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件:第三章 少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讲义少阳病篇培训课件
[原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 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 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 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少阳病本证 – 小柴胡汤证
“一证”是什么? 服柴胡汤后战汗的机理
少阳病辨证纲要
柯韵伯:“太阳主表,头项强痛为提纲;阳明主 里,胃家实为提纲;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仲景 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奇而至当也。盖口、 咽、目三者不可谓之表,不可谓之里,是表之入 里,里之出表处,所谓半表半里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少阳病本证 – 小柴胡汤证
胸中烦而不呕者(热在胸膈,胃气不逆):去人参 之补,半夏之降,加瓜蒌实清热除烦;
若渴(木火内郁,气津筋两伤):去半夏之燥,加 瓜蒌根生津止渴,重用人参补益气阴;
若腹中痛(木邪悔土):去黄芩以免苦寒伤中,加 芍药制肝益脾,缓急止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少阳病本证 – 小柴胡汤证
胸中烦而不呕――邪热聚于胸中 渴――胆火内郁,损伤津液 腹中痛――木邪悔土,脾气不舒 胁下痞满――少阳经气不利,有形之邪阻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论 – 少阳的病理
少阳病的病因
太阳表邪内传 少阳本经受邪
胆火上炎,经脉壅滞
少阳病的病位——“半表半里”
伤寒论PPT(少阳病篇)
治法与治禁
禁 利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 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 难是也。”[179]
纲要
2
少阳病提纲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口苦—少火被郁,胆火上炎,火胜则苦 主 证 咽干—胆火灼伤津液
目眩—肝开窍于目,胆经起于目锐眦,胆火 循经上扰清窍
病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
本证
3
小柴胡汤证
•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満,嘿嘿不 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 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4大主证,7大或然证
4大主证
往来寒热:正邪交争,邪盛则寒,正盛则热
胸胁苦满:少阳经循胸胁,经气不利
——经枢不利
法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宜和解以疏郁。
“木郁达之”
治法与治禁
禁汗
治禁
禁吐 禁下
禁利
治法与治禁
禁 汗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 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 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 愈,胃不和,烦而悸。[265]
治法与治禁
禁
禁
吐
下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 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 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4]
主
心烦:胆腑郁火,上扰心神
症
——胆热内郁 病
默默不欲饮食:胆失疏泄,木郁克土,胃失受纳 机
喜呕:胆气犯胃,胃失和降
——脾胃失和
7大或然证
去夏、参,加瓜蒌实1枚 胸中烦而不呕—胆热上扰;胆热未犯胃 胆郁化火 胁下痞硬—邪结胁下,气郁较甚 去枣,加牡蛎—4两郁火
去夏,加参4.5两,瓜蒌根4两 渴—胆火灼津化燥
伤寒论PPT(少阳病篇)
法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宜和解以疏郁。
“木郁达之”
治法与治禁
禁汗
治禁
禁吐 禁下
禁利
治法与治禁
禁 汗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 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 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 愈,胃不和,烦而悸。[265]
治法与治禁
禁
禁
吐
下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 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 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4]
足少阳之正...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 -----《灵枢经》
• 心烦喜呕
少阳之为病,口苦,
咽干,目眩也。
2、手少阳三焦经经络循行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 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 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 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 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 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1 但见一证便是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101)
3)抓主证 a:明伤寒之理 b:熟读原文,反复背 诵。
1 但见一证便是
• 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 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 2、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 小柴胡汤。
• 3、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 柴胡汤主之。
• 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半夏二合半,人参一两半; • 桂枝一两半,芍药一两半,甘草一两; • 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 此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不同。 • (桂枝汤1/3+麻黄汤1/3 叠加)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少阳就是所谓的「神经、血脉」,凡是不列入脏腑的,沟通脏腑之间的油网络,都是「少阳」包括西医讲的淋巴系统,如何从外症或摸脉知道病邪停在少阳,如何判断及检查?就是此少阳篇要介绍的。
病邪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皮表就是太阳,如果来不及用桂枝或葛根汤等去发汗,病邪脱离皮表进入少阳,代表滤过性病毒进入淋巴系统,也就是进入水道系统。
就是中医所谓的气。
没有入腑,入腑就是阳明证,也没有入脏,入脏就是少阴或厥阴,如何检查及判断?少阳有什么主症?临床上,常常病人感冒的时候,本来是太阳证,一吃抗生素,就变成少阳,抗生素没有把滤过性病毒杀掉,反而对肠胃功能有伤害,所以西药大多要饭后吃,因为西药伤胃,中药都是空腹,中药要饭后吃是希望药停在上面,所以像去胸中烦躁的「栀子豉汤」就可以饭后吃。
人身上最主要、最密的血脉神经就是在胸腔、横膈膜、纵膈膜这一带,包括肺和心,所以进来的时候会进入这地方。
人的眼、耳、目、口、鼻,所有的五官有问题的时候,化脓等都属于三焦系统,就是所谓的少阳系统,而像耳朵的功能有障碍,肾开窍在耳,就属于内脏的问题。
而本身发生的病症就是在半表半里的中间。
在表的里,在里之外。
例:女人的乳癌细胞在淋巴系统的时候,还可以治疗,在血脉神经的时候也还可以治疗,可是如果转移到骨或脏的时候,就晚了。
二七七:「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人有两个少阳。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太阳的表邪进入少阳的时候,胆附在肝旁边,病邪一进来的时候,第一个就是碰到胆。
胆受邪的时候,胆汁就会回逆。
如果胆汁跑到血里面去的时候,人身上就会比较黄,如果胆汁往上冲,跑到喉咙里面,就会感觉嘴里面苦,所以口苦;因为病在阳,所以所以一定会看到有热的现象,所以咽干,因为喉咙靠血脉神经来滋润,一受邪的时候,血脉干掉了,津液不足,喉咙一定会发干;目眩,眼睛会发昏,因为眼睛也是靠血液来滋润,所以表症马上可以变为这些症状,实际上这些还不够,前面有介绍,一定会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往来寒热的原因,因为病邪在淋巴系统里面跑,如果抵抗力很强,打赢的时候就热,打输的时候,病邪往里进的时候就冷,所以有忽冷忽热,突然来的热,突然来的冷,因为三焦受病的时候,第一个就是胸胁的地方,胸里面水份精液很多,邪一进入胸里面以后,胸里面的水运转就不会正常,而且还要分出很多体力来相抗,所以自然而然堵在这,病人还有恶心、呕的现象,所以只要病人有呕的现象,马上就想到少阳,为什么呕?水道系统不是很正常的时候,胃吸收的营养没有办法进入三焦油网,进入脏腑,【内径】三焦者水道出焉,决渎之官,所以三焦是疏导的系统,在这状况下,旧的食物没有去,因为三焦有病邪了,新的血生不出来,而新的食物又不受,停在肠胃中,所以会有恶心的现象,这些都是三焦少阳的主症。
3-少阳病篇PPT课件
-
1
概说
一、概念: 少阳病是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而致的疾病。以口苦、咽干、 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为主症。其病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是外感 病发展过程中由表入里或由阳转阴的中间阶段。也称半表半里证。 (因其病性属热,故为半表半里热证。)
-
2
二、证候类型
1、少阳病本证:即小柴胡汤证(少阳八证)
误吐、下:正气被伤 悸而惊 —— பைடு நூலகம்失所养, 胆气内虚。
-
11
【原文】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 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265)
【提要】少阳病禁用发汗法。
-
12
【释义】
太阳—脉浮
伤寒,头痛发热——三阳皆可有之 阳明—脉大
少阳—脉弦细
弦—胆火内郁,疏泄不利
【提要】本条论阳明病柴胡证未罢的治法及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
【释义】
少阳阳明同病,若燥热未实,阳明腑实未成,而以少阳病为主者,亦当 治少阳。小柴胡汤的作用机制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 而汗出解”
-
26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
27
一、少阳病变证治则
【原文】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 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267)
-
8
二、少阳病治禁:
【原文】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 不可吐下,吐下则悸则惊。(264)
【提要】少阳病禁用吐、下法。
-
9
【释义】
少阳中风 (风邪中 于少阳)
两耳无所闻 邪热循经,
目赤
上扰清窍。 治当和
《少阳病辨证论治》课件
06 少阳病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来源
介绍病例的来源,如某医院、某患者群体等。
病例基本信息
提供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信息。
主要症状
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发热、口苦、咽干等。
病例分析过程
诊断依据
阐述医生根据哪些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少阳病辨证论治》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少阳病的定义与特点 • 少阳病的病因与病机 • 少阳病的辨证方法 • 少阳病的论治原则 • 少阳病的预防与调护 • 少阳病案例分析
01 少阳病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与概念
少阳病是中医六经辨证中的一个证候,主要指邪气侵犯足少阳胆经所引起的病理变 化。
鉴别诊断
说明该病例与其他相似疾病的区别点。
治疗方案
介绍医生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如中药方剂、针灸等。
病例总结与启示
治疗效果
01
总结治疗后的效果,如病情缓解、痊愈等。
经验教训
02
分析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如诊断失误、治疗方案不当等。
临床意义
03
阐述该病例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如对少阳病治疗的启示等
。
02 03
蒿芩清胆汤
适用于少阳湿热证,症见寒热如疟,胸闷呕恶,口苦溲黄等。方中青蒿 、黄芩清肝胆湿热;竹茹、半夏和胃降逆;枳壳、茯苓行气利湿,使湿 热之邪从大小便而去。
四逆散
适用于肝脾不和之证,症见胁肋胀痛、心烦易怒、脘腹胀满等。方中柴 胡疏肝解郁;芍药柔肝缓急;枳壳、甘草调和中焦气机。全方调和肝脾 ,疏肝理气。
导致少阳病。
内伤七情
忧、思、怒、喜、悲、 恐、惊等七情刺激,影 响脏腑功能,引发少阳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医学课件
11
三.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地理因素: 学术因素: 实践因素:
医学课件
12
地理因素:东汉时期,南阳是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号称南都,六大城市之一 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帝乡:名人多,教育发达。 张仲景为南阳旺族。
医学课件
13
学术因素:东汉时的理论与临 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艺文志》 《汉书平帝记》:楼护 《甲已经》 《汤液经》《辅行诀》 淳于意 郭玉 华佗
医学课件
14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医学课件
38
另外,“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后世医家对《伤 寒论》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
三阴三阳的本义和其在《内经》中的应用
依据阴阳气量的多少,将阴阳各分为三
太阳 三阳
太阴 三阴
阳明 二阳
少阴 二阴
少阳 一阳
厥阴 一阴
在《黄帝内经》用三阴三阳命名脏腑经络。
医学课件
39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病证的概念
药:91味药,应用得当,炮制严格
药剂技术:丸、散、膏、汤、滴鼻剂、吹耳剂、 灌肠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含剂、茶剂
护理知识:为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35
(四)病证分类
主证:六经病中的主要证候类型,典型,普遍规律. 兼证:主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的病理改变 变证:又称坏病,失治误治后病情变化,不在六经病范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病是外邪侵犯少阳, 出现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为主证的疾病。
病机:胆气内郁,三焦失枢病位:半表半里病性:热证少阳病治则:和解少阳代表方:小柴胡汤兼夹证:随证加减第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一、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邪在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火气为病”火胜则苦,胆气上逆——-口苦灼伤津液——-咽干循经上扰清窍——-目眩二、少阳病治禁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提要】论少阳中风证的症状、治禁及误治后的变证。
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走于耳中,下胸中,贯膈;手少阳之脉上耳后,人耳中,出耳前,止于目锐眦,其支者布胸中,络心包,下膈。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65)【提要】论少阳病禁用汗法以及误汗后的变证与转归。
第二节少阳病本证一、小柴胡汤证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少阳病的证治病程:五六日往来寒热——正邪分争,邪胜则寒,正胜则热胸胁苦满——少阳经气不利神情默默——肝胆气郁,疏泄失职心烦——胆郁,胆热扰心不欲饮食——胆热胃虚,胃气上逆喜呕——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或然证:胸中烦而不呕——痰热结聚于胸渴——津液不足腹中痛——脾虚肝旺胁下痞硬——水饮结聚于胸胁心下悸,小便不利——水饮停留,影响及心不渴,身有微热——表证仍在咳——寒饮伤肺处理:小柴胡汤随证加减【辨治要点】病机: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
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
治法:和解少阳,调达枢机。
方用小柴胡汤。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三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三章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概说少阳~人体阳气未盛未大之初,所具有的生发长养之性。
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本经自病→少火被郁少阳中风、少阳伤寒少阳病它经转属→枢机不利少阳郁热、少阳热实第一节少阳病纲要一、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病因病机~少火被郁,风火相煽,上走空窍口苦~胆火上炎咽干~火盛灼津目眩~风火相煽,为少阳病所独有此目眩与痰饮之头眩不同痰饮之眩,目光明了,视物旋转动摇本证之眩,目光昏晕,视物昏花不清二、少阳病分类2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4)2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此两条互文,满而烦易误用吐下,头痛发热易误用汗法,故分述。
少阳主症~○1耳聋、目赤:风火上煽○2胸中满而烦:少火内郁,经气不利○3头痛发热:少阳经气不利○4脉弦细:少阳主脉三、少阳病传变脉“大则邪至,小则平”四、少阳病愈期2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第二节少阳病本证一、小柴胡汤证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往来寒热~少阳病特有热型正邪相争于枢机之位,互有进退,恶寒发热交替出现,次数不定,亦无规律胸胁苦满~少阳经脉布胸胁,邪结两肋,经气不利心烦,默默不语~胆失疏泄,胆火内郁,影响情志不欲饮食,喜呕~胆气犯胃,胃失和降柴胡~宣散半表之邪解经邪,舒气郁,助少阳之气外达主药黄芩~清半里之热清胆热,清郁火,少阳之火清于里主药半夏、生姜~○1和胃降逆止呕○2开少阳之结○3辛散助柴胡以解郁○4化痰消饮去水人参、炙甘草、大枣~○1扶正以驱邪○2补太阴正气,防止邪传太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
3.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计划学时:
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经络: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
生 理 概 况
并与手足厥阴经相表里
脏腑:三焦和胆
一阳、小阳、幼阳 ,寄相火
生理 为枢,居表里之间,故又称“半表半里” 特点
疏利气机,通调水道,与脾胃关系密切
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病因 来路 病期 病性 病机
太阳病传变 少阳受邪自病 厥阴转属少阳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原文】 265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
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讝語,此屬胃。胃和則 愈;胃不和,煩而悸。 【提要】少病纲要
三阳证头痛发热的鉴别
太阳病 头痛:头项强痛 发热:恶寒发热 脉象:脉浮 表证
伤 寒 发热
头痛
头侧疼痛,连及两耳 少阳病 发热 寒热呈往来之势 脉象:脉弦细 阳明病 头痛:前额疼痛 发热:但热不寒 脉象:脉大滑数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二、小柴胡汤治禁 【原文】 98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 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 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 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 穀者噦。 【提要】使用小柴胡汤的禁忌。 【解析】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原文】 230陽明病,脅下鞕滿,不大便而嘔,
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 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提要】阳明少阳并病治从少阳,及小柴胡汤的 作用机理。
陽 明 病
【解析】
不大便:阳明腑实的标志 脅下鞕滿 少阳主症 而呕吐 舌上白胎: 阳明燥热未甚
少阳阳明 并病以少 阳证为主 治从少阳与 小柴胡汤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原文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 提要:少阳兼里实的证治
2024/7/14
伤寒论
32
❖ 分析:
呕不止 郁郁微烦
少阳胆郁失枢之证
少 阳 兼
心下急(胸胁苦满之甚)—热结于肠
里 实
腹中急痛—(木乘土)中虚脾络不通 脉涩—脾络不通血行不畅
脉弦—少阳主脉,也与腹痛有关
通
2024/7/14
伤寒论
21
❖ 施治: 先予温中补虚散邪缓痛—小建中汤 腹痛止而少阳之邪未解—小柴胡汤 此即“不差者”之本意。 ❖ 启发:
此条文以先建中后开郁是和法的活法,绝非先与 小建中不愈再施以小柴胡的思维。
是不必悉具 一证便云;“小柴胡汤主之”
“往来寒热”或“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一症
因前述过此症是柴胡证最特征性症状。
2024/7/14
伤寒论
18
服小柴胡汤后正邪相争中
必蒸蒸而振,却
正能胜邪的反映
复发汗出而解 言小柴胡汤也能发汗,为
间接取汗与三焦有关。
2024/7/14
伤寒论
19
原文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 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药 物
柴胡—疏泄胆气 一疏一清 —气郁得达 黄芩—清泄胆热 和解少阳主药—火郁得发
组 姜夏—和胃降逆
—止呕圣药
成 参枣草—补中益气
—防患于未然
配 伍 特 点
柴芩—苦降—寒
泻
集寒热补泻于一方,既各奏其 功: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
姜夏—辛开—热 整体即本方之寒温并用,攻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少阳病治禁
少阳中风证治及禁忌与误治后的变证264/P175)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
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中风 证:耳聋、目赤-----风火循经上扰,清窍不利
胸中满而烦-----邪郁少阳,经气被阻 禁治:不可吐下 误治变证:心悸、惊惕-----气血耗伤,心失所养
少阳伤寒禁汗及误治后的变证与转归(265/P175)
结果: 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
---- -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
少 阳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
病
-----脏腑经络密切相联,病邪较重所致之症
治疗:小柴胡汤
药后反应:渴者------病转阳明
处理:以法治之------白虎或白虎加人参汤
讨论: 案2.黄某某,男,59岁。口渴尿多8 年,全身浮肿半年。患者于8年前诊断为糖尿 病。近半年出现全身浮肿,前医与麻杏薏甘汤、 参苓白术散、真武汤疗效欠佳。现证:口渴喜 饮,小便不利,微口苦,心烦,大便欠通畅, 全身浮肿。舌淡暗,苔薄黄白稍腻,脉沉弦。
(二)病机:胆气内郁,三焦失枢 病位:半表半里 病性:热证
(三)总特点: 1、易经腑同病 2、易气郁、易化火 3、易生痰、生饮、生火 4、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经病
三、少阳病的诊断:
(一)主要依据是脉证 1、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2、主脉:弦。 (二)辅助依据是经络症状:耳聋、目赤 (三)兼夹证:
❖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 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 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 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 四两,若腹中痛者,去
黄岑,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 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 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 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 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第三章 少阳病脉证并治
一、概 说
教学目的
❖ 【掌握】 ❖ 掌握少阳病概念、分类、治则。 ❖ 【熟悉】 ❖ 熟悉少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 ❖ 【了解】 ❖ 了解少阳病转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少阳病
是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所致 的疾病,是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呈里热不 太盛、正气略有不足的阶段。
❖(一)少阳循行位置
兼阳明 传三阴
(脏病还腑)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教学目的
❖ 【掌握】 ❖ 掌握少阳病提纲。 ❖ 【了解】 ❖ 了解少阳病治禁。
一、少阳病提纲 (263/P175 )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邪在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火气为病” 火胜则苦,胆气上逆----口苦 灼伤津液----咽干 循经上扰清窍----目眩
小柴胡汤的证治 (96/P176)
病程:五六日
往来寒热——正邪分争,邪胜则寒,
正胜则热
伤
寒
胸胁苦满——少阳经气不利
或 主证 神情默默
中
胆郁,胆热扰心
风
心烦
不欲饮食 喜呕
胆热胃虚,胃气上逆
病机:胆郁胃虚,三焦失枢
(续后) 治: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驱邪达表
(续前)
胸中烦而不呕——痰热结聚于胸
或然证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一、小柴胡汤证
学习要求:
❖ 掌握小柴胡汤证 ❖ 了解小柴胡汤证的禁例
案1.刘某,男,48岁。右胁胀痛反复 发作3年,加重2天。患者3年前诊断为胆 囊炎、胆石症。近日因受凉,出现胁痛 加重,伴恶寒发热,口苦口干,纳差, 时时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提问:
(1)该患者主要脉症?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 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头痛----胆火上炎
伤 发热-----少阳热邪外现
脉弦细-----少阳主脉
寒 决诊:属少阳
治禁:不可发汗
误治变证:谵语-----此属胃(胃热甚) 转归:胃和则愈-----若泄热和胃,则谵语自止
胃不和,烦而悸------若热甚而胃不和, 热扰心神,则烦而悸
❖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其经络行人身之侧 (一)足少阳胆经 (二)手少阳三焦经
二、少阳之生理:
(一)少阳之气是胆和三焦功能的概括
性疏泄,主决断
胆
少 阳
藏精汁,内寄相火
功 能
三焦 主持诸气
有
三
决渎水道
疏泄胃肠 转枢气液 通调水道
二、少阳之病理:
少阳病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所引起的病变。 (一)成因:
1、风寒直犯; 2、太阳病失治或误治转属; 3、脏病还腑
(2)诊断、辨证?
(3)治法、用方?
小柴胡汤证的证治 (96/P176) ❖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 柴胡汤主之。 ❖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 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 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 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少阳病的发病机制与转归阳明的证治 (97/P97)
病因: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论发病
病理: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部位
少阳位处半表半里,或兼阳明、太阳、水饮
四、少阳病治则:和解少阳 代表方:小柴胡汤 兼夹证:随证加减
五、注意事项: 原则上禁汗、吐、下、温针
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甚则吐下利不止,水浆不入, 命难生。
少阳病发病示意图:
邪盛直犯 太阳病 厥阴病
少 兼太阳
(失治误治转属)
阳
自传(与素质有关)
病
渴——津液不足 腹中痛——脾虚肝旺
胁下痞硬——水饮结聚于胸胁
心下悸,小便不利——水饮停留, 影响及心
不渴,身有微热——表证仍在
咳——寒饮伤肺
处理:小柴胡汤随证加减
对“往来寒热”的理解:
寒热往来,时作时止 内涵 恶寒发热俱见,但时发时止
但热不寒,定时而潮
外延
阴阳往来——阴阳不平衡 动静往来——种种症状之休作
案1.刘某,男,48岁。右胁胀痛反复 发作3年,加重2天。患者3年前诊断为胆 囊炎、胆石症。近日因受凉,出现胁痛 加重,伴恶寒发热,口苦口干,纳差, 时时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提问:
(1)该患者主要脉症?
(2)诊断、辨证?
(3)治法、用方?
少阳病的发病机制与转归阳明的证治 (97/P178)