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要求必测

合集下载

监控量测作业要求

监控量测作业要求

监控量测作业要求1、量测项目监控量测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必测项目在采用新奥法修建的隧道中必须进行,选测项目应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确定。

1)必测项目应包括下列项目:(1)洞内外观察;(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3)拱顶相对下沉量测;(4)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2)选测项目应包括下列项目:(1)围岩内部变形量测;(2)锚杆轴力量测;(3)围岩压力量测;(4)支护、衬砌应力量测;(5)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6)围岩弹性波速度测试;2、监控量测作业1)洞内观察:(1)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以及地表观察;(2)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以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3)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4)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观察;2)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1)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应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如位移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大量测频率。

(2)测点布置见下图:(3)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程重要性等确定,宜为10~50m,在Ⅰ~Ⅱ级围岩的隧道中可适当加大测点间距;(4)净空变形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 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读数;(5)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

拱顶量测后视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6)量测应选择精度适当、性能可靠、使用及携带方便的仪器。

变形量测可选用电阻式或电感式仪器,仪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标定;(7)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的条件确定。

监控量测基本要求 (2)

监控量测基本要求 (2)

4、在富水岩溶发育区每循环必须按设计认真实施,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 信息,严禁盲目装药放炮;
5、钻到溶洞和岩溶水时,应视情况采用超前地质钻探和其他探测手段,查明 情况,确保 施工安全,为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6、加深炮孔探测严禁在爆破残眼中实施。
监控量测点埋设中的问题
监控量测点埋设不规范
监控量测点违规焊在钢架 上,无反光片
监控量测标志埋设要求及保护措施
监控量测标志埋设要求及保护措施
隧道监控量测点布置图
隧道监控量测点的埋设基本要求
这里的100mm是入岩长度,不 包括初期支护厚度
监控量测标志埋设要求及保护措施

二、测点保护措施 1、各类测点应及时埋设,地表沉降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埋设,顶拱下沉点、 水平收敛点应在初期支护后及时埋设,隧底监测点应在仰拱施工完成后埋设; 2、各类测点在埋设稳定后及时通知测量队进行初始值观测; 3、各类测点应按设计断面进行埋设;

量测标示牌填写说明:断面里程、围岩类别、埋设时间、 保护责任人由隧道施工队技术人员填写(设置专人负责); 管理等级、变形量由测量队计算后及时通知隧道施工技术 人员填写。
监控量测的频率及测线要求
位移速度确定监控量测频率
表2-5-监控量测必测项目仪器要求表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监控量测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处理及反馈系统
数据采集

断面测点布置好后即可通过各种监控量测仪表进行数据的 采集工作。现场数据采集工作应有两名专职人员负责,测 取的读数记录在预先设计好的原始记录表中,每个数据至 少测读两次,同时记录下当时的施工情况,还要监控量测 断面距掌子面的距离,及本次监控量测的具体日期和时间, 最后原始记录表中要有两名测试人员的签名。每次采集的 数据,测试人员要立即交数据处理员输入计算机进行初步 分析处理。为了满足分析数据的需要,参考规范中的要求。

项目八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项目八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项目八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本项目提要: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抗拔力四项,是用以判断围岩的变化情况,测定支护结构工作状态,为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并通过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来指导设计、施工的经常性量测。

这类量测方法较简单,费用较少,可靠性较高,但对监视围岩稳定性、指导设计与施工却有直接意义。

故本项目主要讲述洞内外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洞周收敛、拱顶和锚杆抗拔力的量测,以及测点布置、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

任务一洞内观察与地质素描一、洞内观察实践证明,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于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开挖工作面(又称掌子面)附近初期支护状况的观察和裂缝描述,对于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检验也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将该两项观察规定为各类围岩都应采用的第一项必测项目。

在公路隧道工程中,开挖前的地质勘探工作很难提供非常准确的地质资料,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前进的开挖工作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状态应进行目测,对开挖后围岩动态,以及被覆后围岩动态也应进行目测,这一点在新奥法量测项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观察目的细致的目测观察,对于监视围岩稳定性是既省事而作用又很大的监测方法,它可以获得与围岩稳定状态有关的直观信息,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目测观察是新奥法量测中的必测项目。

隧道目测观察的目的是:(1)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2)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依据。

(3)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

2.目测观察内容(1)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进行目测,主要是了解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①岩质种类和分布状态,分界面的位置和状态。

②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③地层时代及产状。

③节理性质、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向性,断面状态特征,充填物的类型和产状等。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监控量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监控量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预控措施,必须规范监控量测的实施,加强监控量测管理,为施工生产提供第一手可靠资料,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监控量测基本要求第二条监控量测数据必须真实、连续、有效,复核到位,严禁弄虚作假。

第三条建立健全监控量测管理体系。

第四条监控量测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方案要求(频率、点位、断面)布点量测。

做到三及时(布点及时、观测及时、反馈及时),二统一(形式统一、断面统一),四固定(仪器、人员、线路、量测时间基本固定)。

第五条监控量测点位及断面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确保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工程自身关键部位造成的影响。

第六条监控量测的测设时所用控制点应为隧道控制点或专用控制点,须纳入导线点一并进行复核和复测。

第七条监控量测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保证其精度和可靠性,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校和鉴定。

第八条监测数据原始数据必须有完整清晰的记录,包括图表,曲线,文字报告等,以保证监控量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量测数据的采集是量测过程中的最基本环节,是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的基础,量测人员要确保每个细节准确可靠,包括读数准确、记录规范、详细等。

第三章监控量测测点验收制度第十条监控量测点位的布设由监控量测人员按照监控量测方案和实施细则进行编制技术交底,明确断面里程,布设点位数量。

点位布设由各工点技术人员核实断面里程,具体布设工作由作业队负责具体埋设工作,班组长进行督促,工点副经理协调落实,监控量测人员验收。

第十一条如遇洞内工法调整或围岩变更,工点技术人员及时联系监控量测人员,并提出布点和断面布设建议,监控量测人员重新对变更里程进行重新交底,交底有工程部长复核后下发实施。

第四章监控量测点位保护制度第十二条监控量测点位布置完成后,应立即悬挂醒目的标识牌,以示警戒,防止人员、设备等误碰,造成测点损坏。

第十三条禁止在监控量测点位上悬挂电线,及其他重物。

第十四条现场的技术人员、施工员、监控量测人员发现后,应立即制止和安排清除。

隧道监控量测

隧道监控量测

一、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步距,五级围岩和黄土隧道5米,四级围岩10米,三级围岩30米。

2、监控量测点埋设: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

拱顶下沉1个。

3、埋点要求:点的制作和埋设要按业主要求施做,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要埋在同一里程断面上,水平收敛2组。

水平收敛的每组2个点要在同一水平面上。

点不得焊在拱架上。

埋设的监控点不能露出太多,喷完混凝土整好露出整个三角就可以,每个监控点埋设完成后必须用油漆做好标识。

4、数据的采集及整理:点在埋设完12小时内(在断面开挖放炮前)进行初始读数采集。

采集完的初始读数要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在采集数据时与现场监理工程师一起。

现场要随时观测温度以便数据处理改正。

以后的观测按监控量测规范施做,到收敛沉降速率达到0.1~0.15毫米、平均变形达到85%或在二衬挂防水板前停止观测。

上下导开挖时观测时间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一线时间基本一致,三导坑开挖时拱顶下沉、水平收敛1、2线时间均不同。

不管是上下导还是三导坑施工结束时间在同一天。

5、资料整理:每天观测的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对于没天变形量大于5毫米的和累计变形达到100毫米的要停止施工,将数据和资料上报项目部和监理,等待处理意见后在施工。

对于观测次数未能达到要求的,比如1天1次,观测是由于施工或时间的愿因中间可采用内插法。

每个断面观测完,变形稳定后将资料整理好报现场监理和监理站签字后归档。

资料不得做假资料或不测数据在家编资料。

6、监控量测牌:个分部都有统一的监控量测牌是业主下发的,没个断面要挂四个,水平收敛的四个点,牌上要标明里程,埋设时间,人员,初始读数等。

初始读数为你观测的尺的读数加电子显示的读数,尺为12.35,电子显示为2.356,牌上就写12.3756,不是温度改正后的数。

牌要挂整齐。

牌有顺坏的和不干净的要及时更换。

必须保证检查是完好无缺,干净整洁。

7、对于监控点损坏的或埋设不标准的要重新埋设重新测量数据。

损坏的要及时布设及测量。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一、监控量测的内容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A和选测项目B两大类。

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浅埋暗挖法各种监控量测项目的简介见表10-1。

(1)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1次,主要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

(2)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岩溶发育区段地表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地表植被变化等。

表10-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注:b—隧道开挖宽度;h—隧道埋深。

二、监控量测的方法(一)目测观察1.目的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开挖前的地质勘探工作很难提供非常准确的地质资料,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开挖面附近围岩的性质、状态进行目测。

另外,对开挖后初期支护稳定状态进行目测,也是监控量测中的重要项目。

2.目测观察的内容开挖后对无支护围岩的目测内容包括:(1)围岩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构面位置和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几何特性、节理裂隙的填充物的性质和状态等。

(2)开挖工作面的围岩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掉块现象。

(3)是否有涌水、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地下水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色度等)。

开挖后对已支护段的目测内容包括:(1)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

(2)喷射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

(3)钢拱架有无被压屈现象。

(4)是否有底鼓现象。

3.目测结果如果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监控量测点的各项监控量测数据,及时综合观察测量数据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监控量测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监控量测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监控量测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一、量测项目及要求隧道监控量测项目一般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包括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周边收敛、拱顶下沉以及地质超前预报;选测项目包括地表下沉、岩体内部位移、围岩压力、锚杆拉拔力以及钢支撑内力外力测试。

必测项目的量测工具、断面布置、量测频率如下:①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一般在岩体开挖初期支护施作后进行,采用地质罗盘对结构面产状、裂缝、岩性进行观察和描述。

②周边收敛:联合运用测杆和收敛计来量测隧道洞周的位移收敛情况。

一般情况下,每10~5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有2~3对测点。

在断面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③拱顶下沉:采用水平仪、水准尺或测杆来监测拱顶的下沉情况。

一般情况下,每10~5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有2~3对测点。

在断面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④地质超前预报:采用超前预报仪TSP 202。

一般情况下,每隔100~150m 对隧道断面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

选测项目的量测工具、断面布置、量测频率如下:①地表下沉:采用精密水平仪来监测地表的下沉趋势。

一般在与洞轴线正交的平面内布设一定数量的测点。

当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小于两倍洞距时,监测频率宜1~2次/天;当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小于5倍洞距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当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大于5倍洞距时,监测频率宜1次/周。

②围岩内部位移:在代表性地段的洞内钻孔安设单点或多点位移计,每断面设置2~11个测点。

在断面开始监测的15天之内,监测频率宜1~2次/天;监测16天~1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次/2天;监测1~3个月时,监测频率宜1~2次/周;监测超过3个月后,监测频率宜1~3次/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1. 引言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工程过程,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和质量,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包括地表沉降、隧道位移、应力应变等。

2. 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由于土层的挤压和沉降导致。

地表沉降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还会对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地表沉降监测是隧道施工监控的必测项目之一。

地表沉降监测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

常用的地表沉降监测方法包括测点法、全站仪法、激光测距法等。

测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在地表设置固定标志点,定期测量标志点的沉降情况。

全站仪法和激光测距法则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表沉降的监测。

监测仪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精度、稳定性、自动化程度等因素。

3. 隧道位移监测隧道位移是指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水平和垂直位移。

隧道位移监测是隧道施工监控的重要内容,可以及时发现隧道的变形情况,避免隧道结构的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隧道位移监测常用的方法包括测点法、测斜法、测倾法等。

测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在隧道内外设置固定测点,定期测量测点的位移情况。

测斜法则是通过在隧道内外设置测斜管,测量隧道的倾斜角度。

测倾法是通过在隧道墙壁上设置倾斜计,测量隧道的倾斜情况。

4. 应力应变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变化会导致隧道周围的应力应变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对隧道结构产生影响。

因此,应力应变监测是隧道施工监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用的应力应变监测方法包括应力计法、应变计法、压力计法等。

应力计法通过在隧道壁面或地表上设置应力计,测量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应变计法则是通过在隧道壁面或地表上设置应变计,测量应变的大小和方向。

压力计法是通过在隧道附近地层中设置压力计,测量地层的应力情况。

5. 温度湿度监测温度湿度的变化会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温度湿度的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监控量测要求(必测)

监控量测要求(必测)

监控量测要求(必测)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1、监控量测⽬的在隧道施⼯期间实施监测,是加强⼯程安全质量管理,防⽌重⼤事故发⽣的有⼒措施。

通过监测⼯作为业主及施⼯⽅提供及时、可靠的安全、质量信息,及时准确预报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科学指导设计和施⼯,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的根本⽬的。

主要有以下⼏点:(1)确保安全;(2)指导施⼯;(3)修正设计;(4)积累资料。

2、监控量测依据(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2014);(2)《公路隧道施⼯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公路隧道施⼯技术规范细则》JTG/T F60-2009;(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5)《⼯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监控量测内容3.1监控量测项⽬隧道监测⼯作的主要内容见表3.1。

表3.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表《公路隧道施⼯技术规范(JTG F60—2009)》注:依据《公路隧道施⼯技术规范》JTG F60—2009;b—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

3.2监控量测频率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的量测频率主要根据规范、位移速度和量测断⾯距开挖⾯距离确定,见表3.1,当按表3.1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差异时,取较⾼的量测频率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也可以参考表3.2、3.3量测间隔时间来确定。

施⼯状况发⽣变化时(各开挖、⽀护⼯序衔接),增加量测频率。

选测项⽬量测频率基本与必测项⽬相同。

表3.2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表3.3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距离)注:b-隧道开挖宽度,d-天。

各项量测作业,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5~20d结束。

4 测点布置及量测⽅法4.1洞内、外观察隧道掌⼦⾯每次爆破后和初喷后通过⾁眼观察、地质罗盘和地质锤检查,描述和记录围岩地质情况:岩性、岩层产状、裂隙、地下⽔情况、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

监控量测基本要求(2)

监控量测基本要求(2)

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
(1)力学计算法
支护系统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与进度的关键。可以通过力学计算来调 整和确定支护系统。力学计算所需的输入数据则根据现场量测数据来 推算。
(2)经验法
此法也是建立在现场量测的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根据经验建立一些 判断标准来直接根据量测结果或回归分析数据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 支护系统的工作状态。在施工监测过程中,数据“异常”现象的出现 可以作为调整支护参数和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的依据。何为“异 常”,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工程条件(例如围岩地层、埋深、隧道断 面、支护、施工方法等)建立一些根据量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 系统的工作条件进行判断的准则:
超前地质预报炮孔探测
一、加深炮孔探测 加深炮孔探测时利用风钻在隧道开挖工作面钻小孔径浅孔获取地质信息。 二、加深炮孔探测使用范围 加深炮孔探测适用于隧道的超前地质探测。 三、加深炮孔探测工作要求 1、每断面均匀选取3孔,外插角1~3°; 2、孔径宜与爆破孔相同; 3、加深炮孔至5m进行超前探测; 4、在富水岩溶发育区每循环必须按设计认真实施,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反馈
监控量测标志埋设要求及保护措施
监控量测标志埋设要求及保护措施
隧道监控量测点布置图
隧道监控量测点的埋设基本要求
这里的100mm是入岩长度,不 包括初期支护厚度
监控量测标志埋设要求及保护措施
二、测点保护措施 1、各类测点应及时埋设,地表沉降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埋设,顶拱下沉点、
水平收敛点应在初期支护后及时埋设,隧底监测点应在仰拱施工完成后埋设; 2、各类测点在埋设稳定后及时通知测量队进行初始值观测; 3、各类测点应按设计断面进行埋设; 4、注意测点的保护,不得破坏,不得在测点上架设电线等用作其他用途; 5、测点破坏之后应及时补埋,并通知测量队进行复测,重新确定初始值; 6、每个断面应该悬挂标示牌,并在测点外围用醒目的油漆等标识,防止机械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一、监控量测基本规定1、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行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献中。

2、监控量测设计应涉及以下内容:(1)拟定监控量测项目;(2)拟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3)拟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解决与分析技术。

4、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规定相对稳定,以保证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

5、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涉及以下重要内容:(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编制实行细则;(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6、监控量测实行细则应报监理、业主,经批准后实行,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

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7、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

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8、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辨认,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9、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监控量测数据应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用补救措施,并具体做出记录。

10、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规定,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尔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查分析。

11、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二、监控量测技术规定1、监控量测应达成下列目的:(1)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拟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王家麻窝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观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侧线数,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Ⅴ级5m。

(2)、地表沉降监测适用于隧道浅埋段,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本隧暗洞段600m 均为浅埋地段,应开展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沉降观测点纵向间距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布置。

各项监控量测点的具体布置原则、量测断面、量测频率以及控制基准等要求详见《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对监控量测数据应用应严格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分级,位移管理分级指导施工管理及支护等措施。

何家岩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全隧施工期间应开展监控量测,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并对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判别,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测线数,各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V 级5m ,IV 级10m ,III 级30m 。

(2)地表沉降监测适用于地表浅埋段,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本隧进口DK108+186~+220 段34m 及出口DK110+000~+095 段95m,为隧道浅埋地段,应开展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布置。

各项监控量测点的具体布置原则,量测断面,量测频率以及控制基准等要求详见《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对监控量测数据应用应严格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分级,位移管理分级指导施工管理及支护等措施。

明硐一号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观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侧线数,各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Ⅴ级5m,Ⅳ级10m,Ⅲ级30m. Ⅱ级围岩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整理)项目八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整理)项目八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

项目八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本项目提要: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抗拔力四项,是用以判断围岩的变化情况,测定支护结构工作状态,为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并通过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来指导设计、施工的经常性量测。

这类量测方法较简单,费用较少,可靠性较高,但对监视围岩稳定性、指导设计与施工却有直接意义。

故本项目主要讲述洞内外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洞周收敛、拱顶和锚杆抗拔力的量测,以及测点布置、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

任务一洞内观察与地质素描一、洞内观察实践证明,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于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开挖工作面(又称掌子面)附近初期支护状况的观察和裂缝描述,对于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检验也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将该两项观察规定为各类围岩都应采用的第一项必测项目。

在公路隧道工程中,开挖前的地质勘探工作很难提供非常准确的地质资料,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前进的开挖工作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状态应进行目测,对开挖后围岩动态,以及被覆后围岩动态也应进行目测,这一点在新奥法量测项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观察目的细致的目测观察,对于监视围岩稳定性是既省事而作用又很大的监测方法,它可以获得与围岩稳定状态有关的直观信息,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目测观察是新奥法量测中的必测项目。

隧道目测观察的目的是:(1)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2)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依据。

(3)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

2.目测观察内容(1)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进行目测,主要是了解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①岩质种类和分布状态,分界面的位置和状态。

②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③地层时代及产状。

③节理性质、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向性,断面状态特征,充填物的类型和产状等。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七标五分部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一、工程概况北山隧道位于合福铁路安徽段绩溪县境内,起讫里程DK252+000~DK261+464.12。

本隧为双线隧道,全长9464.12m,隧道内设单面连续下坡,坡度分别为20‰、12.5‰,坡长分别为7550m、4500m,变坡点里程DK258+200。

隧道进口DK252+000~DK253+699.43段位于右偏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8000m、7995m;隧道洞身DK255+604.61~D261+220.36段位于右偏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7000m、6995m;DK261+501.41~隧道出口段位于右偏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分别为5500m和5495m。

主要围岩为Ⅱ级围岩855m、Ⅲ级4930m、Ⅳ级2735m、Ⅴ级876.12m。

洞身最大埋深约473 m,最小埋深约3 m。

隧址区属于中低山丘陵地貌,为构造剥蚀山地,自然边度为25°- 45°,测区内沟谷纵横、植被发育、灌木杂草丛生。

进口段相对较平缓,中部和出口段地形陡峻,多悬崖峭壁,多为乔木及灌木,局部辟为毛竹林及茶园,进出口及中部低洼处有村落分布,房较密集,中部分布零星房屋,低洼处均有小河或小溪。

进口段一般为20°~30°,局部沟谷坡度达45°,出口段地形较陡峭。

二、监控量测目的1、监测围岩变形和压力情况,验证支护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2、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稳定的依据,确定二衬的施作时间。

3、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提供围岩和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三、监控量测作业1、监控量测项目a、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见表一:表一: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测量仪器备注1 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2 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3 净空变化收敛仪、全站仪4 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隧道浅埋段b、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

监控量测作业标准要点

监控量测作业标准要点

监控量测作业标准要点如下仅介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中的必测项目,选择项目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科研项目的开展进行选择监测。

1、围岩地质素描①监测方法:开挖后对掌子面和开挖轮廓面的围岩地质进行观察和记录。

先是细致地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岩性、岩体结构特征(岩层产状、层厚、层数,节理产状、长度、宽度,裂隙走向、缝宽、填充情况、数量等)、特殊构造带的发育和扩展情况、渗漏水情况、岩体结构类型等,初步判断围岩级别,再采用地质罗盘对围岩产状进行走向和倾角数据量测。

进行摄相,并将量测结果进行记录,形成地质素描。

最后取样进行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检测。

②监测频率:每次开挖后进行。

③监测仪器:地质罗盘、放大镜、小铁锤、数码相机。

④资料记录:地质监测记录表、数码相片。

2、拱顶下沉量测①量测断面间距要求:Ⅴ级围岩按 5~20m 一个断面、Ⅵ级围岩按 20~40m 一个断面,Ⅲ级围岩按 40~100m 一个断面,Ⅰ、Ⅱ级围岩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同时保证同一围岩类别内每 50m 设一个量测断面,每种围岩类别内不少于 2 个量测断面。

②量测点布置:开挖和初期支护完成后,距掌子面 2m 范围内,在隧道中线拱顶部位设 1 个带挂钩的锚桩,测桩埋深约 30cm,锚桩用φ6圆钢加工。

锚桩不能与钢架或钢筋网、锚杆焊接,埋设牢固可靠。

③量测方法:用精密水平仪,水准尺对测点进行测量,利用读数差系列数据组合,分析判断。

④量测频率:按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同时满足下表要求,变形异常时,需加大频率。

⑤量测仪器: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⑥量测记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记录表⑦信息反馈:从量测数据及时反馈技术负责人或项目总工。

3、周边收敛量测①量测断面间距:Ⅴ级围岩按 5~20m 一个断面、Ⅵ级围岩按 20~40m 一个断面,Ⅲ级围岩按 40~100m 一个断面,Ⅰ、Ⅱ级围岩根据实际情况布设,同时保证同一围岩类别内每 50m 设一个量测断面,每种围岩类别内不少于 2 个量测断面,并布置在与拱顶下沉同一断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控量测要求必测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
拱顶下沉
地表下沉
1、监控量测目的
在隧道施工期间实施监测,是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

通过监测工作为业主及施工方提供及时、可靠的安全、质量信息,及时准确预报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科学指导设计和施工,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根本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确保安全;
(2)指导施工;
(3)修正设计;
(4)积累资料。

2、监控量测依据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2014);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细则》JTG/T F60-2009;
(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监控量测内容
监控量测项目
隧道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见表。

表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注: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b—隧道开挖宽度,—隧道埋深。

监控量测频率
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的量测频率主要根据规范、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确定,见表,当按表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取较高的量测频率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也可以参考表、量测间隔时间来确定。

施工状况发生变化时(各开挖、支护工序衔接),增加量测频率。

选测项目量测频率基本与必测项目相同。

表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表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
注:b-隧道开挖宽度,d-天。

各项量测作业,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5~20d结束。

4 测点布置及量测方法
洞内、外观察
隧道掌子面每次爆破后和初喷后通过肉眼观察、地质罗盘和地质锤检查,描述和记录围岩地质情况:岩性、岩层产状、裂隙、地下水情况、围岩完整性与稳定性。

判断围岩级别是否与设计相符,必要时应拍照,测量地下水流量,观察支护效果。

隧道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
(1)围岩周边位移量测
在预设点的断面,隧道开挖爆破以后,沿隧道周边初期支护拱腰和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

测桩埋设深度30cm,钻孔直径φ42,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

测桩单幅每断面2组共4根(采用二台阶施工时为4根)。

一般采用钢尺式水平位移仪量测周边位移变形。

在选测项目量测断面位置应有测点布置。

其单幅断面测点、测线布置见图4-1。

(2)拱顶下沉量测
拱顶下沉量测是在隧道开挖施工初期支护后的拱顶及轴线左右各2~3m共设3个带挂钩的锚桩,测桩埋设深度30cm,钻孔直径φ42,用快凝水泥或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头需设保护罩。

一般采用精密的水准仪、钢圈尺量测拱顶下沉,其单幅断面测点、测线布置见图4-1。

图4-1拱顶下沉及周边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
隧道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布设原则
表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间距
Ⅳ10~30
Ⅲ30~50
注:Ⅱ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表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量测测线数
地段
一般地段特殊地段
开挖方法
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
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分部开挖法每分部一条水平测CD或CRD法上部、双侧壁导坑法左右侧部,
地表下沉监测
地表下沉监测设于隧道洞口浅埋地段,沿隧道轴线方向设1~2个量测断面,断面间距15m~20m。

在选定的量测断面区域,首先应设一个通视条件较好、测量方便、牢固的基准点。

地面测点布置在隧道轴线及其两侧,每个断面7~10个测点。

测点应埋水泥桩,测量放线定位,用精密水准仪或全站仪量测。

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深
与隧道
开挖高
度之和
处开
始,直
到衬砌
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地表沉降测桩布置见图4-2。

图4-2 地表沉降测点布置图
5 监测数据管理措施
(1)变形监测项目管理基准
针对隧道监控量测,建立监测变形管理等级标准,管理等级分三等,其等级划分及相应基准值见表和表。

通过对监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来判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指导施工。

表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表
为实测变形值,Un允许变形值,见表“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

注:① U
② Un的确定:Un的确定应考虑围岩类别、隧道埋置深度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条件选择。

表结构允许相对位移表(%)
注:相对位移指实测位移值与两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下沉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规定,进行围岩稳定判别,其判据如下所示:
根据位移速度变化判别:周边变化速度持续大于1.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周边变化速度小于0.2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2)二次衬砌施工条件
隧道位移监控量测结果必须同时达到下列三项标准时,才可以进行二次衬砌施作:
①隧道周边位移水平位移速度小于d;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小于d。

②隧道周边水平位移速度,以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③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