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学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汉语语法研究概况课件
•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 不成。”
• 《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 之宜,異於約謂之不宜。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 定俗成謂之實名。”
• 一些学者在给经书作注时,注意一些词的用法。 • 《春秋∙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 • 《春秋∙庄公十年》:三月,宋人迁宿。
二、草创期
• 二、草创期(1898~1936)
• 马建忠(1845~1900)1875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摹 仿拉丁语系著《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这是 中国语法学创立的标志。
• 此后,中国语法著作风起云涌。有五种类型: • 1、验证派。以英语作蓝本,用汉语进行论证。代表:
严复《英文汉语》用汉语解释英语语法。 • 2、摹仿派。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完全仿照《马氏文
• 2、出版新著作:如陈望道《文法简论》(1978)、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朱德熙《现 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
• 3、开始研究外国新理论,如转换生产语法,生成语义 学。
• 4、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开展。
• 中国古代的语法研究颇具特色,系统的语法研究虽然迟 迟未至,虚词的研究却十分发达。主要原因有二:
三、革新时期
• 三、革新时期(1936~1949)
• 1936年,王力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标志汉语研 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陈望道发起关于文法的讨论《中国文法革新论丛》, 出现了三部专著。
•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0) •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 •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5年成,1948年上海开明
•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951) • 吕叔湘《语法学习》(1951) • 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
• 《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 之宜,異於約謂之不宜。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 定俗成謂之實名。”
• 一些学者在给经书作注时,注意一些词的用法。 • 《春秋∙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 • 《春秋∙庄公十年》:三月,宋人迁宿。
二、草创期
• 二、草创期(1898~1936)
• 马建忠(1845~1900)1875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摹 仿拉丁语系著《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这是 中国语法学创立的标志。
• 此后,中国语法著作风起云涌。有五种类型: • 1、验证派。以英语作蓝本,用汉语进行论证。代表:
严复《英文汉语》用汉语解释英语语法。 • 2、摹仿派。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完全仿照《马氏文
• 2、出版新著作:如陈望道《文法简论》(1978)、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朱德熙《现 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
• 3、开始研究外国新理论,如转换生产语法,生成语义 学。
• 4、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开展。
• 中国古代的语法研究颇具特色,系统的语法研究虽然迟 迟未至,虚词的研究却十分发达。主要原因有二:
三、革新时期
• 三、革新时期(1936~1949)
• 1936年,王力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标志汉语研 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陈望道发起关于文法的讨论《中国文法革新论丛》, 出现了三部专著。
•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0) •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 •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5年成,1948年上海开明
•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951) • 吕叔湘《语法学习》(1951) • 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用法、句子的结 构等方面。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语法较为复杂,词语的词性、时态等变化较多,句子结构也较为多样; 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较为简单,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结构也更加规范和统一。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语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02
现代汉语的词类
名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详细描述
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如“人”、“书”、“学校”、“思想”等。名词可以根 据其性质和特点进一步分类,如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抽象名词等。
动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如“吃”、“跑”、“是”、“有”等。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 动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或状态,如“美丽的”、“高大 的”、“有趣的”等。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 容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定语形容词和谓语形容词。
副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的词
详细描述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如“ 非常”、“刚刚”、“慢慢地”等。副词可以分为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方式副词等。
现代汉语语法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地域文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方言和语言习惯对现代汉语语法产生了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风格。例如,南方地区的语 言较为婉转、细腻,北方地区的语言则更加直白、简洁。
现代汉语语法对地域文化的传播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语法较为复杂,词语的词性、时态等变化较多,句子结构也较为多样; 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较为简单,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结构也更加规范和统一。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语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02
现代汉语的词类
名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详细描述
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如“人”、“书”、“学校”、“思想”等。名词可以根 据其性质和特点进一步分类,如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抽象名词等。
动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如“吃”、“跑”、“是”、“有”等。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 动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或状态,如“美丽的”、“高大 的”、“有趣的”等。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 容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定语形容词和谓语形容词。
副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的词
详细描述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如“ 非常”、“刚刚”、“慢慢地”等。副词可以分为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方式副词等。
现代汉语语法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地域文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方言和语言习惯对现代汉语语法产生了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风格。例如,南方地区的语 言较为婉转、细腻,北方地区的语言则更加直白、简洁。
现代汉语语法对地域文化的传播
《现代汉语语法词类》PPT课件
h
11
一、语法的内容
•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 1、词法
•
词法主要是指词的结构方式、词形变
化和功能分类的规律。
h
12
语法的内容
• 2、句法主要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 成和变化的规则。
• 句法主要包括:
• 短语结构规则 • 句法结构规则 • 句类、句型 • 复句、句群等内容。
h
13
二、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 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 南侧。(主谓关系)
• 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偏正关系)
h
19
三、语法学(本页以下学科史内容略)
• (一)词法学和句法学 • (二)描写语法学和解释语法学 • (三)普通语法学和个别语法学 • (四)历时语法学与共时语法学 • (五)理论语法学与教学语法学
h
20
(一)描写语法学和解释语法学
• 描写语法学是研究某种语言在相对稳定的 某一历史时期内语法结构模式、结构规律 及其与语义、语用的关系的语法学。
h
21
(一)描写语法学和解释语法学
• 解释语法学是以解释语法结构的深层原因 为目标的语法学。以对语法事实的充分描 写为基础,但解释语法学并不局限于对语 法事实的描写,而是从生理、心理、认知、 思维等角度探讨语法结构形成的深层原因 或机制。
语法与修辞 语法
-----词类-----
h
1
语法部分【学习目标】
•
通过对语法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汉语
语法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语言现
象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分析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
力。
•
1、了解语法的含义
•
2、辨析词和短语
汉语语法学史
第三节 对句法的初步探讨
一、倒装 二、省略 三、对文
第四节 术语演变
一、实字、虚字 二、动字、静字 三、句法、字法、文法、语法
第五节 汉语语法学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语言内部原因 汉语本身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使汉语的语法
特点难于被发现。 二、社会原因 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压制束缚了语法学的发展。 三、学术传统 传统语文学狭隘的实用目的限制妨碍了汉语语法学
第二节 《马氏文通》后的一批文言 语法著作
一、章士钊《中等国文典》(1907) 二、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 三、杨树达《高等国文法》(1930) 四、其他
刘复《中国文法通论》(1920) 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1922)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
一、序曲 胡适《国语文法概论》(1921) 二、现代汉语语法奠基之作《新著国语文法》
分析的第一步》
第二节 海外的汉语语法研究
一、苏联的汉语语法研究 二、美国的汉语语法研究 三、日本的汉语语法研究 四、其它国家的汉语语法研究
第三节 汉语语法学的本体研究
一、汉语语法学评论的开展 二、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 三、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第四节 汉语语法边缘学科的研 究
一、语法和修辞的结合研究 二、语法和逻辑的结合研究 三、语法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研究
第八讲
台湾和海外的汉语语法研究
第一节 台湾的汉语语法研究
一、《中国文法讲话》 二、《中国古代语法》 三、《国语变形语法研究》 四、《主题在国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
(1924) (一)《新著国语文法》的作者 黎锦熙 (二)《新著国语文法》的内容、语法体系 (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
第四节 古今语法比较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ppt课件
几位同学 十几所大学
不同学 很教师 很绅士
(3)名词一般不能用重叠表达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 谓词和其他少数名词是重叠形式,属于语素重叠,是构 词形态,不是构形形态。
* 教室教室
文化文化
羊羊
妈妈 星星
家家
人人
(4)经常用在介词后,组成介词短语。 用桶盛水
在黑板上写字 把书翻开
(5)名词单复数同形,部分指人名词或代词在表复数时, 可加后缀“们”。师范加“们”后不能再受数量短语修饰 。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们”字表定指,一 般名词加们不做宾语。
“语法学”分为“词法”和“句法”两 大部分
1.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词的构成,词形变 化(形态学)。
2.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 型。
(四)语法体系也有两重含义
1. 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 规律的系统性。
2.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不同 的语法学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系统。
(三)划分词类的标准
b.实词和实词组合时的方式如何。
我的老师
我老师
我和老师
*我老师
c.实词之间组成怎样的句法关系。 火车开出站了。 开出了一列火车。 开出的是一列火车。 开出的火车是到重庆的。
(三)划分词类的标准
3)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力;
a. 名词与虚词的组合。
学校的实验楼。 在学校
学校的 师
学校和老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
包括4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 1. 词名词的定义: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等的名称的词。
1)专有名词 老子 周恩来 重庆 大学城
2)普通名词 外汉 飞机 游船 文化 政治
不同学 很教师 很绅士
(3)名词一般不能用重叠表达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 谓词和其他少数名词是重叠形式,属于语素重叠,是构 词形态,不是构形形态。
* 教室教室
文化文化
羊羊
妈妈 星星
家家
人人
(4)经常用在介词后,组成介词短语。 用桶盛水
在黑板上写字 把书翻开
(5)名词单复数同形,部分指人名词或代词在表复数时, 可加后缀“们”。师范加“们”后不能再受数量短语修饰 。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们”字表定指,一 般名词加们不做宾语。
“语法学”分为“词法”和“句法”两 大部分
1.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词的构成,词形变 化(形态学)。
2.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 型。
(四)语法体系也有两重含义
1. 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 规律的系统性。
2.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不同 的语法学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系统。
(三)划分词类的标准
b.实词和实词组合时的方式如何。
我的老师
我老师
我和老师
*我老师
c.实词之间组成怎样的句法关系。 火车开出站了。 开出了一列火车。 开出的是一列火车。 开出的火车是到重庆的。
(三)划分词类的标准
3)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力;
a. 名词与虚词的组合。
学校的实验楼。 在学校
学校的 师
学校和老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
包括4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 1. 词名词的定义: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等的名称的词。
1)专有名词 老子 周恩来 重庆 大学城
2)普通名词 外汉 飞机 游船 文化 政治
汉语语法学简史
主张结构的问主张意义的:怎样知道施受关系的? 主张意义的问主张结构的:任何语法形式都是表示意 义的,所以起决定作用的是意义。意义和结构标准不 一致时,怎么办?
我认识这个人。 这个人我认识。 (黎:宾居句首) 他一口水也不喝。(黎:宾语提到动词前) 前面来了一个人。(黎:倒装主语)
怎样把二者结合起来是难题。
马氏文通往往其实作为第一部系统地研究平和规模已经大大出人意表平和规模已经大大出人意表只要看文通问世二十余无论就内容的充实程度论还通多有逊色对比之下就文通全面论述了古汉语系统建立了汉语语法体系言学史上的座丰碑?马氏文通后又有章杨树达等语法学家的著作杨树达等语法学家的著作氏的著作此处不再详述章士钊刘付陈承泽作但多数影响力不如马作但多数影响力不如马述
B.主语的定义(施事、话题或陈述对象) 王力《主语的定义及其在汉语中的运用》: “主语问题的关键在主语的定义上。关于主 语宾语问题的讨论,我想建议先解决主语的 问题,主语解决了,宾语也跟着解决了。”
说文四大家:
1. 2. 3.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 《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 《说文句读》
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酝酿)时期
1.3 音韵学方面
南朝 沈约《四声谱》将中国的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对中国的声韵学
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隋 陆法言《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开创
句读之学
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
二、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 (1898—1936)
2.1 马建忠《马氏文通》
二哥马建勋早年入李鸿章幕府,司淮军粮台。四哥马 相伯是震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建忠与四哥就 读中西学并重的天主教耶稣会徐汇公学,学习法文和拉 丁文等课程,同时准备科举。受1854年至1860年第二次 鸦片战争的影响,他“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 者”,进入耶稣会初学院做修士,继续学习拉丁文、法 文、英文和希腊文等。经过十余年的刻苦努力,成了一 位“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 拉丁古文,无不兼通”的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马建忠 作为当时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之一也在探索科学救国的 道路,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知识的载 体——汉语太难,难的原因是“隐寓”在汉语中的“规 矩”(语法规则)没有被揭示出来。这就使得国人“积 四千余载之智慧材力,无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载道所以明 理之文”。这样,要想与“达道明理之西人相角逐焉, 其贤愚优劣有不待言矣”。
我认识这个人。 这个人我认识。 (黎:宾居句首) 他一口水也不喝。(黎:宾语提到动词前) 前面来了一个人。(黎:倒装主语)
怎样把二者结合起来是难题。
马氏文通往往其实作为第一部系统地研究平和规模已经大大出人意表平和规模已经大大出人意表只要看文通问世二十余无论就内容的充实程度论还通多有逊色对比之下就文通全面论述了古汉语系统建立了汉语语法体系言学史上的座丰碑?马氏文通后又有章杨树达等语法学家的著作杨树达等语法学家的著作氏的著作此处不再详述章士钊刘付陈承泽作但多数影响力不如马作但多数影响力不如马述
B.主语的定义(施事、话题或陈述对象) 王力《主语的定义及其在汉语中的运用》: “主语问题的关键在主语的定义上。关于主 语宾语问题的讨论,我想建议先解决主语的 问题,主语解决了,宾语也跟着解决了。”
说文四大家:
1. 2. 3. 4.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 《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 《说文句读》
一、汉语语法学的萌芽(酝酿)时期
1.3 音韵学方面
南朝 沈约《四声谱》将中国的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对中国的声韵学
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隋 陆法言《切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开创
句读之学
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
二、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 (1898—1936)
2.1 马建忠《马氏文通》
二哥马建勋早年入李鸿章幕府,司淮军粮台。四哥马 相伯是震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创办人。马建忠与四哥就 读中西学并重的天主教耶稣会徐汇公学,学习法文和拉 丁文等课程,同时准备科举。受1854年至1860年第二次 鸦片战争的影响,他“决然舍其所学,而学所谓洋务 者”,进入耶稣会初学院做修士,继续学习拉丁文、法 文、英文和希腊文等。经过十余年的刻苦努力,成了一 位“善古文辞,尤精欧文,英、法现行文字以至希腊、 拉丁古文,无不兼通”的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马建忠 作为当时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之一也在探索科学救国的 道路,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知识的载 体——汉语太难,难的原因是“隐寓”在汉语中的“规 矩”(语法规则)没有被揭示出来。这就使得国人“积 四千余载之智慧材力,无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载道所以明 理之文”。这样,要想与“达道明理之西人相角逐焉, 其贤愚优劣有不待言矣”。
汉语语法学简史
(二)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新著国语文法》
《新著国语文法》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对现代汉语进行 系统而完整研究的第一部语法力作,作者黎锦熙,出版于 1924 年。它主要是依照纳斯菲尔德(J.C.Nesfield)r 的 《英语语法》。与《马氏文通》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 1、区分了“词”和“字”的概念。 ? 2、建立了“句本位”理论的语法体系框
总结起来,结构主义语法对汉语语法研 究的影响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 划分词类标准的变化。 由传统语法的意义标准,转为结构分布(即功能)标准。
② 句法分析上引进了层次分析法。 ③ 增加了“语素”这级语法单位。 ④ 重视语序分析。
如主语宾语的确定,传统语法以意义为标准,而在结构 主义语法影响下,以语序为主要依据。
(1)人脑好像一部电脑,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当输入 一定的语言材料,它就会自动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 统,然后用这套规则系统产生出无数新的合法的句子来。
(2)语言学家要研究的就是这种语言能力,语法就是 要对这种语言生成的能力进行描写。这种描写不仅是静 态的,而且是动态的,即要探索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3)把语言结构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 部分,并且找出从深层结构如何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 以及制约转换的条件。
⑤ 对某些语法现象认识的改变。 如:“今天晴天。”这个句子在传统语法中认为是省略了
“是”这个动词,因为主观规定名词不能作谓语。结构主义语 法认为这就是一个名词谓语句,名词可以做谓语。
80年代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吸收了较 多结构主义语法的观点。
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语法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回避意义、排斥意义的做法,又难免 使其研究陷入纯形式化和缺乏实用价值的境地。
《新著国语文法》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对现代汉语进行 系统而完整研究的第一部语法力作,作者黎锦熙,出版于 1924 年。它主要是依照纳斯菲尔德(J.C.Nesfield)r 的 《英语语法》。与《马氏文通》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 1、区分了“词”和“字”的概念。 ? 2、建立了“句本位”理论的语法体系框
总结起来,结构主义语法对汉语语法研 究的影响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 划分词类标准的变化。 由传统语法的意义标准,转为结构分布(即功能)标准。
② 句法分析上引进了层次分析法。 ③ 增加了“语素”这级语法单位。 ④ 重视语序分析。
如主语宾语的确定,传统语法以意义为标准,而在结构 主义语法影响下,以语序为主要依据。
(1)人脑好像一部电脑,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当输入 一定的语言材料,它就会自动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 统,然后用这套规则系统产生出无数新的合法的句子来。
(2)语言学家要研究的就是这种语言能力,语法就是 要对这种语言生成的能力进行描写。这种描写不仅是静 态的,而且是动态的,即要探索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3)把语言结构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 部分,并且找出从深层结构如何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 以及制约转换的条件。
⑤ 对某些语法现象认识的改变。 如:“今天晴天。”这个句子在传统语法中认为是省略了
“是”这个动词,因为主观规定名词不能作谓语。结构主义语 法认为这就是一个名词谓语句,名词可以做谓语。
80年代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吸收了较 多结构主义语法的观点。
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语法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回避意义、排斥意义的做法,又难免 使其研究陷入纯形式化和缺乏实用价值的境地。
汉语语法学
• •
6.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包括文化、教育、科技乃至于 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必将对汉语语法 研究提出新的要求。 • 《暂拟系统》和《系统提要》,汉语热, 机器翻译,人工智能,中文信息处理。
• 三、汉语语法学史的分期 • 1. 酝酿时期(西周——1898年) • 2. 草创时期(1898年——1936年) • 3. 探索时期(1936年——1949年) • 4. 发展时期(1949年—1978年) • 5. 创新时期(1978年—— )
•
7. 历史比较语法的奠基人是法国的佛兰 兹· 葆朴,主要著作是《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 和《比较语法》。 • 梵语语法介绍到欧洲,使欧洲的语法研究 发生了一次飞跃,即产生了历史比较语法。 • 19世纪初,由于世界各种语言材料的广 泛搜集,以及梵语语法在语言比较中的运用、 即从历史比较法运用于语法研究开始,并由 此产生出比较语法,从那以后,语法研究才 从那陈旧的、非科学的观点中解放出来,而 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
• (二)国外的汉语语法研究 • 1.前苏联的汉语语法研究 • 俄罗斯人研究汉语,同欧洲其他国家情 况大致相同,也是首先由传教士开始的,到 19世纪才有了较大发展。 • 其中首推毕秋林著《汉文启蒙》。 • 龙果夫(1900—l955,自取中文名)的研究 尤其突出。苏联著名的语言学家、汉学家, 列宁格勒大学教授,对汉话语法和汉语拉丁 化字母研究很有贡献。代表作《现代汉语语 法研究》。
第一篇 汉语语法学的历史分期
简明扼要,晓以全貌。 繁星点点,模仿西语,艰难独 第一章 酝酿时期(西周——1898年) • 王力把这一时期归入“中国传统语文学”范畴。 • 语法研究处于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附庸的地位,目的是为了读懂经书,围绕着释音、训 诂,仅涉及到零星的语法现象,没有形成过一门独立 的学科。 • 语法研究始终没有突破“虚字”研究的范围。讲 “句读”,只为诵读,讲“句法、文法”也只是和修 辞结合的“作文之法”,没有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 没有系统的科学的语法理论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因此, 这种缺乏独立性、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还不足以 建立起一门“汉语语法学”。
汉语语法学史发展轨迹较为清晰
西方语法理论借鉴时期
• 语法学特征及形成原因: • 1开始注重引进普通语言学理论,开展研究 方法的探讨,但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还 很有限。语言学家应用的仍以传统语法研 究的方法为主,结构主义和描写主义的方 法极少。
• 陈望道和方光焘,用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的理论 分析“一线制”和“双轴制”的问题;用共时、 历时的理论阐述文言语法和白话语法的关系问题; 用“广义形态说”和“功能说”来解决词类划分 标准问题。 • 王力清算了前一时期的混淆,明确指出不能用逻 辑的方法代替语言学的方法。 • 对理论的接受和运用都是零散的,没有看到普遍 理论的对研究方法的指导力量。 • 用成分分析分析句子。对语言结构、系统和功能 的研究及层次分析法、扩展法等现代语言学的典 型研究理念和方法都还没有进入汉语语法研究。
• 综合利用几种标准,如邵敬敏: • “确定汉语语法史的分期,必须考虑到以 下三个因素:(1)研究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2)社会变革的影响;(3)语法研究本 身呈现的特点。” • 邵先生的分期便是以(1)为主要标准, (2)做辅助标准,每一时期内部再以(3) 做标准划出几个阶段。
• 探讨汉语语法学研究方法的流变及趋向, 采用汉语语法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变化 进行分期。
• (二)西方语法体系借鉴时期形成的原因 • 1实用主义目的的局限,使最初的研究者目 光不够开阔。 • 最早刺激语法研究产生的是以马建忠为首 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学习西方技术,使国 家富强,就要加强汉语学习,缩短学习时 间,这就需要研究汉语语法,以便于学习。
• 2当时世界语言学理论发展水平的局限。 •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语言学 发展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变动时期。19 世纪末,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主流,研究对 象以印欧语为主。普通语言学理论还未完 整的建立和传播,语言学作为哲学、逻辑 学的附庸性质还广泛存在。 • 3语法研究者从业余到专业的局限。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_PPT课件
盛<满> 打量<一番> 吓<跑> 牵<回去> 抱<起来> 翻了<一阵> (动词+补语)
暗得<很> 大得<多> 好<极>了 热<死>了 (形容词+补语)
(5)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 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 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报纸杂志
老师和同学
改革开放
敬畏 生命 夸奖我 庆祝回归
盖房子 爱好文学 修铁路
热爱生活 写文章 安排工作
说明:动宾短语可以回答 “干什么”等问题。
(3)偏正短语 (修饰语+中心语)
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头起
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其中名词、动词、形
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成分是定语,修饰动词、
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
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热得很。
正确填写
一位戴眼镜( )中年男子,倚在右舷( ) 栏杆旁,默默( )眺望远处( ) 景色,一位眉目开朗( )女人,亲昵( ) 站在他身旁。
三五成群( )鸭子在波光闪闪( ) 水面上游( )好自在。
7
正确填写
一位戴眼镜( )的中年男子,倚在右舷( ) 栏杆的旁,默默( )眺望地远处( ) 的 景色,一位眉目开朗(的)女人,亲昵( 地) 站在他身旁。
的同学。
2、我们‖ [必须在天亮以前] 到达(上级指定的)地点。
从结构关系看,短语可以分为 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后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 的字短语等。
(1)主谓短语 (主语+谓语)
暗得<很> 大得<多> 好<极>了 热<死>了 (形容词+补语)
(5)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 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 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报纸杂志
老师和同学
改革开放
敬畏 生命 夸奖我 庆祝回归
盖房子 爱好文学 修铁路
热爱生活 写文章 安排工作
说明:动宾短语可以回答 “干什么”等问题。
(3)偏正短语 (修饰语+中心语)
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头起
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其中名词、动词、形
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成分是定语,修饰动词、
形容词的成分是状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
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热得很。
正确填写
一位戴眼镜( )中年男子,倚在右舷( ) 栏杆旁,默默( )眺望远处( ) 景色,一位眉目开朗( )女人,亲昵( ) 站在他身旁。
三五成群( )鸭子在波光闪闪( ) 水面上游( )好自在。
7
正确填写
一位戴眼镜( )的中年男子,倚在右舷( ) 栏杆的旁,默默( )眺望地远处( ) 的 景色,一位眉目开朗(的)女人,亲昵( 地) 站在他身旁。
的同学。
2、我们‖ [必须在天亮以前] 到达(上级指定的)地点。
从结构关系看,短语可以分为 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后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 的字短语等。
(1)主谓短语 (主语+谓语)
汉语语法学史发展轨迹较为清晰PPT文档45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汉语语法学史发展轨迹 较为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五十年代四次语法专题讨论
一、“汉语词类问题”讨论(1953.10— 1955.7)
二、“汉语的主宾语问题”讨论(1955.7— 1956.4)
一、陆志韦《国语单音词词汇》(19论著
一、所谓进步的语法著作和通俗语法著作 二、专题研究
第四讲
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时期(上) (1949—1978)
第一节 语法知识的大普及
一、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 195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单行本)
二、吕叔湘的《语法学习》(1951,1953年中国青 年出版社出单行本)
三、张志公的《汉语语法常识》(1952,1952年中 国青年出版社出单行本)
《语法学习讲话》(1958,1962上海教育出版社出 单行本)
四、曹伯韩的《语法初步》(1952,工人出版社)
第二节 汉语描写语法的崛起
一、《北京口语语法》(1952) 二、《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
2.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 社,1997年。
3.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修订 本),商务印书馆,2006年。
4.陈保亚:《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 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第一讲
汉语语法学的酝酿时期 (先秦—1898)
第一节 语法意识的萌芽 1
一、前期古人朦胧的语法观念 例一
派,对汉语比较重要的有三个语言学流派:传 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
第二节 汉语语法学史的分期
一、酝酿时期(先秦—1898) 二、草创时期(1898—1936) 三、探索时期(1936—1949) 四、发展时期(1949—1978) 五、创新时期(1978— )
主要参考书目
1.陈昌来:《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 书海出版社,2002年。
第三节 对句法的初步探讨
一、倒装 二、省略 三、对文
第四节 术语演变
一、实字、虚字 二、动字、静字 三、句法、字法、文法、语法
第五节 汉语语法学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语言内部原因 汉语本身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使汉语的语法
特点难于被发现。 二、社会原因 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压制束缚了语法学的发展。 三、学术传统 传统语文学狭隘的实用目的限制妨碍了汉语语法学
第二节 《马氏文通》后的一批文言 语法著作
一、章士钊《中等国文典》(1907) 二、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 三、杨树达《高等国文法》(1930) 四、其他
刘复《中国文法通论》(1920) 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1922)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
一、序曲 胡适《国语文法概论》(1921) 二、现代汉语语法奠基之作《新著国语文法》
的正常发展。
第二讲
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 (1898—1936)
第一节《马氏文通》
一、《马氏文通》的作者 马建忠 二、《马氏文通》的内容、体例 《马氏文通》为文言语法。全书共分十卷。卷一为
“正名”,提出二十三个界说,给语法术语下定 义。卷二至卷九论“字类”,详细论述了各类字 在句读中的作用,其中卷二至卷六论“实字”, 卷七至卷九论“虚字” 。卷十论“句读”,论句 法单位和构成成分。 三、《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 四、对《马氏文通》的评价 五、对《马氏文通》的研究
《春秋•僖公元年》: 夏六月,邢迁于陈仪。 《春秋•庄公十年》: 三月,宋人迁宿。 《公羊传》: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 例二 《春秋•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公羊传》: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磌 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 ……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 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 飞。
第三节 《中国现代语法》
一、《中国现代语法》的作者 王力 二、《中国现代语法》的内容、体例 三、《中国现代语法》的成就特色 四、《中国语法理论》
第四节 《汉语语法论》
一、《汉语语法论》的作者 高名凯 二、《汉语语法论》的内容、体例 三、《汉语语法论》的特点
第五节 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法的初 步影响
(1924) (一)《新著国语文法》的作者 黎锦熙 (二)《新著国语文法》的内容、语法体系 (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
第四节 古今语法比较研究
一、黎锦熙《比较文法(1933) 二、杨伯峻《中国文法语文通释》(1936)
第五节 语法理论和语法专题研究
一、胡以鲁《国语学草创》(1913) 二、何容《中国文法论》(成书于1937年,
汉语语法学史
徐红
解题
汉 语 语法 学 史
绪论
语法和语法学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学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学及其分类 1.从研究方法分,语法学可以分为描写语法学和
比较语法学。 2.从研究对象的范围分,语法学可分为普通语法
学和语别语法学。 3.从研究目的分,可以分为专家语法学、教学语
法学和习惯语法。 4.从研究的理论背景分,可以分成很多语言学流
第一节 语法意识的萌芽 2
例三 《春秋•桓公三年》:有年。 《春秋•宣公十六年》:大有年。 《公羊传》:有年何以书?以喜书也。大有年何以书?
亦以喜书也。此其言有年何?仅有年也;彼其曰大有年何? 大丰年也。 例四
《春秋•宣公六年》:赵盾知之。 《春秋•昭公三十一年》:叔术觉焉。 《公羊传何休解诂》:由人曰知之,自己知曰觉焉。 二、后期对语法现象的初步归纳
第二节 对虚字的研究 1
一、概况 对虚词的研究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汉、魏、两晋时期,是对单个儿虚词
进行解释,名称各不相同,有 “辞”“词”“语助”“发声”等。
南北朝至唐宋,对虚词进行归类,同 时详细说明虚词的语法意义。
元至清代,达到高潮,出现一些虚词 研究专著。
第二节 对虚字的研究 2
二、专书 卢以纬《语助》 袁仁林《虚字说》 刘淇《助字辨略》 王引之《经传释词》
1942) 三、专题论文
第三讲
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 (1936—1949)
第一节 中国文法革新讨论
一、缘起 时代背景 革新宣言 二、过程及讨论内容
1938年10月至1943年 三、影响
第二节 《中国文法要略》
一、《中国文法要略》的作者 吕叔湘 二、《中国文法要略》的内容、体例 三、《中国文法要略》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