康。

姿势控制原理

姿势控制原理

姿势控制原理姿势控制原理是指通过改变人体的姿势来实现对动作的控制。

在人机交互领域中,姿势控制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虚拟现实游戏、手势识别、智能家居等。

姿势控制原理的实现需要借助传感器、算法以及硬件设备等技术。

其中,传感器是实现姿势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人体的姿势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常用的传感器有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人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姿态、加速度、角速度等信息,从而实现对动作的控制。

除了传感器外,姿势控制技术还需要借助算法来实现。

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需要通过合适的算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出人体的姿态信息。

常用的算法有卡尔曼滤波、四元数等。

这些算法可以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滤波、降噪、姿态解算等处理,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姿态信息。

硬件设备也是实现姿势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硬件设备通常包括戴在身体上的传感器、计算机、显示器等。

传感器用来采集人体的姿态信息,计算机用来处理和分析数据,显示器用来展示虚拟环境或者实际控制效果。

硬件设备的选择和设计也会影响姿势控制技术的实现效果。

姿势控制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虚拟现实游戏中,姿势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玩家在虚拟环境中的身体动作和手势控制,增强游戏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在手势识别中,姿势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手势的识别和控制,例如通过手势来控制电视、音乐等智能家居设备。

在医疗康复中,姿势控制技术可以帮助康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姿势控制原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医疗康复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传感器、算法和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姿势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情况属踝关节内翻或者 外翻。
•踝关节内翻时,胫骨前肌肌 力减弱,小腿三头肌肌张力 增高。
•三、姿势控制训练
• 偏瘫患者姿势控制训练主要包括:核心控制、上肢及肩 胛带功能训练、骨盆及髋关节姿势控制训练、立位平衡训练 等。
•1、核心控制训练 核心是身体重心所在的位置,是所有运 动姿势的开始,改善躯干抗重力下的伸展能力,提高核心稳 定性从而诱发肢体远端的运动成分。
•22、大腿肌肉体积,观 察双侧是否对称?
•单侧大腿肌肉体积较大 ,可能代表此肢体负重 较大。另一种解释就是 此肢体淋巴循环障碍所 致淋巴水肿。
•23、膝内翻与膝外翻, 观察图片:
•a中右膝轻微外翻 •b中左膝轻微外翻 •c中右膝轻微内翻 •双膝内翻,及“O”型腿 •双膝外翻,及“X”型腿
•从前面观察更直白。
•14、上肢位置,观察两上肢 与身体之间的距离。
•偏瘫患者常见于患侧上肢与 身体之间位置较近,多是由 于上肢的屈肌张力或脊柱向 患侧弯曲等原因。
•15、手肘位置,观察尺骨 鹰嘴的位置和肱骨内外旋 转的情况。
•还可以观察肩是否下垂, 肱骨是否内旋。
•16、手部的位置,观察双手 ,观察能看到手的范围有多 大?
•核心肌群,根据其功能情况分为整体性稳定肌群和局部性稳 定肌群。
•整体性稳定肌群:属于躯体表层的肌群,可做动态范围的屈 伸,比较有力,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前部、群:属于躯体深层肌群,做静态局部的稳定性 ,微调脊椎姿势,包括:多裂肌、腹横肌、腰大肌、腰方肌 、腹内斜肌后部、迴旋肌、横膈膜及盆底肌。
姿势控制
一、定义:姿势控制 是指在各种活动中,保 持身体在空间位置上的 稳定性和定向性的能力 ,是一种复杂的感觉控 制技巧。
二、姿势分析
后方姿势分析
1、耳朵高度 ,观察患 者耳垂是否等高。双侧 不等高的耳朵可能代表 有颈椎侧弯,颈椎侧弯 可能是由弯曲侧肌肉缩 短导致,涉及肌肉包括 :斜方肌上部纤维、肩 胛提肌、胸锁乳突肌、 斜角肌等
•4、立位平衡训练
• 姿势稳定性,是控制身体重心 与支撑面关系的能力,当 身体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能保持平衡。
有效的姿势控制不仅需要肌肉力量来控制身体在空间的 位置, 还需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整合视觉、本体感觉、前 庭功能等感觉系统的影响。
20、骨盆旋转
•(上图)a 表 示骨盆逆时针 旋转,向左旋转。
•b为正常骨盆。
•c表示骨盆顺时针旋转,向 右旋转。
•骨盆逆时针旋转,多见左内 斜肌和右外斜肌缩短反之亦 然。
•21、臀线,臀线是由臀 部脂肪下垂而形成的。
•通过臀线可以判断骨盆 倾斜情况和下肢负重程 度。比如右侧骨盆上抬 ,那么左侧臀线会较深 一些。右侧下肢负重多 ,那么这一侧的臀线也 会深。
•11、胸椎,观察胸椎是直的 还是有侧弯?侧弯可能是先 天性的、外伤引起的生物力 学改变,或是因为骨盆倾斜 ,需要脊椎弯曲代偿导致。
•12、胸廓,观察胸廓的位置 ,它和头部及骨盆的相对位 置如何?有旋转或偏移到一 侧吗?
•许多肌肉都会使胸廓旋转。 偏瘫患者胸廓多向患侧旋转 ,这是和躯干一起的。
•13、皮肤褶皱,通过对腰背 部皮肤的观察,推断较深层 的肌肉组织有何变化?褶皱 较多,多见于这一侧肌肉短 缩,主要是腰方肌。
•6、肌肉体积与张力,观察 肌肉有无萎缩和肌肉的紧张 程度。
•7、肩胛骨内收与外展,通 过观察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椎 的相对位置,来判断肩胛骨 是否有内收或外展。
•正常人群中绝大部分都存在 肩胛骨的外展,外展通常会 伴随双侧菱形肌和斜方肌下 部纤维较长和力量减弱所致 ;肩胛骨内收常见于军人站 姿。
•8、肩胛下角,触摸其位置 ,并进行双侧比较。偏瘫患 者患侧肩胛骨下角要比健侧 低,大部分是由于肩胛骨周 围张力和斜方肌、肩胛提肌 肌力减弱有关。
•a骨盆为正常位置的骨盆, b 骨盆倾斜,右侧高,左侧低 。右侧骨盆增高,患者会让 躯干向右侧弯来代偿,以维 持平衡姿势。
•偏瘫患者骨盆上抬与屈髋时 躯干代偿有关。
•19、髂后下棘,后背与臀部 之间有一对凹窝,髂后下棘 位于凹窝之下。把拇指放在 这个位置,观察双侧髂后下 棘是否等高,这也是判断骨 盆是否倾斜的方法。
•在偏瘫患者中,由于踝 关节内翻跖曲,容易造 成患侧膝关节内翻。
•24、膝盖内侧,观察膝 盖后方的情况,是否有 腘窝凸起的情况,如果 有水肿,就可以判断膝 关节是否有炎症。
•偏瘫患者观察膝关节是 否有过伸的现象。
•25、小腿肌肉体积,观 察小腿三头肌两侧是否 一样。
•26、小腿中线,一条由膝盖 后面褶皱中央延伸到跟腱中 央的线,把小腿一分为二。 观察左右腓肠肌和中线的关 系。
•小腿中线往外移,可能是该 侧髋关节内旋或该侧胫骨相
•对股骨内转。常称为“内八 字”站立。
•小腿中线往内移,可能是该 侧髋关节外旋或该侧胫骨相 对股骨外转。称为“外八字 ”站立。
•27、跟腱,观察跟腱与 根骨的位置。判断踝关 节有无内翻或者外翻。
•28、踝关节,一侧脚踝内踝 会比外踝高。观察并对比双 侧踝关节内侧踝与外侧踝的 高度对比。
•9、肩胛骨的旋转,如图示 :肩胛骨向上旋转伴随肩胛 骨上角内收和下角外展;肩 胛骨向下旋转伴随肩胛骨上 角外展和下角内收。
•肩胛骨出现旋转是因为某些 组织过紧或过度松弛造成的 。向上旋转,代表肩胛提肌 、小菱形肌和斜方肌上部紧 张,以及大菱形肌、斜方肌 下部纤维组织较弱,反之亦 然。
•10、翼状肩胛,翼状肩胛是 由胸长神经受损,前锯肌瘫 痪所致。在偏瘫患者中,由 于屈肌张力的原因,肩胛骨 前方肌肉缩短,使肩胛骨向 前方倾斜,导致肩胛骨下角 突出,肩成翼状。
•2、上肢及肩胛带功能训练
• 首先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诱发肩胛带的选择性运 动,肩胛是近端姿势控制的关键点,提高肩胛稳定性,为上 肢的滞空能力及在腕和手进行功能性活动时提供支撑和稳定 ,从而可以更好地诱发上肢的随意运动。
•3、骨盆及髋关节姿势控制训练
• 骨盆和髋关节是下肢的近端姿势控制关键点,站立时通 过调整骨盆、 髋关节位置可以纠正膝过伸及腰椎前弯;坐位 下通过调整骨盆、髋关节位置可以提高躯干的抗重力伸展能 力及躯干与骨盆的分离运动
• 4、颈椎排列,触诊棘 突,观察其排列是否 整齐。触诊时,一手 固定额头。在做颈椎 棘突触诊时,因为项 韧带在棘突上覆盖, 所以触诊不太容易。
•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5、肩膀的高度,观察肩膀 是否等高?涉及肌肉为肩 胛提肌和斜方肌的上部纤 维。在偏瘫患者中,由于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肌 肉张力问题,大部分会导 致偏瘫侧肩下沉。
•如果看到手掌范围越大,表 明肱骨内旋程度越大。肱骨 内旋,可造成或加重肩痛。
•17、腰椎,观察腰椎是否有 侧弯的现象。
•弯曲可能是由于外伤、肌力 不平衡、肌张力或单侧骨盆 上抬。
•18、骨盆轮廓,观察骨盆两 侧是否等高,是否有倾斜?
•通过调整骨盆的位置,可以 改善姿势不平衡的情况,不 管是上半身不平衡还是下半 身不平衡,让骨盆回到正中 位置,都可以帮助改善。
2、头部和颈部倾斜, 观察较简单,头是否偏 向一边,颈部是否侧弯 ?
临床意义与第一个相 同。需要注意的是患有 肩痛的病人,会下意识 的将头倾向疼痛一边, 造成头和颈部倾斜。
3、颈椎旋转,观察患 者的头是否朝向正前方 ,或是稍微转向左或右 ?后面观察患者脸部左 侧与右侧的大小。涉及 肌肉为胸锁乳突肌、斜 角肌和肩胛提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